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精選20篇)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精選20篇)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

“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精選20篇)

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和它的相識源於一個非常敬業的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在教學上也大有長進。我也經常借來翻閲,感覺非常不錯,於是次年自己開始訂閲。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通過《國小語文教師》獲得了。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國小語文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國小語文教師》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2

還記得從1999年,我工作的第二年開始,我便訂閲了《國小語文教師》這本教學雜誌。當時的她只有語文書那麼大,還沒語文那麼厚。當時的我,雖然也如數家珍地把這些書都有序地整理好,整齊地放在家裏的大書櫃裏,但很慚愧的是,有幾本可能一次都沒有被我翻開來看過。有些雖得到過我的青睞,可大多被我囫圇吞棗,拋之腦後。那時候,最多隻算是訂雜誌,而非讀雜誌,更談不上交朋友。

漸漸地,隨着自己在教學之路上的不斷成長,突然發現師範裏所學的知識是那麼的貧乏,不能等着坐吃山空,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尤其是學科專業理論與實踐方法。於是,慢慢學會了靜下心來看教學雜誌,《國小語文教師》《國小語文教學》《國小青年教師》等等。也試着學着別人的樣,寫寫教學論文,但這些文章真稱不上是論文。

如果説,真正和雜誌交上朋友,那得從參加新課程開始算起。當時,我有幸成為第一批使用新課程實驗教材的實驗教師,面對全新的課程理念、全新的教材教法,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瞭解當前最新的課改動態,才能勝任這次課改,才能不辱使命。於是,我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同時,認真閲讀《國小語文教師》《國小語文》《教學月刊》等雜誌,從中瞭解到於永正、王崧舟、竇桂梅等特級教師的教學藝術和對教學孜孜不倦的追求;瞭解到了班級圖書會、圖畫書閲讀,這些全新的語文綜合性閲讀活動;瞭解到瞭如何進行讀寫結合,如何撰寫教學案例、教育敍事……有時,讀到一段文字,正和自己做的課題持相同觀點時,便會迫不及待地摘抄下來,作為研究的素材。

上個學期,我沒有訂《國小語文教師》,但我依舊惦念着她,當我從學校圖書館借到她時,看着她嶄新的容顏,專題式的內容,更是愛不釋手,而且還不時地在教研活動中向同伴們推薦。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讀書,更需要讀教育教學雜誌,和雜誌交上朋友,才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一塵不變的“教書匠”,而是努力成為一名會思考,會創造的“教育家”。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國小語文教師》中見到我的名字,真正走進《國小語文教師》。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3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對於我們這種“新手上路”很是有用。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尤其是剛從學校畢業,對於國小教育沒有切實的實際經驗的新生來説,我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除了從學校有經驗的老師們那裏得到的幫助,其次就是閲讀書籍報刊了,而《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國小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4

我閲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閲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閲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閲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於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為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 豐潤文本空白處——為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而在閲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説他所説,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説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説什麼?想對人們説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餘音繚繞之感。這種“餘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餘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餘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為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後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後,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闆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還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闆的虐待,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説過,“語文的學習説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學習本文後我馬上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一寫家鄉的傳統節日,主要訓練點落實到對文章寫作順序的安排以及內容詳略的處理方法上,結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寫或遷移寫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窮人》一文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真實描寫的片段,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了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尤其段中省略號的連續運用,更能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當時時斷時續、忐忑不安的心理。學習本段後,我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過的焦急、憂慮、擔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寫一寫,例如早上睡過頭而遲到了、一個人處於黑暗無助當中、進行比賽前的緊張狀態中等,讓學生在練筆中實現語言遷移的運用,在先扶後放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5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期《國小語文教師》這本雜誌,同時我也認識了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看了他講課的教學案例讓我頗受啟發,不用多媒體,就能把每一堂課演繹的非常精彩,樸實的身影、簡潔而又富有幽默詼諧的語言深深吸引着學生,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見賈志敏老師的文學功底之深厚,在課堂上及時對學生提出鼓勵與評價恰到好處,對學生所犯得錯誤,用適當的語言指出,學生欣然接受,每節課教給學生的不僅是語言文字,還有引起學生怎樣做人的一些思考。

看到《國小語文教師》賈志敏老師的文章《用一生的時間備課》時,幾乎是驚訝了,用妙語連珠、字字珠璣來形容賈老師的文章,我看也不為過。我遵照古訓:不動筆墨不讀書,看到一些好的詞語,隨手畫一畫,圈一圈,權當積累罷。

