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精選27篇)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精選27篇)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

據説人們最喜歡生活的朝代就是宋代,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曾説:“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代。”由此我暢想,當我穿起麻布衣服乘坐寶馬香車來到宋代,過一個元宵節挺有意思的。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精選27篇)

蘇東坡雖曾説:“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我更願選擇的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展開的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當然錢塘(杭州)也不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看不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在不經意間就能碰見一個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那裏有五的娛樂場所叫瓦子,咱也不是來這裏卡拉OK的,皇宮前的御街自然是去處,那裏一定寶馬雕車香滿路,皇上還經常微服出宮觀花燈,説不定在某個火樹銀花的'地方還能碰見他呢。

宋代的元宵節共五天,我選擇正月十五,不吃火鍋,雖然它是在宋代發明的;也不去吃火腿,東京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那時“東坡肉”剛隆重上市,人們也不像現在的人怕膽固醇高,想大快朵頤機會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錘;在南宋,就吃元宵(湯圓)。這兩種元宵節食品現在還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現在,心境變了,過節的氛圍也淡了。

順便也大口吞嚥一些節日的喜慶氣氛。其實,無須用嘴,耳朵裏灌滿的聲聲爆竹早已將元宵的熱鬧渲染,抬頭看天空,繽紛的禮花給宋代的元宵夜開出各種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詩人,跟在他的背後,感受盎然的詩意在燈樹上千光照,跟隨你身後的是逐人來的明月。如果你跟隨的是蘇東坡,“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這是蘇東坡眼中的燈火錢塘三五夜。元宵節的氛圍不僅在舌苔上繚繞,還會在你的鼻翼上温存。“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那香會在我們的心底縈迴,讓心靈如化凍的河流。

跟隨王安石也不錯,你可以看一看花燈,猜一猜燈謎,還會看見一大户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緊,答出了就會被招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傳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然後感慨那時的學問真值錢,不像現在隨房價的上漲不斷貶值。

吟詠着歐陽修(一説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後,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可以給柳絲打一個結,挽住明月;然後以詩詞為道路,約來那個在多年以後走失的人,柔情脈脈地向她傾訴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話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今年的元夜當是到了現代了,那個在詩意中走失的人還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寶馬雕車裏,那滿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語漸漸消失了,你的淚水和惆悵都是純粹的,只與愛有關,只與情有關,不似現在摻雜了很多雜質。

在宋代過一個元宵節,不用紅玫瑰,有詩歌和脈脈的眼神就夠了。你可順着辛棄疾的視線眾裏尋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實在的,很有質地,可觸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現代人一樣感慨“聽説愛情會回來”,那時的愛情也是純粹的,就在不遠的地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打開這座寶庫的大門,我們認識了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瞭解了古代神話故事,欣賞了古代建築和繪畫,知道了中國有許多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為“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舞龍燈、觀彩燈、猜燈謎、吃湯圓,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每當元宵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其中有一道必不可收的美食——湯圓。熱氣騰騰的湯圓上桌了,它們一個個圓溜溜的,浮在湯麪上,像一個個胖娃娃。我舀起一個湯圓,先吹了幾下,輕輕一咬,甜滋滋的,湯圓的汁都溢到嘴角旁,媽媽笑我像只小花貓。湯圓有黑芝麻陷、花生餡、豆沙餡等。

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人就去上街。街上人山人海,整條街像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來到滿園春,到處是擺滿花燈的小攤,花燈各種各樣,我又看見有聰明的喜羊羊、有懶惰的懶羊羊,除了卡通形象的花燈,還有花型的燈,各種動物形狀的燈……

元宵節的活動真是絢麗多彩,真令人難忘啊……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3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叮咚叮咚”,快樂邁着無聲的步伐悄悄

降臨在人間這個仙鏡,在這繽紛的世界裏,我們迎來了元宵節,對了,在元宵節裏,“花燈可是主角哦!

站在遠處,連串的花燈好似兩條五顏六色的長龍,直朝街道的盡頭游去,它又像彩鏈,纏繞在兩旁的“聖誕”樹上,發出奪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還像銀河,望不到尾,而我們只是岸邊的綠葉,靜靜地欣賞着映在河面上閃爍的星星……

小攤邊,馬路兩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羣,欣賞那美麗的畫卷,一隻小黃牛闖入了我的視線,定睛一看,這隻小牛花燈可愛極了,藍色的羊毛般的頭髮,兩顆烏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轉着,還有那張可愛的嘴,大大的張着,好象什麼事讓它開心地合不攏嘴。更有趣的是那一對牛角,金色的,像金色的牽牛花,不停地打着轉,讓人心曠神怡。

