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學心得交流(精選13篇)

教學心得交流(精選13篇)

教學心得交流 篇1

“説”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要想“説”好,就必須先“想好”,即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可見,引導學生“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説”的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嚴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怎樣才能使學生會“説”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教學心得交流(精選13篇)

一、營造課堂輕鬆氛圍,鼓勵學生敢 “説”

學生如果在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學習的慾望就會被激發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於説,樂於説,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人。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包容,要鼓勵,不要急於否定評價,更不要壓制。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回顧和整理”這一課時,課始我首先説:“同學們,今天你們來做一次老師,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講給別的同學聽,老師只是在旁邊做做評委,看哪位‘老師’講得最好?評出最佳“小老師””“唰!”一大半的同學舉手了。生1説:“我瞭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圓柱的特徵是……”。“多稱職的老師啊!講得真好!”我適時評價。生2説:“本單元我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它是由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導來的。”生3立即舉手説:“如果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推導的話,圓柱的體積還可等於底面周長的一半乘半徑乘高。”生4立馬站起來説:“如果以半個側面為底面積,半徑為高的話,圓柱的體積還等於1/2個側面積乘半徑。”……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再讓別的學生來評價哪位“老師”講的最好,為什麼最好,這樣又鍛鍊了其他學生傾聽、評價以及説的能力。在這樣的輕鬆氛圍中。學生不僅敢説了,而且是爭論着説;學生不僅敢評價了,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評價。如此一來,不正好達到了複習本單元的目的了嗎?顯然教學效果要比老師引導着學生複習好得多。

二、構建數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會“説”

在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會把題目解答出來,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為此,我們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核心,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讓學生通過一個比較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台階”去認識和理解題目的本質。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有這樣的兩類題目“光明畜牧場養了900頭肉牛,①其中肉牛比奶牛少20%,奶牛有多少頭?②其中奶牛比肉牛多25%,奶牛有多少頭?”有的同學很容易把兩題的方法混淆。有的同學即使會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所以我認為,教學時我們應多和學生交流每一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晰地思考模式。如老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回答。這兩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帶有百分數的條件不同)第一題“肉牛比奶牛少20%”是把誰看作單位“1”的?(奶牛)奶牛的頭數知道嗎?(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呢?(把它設為X,再分析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第二題“奶牛比肉牛多25%”又是把誰看作單位“1”呢?(肉牛)肉牛的頭數知道嗎?(知道)奶牛比肉牛多的頭數也就是誰的25%?(900頭的25%)可怎麼列式呢?(直接列乘加算式就能解決)。在明白了思考方法之後,老師和學生可一起歸納出思考模式: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分析關鍵句,找到作為單位“1”的量,再看看作為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如果已知就直接用算術方法解答;如果未知,還是列方程解答比較好。所以找到單位“1”的量,再分析它已知還是未知,是兩類題目解法的分水嶺。利用這種引導學生説的方法,有效地化解了題目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説出解題過程。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説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愛“説”

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感興趣、新鮮的素材創設有效情境引入新課,是使學生愛“説”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喜羊羊請懶羊羊吃蛋糕,懶羊羊很貪吃。喜羊羊分給他一個蛋糕的1/3,他嫌少;於是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2/6,他還不滿足;後來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3/9,懶羊羊滿意地笑了,覺得自己賺了一個大便宜。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真的賺了便宜嗎?”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入手,立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生1説:“沒賺到,懶羊羊雖然拿的份數多了,但是分的總份數也多了。”生2説:“他拿的每份變小了,所以沒有賺到。”生3説:“我覺得他每次分的都一樣多。”趁熱打鐵,當學生“七嘴八舌”猜測時,再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圓片操作一下,通過比較發現三個分數其實是一樣大的。古話説:“善於始者,成功已半”。本節課因為創設了這樣一個有效的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啟迪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於是很容易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説的訓練”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完成。我們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缺陷,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活躍。

教學心得交流 篇2

個人在職業路上,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從事的職業和興趣是一致的,我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用身邊人的話説:音樂老師就是好,每天都唱着過,跳着過。我也就愈加珍惜這份教並快樂着的工作

音樂猶如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人類精神生活所必需,且不談在節日盛典裏少不了音樂,就是平時在商場裏、餐廳裏、甚至夜市的地攤上都離不開音樂的影子。各類人羣對音樂的傾向追求各有不同,或古典高雅,或流行通俗,但説明了一點:音樂是屬於大家的。因此,我以為音樂教學不應該有統一的模式或者固定的程序,音樂課堂永遠應該充滿動態和變化,隨着時代的不斷變化,其過程也充滿了創造性。音樂教學反思在教學中也就顯得越發重要。

常言道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教學環節是否到位,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乃至學生的終身發展。一個教師的成長應該指其專業的成長,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積累實踐經驗是成長的基本途徑。這些年由於我輾轉於多個學校,真正能靜下心來鑽研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多虧現在學校給我們搭建了各種各樣的鍛鍊平台,讓我們從學習研究課例開始。在此過程中,我發現課例研究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個人共同協作,形成研究共同體。從前年秋季起,我們音樂教研組在劉紅梅老師的帶領下,正式啟動了“音樂遊戲教學法”實驗教學研究,共同研究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大大激發了我們的探究願望和智慧,使我們在合作探究中切切實實提高了教研能力。

