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最近認真閲讀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通過學習我瞭解新課改倡導的基本理念,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今後工作有着極大幫助,現在就摘錄本書部分章節的部分內容,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一)我對“教學與課程”的認識在新課改中,教學與課程的關係是我們首先必須擺正和處理好的一對關係。我們知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實體或內容,它規定‘教什麼’;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過程或手段,它規定學校‘怎麼做’;課程是教學的方向或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之前和教學情境之外預先規定的,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而不應當對課程做出任何變革。”針對這一點,再對照自己的教學,以往我在教學中,總是把教材作為教學的中心,因此常常出現教學過程和學生實際相脱離的現象,有時還為此想不通。現在我認識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使用教材,同時也要注重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特別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更要注重交際課程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注重交際課程的開發,這樣教學就不只是忠實的實施課程計劃,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地融為一體,教學改革才能真正進入教育的內核,成為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能動力量,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二)我對“互動的師生關係”的認知我們知道“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就是師生,生生的交往。據此,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該書指出“交往是活動的最基本的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靜態的社會關係的總和,而是動態地表現出來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交往中,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學中,交往存在着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之分,而且是多邊的整體的交往。”這一點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交往能力,對於國小低年級來説,我們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聽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在師生關係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以上這些內容都告誡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要充分重視師生之間的交往,要站在民主平等的角度去和學生交流,要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親情,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把他們作為知心朋友,去關心愛護,這樣交往才會真實而富有情趣,才會很好的和學生溝通,才會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我們知道“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的放手給學生交往的空間,充分的給他們交往的自由,讓他們多方位,全身心的投入到交際之中,從而達到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三)我對“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的認識我們總在強調素質教育,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怎麼進行素質教育,在讀這本書前,我的認識並不是那麼深刻,例如我們問‘學習為了什麼’的時候,無論學生、家長還是教師,很少有人把發現和尋找新知識、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歸宿。在我們的教育概念中,學習就是教師傳授已有的知識,學生掌握確定無疑的知識;教材對學生來説,成了權威知識發佈的載體,導致了我們所諷刺的“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我們進行教學的目標。改革課堂教學必須由過去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由此我們想到我們現在的國小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很多教師仍然以學生的抄寫為教學中主要手段,忽視學生的實際水平,不願意讓學生從被動的亦或是盲動的接受和服從中解放出來,不願意去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探究能力,以學生考試中得到多少分來衡量學習的好壞,卻不願意和學生去溝通和交往,不願意考慮學生是否學會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否願意去傾聽別人的表白,是否願意去理解體悟別人的感受,一句話學生的素質是不是得到培養和發展,卻沒有很好的去研究。

為此該書也為我們指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要重視結論與過程的統一。文章指出“對一門學科而言,過程表徵該學科的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結論表徵該學科的探究結果,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什麼樣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必然對應着什麼樣的探究結論或結果,概念原理體系的獲得依賴於特定的探究過程與方法論。任何學科原理體系,不論暫時看起來多麼完備,它總是一種過程性、生成性、開放性的存在,總是一種需要進一步檢驗的假設體系,總是需要進一步發展為更完善、合理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又內在於概念原理體系之中,並隨着概念原理體系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從教學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所謂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以上理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探究的結論,讓學生掌握概念理論,更要重視研究的過程,讓學生理解概念的真正內涵,從而達到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共同發展和提高。

2、強調認識與情意的統一。該書指出:“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認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予重大影響。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同樣如果沒有情意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我們知道“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的價值,更強調人的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該書還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教育對象,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由此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做到認知和情感的和諧統一,必須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口語交際中必須體現學生的情感取向,認知態度和正確上網價值觀。這樣我們的國小教學,特別口語教學才會體現出新課標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思想。

(四)我對“構建充滿生命力的開放的課堂立體體系”的理解該書指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融合。”,“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我認為這一點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記住和把握的原則,我們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否則就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懂得“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導人全面、自由、積極地生成。”由以上各點我們必須充分的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我們絕對不可以把學生看作教師上課的配角,要充分認識到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師生互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當然要全面的推進素質教育,就要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以上的各點,我們必將培養出符合21實世紀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以上是我通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後體會,他使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看到了自己現代教育理論的缺失,也學到了更多的理論,我今後一定會更加深入學習,並用這些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上心得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這本書沒有那種高深的理論,而是關注現實,在對當代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教育科學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對比綜合上,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閲讀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期的教師,需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迎接這一轉變呢?我個人認為應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説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説,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湧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麼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一)教師應尊重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二)教師還要學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後寫一份心理活動説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後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着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為愚蠢或傻瓜。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眾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隻盯着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醜小鴨了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為給學生們的禮物,説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天才出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人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作為人,你是幸福的,作為教師,你是快樂的,作為你的學生,他們的生命也會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學習了當前教育發展觀,我認為作為學校需要對傳統的管理模式,對不科學、不合理、不利於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做法要進行大膽的改革和改進。創造出一整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符合國情的基礎教育管理模式。

1、作為學校需要首先關注開足開齊各門學科,學校內部各學科的學科帶頭人,要充分利用那些骨幹教師,認真聽取並採納他們對學校管理、教學改革的建議,各門學科定期相互交流經驗,觀摩學習。相關學科要相互通氣,取長補短,保證少年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全面的教育和發展。

2、注重培養少年兒童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良好習慣,這就需要我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各種有益活動。應打破班級界限,按學生的不同興趣,分別組成各種學習小組,相互接觸、磋商、探討。通過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尋各種未知的知識領域。我們可以向學生敞開圖書館、閲覽室、實驗室,讓他們打開眼界,開闊視野,認識到未知世界是不可窮盡的。讓他們真正的成為未來的主人。