除了小牛花燈,別的花燈也不差,一個個都在爭奇鬥豔。瞧!那隻小老鼠花燈,胸前掛着金色的帶子,咧着嘴,在歡呼我們的到來。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這一下子讓我們聯想到了小白兔,它們前面露着兩顆大暴牙,耳朵豎的筆直筆直,好象正在思考什麼。臉譜燈更是不落後,託着長長的絲帶,隨風飄動,好象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半臉黑,一半臉白,使我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更惹人喜歡的還是星星燈,它全身金黃,十分耀眼,時不時的閃爍着奇異的光芒,它不禁讓我想起了五星紅旗,它總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總是站在月亮旁,雖然沒有月亮那樣亮,給故鄉照得分外亮,它是純潔的,招喚朋友,一起照亮人間。星星給月亮陪襯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好一個鎮海的燈會,它不僅是一個燈的海洋,而且是個人海,無數的燈和無數的人聚在一起,構成了景色奇異的燈和人潮。這也不正標誌着,我們鎮海的經濟在發展,吸引了許多遊客。我們在燈的海洋裏盡情地欣賞。

我完全沉浸在燈的海洋。漸漸的,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風輕輕地吹着,我的心也隨風兒飄向美麗的城堡……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4

無論是過節也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好,這都與放假無關,只要我們能夠品味出節日的真味道,照樣能夠把元宵節過得美美滿滿,過得傳統文化厚厚重重。“元宵節”貴在過出“真味道”。

過出“美食”真味道。元宵是元宵節的美食,雖然這道美食在今天可以四季皆吃,但是,只有在元宵節這天才能吃出獨特的味道。這獨特的美食是人的情懷與美食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在品味美食中感悟生活的真味道,節日的真味道,精神的真味道。美食真味道,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美麗生活,美麗情懷,美麗營養。品味到美食的這個真味道,是過好元宵節的基礎。

過出“團圓”真味道。天上月亮是圓的,地下燈籠多是圓的,桌上元宵是圓的,人們團聚是圓的,團圓是元宵節的真味道。而且,這個真味道與春節的團圓味道不同,春節的團圓味道是親朋好友的團聚;與中秋的團圓味道不同,中秋是一家親人的團聚;元宵節的團圓則是天下的團圓,是家人與陌生人的團圓,元宵節是走出家門與天下人團圓的節日。這個團圓的的真味道讓我們感悟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獨特魅力,團聚最喜悦,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在這裏得到了的體現。天下一家,其樂融融,在元宵節得到了最精彩的詮釋,品味到團圓的這個真味道,就品味到了元宵節的真諦。

過出“文化”真味道。元宵節,猜燈謎是固定節目,從古到今,生生不息,日久彌新。雖然元宵節的習俗更更迭迭,但是,猜燈謎卻始終能夠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永不衰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人們在猜燈謎中感悟文化魅力,生活智慧,美好未來。猜燈謎是元宵節文化的重要載體,讓人們在雅俗共賞的文化之路上行穩致遠。品味到文化這個真味道,就能在元宵節的日子裏思想昇華,生機勃勃,充滿憧憬。

“元宵節”貴在過出“真味道”,美食的真味道讓我們的嘴巴香甜,團圓的真味道讓我們的情懷圓滿,文化的真味道讓我們的精神璀璨。在品味“真味道”中過元宵節,不放假又何妨?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5

今晚,我、爸爸和爺爺來到望月堤,去欣賞旺蒼縣一年一度焰火晚會。

天剛剛暗下來,美麗的縣城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望月堤上站着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們。他們有的在教基地盼望煙花的到來,有的拿出手機,準備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有的猜測這次的煙花是什麼樣的……

突然,一道五彩的煙花劃過天空。“龍騰盛世,春詠紅城”的焰火晚會開始了。五顏六色的煙花“綻放”在天空,絢麗的焰火沖天而起。隨着“嘭嘭”的一聲巨響,煙花越來越多,粉的、黃的、藍的、綠的、紅的,這些煙花把天空照的絢麗多彩。“綠谷紅城,魅力旺蒼”的字樣格外醒目。那兒的“千年富貴”飛上天空,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這朵“天女散花”十分美麗。五彩繽紛的煙花向四面散落着,真像是一個仙女撒着花兒。突然,一束束火炬衝向天空,一位清潔工阿姨説:“真像我手中的掃帚,我要用它來留給人們一個清潔的旺蒼。”“真像一束束麥子,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我的白髮爺爺笑着説。

還有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煙花,它像流星雨一樣飛上天空,又是垂直地落在地上一樣。多層次多視角、多色彩的立體效果畫面,每一次焰火升空都伴隨着觀眾的陣陣掌聲。隨着奼紫嫣紅的禮花一波波綻放,晚會被一次次推向高潮。玉龍廣場沿河兩岸爆發出了一浪高過一浪的驚呼聲、歡笑聲、讚歎聲,猶如陣陣春雷滾過。最後竟然放出“腳印”和“花兒”。“花兒”有“葉子”,有“花蕊”,乍一看真像一朵美麗的花兒。“腳印”一步一步地飛上天,是啊,這也象徵着我們旺蒼一步一步走向繁榮昌盛!

