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十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十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十篇

一、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二、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通過這次培訓,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激發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我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一、氣氛和諧,方法靈活。

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國小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絃,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温馨境地,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説就説,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國小生的心理髮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國小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在國小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衞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淨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周恩來》,讓學生通過影片初步感知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所藴含的人民對總理的真摯情誼,並啟發學生理解人民為什麼如此尊敬和愛戴周總理。課後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總理生前事蹟的資料,並舉行一個彙報會,再讓學生討論自己應該怎樣學習周總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周總理一心為公,為祖國、為人民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讓學生把這一形象作為榜樣牢固樹立於心中。

三、盡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慾望,所以説“一吐為快”。國小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較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於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麼及時地,時地隨時隨地地傾聽你的訴説。從而,作文本便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眾。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設計一些便於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作文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説》《媽媽,您聽我説》《今天我真高興》等等。鼓勵學生要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渲泄出來,從而擺脱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我的班級曾經有一位女同學。很長時間以來,我發現她的膽子很小,上課從不敢主動發言,特別對考試很緊張,答題時顯得謹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閲她的日記時,發現這位同學對自己的父親“積怨”很深,認為父親對自己極為“兇狠”,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父親親生的,其措辭令我很是震驚。課後我立刻找到這位同學,同她談話,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此後,我又趕緊與她的父親取得了聯繫,向這位父親通報了孩子近期的表現,以及孩子的心理負擔,並同他探討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問題。交談中,孩子的父親主動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過於簡單粗暴,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過於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表示要和老師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動找到了我,告訴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談了很久。她也認識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才,只是方法不夠好,並表示今後要多理解爸爸、媽媽。在此後一段時間的觀察中,我發現孩子開朗、活潑了許多。

四、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户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國小生多種經驗,誘發國小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温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五、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悦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台梭利説:“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着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着。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於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後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教師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時期的挑戰,堅持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教師要幹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教育動機,有很高的工作積極性。很難假想一個對教育工作毫無興趣的人,會努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的收穫很大。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經過了此次學習,我真正感覺到了不僅學生要堅持心理健康,教師本身也要堅持心理健康,而這個問題一直是被我們大家疏忽的。教師常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給學生排憂解難,而教師的心理壓力又由誰給解決呢?教師這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羣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迷惑和壓力。

教師的工作環境是學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級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務對象終日在一起工作。社會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針對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時間段來服務,而老師的服務對象是人——成長中的人,並且肩負着領導他們成長的重擔。那種八小時以外時間還在為自己的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殫精竭慮的事情,是不做此項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做教師根本就是一個累身更累心的活計。那麼,教師怎麼樣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盛起來。就我個人而言,運動是一個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後,不僅疲勞的身體得到了鍛鍊,有材料指出:運動時,身體內部會分泌一種物資,俗稱“快樂物資”——會讓人們放鬆,高興。

二,要有知心朋友。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對於平時假期少的教師,可以選擇鄰近的地區遊覽,逛逛市區,或者去故鄉有名的景區遊覽。當然。教師的兩個長假是你放鬆自己調節情緒的最佳時間。

四,照顧好家庭。什麼都不順利的時候,家是你永遠的避風港灣。永遠不要試着只顧大家,不顧小家。最後的可能是會失去兩個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浮淺,一點建議僅給同行們參考,當然,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器重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盼望我們都能堅持開闊的心情,良好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4

xx老師在<關注教師心理健康調適教師心理壓力>的講座中講述到心理健康已經是世界矚目的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們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育領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都不斷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要求,甚至直接的評估、督導、實施,這項工作已經運作得很好。然而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還是一個空缺,有關的實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成長、社會文明的發展,尤其和每個教師自身的生命質量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心理健康亟需關注。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而積極的適應狀態,意味着當事人不僅能獲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與環境的基本協調。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個體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狀況。

根據國家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的調查結果,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過分樂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大致有八種表現,其中職業心理倦怠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集中表現。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方面的和職業方面的原因。

維護和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緯度和不同層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較為可行的對策主要有四個方面:專家處理;

社會支持系統;校長與教育行政的協調和教師自身的調適。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正確面對壓力,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技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心理自我調試策略把自己從各類壓力下及時解脱出來;採用實用心理自我療法,及時重建心理平衡;爭取社會支持;以及必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干預等。

通過本次學習,我知道了一些我們教師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於學生不利於教學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社會的原因:社會變遷和教育革新使部分教師不適應、社會期望與現實差距使教師心理困惑、多重角色衝突使教師無所適從。

