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根據市教育局集中教育活動要求,我校結合本校實際,在暑期開展了為期三天的集中統一學習,教師暑期師德培訓總結。現將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一、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學習計劃。

為圓滿完成政治學習的任務,學校教導處精心組織,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做到內容落實、時間落實、場地落實、組織工作落實。我們採用了宣講與討論相結合,自學與交流相結合,學習與業務提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安排了四大板塊學習內容:時事政治、職業道德理論培訓,觀看師德講座光盤,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素養,通過對違反師德行為典型案例的剖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培訓。豐富的教育內容制訂,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學習實效性。

二、召開動員大會,鼓勵大家積極學習。

為確保在規定的時間裏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馬校長從什麼叫學習?為什麼要學習?怎樣學習?學什麼?四個問題的展開中,讓每一位教師體會到要做一個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和良好道德修養的人的重要性。我們馬校長從學校發展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將要面對的形勢方面進行了闡述,並着重闡述了學校師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培訓內容豐富。

為搞好本次暑期師德專題培訓活動,學校始終以“愛”為主題,精選培訓內容。我們先是主要重温《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馬校長針對學校教師的實際作了詳細的解説。

馬校長同時結合師德內涵本質,圍繞如何成為一名“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教師,開展專題大討論,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職業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高尚師德,爭做人民滿意教師。

馬校長組織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素養,通過對違反師德行為典型案例的剖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同時針對當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以教謀私、有償家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不良師德現象,積極開展專項整治,通過自查自糾、組織檢查等形式,杜絕違規行為,提高師德修養,增強為學生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工作總結《教師暑期師德培訓總結》。

教育局下發的光盤中,六位名師精彩的論述,讓教師從理論和實踐中經受了一次觀念上的洗禮。

孔上勤老師組織我們學習了王局長《師德、師能、師風、師魂》的講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時刻要求自己,關愛學生,真心付出。《瑞安市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的學習,則讓教師對自己的職業道德標準有了一個衡量的標準,從而更好地朝着這個標準努力。

馮光鋒老師為教師宣讀了《關於加強在職教職工有償家教、帶寄宿生、兼課管理工作》的通知,讓教師認清絕對不能做拜金主義者的必要性。《浙江省教育廳關於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則讓教師提高了對實施素質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明確了培養目標、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提高了教師的職業素養。

四、落實相關措施,以保證學習質量。

1、中心明確,過程落實。本次師德培訓,我們始終圍繞“師德建設”這個中心,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務求實效、不走過常整個培訓過程我們採取了集中學習(包括集中聽報告等)、教師寫材料等形式進行。

2、嚴格考勤,強調會風。這一次為配合市教師進修學校的學分認定,由我們學校負責教師培訓工作的教科室主任負責相關工作,每次集會嚴格考勤,因公因私均需提前請假,出勤率為100%。幾天的培訓,老師們都能準時參加並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整個培訓過程中,會風、學風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師德師風狀態。

3、注重評價,落實行動。本次培訓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年度考核之中教導處對每位教師上交的材料進行考評,結合整個培訓過程的表現形成本次師德培訓考核結果,存入教師檔案。

五、撰寫心得體會,增強時代責任感。

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教師師德素質是關鍵。可以説師德師風的好壞,決定着學校的校風,決定着學生的發展,也決定着學校的美譽度。因而,我們要充分認識師德學習的重要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所承擔的教育使命也決定着我們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的重大意義,要積極進行以身作職,勤於進取,精於業務,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教師職業道德,使我們的老師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通過這次師德專題培訓,一定能使我校教師對師德師風的建設有更深刻的認識。師德建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且每年又會有其新的內涵與意義,教育創建高品質教育之際,作為教師更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管理的能力與水平,為學校的快速發展,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這三天師德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 ,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 “課改”。 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説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閲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説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

我喜歡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説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着希望……”

“用愛撒播希望,用真誠對待學生”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暑假,中心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師德培訓,每年的師德培訓就像一頓心靈的雞湯,洗滌着污濁,淨化了靈魂!今年的培訓更是如此。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使我從中加深了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教師既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又是文明之樹的培育者,既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範。因而,教師的言行是構成對學生影響的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着學生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着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記得剛剛走上講台的時候,常常回憶起自己上國小時的情景,那時自己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曾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那門課的學習。我想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的教師。本次師德學習體會最深的體會就是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愛去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我深深地認識到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而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老師作為學習的榜樣並加以模仿。