欣賞完了煙花,我們也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家。我的老爺爺也十分高興,這是他第一次在縣城看焰火晚會,真開眼界!焰火晚會真壯觀,明年我一定來看!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6

今晚,媽媽帶我去中山公園看花燈。剛進中山公園,我的目光立刻就被旁邊的一叢花形的燈吸引過去了。那花型燈五彩繽紛,鮮豔奪目,有的大,有的小。整叢“花”就像一塊磁鐵,而我就像一枚鐵釘,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裏,遲遲不肯離開。

媽媽提醒我,既是來看花燈,應該每個都看,不能老半天才看一個花燈啊!我不由自主地隨着人羣繼續前進。隨後我又看見了一個花燈。幾隻狗圍成一圈,上面有隻小狗,背上坐着一個小孩,他滿臉興奮,手裏還拿着一把翠綠色的如意杖。

這時,我看到了許老師所説的名字叫“神州六號”的那艘“火箭”。我只能看見上面的“火箭”,下面是什麼樣,完全看不到。因為人山人海的,要想看個花燈,折騰個半天,恐怕只能看到一些部分,還真不容易呢!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7

新春佳節,在這辭舊迎新的元宵佳節中,我走出門去,去享那歡樂的愉快的氣氛。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我看見街上人人都洋溢着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門上不僅只掛着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山塘街照的如同白天一樣,禮堂這邊更熱鬧,花燈更加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看那金豬燈,製作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金豬就立刻展現在了眼前,再看那已過了時的扇燈,雖説它過了時,可還是那麼青春年華那麼有風度、有氣魄。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啊!呵!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在空中綻放,彷彿把天空炸開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一下撒了下來。快看啊!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上煙村。這時,在場的人都驚呆啦,這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啊!

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漸漸的火花“飛”走了,天空又一下子變暗了,剛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夢般在我的腦海裏迴盪。聽,一陣陣鑼鼓聲不斷的吸引着我,使我不得不來轉一轉這“九曲黃河”,我來到陣口一瞧,一邊引人耳目的寫着入口,一邊大大的寫着出口,我便從入口走進了陣中,陣陣鑼鼓聲敲打着我幼小的心靈,我抵不住誘惑,不由自主的雙腳生風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着走完了這“九曲黃河”。我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了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我看到的元宵節真美啊!不過我相信在這個發達的祖國裏,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燦爛、更輝煌!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8

又是一年元宵時。元宵節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點出了元宵節的精髓。鬧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敲鑼鼓……在熱烈歡騰的“鬧”中,風情民俗和民間藝術得到淋漓盡致的揮灑張揚,在祥和喜慶的“鬧”中,人們內心的歡愉和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得到盡情表達。正如童謠所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雪打花燈好年景”……花燈編織着故事,也編織着期盼。

元宵節就是中國人的狂歡節。沒有“鬧”,則沒有元宵節。正是“鬧”,使傳統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張力,在民眾心中留下美好記憶。事實上,一直以來,元宵節中的狂歡成份日漸淡出,元宵不“鬧”了,恐怕也正是元宵節在許多地方許多人的印象中異化為“湯圓節”,將吃湯圓當成過元宵節的一個主要原因。近年來,重拾傳統民俗,弘揚民族文化已成共識,傳統節日受到了重視。比如具體到一個元宵節,“鬧”的色彩也在濃起來。但據實而論,“鬧”得還遠遠不夠。許多地方的鬧元宵,無論是“鬧”的人羣還是“鬧”的空間,仍很狹窄。

以上海為例,為了觀燈,一個豫園被“擠爆”,客流日破35萬人次,被人潮擠得東倒西歪的遊客感歎,到豫園根本就是來看人的!九曲橋上幾乎水泄不通,想看一眼水上的花燈也很難,大部分時候都只能看到一片黑壓壓的人頭。在這種逼仄的空間中,舞獅子、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打腰鼓、扭秧歌等亦是勉為其難。考慮到安全因素,豫園已準備好在遊客突破上停售門票,實施“封城”措施。在豫園,鬧元宵事實上已是心想事難成。而豫園的“見人難見燈”,其實也是許多地方元宵燈會的縮影。

民俗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文化遺產,只有充分理解其文化內涵,才能充分享受和傳承。把民俗激活,使延續幾千年的傳統習俗能夠在今天繼續擁有澎湃活力,前提是民眾參予,而“鬧”就是參予的生動體現。因此,讓“鬧”走出一個幾個“園”,讓“鬧”得到更廣闊的空間,顯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9

宋代的元宵節共五天,我選擇正月十五,不吃火鍋,雖然它是在宋代發明的;也不去吃火腿,東京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那時“東坡肉”剛隆重上市,人們也不像現在的人怕膽固醇高,想大快朵頤機會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錘;在南宋,就吃元宵(湯圓)。這兩種元宵節食品現在還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現在,心境變了,過節的氛圍也淡了。

