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通用17篇)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通用17篇)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通用17篇)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2

通過一段時間對國小數學練習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性學習,我從網絡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練習課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進一步明確了練習課的任務、功能,瞭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學模式。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穫和體會。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並且初步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的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課型。我認為國小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特點。

一、要有“情趣”。 練習課也要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習題的單調或者説習題的模仿與套用等,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等,所以練習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繫實際並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乾的成功樂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戰”。 練習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練習課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範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於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於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於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三是要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滿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 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練習的設計要圍繞着問題解決而設計,而且問題解決也成為考試考查的內容之一。問題解決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着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着重解決問題的過程,着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內涵”。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泡製“題海”。一要深入鑽研新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選擇重點練習題、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啟發指導,都應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防止無重點的滿堂練,轉移和干擾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明確每一道習題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據班級特徵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裏的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對每一道習題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習題的價值。

要注重解題後進行反思或小結。學生完成題目的解答,還不能算結束,要使解題的方法牢固樹立,融會貫通,必須進行反思或小結。這部分最好由師生共同完成,應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後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年級,運用不同的小結方式。如,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比較弱,歸納、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於“圖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形象性,運用圖示法進行小結,適合低年級學生。

五、要有“個性”、有“自我”。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是“我在練”、“我在思考”,“我在用‘心’來練習的”,而不是老讓學生感覺“老師在統治課堂,我是在為老師而練”,要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

總之,無論是什麼課型的課,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充滿智慧挑戰,能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又要有生活性,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3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脱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選擇《國小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希望通過學習此書,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書的學習中我重點學習了第五至第八章,這幾章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邊讀我邊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對照,確有收穫。

在數與代數教學策略中,書中介紹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實施策略,以信息探索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以自學嘗試為主和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我在課堂中大多用過,但並沒有發揮出最佳效果,看了書中“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實錄,真正明白成功在於細節。這節課體現瞭如下幾個主要特徵。教師運用看錄像,然後聯繫現實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課。在實施策略上,以活動為主,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是《標準》對數與代數教學的實施建議。本節課的實施,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認一認,説一説;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擺一擺;算一算,買一買”等幾個活動串聯在一起,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實施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自考。在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實現了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教學中能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緊密聯繫實際。教師把課本中三幅各自獨立的主題圖設計為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動畫課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創設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形成。課中許多看似是“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安排的結果。如看完動畫片後,一句“從小要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認識完人民幣後的提示“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養成用完人民幣及時洗手的衞生習慣”,為了提醒開小差的學生,及時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這一小組的同學不僅説得好,而且還能認真聽別人發言……”等等,教學過程中多處細節的實施都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4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脱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選擇《國小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希望通過學習此書,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書的學習中我重點學習了第五至第八章,這幾章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邊讀我邊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對照,確有收穫。

在數與代數教學策略中,書中介紹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實施策略,以信息探索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以自學嘗試為主和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我在課堂中大多用過,但並沒有發揮出最佳效果,看了書中“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實錄,真正明白成功在於細節。這節課體現瞭如下幾個主要特徵。教師運用看錄像,然後聯繫現實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課。在實施策略上,以活動為主,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是《標準》對數與代數教學的實施建議。本節課的實施,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認一認,説一説;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擺一擺;算一算,買一買”等幾個活動串聯在一起,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實施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自考。在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實現了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教學中能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緊密聯繫實際。教師把課本中三幅各自獨立的主題圖設計為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動畫課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創設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形成。課中許多看似是“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安排的結果。如看完動畫片後,一句“從小要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認識完人民幣後的提示“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養成用完人民幣及時洗手的衞生習慣”,為了提醒開小差的學生,及時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這一小組的同學不僅説得好,而且還能認真聽別人發言……”等等,教學過程中多處細節的實施都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5

通過一段時間對國小數學練習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性學習,我從網絡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練習課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進一步明確了練習課的任務、功能,瞭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學模式。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穫和體會。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並且初步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的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課型。我認為國小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特點。