“教書育人,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其次要讀書,愛生是立業之本,讀書是立身之本。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賈志敏老師還説:“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繼而我想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賈志敏老師在談到“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時,引用了球王貝利的事:當球王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時,記者問貝利:“你踢進的1000個球中,哪一個最為精彩?”貝利説:“下一個。”引申至課堂,對於那些優秀的教師來説,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備課要不斷修改,教學得經常調整,一成不變是我想是行不通的。賈志敏老師於是説,備課筆記是教師寫下的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過程的安排。這是預設的,是教師在上課前的“一廂情願”。而課堂教學會由於教學對象、時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謂瞬息萬變,這便要求我們要不斷進行修改,適時調整自己的備課。從賈志敏老師的話語中我想作為語文教師要備好課,就應該博聞強記,通古曉今,需有“知學”。當一個語文老師不算太難,而要成為一個稱職的、優秀的,乃至像於漪那樣的出類拔萃的語文老師,實在不易。不管怎樣,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慢慢接近教學的真諦。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6

從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個知心朋友《國小語文教師》一直陪伴着我。《國小語文教師》是我工作中的最愛。十年來,她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也時時刻刻的在幫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謝《國小語文教師》。

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國小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範教師,這裏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她那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歎為觀止。下課後大家請教他有什麼良方,那位老師説,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着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着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聖職業。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7

我閲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閲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閲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閲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於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為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 豐潤文本空白處——為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而在閲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説他所説,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説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説什麼?想對人們説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餘音繚繞之感。這種“餘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餘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餘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為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後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後,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闆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還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闆的虐待,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説過,“語文的學習説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學習本文後我馬上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一寫家鄉的傳統節日,主要訓練點落實到對文章寫作順序的安排以及內容詳略的處理方法上,結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寫或遷移寫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窮人》一文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真實描寫的片段,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了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尤其段中省略號的連續運用,更能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當時時斷時續、忐忑不安的心理。學習本段後,我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過的焦急、憂慮、擔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寫一寫,例如早上睡過頭而遲到了、一個人處於黑暗無助當中、進行比賽前的緊張狀態中等,讓學生在練筆中實現語言遷移的運用,在先扶後放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8

不記得是哪位教師説過:想要擁有優秀的學生,你首先要讓自我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我記住了這句話,也將成為優秀教師作為了自我一向努力的方向!

然而,此刻的我,還並不優秀,我只是儘量讓自我成為這樣的語文教師。

一、做一個會講故事的語文教師。

學生愛聽故事,語文教師,就要善於講故事。神祕的神話傳説,悠久的歷史故事,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名人偉人的成長故事,感人至深的感動中國,最美人物的美麗人生……只要你會講故事,只要你講得生動趣味感人,學生就會被你吸引,學生的學生時代的回憶裏,必須有你的故事,美麗着他們的成長記憶!

還記得我給他們講“四大吝嗇鬼”的故事,很是讓他們困惑;我講阿Q的哲學,又讓他們感歎;還記得我給這些農村孩子講《紅樓夢》中黛玉初進賈府,講到寶玉摔玉的情節後就戛然而止,吊足了學生的胃口。於是,班級上,就出現了兩個“紅樓迷”,竟然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整本書,也就有了給全班同學講《紅樓夢》的偉大殊榮!

我,不僅僅讓自我會講故事,也要讓我的學生會講故事。在我的班級中,有“宏瑞講壇”,主講人是袁鴻瑞,講述的是他在《百家講壇》聽到的故事;也有“海垚開講”,講的是很多女生都不愛看的三國故事。能成為主講人,真是學生羨慕得不得了的榮耀啊!我期望有更多的人躍躍欲試,更期望自我的班級中,故事多,講故事的人也多!

二、做一個能寫文章的語文教師。

語文教師是必須要教學生學寫文章的,不能想象,一個自我都不會寫文章的語文教師,是怎樣能夠教會孩子們會寫文章。所以,語文教師想要讓自我優秀,就必須要讓自我寫得一手好文章。你不必成為作家,成為詩人,只要你能用自我的筆,用自我的語言,形象地告訴學生,文章能夠怎樣寫,就能夠了。那麼,在你的學生的心目中,你就是作家,你就是詩人。

還記得在學過《背影》之後,我在作文指導課《父親》的課堂上朗讀自我的下水文《父親,你在天堂還好嗎?》,感動了學生哭泣,也讓自我落淚;還記得在學過《春》之後,我給學生朗讀下水文《春之遐想》,他們看我時的眼神,充滿敬慕;還記得在研究課題《古詩詞積累與運用》的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在作文中運用古詩詞的下水文《中國詩,歌四季》中,因為化用很多的古詩詞,學生看我時那崇拜的眼神。其實,我的文章寫得並不太好,而我,也許是太自戀了,可是,我的自戀,卻給了學生具體的引領,讓他們學會了寫作,當然,有很多學生也和我一樣,變得自戀,變得總是相信自我,能夠寫好作文,並且,真的寫好了作文。

