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下鄉扶貧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下鄉扶貧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下鄉扶貧心得體會 篇1

扶貧攻堅,這是當前全國全面奔小康的大基調,也是當前工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自從有幸擔任披砂鎮務旭村第一書記後,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如何在崗位上發揮能力?如何做好扶貧攻堅工作?如何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從第一天開始我便帶着疑問進村入户開展調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對扶貧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

下鄉扶貧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要有良好心態

貧困村需要的是一名能吃苦能堅持的第一書記,做好扶貧工作,心態是第一道坎,進村入户搞調查,面對的是農村貧困老百姓,其中大部分是少數民族,習俗不一樣,環境條件很差,交流也不一定通暢,從行走在泥濘道路、跨進農户門,到與農户打招呼、自我介紹、坐下來交談,對於長期在城市生活長大的人來説,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做不到的。

二、要自我勉勵

因為我曾經在鄉鎮工作過,有兩年基層經驗,所以農村的環境和交流的對象對我來説並不陌生,但身負脱貧重任,工作量也大,從摸底調查瞭解全村基本情況,到理清思路提出規劃發展意見,再到逐項落實各類扶貧工作,各個環節都會遇到困難,這就需要自我勉勵,克服困難,勇往直前。若不能調整好心態,扶貧工作便無法開始,若不能自我勉勵,扶貧工作便不能繼續,我認為這是幹好扶貧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三、要積極主動

我們**縣要求在**年底全面完成精準脱貧任務,扶貧工作任務重,時間緊,責任大,上級安排下來的工作和自己需要做的工作都要同時開展,有些時候會出現忙不過來的情況,但這只是開始,是這種工作本該有的節奏,我們若是隻會抱怨加班加點,每天就把安排的事做了就休息,不會利用空閒的時間去想想自己需要做的事和做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會主動把工作做到前面,就會失去自我價值,拖扶貧工作的後腿,所以,扶貧工作需要我們更加深入角色,更加積極主動。

四、要發揮自我價值

“第一書記”來自各個單位部門,所學的專業也各不相同,而扶貧工作要求大家都做同一件事,這就需要發揮自我專業技能知識,良好運用到工作中去。以我來説,我學的是工程管理專業,披砂鎮務旭村自從定下了要修建農家樂,走旅遊發展路線後,我就着手設計第一家農家樂,這不是簡單的畫個房子,而是要考慮地理位置合理性、建築實用性、佈局協調性、規劃前瞻性等因素,反覆斟酌完善,才能體現價值。其他專業也應該對應發揮特長,學農業的要指導農業生產技術,學工程的要監管施工建設,學財務的要幫助做好扶貧項目預算等等,既能熟練鞏固專業知識,又能幫助扶貧工作,發揮自我價值。

五、要聽從工作安排

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扶貧攻堅工作,各項扶貧政策、各類扶貧項目、各種扶貧資金都會陸續安排和下達,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聽從上級的安排,認真做好各項扶貧工作,大家都是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沒有特權,堅決不能隨意的變動工作任務,不能有“我這兒不存在這種情況,可以不搞這類工作”的思想,面對任務和實情有分歧,要向上級反映彙報,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做我們該做的事。

我們作為全州脱貧攻堅第一梯次的成員,時間緊任務重,就像是按了快進鍵,把之後幾年要做的事憋了一口氣在一年內做完,這個工作考驗的不僅是個人能力、組織能力、社會能力,更體現的我縣的雄心壯志和綜合實力,我們“第一書記”只有勇往直前,艱苦奮鬥,才能最終向羣眾遞交一份合格的“脱貧”試卷。

下鄉扶貧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7月伊始,隨着上任連心小分隊駐村兩年工作時間屆滿,我們這些新隊員又從他們手中接過接力棒,開始了新一輪的下鄉駐村精準扶貧工作。

接到通知後,6月29日,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就來到了駐點的小璜鎮孫圳村,熟悉瞭解村情民情,並在村幹部的引領下,進村入户與貧困户見面,瞭解其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隨後的一些日子,為迎接省第四督察組來我區對扶貧工作的督察,我們連心小分隊又忙着核對數據、整理資料、熟悉政策、上户走訪,星期日都加班加點,忙得是不亦樂乎。這一次也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駐村工作帶給自己身心上的壓力和疲憊。

駐村扶貧2個多月以來,我都在努力適應角色的變化,從工作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等不知不覺中都有了一些改變。走村串户訪貧問苦、深入一線與羣眾交心談心成了我們工作的常態,而我自己,也完成了從“機關幹部”向“鄉村幹部”的轉變。

怎麼精準扶貧,這還真是一個技術活。過去,扶貧説白了,那就是給錢,給了你錢,這脱貧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至於你拿了這些錢有沒有脱貧,那是你的事。這樣的扶貧,顯然問題很多。精準扶貧就是中央給這毛病開出的藥方,他不是讓你給錢了事,還要幫助、引導老百姓通過什麼途徑脱貧。

精準識別貧困户老弱病殘家庭居多,在孫圳村,因病致貧就佔到貧困户總數的50%,他們大多沒啥文化,缺勞力、缺資金、缺技術成了他們奔向致富路上的攔路虎。因此,扶貧工作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講求精準謀劃、因户施策。就長遠來看,幫助村民轉變思想,授人以漁的助民致富方式,才能真正實現農村從源頭上破除貧窮。當前,要立足產業扶貧,在發展壯大農業產業上做文章,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補齊產業短板,強化發展支撐。要引導農村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積極支持、鼓勵農村集體土地流轉,開展集約化生產經營,採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方式,有勞力的貧困户還可在產業基地從事勞務,從而既避免了貧困户因缺勞力而致土地荒蕪,還能使貧困户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確保其收入來源穩定。