一、要有“情趣”。 練習課也要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習題的單調或者説習題的模仿與套用等,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等,所以練習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繫實際並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乾的成功樂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戰”。 練習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練習課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範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於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於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於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三是要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滿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 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練習的設計要圍繞着問題解決而設計,而且問題解決也成為考試考查的內容之一。問題解決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着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着重解決問題的過程,着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內涵”。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泡製“題海”。一要深入鑽研新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選擇重點練習題、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啟發指導,都應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防止無重點的滿堂練,轉移和干擾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明確每一道習題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據班級特徵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裏的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對每一道習題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習題的價值。

要注重解題後進行反思或小結。學生完成題目的解答,還不能算結束,要使解題的方法牢固樹立,融會貫通,必須進行反思或小結。這部分最好由師生共同完成,應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後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年級,運用不同的小結方式。如,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比較弱,歸納、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於“圖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形象性,運用圖示法進行小結,適合低年級學生。

五、要有“個性”、有“自我”。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是“我在練”、“我在思考”,“我在用‘心’來練習的”,而不是老讓學生感覺“老師在統治課堂,我是在為老師而練”,要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

總之,無論是什麼課型的課,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充滿智慧挑戰,能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又要有生活性,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6

在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對提高教學質量非常重要。怎樣培養這些好習慣呢,我認為教學生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説。

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於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説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如在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以後,可以設計如下一些練習(出示圖):觀察,陰影部分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會想: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發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會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並説出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因為全班學生毫無例外人人都得積極動腦思考,會與不會都有的可想。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優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瞭解後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麼,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鍊。提問後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於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會説:聽、看、想,要通過“説”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説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儘量多説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説,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7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56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56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個別學生知識的掌握較差,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閲讀課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初步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其他的經驗和總結:

1、運用恰當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直觀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的聲、像、色,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選用是否恰當,對於學生獲取知識的影響,體現的很明顯。讓學生用學具盆中的數字卡片擺出算式,比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結果要方便,而且組成一個數時,更能顯示“擺”的優越性,注重微機在課堂中的使用,用各種有趣的動畫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

2、數學課上,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後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上學期我注意了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在數學課中感到新穎有趣。並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規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過數學遊戲培養興趣的目的,愛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遊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納入數學遊戲中,學生在玩中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善於動腦。

5、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後,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繫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8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1、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1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2、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3、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9

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這本書內容豐富,這本書介紹的是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國小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本書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後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複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教學方法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我想前面三種我們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後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在這裏我非常欣賞的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

我認為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現在突破這個傳統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總之,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我會利用課餘時間把本書的其他章節認真閲讀,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不斷豐富起來,最後運用到課堂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和課堂教學質量。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0

國小數學教學的關鍵是要熟悉大綱,熟悉教材,瞭解學生,實施切實可行的教法,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

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是規定了教學內容的範疇和深度、廣度、規定了教學目標和方向,要全面提高數學質量,就必須正確、深刻領會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係和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嚴密的科學,概念、法則等敍述必須準確嚴密、所有的法則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論證。

我們應該瞭解國小生的特點,並根據這些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教長方形的概念時,讓學生先觀察長方形的實物,然後引導學生抽象出圖形,分析它的特徵:有幾條邊,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度,有幾個角,用三用板的直角比一比,看每個角是什麼角,最後形成長方形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方法。教學正方形以後,可以引導學生把兩種圖形加以比較,弄清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獲得概念更清楚。

除上述的,還有幾個更重要的方面:

備課:備課是教師做好上課前的一切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只有認真備課,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備課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學習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二是認真鑽研教材;三是瞭解學生;四是組織教材,選擇教材;五是教具學具的準備。

上課: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術、技巧的形成、智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它直接關係到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雖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質量,但備課畢竟不過是個計劃,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作出很大的努力。

作業:作業的佈置和批發,是使學生鞏固所獲得的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養成獨立作業的能力的重要途徑,各年級都要佈置適當的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但作業不能太多太繁。批改作業時要認真細緻,在批改下次作業時,首先要檢查上次作業中的錯誤是否訂正,評講時應讓學生髮表意見,這樣可以使全班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講評的效果!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1