三、做一個善於朗誦的語文教師。

語文,是用文本建設起來的學科,文本,是無聲的歌曲,是無聲的詩行。語文教師,要學會用自我的聲音,對文字進行再創造,用自我的聲音,將無聲的文字,講述成動人的故事,譜寫成優美的詩篇。竇桂梅教師説過:“語文教師,要修煉自我的聲音。”語文教師,要讓自我的聲音具有一種魔力。當你的聲音響起,學生就會被你的聲音吸引,然後跟隨着你的聲音,走進語文的大千世界。

還記得自我在七年級第一節語文課上為學生朗誦《在山的那一邊》,這些剛剛成為國中生的農村孩子驚訝的眼神告訴我:原先,課文能夠這樣好聽!還記得我和學生一齊分主角朗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的第一句話“他,是一個盲孩子”的低沉的聲音一出現,這些孩子們的情緒就被調動到狀態,一篇無聲的童話,就在我們師生共同的講述中,變成了有聲有色的美麗故事。

四、做一個愛唱歌的語文教師。

你能説,有哪個孩子不愛唱歌,不愛聽歌嗎?我的孩子們,都那麼愛唱歌,唱歌不太好聽的學生,也喜歡聽歌。於是,他們喜歡什麼流行的歌,我也要學會,和他們一齊唱;他們不會唱的歌,我有時候會給他們唱,讓他們明白這些歌詞就是詩歌,就是傾訴,就是寫作的一種方式。

我不僅僅和學生一齊唱歌,還教他們唱古詩詞,也讓他們自我給古詩詞配曲子,然後當教師,教給同學們;我不僅僅唱歌,也唱戲。唱評劇,唱黃梅戲,也唱京劇,唱二人轉。當然,我唱得不專業,可是,只要語文課堂需要拓展,需要點綴,我就會不時地亮兩嗓子,讓學生明白,傳統文化,都是相通的。

五、做一個懂學生的語文教師。

學生,是孩子,是孩子,就需要更多的關愛,而不是管束和説教。於是,成為他們值得信賴的朋友,成為他們能夠安慰的家長,也是我的追求。因為不是班主任,學生並不怕我,於是,善良的我就成了他們的知心人。有時候,學生有些不能跟班主任説的話,就到我那裏來掏心,到我那裏來找安慰,尋求幫忙。

還記得曾有一個男生來找我,告訴我有個學習異常好的女生很喜歡他,而他不愛學習,也不喜歡這個女孩,可是,因為她學習好,多愁善感,怕直接的拒絕傷害了她,讓我幫忙他勸勸這個女孩。我給這個女生寫了首詩,告訴她,秋天裏的果子才更甜更美。沒説什麼大道理,聰慧的她便懂得了,從此,收心學習,考上重點高中,而那個男生,過着打工的日子,也很歡樂。

還記得一個女生總是叫我“二媽”,她説我就是她的第二個媽,雖然這個稱呼叫起來容易讓人誤解,可是,我還是坦然理解,因為,我明白,這個稱呼裏,是她滿滿的愛。

六、做一個可愛的語文教師。

青春已過,不惑當年,我的年齡雖然已經不再年輕,可是,我的熱情不減,活力仍在。我讓自我時尚,給學生一個美麗的儀表;我讓自我温和,給學生親切和微笑;我讓自我幽默,給學生歡樂和學習語文的興趣;我讓自我寬容,給學生空間,給他們改正自我的機會;我讓自我可愛,擁有學生的愛,就擁有了我的語文教學的未來。

讓自我會講故事,讓自我能寫文章,讓自我擅長朗誦,讓自我會唱歌,讓自我懂學生,讓自我更可愛,這些都是我的追求。也許,做到這些,我依然還不夠優秀,可是,我一向在成為優秀語文教師的道路上前進,前進,前進進!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9

12月4日對我來説是個難忘的日子。今天,全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濟濟一堂,認真學習了市教育學會下發的相關材料。

現場觀摩了七節示範課、 展示課、聆聽了專家四場報告。每節課都異彩紛呈,各具特色。總的印象是閲讀教學實現一個走向,即走向真實的課堂生活,去除浮華,追求生動、真實的課堂回 歸;體現三個關注,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關注字詞教學的落實,關注師生情感的融洽;增強四種意識,增強學段教學意識,增強目標意識,增強學習方法意識,增 強讀寫意識。會議指出全國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對今後的國小語文課堂的提出新的要求:一個轉向——從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一箇中心——語言學習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語文能力及語文素養的培養。