順便也大口吞嚥一些節日的喜慶氣氛。其實,無須用嘴,耳朵裏灌滿的聲聲爆竹早已將元宵的熱鬧渲染,抬頭看天空,繽紛的禮花給宋代的元宵夜開出各種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詩人,跟在他的背後,感受盎然的詩意在燈樹上千光照,跟隨你身後的是逐人來的明月。如果你跟隨的是蘇東坡,“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這是蘇東坡眼中的燈火錢塘三五夜。元宵節的氛圍不僅在舌苔上繚繞,還會在你的鼻翼上温存。“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那香會在我們的心底縈迴,讓心靈如化凍的河流。

跟隨王安石也不錯,你可以看一看花燈,猜一猜燈謎,還會看見一大户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緊,答出了就會被招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傳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然後感慨那時的學問真值錢,不像現在隨房價的上漲不斷貶值。

吟詠着歐陽修(一説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後,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可以給柳絲打一個結,挽住明月;然後以詩詞為道路,約來那個在多年以後走失的人,柔情脈脈地向她傾訴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話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今年的元夜當是到了現代了,那個在詩意中走失的人還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寶馬雕車裏,那滿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語漸漸消失了,你的淚水和惆悵都是純粹的,只與愛有關,只與情有關,不似現在摻雜了很多雜質。

在宋代過一個元宵節,不用紅玫瑰,有詩歌和脈脈的眼神就夠了。你可順着辛棄疾的視線眾裏尋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實在的,很有質地,可觸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現代人一樣感慨“聽説愛情會回來”,那時的愛情也是純粹的,就在不遠的地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0

斗柄回寅,大地回春。還有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徜徉在春節的喜悦氣氛之中,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更是成為全民追捧的新晉“網紅”,吃湯圓、猜燈謎,一些地方和企業更是別出心裁,想出了許多元宵節新的“打開方式”,尤其是受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鏈的影響,今年倡導、鼓勵公眾就地過年的新形勢下,傳統風俗更有温馨的滋味。無論時代怎麼變,新習俗始終在創新中豐富着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因此讓團圓有了更為幸福的感悟,讓家國情懷有了更為温暖的厚度。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家強。司馬遷在西漢時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宋代歐陽修《生查子》中有“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佳句,孕育了“中國情人節”的浪漫情懷。過去提起元宵節,不過就是吃湯圓、看花燈,到了今天,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氣氛越來越濃,反映出的是中華兒女“文化自信”越來越強。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一些地方過年時的傳統民俗活動日漸式微,節日的儀式感有所淡化,過年的豐富內涵難以彰顯。説到底,就是大家所説的“沒年味兒”了。其實,大家如果有細心留意,就會發現近年來傳統節日的熱度在中華大地不斷上升。比如冬至節氣,大家會在朋友圈中送“安康”,朋友之間都會問上一句“吃餃子了嗎”。而且,隨着時代潮流變化,人們也賦予了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例如重陽節古人多是登高、賞菊,如今不少“80後”“90後”中華兒女更多把這一天當作孝親敬老節,會給父母買禮物,從忙碌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去陪陪父母喝茶、逛街。這些新鮮變化,無不發映出傳統節日人氣越來越旺,越來越多中華兒女愛上了“我們的節日”,從這些傳統節日中發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帶有本土特色的節慶節目,讓這些節日更有親切感。

春節是一個最能喚起民族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認同的節日,也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的高峯期,更是彰顯極具感染力的“文化自信”的時期,特別是年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千百年的文化印記和民族符號,各地通過開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展示着老百姓圖平安、念吉祥、共奮進、求幸福的共同心願。過去,很多地方最講究的是不逛廟會就不算過年,逛廟會一直作為節日之中傳統保留項目,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道節日文化盛宴,而如今隨着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足,人們過“文化年”的需求持續升温,在紅燈籠、春聯、福字、年畫等傳統年俗元素的烘托下,“互聯網+傳統文化”,給傳統佳節帶來了新的“佐料”,把“年味兒”搬到了互聯網上更多人願意在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活動中歡度新春佳節,收穫充實而精彩的過年的味道。比如,以前遊子們擠火車回家過年,而今高鐵四通八達,甚至“打飛的”回家都不再是夢想;以前距離遙遠無奈寫信過年,而今藉助網線視頻拜年越來越成為“新年俗”。通過數字文化網絡平台,“互聯網+傳統文化”使元宵佳節既保留了傳統風格也兼具了時尚元素。越來越多羣眾足不出户便可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擁抱“我們的節日”,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繼承好、弘揚好、延續好傳統文化,既是文化進步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傳統文化在春節、元宵佳節大放異彩,也激勵着近14億中華兒女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在新時代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也激勵着追夢路上的中華兒女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強大文化自信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1