當今社會和時代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變化太快,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湧現,要想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每一位老師都必須認真學習,並且是終身學習。我和所有老師一樣都希望學生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課堂。希望在課堂上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力。但是事實上並不能事事如願,偶爾還會遇到這些狀況:問題提煉不精,學生答非所問;提問方式不當,學生少有迴應;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等等,這樣的課堂,學生又怎能喜歡?每當遇到這些讓人尷尬的局面,我就會及時反思自我,用心關注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調整專業成長方向。

漸漸地我意識到,即使在同一時段,音樂課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同班級、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人無完人,課無完課,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課堂教學也總有些不足的地方。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恰恰可以成為“弄拙成巧”的典型材料,讓它成為有價值研究案例。例如在教唱《甜甜的祕密》這首歌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地理解歌曲內涵,在歌曲的藝術處理——創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隨音樂分組合作表演現實生活中歌頌教師的場景,由於擔心他們不知如何表演,我還細緻指導了一番,哪知道最終學生卻表現得極為拘謹,只能以簡單的語言敍述、齊唱歌曲而結束,到另一個班教同一內容時,我決定放任一把,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班卻真正自發上演了一場感人肺腑的情景劇。平行班級之間對同一內容、同一教師的講授所表現出來的天壤之別,讓我明白了同一課教學設計並不能“通用”,內容的差別、學生個體的差異、教學的方式方法等都是產生不同效果的因素。

這些年在學校、同事的啟發、幫助下,我在課堂教學和教科研上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績,這些將成為我繼續成長的動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做終身學習型的教師,才能真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隨時緊握成功的鑰匙,掌握髮展的主動權,才能更好地擁抱快樂課堂,綻放美麗人生。讓我們一起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教學心得交流 篇3

所謂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飽滿的熱情進行教學,與學生進行自然的感情交流,為學生創設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得知識,形成能力以及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課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學生受到感化和薰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以使學生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易於引起學習興趣,從而去主動探究知識,並在新知識的基礎上聯想、綜合、分析、推理,進行創造性學習。因此,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融洽關係,創設有效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師生關係好,彼此心裏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係不容恰,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可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是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形成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尤其是關愛那些中差生.要允許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從而形成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二、設置懸念,創設有效情境.

設置懸念,創設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使學生懷着積極的態度、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這節內容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設置這樣一個懸念:有一位老爺爺,他到20_年才過他的第18個生日,你知道他到20_年有多大嗎?全班一下子討論開了,在學生急於想知道老爺爺為什麼只過18個生日的原因時,老師向學生出示課題“年、月、日”,並解釋説如果學完這部分知識,你就會明白了.這種懸念的設置,令學生興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個瞭解原因,使學生帶者炙熱的追求隨教師進入了認識過程情境之中.

三、巧設疑問,創設有效情景.

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成就欲,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會引發學生的熱情,往往會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因此,我們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貼近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挑戰性的宣佈,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哪些數可以被3整除,不信,試試看?學生紛紛舉出愈來愈大的數,老師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學生驚奇了,這裏到底是什麼“訣竅”呢?學生求知若渴的情緒被激活了.當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兩組數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數個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結論時,教師及時提出:“到底怎樣才能快速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等問題,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之中.

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教師應因時、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力求使其積極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內部心理氣氛,這才是最終目的。

教學心得交流 篇4

在音樂欣賞活動課程中,教師由於自身的教學經驗匱乏對幼兒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不夠理解。當教師組織幼兒開展音樂欣賞活動時,往往是在引導孩子學習其中的技巧,表達方式。教師往往希望幼兒能夠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能夠去掌握某種能力,比如可以歌唱或者彈奏。教師們往往忽略了,音樂欣賞課程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們掌握什麼,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懂得欣賞美、體驗感知美。當孩子們能夠自然而然的去欣賞音樂中的美時,音樂欣賞課程往往就是成功的。因為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便得到了成長,孩子們學會了去欣賞,在未來的道路上他們就能越走越遠。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們只知道讓孩子學會什麼,而不知道怎麼樣讓孩子們去欣賞、感知、體驗美,很多幼兒教師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感知、欣賞音樂的美。所以就這一現象筆者提出一些指導策略

一.引導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體驗、感知美

善於運用實物演示,引導幼兒體驗和感知音樂美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呈現實物,圍繞實物創設情境,運用實物進行演示。在活動中幼兒很難掌握唱歌時用先弱後強形式來表現音樂。通過實物讓幼兒上來演示,通過感受實物,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要善於運用媒體展示,引導幼兒感知體驗音樂美多媒體是伴隨着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不斷髮展而產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圖文聲像等多種信息傳達形式的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欣賞的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複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使教師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變化,從而為幼兒音樂欣賞的教學打開了一條嶄新的通道,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幼兒的審美意識,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音樂活動直到結束還意猶未盡,而有的活動開展不久,幼兒們就情不自禁的騷動起來,關鍵就是有沒有抓住幼兒的興趣。要激發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首先要使幼兒感受到音樂美,因為優美和諧的氣氛能積極地、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它非常的直觀、形象、生動,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對於激發幼兒在感知音樂美有了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有很大的作用。幼兒年齡小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發達,一切美好、新穎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幼兒對單一的聽教示範唱或聽錄音磁帶,感到枯燥、無味,而多媒體課件能將聲音、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把幼兒帶入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的優美意境.要善於運用生活體驗,引導幼兒和感知體驗音樂美。大自然對於幼兒永遠是充滿誘惑力的,音樂《柳樹姑娘》是一首活潑輕快,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風吹來,柳枝甩進池塘輕歌曼舞的這一景象,向人們展現一幅春意盎然的美麗圖畫。在欣賞這首歌曲之前,我們經常帶領幼兒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氣息,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幼兒對花草、樹木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感,他們聞聞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並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有的説:柳樹的柳枝真軟,風輕輕一吹,就飄起來了;有的説:柳樹的枝條還長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正是因為通過了觀察,幼兒對柳樹有了很深的感觸,再進行歌曲的教學,幼兒就會有了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