在本次活動中,我認真聽課,及時總結,我認為國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 面:1、少一些膚淺,多一份深刻;2、少一些鬧,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思考;3、少一些老師的分析,多一些學生的品評。4、少一些一問一答,多讓學生記筆 記。劉老師還提出了幾點希望:1、多重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抓好字詞教學,要求學生有一定量的語言積累運用;2、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習慣,如讀書、寫 字、學習使用工具書、記筆記、觀察生活等習慣。

我堅信在此次研討活動後,各位名師的教學思想猶如一股強勁的春風吹進校園,將給我校教改工作帶來新鮮的氣息,使我校全體語文教師進一步明確全國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新動向,增強信心和決心。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0

教師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經找不到興趣和激情了,面對不想做又必須做的工作,只有疲於應付。對教育中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反映已顯得有些遲鈍了。行走在教育生活中,對工作逐漸喪失了熱忱和愛好之心。更談不上工作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

自從倡導教師讀書以來,我讀了李鎮西的《教有所思》、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等多本教育專著。通過讀書,終於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範、狹隘、重複、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

計劃着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它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魏書生、李吉林、支玉恆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語文教師》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我在不斷的閲讀與思考中,調整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狀態,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重塑自己積極的教育生活。這時,在心中定會感到教育的財富就藴藏在自己的教育

生活裏,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幸福感。

讀書,我們才能找到教育的美麗。只要擁有理想,激情重燃,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教育、愛上教學、愛上孩子,那時候,身為人師的幸福將盪漾在眼眸中,充盈在每時每刻的行動裏,會盡享在風浪中揚帆前行的快樂。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1

最近閲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專業能力必修》使我對閲讀教學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一.語文課教什麼

很多教育專家、學者對國小語文教學給予了這樣的評價,“缺少語文味”。那麼,什麼是語文味?我有膚淺的理解:“字、詞、句、段、篇”抓好了,學生“聽、説、讀、寫、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語文味。語文教師應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一節語文課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內容是課文內容和補充資料,形式是言語形式、文章的表達方式。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文體特點、作者思路、編者建議,學情,爭取讓學生一課一得。想到這裏,我便又想到了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具體、要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裏即要有重要的教學內容,又要有文章的表達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三項是不能隨意分割的,應有機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狀態。

二。閲讀教學強調對話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這一對話過程,具體包括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四重對話的交織。閲讀教學的目的也可以説主要是通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實踐,學習如何與文本對話,從而培養起與文本對話的能力。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指點如何與文本對話的門徑,幫助克服在對話中遇到的困難。作為對話的閲讀教學具備以下特徵:

1.它應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民主、平等是對話教學中的第—法則。因為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心靈並彼此悦納。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師生之間應成為“夥伴”,對話的夥伴。這樣的師生關係,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

2.它應是溝通的、合作的教學。“教學,是擁有教學理論素養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文化”。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法則,教和學雙方必然會走向積極的溝通與合作。在教和學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中,對話的精神才得以體現。成功的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必然存在着情感和思維上高質量的對話。

——它應是互動的、交往的教學。有溝通和合作,必然會有互動與交往。互動和交往是在溝通、合作基礎上的進—步的行為。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在互動過程中,實現着多種視界的對話、溝通、匯聚、融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併產生新的視界,讓真理的探求不斷增加新的可能性。

3.它應是是創造的、生成的教學。對話性教學,不是簡單的傳遞信息,而具有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特徵。在對話精神的作用下,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就教學內容進行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在合作的氛圍中,各自生成或建構了自己的認識與知識,與傳話式的教學相比教,整個教學過程是充滿創造色彩的。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還是知識的“發生器”。 基於以上特點,我們不難看出,作為對話的閲讀教學與傳統的閲讀教學之間的存異:第一,傳統教學重學生的接受,對話教學重學生的感悟;其次,傳統教學重的是訓練,對話教學重的是實踐;第三,傳統教學只重聽説讀寫的技能、技巧,對話教學也重視學生聽説讀寫的動機、意向、態度;第四,傳統觀念重結果輕過程,對話教學既重結果更重過程。

三.讓閲讀教學走向對話

(一)積極培養對話意識。在一個刻板呆滯的課堂氛圍中,富有活力和創造的對話是難以實現的。對話的原始意義是交談。但並非任何交談都是對話。對話過程本質上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生於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於共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如果沒有這種對話意識,沒有這種渴望,即使有再華麗的辭藻,再優美的句子,都不是對話;而有了這種對話意識,即使言辭上再激烈,甚至是針鋒相對的爭辯,也是對話,而且還可能是更高級的對話;甚至,只要有了這種對話意識,人們相互之間默默無言的相對也是對話。正如人們所説的,沒有對話意識的問答,就像一個只有骨肉而無靈魂的殭屍,絕非真正的對話。”

