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通用10篇)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通用10篇)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1

國家安全法確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其中最重要的實踐意義,就是要動員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工作中來。維護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價值。只有人人蔘與,人人負責,國家安全才能真正獲得巨大的人民性基礎,也才能有堅實的制度保障。通過這次學習,我懂得我們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提高自己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我們不能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通用10篇)

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國家安全你我都是受益者。雖然,國家安全教育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安全問題卻每時每刻都值得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它關係民生,關係國家穩定,關係社會長遠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維護國家安全既是國家責任,也是公民責任。讓國家安全意識深入人心,併成為公眾習慣,應是全社會的期待。通過這次學習,我知道國家安全是國家的根本所在,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安全,不僅是因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每個公民的神聖義務,

作為中國二十一世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要儘自己的力所能及來維護國家安全,為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此次學習,我還懂得了我們應該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應樹立“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高於一切”,“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我們在行使自身權利的同時,不能損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我們要做的是愛國,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不應觸碰法律底線。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2

上一週,我們學校利用午時第一節課時間,給我們講了一堂法制報告會。經過這次開會,我的感觸很多。

能夠説,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與同學、朋友,以及社會上的人發生一些矛盾,也許都是一些小事。既然是一些小事,那我想我們應當能夠和平能夠處理,不需要動用武器,這樣會毀了大家。在我的生活中出現過這樣的事:一天,一個小組在班裏值日,最終只剩下兩個人還沒有值完。一個男生只是在外面剛剛涮完墩布回來,不細心把水濺到了另一個男生的身上。那個男生隨口就説了一句:“喂,你沒長眼睛啊,往哪甩呢!”拿着墩布的男生還比較有誠意地説:“對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我必須注意。”可另一個男生卻得理不讓人,“你一聲對不起就完了,這衣服怎樣辦。”那個男生見情勢不對,有點怒火了,這下,兩個人便吵了起來,還動用上了掃把。被水濺到衣服的男生用掃把的後面把另一個男生的眼睛給弄傷了。僅僅一滴水的事,就引發出這麼大的事,太不值了。

接下來,又經過學生們演的一個“搶錢事件”又揭示瞭如今社會的黑暗。三個男生管一個男生要錢,不給錢就得捱揍,這簡直是天理何在呀!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沒錢,他不是最窮的;但如果他連一點寬容都沒有的話,那就是真的窮了。

説到尊重,也與寬容緊緊相連。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應當做到自我該做的事,就應當學會去寬容別人,善待自我。這樣才有資格理解別人的尊重,才有資格提“人。”

如果你能夠做到寬容一小步,那麼社會就會少一份傷害,警察叔叔就會多一些功夫去做別的事。

從今日起,就讓我們來靠近寬容,創立和諧社會吧!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3

在學習教師的各項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又一次讓自我的思想和心靈得到提升,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我們從教者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提出了努力經過學習,使學校教師進一步提高了自我的法律意識,增強了師生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在學習中認真對照,自我反思;在尋找差距與不足中正視自我,下頭就個人學習所得談幾點實現的目標。

一、教師要愛國守法,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更應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不斷增強依法執教的意識,並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貫徹到自我的實際生活與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資料。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師職業最大的特點是培養塑造下一代,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要嚴格要求自我,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師要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師德師風規範要求,有高度的事業心、職責心。堅持做到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用教師的愛心去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趣,最大限度的發現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自覺關愛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不歧視學生,更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在尉犁一校這個大家庭中健康、歡樂地成長。

現代教育是開放性教育。學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須要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課內外、校內外多種方法結合,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發揮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構成合力,齊抓共管,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用法律解決問題,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4

一、活動目標:

安全教育,防患未然。在校園發生的許多事故,很多都是當事人的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才發生的。如果學生對安全的認識程度高一點,很多事故事可以避免的。所以提高學生對安全的認識程度,提高隨時隨地防範不測事件的意識顯得尤為重要。要加強安全宣傳教育,不斷提高我班學生的安全意識、思維、習慣、安全防護、應急的技能和知識。使我班學生養成自律安全的行為和品德。