2.引導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表現自己

初步欣賞,營造欣賞的氛圍,創設情境良好的欣賞氛圍有助於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能鼓勵、幫助幼兒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讓幼兒有足夠的興趣去探究去體驗,所在的每節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如教室中的椅子、頭飾及小樂器等多種教學設施,把幼兒帶入創設的情景之中,使幼兒從身邊感受音樂,尋找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積極引導、循循善誘,使幼兒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參加音樂活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供充分發揮想象的機會,抒發幼兒自身的創造力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心中情感的藝術。在幼兒剛接觸音樂作品時還不能對作品做出什麼評論,只要求幼兒養成認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我們老師要如何向幼兒傳達一些作品的意境,最重要的是幼兒們要懂得音樂的涵義和意境。老師向幼兒解釋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的同時,應該積極鼓勵幼兒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引導他們用言語、肢體動作甚至是圖畫來表達出他們理解的意境。讓幼兒們之間互相交流,和老師進行交流,會使他們更加貼近音樂本身。幼兒是受教育者,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着和支持者。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在欣賞能力方面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密切的關注幼兒,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兒的感受。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説出來,以求師生互動,產生共鳴。對於相同的音樂,教師有自己的欣賞思路,在引導幼兒的同時切忌否定幼兒的欣賞思路,要善於傾聽,不可以將欣賞活動理解的太死板。活動中應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敢於表達的幼兒至少説明他們認真地欣賞了、思考了,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但是對於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與指正和正確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的擴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總之,音樂欣賞是一種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能力,還能夠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善於學習、思考和積累,才能使音樂欣賞教育不斷創新,不斷髮展!幼兒音樂欣賞的教學離不開美育,美育的貫徹也需要音樂教學,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在幼兒音樂欣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個美的發現者、美的設計者、美的創造者,更應該是美的播種者———把美的種子播向幼兒那一顆顆天真純潔心靈,並辛勤耕耘,讓他們早日開花結果,為這多彩的世界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

教學心得交流 篇5

我的音樂教學已經18年了,仔仔細細緩緩回憶欣慰和播種,也有很多一些令人回味的教學教育故事。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課鈴聲響了,我滿面笑臉,高興地走進五(1)教室,可看到是好多學生在埋頭做他們的作業。我走上講台,説:"上課!"班長即時喊起破:"老師好!"可是許多學生仍然在寫他們的功課。登時,我的自尊心立即受到了損害,於是命令説:"同學們,請立刻把作業收起來!"同學們才很快地收起作業。其中有一位同學動作慢悠悠地,似乎極不甘心似的。我走到他眼前有些怒氣的説:"再不收起來我就沒收!"他抬開端,翻眼瞪着我:"沒看見我在收嗎?"我説:"還不快點,全班同學都在等着你。"我強忍着怒氣,開端上課了。可是在唱歌的時候,他卻不停地擺弄着手中的筆,他那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深深地刺痛着我的自尊,我故意叫他起來唱歌,他站起來就説:"不會。"我強忍怒氣,叫他先站着,然後我唱一句叫他跟一句,他依然説:"不會。"我當時真是給氣得火冒三丈,但為了不影響教學地畸形進行,我強忍怒火,叫他先坐下來,持續上課。下了課我立刻找他獨自談話。"你為什麼對老師這個態度?" "我沒什麼立場啊!"語氣很僵硬。 "你上音樂課怎麼能做別的學科的作業呢?" "叫你跟老師唱歌,故意説不會,是在和老師嘔氣嗎?""不是!我只是不喜歡上音樂課!" "那你喜歡上什麼課?語文、數學?" "是的!"我説:"你不是不喜歡音樂課,而是你的心坎深處,並不喜歡音樂老師對嗎?於是音樂老師在你們的眼裏也不值得尊敬的!" "不是!" "那是為什麼?" 他不答覆。"我知道你是個學習不錯的學生,我想你也應是個有素質的學生,應該知道對老師最最少的禮貌説話,假如換成你是老師,我在你上課時做別科目標作業,你發問題我總成心説不會,你心裏會好受嗎?你會怎麼做?"他不談話了,我就凝視着他也不説話,故意給反省的機遇,過了一會兒,他的頭漸漸地低下,眼睛也不敢再看我,彷彿意識到自己的過錯,説:"不好受。""那麼以後上課不要再呈現這種情形了,好嗎?"他點頭。看到他真有否認毛病的意思,便和他平心靜氣的談了良久,首先我也承認了老師的態渡過於嚴格,同時也讓他清楚到:素質教育包含很多方面,音樂也是素質教導的重要組成局部,與語、數相相互成,一個人不能只知道學習和考試,禮貌也是權衡一個人的素質尺度。他低下了頭:"老師,我知道我錯了請諒解我吧,"

我細心的檢查了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動地轉變了以往的一些做法,我匆匆的磨去了以為應有的多少分師道尊嚴,臉上少了一些自認為是的刻板,多了一些笑顏。上課也好,課餘也罷,我老是先想着以等同身份跟我的學生去交換,和他們談天説地,開開玩笑,允許他們施展自己的個性。偶有空閒,我常想:老師並不單是會教人,而應當是一個更懂理解體貼別人、關懷他人的人。而當好一個老師,也不單單是為了學生能喜歡上本人,而是讓學生愛好上自己的同時,能學到更多的常識,取得更多的快活。因此,一個好的老師首先得會做人,做一個好人,而後再去教書,教人做人。

