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師培訓心得最新

教師培訓心得最新

東城中學 韓硯楠

教師培訓心得最新

這次北京培訓收穫頗豐,記得高金英老師説了這樣一句話:“今天的教師即是工作者,又是學習者,也是研究者。他們是具有這三種身份的專家。”當時對這句話沒啥特別的印象,只是隨手記下來,回來後反思這幾天的學習內容時,這句話突然就蹦出來了,再仔細考慮一下,對啊,我們不正是在工作中學習和研究嗎?這幾天學習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廣闊世界,講課的老師都有着高尚的師德,豐厚的文化底藴,系統的專業知識,重要的是他們都有自己的目標並且執着的為之奮鬥着。佩服之餘我在反思自己,真是走出去才知道天有多大,上班xx年了,才知道“教師”這倆字的分量,這次培訓讓我明白自己該往哪兒走了。

這次培訓中有好幾位老師多次提到了靜氣,回想一下這十餘年的教書經歷,雖説也認認真真做了,但終究沒有靜下心來深究一下教材、學生和自己。老師説:

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

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

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

靜下心來研究學問

靜下心來讀幾本書

靜下心來總結規律

靜下心來反思

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這些説起來容易,可真要堅持做下來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社會本身就浮躁,單單要求教師靜下心來,太難了。可是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活生生的有着大把未來的孩子們,我們的一言一行也許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這個世界什麼人都可以變壞,就是老師絕對不能變壞” 。高老師説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但最終受益的是我們教師自己。何不堅持幾年試一下吧,至少不會少什麼。

幾位老師的課堂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們的博學多才,從年逾八旬張梅玲老師到與我們年紀相仿的趙希斌博士,他們講課不用看稿子,出口成章,特別是高金英老師,我真納悶62歲的人怎麼記得住這麼多當下流行的小段子,而且説得這麼流利。他們的博學讓我佩服,也為今天的我感到慚愧。畢業十三年了很少再去看書學習,有時候自己都能感覺到知識的匱乏,語言的蒼白,連誇獎學生都是那麼單調,可是惰性總是佔上風,一遍遍的告訴自己:明天吧,明天吧…就這樣混混沌沌過了十年,還和原來一樣。但是我發現孩子們的知識結構和十年前已經大不相同了,她們的喜好,我開始無法理解了;他們的語言,我快要聽不懂了,是我老了嗎?要説才30來歲,正當年啊!老師們的講座給了我答案,應該是我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缺少了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敏鋭,難怪我會迷茫,會困惑。我可不想做學生眼裏的老古董,我願意和他們一起向前走,不,應該走在學生的前面,這樣我才能有做一名好老師的資本,才能為我的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是啊,如今是信息爆炸年代,教師不更新、不補充新知識是萬萬不能的。做一個有價值的老師必須積蓄本體性知識,保證教師勝任崗位;增加文化性知識,能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注重實踐知識,豐富教師經驗;積累條件性知識,是成功教學的“金鑰匙”。我們教學工作實踐越來越離不開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學知識的儲備運用。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也許是這幾位老師課堂上神采奕奕的原因吧,課堂上的她們精神抖擻,沒有一絲倦怠,充分體現着她們的個人素養和對我們的尊重,這也是我們最直接的榜樣。我們喜歡這樣的老師,我們的學生肯定也不例外,可捫心自問:我們的孩子是否也這樣幸運,能每天看到精神、快樂的老師?真是慚愧啊,拿我自己來講,心煩的時候往往會把情緒帶到課堂上,語氣不自覺地加重,神態也開始不耐煩,有時候是看到學生怯生生的表情時才發覺自己的態度不好,雖説過後給學生道了歉,但總是覺得很後悔,怪自己沒控制好情緒;可碰上脾氣同樣不好的孩子就會在課堂上發生衝突,弄的孩子傷心,自己也下不了台。現在想起來,在潛意識裏我還是沒有做到真正把學生當做平等的個體。老師們都提到了“愛”學生,趙希斌老師把“愛”改為“尊重”,他把教師從“神”迴歸到了“人”,當然,能做到愛學生更好,做不到也沒關係,但是一定要做到尊重學生,這是做教師的職業要求。用他的話説:“這是文明社會中的文明人應該做的文明事.”教育本就是傳播文明的,所以作為文明的傳播者,我們在提高知識素養的同時還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具體到學生這兒,就要求我們首先不以粗魯的方式在身體和情感上攻擊學生;其次課堂本身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有錯誤是學生的權利,作為教師一般情況下以公平、關心、寬容、體諒等態度對待學生,;在特殊情況下以“專業”的方式調節、剋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照顧學生的體面和尊嚴。