二、準備工作:

1、搜索關於當代大學生在校園裏經常出現的案例。

2、分析大學生為什麼存在這些問題。

3、準備如何解決大學生安全問題的措施。

三、活動過程:

1、班導上前發言,提醒同學們注意生活中的安全。

2、前言:安全是一個大學生完成學業的重要保證。

3、列舉大學生在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安全隱患。

4、介紹個別事例,讓同學們展開分析討論。

5、分享面對隱患該如何消除的措施。

6、活動主持者總結髮言。

四、總結:

這次主題班會開得很有意義,也很成功,同學都表現的特別積極。從同學們積極投入的表現中,足以看出大家對安全問題非常重視。希望能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讓安全時時伴着你、我、他,願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充滿陽光和鮮花,願平安永遠着伴隨我們大家!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5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在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學校校區的快速擴大、學校與社會的逐步一體化,這些都對大學校園和大學生的安全帶來了更大挑戰,導致近年來學生被騙、被搶的案例,學生的傷害、傷亡事故,學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高校的穩定發展,我們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和高度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方面

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建設對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高校最重要的主體,是高校教育培養的對象,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未來建設者與接班人。他們在校期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廣受國家、社會、家庭的廣泛關注。如果發生涉及大學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會牽動社會、家庭、宣傳媒體和大學生羣體的神經,影響高校安全穩定甚至在全社會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防範於未然,是確保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舉措。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學生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是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中針對大學生進行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問題矯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可見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構成和重要組成部分。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助於大學生成長成才

從大學生成長的歷程來看,大學是大學生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期。多數大學生是從中學校門直接邁進大學校門,社會生活經驗比較欠缺,人生閲歷尚淺,思想相對單純,對社會複雜程度和安全防範的認識不足。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防範意識,不僅有利於保障大學生在校正常生活學習,順利完成學業,而且有助於增強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他們成長成才。

二、影響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勢

市場經濟發展對社會環境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劇烈衝擊,高校擴招帶來大學校區的急劇擴大,大學生人數迅速增加,以及獨生子女大學生時代的到來,都是大學生安全教育必須面對的新形勢、新情況。

(一)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環境的日趨複雜性

1、市場經濟負面影響對社會傳統道德觀念形成衝擊。市場經濟活動存在的弱點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和人與人的關係上來,容易誘發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這必然會反映到高校青年學生的頭腦中來,在一些大學生中出現道德觀念弱化和扭曲現象。一些學生出現好逸惡勞、貪圖享受、愛貪便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等不良傾向,因此而出現陷入傳銷騙局、傍“大款”而引發衝突、校內盜竊、考試作弊等安全問題。

2、校園開放性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加突出。擴招帶來校區急劇擴大,校園成為一個開放的教育園區,社會上各種人員進校服務。這種複雜的新形勢,造成學校與社會接觸頻繁,外來人口增加,素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從而使高校的人員結構更加複雜化。高校校園也不再是過去單純的“一方淨土”,而更像是一個具有多元化、多層次的比較複雜的小社會。圍繞高校校園的學校經濟圈的形成,少數學生在校園周邊自主租房居住,學院安全保衞力量的相對不足等,都使高校面臨日益嚴峻的安全形勢。

3、網絡虛擬社會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網絡化趨勢給大學生安全教育也帶來了挑戰。對於思想活躍的當代大學生來説,網絡是他們瞭解社會、接受知識、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國內外一些反動勢力利用網絡進行文化滲透,一些道德敗壞的人傳播不健康和低級趣味的網絡遊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網上交友為藉口進行犯罪活動,等等。大學生正處於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認識能力有待發展,容易沉迷於“網絡社會”,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誘惑、侵害,各類安全隱患隨時可能發生。