教育的原因:教師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超負荷工作量和瑣碎事務工作的束縛、學校組織結構與評價體系的制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報

個體原因:主要是生物學因素、人格因素、心理防禦機制。

二、教師心理調節與維護

(一)為教師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提高學校管理者的素質、減輕教師的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二)教育教學觀念現代化

教師觀念體系的核心是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個性的人:用獨特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系統的人:用系統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看待學生。

(三)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前提保障,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所謂健康,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在當今日益複雜的社會中,我認為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講座,對於我們這些還很年輕的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師生關係、家長關係和同伴關係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國小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係,按照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説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讚賞。我們常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因為讚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於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讚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為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瞭解學生,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後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

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通過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講解後,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症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慶幸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最後幾天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師生關係、家長關係和同伴關係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國小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係,按照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説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讚賞。我們常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因為讚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於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讚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為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瞭解學生,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後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

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通過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講解後,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症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慶幸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最後幾天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20__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學習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後,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以前在我心中大學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殿堂,剛入大學時也十分興奮、愉快。但興奮和激動之後,卻發現現實中的大學原來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帶來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衝突。其次,大學培養目標的“高”與“空”使我對目標難以把握,覺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可我卻感覺目標的內容比較空洞,目標的階段性也不明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標來設計和規劃自己。剛開始面對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後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面對目標失落與確立的衝突,它教會我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後,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儘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台後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聖人也。”大學生心理教育不僅關係到學生個人的成長,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學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不僅關係着我們個人的德性,也與我們的前途惜惜相關。從現在開始,培養健康有益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7

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多年,深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心和諧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看到大學生青春陽光的身影總是感慨萬千,年輕真好!當聽到他們的“灰色”童年帶給他們的無助、孤獨和痛苦時,又感慨於不讓自己的孩子重蹈他們的覆轍,自己一定努力讓家庭充滿歡笑、陽光和民主,讓孩子愉快、無憂無慮地度過他的童年。接觸很多的案例,很多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父母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或親戚家裏,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或家庭出現重大的喪失等等,這樣都可能造成孩子謹小慎微、不自信或安全感缺失,嚴重的可能會得抑鬱症或躁狂症。所以作為國小生四年級的家長需要從中吸取教訓,還孩子一個童真和歡樂的少年時代,為他們將來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

無條件積極關注自己的孩子為他們的發展創設自由而安全的環境。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都可以讓他們去嘗試,只要對孩子有益都可以讓他們去做。不是孩子犯了一點錯誤就大發雷霆、一發不可收拾,一定記住不在孩子身上翻舊賬,就事論事就可以了。實際上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讓孩子感覺到安全,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告訴父母,並且讓孩子感到父母是他們最好的朋友,安全的氛圍有利於孩子靜下心來專心做一些事情。前些天在上海學習“沙盤治療”時真正地體會到創設自由而安全的環境的重要性。沙盤治療就是讓兒童在裝滿沙子的器皿內自由“創作”——拿任何他想拿的沙具擺成他認為最好的畫面,中間沒有任何打擾和限制,並且被告知這種環境是安全的。兒童就是這樣不停的擺弄沙具和拼擺圖形,經過十幾次的“治療”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我就十分好奇,是什麼魔力讓一個特有攻擊性的孩子經過幾次或十幾次的沙盤治療最後“痊癒”了呢?後來老師的講解使我豁然開朗:一方面孩子自身具有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通過擺沙盤可以瞭解自己的問題,沙盤也可以讓這些孩子自行解決問題,孩子具有大人無法企及的潛力;另一方面就是治療師給予的自由而安全的氛圍讓孩子可以發揮他們的潛能。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給關注增加太多的外在條件,無論孩子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態,無論孩子是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給他們無條件積極關注吧,給孩子自由而安全的環境吧,讓孩子可以無拘無束、自由發揮吧。

