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温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裏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裏,大自然給與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温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淨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歎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幷蓄的一種傾聽。

“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裏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温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裏噴湧出的一種欽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

懷着一顆孝心,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2

“人生就是這樣,你就是你想要成的那個人,你就是你決定成為的那個人。”陳兆傑教授用這麼精闢的一句話概括了人生,那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陳兆傑教授是一個將傳統文化融入於現代生活,用古代人的智慧結晶造福於中國社會的大師,他的熱情感染了我們,他的理論影響了我們,他的思想教育了我們,通古曉今,融會貫通。

在“修養篇”講到“人的胸懷,人的境界,人的德行是修出來的”。生活本身就是財富,生活就是我們修養培養的大熔爐,我們要用心去體驗我們的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有素質的人。一個人的修養好壞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包括我們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個人形象等等。有時一個人的修養不只代表我們個人,還體現了我們的家庭環境,工作環境,文化素養等。

在“心態篇”講到一個人的心態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行動。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思想有多遠,我們才能走多遠。就現在社會發展環境總有人又會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沒有好的機會,陳兆傑教授給我們形象的解釋為“懷才和懷孕是一樣的,只要有,早晚會被看出來,懷才不遇,只能説你懷的還不夠大。”當一個人心態好的時候,他的思想是正面的,他的行為是正面的,他的行動更是正面的。

在“孝道篇”講“人世間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這個獨生子女日益增多的現代社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長把他們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在他們的意識形態中,孝的概念很模糊。什麼是孝?以為孝只是讓父母吃好、喝好、穿好,就是盡孝,原來孝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孝的基本點便是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害。孝的過程也就是自己的事業發展的過程,在單位我們要好好工作,不給

父母丟臉。孝的.終點,就是做出一番業績,光宗耀祖。這方面,我認為你如果不作出一番事業,也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才是對於自己做到了孝道。

感恩敬孝,一直是中華傳統之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準則。胸懷感恩敬孝之心,飲水思源,進而知恩盡孝不忘本,均乃中華孝道之本,也為徳之本。一個心懷感恩的人,他一定會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積極的面對各種困難的。如果人人胸懷感恩,社會就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有人説:“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感恩也如是,當你有心感恩時,你就會覺得有些抱怨是無謂的,有些煩惱是不應該的,有些困難是可以征服的,有些困難是暫時的,敬孝不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國人品德形成基礎,更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在“交友篇”講 “不要小看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輾轉五次可以見到總統。”且人有了隨喜心,才能廣交朋友,廣結善緣。在如今這個人口流動性很大的社會,需要我們去結識更多的身邊朋友,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因此我們要學會和別人溝通。

溝通有三個特徵,行為的主動性,過程的互動性,對象的多樣性。三種方式:自我溝通,與他人溝通,與公眾溝通。少用,慎用:我認為,我覺得這樣的字眼,多使用:您,您們,我,我們這樣的字眼。表達不同意見時,請你保留對方的立場。溝通上沒有對與錯,只有立場不同,觀念不同而已。

在“管理篇”中講了許多管理理念,尤其是團隊精神對我們感觸比較深。我們工作中就很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就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者。我應該跟着領導的指揮走,與同事友好合作,讓這個團隊發揮他最大的能量,作為團隊的一份子發揮好自己的一份熱量。

通過一天的學習,自己確實感到獲益匪淺,收穫和感觸頗多。首先,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釋迦牟尼一坐9年,毛澤東在嶽麓書院閉關一坐3個月。能靜下心來做事的人才能做大事,浮躁的心應該平靜下來,潛

心做好自己的手頭工作。其次,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都是在為有目標的人實現目標,自己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方式,就會老是陷入到別人的遊戲規則裏,有目標才有動力。再者,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多學習,做充實的自我,厚積而薄發。且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所以我們要學習,拒絕學習就等於拒絕成長,學習才能充實自我,學習是快樂的。

不要每天把自己搞得團團轉,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也不要用“忙”做藉口,一個貧窮的人,不止是沒有金錢的人,也是指沒有空間和時間的人。“忙”是“心”和“亡”的組合,你的心都沒了,你還忙什麼忙,問一下自己的心,這樣的忙碌是否有意義?有價值?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放下的時候一定要放下!經常和自己心靈對話的人最清楚在這個物慾橫飛的世界,到底什麼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好人就是沒時間幹壞事的人,多花時間成長自己,少花時間去苛責別人,去嫉妒別人,多花時間去愛,少花時間去恨。人能幹多大的事情,取決於他的時間管理。我們應該做好人,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多花些時間學習,合理安排好每分每秒。