(二)獨生子女大學生自身特點的特殊性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成批量的獨生子女進入大學,中國進入了獨生子女大學生時代。在特殊社會背景、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大學生表現出獨特的個性特點,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產生着重要影響。

1、以自我為中心。獨生子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兄弟姐妹的相處經歷,加之家長的過於關注,使他們長期處於家庭的中心地位。進入大學按照慣性思維,在交往與處理人際關係上缺乏“平等意識”,有控制和支配欲,導致人際關係不協調,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發生爭吵、鬥毆和傷害事件。

2、社會經驗缺乏。獨生子女大學生由於長期處於父輩和祖輩的雙重呵護之下,一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家長們“過度的關愛”使獨生子女幾乎沒有自理生活的機會和經歷,導致社會經驗缺乏。在離開家長進行獨立生活之後,常常由於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必要的防範意識而陷入一些騙局或遭受經濟財產損失。

3、心理素質脆弱。獨生子女長期在順境中成長,缺乏挫折教育的磨鍊,容易出現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為不善於人際交流溝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嚴重阻礙大學生健康成長。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體系和措施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體系

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將貫穿大學生活的始終。其涉及的內容很多,但概括起來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1、不要傷害別人。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樑,他們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應成為社會的主流和典範,包括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學生珍愛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對待社會、對待他人。要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學生,這是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義。

2、不要傷害自己。大學生應當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既要善待別人,與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愛生命,有對社會、對家庭、對別人的責任感。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成敗得失,不做出傷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傷害。要針對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上當受騙,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傳授安全防範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安全防範和自衞能力,儘量減少被傷害。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1、加強紀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學生中加強法制教育,通過普法學法課程,培養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形成法律意識,並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對於校園內的各種因為違紀違法而發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為案例在法律課程教學、安全知識講座、主題班團活動中開展討論,以案學法,增長知識,吸取教訓,促使大學生增強法紀觀念,避免做出傷害他人的愚蠢舉動。

2、加強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針對獨生子女大學生的具體特點,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要加強挫折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感恩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別要加強對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學生的'關注、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盡力避免因心理問題而自殺或傷人事件發生。

3、加強社會知識和安全防範教育。要廣泛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深入社會,學習瞭解社會知識;要在大學生中開設安全文化課,向他們講解防火、防盜、防騙相關知識,以及應對流氓滋擾、羣體糾紛的處理和預防等相關知識,防範和減少大學生上當受騙、被人傷害的事件發生。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6

師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一種行業公德。它又是社會文化長期積澱的特定的一種道德觀念、道德準則、道德行為的綜合體。同時,作為社會的一種道德觀念,它與其他的觀念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不同歷史時期的師德觀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時代的特徵,新時期的師德內涵也應體現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因此,人們應從時代特點看待教師形象,教師更應以新的風貌展現於改革的浪潮中,社會應賦予師德以新時期所特有的內涵。否則,錯誤地理解師德內涵不僅會影響教師隊伍的建設,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造成不良後果,還將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偉業。清楚的理解師德的內涵,對新時期的師德建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應怎樣理解師德。

首先,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對社會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為建設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奉獻自己取之於社會的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這種使命和責任着眼於對全體學生的培養,着眼於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

其次,新時期的師德應體現時代賦予教師的時代特徵。不僅體現在教師自我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修為,還包括先進的社會觀、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係觀。

再次,新時期歷史時期雖為師德加入了新的內涵,還應認識到師德也表現為一種文化傳統、道德傳統,教師的形象有歷史賦予的光環。率先垂範、為人師表、有學問等素質便是歷史賦予師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遠影響的是教師的人格因素。有人將教師喻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四,教師還應認識到教師本身在時代的社會價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此,作為教師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説:“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

二、社會應怎樣理解師德。

首先,教師是一種社會人。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從業的特點,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在社會上,人們特別是家長及教育行政的領導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教師首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

