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週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説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説,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説,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均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裏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一期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製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前晚,隨着李雲迪的鋼琴伴奏,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聲,節目首播便獲得了豆瓣9.4分的高評。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有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裏走來的普通夫婦等。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隨熒屏潛入千家萬户。對於節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鼓舞,也讓我看到了文化類節目的風向標。

“我只願意憑着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説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節目中,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朗讀引起了觀眾很多的共鳴、關注和讚賞,同時也展現出了朗讀者們的可愛和執着。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朗讀者的真誠打動了無數人。也有不少觀眾在觀看時發現很有趣的細節,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時一直在説老舍(shè),原來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對於節目首播的成績,董卿坦言:達到了我們(製作團隊)的預期。在被問到為何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挑選朗讀者時,董卿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説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我們發現在普通人或者説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像這一期裏面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4

自從《朗讀者》開播以來,週六晚上收看這個節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鎖定央視一套,靜待《朗讀者》播出。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舊一襲白裙,依舊笑容綻放,依舊口吐蓮花……這一期的主題是“選擇”。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演員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成就影帝夢想;託福滿分的耶魯學霸秦玥飛,選擇回國做“大學生村官”,將青春奉獻基層;著名作家麥家,選擇小心翼翼陪伴兒子度過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員徐靜蕾的人生,因為選擇堅強而更加精彩;“漢字叔叔”理查德選擇為漢字貢獻所有;曾是醫院院長的郭小平,選擇了做國內唯一一所紅絲帶學校校長,為艾滋病兒童提供教育。這些選擇使他們走向不同的人生。

愛跟自己較勁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選擇讓他因電影《鋼的琴》獲得影帝殊榮。王千源朗讀的內容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託福滿分的秦玥飛熱愛腳下的泥濘,從耶魯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國到農村做一名大學生村官,他的舉動影響了一個精英羣體。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秦玥飛朗誦的內容是遲子建的《泥濘》。

著有《風聲》《暗算》的作家麥家,一度與叛逆期的兒子關係緊張,兒子曾經對他關了3年的房門。3年,1095天,作為父親,麥家選擇堅持陪伴,堅持教育,不放棄開導兒子,不放棄對他的培養。麥家朗誦的內容就是他為兒子寫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話語裏是沉甸甸的父愛。

為什麼徐靜蕾要選擇當演員?是什麼機會使她決定導演一部電影?導演不同類型片子的背後,她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這又給她帶來怎樣的影響?徐靜蕾朗誦的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

美國漢學家理查德·西爾斯,一個美國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國漢字來源演變,為此常常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心氣卻一如少年,他被網友親切地叫做漢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時,我會打電話給朋友説再見;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無疑問我會電腦化《説文解字》。”1994年,漢字叔叔44歲時,一場嚴重的心臟病讓他走到了生命的邊緣,讓他對畢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斷。理查德·西爾斯朗誦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

郭小平是校長,也是父親。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這裏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誦的是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月8日,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製。當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她由衷地感慨:“我當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着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

中國一共有28位無國界醫生,有4位來到了錄製現場。婦產科醫生蔣勵不無激動地分享着令她難忘的經歷。

對錄製追求完美的董卿和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讀時的意境,特意讓舞美團隊對現場燈光進行了調試。在調試燈光和音效時,董卿還為這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了經驗:“隨着音樂醖釀情緒,不要着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又對觀眾説:“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

《朗讀者》把這對夫妻請到現場,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潔開始講述他們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0xx年中所發生的浪漫故事。他們用日記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十幾本日記,其中的一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94年情人節,丈夫寫下的一段話:“親愛的,我想送給你最好的禮物。首先是一棟房子。還想送你一輛213越野吉普車,

這句話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車不正是北汽的車嗎?他們20多年前就有這個夢想了!周小林回憶起那時他們經常在祖國西南的橫斷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車最為合適,每次出行他們都租用這種車。通過那段日記,我們能體會到丈夫對妻子的愛,對北汽的信任和嚮往。而今他們站在北汽集團冠名的《朗讀者》舞台上,董卿幽默地説到:“你們應該獲得一個北汽頒發的‘最佳夢想獎’。”

正如董卿所説:“這個舞台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説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她與觀眾互動道:“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見失敗”的經歷。董卿誇讚他氣色好,他説:“這份鼓勵我接受20%。”在柳傳志先生朗讀完一段特殊的獻詞後,董卿説她很受感動。柳傳志先生笑着説:“這話我接受80%!”