教學心得交流 篇6

內容摘要: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於聽覺。音樂藝術的這種特徵,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立足於聽,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其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學習音樂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礎。因此,音樂課程必須把全部的教學活動牢牢地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因為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始和基礎,聽覺感知則是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

關鍵詞:激發興趣 培養習慣 發展聽覺

曾經聽過一節音樂課《夏天的池塘》。在這節音樂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及富有激勵的語言將課堂的學習氣氛變得生動活潑,另外又安排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有欣賞、唱歌、遊戲、表演等,孩子們都忙得不亦樂乎。但當教師指名錶演唱時,我們卻發現很多的孩子在演唱歌曲時,不是記不住歌詞,就是不能準確演唱歌曲的旋律。這是為什麼呢?

“感受和鑑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音樂課程標準》這一段話為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音樂的本質。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於聽覺。音樂藝術的這種特徵,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立足於聽,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其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學習音樂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礎。因此,音樂課程必須把全部的教學活動牢牢地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因為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始和基礎,聽覺感知則是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

美國著名現代音樂家愛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説到:“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聆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麼也替代不了聆聽音樂。”所以,只有緊密地圍繞聽來進行和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才能符合音樂藝術的規律,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才能使音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呢?

首先,我們要激發學生傾聽音樂的興趣。

(1)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語言激勵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往往一句讚揚,一個微笑,就能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如稱讚那些“能夠仔細聆聽音樂,又能哼唱”的學生是“長着神奇耳朵”的“音樂精靈”;對那些能夠通過聆聽善於發現別人優點並進行模仿展示的學生説:“你把別人的優點都學來了,你的聽力真不簡單呀!”等等,長期堅持正確評價激勵學生,學生就會養成傾聽的習慣。

(2)結合實際,根據學生聆聽音樂的心理要求,我們可以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學生樂於接受的音樂作品,讓他們仔細聆聽、比較,使他們從被動聆聽到主動傾聽,從而喜歡傾聽。例如:在《鄉間的小路》教學活動中的設計。這是一首校園民謠,它的旋律輕快跳躍,情緒活潑歡快。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校園民謠的特徵,我不僅帶領學生唱了《鄉間的小路》,還選擇了一些學生非常熟悉喜歡的歌曲如《童年》、《捉泥鰍》等,引導他們仔細聆聽,分析比較,找出這些作品的相同之處,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並在情感體驗中,使學生真正瞭解思鄉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徵及其表現手法。

(3)適當的角色轉換也能激發學生傾聽音樂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中,讓學生扮演一位小老師,在仔細聽辨其他同學的演唱或回答後,他們都會積極踴躍、暢所欲言。

(4)在課堂上,我們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音樂情境的創設,將孩子們帶入音樂情境中,細細品味音樂,激發學生傾聽興趣。因為多媒體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全方位的感覺器官,給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實現高標準的視聽同步,引導學生為體驗音樂之美而靜心聆聽。例如:在《彩雲追月》的教學中,根據歌曲所表現的夜晚寧靜祥和的意境及彩雲與月亮前追後趕、上下翻湧的景象,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從視覺、聽覺多方面的感受開始,在畫面中靜聽音樂,在音樂中欣賞畫面。這美麗的情景和氛圍,深深打動着學生,它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靜靜地聆聽音樂,而且從中也啟發了學生用輕柔、優美的歌聲來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第二,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音樂課是以音樂為載體,進行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體驗音樂的真諦。當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後,我們還應該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培養他們傾聽音樂的能力。學生只有會聽了,才能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傾聽音樂。所以,在傾聽音樂之前,教師要提出一些簡單而且帶有啟發性的問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興趣、有思考地傾聽,聽清音樂的節拍,感受音樂的情緒、音色的變化,體會和聲的效果,瞭解節奏的變化等等。讓學生從小處練起,循序漸進,讓他們在傾聽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例如:在進行《微笑波爾卡》欣賞教學時,我在學生初次聆聽音樂前提問:“根據自己聆聽音樂時的感受,給作品取一個名字,同時告訴我們為什麼起這個名字?”帶着這個問題,學生在聆聽音樂時非常認真,而且十分興奮,有些學生甚至隨着音樂情不自禁地舞動着身體。當音樂結束時,學生們非常活躍,個個都舉手踴躍發言,而學生們給作品起的名字也是豐富多彩,“快樂的一天”、“滑稽的舞蹈”、“愉快的太空之旅”等等,所有的名字裏都浸透着愉快、喜悦之情。當問起學生為什麼起這個名字時,所有孩子的回答幾乎相同,因為他們感受到了音樂速度之快,節奏之緊湊,旋律之歡快。

最後,我們教師還要做到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在平時教學中,除了有意識的提醒和培養學生,督促他們養成傾聽的學習習慣以外,我們還要在每一節課的每一次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行為,讓學生真正擁有傾聽的能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例如:在一些律動表演中,老師們往往都是在學生還沒有聆聽音樂作品的情況下,就將動作進行分解教學,而學生的表演也是隨着老師的口令進行機械地模仿,並沒有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作品的情感。所以在表演前,我們老師也應該引導學生仔細聽辨音樂的節拍、速度、情緒及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的動作才會更加優美。