新年剛過,又迎來了一個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早上媽媽帶我到超市裏,這裏的人真多呀,一個擠一個的。我問媽媽問什麼這麼多人,媽媽説今天是元宵節,也是情人節。元宵節是吃元宵,家裏團圓的節日,情人節那就是大大家過的節日了,不管它。我發現超市裏人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賣巧克力的地方和湯圓的地方,我跟着媽媽來到賣湯圓的地方,剛走到,有個穿工裝的阿姨就過來介紹這裏湯圓的品種,價位,她們對湯圓特別瞭解,從原料到工藝,她們都能説出來,我真羨慕她們對自己東西的熟悉程度,媽媽選擇了兩袋水果湯圓,也是我最喜歡的口味兒,然後我們離開的那裏。

媽媽煮湯圓的時候説,吃湯圓象徵團圓的意思,天上月圓,家人團圓,祝大家團圓團圓。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2

元宵、花燈、舞龍是附着情感的物質載體,如果只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新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鉅變,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需要不懈努力。如何“打磨”作為文化表達載體的傳統節日,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一個傳統不是因為古老才有價值,相反是有價值才古老。元宵節傳統的價值經歷了千年歲月的錘鍊與淘洗,歷久彌新。今天,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的新時代環境之下,元宵節傳統民俗迎來創造性轉換與創新性發展的新機遇,積極看待傳統節日習俗在當代的變化與發展,背靠傳統,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古老的元宵節將以青春的姿態,不斷吸納新的節俗元素,柔軟而持續地更新着自己的民俗傳統。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3

元宵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人山人海的時代廣場,欣賞那些精製的花燈。

我看見哈密市市中心美麗的瓜鄉少女,手捧一個大而誘人的哈密瓜站在由哈密瓜堆成的寶塔上。寶塔下,五個福娃擁抱着她,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嬉戲玩耍。

我們繼續往前走,突然一個龐然大物映入我的眼簾。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條巍然屹立的巨龍。這條巨龍足有20米長,1米寬。龍的眼睛是用明亮的電燈製成的,龍頭還可以自由擺動,真是栩栩如生。我們再往前走,望見凱旋門門前的一個花燈門真是色彩迷人,給凱旋門又添了幾分姿色。

我們穿過有兩個瓜鄉少年搭成的門就進入了福娃長廊,它前面的兩隻一粉一藍的小老鼠吸引了我,我顧不得欣賞福娃花燈和媽媽的叫喊,連忙跑過去要看個究竟。哦!原來是小老鼠在開派隊呢!而且由剛才那兩隻小老鼠來跳旋轉舞,多麼有趣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紅旗杆旁,前面一個燈籠形式的花燈更是美不勝收,而且在最後面告訴我們:哈密會永遠和諧永遠美好!

雖然花燈不多,但我從精緻的花燈中感受到它象徵着哈密在奔騰飛速的發展!我相信,哈密的.明天將會更美好;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的會非常成功!今年是奧運年,所以我希望我們中國的奧運金牌拿的是最多的!讓我們為奧運健兒喝彩吧!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4

元宵節是一個熱鬧而又有着悠久歷史的節日。新年熱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又來臨了。

關於元宵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説: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裏有很多獵人,獵人看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隻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裏防火把村子裏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大家,大家按照神仙的説法,在村子周圍點上篝火,再點上許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倖免於難。從此,大家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説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情況是起源於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於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裏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綵,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後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綵,放篝火,於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台有8裏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製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大家在裏面可以遊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着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着香味,後面還跟着成隊列的仕女。大家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着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們一樣過元宵節。他們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着牆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橋,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他人家的菜園裏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願早生貴子。

在我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塗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塗,也有的在家裏一夥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真是不錯,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是中國曆最熱鬧的節日,大家在一起快開心樂很有趣兒,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節裏得到了莫大的開心。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5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6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耍龍燈,鬧花燈的習俗,而耍龍燈這一活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從前,人間風調雨順,王母娘娘趁着天氣好,就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但是,玉帝很愛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這不,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會結束後,他又忙着寫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寫錯了。這下人間可大亂了。有的地方洪水暴發,有的天地乾旱…有條青龍知道了,悄悄地飛上天,偷偷改了雨簿。這時,玉帝也察覺到雨簿寫錯了,所以,他打開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馬上派人查找是誰該了雨簿,最後,他才知道是青龍改的。他很生氣,所以,他馬上派丞相到凡間去追殺青龍。

丞相來到凡間用盡了各種辦法最後處死了青龍。死後的青龍化作一隻神鳥,天天在靈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內疚,明明是自己寫錯了雨簿,還要處死給自己改錯的青龍,所以,玉帝讓百姓們隆重紀念為民造福的青龍。

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老百姓就會用竹子紮成龍燈,家家户户張燈結綵,扛着龍燈遊街串巷,以表示對青龍的感激和懷念。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現在。