師德是師愛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有的人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授業”,這是很片面的。殊不知傳道、授業、解惑是密切聯繫,同步實施的任務。教書育人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要完成這個光榮而神聖的重任,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應視為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鍛鍊自己的品德,才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範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使學生有純正的心靈。

“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讓每一課的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並培養學生的能力。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4

8月26日至30日,我校組織了XX年暑期師德學習活動。在這幾天裏我們學習了市教育局規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金燕燕、黃淑微、謝尚江三位老師的先進事蹟,並集中聽取了由瑞安市園林局吳體鶴副局長主講的“關於國家當前形勢的分析”主題報告,在這些日子的學習過程中,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和教師的師德素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1.熱愛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寂寞,甘於辛勞的。就像本校的黃淑微老師和金燕燕老師一樣,在班主任的位置上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她們心繫學生,勤勤懇懇的在自己的崗位做着簡單卻又繁瑣的工作,這種忘我的崇高精神是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學習的,也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2.熱愛學生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的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師,要想教人必須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愛崗敬業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同時,教師的職業是一份特殊的職業,這個職業有苦也有樂,有得也有失。在教學過程中瞭解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我們每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我們要明白: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教書育人的功能。

3.做好本職工作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而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的一部分,其特殊性不僅僅在於它是一門身體力行,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的特殊學科,最主要的是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健教學不僅僅要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鍊,還要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身為體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鍛鍊的方法,還要培養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挫折時積極面對挫折,解決困難的能力。因此,我們不能因為社會或學校對體育這門學科的錯誤觀念而忘記身為教師的責任,忽略自己的本職工作。

4.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在20世紀的新時代,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於學習的狀態,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很快就會落後於課堂實踐的要求。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教師要走在時代和學生髮展的前頭。做到“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因此,我們要勤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入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中,使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我們的課堂上完整地統一起來。同時,要善於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的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以創新求取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過程中提煉師藝,昇華師德。

承然,教育工作是辛苦而單調的,每天都進行着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着備課、上課、管理班級等同樣的事情……。但“一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這個遠大的目標,我們會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以各位先進教師為榜樣,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範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師的師德尤為重要。在學校的安排下,今年的師德培訓以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兩種學習進行。但我更喜歡分散學習,這樣就可以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書。在這次的師德培訓期間,我認真讀完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

吳老師在這書的第四輯中,談到了“尊重常識”。教育的常識有哪些呢?吳老師在書中説到:教育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常識——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覺到,我們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當然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

我們來看看先生自己秉持的常識:“教育的特徵是慢”;“教師不可以犧牲自己的尊嚴去取悦學生和家長”;“教育不是比賽,我們不需要戰勝誰”;“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教師可以懲罰學生,但不要戲弄學生”;“我們是教育者,我們沒有權利去審判學生”;“我們今天不可能準確地評價自己;而過高或者過早地自我評價必定自欺欺人”;“文明習慣不能靠懲罰的方式來培養”……反思平時我們的教育,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常識認識方面的不足。常常忘記了“五個手指不是一般長”,我們努力地拿着鞭子去驅趕那些掉隊的孩子,幻想着“去剪出一模一樣的苗兒”;常常忽略了學生尚在年幼,正是不斷犯錯的年齡,他們要在一次次的犯錯中成長。對這些教育常識的一條條摘錄,一次次對照。反思中有欣慰,有恍然大悟,也有羞愧!然而,即使羞愧,依然令自己欣喜——為自己遇見先生提點的常識,為自己有機會更好地捍衞常識。

“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吳老師著作中的另一個聲音。這是他一貫以來的追求,是他對青年教師的期待,也該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師自己敬重自己的職業,自覺進德修業,才會真正擁有職業幸福感。而只有擁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他才會更像一個教師吧?真的發自內心地喜歡先生這個詞——“負責”,而不是常見的“熱愛”。沒有道理要求每一個職業人都熱愛自己的崗位,但是“負責”卻是從事每一項職業的堅定前提,不可動遙