我是一名國小數學教師。自從來到國小任教以來,我才發現:不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個行業的不同階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顯的不同。所以現在我只能算是一個新手,在數學教學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經驗。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需要學習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還要學習跟學生相處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但這幾年也是我教學生涯最快樂的。真正進入工作的狀態後,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練。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和個人理念。

1、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在教學中,主要以鼓勵為主,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常見的問題是計算的速度慢和正確率低。而這兩個問題對孩子的數學學習影響最大,也最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我考慮從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開始。利用數字卡片、算式條、速算本來對孩子進行訓練,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課時能第一個算出結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不過,計算訓練比較枯燥,我還用星級方式進行鼓勵,比如三十題正確二十五算3星,積累星星可以換獎品、兑紅旗等。"興趣"是孩子各種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實踐、去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願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

生活是最好的教師,現在國小數學教學目標也強調讓孩子在學習中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確實,認識人民幣,認識鐘錶,加減,統計,質量單位,長度單位等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內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練習。

2、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賞識教育是對孩子的保護。老師是孩子最直接、最親密的保護者,我們不僅要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護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着差異,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不如別的孩子那麼優秀,同時也可能學習起來缺乏自信,調皮搗蛋,與老師對抗等等,在這些方面我們作老師的反思過自身嗎?比如我們與孩子的問題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我們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麼呢?他的小腦袋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轉着在尋找着什麼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現出的行為之中我們發現了孩子的什麼,以及我們對孩子抱着什麼幻想呢?等等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對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能學會自信;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能學會自愛。有時我們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熱情的表揚,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轉化為無窮的動力。因此,我們一定要精心呵護每一顆美好而脆弱的心靈。當我們的愛注入孩子心田時,我們的愛就會轉化為孩子對知識和世界的熱愛,從而促進孩子良性發展。

賞識教育是對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學習不是單純的、封閉的、沒有情感色彩的接受過程,而是雙向或多向的、開放的,具有情感色彩特別是具有積極、愉悦和快樂的情感色彩的情況之下,才能收到出奇的效果。所以如果孩子能在學習中不斷的自我肯定與被肯定,那麼它就會表現得和我們所期待的一樣,當他取得成就與獎勵之後,就會出現以成功促成功,優秀上更加優秀的效果。

3、信任,是孩子成長的滋補品

有人説,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道德關係。朋友之間、同事之間貴在信任。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同樣需要信任。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信任,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驅力。信任的心理機制對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從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種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學校教育中,老師的信任可使學生感到他們與老師處於平等的地位,從而對老師更加尊重、敬愛,更加親近、服從,心裏樂於向老師傾吐。這既增進了老師對同學內心世界的瞭解,又使老師教育學生更能有的放矢,獲得更好的效果。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不愉快。這時,學生可能會表現出自信心不足或情緒的低落。老師如果能夠在此時適時地給孩子以欣賞、鼓勵和支持,對學生來説,得到的不僅是一種安慰,更多的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同時也會增強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及信賴。

作為一名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覺得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不能單純地以成績好壞來劃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對待學生我都一視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還注意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他們樹立自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教育好他們,把他們培養成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我清楚地意識到,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難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2

國小數學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我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去操作實踐,去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及成功的快樂,從而真正實現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操作實踐 啟迪思維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開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質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並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能啟迪大腦思維,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更深刻。

二、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主探索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自己獨立探索和發現,從而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只起點撥引導作用。自主探索,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上。因此,只要學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導學生自己看;只要學生自己能講出的,就鼓勵學生大膽説;只要學生自己能夠實踐的,就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總之,只要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

(1)兩步混合運算中,沒有括號時,只有加減法,怎樣算?

(2)兩步混合運算中,沒有括號時,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怎樣算?