培養良好的聽覺感知,不僅對音樂鑑賞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學習音樂表現技能的必要前提。演唱、演奏等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音準、節奏感、聲音的表現等都需要由聽覺來鑑定和調整。當我們幫助學生培養了良好的傾聽音樂的習慣和能力時,你會驚喜地發現:因為傾聽,學生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他們能夠點評音樂作品,表現音樂作品;因為傾聽,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提高;因為傾聽,學生們唱準了歌曲,聲音悦耳動聽;因為傾聽,使歌曲中的難點變得十分容易,學生們不再像鸚鵡學舌那樣機械。

讓我們從聽開始吧!讓學生在傾聽中感知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體現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

教學心得交流 篇7

摘要:課堂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結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巧妙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不但能夠起到畫龍點睛、啟迪思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本文通過對國小音樂課堂導入的內涵、方法,以及導入應遵循的原則進行分析,從而使音樂教育工作者能夠重視課堂導入的重要性,精心設計導入,讓音樂課堂贏在起跑線上。

關鍵詞:國小音樂;巧妙導入;精彩課堂

一台好戲,往往拉開序幕就引人入勝;一堂好課,往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的心牢牢地牽住。音樂課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指教師在新課或教學內容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一、知彼知己,正確理解課堂導入的內涵

一堂生動的音樂課,在教學過程中巧妙有效的“導入”是非常關鍵的,它對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發揮着決定性的作用。那麼,什麼是課堂導入呢?“導入”可以分別理解為“引導”和“進入”,即“教師引導”和“學生進入”,也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的行為方式。

隨着學生生理心理的逐漸發展、音樂知識的不斷積累以及網絡技術媒體的日益普及,學生音樂視野是越來越廣,看到的藝術形式也越來越新,因而學校音樂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勇於創新,打破原有的傳統型單一化的教育模式,運用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適時牽引重在保持,使學生能夠自始至終的融入到音樂意境中去。因此,筆者認為,設計好音樂課的導入非常重要,教師要做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善於抓住有利時機,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演好“開場白”,為上好整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巧妙導入,成功音樂課堂的起點

“好馬還需配好鞍”,好的內容還需要好的形式表現。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國小音樂課堂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激趣導入法

優美的音樂能激起美好的情懷,產生無盡的遐想,展現生動的意境。通過讓學生欣賞經典名曲導入新課,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對要學唱的新歌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如在教學歌曲《法國號》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入。首先讓學生趣説生活中的樂器,然後教師接着説:“在音樂王國中,不同的樂器具有不同的音色,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兩首好聽的樂曲,請你仔細聆聽,樂曲給你到來了怎樣的心情?它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你能用動作模仿這種樂器的演奏姿勢嗎?”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的兩個精彩片段,同學們立刻被美妙的音樂所吸引,他們邊聽邊“奏”,盡情地享受着音樂帶來的快樂。我誇獎道:“同學們的耳朵可真靈,剛才聰明的你己經用動作表現出了這兩首樂曲的演奏樂器。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再來認識一種樂器,這是什麼樂器呢?答案就藏在歌曲中。”音樂響起,同學們都仔細聆聽起來,他們都想快點兒知道是什麼樂器。歌盡樂止,同學們找到了答案,從而巧妙地導入了新課。

就這樣,學生動情於曲,移情於器,而後潛情於“新”,即為學習新的歌曲、認識新的樂器而孕伏下情感。

2.習舊導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習舊導入法也稱為複習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複習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從中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利用舊知識導入的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四年級的音樂課《唱臉譜》中,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在學唱歌曲之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上節課我們所學過的內容。請一位同學回答我,京劇中的行當可以分為幾種?

生:生、旦、淨、醜

師:很好,那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哪個行當勾畫臉譜?(PPT播放臉譜圖片)

師:淨和丑角。

師:沒錯。臉譜在京劇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表現了不同性格人物的特點。那麼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首歌曲叫《唱臉譜》,是京劇行當中淨角的臉譜。

上新課前,教師並不是直接安排欣賞《唱臉譜》,而是先讓學生回顧了京劇的行當,從淨這一行當入手,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樣的導入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宏觀把握及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比較瞭解的基礎上的。因此,找準新課知識基礎相聯繫的舊知識點是使用習舊導入法的關鍵。

3.遊戲導入

遊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在上課前運用兒童日常喜歡的遊戲導入,能大大激發他們的興趣,易於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運用恰當定會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其實,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像問題導入、故事導入、舞蹈導入、謎語導入等等,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作出科學的設計。

三、遵循原則,讓導入更加精彩有效

既然課堂導入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導入的方式,所以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一)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穫豐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二)課堂導入要有新意。音樂是一門藝術,因此音樂課堂的導入環節也應具有新意藝術性。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在設計導入時,內容要新穎、奇特,有新鮮感。所以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底藴,注意使用富於科學性、形象性、鼓動性和教育性的語言,避免使用乾巴枯燥、刻板平淡、催人慾睡的無力語言。

(三)課堂的導入要有針對性。國小的音樂課課堂導入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特點,在不同年紀、不同班級、不同條件下,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特別是根據現代音樂教學論的要求,音樂課要從“靜”轉向“動”,轉換的方式多種多樣。因此導入方法要做到與課堂目的、內容有機結合,自然導入。當然,這首先要求在設計上巧妙自如,並要充分體現針對性。

導入,是一扇美麗的門,在國小音樂課教育中,課堂導入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選用哪種導入方式比較合適、恰當,這就要求教師在遵循課堂導入的設計原則的前提下,根據授課內容認真研究、精心構思、找準切入點,運用最有利的方法來設計課堂導入。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以及音樂的綜合效力,使音樂課上得生動有趣,保證了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教學心得交流 篇8

今年是我連續第六年任教六年級的數學、科學學科而且擔任班主任。感謝領導的信任讓我發言,那我就説點什麼吧。首先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來談談,經過這幾年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對提高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以下的幾點想法:

一、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如果學生上課不聽講,就算你講得再精彩,那麼也是在做無用功,目前階段其實六年級上課聽講率是比較低,由於要畢業了,要離開了,一個個蠢蠢欲動,心神不寧。再加上季節原因容易犯困,那注意力就更不集中了。那麼如何培養他們課堂上的注意力呢?

