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依法心得體會範文4篇大綱

依法心得體會範文4篇大綱

本文目錄依法心得體會範文最新檢察長依法治國心得體會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司法司人員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學習、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是全國網信戰線的重要工作和首要任務。要把依法治國深刻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力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把全會精神落實到依法治網上面去。

依法心得體會範文4篇大綱

一、依法治網在依法治國中佔有特殊地位

我認為,依法治網在依法治國中佔有特殊地位,依法治網不僅是依法治國最基礎的工作,也是依法治國最強大的動能,而且還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任務艱十分巨。

(一)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最大的短板。

與很多領域相比,互聯網上的依法執政、依法治理相對最落後。互聯網是信息社會的標誌性產品,互聯網的到來標誌人類社會進入信息社會。而我國仍然是正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突然天上“掉下”互聯網。互聯網對於中國來講是一個早產兒。中國還沒有發展到“信息社會”這個階段,尚不具備互聯網生存和發展必備的土壤。

這裏有一個“不適應”的問題,不是互聯網不適應中國,而是中國不適應互聯網。在諸多不完備的條件中,法治落後是一個突出的因素。這也使我們面對互聯網時,存在許多法律健全國家不會遇到的問題和麻煩。我們在依法治網上要補的課比依法治國多得多,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最大的短板。

(二)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最基礎的工程。

現在,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已經融為一體,但是又有區別。二者有很多共性也有不同個性,卻又相互影響、形成共振。現實空間法治化不夠嚴重阻礙了網絡空間法治化,同時,網絡空間法治化不夠也嚴重阻礙了現實空間法治化。

現在是兩張皮,一些人在現實社會中相對守法,而在網絡空間就會把自我約束調低一檔。我們現在有的人有雙重人格,現實社會中是謙謙君子,而在網上就成了流氓小子,這是不正常的。這樣的人如果多了,就不僅是個體的人格分裂,也是社會的分裂和隱患。我們不能形成這樣的局面,一個守法的現實社會和一個不守法的網絡空間。我們更不能把守法和不守法當作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的分界。

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最基礎的工程,這個工程不解決,現實空間的法治化問題就不可能徹底解決。

(三)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中艱鉅的任務。

這裏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認識的誤區。美國人發明了互聯網也制訂了互聯網的規則,互聯網是“法外之地”、“虛擬世界”的理念隨着互聯網的輸出而影響全球。美國一些人鼓吹“互聯網是自由的、民主的,是不需要管理的”。這個理念大行其道很多年,在我境內一度影響頗大。

二是技術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驅動互聯網高速發展,顛覆性創新不斷湧現,從門户、論壇、搜索到博客、微博、微信、電子商務再到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我們的立法很難跟上,滯後性非常明顯。而且僅針對某一項技術,某一項應用的立法是不明智的,往往技術已經更新了,應用已經過時了,相關立法還沒有完成,常常十分被動。立法要有前瞻性,要有普適性,不能針對具體技術和應用立法。

三是對象的複雜。網絡治理涉及到基礎電信運營商、接入服務商、網站、平台、自媒體、網民和管理者等,一部互聯網法律要覆蓋這麼多對象,很難。

四是能力的侷限。對於互聯網,人們的未知遠大於已知,這對管理者、立法部門的認知能力和預判能力是很大考驗。相比其他領域,我國網絡執法的發現、取證、處置等能力相比依法治網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

因此,網絡空間法治化相對於現實社會的法治化,任務極其艱鉅。

(四)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最強大的動能。網絡空間的法治化對依法治國是全面的推動,互聯網可以實現宣傳法治、曝光違法、輿論監督,可以彙集民智、反映民意,直接推動現實社會的法治化進程,搞得好是事半功倍。

依法治網在依法治國中不僅居於特殊的地位,也承擔特殊的歷史使命。我們肩上擔子沉重,責任重大。關於網絡空間法治化,魯煒同志有段非常精彩的論述:“網絡空間法治化,要義是發揮法治對引領和規範網絡行為的主導性作用;重點是按照科學立法的要求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關鍵是嚴格執法;基礎是按照全民守法的要求引導網民尊法守法,做中國好網民。”

二、依法治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的任務。

如何依法治網?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討論,一個是從網的角度,就是依法辦網,依法上網,依法管網;另一個就是從法的角度,就是立法、執法、守法。

