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為期兩天的“生命教育”培訓結束了,與以往參加培訓後的感覺大有不同,以前參加過幾次教師培訓,要麼是一些“專家們”向我們講解專業理論知識,要麼是“名師”向我們介紹成功的經驗,總讓我感覺遙不可及,而此次培訓讓我有了碰觸心靈之感,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點: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實質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們做到三個充分:充分相信每一個人都具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充分尊重每個人反映出來的客觀現狀,充分欣賞每一個人身上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三點無一能夠做到,以前,總是抱怨我們學校的學生生源差、學生素質低,學校領導沒有為我們創造好的教學條件,學生家長不理解我們教師的苦心,抨擊現有的教育體制,斥責應試教育等,為我們所教出來的低素質學生找理由。其實,作為教師,我的教學實踐又何嘗不是偏離了教育的本質,面對那些後進生,我總抱怨他們不思進取,批評他們總是為自己完不成作業找藉口。我又何曾走進他們的心靈,瞭解他們厭惡學習的真實背景?我從沒做過,甚至沒有試圖去做,我固執地認為,他們天生就是不可救藥的,也或者説是他們父母從小就沒教育好,把責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講課讓我瞭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隨着自我審視與提高。靜默自問是總結反思的良方。靜默自問:我在工作中的常態是什麼?我工作所圍繞的核心是什麼?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嗎?從前,我的工作常態是忙碌、煩躁,總有忙不完的事,卻總覺得做的是無用功。我工作圍繞的核心是學生,卻又總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這種矛盾讓我一直感到疲勞和痛苦。經過曹教授的點撥,我認識到,工作是為了自己,這讓我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為自己而工作,其實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靜默自問可以讓我們覺知,讓我們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只有認清自己的當前狀態,才會不斷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心靈歸位。營造歸屬感的環境是心靈歸位的前提。“歸屬感”是伴隨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動之一,少年兒童的歸屬感尤其強烈,在曹教授講“歸屬感”的瞬間,我想到了從前所聽的“名師”報告,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營造的是有歸屬感的環境,也讓我真正地明白“學生不喜歡你,就不喜歡你的課”的實質。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隨着心靈的碰撞、交流和溝通。在孩子們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間,我沒有及時抓住他們,卻讓他們離我越來越遠,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怕我,總是用膽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緣由。記得兩年前剛接一年級的時候,有些有點資歷的老教師曾告誡我説,和學生見面上的第一節課就要給他們個下馬威,否則以後就壓不住他們了。殊不知,下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遠也不敢向我們靠近。建立歸屬感的環境,要讓班級成為孩子們的家,並且要讓他們成為這個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盡其責、互幫互學,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訓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有很大的收穫,讓我明白改變教育現狀,需要我們教師做的不是改變教育的體制,也不是改變教學條件,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讓我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改變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為名師,但靜默自問,我要成為一名讓自己滿意的教師。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馮建軍教授歸納出生命化教育的四個特徵:敬畏生命,解放兒童,融入生活,充滿人文關懷。但我深刻領會到,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當然,這種存在,並不單單在於活着,而更在於如何實現生命的價值。

作為一名培智學校的教師,我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弱智兒童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通過教育和訓練,使他們成為殘而不廢的、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而在具體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中,勞動技能課最具有操作性。通過勞動技能教育,可以培養弱智兒童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還十分有助於矯正補償他們的身心缺陷;有助於發展弱智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促進弱智學生健康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它在弱智教育中佔有特殊而主要的位置。由於它具有操作性與靈活性的特徵,決定着它的應用能有效的彌補其它學科中較難滲透的內容。因此,在弱智勞動技能課的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勞動技能課的應用性。

一、把勞動技能課應用於數學教學中

弱智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維緩慢、想象貧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為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課堂上往往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度,而勞動技能課課型生動、活潑,是弱智學生非常喜歡的課,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儘可能在有效時間內,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能力。例如:我教“揀豆角”這一課時,在教授揀豆角的過程中,不但教授豆角如何揀,還在進行揀豆角的比賽過程中,依據學生各自的能力,分為幾組,並給每個學生分上幾隻豆角,讓他們數數自己分到了幾隻豆角?並且在規定的時間內,揀完了幾隻豆角?還剩下幾隻?這樣不但使學生學會揀萊,還鞏固了數學中學到的知識。使學生不自覺的學了許多在他們眼裏比較抽象的東西。