我覺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其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們可以聯繫實際利用貼近生活的事例,使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百分率”時,就可結合學生到校情況,參加比賽情況等實際生活例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加深對出勤率、缺勤率、參賽率的理解。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我們也可以在課前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發現有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或沒精打采的學生,不定期的隨時來個提問,反正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思考,認真聽講。

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大部分的數學題目都涉及到算,計算能力提高了,自然數學分數也能提高。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我是堅持培養學生用草稿紙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老師佈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接口算,有的在書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接口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嚴格督促學生落實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也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六年級的任何一個學生而言,應用題都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思想上怕應用題,。而應用題在數學考試中佔據相當高的分值,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1,分類講解。國小數學中許多問題都是有共同特點和規律的,尋找問題的共同特點和規律,並進行分類和歸納,是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應將應用題分類,給學生一類一類的去整理複習,讓學生多做幾道相同類型的題目,這樣不僅概括性很強,而且這一類應用題的題型特徵學生也容易理解,方法更容易掌握。

2、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總結。

很多學生不懂得總結學習經驗,做完題後,不久就忘記了,後來遇到同樣的題時,又束手無策,無法舉一反三。這樣的話,學習效果很差,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總結學習經驗。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數學解題過程的最後階段,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解題教學的目的並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教學目的主要就是通過回顧解題的過程來實現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進行細緻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方法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並加以掌握,並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以上是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談了幾點想法,

下面我站在一個班主任的角度,談談畢業班的班級管理以及如何協助任課老師上好非語數外學科。我隨便談談,我首先做的第一點就是——打好紀律底

要想班級有良好的紀律,就必須定規矩,我制定的規則往往説一不二。比如不管你是誰,你只要在班上打架鬥毆,形成惡劣影響,影響班風班紀的,最後評“優秀少先隊員”時一票否優,沒有資格參加評比。我覺得這樣的話,學生不會太調皮,科任老師上課各有風格,但作為班主任只要管理好這些調皮的孩子,那其他老師上課就輕鬆多了。

第二點就是——培養良好的學風

為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我覺得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感覺到你對各個學科都很重視。讓他們感覺到他任何一科不認真都會引起你的不滿,班主任重視其他學科了,學生自然就會重視,那麼在上綜合學科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認真聽講。

總之,我們老師只要能調整好心態,把自己該作的事情作好,學生自然也會想辦法把他們該作的事情作好。人是有感情的,學生是有良知的,只要我們捨得花時間花心血,感化學生,轉化學生,使問題學生問題更少,那麼肯定也能達到育人的理想境界。

教學心得交流 篇9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是學習的大好時光,但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孩子們只能隔離在家,沒法到校。從2月5日開始,按照縣局停課不停學工作要求,我們學校就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牢記育人使命,如期“開學”,為學生開啟“不一樣”的校園生活。開展線上教學一個月,我把自己的心得與做法總結如下。

一、制定各類計劃,下載各種軟件,保證線上教學有序進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月10日之前,我利用微信羣指導學生和家長下載學樂雲,釘釘等多種直播APP。沒有電腦,沒有教材,沒有練習題,只有一部手機,怎麼辦?沒有退路,只有調整心態,迎難而上,先在手機上學軟件的使用,再在網上找電子課本,提前靜下心來備課,從網上找更優秀的資源融進自己的教學設想,2月10日前已準備好教案、個人教學計劃、線上授課計劃,語文,英語課件,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開展。

二、多種形式教學,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因為教材版本的原因,數學課與名校同步課堂老師講課內容不同,為了學生不用來回變換軟件,按時上課,我們制定了自己班的教學安排。

1、作業幫上直播課。比電視直播更容易讓孩子跟着老師互動。

2、微信答疑。鼓勵學生跟着進度學習,如有不會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進行線上答疑。

3、學樂雲微課視頻補充。將空中課堂上的教學視頻分知識點剪輯,把直播中沒有講到的知識點,錄製微課視頻傳到班級圈補充。

4、釘釘直播教學。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用釘釘直播親自講解重難點。

5、學樂雲,微信羣交作業,優秀作業展評。

作業主要採用學樂雲發佈,學生在線提交作業後,系統自動批改,在所有學生提交後教師及時總結反饋,並進行鍼對性的一對一輔導。書面作業則交到微信羣,一一點評批改。我班學生多,為了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按小組建立了6個小組羣。雖然是隔空教學,但是依然是兢兢業業地輔導學生、一絲不苟地批改作業。

三、開展多種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

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較長會影響孩子視力,儘可能減少電子作業加強書面作業,佈置了生活作業,增添了趣味性。給孩子講解怎樣正確洗手,怎樣在家隔離。課間除了做眼保健操外,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

四、家校協同,保證育人合力

以班級管理為陣地,召開視頻家長會,讓每個家庭創造一個學習的優良環境,鼓勵家長引導孩子自我探索、認真學習,使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中擔當積極的角色。最終目的是把家庭變成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讓每一個學生在隔空管理的狀態下,通過多方力量協作,提高自律性,達到學習的實效。

停課不停學,隔空不隔愛。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縱使病毒猖獗,我們也能創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式,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明天!