吳老師曾關於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的哪些基本素質的討論時,説到了三個關鍵詞——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思想者”和“學習者”,容易理解,至於提出“實踐家”,是我們想到,教師的工作絕非簡單的實驗和重複,而是充滿創造的實踐過程,每一位教師的工作都將是無可替代的,每一節課都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踐行職責,而且還應富有創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書育人,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事業,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這一份職業後方的千萬個“人”的成長負責。努力做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和實踐家,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必經之路。

(一)以“推動發展”為核心,鮮明導向,選優配強科級班子。鮮明重品德、重實績、重公認的用人導向,堅持“對發展有辦法、對羣眾有感情、對自己有底線”的用人標準,在“三個突出”上選好配強班子。一是突出以德為先。制定出台《額敏縣突出“德”的科級領導幹部全方位量化考核辦法(試行)》,進一步優化完善領導幹部考核的內容範疇、評價主體、指標體系、方式方法和結果運用。更加突出“德”的專項考核,並實行“一票否決”,推進幹部考核由重績輕德向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轉變。二是突出工作實績。大力實施“幹部一線化工程”,先後選派年輕幹部到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羣眾最前沿、城鎮建設和信訪拆遷第一線進行實踐鍛鍊,讓幹部在推動發展、服務羣眾的具體工作實踐中增長才能。

(二)以“提升素質”為根本,強化培訓,增強幹部隊伍本領。紮實推進“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全縣幹部隊伍素質。一是實施村級帶頭人“文化素質提升工程”,提升“雙帶”能力。遴選100名45歲以下有發展潛力的村黨組織書記免費參加縣委黨校舉辦的農村經濟管理專業學習,着力提升村級黨組織書記帶頭致富和帶領羣眾致富能力。二是實施領導幹部“夯基提質”工程,破除“本領恐慌”。緊扣額敏縣經濟建設中心任務,突出經濟轉型跨越、城市建設管理、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內容,規模化、系統化、常態化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三)以“轉變作風”為重點,強化監督,營造風清氣正環境。堅持以規範制度為根本,建立“四項機制”,切實將領導幹部的行為置於制度規範中,強化監管,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一是建立立體監督機制。堅持組織監督與社會羣眾監督相結合,開通熱線和信箱,建立電話、信訪和網絡“三位一體”的幹部監督信息舉報平台,廣泛接受羣眾舉報,做到有必查、查必果。二是完善幹部行為規範。印發《額敏縣科級領導幹部行為規範》,對幹部作風、學風和行為進行全面規範。三是探索幹部巡查制度。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懲懶治亂”行動,由縣委組織部、縣委督查辦和紀委監察局聯合成立巡查組,常態化開展巡查活動,強力整肅幹部作風,全縣幹部隊伍作風明顯轉變。

做新疆特色的好乾部,就要在反對“三股勢力”上打頭陣,就要在關鍵時刻敢於發聲亮劍,就要深入羣眾中作表率,就要敢於擔當有定力,就要努力提高理解力、執行力和落實力。站在“十三五”發展的新起點上,我們必須以最大的自覺、最嚴的要求、最高的標準、最有力的舉措加強紀律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一年一度的暑期師德培訓開始了,暑期師德培訓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一次集訓,是教師心靈的一次洗禮,是思想素質又一次充電。作為秋季開學的前奏,師德培訓,既是教師的收心會,也是新學期的一次動員會。