(一)依法治網是治理的“治”,不是管制的“制”。

我們着力維護產業發展,堅決保護和支持依法辦網的企業。我們着力保護網民合法權益,堅決打擊侵害網民信息安全、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我們着力依法行政,做到規範管理、陽光執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依法治網要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人人有責的共識。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管理部門都讓“依法”二深入骨髓和血液,“治網”才能真正實現。我們要下最大決心,啃最硬的骨頭,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有突破性的進展和收穫。

(二)總的方針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公平、公正、公開是立法原則。具體來講,我們已經制訂了“互聯網立法規劃”,將加快推進網絡立法,近期會修訂出台《互聯網新聞信息管理規定》。

此外,我們堅持現有非互聯網專門立法全面適用於互聯網的原則,不會拋開現有的法律法規來制訂一套專門的互聯網法律法規,切實將互聯網專門立法和傳統立法相結合,我們會着力推動現有法律法規向網絡空間延伸。

必須堅持上網有信。信是信用的信,要建立網民信用評價體系,和與之相配套的網絡身份管理。我們將適時推行全網網絡身份管理。

必須堅持執法有據。按國家統一安排,我們將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正在着手建立一個法律顧問團隊。我們賦有監督管理執法的職能,要嚴格依法、公開執法、公開行政。要按照四中全會的要求,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

三、網信戰線當前的工作。

網信戰線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學好、用好、宣傳好四中全會精神。

一是學好。原原本本的學,反覆的學,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其精髓。二是用好。各地要對依法治網的工作安排進行重新研究重新部署,特別是依法執法、依法行政問題,包括立法,要做專門研究。三是宣傳好。要宣傳好、解讀好,要把四中全會的精神通過網絡傳達到全社會。

最新檢察長依法治國心得體會依法心得體會範文2篇 | 返回目錄

為迴應人民羣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檢察院從解決好羣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入手,將打造“陽光檢務”作為全面提升司法水平的突破口。在推進檢務公開方面大膽嘗試、勇於創新,有效保障了人民羣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大幅提升了羣眾滿意度,做到了以公開換來公信,實現司法權在“陽光”下運行。

從迴應羣眾關注的司法程序透明化問題入手,探索建立多載體信息公開發布平台。統籌考慮媒體關心、社會關切、公眾關注,採取網上與網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用人民羣眾看得見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主動公開羣眾關心關注的檢務信息,不斷提高公眾知曉率和羣眾滿意度。一是主動公開檢察職能。採取媒體刊播、設立大型led顯示屏等形式,公開檢察機關職能、辦案範圍、立案標準以及舉報、來訪、申訴等相關事項。在線回答羣眾提出的問題,實現網上互動,擴大檢務信息的公開範圍。二是主動公開辦案信息。在辦公樓一層大廳設置大型液晶顯示屏,向訴訟參與人公開案管部門彙集的案件程序性信息,以及依法可公開的法律文書。同時,在辦公樓入口設置電子查詢觸摸屏,配有公民身份證識別系統,方便來訪羣眾、律師查詢相關事項。三是主動公開不起訴案件。專門設立不起訴公開宣佈室,將所有不起訴案件公開,接受當事人及其家屬、社會各界羣眾的監督。今年7月初,首次公開宣告了3起不起訴案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公安機關代表、被不起訴人所在鎮政府主管政法的領導以及社會羣眾到場旁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從迴應社會關注的被傳喚人合法權益保障問題入手,探索建立被傳喚人基本權利保障信息公開平台。為減少和杜絕外界對檢察機關自偵辦案侵犯被傳喚人人身權利的質疑,豐潤區檢察院在自偵辦案警務區探索建立了信息公開平台,將被傳喚人從進入到走出辦案區的相關權利保障信息依法進行公開。一是公開權利義務。被傳喚人進入辦案警務區後,書面告知其所享有的權利義務。傳喚結束後,由被傳喚人籤確認在傳喚過程中其合法權益有無被侵犯的情況。二是公開健康保障信息。設立專門的待診室,對進入辦案警務區的被傳喚人,由專門的隨診醫師進行身體檢查,並在訊(詢)問中隨時提供醫療服務。傳喚結束後,待診醫生再次對被傳喚人進行身體檢查,所有診治信息全部記錄在案。三是公開同步監督信息。紀檢監察部門在辦案警務區設置同步監督室,由紀檢監察人員對偵查人員辦案整個過程,以及被傳喚人基本權利保障情況進行全程同步監督,並籤確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四是公開視頻信息。視頻信息畫面內容包括審訊室和詢問室的温濕度標記,在保障偵查祕密和偵查活動不受外部干擾的情況下,讓被傳喚人近親屬、律師看到被傳喚人受到的合法、人道的待遇,杜絕非法證據,排除隱患。