教學心得交流 篇10

本着“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原則,體育學院張開媛老師所帶的《體育管理學》和《休閒與社會文化》兩門課程順利完成了線上授課第一週的教學任務。經過一週的線上教學實踐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思考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最有效的,什麼樣的學法對我們的學生來説是最有效的,相信其他老師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不僅是我們青年教師,還有很多資歷較深的年長教師。本人覺得,不管是面對面的課堂教學,還是藉助媒介的線上教學,“課前預習、課中講解、課後跟蹤”的教學流程不能變,這也是本人進行線上教學的重要標尺,同時要準備至少兩種教學平台,本人使用的是學習通+QQ語音的方式。

一、課前預習階段

首先,教師要準備好教學所需要的材料,如教學課件(PPT)、教案、電子版教材等材料,前提用EV錄頻的方式錄製好教學視頻(時間一定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並提前至少兩天的時間(這點很重要喲)上傳至學習通相應的章節,同時提醒學生提前學習視頻,這就是預習。與此同時,利用學習的平台將上課所需要的章節測驗、討論話題、簽到方式等內容輸入到學習通;其次,在正式線上授課前一天,利用學習通或QQ發佈有關上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包括任務點完成要求、簽到時間安排、線上答疑和討論環節設計、筆記等,再次提醒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準備。

二、課中講解階段

本人採用了學習通+QQ語音的形式,由於教學視頻提前傳入到了學習通中,在規定時間內,大多數學生已經完成了教學視頻的學習(通過課程--統計—成績統計可以看出),學生對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有了大致地瞭解,教師再利用QQ語音功能將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再次講解給學生,並提醒學生做好筆記。簽到環節採取了靈活的方式,即時間設定延遲、根據網絡情況中途發籤到等方式。上課的最後30分鐘進行了答疑和探討環節,發現學生們提問題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與老師的互動也不錯,對答題情況較優秀、表現突出的學生,採取了發小紅包獎勵的措施。

三、課後跟蹤階段

因個別同學網絡問題沒有及時跟上進度,課後藉助學習的平台幫這些同學重新梳理了本次課的重點內容,並對問題進行了答疑。同時,課後密切關注學習通通暢情況,將學習情況統計分數隨時發到班級羣內,提醒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及時完成。

四、總結

從學習的平台統計的數據來看,整體來説,第一週線上授課的情況還不錯,統計結果顯示,20__級休閒體育專業的《體育管理學》課程41位學生全部完成了本次課的任務要求,20__級休閒體育專業的《休閒與消費文化》課程共40人,37人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討論和答疑的互動環節中,學生們的積極性也挺高,整體的學習氛圍呈現出活躍的狀態。但是,應該認識到,畢竟線上授課不同於面授,我們很難捕捉到學生們真實的學習狀態,對學習效果的可控性較差,即使利用直播的形式,也會因為網絡不穩定的問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連貫性。所以,還是希望疫情趕快過去,讓我們能儘快重返校園、重返課堂!

教學心得交流 篇11

目前,廣大老師都在進行線上教學,但是線上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老師們無法很好地監管學生。因為老師與學生不在同一空間,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他們,我們的肢體語言、教鞭......不起作用了。

這正是我沒用“管理”一詞而用“引誘”的原因。我們不能像在校一樣,我們得另闢蹊徑了。

要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上來,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線上教學內容、方式等要讓學生感到容易

2.

我採取了分層教學,每一次課我都安排的有基本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任務。每一次課都先發單詞教學視頻(我是小河鎮朱市第一初級中學的九年級英語教師),要求不會認讀的學生使用,學生自主複習某一單元后我發基本作業(通過WPS的金山文檔協作,既然是協作,誰在參與誰沒有參與我都看得一清二楚...之前,在我的幫助下所有學生在手機或電腦上安裝了WPS Office,並且教會了他們如何播放課件、閲讀文檔等),接着可根據情況隨時發起金山會議,然後基礎差的學生即可落實基本教學任務,而我們的基礎好的學生又主動去完成我的提高教學任務了,,,,,,感到容易,學生就願意去學,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

二.線上教學內容、方式等要讓學生感到有趣

我在上課過程中應用了有聲有色、圖文並茂的課件、word文檔、PDF文檔;並且識記、筆頭練習、講授、聽力練習等多種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自始至終不會感到枯燥、無聊;與學生在班級學習微信羣裏的聊天也用搜狗輸入法的自帶表情動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線上教學一次課結束後要讓學生有成就感

我們九年級目前進行的是一輪複習。在第一次線上教學課堂中我就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系統複習筆記本,將每次課後的收穫(遺忘的單詞、詞組、語法;教學後的反思等)記錄下來並且拍發給我看,我也會對每一個學生做出評價(以肯定、鼓勵為主,以交作業小程序自動生成優秀海報的形式等),並且定期對學生做出階段性評價(我以學校名義給學生頒發獎狀)。學生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學習勁頭就更足了!