實現困難户脱貧,不僅要求我們要和他們拉得住家常,做得住朋友,耐得住性子,更要求我們要和他們結交上“窮親”,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唯如此,困難才會迎刃而解,扶貧才會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扶貧之路,崎嶇而又泥濘,我想,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和自身的努力下,相信貧困的霧霾終將被暖陽驅散,開往小康的車終將駛上坦途,想到此,不覺有些慰藉,有些温暖。

下鄉扶貧心得體會 篇3

赴對口幫扶村開展學習交流實活動後,支部及時召開了小結會,會上,大家聯繫實際,暢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其主要收穫有以下幾點:

一是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黨員先進性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通過到農村基層的參觀學習實踐活動,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觸動,充分認識到黨員教師肩上擔子沉重。有的黨員教師談到:到貧困農村看一看,深深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由於經濟的落後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反過來,教育的滯後又制約着經濟的發展,農民不具備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很難擺脱貧困,更談不上科學發展。作為高校黨員教師,要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做好本職工作,多為農村為基層培養和輸送合格人才,要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導學生到基層、到農村去就業,把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結合起來,與建設家鄉、服務基層緊密結合起來,與振興貴州基礎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到基層去開創自己的事業,為貧困山區的早日脱貧做出自己的積極貢獻。

二是增強了對貧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認識,轉變了作風。有的黨員教師談到:我們的普高生大多數都來自農村,多數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境與聯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經濟狀況都差不多,我們應該對貧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愛。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實助學貸款、助學金、獎學金等項工作的時候,工作責任心應更加強一點,心應更細一點,工作效果更公平一點,力爭把國家資金用在刀刃上,把國家對貧困生的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要通過對口幫扶活動,提高認識,加強自身的教風學風建設,只有把我們的各項工作都做好了,才能爭創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羣眾反映好的“五好”黨支部。

三是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和敬業精神。大家一致認為,要改變貴州農村的貧困面貌,我們必須努力擔當好為貴州基礎教育服務的職責,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好改制迎評的攻堅戰。有的黨員教師談到:聯合村地處黔南州東北部,屬此次全國凌凍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現在村前村後仍可以看到被雪凝壓倒堆放的樹木。村幹部介紹,兩個月的雪凝天氣造成停電停水,交通中斷,給羣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災難。但面臨嚴重災害,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在最困難的時刻,人民解放軍來了,武警部隊來了,全國各路電力搶修大軍來了,自願者隊伍來了,政府的救災物資資金到了,原計劃三個月完成的救災重建任務一個月就完成了,村民們轉憂為喜,稱讚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有可能辦到。有的黨員説:這種抗凌凍精神是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我們深受這種精神激勵和鼓舞,作為共產黨員,在學院發展的最艱難時期,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當前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就應該理解為院黨委霍書記提出的“八論”要求,即:論精神、論觀念、論時間、論學習、論正氣、論責任、論實幹、論細節。

我們一定要落實“八論”要求,一定要堅定迎難而上的決心,一定要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為學院的跨越式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把工作做好。黨支部通過對口幫扶交流學習的實踐活動,有效提高了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和黨員保持先進性的自覺性,是新時期高校基層黨組織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的積極探索。

扶貧慰問活動結束了,可是我的心卻一直難以平靜,連續幾天晚上久久難以入睡,眼前不斷的浮現出原來只有在電影電視裏才得一見的畫面:風一吹好象就要坍塌的歪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屋裏是黑乎乎的木頭屋頂;廚房裏是黑乎乎的鍋灶,邊上放着一個沒有了上半截的帶着高低不平的碴的缸,是用來裝水的;炕上攤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頭櫃子外,沒有見到任何傢俱和電器……整個屋子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黑乎乎的,很平民、很壓抑、也很艱辛。在這樣的小屋裏,牆角的最上方張貼着三、四幅毛澤東的畫像,紙已經發黃變舊了,估計也是有年頭的了,也許這就是這一家人生活的支柱吧。這就是在活動中我見到的最貧困的一户人家,家裏三口人,70多歲的老兩口帶着一個30多歲的沒有自理能力的傻兒子。見我們去了,老兩口眼裏滿含淚水,我知道那是感激的淚、辛酸的淚、無奈的淚;老人的手好象老樹皮一樣,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溝,那是艱辛的勞作築成的。從老人的口裏得知,他的兒子由於小時候一次意外摔傷,大腦受損,因為沒錢醫治,越來越重,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不只是傻,還要不斷的鬧騰,半夜經常起來鬧,把家裏的炕刨得都是坑。對於沒有生活來源的老兩口,傻兒子是的心病。老人説,他只能把苦水吞在肚子裏,出門在外時裝也要把笑容掛在臉上。窮點沒關係,精神上的折磨讓老人心力交瘁,無路可走。

看着飽經風霜的老人不斷用袖口擦眼淚,我心酸極了。沒想到還有這麼窮困的家庭,這麼令人辛酸的老人!七十多歲了,辛辛苦苦、認認真真的生活一輩子,把兒子養到三十還得繼續,卻沒有任何盼頭和出路,這需要多麼大的承受力。回來的路上,大家都在為老人的生活擔憂和唏噓。我們的到來多少能為老人送去一絲慰藉,但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就好了,就比如想辦法治好老人兒子的病。

回到單位,與其他組的同志們交流,也都見到如老人一樣的困境,大家都説“窮,真窮啊!”只是窮的原因不一樣。我盼望國家能夠儘快的建立起全民的醫療、養老保障,給這些新世紀仍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善良的窮苦百姓們一點點依靠和慰藉!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已所能,為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盡一點力。哪怕是一個盛水的桶、一件禦寒的衣褲、一套半新的被褥,都會給那些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的人送去一絲温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8r6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