舞台上中西文化藝術的融合,屏幕上出現了一段美麗譯文(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就這樣,我們遇見了許淵衝先生。

他告訴我們:“生活有不同狀態,要懂得欣賞每一處的美。”十位特別朗讀嘉賓中,有許淵衝先生的學生,和他學生的學生。十個人不同語言的接力朗讀,讓觀眾體會到不同的美。

幾天前董卿採訪了濮存昕先生。這次錄製,他帶着一本書來到了採訪間《老舍散文》。濮存昕先生演繹了很多經典角色,他依然在潛心研究作者創造一個角色的中心思想。在舞台上朗讀,他彷彿來到了劇場中,用聲音再次塑造了一段鮮活的人生。

鋼琴的聲音空靈且蕩氣迴腸。現場聽着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彈唱,觀眾們乘着歌聲的翅膀,彷彿隨着他唱出的一首千年古詩去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享受着歲月沉澱的甜美和安寧。此刻的小朗彷彿成了老朗,品味到了時光的智慧和如陳年之酒般香醇的情操。

國際鋼琴家李雲迪獻上了天籟般的鋼琴伴奏,在他琴聲的薰陶下,朗讀者感情更充沛地讀着美麗的篇章,聽起來讓人心曠神怡。李雲迪也朗讀了一段與音樂有關的文字。

在《朗讀者》第一場錄製接近尾聲時,每個人都得到了心靈的慰藉。《朗讀者》的舞台有一扇門,打開就能通向採訪間。當董卿風趣地説到“芝麻開門”時,相信我們的心靈之門也隨之打開,我們心意相通,期待遇見。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6

前晚,隨着李雲迪的鋼琴伴奏,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聲,節目首播便獲得了豆瓣9.4分的高評。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有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裏走來的普通夫婦等。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隨熒屏潛入千家萬户。對於節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鼓舞,也讓我看到了文化類節目的風向標。

“我只願意憑着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

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説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節目中,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朗讀引起了觀眾很多的共鳴、關注和讚賞,同時也展現出了朗讀者們的可愛和執着。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朗讀者的真誠打動了無數人。也有不少觀眾在觀看時發現很有趣的細節,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時一直在説老舍(shè),原來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對於節目首播的成績,董卿坦言:達到了我們(製作團隊)的預期。在被問到為何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挑選朗讀者時,董卿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説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我們發現在普通人或者説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像這一期裏面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7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係呢?

濮存昕和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着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長又存在着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並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合適。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面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節制,比只會哭泣更重要。

學會內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

有人會説,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二是六經注我,也就是説一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説自己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於後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

這種觀點似乎也説得通,但對於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該是過度拔高嗎?

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涵,再看節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地討論文本,還是煽情火得快!

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歷,你可以飽經滄桑,也可以不諳世事,閲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閲讀的習慣,並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8

日前,央視推出的《朗讀者》節目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嘉賓們通過朗讀散文、詩歌和家書,把一篇篇美文通過聲音再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真實的情感和音韻之美,觸動了人們心中高尚的情愫,激活了人們朗讀的心緒。朗讀重回人們的視野,使眾多觀眾躍躍欲試,拿起書本,大聲朗讀起來。

朗讀是欣賞文字的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小時候,常見父親手捧一本厚書在大聲誦讀。為何要讀出聲來呢?父親説,古書沒有標點,只有讀出聲來,才能感受文章的美。古人一向稱看書為讀書,民間把上學叫唸書,都是説書不光要用眼睛看,而且要大聲讀出來。後來,讀了一些古書,發現古人確實在看書學習上只認“讀”字。《史記》中凡是説到讀書時,司馬遷都用的是讀或習誦。陶淵明自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更是強調朗讀的重要,認為,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可見,在古人眼裏,朗讀是學習書本知識的唯一途徑。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更好地把文字內容準確真實地表達出來,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給人更加美好的感受。

今天,儘管獲取知識的渠道和載體更加多樣,但朗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閲讀方式。上國小,朗讀是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功,對促進孩子智力發育,薰陶美好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成人而言,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使朗讀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記憶。《朗讀者》節目以清新淡雅的方式,讓朗讀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迴歸閲讀的視野,還給人們一份久違的閲讀親切感。看了《朗讀者》,我們突然意識到,朗讀是那麼的美好,高雅,充滿了文化氣息,承載着濃厚的情感,可以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温馨、感動、美好和喜悦,似的人們情不自禁要拿起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朗讀讓冷漠的閲讀,變成飽含情感的聲音,讓視覺的單一,變成聲音與視線的交融;讓自我的學習,變成與他人的互動;讓枯燥的文字,成為有温度和情感的傾訴。

