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

利用國小期時間,學校和學院給我們安排了一系列講座,在我看來,旨在豐富國小期生活,積累專業知識,拓寬視野。這些講座與我們專業知識緊密相關,但是卻不單一,涉及不同課題觀摩聆聽名師講座, 名師神采飛揚, 聽者亦有心得。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面對着鮮活的教學對象,智慧的教師必然沒有相同的課堂。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

第一次講座專由我校信管業的王璇老師主持,內容是信息與科技。談到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從古至今,信息的發展經歷了結繩記事、賬簿、計算機,最後到因特網。所謂的信息技術,是能夠延長或擴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種技術的總稱,是對聲音、圖像、文字等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的技術。戰略資源的定義則是,任何一種社會的經濟活動都是以若干種資源為依託的,在這些資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資源就被稱為戰略資源。僅僅這些定義就可以引起我們的思考,當今社會什麼最重要,精準快速的信息以及先進高等的科技。

第二次講座的老師——沈鳳武,據他自己説是第一次做講座,所講內容是管理缺失下的垃圾危機問題研究,涉及垃圾的危害,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對人類的影響以及垃圾堆土地資源的耗費,同時提出了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即焚燒發電、填埋處理以及堆肥。基於國土資源的垃圾危機治理,我們每個公民有義務為此做貢獻。

第三次和第四次講座的主題不離經濟貿易,有談到講師的研究方向,也有宏觀分析當前形勢。當今社會,對外貿易在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國要獲得經濟快速的經濟發展,必須學會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對外貿易,進行物產的互通有無,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對貿易行為的分析通常分為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總量分析是從量的角度分析問題,而結構分析更注重從質的角度考察貿易行為。而對外貿易結構是一國或地區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商品國際競爭能力、在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等的綜合反映,而商品結構和區域結構是對外貿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20xx年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以成為即美、日兩國以後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是隨着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在結構上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例如商品結構的不合理,出口產品仍然是低附加值產品。而且,我國的對外貿易中商品貿易額遠遠大於服務貿易額,因此研究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主要是研究我國的商品進出口貿易,達到商品結構的優化。

第五次講座,關於項目評價與可行性研究,牽扯到項目的投資決策,市場研究與項目的規模性選擇,市場預測的規則,項目融資與融資方向評估等,這次講座對我們對於市場的分析研究,項目的選取確定,以及投資決策起到了引導作用。

這次聽講座,不僅讓我對內容有了深刻體會,同時我對如何能更好的聽講座、從講座中學到東西,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聽講座時專心聽、勤做筆記

其實聽講座的過程跟課堂聽課大同小異,就是專心聽,兼做筆記。講座筆記是講座內容的記錄,因此是具有指導作用或學術價值的,準備好一本專用的筆記本用於記錄講座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聽的過程中需要與演講者同步思維,這樣才不會遺漏講座的重點。關於講座的筆記,與課堂講課的專業課筆記稍有不同,最好能在頁首註明講座的時間、地點、講座主題、主講者個人基本信息等,其次是簡明扼要地記錄講座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概念、新觀點,值得進一步思考、研究的空間,以及自己在聽講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這些學術思考的火花稍縱即逝,不管成熟與否,一定要先記錄下來。

(二)大膽提問

通常,在主講者的講授內容結束以後會安排自由提問和回答的時間,這幾乎是講座的慣例。如果對講座中的內容有什麼不明白或者不贊同的想法和觀點,在自由提問階段不妨大膽提出,對釋解某些疑問大有好處。提問的問題可以針對講座內容中的不解之處,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可以聯繫社會現實,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論觀點和理論解釋。對於個人,這既是與主講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又能在提問的基礎上引發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參加這樣的自由提問對於思維的拓展和理論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會有不小的收穫,提問得到的答案有助於去除疑問、拓展思路。

(三)整理筆記

在聽完講座以後,為了使本次講座的內容和心得能以儘量真實的信息保存下來,並能使講座的內容和理論探討成果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優化和學術思考所用,需要在講座後儘量短的時間內對講座筆記進行必要的整理和補充。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步驟,在時間上這項整理工作所花的時間可能很少,對講座內容的提升、作用的發揮卻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這一環節,講座知識和信息的利用率就會大打折扣。講座整理的過程是對主講者所講內容的梳理和挖掘,也許能從其中得到新的啟發,發現新的學術興趣領域,完善和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理解,即使不是這樣,接觸和了解不同的學術觀點對於自己的學業也是不無裨益的。因此,整理講座筆記,回顧講座內容的習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講座內容中涉及的著作也應該在筆記中記錄下來,如果你認為需要閲讀相關書籍來繼續深入理解講座內容,加深對問題、對理論的認識、思考和掌握,則能極大地提高講座的利用率。同時在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中可以把講座中的知識要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這些收穫正是講座的核心價值所在。