每年的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也要去看耍龍燈,真是很熱鬧。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7

今年的元宵佳節,我們也有理由比以往更加充滿對未來的信心,因為,就在數日之前,2月xx日,正月初十,本世紀以來第xx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佈,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鄉村的未來從未像今天這般清晰,從未像今天這樣令人心懷憧憬與嚮往。而一個現代化的農業農村,一個廣大農民都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農村,正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

宏大敍事裏的幸福,總會在普通的日常中得到映襯——在擺脱貧困的人們的柴米油鹽間,在遊子歸家與父母的擁抱間,在戍邊守國戰士堅毅的雙眉間,在美食對味蕾的衝擊中,在身上的新衣、鼓起的錢包、剛提的新車裏……

每一種幸福都值得欣喜,每一個未來都值得憧憬。

無論你身處北方還是南方,無論它被稱作元宵還是湯圓,當你輕輕地將它舀起,當你的脣齒觸碰到濃濃的糯米香,當你的眼前閃動温馨的萬家燈火,幸福感一定會油然而生——那幸福在此刻,在當下,也在觸手可及的未來。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8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來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春節後迎來的又一個傳統佳節。

元宵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

歲月不斷流逝,但元宵節的很多民間習俗至今非常盛行。比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給元宵節增添了光彩。

除了這些活動以外,元宵節還有包元宵的習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學了起來。外婆先用開水來和糯米粉,然後不斷地用力揉麪,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着把面揉成寶塔的形狀,從“寶塔”的頂兒上拽下一塊塊麪糰,搓成圓團,中間掏個洞,兩隻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準備好的豆沙餡,放在這個洞裏,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

最後,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兩隻手柔和地將元宵搓圓,這樣一個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癢癢了,捲起袖子也包了起來。雖然我包的元宵餡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狀,但還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揚。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們把元宵放在燒開的水裏,不一會兒水滾開了,元宵一個個漂在水面上。看到這一個個白花花、圓滾滾的元宵真叫人眼饞!我們大家吃着這熱騰騰的元宵,心裏感到非常舒暢,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樂呵呵地説:“元宵象徵着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有此而的名為元宵。在元宵佳節來臨之時,所有的人們都像樂開了鍋似的都欣欣歡笑着。在這元宵之夜,最吸引人的當數放“煙花”,因為煙花不僅好看,而且它的五顏六色會讓人們看了感到心情愉快,使心情煩悶的人也樂開了懷。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9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回家鄉歡度元宵節。

俗話説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家鄉雖然偏僻,但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幾乎都回家,所以家鄉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進家片刻後,我隨媽媽去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麼粗大,一米多高,而且這一柱香非常精緻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着,那條龍栩栩如生,正要騰空而起,真是“神龍盤玉柱”。到了大宗祠,這裏早已香煙裊裊,許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們來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見盤在香上的龍張着大嘴,好象要來一招“靈龍吐珠”,又像是對我們説:“主人,你們終於來了,我已經等很久了,快把我點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將桶和香搬到一邊。接着二伯拿出隨身帶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後點着火。頓時,微小的火苗就迅速變大,變成一條火龍。很快油燃燒完,火滅了,“龍香”上不停地升起縷縷煙霧。

點完香,我們又來到二伯家門口,吊上鞭炮,等待歡慶的隊伍的到來。聽二伯講,村裏有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鄉里都組織迎春,的隊伍來到哪家門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的隊伍所過之處,鞭炮噼裏啪啦地響個不停。二伯正談着,隊伍已經來到門口,只見長長的隊伍像一條長龍,東不見頭,西不見尾,踏着平坦的村道緩緩向前進。有的吹橫笛,有的彈琴,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着“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我正看着,爸爸已經點響了鞭炮,噼裏啪啦地響了起來,鞭炮聲伴着歡慶隊伍動聽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望着緩緩離去的隊伍,我想:元宵的慶祝活動,不正象徵着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國繁榮昌盛嗎?看到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裏大喊:“我的家鄉,我愛你!”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0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迎來了。為了慶祝“元宵”全國各地的人都流行放煙花,今年的元宵也不例外,爸爸給我買了一百元的煙花,這一百元買到的煙花可多了,其中有兩個價值25元的“滿天星”,還有兩盒“熒光線”,還有一排“小蜜蜂”,也有三包“小火箭”,還有……

元宵節的夜晚,街道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擁擠得水泄不通;天空中煙霧瀰漫,五彩繽紛。看着大家放煙花,我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滿天星”,點着它的引線,很快看到煙花飛向空中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朵散開了,周圍的人不斷歡呼“哇!好漂亮哦!”此時我感到非常自豪。

緊接着,人越來越多了,我更加興奮得拿起了“小火箭”,只聽見“嗖”的一聲直衝雲捎,“嘣”的一聲就墜落下來。

突然,一盞“孔明燈”緩緩地向上飄去,周圍的人都目不轉睛的疑似着那盞燈,似乎內心都在祈禱:“孔明燈給我照亮前程吧!”