3、在基礎教育階段更要注重素質教育的培養,少年兒童的思想品德、體育、行為規範及文明禮貌的教育。直接影響到為國家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棟樑之材,因此,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培養出有素質的未來的祖國建設者。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我們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我國現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偉大的愛國者。作為一名教師,對於陶行知先生教育家的身份瞭解的要更多些,最初是從那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求真名言對他有所認識的。

這一次,學校組織我們再次學習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説實話,我是在完全被動的情況下學習有關他的資料的,心理總想:還有這麼多煩瑣和“更為重要的工作”要我去做,幹嘛要花時間在這些事情上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無奈之下,帶着滿腔的不情願打開學校發的學習資料,看着看着,我越看越佩服陶行知先生,越看越覺得他的高尚,越看越覺得自己渺小。尤其是讀到以下幾句的時候,我的感觸尤為深刻。“一年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日,一日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時,定叫這一年的生活,完全地獻給國家。”多麼偉大無私的思想,讓我自慚形穢,羞愧得無地自容。“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把你和你的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裏,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在這之前,我對自己的評價是:工作一向勤勤懇懇,做事認認真真,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並一直以“盡心盡責,問心無愧!”作為我工作的座右銘,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對比之下,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不夠了,太差勁了。想想自己:平時工作多了、累了,要發牢騷;學生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能講究説話教育的藝術性,但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方法簡單,態度不好,缺乏耐在“教學合一“的理論中,陶行之先生還強調: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讓教的法子根據學生學的法子,要學生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陶行之的這一教學思想就是我們倡導的---因材施教。

陶行之先生還強調:教師不是販賣知識的,教師自己的知識也會陳舊,自己也要進步,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另一方面也要不斷研究學問,就能時常找到新理。陶行之的這一教學思想就是我們倡導的教學應該---教學相長。

陶行之先生的“教學合一“的教改思想,強調的就是師生的互動,這對於指導我們今天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在這個假期中,我有幸拜讀了這一本書,本書的內容通俗易懂,在闡述教育理念的同時配以生動的實例,深深地吸引了我。所講的內容能夠真切地反映出日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説明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人深思。我邊讀邊想,也逐漸明白我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接下來,我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幾點談談我的理解。

本書一開始就從課堂教學入手,深入淺出的點出了課堂教學時教育改革的起點,也點出了我要討論的重點——素質教育。這樣一種現象出現在我國絕大多數的課堂上:剛上國小的孩子爭先恐後地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年級越高舉手的學生越少,到了高中基本上沒人舉手回答問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覺得不答不會錯,萬一答錯了可能會被批評,這反映了教師在反饋方法上的不當,另一方面,在我們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提出問題並不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得到許多不同的答案,或者説求同存異,只是為了得到一個標準答案。這使得學生聽到問題時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是揣測教師提問的意圖,來回答教師心中的答案,那這樣學生的思考範圍就逐漸囿於教師教的內容裏,沒有發散性思維,沒有創造能力。所以説我們現在常態的教學模式是接受性教學,它追求標準的答案,追求升學率,是非常功利性的。

在今天,教師要逐漸清醒,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是圓滿的教授規定的教學任務,追求升學率、優秀率這些數字,更應該保護好學生的問題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問題,能思考,學生才會創新,才敢創新,才能完成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6

趁着寒假的空閒,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藴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説,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幹,敢於動手,善於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説、善説,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侷限在狹小的課堂裏,也不侷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説:"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儘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着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當前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自己掌握知識,並通過生教生,讓學生去獨立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7

下午的自由活動時間到了,有的孩子在玩跳繩。有的孩子在拍球。有的孩子在看植物園裏的花,草。有的孩子在看飼養角里的小雞,突然振鵬大喊:“王老師,了不得了,坤坤把小雞捏死了”。我和孩子們都跑過來了,我看到坤坤很高興。很了不起的樣子。

看到坤坤這樣的表情,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對孩子們説:“孩子們,今天早上的時候我們剛剛給小雞餵了米。喝了水,它在高高興興的玩,不一會兒小雞卻死了”孩子們看到我難受的樣子,都紛紛指責坤坤“都是坤坤的事,讓老師這麼傷心”“坤坤太壞了,把小雞捏死了……”剛才還很高興地坤坤現在變得不安起來了。藉此機會,我對孩子們講雖然小雞不會説話,但是它和我們一樣是有生命的,我們要保護他們,你們明白了嗎?緊接着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把小雞埋掉了。這時候,坤坤説:“老師,對不起我做錯了,以後我不做這樣的事情了”。

中午放學的時間到了,我和坤坤的媽媽説了這件事情,坤坤媽媽説這個孩子太壞了,在家我不知打過他多少次,他太調皮了,我拿他真是沒辦法,在家裏坤坤做錯了是,我就狠狠的打……聽了坤坤媽媽的話,我覺得很不好受,我向坤坤媽媽説了幾點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孩子做了錯事,我們不能打罵,這樣是起反作用的,你打了他之後,他就用破壞性的行為來發泄心中的不快,我們要從正面的教育孩子,説服孩子。聽了我説得話,坤坤的媽媽表示以後要改變教育的方式。

這件事過去一段時間了,我也隨時關注着坤坤的行動,在班上我開展培養同情心的活動,慢慢地坤坤再也沒有捏死過小動物。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8

終於抱着滿腔的熱情踏上了講台,滿以為課前仔細備課,上課把嗓門放大,課後認真批改作業,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換來的卻未必是滿意的結果,有時甚至是學生不耐煩的表情,不得不思考什麼教育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抱着這樣的疑問看完了《愛的教育》,頗有感觸。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動不已。這本書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流淌着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師愛,究竟是什麼?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翻譯者夏丐尊先生曾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的教育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師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朋友們,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為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讓我們教育着並愛着學生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78yk0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