二、把勞動技能課應用於語文教學中

弱智兒童、少年常伴隨有語言障礙和語言缺陷,如口吃、自閉症、語言不連貫、吐字不清、用詞不當、詞彙貧乏等等。補償其語言缺陷不單單靠語文課,勞動技能課也應體現。例如:我在教學生“刷鞋子”這一課中,在教授學習刷鞋子的過程中,適時在黑板上出示“老師刷鞋子”的句子,教學生讀,再讓學生自己讀。在讓學生自己刷鞋子的

過程中,又在黑板上出示“我刷鞋子”的句子,讓學生讀,學生按不同程度讀完後,可適當區分句意,讓學生理解哪句是教師刷,哪句是自己刷。在深刻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當學生再看到類似的動作時,在頭腦中就反映出相應的句子,或是在聽到句子時,在頭腦中反映相應的表象。通過教師不斷的滲透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能力將有所進步,語言水平將有很大提高,從而達到了補償弱智學生語言缺陷的目的。

三、把勞動技能課應用於思想品德教育中

品德教育是弱智兒童教育的重翻成部分,是弱智教育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弱智兒童認識水平低,高級心理的調節功能薄弱。若忽視了對他們的品德教育,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自覺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和活動。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弱智兒童、少年的品德教育。把勞動教育作為品德教育的主課來抓,使他們在實踐中使使具備適應社會、獨立生活的能力。平時,積極組織弱智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手工勞動、公益勞動等,使他們在勞動的實踐上,慢慢體會到勞動不僅是獲得勞動技能、技巧和發展智力的訓練過程,而且可以學生到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和本領,逐步做到自理生活,自我服務。如:通過清潔衞生的勞動,把房屋整理得於淨整齊,環境優美舒適,學生的心情就會感到舒暢;帶領學生上街為民服務;爭做城市的保潔員,為美麗的家鄉“梳粧”,讓其從活動中知道勞動可以創造美,美可以給人以愉悦。另如:在教學“燒蛋湯”這節時,當學生品嚐着自己親手燒製的蛋湯時,他們喜形於色,顯然已從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教完後,我在黑板上寫下“我們愛勞動,旁動最光榮”幾個字,讓學生知道熱愛勞動是一個好的品質,勞動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弱智教育的各學科教學中,能把勞動技能課的應用把握好,將有助於各科教學,弱智勞動技能課在教育與訓練弱智兒童的過程中,有着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補償作用。

因此,理解生命化教育的意義,我們要從自身的教育實踐中去把握。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9月28日至9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生命教育種子教師中級培訓。從祖國寶島台灣遠道而來的可愛可敬的紀老師把愛心、能量又一次的送到了西寧、玉樹老師的心田。三天時間很快過去了,可是,激動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敦敦教誨時時展現。

一、 人格魅力感染着我們。

“大家早上好”。一句激情的問候,讓我們領略了一位中國台灣老人的風采。此後,她一句句甜甜的徵詢;一聲聲柔柔的謝謝;一件件小小的禮物;一行行深情的熱淚;一陣陣鼓勵的掌聲;一次次環保的舉動。無不體現着紀教授對與會者的尊重和認可,對大自然的關愛,這難道不是對生命教育最好的詮釋嗎?沒有更多的語言,有的只是親身踐行,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們,讓我們體會到了尊重生命的可貴。

二、 命運是自己創造的,相信它會創造奇蹟。

9月29日下午,我們聆聽了紀教授的一堂觀摩課,還觀看了《心靈好手謝坤山》的DVD,也體驗了口足書畫,真正領會了紀教授的一句話:“生命是自己創造的,有勇氣就會做到一切”。真是這樣,平時我們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氣,缺乏創造力。我想讓我們的學生也來體驗一下,讓他們通過這個活動,感受生命的偉大,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創造出奇蹟來。

