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

20xx年8月1日至5日學校組織了校本培訓,非常榮幸能夠在這短暫的五天裏聆聽到校領導、專家和有經驗的老師做報告。他們給以精湛的理論論述、豐富的經驗以及鮮活的實例,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通過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學習,我收穫頗多,感受頗深。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一、對工作充滿激情和信心

在這次培訓的開幕式上,學校領導苗校長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我們加入到這個大家庭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也介紹了學校未來的美好藍圖,並且勉勵我們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完成這次培訓的任務。這些都使我對泰安奧校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對自己選擇人民教師的職業無怨無悔,也堅定了自己紮根於泰安奧校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的信心。

同時在本次培訓中,通過有幸聆聽張白白、範新瑞和王文華等幾位教師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讓我獲得了更多的工作方法,這對自己是一種鼓勵。鼓勵了我要適應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鼓勵了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鼓勵了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鼓勵了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取在教學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二、增強自身師德修養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廣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作為青年教師的我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相對來説,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我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要求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書是最好的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三、教學需要積累和探索

教學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門藝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摸索。陳淑豔老師和孫青老師以她們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我們做了關於閲讀和寫作教學的報告。她們從學生心理特點、學科特點和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總結。通過聽講和自己的認真體會,使我對語文閲讀和寫作教學的內容和特點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確實感到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國小教師的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相互關係,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教學並非只是教師簡單的講授,而是一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能動作用的有機統一。要想成為真正合格的國小教師,需要有一個教學觀念的深刻轉變,還給孩子一個開放、個性、民主的空間,在教學中還要善於積累和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經驗,只有付出艱鉅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才能收穫豐厚的回報。

四、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

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通過此次培訓讓我更深刻地領會了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感受愛的過程中,理解愛,學會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他們身上有不同的閃光點,只是有的沒被發現。這就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細心,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誇獎學生,激勵每一個學生上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以平等的心靈善待學生,用愛的情懷關注學生,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論的説教都有效。把這種情懷融入平實的生活,把學生的進步當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誠的相待詮釋幸福的內涵。

雖然培訓已經結束,可是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停滯,我知道在激烈的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看待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用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過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於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增強學習,提高素質,完美自己,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暑期,我又一次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特別是關於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及教學藝術培訓。培訓的觀點清新雋永、思維的觸角縱橫騰躍。無論是詮釋“教育的意藴”,還是解讀“教育的靈魂”,無論是思考“完美的教學”,還是關注“教師的學習與成長”……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得學校剛開始進行校本培訓時,總覺不理解,也沒必要,而且培訓內容好像又比較繁雜,不僅涉及一些理論內容,還涉及教師基本功方面的一些瑣碎活動,當然更有自身專業方面的培訓。一開始時,我認為這無非都是一些走過場的東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後來覺得並非如此簡單,學校及各部門及老師們都非常重視,於是在客觀條件下自己也開始轉變認識和態度,把校本培訓作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來對待。雖然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卻從未放鬆過在這方面的學習,一方面在時間上盡力爭取,集中學習時沒請過一次假。另一方面態度上可以説非常認真。隨着學習的推進,自身對此事的認識也由被動的迫於環境,不得不學,轉變為主觀上主動的去學習,認為應該學。因為在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確感覺到受益匪淺。

一、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的靈魂

偉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師的偉大,沒有教育思想,教師就成了一台機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信仰。“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

二、教師必須讓課堂湧動着生命的活力

課堂教學應該充滿生活氣息——生活性教學。課堂教學應該向生活迴歸,雖然生活不等同與教學,但教學一旦離開了生活,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木之本了。一堂好課絕不應該孤立與生活之外,與學生的成長無關;一堂好課更應該是學生探索現實和未來世界的窗口,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廠和加油站;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教學,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麼掌握知識的?一般認為是我們教會的,我們不教他們怎麼會呢?而事實上,學生並不是帶着空空的腦袋來我們的科學課堂,對於不少問題,他們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論”。最要緊的是,這些常常與科學理論相悖,同時也往往被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不屑一顧或不堪一擊的“理論”,卻是學生長期經驗加智力活動的產品,是他們“心中的科學”。“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必須讓學生的智慧、思維、猜測、想象、情感、喜怒、哀樂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必須讓教學來自生活,回到生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必須讓課堂與生活血肉相連。

課堂教學應該充滿生命氣息——生命性教學。華東師大教授葉瀾指出:“教育是直麪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事業”。可以説,把教學提升到生命層次,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一種生命體驗(感悟),是新課程的最高境界。

三、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的變革已經成為事實。然而在新舊教學思想交替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反思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活”而不“實”的傾向:

一是“對話”變成“問答”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對話,共同發現、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手段。課堂提問能夠給學生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然而,事與願違。如“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之類的毫無啟發性問題充斥課堂,課堂上一問一答,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灌”,直到學生鑽進教師預設好的套子裏,使之“就範”才肯罷休。

二是“自主”變“自流”——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有的教師悄悄地退出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説到哪,教師就跟到哪;學生彙報什麼,老師就教什麼。為了讓學生自主,教師沒了主見,教學無主次,不能正確把握教材的價值取向。有的被學生牽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學生的後面,對學生百依百順,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學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觀者,把自主學習異化為放任自流,實屬新版的“放羊式”。

三是“小組合作”秀——不管問題有沒有被討論的價值,不管時間是否充裕,更不管學生是否有探究的慾望,是否真正圍繞問題展開研究,教師一聲令下,學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投入熱烈的討論之中。為了討老師的歡心,學生也總是“有模有樣”地合作探究。時間差不多了,即使學生正處於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教師一個手勢,合作學習便戛然而止,每位學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準備彙報。小組合作探究成了一種裝飾性的教具,學生則成了教師所謂的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小組合作”秀的道具。