(二)善於創設對話情境 。閲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慾望和熱情。比如: 1.創設課文情境。利用媒體創設情境,具有生動、形象、逼真的特點,有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對話的慾望。2.創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的火把。比如南湖一小劉全老師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伊始,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是人物的一句話這一特點紛紛質疑:這話是誰對誰説的?“這條魚”是什麼魚?為什麼讓他“必須”放掉?這些問題激活了學生的閲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一位老師教學《太陽》一課,教師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從報紙上得知蘇聯宇航員登上了月球,於是,

立志長大了要登上太陽。這時,學生鬨堂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為什麼笑,再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瞭解太陽的特點。 3.創設活動情境。於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閲讀教學的餓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彙報學習的結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是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説一説”、“唱一唱”、“畫一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三)善於把握和豐富學生的“前理解”。在備課時,有的教師常常更多地只考慮自己如何把握文本的思想內容、寫作特色,而忽略了學生認知水平。這種情況,實際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前理解”取代了學生的“前理解”。 “前理解”正是理解之所以成為可能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沒有“前理解”就不可能有理解,恰如一個出於純生物狀態的嬰兒是不可能有什麼理解的;“前理解”構成了理解者的視野,一個人能夠理解什麼,理解到什麼程度,恰恰取決於其“前理解”。因此,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見”甚至“個人偏見”對學生閲讀的干擾,這就首先要組織學生獨立閲讀,並且靜聽學生。此其一。第二,教師應儘可能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前理解”只有在不斷“理解”中才得以增強。第三,閲讀教學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聽聽各種不同的“前理解”,以擴大自己的“前理解”。對任何一個文本,不同的“前理解”都只能從某一個“窗口”看到文本的一道“風景”,而不同“前理解”視覺的交叉,則使我們可以藉助別人的眼睛看到更多的“風景”。

(四)鼓勵、尊重並引導學生有創意的閲讀。接受理論和解釋學都告訴我們,任何讀者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完全等同於作品原來的意義,而且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

雷特”,便是此理。因此,閲讀教學完全應當給學生多元解讀、自主發現文本涵義的空間,不能再搞過去應試教育下的一元論了。但是,真理往前多跨出半步往往就走向了謬誤。如果把有創意的閲讀理解成不顧作品的意義而隨心所欲地“自由理解”,則只有“創意”而無“閲讀”了。這裏的關鍵在於,創造的基礎是閲讀,不能拋棄作者的本意。鼓勵學生有創意的閲讀,就是善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閲讀,同時又藉助於別人的“前理解”;努力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文本的其他含義;對理解到的意義作出自己獨到的價值判斷而不僅僅停留於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產生聯想而生成新的意義和塑造新的形象;將閲讀與生活相聯繫,用閲讀去影響生活,等等。有創意的閲讀,只能生長於對學生獨特見解的珍視,更離不開教師合理的引導。

人類已步入對話時代,讓我們的閲讀教學乘上“對話”的翅膀!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2

我在這幾年的國小語文教學工作中,取得了點滴的工作經驗和體會。

首先,每學期一開始,我都在認真總結上學期得失的基礎上,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制定教學計劃,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了,需要教師把握好減輕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我體會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四十分鐘要效率,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為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採用了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訓練等方法,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實踐能力。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我經常開展一些與語文學習想結合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如評選小小演講家、舉辦辯論會、古詩朗誦會、成語接龍、手抄報比賽、書法比賽、將優秀作品張貼展覽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既增長了見識,增強了能力,又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體驗到了收穫的喜悦。從事十多年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3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團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教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安繼芳教師教學的思路明晰,崔雲宏教師幽默的語言,郭海瑞教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頭我談談自我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郭海瑞教師在教學《搭石》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教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安繼芳教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崔雲紅教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我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當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安教師所執教的《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安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安教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教師還是要感激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十分可貴,教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教師相信你必須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我: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本事,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安教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安教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我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必須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安教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我的教學生涯。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4

三個月,三個月的國培已畫上圓滿的句號。在這幾十個日日夜夜裏,白天聆聽教授和名師的現場課與講座,晚上與來自全省各校的骨幹教師商討切磋,讓我這個常駐農村國小的語文教師如沐春風,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讓我受益終生。