其次,教師作為一種職業,與其他職業一樣,有着本行業的特點,人們應尊重行業的特點,應尊重學校那樣的育人聖地。教師在社會上是一種具有雙層人格形象的羣體,在學校是教師,他們這時具有教師的一面,他們應為人師表,恪儘教師的本職,這是他們應盡的職責;走出校園,出沒於大街小巷、留連在集市、擁擠在公共汽車裏等等時候,他們是社會的普通一員,必須允許他們做社會的普通一員,這是他們應有的權利。

第三,教育行業肩負着與其他行業所不同的責任,教師是傳承文明的載體,是培養下一代的園丁,他們的從業行為理應受到社會的監督;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理應挑選社會的精英,對於無師德不適宜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理所當然要從本行業清除出去;對社會如此重要的行業理應受到相應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待遇。

三、對師德的錯誤認識。

教師本身對師德的錯誤認識。一種認識,認為自己是教師,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們自詡清高,盲目尊大,最終走向孤獨,他們將像隱居山林的“隱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談不上樹立師德形象。另一種認識,無論在從事職業還是非從事職業時,都將自己劃為普通人一類,只不過是上完自己那堂課了事,他們不注意教師形象,只認為教師也是一般的人,這種人完全喪失了師德。還有一種認識,自己是教師要處處謹小慎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時筋疲力盡,最後,認為自己得不償失而最終喪失師德形象。還有的自以為是知識分子,人民教師,理應得到最好的待遇,沒有認識到自己首先是社會人,在沒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後自暴自棄,喪失師德。這些都應為教師認識戒。

社會對師德的錯誤認識。教師理應思想好、行為端、知書達禮、對人禮讓三廂、謙和恭順;教師的言行舉止,無論何時何地都應是社會的表率和楷模。他們在與教師有爭執時,他們可説粗鄙話但教師不行,他們動輒説:“還説是當老師的。”

四、教師、學校、社會共建師德。

1、就教師自身而言:人文關懷,努力學習,修煉人格,實現自我。

我們認為,新時期的教師對待職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關懷,精神扶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對待自己的知識修養樹立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觀念以適應教育不斷髮展的需要;對待自己品行要從小節從嚴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師德形象帶動更多的具有高素質人的誕生,培養學生現代人具有的素養,以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的價值。2、就學校、社會而言:理解、關懷、規範、監督。

加強師德建設時,我們對廣大教師也應該注重人文關懷和精神建構,我們不能僅僅要求教師怎樣怎樣,只關注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知識結構的改善,還應充分理解他們的要求,重視他們人文精神和物質精神的充實,建築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長城,使廣大教師切實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優越與光輝,讓師德自立於教師心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教師不僅成為科學文化知識的使者,成為弘揚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特使。另外,學校、社會應規範教師職業道德,設立相應的條例、準則,進行一定的監督,建立起良好的師德環境,讓環境薰陶教師,以社會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以及教師羣體的力量框正教師的個人行為。

只要我們正確的理解師德內涵,構建起樹立師德規範的科學體系,良好的師德旗幟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飄揚。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7

一、敬業,樹立師德形象

何為師德?師德即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如: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如何敬業?

1、敬業要有誠心

這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無論是上班時還是下班後;無論是校園內還是校園外;無論是心情好還是心情壞,都會自主、自覺地意識到:我是教師,我應該擔任這份職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一絲不苟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敬業要有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之路艱鉅而漫長,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如果能該行,就該行吧,如果不能改變現狀,那只有耐心、有恆心地潛心於研究業務,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一個學困生,不是靠一次兩次的輔導教育就能轉化,他需要一年、兩年的關注、輔導、教育,甚至更多!

3、敬業要有愛心

教育要根植於愛。馬卡連柯曾説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創造新人,唯有愛,教師才會用快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

的閃光點,才會把辛苦的教育事業當作樂趣來從事,它能使教師感到每個學生的喜悦和苦惱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關懷與擔心。”,面對差生,我們要想:“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捨得放棄嗎?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要想:“假如我是孩子”我多麼希望他人的理解和諒解。這種設身處地,充滿愛的換位做法,會使問題解決得更好,更完美.