陳兆傑教授的精彩講座為我們展示了儒家、道家的精髓,使得我重新審視國學與當今社會的密切關係,他的妙語連珠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通過這次前沿的文化理念的學習,明白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應該做有修養,懂孝道,好心態,廣交友,有知識,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人,在他的啟發和引導下,感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境界。我將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實踐這些理論。錘鍊個人價值、凝塑自我魅力。相信在領導的大力幫助和培養下,在自身的不斷努力下,我一定能夠快速的提升自己,與監獄同發展,共創美好明天。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3

我看到周圍形形色色講孝道和不講孝道的人,感觸很深,覺得歷代儒學之士大力宣揚"孝道"在慢慢的流失。古時,皇帝都緝借推崇"孝道",來穩定其統治。而現代社會的個體,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往往都忽略了"孝道、孝順"。我覺得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孝道"屬於社會意識形態,僅作為一種美德來提倡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立法!

我們都有孝敬父母的義務,也都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張尚昀的孝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這與他所受母親的言傳身教以及他本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張尚昀真正做到了孝,筆者為其總結為:"敬字當頭,敬養兼備!"

"百善孝當頭";"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這裏所引用的幾句足以證明: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着社會責任。古代是這樣,而現代呢?對孝如何理解?不會到了現代,孝就發展變化得面目全非、連道德和責任也變成別的玩藝吧?嗚呼!只差一點!筆者便從古到今的侃侃孝道是如何一路跌跌撞撞地到了今天這副德行的。

孝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在甲骨文中就有個"孝"字,也就是説,早在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們就懂得把打獵得來的肉給父母先吃了,這就是最原始的孝。當人們把樹葉裙變成布衣時儒學也就產生了。孔老夫子將孝道加以概念化並且極力推崇,且達到空前的程度。雖然秦始皇對孔老夫子的調調不大感冒,又統一文字、度量衡什麼的,但怎麼忙活倒也沒將孝字從"字典"中拿掉。他這一心軟不要緊,一晃就是20xx年,再晃就晃到了"五四"。

猛醒的新青年們將新思想帶來了,有了西方的東西,隨之而來的是歇斯底里的反孔。直到一切舊的東西消亡,並且腐爛掉。夠狠、夠絕,孔老夫子的那一套算是被新青年們刨個坑給活埋了,而且還壓了誰都難以搬動的石頭。五四運動固然是掀起現代文化高潮的主力軍,然而現代文化就是簡單的西化?傳統文化中的確有很多糟粕是為人所不取的,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吧?真若如此,難道不違背"批判地繼承"的原則嗎?既然是批判地繼承,那麼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不該被摒棄的。起碼孝道就是其中一個冤死鬼。新青年們這麼一搞,孝道可就變味了,甚至變成灰了。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4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樣?你給父母拿來山珍海味,但是就隨手往桌上一礅,然後冷淡無比的來一聲:“吃吧。”看見老孃在洗衣服,很不耐煩地來句:“我來。”這就是孝?孝敬本應使父母快樂,你就那麼多不耐煩,他們能樂得起來嗎?父母只需要物質上的“養”,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們更多。缺少了“敬”的“養”,一定是態度出現了問題,這個態度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於誠篤。

孝道作為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作為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孝道被當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確,傳統孝道不免糟粕。孝經有云:“毛髮色膚取之於父母,稍有損耗是為不孝”,這有些苛刻;丁蘭“刻木求親”稍有做作與誇張;郭巨“埋兒奉母”之舉也未免迂腐。“順者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讓我們難以接收了。我們這麼想不為過。我們不需要那麼做,更不必要那麼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備的美德特質我們沒有資格否定。

孝道作為維繫和促進以家庭為細胞的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絕對應該發揚光大,而且誓在必行。從風俗角度上説,這更是極為重要的。元代張養浩説:“蓋自上而下者謂之風,因上而成者謂之俗,故風俗,國家之元氣,風俗厚則元氣盛……風俗薄則元氣衰……”元代御史上奏時也説過:“國家以風俗為本,……而風俗厚為治之至要也。”對於當今社會的風俗如何,筆者不敢妄下言論。簡單説來我們起碼得有個全國上下都一致的觀點吧!