記得踏進安師大校園、拿到課程安排表的那一刻起,我的心情就難以平靜。因為我對這次的培訓充滿了期待。____……這些平時只能在電視、雜誌上才能看到的大師,居然能和我零距離接觸,聆聽他們的講座,實在是做夢都沒想過。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自____年孕育而生,經歷了十年的精心打磨,終於在____年正式修訂出爐。“省特級教師”“省教壇新星”“全國新課程改革優秀教師”“安徽省教科院教研員”……擁有這麼多榮譽的____老師,為我們認真細緻地解讀了____年新修訂的《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讓我的教育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轉變。特別是周老師在講座中談到的“芬蘭教育的童話世界”,“美國學生眼中的中國數學”;説到一則學生語錄:提高一分,幹掉千人,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看似沉重,啟發很深,使我們明白了我們的基礎教育呈現的是應試教育的模式,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情感和創新潛能。眼下改變原有的教育模式勢在必行,迴歸生活,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學會自由表達、激發潛能為本的學生,這正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聆聽了周老師的講座,我也明確了今後語文教學努力的方向

一、在識字教學中,堅持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新課標再次重申“識寫分離,多認少寫“的原則,而且低年級段會認的字明顯減少,減輕了孩子識字寫字的負擔,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因此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孩子在生活中識字,趣味遊戲識字,給孩子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孩子識字興趣,讓孩子記得快,記得牢。當然,我們不僅注重識字效果,還要關注寫字態度。在低年段的寫字環節,我特意安排了一位書寫比較端正的孩子每次提筆前都給同學們一些書寫姿勢的提醒,結果發現孩子寫字的身姿和握筆的姿勢依然千其百怪。這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另外,只會認不會寫比比皆是,於是出現錯別字特別嚴重現象,不光是中國小生,乃至高校大學生也屢見不鮮,社會用錯字情況也很嚴重。今天我終於在新課標中找到了問題的終結,原來缺少的是老師持之以恆的指導與督促,新課標增添了每天在語文課中安排練字10分鐘要求教師隨堂指導,做到天天練,增強學生練字意識,提高書寫質量。可見新課標雖然在寫字量上減少了,但書寫質量要求高了,因此國小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二、強調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語文學習,其本質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更多的是學會交流和表達。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們還是為了教而教,孩子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形式上是由學生參與,實際上依然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課堂看似熱鬧,其實沒有門道。周老師例舉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告訴我們:要以編教材為依據,通過文本這個載體,不僅知道課文寫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你該怎樣做。對於一句詩句,僅停留在會背會寫的層面上,是體現不了語文的實踐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無疑給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我們不光是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思考和交流,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完成一件事的思考過程。從跨國現狀來看,中國的孩子的思考是凝固的。作為教師,必須以教材為載體,創設情境,增加一些動手體驗的活動,讓孩子的思維靈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有價值的。

三、強調感性在閲讀中的重要地位。日常教學中,特別是公開課時,常常看到台上的老師激情滿懷、神采飛揚,台下的學生是一臉的迷茫。一節課下來,老師筋疲力盡,學生收效甚微。周老師用《黃河的主人》的課例,揭示了其中的緣由。同一個課題,同樣的六分鐘,同樣的課件,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一堂好課,不是看老師個人素養的表現,而是要看學生現場生成的東西。只有你想教什麼,課堂上也真正教了什麼,學生實際又學了什麼,匹配度越高,那你的成功率越高。要想達到如此境界,只有瞭解學生的起點,勾連學生的生活經驗,才能產生適合的教學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希望自己能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不斷提高,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放飛心靈,宣泄情感,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的藝術殿堂。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5

彈指一揮間,又到歲末。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盡職盡責,教書育人;同時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瞭解和嚴格要求學生,不歧視、挖苦他們,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同時處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認真參加政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其次,本人能夠嚴格執行學校的作息時間,不早退,不遲到,做到了早出晚歸,按時上下班,出滿勤,幹滿點,給學生做了極好的表率。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忙忙碌碌,得失兼有,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能發揚成績,改進不足,現在我就把自己這學期的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教學方面: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努力鑽研業務,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思路,新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我本着“教是為了不教”的觀念,努力創設語言訓練的條件,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主動地進行聽説讀寫的語言活動,使課堂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台,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學習。例如在教烏鴉喝水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對字詞、情節的理解,想盡辦法讓學生在堂上完成熟讀成誦的任務。

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應緊抓住啟發學生感悟烏鴉的動腦筋解決困難的良好品質,鼓勵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積極思考良好習慣。學生興趣昂然地學了這個故事,理解了裏面的部分難讀懂字詞,知道了水怎麼樣漸漸升高,瞭解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聰明的小烏鴉,另外,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較大,學習要抓質量不但在課堂上,還有課前、課後功夫也相當重要。尤其對於學習基礎、習慣都落後的後進生。