從迴應羣眾關注的特殊場所和特定人羣知情權的問題入手,探索建立監所信息公開平台。能否增強監所檢察透明度,保障被監管人合法權益,一直是羣眾特別是被監管人員家屬關注的重點。豐潤區檢察院在設置“公開欄”、“監督台”和“檢察信箱”的基礎上,把社會服刑犯的管理監督納入監所信息公開平台建設。一是設立四個工作室。在監區設立“檢察官約見室”和“在押人員維權室”,在監區外設立“檢察官接待室”和“社區矯正人員宣告室”,公開在押人員和社區矯正人員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二是印發三張卡。向刑滿釋放人員發放“檢民聯繫卡”,向在押人員家屬發放“明白卡”,向社區矯正人員發放“社區矯正監督卡”,把法律監督和服務的信息觸角向大牆外延伸。三是發放兩個告知書。對收押人員發放“羈押期限和權利義務告知書”,向社區矯正人員發放“矯正期限和權利義務告知書”,把關係他們切身權益的法律信息送到其手上。四是堅持公示。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的各種信息在監所內進行公示,接受監督。

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依法心得體會範文3篇 | 返回目錄

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以來,“法治”成為各界關注的主題詞,構建“法治中國”成為改革的下一個發力點。10月28日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得到了正式公佈。這個“升級版”的依法治國綱領,不僅確立了中國法治建設新的戰略方向,而且也包含了很多具體可操作的決策。

依法治國是中國國家治理理論的創新,是幾十年來對國家治理方式進行的曲折探索所最終得出的正確結論。1997年,“依法治國”被明確寫入xx大報告;1999年“依法治國”正式寫入了憲法;XX年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更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國長期探索所獲得的一個基本經驗是,國家治理不能只依賴領導人的個人權威,不能只依賴一時的政策,而必須依賴依據嚴格的程序制定的、反映了公眾意志和公共利益的、具有普遍約束性的法律;不如此,就不足以構建起現代的國家治理秩序。在需要建設的法治社會中,政府的權力要受到限制,正如xx指出的,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同時,公民的權利與自由要得到憲法與法律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法治建設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化建設。

而且,法治不僅意味着所有社會各方,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公民等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則辦事,遵守法律所確立的程序,嚴守法律規定的行為邊界,不侵犯他人的權利;法治同時也意味着,法律應該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正義觀的內部有序、自洽的體系,意味着應該通過“良法”來實現“善治”。不過,法律是一個實踐性的事物,中國社會又處在變化非常迅速的轉型期,法律體系本身也在經歷着劇烈的調整。為此,就需要在法律體系內部構建一種自洽的調整機制,確保法律是“良法”。而要判斷法律法規是否合理,是否“良法”,唯一的依據只能是所有法律的基礎和根本大法——憲法。以憲法這個更高的法律來統合整個法律體系,讓違反憲法的法律法規可以依據法定程序而得到規範和清理,“良法”和“善治”才會實現。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次的《決定》強調要“堅決維護憲法法律的權威”,要求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就具有非常大的意義。根據我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力也有責任監督各種法律、法規、規章、文件是不是符合憲法,這才能保證法律體系內部的統一性。改革的目標把憲法監督制度實質化,就是要讓憲法不再只是高高在上,乃至被束之高閣、被人遺忘,而是要讓憲法發揮出威力,細化憲法監督機制;未來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的憲法監督機構,以及具體的憲法監督程序,明確哪些主體可以通過什麼方式,參與到憲法監督中來。

“良法”的另一個保障是科學合理的立法程序。《決定》要求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對重要條款可以單獨表決。這都有利於改變“部門立法”的現狀,減少既得利益對法律制定過程的影響,從最初的源頭上就確保法律的公正性、有效性。

深入推進司法改革是進一步走向法治的重要抓手。當前司法改革正在進入關鍵期,順應社會各界的呼聲,司法系統的獨立性必須提升,必須在各種主體之間建立起相互監督與制衡的關係。《決定》要求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構建起包括律師在內的專業有公信力的法律人職業羣體,變立案審查製為立案登記制,有案必立、有訴必理,讓老百姓打官司變得更容易。通過這些方面的司法改革,可以讓民眾樹立起對法律、對司法機關的信任,讓“權大於法”既不再是現實,也不再是人們的意識,從而發揮法律對於緩和、疏導社會矛盾的獨特效果。

