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關於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關於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教師必須及時反思並記錄下來,以便積累教學經驗,成為一名有經驗的教師。接下來就跟着本站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教學改革心得體會吧。

關於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教學改革心得體會篇1

《搭石》這一課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在教學預設時,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學生的讀、找、畫、議地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強説、寫的訓練,設計了把你在生活中有感受到的美説一説。進行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與表達。通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還能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總結全文,提示寫法時,揭示“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藴涵美,生活處處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自身的的原因課件操作不靈活,延長了上課的時間.這是我不成熟的表現.在這應該好好反思,並吸取教訓,爭取今後做得更好.

2、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寫一寫你身邊的美”臨時改成了“説一説你感受到的美”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3、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談體會談感受。設計的內容太多,想講授的太多,因而對文章個別語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教學改革心得體會篇2

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生活,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分月餅,分西瓜入手;教學時間單位“秒”以及分與秒的進率,可以讓學生聽聽鐘錶的聲音,從“嘀嗒”聲中體會秒的長短,還可以讓學生數一分鐘,在“嘀嗒”聲中來證實1分=60秒;在講面積概念時,可以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周長可以讓學生用手指圈一圈;在講圓柱體的時候,用紙做一個圓柱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什麼叫側面積,什麼叫表面積,各是什麼形狀等等。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記得有人説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高效率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學改革心得體會篇3

國中地理教學論文:在當今義務教育的普及時期,教育機會人人均等,但學生的具體情況卻各不相同。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既不符合學生的現實情況,也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本人對國中地理的“分層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與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具體來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想:

一、“分層教學”符合教育學的一些基礎理論

1.分層教學能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 ,由於受到遺傳、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每個人的發展存在着不同的差異,心理學稱之為“個別差異”。又由於各個學生的生理條件、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同一年齡的學生,在心理髮展速度和麪貌上又具有顯著的不同,形成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這些差異,教育者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區別對待,既爭取使大多數學生達到培養目標,也有利於造就一批優秀的學生。

2.分層教學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是公認的優秀傳統教學原則之一 ,貫穿於我國古代教育史。孔子説:教育學生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學生要看他的所作所為,瞭解他的經歷,觀察他的興趣和愛好。孔子之後的孟子、朱嘉等繼承並發展了這種思想。可見,以學生髮展存在的差異為前提,進行教育教學的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家所一貫崇尚的,也是今天我們教育教學所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而分層教學的實質也即因材施教思想。

3.分層教學符合教學過程最優化原理和教學的可接受原則

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是指在教學中根據具體培養目標和教學任務 ,考慮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按教學規律及原則要求制定和選擇一個最好的教學方案,然後靈活機動地執行這個方案,用不超過規定限度的時間和精力,取得對該條件來説最大可能的結果。反映在全班學生身上,即使每個人都能獲得在這個時期內最合理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的效果。“可接受原則”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負擔過重。誇美紐斯更明確指出:“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青年人的年齡和心理力量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適合學生的能力”,而分層教學則符合這些原則。

4.分層教學是掌握學習策略的具體運用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許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好的學業成績 ,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於未能得到適合他們不同特點所需要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如果把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水平預先固定在某一掌握水平上,使學生得到的學習時間及其教學幫助與某個個別需要相適應,那麼教師能保證幾乎每個學生都達到這一掌握水平。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也能學會,只要向他們提供了造當的前期和當時的學習條件。分層教學同樣把學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為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主張照顧學生的個別特點並給予額外的幫助,使每個學生都達到掌握的程度。

5.分層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是國民教育、普及教育,發展性教青,而不是英才教育、選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質教青並不反對英才,但反對使所有教育一統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質教育中,老師是伯樂,要發現優秀的苗子,但首先是園丁,呵護每一株幼苗,素質教育是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發展,因此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而分層教學恰好能適應這一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wwyd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