二、相信自己的孩子,多用肯定式的語氣

有個小故事是這樣的:小女孩的媽媽告訴她一定不要看電視,否則一切免談。小女孩每次回到家後先打開電視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等看着媽媽下班的時間都到了,她會用濕毛巾把電視降降温,因為她知道媽媽回到家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電視熱不熱。所有的一切都處理完後,小女孩就坐在書桌上開始寫作業。媽媽回來了,先摸摸電視發現不熱放心了,又看到寶貝女兒在認真的寫作業馬上心情大好,滿足了女兒一直夢寐以求的願望。不敢設想如果一直如此下去,小女孩會變成怎樣,但可以肯定她學會了撒謊和欺騙。作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儘量少地使用否定的語氣跟孩子説話。你可以告訴他可以做什麼,可以如何做,但少用“不能”、“不要”等否定詞語,因為孩子更多的會聽到“不能”和“不要”之後的內容。家長看到孩子做了自己不允許的事情惱羞成怒,孰不知就是自己不相信孩子導致的。就拿我的兒子為例,前段時間檢查視力有些問題,告訴他不能玩電腦和手機,但我們也沒有特別的設置手機和電腦的密碼,並給他買了些他特別喜歡的書籍。每天下班後發現他都在認真地讀書,每次都會告訴我書中的一些故事,《魯濱遜漂流記》他竟然還讀了兩遍。欣賞兒子的作文時,自己特別驚訝,發現好多句子都寫得特別流暢和不拘一格,不再像以前一樣家長拼命地催、孩子要命地眉頭緊鎖。設想一下,如果我也做一些不信任孩子的一些行為的話,孩子還能這樣“堅守”自己的“原則”嗎?相信孩子,放手讓他們去做一些事情,少一些懷疑,多一些肯定。

三、讓孩子跟同性父母成為好朋友

按照心理學的理論,四年級的孩子應該多向同性父母靠攏,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並習得社會所賦予的一些的特性,如男孩要勇敢和擔當。比如男孩子多和父親一起踢踢足球、打打籃球,不自覺地學習了父親堅持、堅韌和分享的精神,讓他們做一些“男人們應該做得事情”,這樣不僅可以親近兩者的關係,還可以學習一些男人的做事方式和並學會欣賞男人豁達開朗的個性。這時候作為異性的父母就可以放手讓他們或她們盡情在一起,少些嘮叨和抱怨,默默支持他們。相反,如果這個時期男孩子仍過多的和媽媽一起做事和“糾纏不清”的話,可能會對孩子個性的形成有些阻礙,媽媽認為這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不忍讓孩子和不着調的父親在一起,害怕自己喪失對兒子的“控制”。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8

總以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態放正,身體健康而已。卻不明白《教育》對於人們如此重要,異常是做教師工作的。

學習了《教育》,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地釋放自我,從而去了解對方的心理,協調自我的人際關係,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發展。

學習了《教育》,是我覺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必須從學校入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不僅僅是學科的學員,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這樣一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教師的心理健康要保證。其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必須具備一是熱愛教育事業,勝任教學工作;二是有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較強的環境適應本事,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着學生的心理健康,還影響着自我扮演的主角。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心裏健康必須處於較高的水平。

並且,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是正確的選擇,可是要落實到實處。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的選擇和佈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學校的成人教育應定期培訓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學生生活、學習的心理健康保障。

學習了《教育》,我明白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有雙重方面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不但對教師的自身有影響,對學生的影響更大,直接影響着學生性格的發展。教師的情緒不好,就會影響課堂效果;教師的失誤確定,學生會產生對抗和偏激的習慣,構成心理障礙。

學習了《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是帶有的指示性説教,而是強調學生的體會和交流,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僅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證了,才能改善家庭關係,提高師生和諧的關係,從而促進學生的其他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我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自我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及時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識。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淺啊!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學習心理學,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從很早以前就比較喜歡研究心理學,只要與心理學學習有關的培訓我都非常願意參加。儘管我是個對概念接受比較慢的人,但從各種培訓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方法與策略。並能學以致用,在平時的工作中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影響周圍的老師、家長和學生,而且也有些許成效。

瞭解、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抓住關鍵期。

我們老師和家長往往會為孩子着急:這個字怎麼總是寫顛倒呢?你怎麼總是坐不住呢?你為什麼表達不清楚自己想説的話呢?你學英語怎麼這麼費勁呢?.......似乎這些都是孩子的錯。其實不然,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比如説小孩子有時分不清方向,寫出來的字位置顛倒等,那是因為物體通過眼睛呈現在視網膜上的是倒像,從通過傳入神經輸送到大腦的過程中,由於信息干擾等因素,在大腦中呈現的圖像出錯。這些問題在經過訓練後,反射弧各個環節協調了,問題就不會發生了。所以單純指責孩子不用功,是會起到反作用的。作為家長、老師,瞭解並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即使抓住關鍵期,進行適當的培養與引導,是我們的責任。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人生各階段的習理髮展的特點,使我瞭解到人的心理活動基本現象,懂得了怎麼去調節去把控自我,並同進也使我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更注重於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和怎麼樣去幫助開導他人。我覺得自己學習心理學後做任何事情比別人和比以前更有耐心了,對周圍的人也更加寬容了,對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可能幫助調節自己的情緒、心態,也可以幫助別人。願意耐心傾聽別人訴説煩惱和痛苦,讓他們可以渲泄出來,是給他們心靈以最大的安慰。