(四)對講座要進行篩選取捨

開始的時候,無論什麼講座,只要有空,我是統統接收,但是後來發現對講座還是要進行篩選取捨,否則非但時間精力有限,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吸收講座的內容。我是以下面三個標準來選擇和取捨:講座本身的價值、個人的興趣以及功課和時間是否有衝突。要是對演講者沒有興趣,講座的題目又沒有什麼新鮮感,我就不去了。當然有些很難得的講座機會是不該錯失的,畢竟研究生兩年半里聆聽學術大師、著名專家和科學家、社會名流或政壇要人講座的機會是不多的。聽講座的目的並不是單一的知識增長,即使拋開知識增長、學術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指導不論,一睹這些學術領域的頂尖人物和社會成功人士的風采對於現代大學生的多元價值觀來説同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幾天的講座,確實讓我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的註定會受益終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2

入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我參加了很多的學術講座,讓我受益頗多。通過這些講座,我瞭解到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概況,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拓寬了我的眼界,讓我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講座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朱志斌教授現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優化理論與算法研究。講座的主題是圖像處理中的優化算法,朱教授的講解條例清晰、生動有序,通常舉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圖像處理是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從數碼相機的普及到、數字電視的開展到遙感圖像處理和智能交通,它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學研究的發展、社會生產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為一個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學科,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探索。近年來對數字圖像處理的研究傾向於將數字圖像作為一個組合優化問題,並採用一系列優化策略完成圖像處理任務。

朱教授特別講了羣智能優化算法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羣智能優化算法是模擬生物或生物種羣的結構特點、進化規律、行為模式和思維方法等形成的計算技術和方法,具有自組織、自適應和自我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局收斂性、並行性和魯棒性等特點。常用的羣智能優化算法有遺傳算法和蟻羣算法、布穀鳥搜索算法等。以遺傳算法來説,GA是一種全局優化搜索算法,可以對複雜的非線性多維數據空間進行快速有效的計算。特別是由於它不受搜索空間的限制性假設的約束,魯棒性及固有的並行性等,在圖像處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潛在的發展前景。

從朱教授的精彩講座中我還學習到:羣智能優化算法不僅僅可以用於圖像處理,其實它還可以用於其他很多方面。聯繫到我的研究方向是項目調度,而項目調度是指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構成,在滿足約束的條件下產生達到某種目標的調度方案。項目調度實質上就是組合優化問題,那麼我是否可以把羣智能優化算法拿過來解決我的研究問題呢?聯繫到朱教授所講到的知識以及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我發現是通過羣智能優化算法求解項目調度問題是可行的,而且應該會有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

朱教授的講座是我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對我影響較大的講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穫也非常大。另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講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講的《從大數據熱看我國計算機學界的機遇》。周傲英教授是華東師範大學長江特聘教授、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是我國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風趣的開場白將大家帶入大數據的世界,通過Google、Yahoo、Facebook等國外知名計算機巨頭以及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計算機巨頭的最新發展概況來引入大數據。大數據(big data),或也可稱為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數據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有機構預測,“大數據”的發展,將使零售業淨利潤增長60%以上,製造業的產品開發、組裝成本將下降50%以上。在製造行業,企業通過對網上數據分析瞭解客户需求和掌握市場動向,並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後,就可以有效實現對採購和合理庫存量的管理,大大減少因盲目進貨而導致銷售損失。在商業上,國外一些超市利用對手機的定位和購物推車獲得商場內顧客在各處停留時間,利用視頻監視圖像軟件分析顧客購物行為,優化商場佈局和貨架排列。

大數據的火爆,也帶動了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對大數據的熱情。20xx年以來,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先後成立了大數據委員會,研究大數據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的《中國雲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的《物聯網“”發展規劃》等都把大數據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持。其中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規劃上,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被提出來,其中包括了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這都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外3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也都與“大數據”密切相關。

