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我入黨為了什麼--心得體會

我入黨為了什麼--心得體會

人生在世,總要有追求,追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有兩個:一個是物質追求,一個是精神追求,也就是精神信仰或理想信念。也許有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可能成為一名百萬富翁,物質生活已經無可挑剔,但如果沒有精神追求,缺乏信仰,生活將會很空虛。這足以説明,精神追求、精神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就好比是人的靈魂。人不能沒有靈魂,因此也不能沒有信仰。

我入黨為了什麼--心得體會

記得一位哲人説過:“一個人,一個民族,他所信仰的不應該是束縛自己手腳的桎梏,更不應該是絞殺自己的繩索,而應當是一股風,一股催你挺進、催你跋涉、催你奮鬥的風”。這“股風”是什麼?我認為,這股風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鬥目標—共產主義。古今中外,人們都一直渴望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中國共產黨就是以消滅一切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為最終目標,這既是共產黨先進性的靈魂和核心要素,更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的崇高理想代表了廣大人民特別是有志之士的心聲,更是吸引廣大熱血青年為之不竭奮鬥的動力,相信有了這樣的精神寄託和理想追求,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夠自覺地、滿腔熱情地投身到****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去。因此,把黨的崇高理想作為人生的追求,深深吸引我向黨組織靠攏。

關於“入黨為什麼”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説,當初入黨時也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認識。正如有些人所説,這絕不是一個在某階段時間可以一次性作終身解決的問題。認識有個過程,它應該是動態的、不斷深入的、沒有止境的。為什麼要入黨?通過多年來的學習、思考和實踐,特別是近期主題教育活動和廉政建設月中的集中學習,我開始對“入黨為什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認識。我想,對於我來説:

首先,入黨是一種心靈的淨化。我認識到,入黨的過程實質就是認識黨、熱愛黨、發展黨和捍衞黨的過程,不能存有任何私心雜念,更不能帶有功利慾和虛偽心。同時,對於個人來説,形式上的入黨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黨則是一輩子的事。

其次,入黨是一種覺悟的提高。作為一名黨員,在思想和言行上必須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並通過實際工作和生活,團結、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同志。如果説黨員有什麼超越常人的地方,我覺得那就是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覺悟。

第三,入黨是一種特殊的奉獻。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的宗旨就在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論是98年的抗洪救災,還是XX年的抗擊“非典”,事實證明,在每一個重要時期、特殊時刻,黨員總是衝鋒在前。因此,“先羣眾之憂而憂,後羣眾之樂而樂”是每個共產黨員的起碼品格,不計教個人得失是對一個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入黨,就是要勇於奉獻、甘於奉獻、樂於奉獻,在奉獻中體現人生價值,在奉獻中維護和發展羣眾利益。入黨,意味着比羣眾多吃虧,也意味着比羣眾多挑重擔,更意味着比羣眾多做犧牲。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入黨為什麼”所要着重思考、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共產黨員要保持先進性,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在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下功夫。為此,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作為鄉鎮領導幹部,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我個人來説,我覺得必須樹立以下四種觀念:

一是從政甘於清貧。黨員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代表人民羣眾行使手中的權力,從政不是發財的途徑,當官更不是發財的崗位,想發財,就不要從政為官;想做官,就要甘於清貧。縱觀古今中外,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人,有幾個得到了善終呢?

二是為民不遺餘力。“羣眾利益無小事”。對於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竭盡全力對待,千方百計解決。要樂於同羣眾同甘苦,在羣眾有危難的時候,敢於挺身而出,為其排憂解難。

三是工作不存私心。無數事實證明,有了私心就沒法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要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是什麼就是什麼,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以權謀私,不假公濟私。同時,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之間的關係,自覺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

四是辦事不圖回報。我覺得,金獎、銀獎,不如羣眾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羣眾的口碑。為民辦事是黨員的天職,只要合乎條件,羣眾要做什麼,我們就要給予什麼方便,沒有什麼理由好推辭,沒有什麼價錢好講,更沒有什麼好獲取的。辦事應該只圖功效,只圖讓人民順心,讓羣眾滿意。

總之,通過對入黨動機的冷靜思索,深化了我對黨組織的認識,深化了自己作為黨員的責任感意識。或許這些認識還很膚淺,但我始終堅信當初選擇入黨的方向是正確的,而且是永遠正確的,我將嚴格按黨員的要求,按照黨員幹部要求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時刻牢記入黨為什麼,時刻想想入黨為什麼。

標籤: 心得體會 入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40y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