今年暑假,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師德培訓,每年的師德培訓就像一頓心靈的雞湯,洗滌着污濁,淨化了靈魂!今年的培訓更是如此。今年學校特意從縣裏請來了三位名師給我們講座,其中一位是龍港實驗中學的項延唐老師,他講座的主題是《用智慧播撒陽光》,主要講述他的班主任工作事蹟,他是一位事業型、創新型的班主任,班級管理有聲有色,注重細節,從班級文化氛圍的營造到班級組織機構的設置以及別開生面的活動開展,讓班集體始終洋溢着生機與活力。他始終活躍在學生當中,善於用機智幽默的語言和真誠感人的行動走進學生的心靈,不斷激勵學生走向成功。他把歡樂帶給學生,把驚喜送給家長,把智慧留給學校,以滿懷的激情抒寫詩意人生。 他特別喜歡當班主任,特別迷戀育人工作。他德育工作的特色很多,給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他的班級文化建設。他每接一屆學生,總要求朗誦兩首詩:《美好的中學時代》和《什麼是集體》。他每帶一個班級,總是班名、班訓、班歌、班級寄語、班級精神、班級領獎台、獎盃、獎牌、班旗、班牌、組名、男女生生歌、家長會會歌等一應俱全。他的每位學生的桌角均有“我和我追逐的夢”小名片,寫有個人夢想、崇拜的英雄、喜歡的格言以及遠、中、近期目標。他注重對學生的感恩教育,讓學生伴隨感恩成長。集體生日慶祝會,傳達母親的祝福,對生活的感恩。在母親節等節假日,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開展“我給父母送祝福、做家務”社會實踐活動,召開了“感恩的心”系列主題班會。建議全班給有突出貢獻的同學寫感謝信,對一些在感恩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學,我自編三句半節目來表演,把教育活動寓於文藝創作之中。每週家校聯繫單上的家長、老師的留言,要求學生進行感恩回覆。堅定的感恩宣言響徹校園,温馨的感恩話語貼滿教室,炙熱的感恩交流傳遞心間,共同築起了一道流動的感恩長城。在從教二十年的每一天裏,他從未懈怠過自己,也從沒放棄過努力。對學生無私的愛,就是他每天的動力。他常説:“用心工作如一,用愛負責到底!不管我頭頂是怎樣的風雨,我將用我的努力來創造我的記憶!”他的很多事蹟值得我借鑑。

記得剛剛走上講台的時候,常常回憶起自己上國小時的情景,那時自己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曾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那門課的學習。我想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的教師。本次師德學習體會最深的體會就是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愛去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我深深地認識到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而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老師作為學習的榜樣並加以模仿。

師德是師愛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有的人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授業”,這是很片面的。殊不知傳道、授業、解惑是密切聯繫,同步實施的任務。教書育人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要完成這個光榮而神聖的重任,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應視為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鍛鍊自己的品德,才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範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使學生有純正的心靈。

“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讓每一課的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並培養學生的能力。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總而言之,通過師德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範自己的行為,隨着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做到寓德於教,為人師表。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7

8月27日—31日,我園全體教師在實驗幼兒園園長王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教師暑期師德培訓活動。本次師德培訓受到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蔡老師和王老師分別作了《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三滿意”打造合格園丁》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的報告;另外還觀看了市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介紹的光盤;同時教師間還寫了發生在自己身邊和其他同行的小故事進行交流,大家深感頗有收穫。

本次師德培訓結合幼兒園實際,開展的培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明確,重點突出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1)通過五天的師德培訓,教師們對教育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的目標“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做人和學習生活。致力於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為兒童的發展學習奠定基礎”。認識到幼兒教師是生活在“鏡子”裏的,時時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視並模仿着我們,我們是每個孩子的榜樣,應該做一個有理有節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時期,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但需要有幼兒教育方面的專長,更需要有自己的特長。同時作為幼兒園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職業規律,具有團隊意識,維護幼兒園集體的榮譽。

(2)通過師德培訓,教師們明確了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應該根據各年齡段兒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側重點,實施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幼兒園生成主題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知道主題的展開有:任務驅動式、團體討論式和作品分析式三種形式。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善於觀察兒童的生活與學習,從孩子的生活中、興趣中去發現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我們不但要學會“教”,更應學會“學”,學會反思、學會研究、學會做人。

(3)通過學習,教師們清楚了執教能力建設藴含着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包含教師的素養、教學能力、教學方式,還包含教師教書育人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我

們幼兒教師的執教能力不僅需要先進的理念,高超的技術,還需要對孩子全身心地熱愛,無私的關懷。我們會更積極地去實踐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明確在教育過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職業道德思想、情感、態度、行為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家長服務。我們也明白了良好的師德是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內在動力,是挖掘教師潛能得不竭源泉。