在今天,信息和知識不斷走向影像化的時代,朗讀仍然是我們心中不能割捨的學習方法,仍然是我們不能離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大聲朗讀吧,通過朗讀來感受情懷、學習知識、傾聽文化。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9

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我迫於無奈地觀看了一檔我毫無興趣的節目——《朗讀者》。

作為一個寧可躺着無所事事,也絕不願意在課外手沾書籍的“厭學者”,我本實在不懂得,一檔只有朗讀的節目,會有什麼精彩的看點,哪些地方,會惹人眼球。而當我真正走入它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説,我徹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讀者,將書籍的底藴與魅力放在了一個聚光點上,讓那些書籍中難以言會的一切都像蠟燭般在驟時間明亮起來。本期朗讀者來請來了一位我十分喜愛的明星嘉賓——王源。作為一個年少成名的高一學生,年紀輕輕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台的燈光和無數粉絲的追捧。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夢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節目中的他卻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絕不是這樣。一個人的能力與名聲越大,他所承受光鮮的同時,也決然少不了質疑和否定。

一個16歲正值意氣風發的少年,卻承受着同齡人絕不能及的關注,也許從嚴格意義上來説,這並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語,無異於是一座山的壓力。然而他,16歲的王源,並沒有泄氣或停滯不前。面對那些糟心的種種,他選擇了坦然。

正如他的朗讀裏: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清楚別人該怎麼過活,而對自己卻一無所知。在他去聯合國發言時,他看見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豎立着“china”,臉上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那種真實,燦爛,灑在了每個人的心裏。在這個和我同齡的人氣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讀裏,在他温柔靈動的聲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顆紅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種能讓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許這就是朗讀者的魅力,在朗讀裏,温柔而又透徹的剖析每一個我們所熟識的明星,或者説是偶像。在某些靈魂清澈的池裏,他們或許和我們一樣,並不因為自己備受矚目,而忘記了生活,在他們身上,依然能透過《朗讀者》,找到人性的光輝,拾取我們都不捨得丟棄的最初的美好。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0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説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閲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温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參加了《朗讀者》的錄製,帶有口音的他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説她説服劉震雲來參加這個節目,是因為兩個真誠的人最真誠的交流,“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説技巧不是節目的核心,真情實感才是節目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真情實感是《朗讀者》要傳遞的價值,文字的背後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所以,也會有平凡人帶着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舞台。四川成都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這對夫妻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的錄製,他們用共同走過的20xx年人生路,詮釋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1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説:“《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説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態度的,具有的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閲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温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2

陪伴,是一種温暖,因為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貴的時間給了你;陪伴,更是一種力量,因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這是我觀看2月25日央視播出的《朗讀者》後,寫下的感觸良多的一段話。而這一期的《朗讀者》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數鄭淵潔父子了。鄭淵潔被稱為“中國最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的父親鄭洪昇是密不可分。鄭淵潔上國小時,有一次因改變了老師出的作文題,寫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被老師羞辱,他則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從而被學校開除。父親看了他寫的“檢查”後,則説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父親則開始了對鄭淵潔的“家教”模式。還有一次,父親半夜偷偷給兒子鋼筆灌完鋼筆水,被兒子發現。父子倆聊了許久。最後父親問,“你一個人能把《童話大王》寫多少年?”鄭淵潔回答,“只要你和媽媽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寫下去。”而父親則説,“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父親的陪伴和對兒子的鼓勵,由此可見一斑。而父愛之深沉,也令人為之動容。這不禁讓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xx年12月14日的下午5點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車,離開了生活了20xx年的家鄉和父母。殊不知,這一次分別讓我整整兩年再也沒見過我的父母。因為,這是開往福建的軍列。我要去部隊服役了。我是家裏的獨生子,從小被父母“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而我從小也沒出過遠門,求學之路:國小在村裏,國中在鎮上,高中在縣裏,大學在市裏,我像是“温室裏的花朵”。而我到部隊後往家裏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情不自禁地哭了。這並不是因為受不了訓練的苦與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20xx年11月。當時的我糾結於留隊還是退伍。打電話給家裏,父親説,“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來吧!”就這樣,20xx年12月,我毅然選擇退伍,回到了一所農村國小當老師。現在,我已參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滿足於這樣“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會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總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親的人。