最後,根據當前應用需求和計算環境變化的現狀,周傲英教授提出大數據時代是我國計算機學界面臨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大數據的熱潮觸發了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使得“大數據是資產,不是包袱”、“要拿數據説話”等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改變了以往不重視數據積累,不相信數據分析等認識。有了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大數據的應用就有了希望。周傲英教授希望我們能夠抓住大數據的熱潮中的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積極投入到科學發展的潮流中。

總而言之,演講者們的講解條理清楚、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實例,讓講的內容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通過老師們的講座,使我能初步領略了專家的一種思想以及思維方式,接觸到平時一般接觸不到的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知識發展概況,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良多,真心的感謝那些為我們盡心盡力做出精彩講座的老師和專家們!雖然講座活動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但是我們不能停下科研的步伐,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的攀登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3

這學期參加學習了學校組織的研究生政治專題講座,這對於我來講非常的有必要,通過學習不僅讓我我瞭解到政治學習在生活工作中方面的應用,更讓我認識到了研究生加強政治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學習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長才能、提高政治素養的重要方式,同時也為做好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讓我們政治方向更加明確,思想更為活躍,使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鋭,面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但不會束手無策,反而使我遊刃有餘,靈活自如因此,政治學習對於研究生來説也是工作也是學習 我個人認為,研究生在參加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要善於學習成果的運用。為學習而學習,使學習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學習成果的運用,那永遠是毫無價值、盲目地學習,與不學習沒有什麼“兩樣”。學習不要為單純學習而學習,一定要做好結合這篇“文章”,也就是要注重學習成果的運用,把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切實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變成謀劃工作的思路,變成促進學習,促進工作的措施。

結合實際,我們應該認識到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着個人的氣質、談吐、學識和風貌,更代表着學校的形象。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成為科學發展觀的積極先行者和忠實實踐者,結合自身定位,用科學發展觀來武裝頭腦,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促進學校和院系的科學發展。最近我們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熱潮,我們學校更是組織對黨員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同時,希望大家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聯繫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於學院建設,學校建設提出自己寶貴的意見,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加快我校發展成一流大學的步伐。

學校開展政治專題講座可謂意義深遠,讓我們都能學習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廣泛涉獵人文、社會科學等,博覽羣書、修學儲能、修身養性,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改造,全面地審視自己,改正缺點,克服弱點,發揚優點。注重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覺悟的提高。培養濃厚的集體榮譽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要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要積極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集體活動,以求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想、鍛鍊交際和培養性格。總之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自己,抓住重點、推動學習,結合實際、深化學習。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思想上保先進,理論上下功夫,行動上求實幹,自信自尊、自我發展、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積極的開放自我、正確的認識自我、坦率的接受自我,才能富有時代氣息,才能體現現代精神,才能做到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與時俱進,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另外,對於我們本學期開展的講座,我個人覺得有些講座在內容上並不貼切,雖然每次的講座教授來自各行業,但我個人覺得他們中的小部分只是在介紹自己的工作,而沒有更深入的介紹自己的工作和政治的聯繫或者説從政治學習中如何受益。其次,我覺得上課缺乏溝通,只是老師單方面的教,而不注重學生如何的學。我覺得講座也應該注重與現場人士台上台下互動討論,這樣我們才能對所學印象深刻。我們所欠缺的就是最後的互動討論,討論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加深我們的認識瞭解。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4

這次聽講座,不僅讓我對內容有了深刻體會,同時我對如何能更好的聽講座、從講座中學到東西,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聽講座時專心聽、勤做筆記

其實聽講座的過程跟課堂聽課大同小異,就是專心聽,兼做筆記。講座筆記是講座內容的記錄,因此是具有指導作用或學術價值的,準備好一本專用的筆記本用於記錄講座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聽的過程中需要與演講者同步思維,這樣才不會遺漏講座的重點。關於講座的筆記,與課堂講課的專業課筆記稍有不同,最好能在頁首註明講座的時間、地點、講座主題、主講者個人基本信息等,其次是簡明扼要地記錄講座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概念、新觀點,值得進一步思考、研究的空間,以及自己在聽講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這些學術思考的火花稍縱即逝,不管成熟與否,一定要先記錄下來。

(二)大膽提問

通常,在主講者的講授內容結束以後會安排自由提問和回答的時間,這幾乎是講座的慣例。如果對講座中的內容有什麼不明白或者不贊同的想法和觀點,在自由提問階段不妨大膽提出,對釋解某些疑問大有好處。提問的問題可以針對講座內容中的不解之處,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可以聯繫社會現實,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論觀點和理論解釋。對於個人,這既是與主講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又能在提問的基礎上引發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參加這樣的自由提問對於思維的拓展和理論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會有不小的`收穫,提問得到的答案有助於去除疑問、拓展思路。