二、豁達,收穫快樂的心靈

有這樣一個有關佛家禪語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在山中身居簡出的禪師,一天夜晚,他碰到一位正要行竊的小偷,一無所獲的小偷慌不擇路,禪師卻對他説:“別急,天上的明月會給你指路的。”説完,順手把自己脱下的外衣也遞給了他。第二天,禪師在門口發現了小偷送還的外衣,感慨道:“我終於送了一輪明月給他。”

其實,對於一個污垢的心靈,最需的是一輪明月,為他指路的明月!對於我們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犯下的一些錯誤,我們做教師不妨豁達一點,不妨滿懷一顆真摯的愛心,投一束親切的目光,做一個放行的手勢,讓他們在老師關愛的目光中温暖內心,以感悟和省悟。

我曾經有一個網友,記得很清楚,我們初次在網上見面打招呼互相介紹時,當我説我是一名老師時,他竟毫不含糊地回了一句:“我最恨老師!!!”後面還緊跟了3個感歎號,可想他已經把老師恨之入骨了。我説為什麼,他説:“你知道嗎?我只讀了國小第四冊就輟學了,只因為那年我犯下了一個不小的錯誤,老師和學校把我趕出了校門,從此,我再也沒有進過校門。現在在外打工,沒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

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我能不恨他們嗎?假想一下,如果當年學校老師心胸能豁達一點,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結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學校老師是解了一時的恨,但是留給學生的是一生的痛!!!

我們是“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師,我們更應該有一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豁達無邊的心靈,唯有一顆充滿愛的心靈才能賦予教育以震撼的力量,否則只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我們教師應該有能諒解學生點滴錯誤的包容之心,才能讓他們收穫陽光與歡笑,收穫一顆快樂、懂得感恩的心!

三、學習,成就教育事業

一位教育者説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不重複自己、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這樣的教師不會停止對生活的撞擊,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會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會更有意義。”而不重複自己,不斷挑戰自我,其前提就是學習。沒有學習,一切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可以説教師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教師從教一天,就得學習一天。那麼教師該學些什麼呢?

1、教師應該學習前人的教育財富。古有孔子、孟子,今有於永正、魏書生;外有馬卡連柯,中有陶行知,他們都是教育先驅,教育典範。

2、教師應該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從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作為一名教師,他需要的知識並非拘於某一個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裏幾乎無所不包的。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他們歡迎百科全書式的教師。如果教師一問三不知,學生會非常失望。因此,教師應該博覽羣書,歷史地理生物軍事藝術文學哲學醫學上無所不包無所不知,教師除了該有的學歷外還應該有經歷有閲歷,行萬里路讀萬本書,課堂上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3、教師應該多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時代如果與網絡絕緣,那無異於新的睜眼瞎了。更何況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教學生活,誰也不會否認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會使課堂更生動,課堂效果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向身邊的人學習,向自己學習。從身邊學習老教師、優秀教師的教育經驗,班級管理經驗;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學習去對比去研究去總結去反思。也有哲人説過:“一個人他教了30年書,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堅持寫了3年的教學反思,那他一定會成為一個不一般的老師了。”在反思中認真總結教育得失,不斷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就會不斷的進步。

“一份耕耘 一份收穫”,學習是快樂的,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學習型的老師,都能從學習中享受到快樂。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8

通過開展“師德警示教育大會”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

一、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光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高低直接決定着培養人才素質高低。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