一個民族的強大是因為整個民族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有相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這就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説到此處似乎與孝道甚遠了,也過於理想化,然而離我們最近的、最實際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統一民風不正是孝道嗎?一個人還不能愛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愛別人的家,乃至於國家這個大家庭呢?連最容易的“風”也形成不了,那隻能眼看着“瘋”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揚光大了孝道,再談其他的也就不遠了。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5

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入則孝,出則弟”告訴我們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尊重家庭成員,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當然的.。

孔子曾説過:“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思是説:父母在世時,要依照禮節服侍他們;父母去世後,要依照禮節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祀他們。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孝看作萬善之基。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呢?對父母要體貼,不要違背父母的心意。父母年邁,兒女要盡孝養之責;父母生病,兒女要及時求醫盡心護理;父母去世要認真處理後事,祭拜父母,以追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國最重孝道,對父母,要表示愛心,出以誠敬,不能只在物質上的奉養而已,盡孝包括四方面的內容:養親、侍親、尊親、敬親,即供養父母、服侍父母、尊重父母、敬重父母。對父母,物質方面的供養,固然重要,但如果對父母只知道口體之奉,僅僅供養而已,不知道尊敬父母,使之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那正如孔子説的:只盡了犬馬之養。為人子者,必須警省。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住在農村的小女孩,從小父母離異,母親身患重病,便跟隨了母親。只有八歲的她每天早上五點多起牀,為母親做好早飯,便去上學,放學回家,還要洗衣服,餵雞、鴨,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能睡覺。

她的自強與孝心感動了每一個人,孝,其實很簡單,但卻有許多人做不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6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咱們做兒女穿的、吃的、用的都是父母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着父母的汗水,都寄託着父母的祝福和期盼。

同學們,那咱們要怎麼報答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

平時裏,父母工作很忙,咱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讓父母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生活中,要關心老人,尊敬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貼心人。

記得兩個月前,我的小狗去世了。我無法排除內心的悲傷,但我卻沒有想到,爺爺比我更悲傷。國為一般都由爺爺來照顧。就在小狗去世那天,爺爺不知心裏有多傷心、多痛苦,甚至還偷偷地哭泣。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安慰爺爺説:“爺爺,別傷心了!人生的路上會有許多挫折,您不能因為一個挫折而放棄!”爺爺經過我多次勸説,終於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還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雖然我不會做飯菜,但是我毫不猶豫的炒起菜來,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奶奶高興的豎起大拇指,誇我懂事。我能為奶奶做事真自豪!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同學們,讓咱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孝道好少年。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7

不能等:有人説,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着父母,暢遊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着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我們能等,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幹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專家點評:

這篇作文行文筆鋒犀利,旁徵博引,根底深厚。雖然在社會問題的分析上還有些絕對化,但文章依然以一種熱辣和率直令人感動不已。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人生體驗的豐富,和思想感情的細膩讓老師感到驚訝。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8

常言説“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精神動力。

當前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的驅使,追逐物慾等思想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益複雜化,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改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長孝親的傳統美德逐漸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識,也以沒時間、沒精力等各種藉口,不能把“孝”付諸於行動,人們思想中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出現了滑坡現象。適時開展“孝德”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淨化、啟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任”的體現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老師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最終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着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於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

為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着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髮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後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俗話説“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後,特別是在撫養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為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説,“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的內在的涵養,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為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醜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發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習,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9

百事孝為先,在中國的禮儀中“孝”排在第一位的。在中國古代頻頻出現孝子,就咱們的語文報紙上學過的和,就是典型孝子。他們的行為在當時社會看來就是一個標準的孝子。“舉孝廉”是指漢朝作官的一種資格。漢代的察舉制的一種,意義與西方國家的國會和各級主官很近似。所以“孝”在當時很被人重視!