(三)整理筆記

在聽完講座以後,為了使本次講座的內容和心得能以儘量真實的信息保存下來,並能使講座的內容和理論探討成果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優化和學術思考所用,需要在講座後儘量短的時間內對講座筆記進行必要的整理和補充。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步驟,在時間上這項整理工作所花的時間可能很少,對講座內容的提升、作用的發揮卻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這一環節,講座知識和信息的利用率就會大打折扣。講座整理的過程是對主講者所講內容的梳理和挖掘,也許能從其中得到新的啟發,發現新的學術興趣領域,完善和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理解,即使不是這樣,接觸和了解不同的學術觀點對於自己的學業也是不無裨益的。因此,整理講座筆記,回顧講座內容的習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講座內容中涉及的著作也應該在筆記中記錄下來,如果你認為需要閲讀相關書籍來繼續深入理解講座內容,加深對問題、對理論的認識、思考和掌握,則能極大地提高講座的利用率。同時在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中可以把講座中的知識要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這些收穫正是講座的核心價值所在。

(四)對講座要進行篩選取捨

開始的時候,無論什麼講座,只要有空,我是統統接收,但是後來發現對講座還是要進行篩選取捨,否則非但時間精力有限,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吸收講座的內容。我是以下面三個標準來選擇和取捨:講座本身的價值、個人的興趣以及功課和時間是否有衝突。要是對演講者沒有興趣,講座的題目又沒有什麼新鮮感,我就不去了。當然有些很難得的講座機會是不該錯失的,畢竟研究生兩年半里聆聽學術大師、著名專家和科學家、社會名流或政壇要人講座的機會是不多的。聽講座的目的並不是單一的知識增長,即使拋開知識增長、學術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指導不論,一睹這些學術領域的頂尖人物和社會成功人士的風采對於現代大學生的多元價值觀來説同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幾天的講座,確實讓我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的註定會受益終

研究生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_研究生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5

利用國小期時間,學校和學院給我們安排了一系列講座,在我看來,旨在豐富國小期生活,積累專業知識,拓寬視野。這些講座與我們專業知識緊密相關,但是卻不單一,涉及不同課題觀摩聆聽名師講座,名師神采飛揚,聽者亦有心得。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面對着鮮活的教學對象,智慧的教師必然沒有相同的課堂。

第一次講座專由我校信管業的王璇老師主持,內容是信息與科技。談到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從古至今,信息的發展經歷了結繩記事、賬簿、計算機,最後到因特網。所謂的信息技術,是能夠延長或擴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種技術的總稱,是對聲音、圖像、文字等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的技術。戰略資源的定義則是,任何一種社會的`經濟活動都是以若干種資源為依託的,在這些資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資源就被稱為戰略資源。僅僅這些定義就可以引起我們的思考,當今社會什麼最重要,精準快速的信息以及先進高等的科技。

第二次講座的老師——沈鳳武,據他自己説是第一次做講座,所講內容是管理缺失下的垃圾危機問題研究,涉及垃圾的危害,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對人類的影響以及垃圾堆土地資源的耗費,同時提出了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即焚燒發電、填埋處理以及堆肥。基於國土資源的垃圾危機治理,我們每個公民有義務為此做貢獻。

第三次和第四次講座的主題不離經濟貿易,有談到講師的研究方向,也有宏觀分析當前形勢。當今社會,對外貿易在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國要獲得經濟快速的經濟發展,必須學會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對外貿易,進行物產的互通有無,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對貿易行為的分析通常分為總量分析和結構分析,總量分析是從量的角度分析問題,而結構分析更注重從質的角度考察貿易行為。而對外貿易結構是一國或地區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商品國際競爭能力、在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等的綜合反映,而商品結構和區域結構是對外貿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以成為即美、日兩國以後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是隨着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在結構上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例如商品結構的不合理,出口產品仍然是低附加值產品。而且,我國的對外貿易中商品貿易額遠遠大於服務貿易額,因此研究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主要是研究我國的商品進出口貿易,達到商品結構的優化。

第五次講座,關於項目評價與可行性研究,牽扯到項目的投資決策,市場研究與項目的規模性選擇,市場預測的規則,項目融資與融資方向評估等,這次講座對我們對於市場的分析研究,項目的選取確定,以及投資決策起到了引導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0vq0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