四是為誇獎而誇獎——教師不管學生怎樣表達和表現,一味給予表揚,課堂上“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之類的讚賞時起彼伏。這種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但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作為一名課改的實施者、操作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在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同時為教師自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動性,滿腔熱情地自主提升專業化的水平。為自己創造輝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暑期,我又一次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特別是關於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及教學藝術培訓。培訓的觀點清新雋永、思維的觸角縱橫騰躍。無論是詮釋“教育的意藴”,還是解讀“教育的靈魂”,無論是思考“完美的教學”,還是關注“教師的學習與成長”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得學校剛開始進行校本培訓時,總覺不理解,也沒必要,而且培訓內容好像又比較繁雜,不僅涉及一些理論內容,還涉及教師基本功方面的一些瑣碎活動,當然更有自身專業方面的培訓。一開始時,我認為這無非都是一些走過場的東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後來覺得並非如此簡單,學校及各部門及老師們都非常重視,於是在客觀條件下自己也開始轉變認識和態度,把校本培訓作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來對待。

雖然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卻從未放鬆過在這方面的學習,一方面在時間上盡力爭取,集中學習時沒請過一次假。另一方面態度上可以説非常認真。隨着學習的推進,自身對此事的認識也由被動的迫於環境,不得不學,轉變為主觀上主動的去學習,認為應該學。因為在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確感覺到受益匪淺。

一、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的靈魂。

偉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師的偉大,沒有教育思想,教師就成了一台機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信仰。“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

二、教師必須讓課堂湧動着生命的活力。

課堂教學應該充滿生活氣息——生活性教學。課堂教學應該向生活迴歸,雖然生活不等同與教學,但教學一旦離開了生活,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木之本了。

一堂好課絕不應該孤立與生活之外,與學生的成長無關;一堂好課更應該是學生探索現實和未來世界的窗口,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廠和加油站;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教學,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麼掌握知識的?一般認為是我們教會的,我們不教他們怎麼會呢?而事實上,學生並不是帶着空空的腦袋來我們的科學課堂,對於不少問題,他們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最要緊的是,這些常常與科學理論相悖,同時也往往被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不屑一顧或不堪一擊的“理論”,卻是學生長期經驗加智力活動的產品,是他們“心中的科學”。“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必須讓學生的智慧、思維、猜測、想象、情感、喜怒、哀樂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必須讓教學來自生活,回到生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必須讓課堂與生活血肉相連。

課堂教學應該充滿生命氣息――生命性教學。華東師大教授葉瀾指出:“教育是直麪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事業”。可以説,把教學提升到生命層次,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一種生命體驗,是新課程的最高境界。

三、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的變革已經成為事實。然而在新舊教學思想交替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反思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活”而不“實”的傾向:

一是“對話”變成“問答”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對話,共同發現、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手段。課堂提問能夠給學生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然而,事與願違。如“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之類的毫無啟發性問題充斥課堂,課堂上一問一答,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灌”,直到學生鑽進教師預設好的套子裏,使之“就範”才肯罷休。

二是“自主”變“自流”,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有的教師悄悄地退出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説到哪,教師就跟到哪;學生彙報什麼,老師就教什麼。為了讓學生自主,教師沒了主見,教學無主次,不能正確把握教材的價值取向。有的被學生牽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學生的後面,對學生百依百順,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學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觀者,把自主學習異化為放任自流,實屬新版的“放羊式”。

三是“小組合作”秀,不管問題有沒有被討論的價值,不管時間是否充裕,更不管學生是否有探究的慾望,是否真正圍繞問題展開研究,教師一聲令下,學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投入熱烈的討論之中。為了討老師的歡心,學生也總是“有模有樣”地合作探究。時間差不多了,即使學生正處於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教師一個手勢,合作學習便戛然而止,每位學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準備彙報。小組合作探究成了一種裝飾性的教具,學生則成了教師所謂的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小組合作”秀的道具。

四是為誇獎而誇獎,教師不管學生怎樣表達和表現,一味給予表揚,課堂上“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之類的讚賞時起彼伏。這

種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但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作為一名課改的實施者、操作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在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同時為教師自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動性,滿腔熱情地自主提升專業化的水平。為自己創造輝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教師暑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4

來自的多位專家分別就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素質教育者之素質談等專題作了講座。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能夠有機會傾聽兩位教育專家現場的經驗分享,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雖然只有三天的學習時間,但是確實受益頗多。

通過學習,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僅僅靠熱情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加強理論學習,大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多年來形成的教學觀念及不加思考的沿襲老教師的一套教學思路與方法的行為。從更客觀的角度、更理性的思考中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在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時,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態度、價值取向、道德品質、治學方法乃至為人處事等方面都要與時俱進。

沒有學習,就沒有提高。通過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觀念,我學會了反思自己,學會向學生學習,學會從社會發展的需要,民族的振興的層面上思考自己的.教育活動,真正樹立“教是為學而服務”的思想,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充電,才會使課堂教學形式日益豐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增添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教書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些都是對教師的高度評價!通過這次學習我也明白了:長遠的教師素質提升不是靠進修學校,不是靠某一個組織、團體或個人,而是靠自己的不斷提高和自我超越!

七月流火時節,我帶着教學實踐中的困惑,參加了短暫而緊張的“異龍鎮中心國小20xx教師素質提升校本培訓”。酷日炎炎,暑氣逼人,然而各位教育專家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卻如春風化雨,盪滌了所炎熱,也滋潤着我焦渴的心靈。

通過素質提升培訓,我獲得了新的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

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總之,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為教育事業發展無私奉獻的一切,持之以恆,求是求真。我相信短暫的學習之後,每一個教師都會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營造石屏教育美好的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78zxv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