夜深了,街道上的人羣漸漸地散開了,我也隨着爸爸,母親回家了。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1

在我國很多的地方,元宵節比春節更熱鬧,舉辦鄧展,猜燈謎,放煙火,舞獅子。

今年元宵,我們吃過晚飯,來到了步行街上,欣賞休閒廣場元宵節別具一格的夜景;觀賞壯觀的大場面;熱熱鬧鬧的元宵節表演。從步行街到廣場的一路上,這裏全部都燈火通明,美麗極了。在茂盛的松樹和柏樹上都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彩燈,一閃又一閃,好像眨着神祕眼睛的星星。這樹上的每一片樹葉在十萬盞燈的照耀下,似乎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充滿了希望的樹。在廣場的入口處還掛着一排排的大紅燈籠,為元宵節增加了色彩。這五顏六色的燈照耀着廣場雄偉的建築物,照耀着每一個人民的笑臉,使人心中感到親切,感到光明,更感到温暖。

走進毛石市,又是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這裏已經是人山人海。這裏的人羣再加上燈光,壯觀得真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了!這裏人聲鼎沸,美麗的景象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了。節目開始了,首先是秧鼓隊的上場,她們用雙手創作了一段有節奏的秧鼓,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慶,美好極了。接着是八隊跳擺手舞的表演者一擁而上,頓時填滿了整個場面。她們動作優美,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最後是放禮花。只見五彩繽紛的禮花朵朵綻放,然後就星星點點地向大地撲來,好似一些希望的種子灑在大地上,迎接一希望的美好的未來!

啊!這個熱熱鬧鬧別具一格的元宵節真美好,它彷彿寄託了每個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2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要看舞獅子和吃元宵。

元宵節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舞獅子。來到那裏,只見人山人海,我和爸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去。雖然擠了進去,但是戲也快結束了,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突然一隻“獅子”爬到另一“獅子”的頭上,跳了下來,我嚇得閉上了眼睛。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只見那兩隻“獅子”生龍活虎,沒受一點傷。突然,“它們”各爬上了一個很高的板凳上,嘴裏吐出了一幅對聯,人們紛紛鼓掌。

回到家後,只及一碗又大又圓的湯圓,正等帶着主人的到來我頓時餓了起來,就連忙吃了一個。啊,是芝麻餡的,不但香甜而且光滑。這種味道,至今還使我元宵節回味無窮。

我盼望着下一個元宵節快快地到來。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3

元宵節,古稱“上元佳節”,自古就是華夏民族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在這樣一個凝結着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載着浪漫傳統文化的日子裏,歷代詩人不僅勾勒出元宵佳節的美好,更寄寓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除夕的火,元宵的燈。”賞花燈、玩花燈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詩人們在這樣一個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的夜晚,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歌。無論是唐代詩人盧照鄰“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的磅礴氣勢,還是宋代詞人辛棄疾“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熱鬧情景;無論是唐朝詩人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的盛況描繪,還是明代才子唐寅“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的樸素哲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表達,都為我們呈現了繁榮、盛大的賞花燈景象。

元宵節,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在封建時代,平常女子不能隨便拋頭露面,但到了這一天,卻可以出來展現自己,甚至與鐘意的男子約會談情。宋代歐陽修在《生查子》中所寫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生動描繪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試想,在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月圓之夜,年輕女孩藉着賞花燈之機為自己物色對象,或郎有情妾有意地約定今生,是何等浪漫的場景。

湯圓就是元宵,元宵是元宵節家家户户必備的食品。一枚小小的元宵,不僅被美食者賦予了多種做法,也被文人墨客描繪成元宵節優美的風景。因湯圓寄託着團圓之意,元宵在遊子們的心中更代表着一種濃濃的鄉愁情緒。

“鬧”是元宵節的文化之“核”——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等各地“鬧”元宵的習俗,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就是對唐代元宵節舞獅子習俗的描述。

元宵節,千百年來一直在盎然、豐沛的詩意中流淌,而詩化的元宵節也映射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火樹銀花不夜天”,又是一年元宵節,願元宵詩篇繼續為元宵節增添無限光彩和浪漫,構成我們饒有雅趣的特色中國年!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4

因為元宵節是星期一,所以爸爸、媽媽就提前帶我到水街去看花燈,這次燈會的主題是:“盛世中華、和諧鹽城”。

晚上7點多鐘我們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兒人山人海,還沒到水街站台,交通警察就不給往前開了,我們只好下車步行。走了好遠才到了售票處,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條長長的隊,都在等着買票,還好老爸機靈三下五除二就買到了3張票,我激動地抱住了老爸的臉親了又親。