三、 活在當下,活出精彩人生。

9月29日晚,紀教授給我們播放了《Doggy Poo》的光盤,裏面有一句話很讓我感動:“上帝不會隨意創造你,一定會妥善安置你”。怎樣讓自己生活的更精彩?那就需要讓自己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即活在當下(把當時的責任做好)。生命的意義是把每一個‘活在當下’串起來,知道我們曾經在幹什麼,清楚現在要做什麼,這是我們要教育和告知孩子們的重要東西。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機會,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四、 以生命感動生命,以生命影響生命。

紀潔芳教授以各種生動的案例,以分享的形式,以靈活的教學風格和和藹可親的態度贏得受培訓教師的歡迎。培訓以生命教育為主線,以與生命頑強抗爭、感人至深的事例生動闡釋了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的意義以及怎樣才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紀教授多次提到“生命鬥士”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培訓通過播放資料影片、做遊戲(點心燈)等方式,台上台下互動體驗,使在座教師對防範兒童性侵害、創造力的培養、憂鬱輔導、喪親者的悲傷輔導都有了深入的瞭解。這種不同於我們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讓我們大開眼界,更讓我們感受頗深。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4

為期兩天的“生命教育”培訓結束了,與以往參加培訓後的感覺大有不同,以前參加過幾次教師培訓,要麼是一些“專家們”向我們講解專業理論知識,要麼是“名師”向我們介紹成功的經驗,總讓我感覺遙不可及,而此次培訓讓我有了碰觸心靈之感,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點: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實質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們做到三個充分:充分相信每一個人都具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充分尊重每個人反映出來的客觀現狀,充分欣賞每一個人身上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三點無一能夠做到,以前,總是抱怨我們學校的學生生源差、學生素質低,學校領導沒有為我們創造好的教學條件,學生家長不理解我們教師的苦心,抨擊現有的教育體制,斥責應試教育等,為我們所教出來的低素質學生找理由。其實,作為教師,我的教學實踐又何嘗不是偏離了教育的本質,面對那些後進生,我總抱怨他們不思進取,批評他們總是為自己完不成作業找藉口。我又何曾走進他們的心靈,瞭解他們厭惡學習的真實背景?我從沒做過,甚至沒有試圖去做,我固執地認為,他們天生就是不可救藥的,也或者説是他們父母從小就沒教育好,把責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講課讓我瞭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隨着自我審視與提高。靜默自問是總結反思的良方。靜默自問:我在工作中的常態是什麼?我工作所圍繞的核心是什麼?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嗎?從前,我的工作常態是忙碌、煩躁,總有忙不完的事,卻總覺得做的是無用功。我工作圍繞的核心是學生,卻又總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這種矛盾讓我一直感到疲勞和痛苦。經過曹教授的點撥,我認識到,工作是為了自己,這讓我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為自己而工作,其實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靜默自問可以讓我們覺知,讓我們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只有認清自己的當前狀態,才會不斷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心靈歸位。營造歸屬感的環境是心靈歸位的前提。“歸屬感”是伴隨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動之一,少年兒童的歸屬感尤其強烈,在曹教授講“歸屬感”的瞬間,我想到了從前所聽的“名師”報告,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營造的是有歸屬感的環境,也讓我真正地明白“學生不喜歡你,就不喜歡你的課”的實質。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隨着心靈的碰撞、交流和溝通。在孩子們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間,我沒有及時抓住他們,卻讓他們離我越來越遠,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怕我,總是用膽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緣由。記得兩年前剛接一年級的時候,有些有點資歷的老教師曾告誡我説,和學生見面上的第一節課就要給他們個下馬威,否則以後就壓不住他們了。殊不知,下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遠也不敢向我們靠近。建立歸屬感的環境,要讓班級成為孩子們的家,並且要讓他們成為這個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盡其責、互幫互學,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訓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有很大的收穫,讓我明白改變教育現狀,需要我們教師做的不是改變教育的體制,也不是改變教學條件,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讓我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改變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為名師,但靜默自問,我要成為一名讓自己滿意的教師。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前些天,在學校的校園網上看到一篇關於《走進生命教育》的文章。寫的真好!今天,我們又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視頻,視頻中提到的關於生命教育的一些案例再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

生命教育 正受廣泛關注

在物質財富充裕的今天,很多學生難受挫折,難堪重負,不能正確對待人生。有些學生在困難面前顯得十分脆弱,以至於漠視生命,甚至放棄生命。青少年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思想狀況極不穩定。