四.線上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上課前經常問問學生體温是否正常,課間提醒學生做一做全身放鬆,遠眺以保護眼睛視力等。教學十分地用心,作業批改儘可能不放過學生的一處錯誤,批改到位...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自然把心用到學習上來。

教學心得交流 篇12

一場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改變。從教二十餘年,還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從最初學習錄製“知識膠囊”、瞭解運用“希沃白板”直播的新奇到線上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不斷嘗試、不斷摸索,我們在形勢之下,也學會了不少新技能。其中滋味,真的是隻有深入一線教學的老師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是別樣的辛苦,別樣的收穫。

一、常規工作不鬆懈。雖説是線上教學,但老師們依然是遵守時間,輪流坐班,提前安排好學習的內容,並提前發佈直播課鏈接或其他教學視頻,以保證不同的學生羣體享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從而保持同步學習。教師跟學生同步聽課,針對授課內容佈置相關的練習。學習作業提交後,及時批改,並微信留言或用微信電話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出現的疑難問題,利用“騰訊會議”或微信“上課直播”、“知識膠囊”再重新講解鞏固。即使是雙休時間,也提醒孩子們注意整理和複習。

二、“分層”督導顯實效。由於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而且各自家庭的教育理念與管理不同,所以,我們主要採取“分層”督導。對於優生、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我們通過與家長聯繫、溝通,除了完成相同的作業任務之外,再讓他們做一些提升能力的題,精選題型,控制題量;對於中等生,也主要採用鼓勵的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然後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請家長督促他們做一些相關的練習。最讓人頭疼的是“學困生”,我們把這樣的學生羣體重新組建了一個小羣,他們中間有的是學習的積極性差,有的是基礎差。小羣建立後,直接針對性地集中批改他們的作業,輔導他們,只有把基礎知識夯實,才有提升能力的空間。分層督導能避免打亂仗,讓教學效果更顯著,但無形之中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量。

三、加強合作促發展。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羣人可以走得更遠。線上教學也需要教研組的力量,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盲區和短板,而集體研討,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取長補短。再加上六年級語文使用的是新教材,老師們經常通過微信視頻會議進行探討,這樣更有利於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我們就是在這樣一次一次的相互交流中,才慢慢學會了使用微信裏面的一些小程序。直播課之前,我們會先互相聽聽,提提建議支支招,經過雕琢、改進後的直播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績是教學效果的試金石。從第四周單元檢測反饋的情況,綜合平時的作業質量,我們認為線上教學還是比較成功有效的,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家長的督導與老師們的引領下認真學習,逐一落實,孩子們成績的取得與家長和老師們辛苦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我們始終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線上教學的日常中,我們是忙碌的,尤其長時間地盯着手機或電腦屏幕批改作業導致很多教師頸椎病發、視力下降。但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大家雖苦尤甘,後續的線上教學,我們依然會立足崗位,盡職盡責,揚長避短,繼續加強與家長、學生之間的聯繫,努力做到線上教學不打折!

教學心得交流 篇13

20__年,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人民經歷了“宅家過年”的特殊春節。在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互聯網+”的模式下,孩子們迎來了首次“居家學習”的開學季,老師們也成為“線上教學”遠程授課的探行者。作為國小教師,我們少華二小全體數學教師對本次“線上教學”的過程都感受頗豐。

一 、名師指導理思路

教師成長的基本途徑之一就是“專業引領”。面對這特殊的開學季,如何上好“線上課”,曾使我陷入迷茫。在關鍵時刻,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名師”團隊,她們用豐富的經驗為我們指點迷津,撥開雲霧。陳榮芳校長在數學組週四教研會中提出“線上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自學——指導——答疑——作業,幫我們理清了線上教學的操作思路;為了進一步使線上教學有效的開展,韓主任在會議上特別強調上好“線上課”必須掌握的幾個要點:如: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措施,尤其要重視學生學習的效果反饋和評價,建議大家採取線上實時互動的模式,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第一週的空中課堂,教師們都收穫滿滿,同時也讓我們每個人讀懂了在“線上教學”這份特殊使命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應站在新的高度要求自己,無論是教學目標的確定,還是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都應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讓教學實效見證我們的努力和付出。

二、 同伴互助解疑難

在平日裏,我們雖然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和研究,但是藉助什麼工具完成“線上教學”任務是擺在我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對信息技術能力欠缺的教師更是“雪上加霜”。

難道我們教育人要倒在“技術”這個支撐點上嗎?正在我困惑和焦慮的時候,熱心的同事相繼在微信羣裏推出了QQ班級羣教學視頻操作、錄屏軟件的應用、網上作業批閲等小視頻,並附有文字説明。同時,他們對於大家容易出錯或難於掌握的技術採用一對一的語音指導。陳榮芳校長、韓小玲主任親自帶領全體數學教師在線模擬,力爭讓每位教師都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新教學方式,我們每一位教師也積極努力去探索、學習、適應新的上課方式,反覆操作練習直到熟練掌握。在所有老師齊心合力、通力配合的情況下,解決了我們在信息技術應用上的燃眉之急,使我們對做好本次“線上教學”有了足夠的信心。

三、師生配合促成效

教學中師生的有效合作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對於“線上教學”而言也不例外。老師們向學生及時推送了網絡授課時間表、網絡學習課程表、網絡課堂要求等相關內容;相繼又推送了電子教材、微課、導學單、練習等,使其熟知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學生完成自學任務後,將學習成果拍照發羣,老師及時查閲和梳理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和疑惑,並鼓勵大家相互瀏覽,取長補短,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在解疑環節中,先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後針對學生出現的疑惑進行集中解答,使學生及時有效地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對學生上交的作業,進行線上批閲和個別輔導,既有效檢測教學效果,又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本次線上教學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條“空中教學”的道路上,我們沒有最好的策略和方法,只有找到適合教師發展和學生實情的教學路徑,才能將線上教學落到實處。

標籤: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x09q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