我們願意做兒童世界的守護者!、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師的師德尤為重要。20xx年的暑期師德培訓於8月24日早晨又拉開了帷幕。集中學習時,我細細聆聽學校幾位領導的講座,分散自學時,我亦思緒頗多。以下談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本次培訓中,學校領導依然強調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可存在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還提到了家長對老師不當教育手段的投訴。我想,雖説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被投訴,但我不敢保證所有家長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100%滿意。反思平時的教育,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對教育常識認識方面的不足。常常忘記了“五個手指不是一般長”,我們努力地拿着鞭子去驅趕那些掉隊的孩子,幻想着每個孩子都乖巧懂事、成績優秀;常常忽略了學生尚在年幼,正是不斷犯錯的年齡,他們要在一次次的犯錯中成長。在這裏,我要摘錄吳非老師的一些教育常識,我想,如果我們細細品味,一定會有所頓悟。我們來看看吳非先生自己秉持的教育常識:“教育的特徵是慢”;“教師不可以犧牲自己的尊嚴去取悦學生和家長”;“教育不是比賽,我們不需要戰勝誰”;“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教師可以懲罰學生,但不要戲弄學生”;“我們是教育者,我們沒有權利去審判學生”;“我們今天不可能準確地評價自己;而過高或者過早地自我評價必定自欺欺人”;“文明習慣不能靠懲罰的方式來培養”……捍衞這些教育常識,我想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其次,我還想到了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教師只有自己敬重自己的職業,自覺進德修業,才會真正擁有職業幸福感。而只有擁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他才會更受人敬重和愛戴。一名合格的教師,他是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我們教師的工作絕非簡單的實驗和重複,而是充滿創造的實踐過程,每一位教師的工作都將是無可替代的,每一節課都可能是各具特色的;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獨一無二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踐行職責,而且還應富有創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所以,“負責”二字是教師職業的堅實前提。我們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學生負責,那麼才能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 。教書育人,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事業,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這一份職業後方的千萬個“人”的成長負責。努力做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和實踐家,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必經之路。

最後,我想説,“愛”是教育永恆的旋律。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熱愛、尊重、理解和關心學生,要真正在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教師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也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孩子,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老師這裏獲得一份愛的滋養,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愛、自強和自信。然而,教師光有“愛的奉獻”還不夠,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總之,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9

7月17至19日,我校在教育局和中心學校的組織下,開展了為期3天的師德集訓活動。在集訓中,聆聽了龔校長題為《加強師德修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報告和幾位專家的講座及骨幹教師的經驗交流。使我感觸很深,就這次集訓有以下體會:

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説的就是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第一目的是“傳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識技能。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要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模範、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着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共產黨員,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發揚優良師風,弘揚崇高師德。

(1)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知識容量在擴大。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學校教育雖説由師生兩個主體共同完成,但教師的主導、導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麼樣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徑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導,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加強師德建設,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教學中依賴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以及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舉止。推進教育教學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證,是有一支思想過硬、品德高尚、為人師表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要全員有意識、人人有責任,人人都要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道德權威。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藉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來源於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

(3)“心中有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牽掛。

在我們心中要有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每位教師要重視感情上的薰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與學生心靈的溝通,自覺地把培養美好感情作為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目標。情是師生交流的紐帶。杜甫有詩句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其説的是春雨滋潤萬物的特點,不如説是教師的感情特點。

作為教師對學生必須具有普遍的愛,愛每一個學生,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親式的嚴格,母親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然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心和期望。它是學生心靈的重要支撐,它為學生共同生活的學習提供着愛的示範,對學生行為起着強烈的潛移默化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説的就是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第一目的是“傳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識技能。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要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模範、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着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共產黨員,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發揚優良師風,弘揚崇高師德。

(1)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知識容量在擴大。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學校教育雖説由師生兩個主體共同完成,但教師的主導、導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麼樣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徑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導,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加強師德建設,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教學中依賴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以及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舉止。推進教育教學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證,是有一支思想過硬、品德高尚、為人師表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要全員有意識、人人有責任,人人都要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道德權威。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藉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來源於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

(3)“心中有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牽掛。

在我們心中要有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每位教師要重視感情上的薰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與學生心靈的溝通,自覺地把培養美好感情作為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目標。情是師生交流的紐帶。杜甫有詩句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其説的是春雨滋潤萬物的特點,不如説是教師的感情特點。

作為教師對學生必須具有普遍的愛,愛每一個學生,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親式的嚴格,母親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然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心和期望。它是學生心靈的重要支撐,它為學生共同生活的學習提供着愛的示範,對學生行為起着強烈的潛移默化作用。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這三天師德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 ,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 “課改”。 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説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閲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説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