有人説,再多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3

前晚,隨着李雲迪的鋼琴伴奏,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聲,節目首播便獲得了豆瓣9.4分的高評。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有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裏走來的普通夫婦等。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隨熒屏潛入千家萬户。對於節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鼓舞,也讓我看到了文化類節目的風向標。

“我只願意憑着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説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節目中,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朗讀引起了觀眾很多的共鳴、關注和讚賞,同時也展現出了朗讀者們的可愛和執着。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朗讀者的真誠打動了無數人。也有不少觀眾在觀看時發現很有趣的細節,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時一直在説老舍(shè),原來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對於節目首播的成績,董卿坦言:達到了我們(製作團隊)的預期。在被問到為何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挑選朗讀者時,董卿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説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我們發現在普通人或者説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像這一期裏面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4

早聽説央視新增了《朗讀者》節目,很受歡迎,可時間不對,一直沒看過。昨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終於有幸目睹,果真被深深吸引。節目由“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董卿策劃並主持,一流的創意和製作,飽含文學精髓之美,觀後感想如下:

一、形式新穎。朗讀者名人居多,來自不同崗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文章詩歌,讀給自己最愛的人聽。其中濮承熙讀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給曾經幫他做手術的榮醫生,榮醫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讀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構成一部心靈上的交響曲,讓聽者無不為之動情。這樣的形式讓讀書變得生動有趣。

二、內容廣泛。朗讀的內容知識面廣,有小説、詩歌、書信、譯文,同時還面向不同人羣,能引起更多人共鳴。如:有成功者讀給恩人聽的;有父母讀給兒女聽的;有情人讀給情人聽的;有援外醫生讀給有志青年聽的;還有高齡老教授聽學生讀他的翻譯作品.....。聽者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收穫感動,收穫快樂,收穫人生的啟迪。

三、引導觀眾愛上閲讀。朗讀者讀的詩和文都是央視精心挑選的,名人名作居多,聽到好的文章就有找來一讀的衝動,讀書可以養身修性並提高鑑別是非能力。央視這檔節目引導了觀眾多讀書讀好書。

《朗讀者》集娛樂和學習為一體,是宣傳正能量的好節目,希望她越辦越好,我會持續關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來看一看,我們一起吸取知識的營養。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5

“做父母的有什麼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現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面對未來”。帶着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0xx年還保持着為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為觀眾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己女兒的文章《願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非常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為了烘托,問場下觀眾:“牀前明月光都會背,怎麼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説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後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後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電視節目的關鍵,常在人的魅力。第一期播出後,《朗讀者》的豆瓣評分達到了9.4。節目抓人的祕訣在於,它不是就文字論文字,而是藉着朗讀,把朗讀者背後的生命故事帶到人前,引發共鳴和一點思考。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

節目還體現出了層次感和豐富的細節,因此簡單的節目模式看着並不單調。朗讀者的出場順序是有講究的,前後的故事與文本有聯結與呼應。“遇見”的既有大愛,無國界醫療互助之愛、文化藝術永恆追求之愛,也有小愛,親情與愛情。節目以李雲迪的鋼琴曲開場,以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匆匆》收尾,氣氛圓融、統一。涉及到需要專家解讀的文本,康震教授也只在必要時出來點評一二,沒有給節目添染太多學究氣。

總之,這是一檔有着人文精神追求而又不那麼曲高和寡的電視節目。重新做回一個朗讀者,重新來關注文字和生命的故事。

然而,作為大眾文化產品,電視節目在把自己從曲高和寡處拉下來的同時,也要清醒意識到,觀眾對文化類節目的追捧和熱情,節目播畢後並不能多少化為對知識渴求的內在動力。這是人文類節目的最大侷限性。以各種維度而言,《朗讀者》等高分節目的熱播都只是一股清流,而不能預兆着文化春天的徹底到來。

2023年CCTV電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6

朗讀因愛而生,為人而讀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説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這段作為《朗讀者》的開場白,擊在了每位觀眾的心裏。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乾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為“朗讀者”,那讓誰來朗誦就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的嘉賓設置沒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採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中,明星陣容包括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著名翻譯大師許淵衝,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 殷潔,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這樣的普通人。

在節目設置中,更是看出了節目組的獨具匠心。每一期設置一個主題,配上董卿的闡釋,再選擇相關聯的嘉賓和朗讀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題定為“遇見”,每位嘉賓都結合自己的故事選取最觸動自己的一段文字進行朗讀。還設置了開場曲的演奏和結尾的彈唱。此番用心在綜藝節目中實在是少見。

央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zrg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