而在現代社會中,“孝”字可能慢慢的從現代人心中淡化,一些人對父母的嘮叨很反感,而父母的嘮叨其實是一種對自己關心。怕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中犯什麼錯誤。而青年人就是不能理解這些老人們的心思,而是用一種冷漠的態度對待父母的嘮叨。當看到父母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嘮叨、一天又一天為子女操心,而子女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是很讓人心寒的!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孝”表現在每一個方面。孝順孝順,以“順”為主。什麼事都應該順着父母,父母不可能會害你或者從你身上得到什麼好處。所以一些事情還是應該“順應”父母的意見,而況他們都是過來人。我們不提倡“愚孝”就像古代人那樣的什麼三年不吃肉,有吐血什麼的。。。我們現在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用文明的眼光對待“孝”。

現在社會中,很多人都爭做“孝子”的唯一措施就是看自己為父母多少多少錢,為父母提供何等何等的奢華的生活,其實“盡孝”並不是這樣的,在人老的時候,很需要能和子女團聚在一起,吃頓飯,嘮嘮家常。僅此而已,並非要子女為他們做什麼事情,而一些子女每個月事給父母不少的生活費,但是父母並非能用這些錢,都是攢着,説句不好聽的話,將來有一天兩眼一閉,這些錢不是還回到自己的手裏?與其給父母錢,還不如説和父母出去旅遊一趟,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這有温度的感情,可比那冷冰冰的錢更有心意。

所以説,“盡孝”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需要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父母,和父母嘮嘮嗑,這對父母來説已經足夠啦!

請各位同學今天回家之後就對自己的父母盡一份自己的“孝”,不論採取什麼方法,我想父母一定會很高興的。就從現在開始,不要在將來留下什麼遺憾。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0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

9年前,我3歲,讀幼兒園。每天傍晚放學回到家,都會給剛下班的媽媽倒一杯柚子蜜茶,都會為媽媽唱一首兒歌:“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媽媽辛苦了!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叭叭!”當我清脆響亮佔着口水的濕濕的吻貼上媽媽的面頰時,媽媽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6年前,我6歲,讀國小一年級,常常趁奶奶午休時,把她的鞋擺在陽光曬到的地方。奶奶醒了,我就趕忙把鞋放回牀前,並告訴奶奶:“鞋裏面有好多好多陽光呢!”奶奶説:“乖孫孫,你就是咱們家的小太陽,奶奶的心都被你照得曖烘烘的。”

3年前,我9歲了,大約是在那年的冬天吧,爺爺得了落枕,疼得晚上沒法睡覺。我心疼爺爺,半夜起牀給他用毛巾冷敷。爺爺怕影響我休息,就騙我説已經不疼了。我不信,賴在爺爺房間不走,説要留下來陪爺爺。結果害得爺爺整晚都在裝睡,咬着牙和疼痛作鬥爭。直到第二天,爸媽知道了,批評了我。我才知道自己好心辦了壞事。我給爺爺道歉,為他端湯倒水,細心照顧,直到爺爺康復為止。從此,我們爺孫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深了。

同學們,孝敬父母長輩就是這麼簡單。讓我們快快行動吧!用一顆反哺之心,用點點滴滴飽含深情的愛,來報答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吧!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1

王豔華數十年如一日地恪守孝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始終如一。

林語堂曾説過:“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女兒,但只有受文化薰陶的人,才會孝養父母。”

還記得黃香嗎?那個冬天以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温暖枕蓆的孝子。

還記得茅容嗎?總是將美味的食物留給母親獨自享用。

還記得陳毅嗎?一位為母親親自洗尿褲和髒衣服的元帥。

還記得謝延信嗎?那個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依舊堅持的人。

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為患尿毒症晚期的母親捐腎救子的愛子。

還記得孟佩傑嗎?一個精心照顧養母,用弱小的肩膀撐起幾經風雨的家的90後女孩。

他們無一不在詮釋着孝的內涵,演繹着人間的正道。他們都跟平凡,然而卻彰顯着平凡的偉大。正所謂“孝於親,所當執”。孝乃百善之首。

古今孝事,無需驚天動地,無需感天動地。

作為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付出就是在恪守孝道。放學回家為勞累一天的父母泡一杯濃茶,這就是一種孝;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捶捶背、揉揉肩,這也是一種孝。

作為工作者,時刻惦念父母,牽掛父母就是在恪守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張。因此,我們要更加恪守孝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恪守孝道,或許不會像王祥一樣卧冰求鯉,或許不會像楊香一樣扼虎救父,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恪守孝道。讓這時間充滿愛。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都有孝敬父母的義務,也都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張尚昀的孝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這與他所受母親的言傳身教以及他本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張尚昀真正做到了孝,筆者為其總結為:“敬字當頭,敬養兼備!”