中國是個有着幾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家,一直以來存在着“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現象,政治人物“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現在中央強調法治,就是要走出這種“治亂循環”的歷史怪圈,以客觀存在具有內在穩定性、不以特定人物意志為轉移的法律秩序,為社會提供一個穩定的基石。當然正如《決定》所指出的,應該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不能陷入法律虛無主義的陷阱,也不能陷入道德虛無主義的陷阱。依法治國並不意味着就可以容忍“禮崩樂壞”、道德淪喪的狀況,因為“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須強調對於官員的道德約束,也培育起民眾的公德精神,實現法律與道德的統一,讓法律為道德建立底線。通過依法治國,重現中國“禮儀之邦”的傳統,實現文化復興。

當然,法治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也密不可分。法治為市場經濟提供了基礎性的制度,提供了發展市場經濟所必不可少的明晰規則;法治約束具有不可預測性的絕對權力,限制權力的放恣,從而提供確定性的預期。法治的實質是遵照確立的規則來治理,這是基於信任、信用的成熟、可持續的市場經濟所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法治建設必將為經濟建設提供內生動力。

中國的依法治國戰略既是基於現實需要,又反映未來國家發展願景,應當通過依法治國的方式,進一步構建起現代國家的治理方式與體系。公民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的不斷提升,是實現依法治國所必需的,在此基礎上,要讓法治長期化、穩定化,讓社會各方都形成規則思維和規則意識,讓法治成為一種內在的、自發的、可以長久維繫的“制度”,讓從政府到公民的各方主體都極為自覺地一切依法行事、依法解決糾紛。就如孟子所説的“行之而不着焉,習矣而不察焉”,讓守法成為習慣,讓法律成為信仰,讓中國社會走出治亂循環怪圈,實現歷史性轉型。

司法司人員依法治國心得體會依法心得體會範文4篇 | 返回目錄

金秋十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中央全會上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體現出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與執政黨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與躍升,其既關乎共產黨自身建設也關乎國家發展命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同時又是一名新加入司法行政系統的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我及時關注並學習了本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相關內容,感觸頗深: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選擇。從開國大典前夕的《共同綱領》播下法治的“種子”,到民主法制在經歷曲折後的艱辛探索;從1997年黨的xx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和執着追求。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從1978年時只有憲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幾部法律,到如今現行有效法律達到242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可以説是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而之後的重心自然而然就轉到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上。

本次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總書記又提出了法治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既闡述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間的關係,又明確了依法治國必須先依憲治國、依法行政。而一直以來,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國的關鍵和前提,可以説沒有依法執政,實現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也就無從談起。堅持依法執政,是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代表和實現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證,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實踐證明,只有堅持法律至上、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執政為民,才能真正實現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才有堅實基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長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才能獲得蓬勃動力,進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一名基層司法所工作者,我覺得自己將來的工作即光榮又艱鉅。司法行政部門作為政府依憲行政、依法行政的排頭兵,承擔着法治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三大職能,在本次的四中全會中,對司法行政工作有相當具體的表述和要求,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等,這進一步明確了司法行政工作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職責和使命,同時也對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我認為要切實做好今後的司法行政本職工作,必須要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作為一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必須要堅持法律至上。法律是現代社會最有效的社會調整機制,它所具有的規範性、權威性、公正性、強制性、程序性、效率性是其他任何社會調整機制無法比擬的。法治社會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法律至上”。“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我國,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法律至上首先要確立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權力都要受到法律約束,決不允許任何人以權代法、以權壓法。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經濟體制轉型時期,作為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的我們,要實現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理念,首先就應高度重視對法的遵守和執行,只有在開展法制宣傳、人民矛盾化解、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時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才能切實做好工作,真正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二是作為一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直接領導和掌握着國家政權。“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建設法治中國,正需要我們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黨能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才有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平、全民守法。黨能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才能引導全社會守法崇法,樹立法治信仰。把法治落實到國家治理、政黨執政、政府行政各個層面,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事業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因此,作為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的我們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

三是作為一名基層行政司法工作者必須要堅持執政為民。依法執政、依法治國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羣眾利益訴求的根本保障。我們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要保障人民羣眾的不同利益羣體都充分而有序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訴求,就需要作為公務員的我們,在開展司法行政工作時心裏時刻想着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執政為民。只有這樣,人民羣眾的利益訴求才會得到更充分地展現,我們黨才能通過國家權力對這些利益配置地更加權威,充分反映民意。最終實現“黨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體現,執法是人民利益的實現,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治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實現人民的利益”這一最終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wnw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