進了水街,我好像身處燈的海洋裏,水街處處都是喜洋洋的燈籠和彩燈,讓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元宵節的熱鬧氣氛。我們首先看到了代表鹽城的各個景區丹頂鶴、麋鹿的燈組,我們繼續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組龍鳳花燈。隨着人流我們來到了一組代表着地方戲的淮劇燈組面前,看着淮劇燈裏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我們立刻有一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就這樣我們邊走邊看,忘情地徜徉於燈火輝煌之中,不知不覺我們開到了最後一組燈面前:這組燈生動形象描繪了我們鹽城人過去曬鹽、賣鹽的場面,我立刻為有這樣勤勞勇敢的祖先而感到無比自豪。爸爸説:“現在我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雖然沒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經提前過了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5

元宵佳節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祝福節日,象徵着中國人民心中對團圓、圓滿美好生活的祝福,同時也顯示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每逢元宵佳節,當白白圓圓的元宵香氣飄滿屋即將出鍋時,總是會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從前,追憶曾經的每一個美好的元宵佳節,心中也充滿了對温情滿滿的追憶和對曾經、現在、將來美好時光的無限眷戀和深深的祝福。

曾記得兒時、少年時期的元宵佳節,那時的元宵都是在大街現做,所以基本都是在元宵佳節早幾天就開始在街上叫賣,孩子們則跟隨大人排隊靜靜的看着在眼前快速被手搓成形的一個又一個白白胖胖的元宵,被裝進袋子裏,然後蹦跳着跟隨大人將一袋子的白胖元宵帶回家;在元宵節晚飯那天,孩子們都會圍着鍋沿,看着滿滿一鍋白胖的元宵從鍋底飄起翻滾,映襯着大人孩子們的笑臉,當把元宵吃到嘴裏更是香甜無比,歡笑聲充滿着家家户户;社火隊在元宵節這天都會在龍羊峽的大街上進行熱鬧非常的表演,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龍戲珠,後面緊跟着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社火隊都是由水電四局各單位有社火才藝的職工組成,職工社火隊的技藝絲毫不差專業社火隊伍,像踩高蹺、劃旱船、龍戲珠……的技藝都很是精湛,引得圍觀的羣眾喝彩聲、歡笑聲層起不斷;在元宵佳節這天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孩子們都會在圍觀的大人們站着的縫隙中不斷的穿行、追逐玩耍;當天還沒有檫黑時,在大街兩側已經掛滿了由水電四局各單位職工手工製作的各式各樣的花燈:有花鳥燈、人物燈、動物燈、絲料燈、畫絹燈、走馬燈、宮廷燈等樣式五彩繽紛、琳琅滿目、漂亮非常。滿天空絢爛綻放的煙花,更是照亮了人們仰空觀望的紅紅的笑臉,美麗的煙花在綻放的那一刻,引來了人們聲聲的驚呼和喝彩。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6

正月十五,我國最熱鬧的節日――元宵節,那一天我們一家過得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今晚奶奶“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因此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湯圓的經驗: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會過稀;也不能過少,少了沒粘性。然後取一塊皮在手掌中搓成圓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個窩,把芝麻搗碎做餡,放在裏面“包”好。放餡時一定不可以太貪心,否則會把皮的“肚子”給撐破的。包好後,終於可以下鍋了。我按照奶奶説的煮湯圓的四個訣竅:“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將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進水裏。沒多久,可以起鍋了,掀開蓋子,只見一個個雪白的湯圓漂浮在水中,彼此緊貼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將它們舀到碗裏,聞着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奶奶給我打了一個九十三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裏美滋滋的。

品嚐着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湯圓,覺得特別好吃,心裏特別開心。盼望着明年元宵節時再做湯圓給大家品嚐。

關於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7

元宵節歷史悠久,與其他傳統節日的過法稍有不同的是,過元宵節被稱作“鬧元宵”。一個“鬧”字把元宵節的狂歡氣氛表達得極為生動。如果説春節是團圓節,那元宵節則是全民“狂歡節”,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然而,元宵節並非僅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碗湯圓那麼簡單,更多在於強調共同享受、傳承的文化氛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麼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

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表面上是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歡樂,其樂融融,而實質上,卻是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民俗體現出的文化價值。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着團團圓圓,和睦相處。全民共樂鬧元宵,細品元宵節文化,中華民族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藴。因此,過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彰顯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在堅守與傳承中與時俱進地創新“節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元宵節的理解,多侷限於“吃元宵”的節日。公眾對元宵節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頗。這表明,元宵節的文化傳承還存在不足。應該重視這一現象,利用好元宵這個難得的節日,多組織和引導一些傳統文化活動,讓元宵節鬧出更多傳統文化味。其實,傳統節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中國民間很在意過傳統節日,這是因為傳統節日裏的各種活動,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春節演繹了舉國同慶的歡樂祥和,元宵節則承載了新年新希望。只要元宵節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就一定能為民眾帶來節日的精神福祉,也必將催生新的文化年俗和風尚。這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也是現代社會的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0v77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