“百善孝當頭”;“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這裏所引用的幾句足以證明: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着社會責任。古代是這樣,而現代呢?對孝如何理解?不會到了現代,孝就發展變化得面目全非、連道德和責任也變成別的玩藝吧?嗚呼!只差一點!筆者便從古到今的侃侃孝道是如何一路跌跌撞撞地到了今天這副德行的。

孝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在甲骨文中就有個“孝”字,也就是説,早在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們就懂得把打獵得來的肉給父母先吃了,這就是最原始的孝。當人們把樹葉裙變成布衣時儒學也就產生了。孔老夫子將孝道加以概念化並且極力推崇,且達到空前的程度。雖然秦始皇對孔老夫子的調調不大感冒,又統一文字、度量衡什麼的,但怎麼忙活倒也沒將孝字從“字典”中拿掉。他這一心軟不要緊,一晃就是20__年,再晃就晃到了“五四”。

猛醒的新青年們將新思想帶來了,有了西方的東西,隨之而來的是歇斯底里的反孔。直到一切舊的東西消亡,並且腐爛掉。夠狠、夠絕,孔老夫子的那一套算是被新青年們刨個坑給活埋了,而且還壓了誰都難以搬動的石頭。五四運動固然是掀起現代文化高潮的主力軍,然而現代文化就是簡單的西化?傳統文化中的確有很多糟粕是為人所不取的,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吧?真若如此,難道不違背"批判地繼承"的原則嗎?既然是批判地繼承,那麼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不該被摒棄的。起碼孝道就是其中一個冤死鬼。新青年們這麼一搞,孝道可就變味了,甚至變成灰了。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3

從烏鴉反哺到羔羊跪乳,無一不顯示了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良好美德古代眾人皆知的“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呢?像“負米養親”“卧冰求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沒必要去做。但是我們可以將自己的事做好,把學習成績提升上去,不讓父母在工作之餘還要擔心我的作業有沒有做完。在空餘的時間裏做一些家務,給父母多一些休息的時間。

就像孔子説的: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就是孝的終極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是他們孕育了我,讓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如果我是一條自由自在的魚兒,那父母就是無邊無際的大海;如果我是翱翔在藍天白雲之間的雛鷹,那父母就是湛藍深遠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牽牛花,那父母就是我茁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木杆;如果我是一隻無拘無束的斑馬,那父母就是我賴以生存的大草原。

父母總是為我們操勞着,當父母趕不上你的步伐時,記得牽着父母的手,一起走!就像…那是他們為你操勞着一樣。就像…那時他們牢牢地牽着你的手一樣。

爸爸媽媽總是日夜陪伴在我的身邊,不論多大的事他們總會保護着我。當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多多陪伴在爸爸媽媽的身邊。就像…那時他們日日夜夜陪伴在我的身邊一樣。

當父母有一天和你起了爭執,請你不要和父母頂嘴,用心地與你的爸爸、媽媽溝通。就像…那時他們用心教導着你一樣。

讓孝道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4

孝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一種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的古代名句。這膾炙人心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近親,從小對父母,親人要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揹着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

當然,世界上也並缺乏有孝心的人。只是看完下面的這個故事,你會感動的流下眼淚。在一些貧困的家庭中,有着這樣一羣少年,他們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為父母排憂解難,照顧弟弟妹妹,承擔家務勞動。她們堅強,她們勇敢,她們和我們一般年紀,他們就是最美孝心少年。在這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林香,她六歲時父母離異,有重組家庭。又生下了弟弟,他的外公摔倒了,是右手殘疾,外婆也患腦溢血半身不遂,媽媽也得了癌症,但她仍然堅持着用微笑來面對生活。

相比之下,六歲時的我們,正温暖地躺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父母安慰着我們。這個故事使我熱淚盈眶,在我看來,她是多麼堅強!還記的黃香嗎?那個在冬天用自己的身軀捂熱父母被窩的孝子。還記得茅容嗎?總是將美味留與母親獨自享用。還記得陳毅嗎?一位為母親親自洗尿褲和髒衣服的元帥……像這樣的事情還用許許多多!只是缺少了我們的觀察與發現!