如果想讓他們多花一分的精力於學習上,老師就要花好幾倍的精力與時間去鼓勵、輔導、督促。我班的兩名後進生就是由於缺乏關注,本身底子又薄,造成了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在校沒消化好,回家後家長又沒有時間與精力進行輔導,總是丟給沒有文化的奶奶照顧,孩子的學習就只能全靠老師的在校關注、過關了。

經過了解他們在家的學習情況,也抓住了習慣差、記憶力差、的原因後,我和數學老師就只能像寶貝一樣抓住他們不放。到了本學期的下半段他們的學習都能保證基礎過關,獨立完成測試,成績達到了及格線以上。我立足課堂,積極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上學期期末本班語文學科成績百分之百合格,受到學校的好評。今年5月,上全區網絡教研課被評為一等獎。一年多來,在我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二、德育工作:

有人説:“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神聖、最偉大的職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從自己喜歡的工作中感受快樂,分享成功是我在平凡崗位上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動力。教書必須先育人,工作至今,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深知德育工作的重要。因此,在抓質量的同時,我不忘對學生思想教育,我把師愛無私地灑向每一個同學。

如果孩子是花,那麼我就是雨,滴滴滋潤孩子純潔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樹,那我就是太陽,縷縷陽光伴隨孩子的成長。作為教師,我心甘情願把一生放在教育這塊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灑希望的種子,期待收穫的明天。平時,關心後進生的成長,不但在學習上給他們幫助,更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同時,我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凝聚力強的班集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在我們師生的努力下,班級良好的班風逐漸形成,低段班主任的工作是細瑣而又忙碌的,再加上現在獨生子女多,學生的家境較好,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優越感,同時不可避免地有着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

如何在繁瑣的工作中把班裏治理得井井有條,讓學生學會自理與自立呢?我與副班主任在開學初期便訂立了共同目標就是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

因此,要紮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衞生常規、勞動常規、參觀常規以及路隊常規等等。課堂常規方面除了我自己上課在不斷摸索組織調控提要求的辦法外,還注意搞好其它課的課前準備、集隊、還有跟班巡堂。讓他們知道其它課一樣要求是活躍而有序的。一段時間下來他們形成了意識,養成習慣後,只要是上課,就都是一樣的認真,自律的。集會、出操等常規學生都能做到快、靜、齊,在幾次大型活動中表現都有了飛躍的進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班級多次獲得流動紅旗。

回顧一年的教學工作,有過辛酸,有過歡樂;有過彷徨,也有收穫。工作我已踏實地做過,成績已經屬於過去。我一定會在不斷思索中奮力前行。新的一年,為自己加油!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6

歲月如梭,時光流逝,伴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一個學期轉眼間就過去了。一個學期以來,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在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全體語文教師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研任務,實現了學期初制定的教學目標。回顧半年來的工作,感慨頗多——有工作上的歡樂,也有工作上的苦悶。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俗話説,“打鐵還需自身硬”。開學之初,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能夠藉助新課程標準學習實施這一有利時機,認真組織學習了《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標準下的思考》、《素質教育理論教程》、《國小教學常規》以及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觀看了相應的錄像資料,切實加強了業務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每位教師除了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外,六年級語文教研組還積極地參加聽課互評活動,真真正正把理論學習運用到教學實踐上,切實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

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業務能力

本學期中能夠根據上級提出的教育教學目的,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各項教研活動,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的教師都能在開學之初制定根據當前的教育形式,認真學習教育教學教研工作,領會新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把握教材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每位教師都能做到集體備課與獨立備課相結合,及時對全冊教材進行集體教研和教學方法的探討,明確了教學思路。除此,我們教研組還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及時進行了教研探討,並把學習到的教育新理念運用到自身的教學活動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較好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達到了學期初制定的教學目標,為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推進了素質教育在我校的發展,大面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誠然,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經過自身不懈得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達到了預定目標,但是離新世紀新的教育教學目標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課堂教學中還沒有真正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有時也存在着教師傳授中的灌輸現象,沒有完全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的這一教育教學首位……當然這也是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今後的努力的方向。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7

我在閲讀了有關“當前閲讀教學的問題及原因”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進行國小語文閲讀課教學呢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構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此刻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閲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資料。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證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資料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説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敍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述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覆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瞭解寫了什麼資料;第二步,瞭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瞭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覆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本事。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當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閲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景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異常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鍊了學生的本事。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一樣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終,主動權給學生,在閲讀教學的彙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

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閲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閲讀面。

