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嚴≠罰

嚴≠罰

餘金屏

嚴≠罰

俗話説:“嚴師出高徒。班級或教學管理工作中,老師對學生適度嚴格要求能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體現教師對社會、家長、學生的負責態度。但有極少數人認為“嚴”就是“罰”。因此在工作中為了促使學生達到目標,採取罰的手段,並堅信這是對學生有利而無害的,這種理解是有悖於教育方針政策的,是一種過激的行為手段。

體罰學生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雖然體罰也是一種責任的具體表現,殊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濫用處理手段使學生致死、致殘、致傷的事例屢見不鮮,給社會、學校、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嚴重影響了學生、家長的身心健康。

罰款、罰勞動、罰作業等行為都是變相體罰行為。運用這些不正當的行為可造成學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只能導致負面反應,使學生厭學、厭師、逃學、抄襲作業、欺騙老師、家長、給學生的生活、學習造成消極的影響。

因此,作為老師,要搞好教育教學工作,要正確處理好“嚴”與“罰”。嚴格要求學生,要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不能諷刺、挖苦、亂扣帽子、隨意責罵,要以公正和寬大的胸懷處理事情,幫助他們認識缺點和錯誤,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採用強迫命令式,要把表楊與批評緊密結合起來,對待受批評的學生,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應該在對其所犯錯誤進行正確批評的同時,對其所取得的成績甚至微小的進步給予表楊,消除自卑感,引導他們積極向上。嚴格要求學生,要注意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接受能力,對要求的落實做到經常性的檢查,切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一棍子打死。要做好批評善後工作,對受批評的學生心理和言行要細緻瞭解觀察,獲得信息,進行疏導和教育,使其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當前廣大中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階段,還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看問題還是很片面和膚淺,難免出現錯誤行為。我們每一位教育界工作者,都應該理解和愛護學生,既要把握好“嚴”的尺度,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又要做到把愛和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裏茁壯成長。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ge33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