如果你想回報父母,並不一定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來。只需要為了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順從父母一點就可以了,相信他們一定會非常欣慰的,因為:百善孝為先!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5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個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裏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我們也總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襁褓裏成長吧!我們也不要把父母關心我們和照顧我們的習慣當作是一種義務,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總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飛出那照着我們呵護傘,去尋找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們走的再遠,家永遠遺留着我們温暖的歸宿,家裏也有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孝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賠償。那麼,有誰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嗎?有誰為自己的父母系過鞋帶,穿過衣服嗎?又有誰為自己的父母梳洗過嗎?沒有。或許,你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腳,這樣簡單的動作都不會,根本就用不着那樣做,再説讓人看見了多尷尬。其實,這些人想錯了,萬萬全全想錯了。孝心不是一種儀式,也不是讓別人看的,而它兩代人心與心的溝通。現在,父母都還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顧,反而還需要父母花心思去關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氣動了,你是否這時又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説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呢?或許還會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在馬路上於不顧。其實呀,這些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我們不要為了個人的利益,而讓父母奔波勞碌;我們也不要為了家產,而讓父母左右為難。我們現在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為什麼不憑藉自己的一雙手向父母盡一分孝心呢?也許是一處毫宅,也許是一片轉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尺尺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一萬機的金錢,也許是隻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那麼這種的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捎縱即使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存草心,報的三春輝,讓我們永遠記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無價的。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6

從古至今,泱泱華夏的子孫無不顯示着一個民族傳統的自身魅力——“孝”。中華兒女潑墨揮灑出章章“孝”的佳篇。這邊“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那邊“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俗話説得好:“君子立身,孝字為本。”如果你想在社會上立身,就必須學會“孝”。“孝”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老”字,下半部分是一個“子”字。其內涵就是一個老人把自己的枴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立刻跑過來,扶住老人,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孝”。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與他的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了。他走在大街上,路過的好心人問他:“小朋友,你怎麼了?”那個孩子回答“我和父母吵架,便離家出走了。”“那你餓嗎?”好心人問道。“餓”,孩子有氣無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話不説,轉身從旁邊的小店買了一碗餛飩給他吃。“謝謝!謝謝!”那孩子連聲説道。“我只是給了你一碗餛飩而已,而你的父母卻給了你那麼多,你難道不應該感謝他們嗎?”好心的市民説道。孩子突然明白了過來,於是就飛快的往家裏跑去。。孩子回到家對父母説了很多感恩道歉的話,他也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心血,父母在孩子身上寄託了所有,便從此發奮讀書,成為了一個傑出的人物。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當代的大詩人——艾青。在古代和現代,人們都應提倡“孝”道,因為“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做不到孝順自己的父母,那麼就算他再有才華也沒有。

“忠孝”二字無處不在,人們善於發現孝道,也用其來自勉,例如:“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等等。

“孝”有三境,“父母在,子不遠遊,遊必有方。”此為第一境,“事父母,能竭其力,養則致其樂,病則到其憂。”此為第二境,“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此為第三境,居此平衡,我自認為不過第一境。

在我們生活中,無論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佈滿着許多“孝之花”。你不能忘記這是一份深厚的感情,這是一份綿綿的愛。我緊握雙手,因為擁有而感到滿足,有一股温情拂拂然湧進我的心田。我深深的感動,惟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才不枉這一生。

“孝”就如一杯飄香的清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嚐盡其中的味道。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7

材料中的王豔華數十年如一日地恪守孝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始終如一。

林語堂曾説過:“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女兒,但只有受文化薰陶的人,才會孝養父母。”