(3)兩步混合運算中,有括號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4)三步混合運算與兩步混合運算有什麼區別。

(5)提出自己的疑問,並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們根據自學提綱積極參與到自學活動中,在解決問題中獲取了新知。營造出主動積極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合作交流,激發創新情感

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學習,並參與所學知識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或互相幫助去共同解決問題,以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它是現代學習的重要方式。它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興趣和認知能力,更能激發學生創新情感。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合作交流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相互聯繫,相互貫通地體現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它並不一定以單一的形式呈現。這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意識,真正實現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3

秋去春來,短短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在這繁忙而充實的一學期中,我感觸較多,現將本學期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得失作一個反思。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許多使用過這套教材的教師都普遍認為:教材較難,不好把握。但這對於我來説,剛好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識點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旋轉與平移、方向與位置、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年、月、日的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以及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其中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是本冊的重點,年、月、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又是本期的又一難點。

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同時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由於接手本班瞭解到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礎知識的傳授作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也為優秀的學生作好“能量”的儲備。

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摺,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較高,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教學之後,我基本做到每課後立即反思,每單元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的課,有什麼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基本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由於經驗的缺乏,在教學工作中仍會有許多不足,感覺時間“少”、任務重,對待差生的輔導仍有待加深,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不夠高,小組合作仍有待加強,沒有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別差生缺乏與他人的合作的意識等。

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集體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數學,感受成功的喜悦。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4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後,我拿着一支標價9元7角4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説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彙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8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9加幾的方法來學習8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後通過練習、遊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徵、邊的特徵,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後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遊戲,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如教材中9加幾的這一節,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運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教讀,學生齊讀,抽讀,同桌互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述,然後在例2讓學生自己擺學具,在小組內互説運算方法,進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運算方法用語言有條理地表述。從這些小細節裏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編寫者們的編寫理念,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意會與言傳的必要性,通過對知識的文字語言描述,同學們看法、思維交互推進,完善了自我認識。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X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説“,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後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後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後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説“對對對,這個蘋果屬於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説“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保護其創新的熱情。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係,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鑽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5

對於中低年級兒童數學教學,主要任務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較強的學科。對與剛從幼兒園畢業的一年級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並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年來一直是擔任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與嘗試,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首先,我覺得要培養中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我在每節課上都儘可能的去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係,變化規律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儘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一、故事導學,誘發興趣

由於中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我在課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個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麼?”由於是謎語,所以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爭先恐後地要回答,課堂上的氣氛很活躍。

二、聯繫生活,增添興趣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我在教學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遊戲:小貓釣魚,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整理加法表,發現運算規律。準備的教具有:魚(寫滿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算式)魚簍(算式得數)小貓頭飾、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讓孩子們從池塘裏把自己算出來的算式(魚)送到魚簍裏,再讓他們分組驗證各個魚簍的魚是否符合要求。最後把所有的算式根據規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説一説自己發現的規律,整節課,孩子們是學習的主角,他們興高采烈得參與遊戲,參與學習,在遊戲中積極地進行計算,不自覺地進行整理,非常有興趣地交流計算規律,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來枯燥的計算整理複習。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6

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國小數學教學策略心得 篇17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極大的推進了應用數學和數學應用的發展,使數學幾乎滲透到每一個學科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在於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我們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技巧的培養,忽視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並用於現實。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範。例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現實情境:學校將要舉行運動會,需要購置一些體育器材,體育老師帶100元錢來到體育用品專賣店,籃球每個38元,排球每個27元,跳繩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請你幫體育老師估算一下:買這四樣體育器材大約要用多少錢?100元錢夠用嗎?這樣一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國小階段中大量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和一些抽象的內容,都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

二、親自動手實踐,尋找數學有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比如學了行程問題之後,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納税之後,佈置學生回家瞭解一下爸爸媽媽一個月或者一年要繳納多少税款。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後,佈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年或幾年之後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經常吃的食品、飲料就是由廠商按一定的比例配製的。學生學了"比的應用"之後,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按不同比例配製飲料。再嚐嚐不同的味道,覺得自己喜歡按哪一種比例配製出的味道。這樣當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時,學生就會再現所學知識時的情景來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貫穿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jj90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