我喜歡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説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着希望„„”

“用愛撒播希望,用真誠對待學生”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作為教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作為學生, 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更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權力只能維繫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

對教師來説,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準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後,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頗深,師道尊嚴使學生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失去自我,特別是在中國小階段,平等觀念幾乎完全為師道尊嚴所替代。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間的雙向交流的關係。向學生灌輸平等意識,使他們的主體意識覺醒,並在學習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髮展其主體性,這是大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內心深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又逐步覺醒和發展,這樣才能進行主體與主體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達到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

好的師德師風的另一個具體表現,是師生之間要倡導民主,並且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但是,在傳播知識、播種文明的校園裏,卻有部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有些中國小教師甚至成了“專制”的代名詞,可見教師倡導民主並身體力行的必要性。大學教師雖不像中國小教師那麼專制,但師道尊嚴的流毒依然至深,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卻忽視了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過多地指責和否定,指責學生學習不努力、生活散漫、胸無大志等等。即使這種指責是善意的、有根據的,學生在內心深處也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學生的需求和個性被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而且有的批評和指責帶有主觀武斷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礎上討論問題的民主氛圍,本質上不是主體與主體間的交流。顯然,民主作風是確立和發展學生主題性的基礎,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羣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裏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羣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佔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説,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説,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必要的。

總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通過教育理念的創新,從而推動教學內容、方法的創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體,每一位教師 都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人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教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作為學生, 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更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權力只能維繫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

對教師來説,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準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後,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頗深,師道尊嚴使學生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失去自我,特別是在中國小階段,平等觀念幾乎完全為師道尊嚴所替代。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間的雙向交流的關係。向學生灌輸平等意識,使他們的主體意識覺醒,並在學習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髮展其主體性,這是大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內心深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又逐步覺醒和發展,這樣才能進行主體與主體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達到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

好的師德師風的另一個具體表現,是師生之間要倡導民主,並且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但是,在傳播知識、播種文明的校園裏,卻有部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有些中國小教師甚至成了“專制”的代名詞,可見教師倡導民主並身體力行的必要性。大學教師雖不像中國小教師那麼專制,但師道尊嚴的流毒依然至深,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卻忽視了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過多地指責和否定,指責學生學習不努力、生活散漫、胸無大志等等。即使這種指責是善意的、有根據的,學生在內心深處也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學生的需求和個性被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而且有的批評和指責帶有主觀武斷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礎上討論問題的民主氛圍,本質上不是主體與主體間的交流。顯然,民主作風是確立和發展學生主題性的基礎,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羣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裏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羣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佔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説,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説,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必要的。

總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通過教育理念的創新,從而推動教學內容、方法的創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體,每一位教師 都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人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這個暑期我校組織了師德培訓活動,在這段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從事二十多年教學工作的我,認識又加深了一層,對教育教學又有了一個新境界。通過培訓,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多多。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修養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道德觀,不同職業有不同的道德內涵,從古止今,無論哪個時代,也無論何種職業,道德觀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其道德內涵必然融匯於整個社會公德之中;而教師的特殊職業與地位,則決定着師德必然對整個社會公德產生極大影響。德高為師,身正是範,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關鍵在於有一種精神。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天真的夢想

放棄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讓他們盡情表露真性和夢想,然後教師進行觀察分析,再是順導性的教育,同時附上適當的強制和計劃,這就是自然的教育。當孩子們盡情地流露他們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於是,我們讓他們互融這種本性,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個別孩子的不良習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禦孩子們感染社會惡習。讓學生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學校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關鍵的。

三、教師要會寬容孩子

如果説,尊重、理解學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素養的話,寬容學生則需要勇氣和更大的投入,這是針對學生認識的不穩定而言。允許學生的認識反覆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更大的耐性。寬容,不是放縱,更不是溺愛,它有着豐富的內涵。寬容,是理解的繼續,也是理解最真實、最具體的體現。寬容應該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的確定必須根據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