還記得黃香嗎?那個冬天以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温暖枕蓆的孝子。

還記得茅容嗎?總是將美味的食物留給母親獨自享用。

還記得陳毅嗎?一位為母親親自洗尿褲和髒衣服的元帥。

還記得謝延信嗎?那個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依舊堅持的人。

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為患尿毒症晚期的母親捐腎救子的愛子。

還記得孟佩傑嗎?一個精心照顧養母,用弱小的肩膀撐起幾經風雨的家的90後女孩。

他們無一不在詮釋着孝的內涵,演繹着人間的正道。他們都跟平凡,然而卻彰顯着平凡的偉大。正所謂“孝於親,所當執”。孝乃百善之首。

古今孝事,無需驚天動地,無需感天動地。

作為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付出就是在恪守孝道。放學回家為勞累一天的父母泡一杯濃茶,這就是一種孝;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捶捶背、揉揉肩,這也是一種孝。

作為工作者,時刻惦念父母,牽掛父母就是在恪守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張。因此,我們要更加恪守孝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恪守孝道,或許不會像王祥一樣卧冰求鯉,或許不會像楊香一樣扼虎救父,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恪守孝道。讓這時間充滿愛。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以“恪守孝道”為論點展開論述。作者舉了“香九齡,能温席”的例子,告訴大家恪守孝道的重要性,運用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增加文章的説服力。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8

我看到周圍形形色色講孝道和不講孝道的人,感觸很深,覺得歷代儒學之士大力宣揚“孝道”在慢慢的流失。古時,皇帝都緝借推崇“孝道”,來穩定其統治。而現代社會的個體,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往往都忽略了“孝道、孝順”。我覺得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孝道”屬於社會意識形態,僅作為一種美德來提倡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立法!

我們都有孝敬父母的義務,也都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張尚昀的孝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這與他所受母親的言傳身教以及他本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張尚昀真正做到了孝,筆者為其總結為:“敬字當頭,敬養兼備!”

“百善孝當頭”;“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這裏所引用的幾句足以證明: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着社會責任。古代是這樣,而現代呢?對孝如何理解?不會到了現代,孝就發展變化得面目全非、連道德和責任也變成別的玩藝吧?嗚呼!只差一點!筆者便從古到今的侃侃孝道是如何一路跌跌撞撞地到了今天這副德行的。

孝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在甲骨文中就有個“孝”字,也就是説,早在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們就懂得把打獵得來的肉給父母先吃了,這就是最原始的孝。當人們把樹葉裙變成布衣時儒學也就產生了。孔老夫子將孝道加以概念化並且極力推崇,且達到空前的程度。雖然秦始皇對孔老夫子的調調不大感冒,又統一文字、度量衡什麼的,但怎麼忙活倒也沒將孝字從“字典”中拿掉。他這一心軟不要緊,一晃就是20xx年,再晃就晃到了“五四”。

猛醒的新青年們將新思想帶來了,有了西方的東西,隨之而來的是歇斯底里的反孔。直到一切舊的東西消亡,並且腐爛掉。夠狠、夠絕,孔老夫子的那一套算是被新青年們刨個坑給活埋了,而且還壓了誰都難以搬動的石頭。五四運動固然是掀起現代文化高潮的主力軍,然而現代文化就是簡單的西化?傳統文化中的確有很多糟粕是為人所不取的,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吧?真若如此,難道不違背 "批判地繼承"的原則嗎?既然是批判地繼承,那麼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不該被摒棄的。起碼孝道就是其中一個冤死鬼。新青年們這麼一搞,孝道可就變味了,甚至變成灰了。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 篇19

常言説“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精神動力。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的驅使,追逐物慾等思想侵蝕人的頭腦,人與人之的關係日益複雜化,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改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長孝親的傳統美德逐漸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識,也以沒時間、沒精力等各種藉口,不能把“孝”付諸於行動,人們思想中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出現了滑坡現象。市委市政府適時開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讓每個幹部職工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淨化、啟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任”的體現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同事……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最終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着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於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

為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着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髮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後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俗話説“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後,特別是在撫養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為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德教育讓我真正懂得如何盡“孝”?而不能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時行“孝”。“孝”分“小孝”、“中孝”、“大孝”,而“孝”的最高境界是行“大孝”,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俗話説:“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才能領悟人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愛的真諦,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礎上將愛與善擴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昇華出大愛大善的崇高品格,一個社會,只有人人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揚,關愛得以傳遞,温暖隨處可見,才能不斷走向文明、進步與和諧。可見孝是世間一切美好品質的源頭,是“百善之先”。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説,“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內在的涵養,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為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醜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發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習,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的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0eo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