通過學習心理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發展自身的良好的心理品質,矯正自已的不良行為,培養自己的高尚情操、發展自己的智力、增強自己的能力,以搞好教育工作並提高教育質量。現在是素質教育,學習心理學知識可以幫助正確認識自我,調節自己的言行。

此外心理學的學習對我們老師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教育問題上,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的原理,進行溝通,渲泄,指導,比如通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們瞭解各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可能預防性或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手段對學生以科學的期望與有見地的賞識教育,努力為學生創造參與與成功的機會,進行有目的的拓展訓練和心理活動課。

是一門並不古老但很神祕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認為它可以使人聰明,瞭解別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成為超凡脱俗的預言家。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説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於生活,又指導生活。

對於幾乎每一個年輕人來説,似乎都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當然了,我也不例外,説實話我接觸心理學這門充滿神祕氣息的課程之前也是一直這樣認為的。但是隨着這個學期對心理學課程學習的深入,我發現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頗:在走上坡路時,總是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似乎一切所求的東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為是;在不得志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得過低,把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利條件統統看作自己的無能,以至於做什麼事總是很極端。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為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説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楊老師的講座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於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裏開展心理衞生工作的意義了。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我有幸參加了龍灣區組織的第二期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C證資格培訓,感覺收穫很深。通過這五天的學習培訓,提高了自己對心理健康課的認識,對心理健康課可的目的及任務有了深刻的瞭解。上星期五下午在實驗國小又聽了兩位老師的心理活動課,使自己又進一步的認識到了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徑,是現代學校的標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良方是“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愛的集合,它該包括——像母親熱愛孩子一樣無私,像父親熱愛兒子一樣嚴格而慈祥,像戰士熱愛祖國一樣忠誠,像兄長熱愛弟弟一樣寬厚,像姐姐愛妹妹一樣温柔又體貼,像哲學家熱愛真理一樣執着而痴迷。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一塊基石。

一、用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教育學告訴我們,自我意識是個性形成水平的標誌,也是推動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現為對自己以及周圍環境人際關係的認識。在班級管理中,一旦學生犯了錯誤,我對學生的教育一般都採用先表揚後批評的方法。我們看電視時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老虎等兇猛的動物在進攻前首先是身體向後撤退,為什麼撤退呢?是為了更好的進攻!這種以退而進的方法,用到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優點,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班主任應該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學生的優點,真心實意地進行讚揚,然後再指出他的缺點,我發現學生就樂意接受批評。

二、善於發現問題,耐心誘導

在班級的第一次家長會時我發現班級裏的大部分孩子跟父母之間的相處都有問題,他們不願意與父母交流溝通,而家長們對待他們的方式不是專制就是順從。於是我利用班會的時間,召開了”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讓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我再趁熱打鐵,放學後我有意在佈置作業時讓孩子們寫一封信給自己的父母跟他們説説自己的心裏話感謝他們的愛。反饋回來的結果很好,有些家長看到了信以後甚至感動得流淚了。我想,只要孩子和父母各自敞開心扉,他們一定會成為無話不説的好朋友,這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讓“日記”成為師生溝通的橋樑

我認為日記是我瞭解學生的一個好的途徑,平時我班學生一週大概要寫2—3篇日記,內容主要是寫寫自己最想説的話。從他們的日記中我可以發現他們是怎樣的孩子,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忙的。當他們在日記中闡述煩惱時,我會在她的日記下方用正確方式安慰他,引導他走出困境。當他們寫的是開心的事時,我會寫些與他共享快樂的語言,並表示感謝,感謝他給我帶來快樂,當然我們聊的面很廣,學校的事,家裏的事,社會上的事等等都是我們愛聊的話題。在日記的牽線下,我們成了好友,在這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健康指標無形的得到提高。

分享彼此的日記成了我和孩子們的一個習慣了,我在他們的日記中越來越瞭解每一個孩子,而他們也由於日記要給我看而有了一定的壓力,每一篇日記都不能糊弄,堅持到現在語文老師跟我反映,他們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

記得泰戈爾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偉大的,那麼,讓我來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的垂着他的綠蔭的。”教育事業又何嘗不是葉的事業呢?我想做好那一片綠葉,因為生命就是一種回聲,你播種下什麼,就能收穫什麼!徜徉花間,讓我們靜心去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它們有的奔放,有的舒緩,有的跳躍,有的靈動,有的艱難。然而,無論怎樣,那都是他們生命的精彩綻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vz0e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