正如江西師範大學鄭曉江教授在關於青少年生命意識教育的演講時説道:“現在的孩子不怕死,是因為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他們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沒有知覺。”

有專家曾對北京一所學校五年級三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其中一個題目是“生命只有一次,你怎樣看待?”103名學生,其中69名學生認可這種説法;其中15名學生認為生命並不是一次,現在醫學非常發達,醫生有本事把死亡的人救回來;還有17名學生認為人的生命不是隻有一次,和遊戲機裏的人是一樣的,人的命可以再續的;還有2名學生認為,人死了並不是真的死了,而是昇天成為仙人了。看到這樣的調查,唯一的感覺是震撼,接着的感覺是害怕,從心底感到的“恐懼”。

災區孩子 更需情感教育

5.12地震,讓大多數中國人對生命有了敬畏。災區的孩子們在經歷這樣的大災難之後,一方面,會更懂得生命的可貴,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也會更加尊重生命、學會感恩。而一方面,失去親人對他們也造成了心靈上的創傷,地震的恐懼也常常令他們感到不安。

震後學生存在很多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慌、不信任、學習時精力分散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疾病。災難過後,原本激發抗逆力的危險因素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危險因素,如喪失感、對未來的不確定、內疚感等。

另外,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得不到家庭的教育和關懷,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沒有自信、較少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對社會和羣體比較冷漠,而災區更是留守兒童的集中地。

從種種社會因素、學生情況看,生命教育應當成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通過道德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體驗式學習,引導孩子接納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複雜性、偶然性和神祕性,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莊嚴感、神祕感與敬畏感,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去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

生命教育告訴我們的是,生命具有“生活性”,也有“道德性”。所謂“生活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生活總是和生活的感受相關聯的”。而“道德性”在於關注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別人。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及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體驗,培育他們的優秀品格和美好心靈,與他們一起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經過培訓我深切的感受到,通過生命教育課程的學習,讓自己收穫了更豐富的情感體驗知識和方法,將有助於幫助和影響學生打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且以前總認為自身資源匱乏,缺少對孩子心理教育的工具,但是經過培訓老師講解才發現,原來教育的素材真是取之不盡,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既簡單又容易接受,通過引導,讓學生去感受生活,熱愛生命就是對他們最好育。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6

《生命與教育》這本書基於對生命與教育本體關係的理性思索,探討了教育的生命本質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點,構建了生命化教育的體系,書寫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學。它讓人們重新深思教育的過去,向着生命的未來行進。 當今社會,進步與浮躁並存,文明與喧囂共生。繽紛的世界固然精彩,卻掩飾不住慌張中透出的無奈。 ‘我’逐漸淡化在人羣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生命愈發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與生命的隔離,不僅是教育本身的誤區,更是整個社會的不幸。於是,我們祈求迴歸。”一種對教育現狀的憂患躍然紙上,而這種憂患也無時不貫穿着整本書。面對被越來越多的規訓約束的孩子,被越來越重的課業折磨的孩子,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歎:“今天的兒童越來越多地被封閉在狹小的空間中……這樣的生活,兒童是快樂不起來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個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創造性的。生命對人來説只有一次,正因為它的唯一性,我們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童年,我們的教育要關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發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成長的考驗,有些考驗甚至是災難性的。作為學生成長的守護者,我們教師既要關注學生自身知識及精神發展的規律,又要教給學生各種生存的知識、方法和麪對各種生存危機的處理本站個個有血有肉的老師,是一處處細得連眼角眉毛都記錄的思考細節,或許大師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或許這是大師生命成長的見證給我們的引領。

教師素質的提高莫過於和高尚者、與專家、與有經驗的人攀談,這其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閲讀,只有提升,拓廣自己的閲讀質量和閲讀領域,教師才能擔起"帶着先進文化走進教室成為知識的代言人"在本書的閲讀中,我越來越感到一個教師要變得高尚起來,那就要多讀書,多讀大師的書,一個教師要變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師對話,同書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談。教育中的所見要善於記錄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諦。記錄學生,記錄學校,記錄同事,記錄自己的生活細微,智慧也會在這細微中得以成全,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榜樣,在他的筆下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老師,是一處處細得連眼角眉毛都記錄的思考細節,或許大師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或許這是大師生命成長的見證給我們的引領。