寬容,還應為學生排除不良因素地干擾,創造條件,指出實實在在的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努力目標,同時要因勢利導,用愛心感染學生,尊重、理解、寬容有機地結合,提高與孩子交流的深度、廣度和質量,也使老師的愛心放大了更多倍。在與學生一起相處的日子,多一份愛心,少一點虛榮;多一份理解、幫助,少一點指責、批評;多一份寬容、耐心,少一點責難、懲罰!這樣會讓教師的職業道路更加美好。

四、教師要學做會反思

應該説,反思對於激發教師的自我提高動機,調動教師積極的自我思考與實踐,使其以主體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行為和能力有本質性的提高來説,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作為骨幹教師首先在教育實踐中進行學習,並在實踐的不斷反思中二次學習。教師的自我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概括、總結能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反思中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和成長。

五、要做終身學習型教師

只有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只有具備櫛風沐雨,探幽發微的求索精神,才會厚積薄發,得心應手,才會不負歷史的重任。

作為新世紀的一名老師,不僅要上好一堂課,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更應提高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是我從本次師德培訓中得到的體會。

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一年一度的暑期師德培訓開始了,暑期師德培訓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一次集訓,是教師心靈的一次洗禮,是思想素質又一次充電。作為秋季開學的前奏,師德培訓,既是教師的收心會,也是新學期的一次動員會。

今年暑假,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師德培訓,每年的師德培訓就像一頓心靈的雞湯,洗滌着污濁,淨化了靈魂!今年的培訓更是如此。今年學校特意從縣裏請來了三位名師給我們講座,其中一位是龍港實驗中學的項延唐老師,他講座的主題是《用智慧播撒陽光》,主要講述他的班主任工作事蹟,他是一位事業型、創新型的班主任,班級管理有聲有色,注重細節,從班級文化氛圍的營造到班級組織機構的設置以及別開生面的活動開展,讓班集體始終洋溢着生機與活力。他始終活躍在學生當中,善於用機智幽默的語言和真誠感人的行動走進學生的心靈,不斷激勵學生走向成功。他把歡樂帶給學生,把驚喜送給家長,把智慧留給學校,以滿懷的激情抒寫詩意人生。 他特別喜歡當班主任,特別迷戀育人工作。他德育工作的特色很多,給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他的班級文化建設。他每接一屆學生,總要求朗誦兩首詩:《美好的中學時代》和《什麼是集體》。他每帶一個班級,總是班名、班訓、班歌、班級寄語、班級精神、班級領獎台、獎盃、獎牌、班旗、班牌、組名、男女生生歌、家長會會歌等一應俱全。他的每位學生的桌角均有“我和我追逐的夢”小名片,寫有個人夢想、崇拜的英雄、喜歡的格言以及遠、中、近期目標。他注重對學生的感恩教育,讓學生伴隨感恩成長。集體生日慶祝會,傳達母親的祝福,對生活的感恩。在母親節等節假日,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開展“我給父母送祝福、做家務”社會實踐活動,召開了“感恩的心”系列主題班會。建議全班給有突出貢獻的同學寫感謝信,對一些在感恩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學,我自編三句半節目來表演,把教育活動寓於文藝創作之中。每週家校聯繫單上的家長、老師的留言,要求學生進行感恩回覆。堅定的感恩宣言響徹校園,温馨的感恩話語貼滿教室,炙熱的感恩交流傳遞心間,共同築起了一道流動的感恩長城。在從教二十年的每一天裏,他從未懈怠過自己,也從沒放棄過努力。對學生無私的愛,就是他每天的動力。他常説:“用心工作如一,用愛負責到底!不管我頭頂是怎樣的風雨,我將用我的努力來創造我的記憶!”他的很多事蹟值得我借鑑。

記得剛剛走上講台的時候,常常回憶起自己上國小時的情景,那時自己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曾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那門課的學習。我想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的教師。本次師德學習體會最深的體會就是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愛去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我深深地認識到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而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老師作為學習的榜樣並加以模仿。 師德是師愛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有的人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授業”,這是很片面的。殊不知傳道、授業、解惑是密切聯繫,同步實施的任務。教書育人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要完成這個光榮而神聖的重任,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應視為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鍛鍊自己的品德,才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範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使學生有純正的心靈。

“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讓每一課的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並培養學生的能力。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總而言之,通過師德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範自己的行為,隨着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做到寓德於教,為人師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l3ep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