1、師德建設是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需要。

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不僅表現在高學歷和高職稱,也表現在高尚的道德素養。近年來,雖然也很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但隨着形勢的變化,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少數教師的職業道德出現了下滑趨勢。有的對教學缺乏熱情,對學生不負責任,有的只顧業務,不問政治。儘管這些情況只是在少數教師中存在,但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2、師德建設是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者,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有了高尚的師德,教師才能熱心於教育教學工作,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二、踏踏實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1、走上三尺講台,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的理想追求。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遠。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須勇於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個羣體,始終要注意其產生的社會影響、社會效益。我認真學習了很多模範教師和先進個人的感人事蹟,學習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們在平凡的教育教學崗位上譜寫了一頁頁“愛的教育”的新篇章,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愛滿天下”。在教學中,我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和充分信任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並深入瞭解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力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當然,愛學生不是一味的遷就、放縱學生。在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的同時,又要循循善誘,耐心啟發,講清道理,説明利害關係,並加以啟發。對違紀的同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個性辦事。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3、立足本職,教書育人。我認為:一位稱職的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上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每一份作業,要認真開展教學研究,研究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提高。刻苦鑽研,並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是師德責任感的體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技巧、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自己在學生集體中的威信。教育是一門藝術,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於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説教。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都在用行動解釋着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9

一種道德觀念,僅有經過千萬人的道德實踐,才能蔚成風尚,成為改變社會風貌的強大力量。

知易行難,行重於言。道德實踐是培養良好道德觀念、構成禮貌道德風尚的根本途徑。僅有經過道德實踐,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轉化為每個公民內在的道德品質,才能實現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有機統一。切實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把“八榮八恥”的要求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貫穿到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之中,我們才能使“八榮八恥”變成人們的行為準則和習慣,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僅有着眼於基層,使羣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內化為人們的道德追求,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造就良好的社會風氣。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實踐活動,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聯繫實際,重在弘揚正氣。要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社會道德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上,下大氣力進行整治,使禮貌禮儀、公共秩序、社會服務、城鄉環境、旅遊出行、文化市場、互聯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良風氣有明顯的改善,讓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動的實際成果。要注重發揮規章制度對人們道德行為的激勵約束作用,發揮法律法規對道德建設的保障作用,進一步修訂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職業規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以及禮貌城市、禮貌村鎮、禮貌單位等各種評選表彰活動的標準,使“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滲透到社會管理之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自我的行動,以自我的行動説服羣眾,影響羣眾,帶動羣眾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人類禮貌發展史證明,任何一種道德觀念,要被社會普遍理解和廣泛認同,都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實踐和傳承。要使“八榮八恥”真正深入人心,既要有集中深入的宣傳教育,更要靠廣泛長期的社會實踐。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讓十三億人民鍥而不捨的實踐,造就一個“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禮貌風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2022教育大會心得體會 篇10

聞名教育家陶行知説:“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説,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説,教育更經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承擔了使每一個社會成員社會化的重任,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意義更是毋庸臵疑。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難以抉擇的時候,但,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明白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抉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我後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日,應試教育的陰影仍然存在,不少學生成了應試教育條件下的失敗者。他們年齡還小,心理壓力大,心理髮展很不穩定。

在他們身上,容易養成不良習慣,發生違法行為,加上一些學校應試當先,忽視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極易導致上述學生造成或輕或重的法律後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所以當前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充實和完善學校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尤為重要。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我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可是俗話説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

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並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收集你失去辨別善惡的本事。漸漸地,你就會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並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

人之初,性本善。但由於後天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性格也會變得迥然不一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正是學習知識,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更應當學法,用法。學習法律是為了防止自我由於無知而觸犯了法律,用法則是用法律來保護自我,不讓自我受到傷害。多數中學生都期望獲得相關法律知識,對法律問題感愛好,但卻對法制教育感到困惑。我對本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所有學生都期望學法、懂法、用法,但普遍對法制教育存在不一樣程度的困惑。所以我們應當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法律。其實學習法律的方式很多:能夠看法制節目,能夠聽法律講座,也能夠閲讀相關書籍。

總之,只要我們肯去學,就不會不懂法。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作為祖國的期望,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完美的明天,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嚴於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學法守法,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e4qz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