在我們懂得了師德的重要性,知道要靜下心來學習和研究之前,有一點必須要先做到,那就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抱怨沒有的,要十分珍惜擁有的”。也就是高老師所説的“隨喜心”。用最通俗的比喻,上西天取經的馬和原地拉磨打轉的騾,十年間走的路都是差不多,可收穫的就完全不一樣了。因此,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苦也教,樂也教,苦樂都是教,苦教不如樂教。如果我們把學生看成魔鬼,就會天天生活在地獄裏,如果我們把學生看成天使,就會天天生活在天堂裏。要學會從工作中尋找自己的樂趣,相信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對於專業技能,這幾位老師都有其獨到的地方,張梅玲老師提出了課堂就像帶孩子去玩一樣,事先你要想好:

1、要把孩子帶到哪裏去(教學目標)

2、怎樣帶到哪裏去?(過程和方法)

3、怎樣知道學生已經在那裏了?(反思)

在這一過程中要實施差異教學,承認和了解孩子們的的差異,要充分的備學生,做課前調研,寫彈性教案。對學生要有要求但不要苛求,要學會等待。還要不停的反思、磨練自己。她還提了一個很實用的小建議: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隨時記下自己的反思,白天忙的時候簡單寫幾個字,等晚上再寫詳細的反思。這個建議整個培訓中我都用到了,很有效果,但是不能拖的太長,不然就會忘了怎麼回事。

趙希斌老師用一個在中國十年執教的德國小夥盧安克的教學片段感悟着我們。小夥子所在的學校裏喜歡戲水的學生説想建一個游泳池。盧安克就讓學生自己去考察,然後一起設計游泳池。等到動工的時候,許多學生的家長來幫忙,這麼一來,學生什麼也不敢做了。盧安克覺得這樣失去了做這件事情的意義,便不讓家長繼續參加。大人走了,孩子自己來做剩下的工作。這樣的情形才是盧安克希望看到的,他需要孩子們自己親自參與到創造過程中。“我們是為了做,而不是為了有結果。”盧安克説。(事後我查閲了資料,網上有盧安克的博客讓人難以想象的感動)除了感動於這個人,更感動於他的教育方式,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的授課也應該這樣,課堂讓學生思考的地方,而不是結束問題的地方;是產生“?”的地方,而不是畫“。”的地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將要做的比單純講授一節課會更有難度。

吳正憲老師則從這方面做了更詳盡的解説。她提出了

1、 先按照自己的思路上一堂課,再找名師的課看看,反思自己的不足。

2、 共同會診,集體備課,在互動研修中學會重新認識自己

3、 雙師同堂,在課堂的摸爬滾打中提高執教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體現了團體協作能力,一個教研組共同分享同伴的經驗,共同學習成長。從吳老師的講授中,能看出她精通教材,經過她的解説,我突然發現自己誤解了教材,教材只是參考不是標準,我們要做的不是告訴學生知識點,而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知識點,哪怕那是錯誤的;我們不是課堂上的主角,主角是學生,我們是導演;課堂不是得出答案的地方,而是產生問題的地方。好難哪!我頭一次感覺到任重而道遠。

這次培訓的收穫沉甸甸的,心情異常愉悦。這大概就是與高人交流的感覺,難怪高金英老師説:“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重要事。”聆聽這些專家的講座是一種享受,同時也體驗到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與感動!讓我們從這些專家的講座開始,努力做好我們這集工作者、學習者、研究者三位一體的職業吧,讓我們教師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不好意思,照相技術實在是有限,但是能留下老師精彩的瞬間,[蓮 山課件]時刻喚醒心中美好的回憶,也是一件不錯的事。留作紀念吧……

出口成章、言辭犀利但不乏幽默的趙希斌博士,他的話常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課堂上常常笑聲一片。在他課堂結束時,學員們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一直到目送他離開教室,實際上內心裏是希望他再回來講,這就叫意猶未盡吧。結果很遺憾的忘了買他的書,不過還好,噹噹網上有售。

特認真,特慈祥的張梅玲老師,年逾八旬的老人走到台上就特精神。不知道她是哪個地方的人,但是她的聲音很好聽。她就像我們的忘年交。

這就是我多次提到的高金英老師,這可是一位有愛心、極其負責且極有辦法的厲害老師。網上的一段段詼諧的話,有趣的故事等等各方面的東西,她張嘴就來,而且説得特流利,就像是在説快書,形神兼備。

吳正憲老師沒有照出老師的風采,真是抱歉。如果不説誰能知道她已年過半百,端莊,美麗、親切的老師,這才真是用心在做教育的人,她的課天天上才過癮呢!

王文湛老師,基礎教育司的原司長,連個草稿都沒有去引經據典把枯燥的學習綱要解説的詳盡清晰。他也73了。

還有一些老師因為相機沒電了照成,很遺憾的。也許在網上還可以搜到有關他們的資料

最後再説一下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班主任老師,樸實平和是這位老師留給我的最初印象。整個學習過程中,她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簡潔大方,用詞恰當,毫不張揚。這實際上也是她最美麗的地方。

標籤: 培訓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eklo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