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現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這不僅是馮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願,更是眾多有良知的教育者為之實踐和奮鬥的目標!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生命教育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的整體健康發展,而課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對於我們老師來説,這就意味着我們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什麼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應以心理健康為前提條件。積極的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調適者,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實踐,必須全面滲透在學校整個的教育過程中,因為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在個體人格發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於父母。教師要引導他們關愛生命,關注自身的價值;它不能以成敗功利來評價。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需要不斷摸索實踐,需要具體措施的有力保證。

其次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什麼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樂趣”二字。只有是有樂趣的,才是充滿生命情懷的,才是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幫助和提高的。如果我們老師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講,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當下新課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滿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有人文關懷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們的教育也才會更具有意義。做老師的太過一廂情願,太過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做老師的總是要求全體統一,按一個步調去學習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會抹殺了學生自己的思考和創造力,沒有獨立思考和創造力的學習,歸根結底也只能算是被動的,無效的學習。真的希望,我們教師能成為一個更具有人文關懷,更有人情味的老師,成為一個因為觀察而更敏鋭地捕捉快樂和陽光的人。

再個是家庭的影響。家庭折射出來的社會各種因素,正以極強的力量影響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學校更有份量。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家庭留給孩子的烙印是終身的。學校教育再盡職盡責,也難與家庭的影響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這個層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須高度重視。教人育人的問題,我們教師自身難以完全擔當,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總之,生命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的我,要在這種新理念的引領下,關注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構建起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台,把他們看做生命發展的主體,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人格,珍視學生的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是正在成長的人,難免會犯錯誤,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我願意盡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這項工作,為學生送去安慰,送去陽光,讓他們輕鬆健康地成長。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8

泰戈爾説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應從尊重生命開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開闊。

學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須培養教師的生命情懷,教師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革新,體現學科教學的生命性,使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滿足學生追求生命價值的高層次需要。通過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構建生命教育的氛圍,使學校的亭台樓閣,一草一木都藴含着生命教育的內容,通過生命教育研究和有關知識的培訓,提升教師自身素質,養成關愛生命的情懷。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未成年人的事,還應包括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應該樹立正確的親子觀和成才觀,加強對孩子珍惜生命的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可貴。家長還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養,特別是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養他們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他們豁達開朗的胸懷。教育他們分清自尊與虛榮、要強與逞強的界限,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生命作為虛榮和逞能的代價。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首先感謝遠道而來的紀教授,感謝青海心理協會給我們提供這麼優質的培訓。

參加完初級培訓,我的學生和我都受益匪淺,比如口足畫家等內容,通過那些人為設置的難度讓學生們體察到身體不完整的人同樣能完成正常人能夠完成的事情,那麼身為正常人的我們,感知到他們的苦難,就更能夠對生活充滿感恩。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事件屢有發生。與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嬌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產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寶貴,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凸顯了“生命教育”的缺失。與知識教育相比,沒有什麼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這關係到學生個人、家庭、社會的希望和未來。

加強“生命教育”刻不容緩,孩子是需要呵護的羣體,同時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認識社會、瞭解人生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生命如花,這花朵不可能永遠躲在温室,總要去承受屬於自己的陽光和風雨。早一點給予孩子“生命教育”,多一些教授孩子避險逃生的技能,因為離開了自我保護的支撐,再嚴密的措施、再精心的呵護,都可能會打折扣,陷入鞭長莫及的窘境。

“生命教育”不是簡單的説教,對於孩子來説,讓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和採訪自己親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孩子親身到幼兒園做一次小老師,感受老師的辛苦;讓學生當一天家,感受父母的關愛;放手讓孩子養植物或是小動物,感受培育過程的辛苦,明白生命的寶貴。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於教會孩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價值。教育孩子懂得,活着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他人。

科學地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可以健全其人格,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讓每一個青少年懂得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從而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對現實,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以及危害自身的行為。“生命教育”讓孩子受益,讓更多的孩子從小就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好的將生命教育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學中,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從中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zjgp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