課外閲讀是課內閲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國小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閲讀一些其他書籍,既能夠豐富詞語,又能夠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本事,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經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閲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閲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穫,相互啟發;還能夠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經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閲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閲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閲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閲讀效果。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8

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通過閲讀,我覺得它的文章短小精粹,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最適合一線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考。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每期都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今日我們怎樣讀經典”、“當名家名篇進入教材”、“用聲音復活經典”等,對每個話題都有深入地研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啟迪,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和幫助。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問題。“問訊處”這個欄目對國小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如偏旁筆畫、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標點符教材教法、常識資料等方面為讀者做解答,為我的教學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問訊處”欄目中,有一位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號?”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幾次問訊其他老師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當我看到令怡老師的解答後,一下子感覺很明瞭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師,非常感激《國小語文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從閲讀精品課堂、備課室、案例與反思這些板塊,可以為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益的幫助。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閲讀了20xx.01期刊。其中“備課室”中的“寒假備課專輯”深受我的喜愛。《燕子》是一篇經典課文,我去年時教過這篇課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來,可在課堂上的教學卻並不盡人意,沒能讓學生和我一道進入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春天的美好。我讀了賀秀麗老師的《一支春天的讚歌》時,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雖然對《燕子》這一課非常熟悉,但是對文本的解讀卻不夠,造成了教學方法上運用不當。沒有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強課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也不夠開放性。我想再次教學這一課時,我的課堂肯定會煥發出以前沒有的光彩。

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了 “園丁故事”、“封面人物”等,這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竇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潤着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通過《國小語文教師》汲取。

《國小語文教師》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園丁故事動人, 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中催人奮進的戰鼓。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國小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多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以《國小語文教師》為導航,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尋到教學的“亮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19

回首從教之路,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生活的平凡賦予我平淡的經歷,但平淡的經歷中藴涵着真實的感動,正是這種感動激勵了我,培養了我,塑造了我,使我不斷成長。

身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顆顆嬌嫩的心靈,更肩負着培育祖國未來的神聖使命。所以,我深知必須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知識的積累,因為擁有了精妙的語言技巧、靈活的應變能力,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只能信賴於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教起書來才會得心應手,妙趣橫生;也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自己的學生也愛上讀書!

在我從事十多年的教師生涯中,對我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書籍有不少,《國小語文教師》是其中的一本。《國小語文教師》風格樸素,內容實在,裏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實用性很強,非常貼近教改前沿。它給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震撼:原來教學工作是可以這樣多姿多彩的。讀《國小語文教師》,就猶如與許多專家、優秀的同行娓娓談心。在無聲的環境中,我的思想在與他們碰撞,心靈在與他們交流,教學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熱情在交流中高漲。不管教哪個年級,《國小語文教師》都給我出謀獻策。《國小語文教師》讓我如獲至寶,捧着她就捨不得放下,細細品味,慢慢揣摩,其樂無窮。她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盞導航明燈,總在我迷茫、困惑時指點迷津,讓我撥雲見日。

《國小語文教師》這個刊物的特點很鮮明,它特別關注基層一線老師的教學,注重呈現教師的實踐智慧。刊物的廣告這麼説:哪裏有國小語文教師,哪裏就有《國小語文教師》。也就是説,《國小語文教師》這本刊物的用稿特點是非常強調實踐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課堂實錄、課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讀,再比如教學隨筆,園丁故事等等。《國小語文教師》這本書,它對老師們提高教學水平有着直接、切實的幫助,可以説,這本雜誌已經成為我的精神伴侶、親密朋友,它引領我不斷的成長、發展。

現在,我的書架上又增加了許多書籍,這些書同樣如一把把金色的鑰匙,幫我打開阻塞前進的厚重之門。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是《國小語文教師》讓我感受到讀專業書的樂趣和好處,永遠不會忘記是她把我領進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天地。這確實是一本對我專業成長有益的書。

今後 ,我依然會與好書為友!因為讀一本好書就象嚴冬裏遇到了炭火,它會以無私的自信,給你燃起澎湃與激情。讀一本好書就像酷熱的夏天遇到了濃蔭,在你孤芳自賞時,給你浮躁的心靈泛起輕爽的涼風。讀一本好書,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標燈,讓你高揚理想的風帆,駛向人生的旅程!與好書為友,以好書為鑑,未來的日子裏,我會在書香的陪伴下繼續闊步前行。

讀《國小語文教師》心得 篇20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潛力,閲讀潛力,寫作潛力,口語交際潛力。使他們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花能使你百花盛開,那是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百合與玫瑰僅僅是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就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以美的享受。都會是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它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語言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特有的理解,讓他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肩負的職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l997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