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篇1

為進一步鞏固拓展黨的羣眾路線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推進全體黨員“兩學一做”主題教育,不斷提高全體黨員黨性修養,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按工程職校黨支部工作部署,5月16日工程職校黨支部與青白江技師分院黨支部的全體黨員開展了“兩學一做”—“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政治方向”學習討論會。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通用6篇)

會議期間,全體黨員展開了積極熱烈的討論,並形成了共識: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政治方向,牢記自身的職責和使命,終身學習、不斷進取,立足人民教師的本職崗位,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認真履行一個教師黨員的職責。

黨支部書記彭傳章同志指出,作為基層黨員,要自覺樹立、始終堅守、躬身踐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要堅定理想信念,必須以理想建設為根本,以黨性錘鍊為核心,以腳踏實地為基礎。作為戰鬥在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一線上的教師黨員,我們更應該起好先鋒模範作用,做好自己的事,上好自己的課,管好每一個學生。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篇2

理想信念是奮鬥目標,是精神支柱,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一個人有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會執著奮鬥,自強不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就能勵精圖治,百折不撓。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思想素質,也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抓住理想信念教育這個核心,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靈魂,抓住了關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進的方向,倘若人生沒有了理想信念,就如行船沒有航標,一切都會變得無所適從,就會產生過一天算一天的念頭。這對於一個共產黨員黨員來説是十分危險的。我們知道理想和信念關鍵在於一個"信"字。"信",它是一個會意字,表示從人,從言。解釋為人的言論應當是真實的,是不虛偽的。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信什麼的問題。信金錢的,就會不擇手段去收斂金錢;信迷信的,最終會被迷信所害;信共產主義的,儘管明知是個遙遠的目標,卻會一代又一代地朝着遠大的目標去能力奮鬥。我們共產黨員就是這一奮鬥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從遞交入黨申請到成為共產黨員的這些年以來,無論是學校的黨課,還是總支的講座,都反反覆覆地對我們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我們黨員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動在羣眾中起這麼一個作用: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用自己的奉獻為偉大的祖國作貢獻。只要增強了信念,什麼人間奇蹟都能創造;只要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什麼困難都能克服。

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理想,我的信念都凝聚在我的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實幹,用自己的創新塑造黨員教師的新形象;用自己的熱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帶領教師們一起實現我們的人身價值。

對我來説,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我行動的力量源泉,她代表着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共產主義理想始終是我們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和奮發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是以理想信念堅定而著稱的,老一輩領導人和無數革命先驅為我們樹立了堅定不移,矢志不渝地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的榜樣,我要繼承老一代共產黨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首先我們共產黨員要打牢理論根基,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指出:"理論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標誌,沒有理論上的成熟和堅定,就不會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通過夯實理論根基,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用黨性原則清除自身的污垢,正本清源,廓清迷霧,重塑正確的權力觀。理想信念不只是一種樸素的感情,必須以深厚的科學理論素養作依託。要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認真學習一系列重要論述。只有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我們社會主義改革實踐過程對人的思想的影響,正確認識當今國際和國內政治鬥爭帶來的影響,從根本上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客觀世界在不斷變化,馬克思主義也在不斷髮展,因此,政治理論的學習是萬萬不能少的。因為學習理想信念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它和實踐是緊密聯繫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來對待,孜孜以求,學而不怠。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抓緊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習反映當代世界發展的新知識,學習做好工作所必需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領域。

其次我們共產黨員要強化宗旨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副教導,在工作中起的是"橋樑"作用,教學上起的是引導作用,人際關係中起的是粘和劑的作用。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怎樣"以身作則"。言不出格,行不逾矩,不為私心所擾,不為物慾所動,始終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覺淡泊名利,努力實現人生價值。這就是我強化宗旨意識的具體表現。我的職務是競聘而來的,是基於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我的黨員身份是被大家認可的,就應該作到:有困難黨員先上,有名利羣眾先"請"。要時時刻刻想到別人,想到大家。有人説做工作"不怕羣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這是顛倒了公僕與主人的關係。我要時刻把自己當作為教師服務的公僕,工作中要學會滿腔熱情,做出一些踏踏實實的事情,要牢記黨的宗旨,心中裝着羣眾。恪盡職守,堅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羣眾,把羣眾觀點深深地紮根在頭腦裏;感情上貼近羣眾,工作上依靠羣眾,以服務奉獻為天職,自覺接受人民羣眾的監督,做到常懷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常修為人之德。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教師只有對自己的理想信念的要求有了"高度",工作起來才會有"力度",才會有勇氣去面對和解決前進路上所碰到的"難度" ,從而顯示出我們黨員教師的亮度。因為共產黨員就是要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鬥。因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有了這樣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對個人的名利得失就看得淡了。

最後,我的理想和信念的具體體現就是在我現在從事的教育事業中。我們黨員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黨的崇高事業。每一個黨員幹部要想始終保持先進性,必須確立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黨的崇高事業的觀念,從本職崗位做起,從每天的工作幹起。因此,要達到"三個認清":一要認清每個黨員幹部所從事的每項工作都是黨的崇高事業的組成部分。我們黨的事業是惠及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奮鬥才能實現,也正是由於千千萬萬個黨員幹部從"小事"幹起,才能使我們黨的事業不斷走向成功,走向輝煌。二要認清每個黨員幹部都是黨的崇高事業的辛勤建設者。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黨的宗旨和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經常想一想參加革命為什麼,入黨圖什麼,身後留什麼,是否對得起黨的培養,是否辜負了人民對自己的期望,自覺把黨的事業視為生命,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責任感,完成黨賦予我們的各項任務。三要認清以創新的精神幹好本職工作就是對黨的事業的最大貢獻。創新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付出艱辛的汗水和辛勤的勞動。這不僅需要創新的勇氣,更需要真抓實幹的吃苦精神,堅持在實踐中創新。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篇3

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説的,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霆之前一樣。教師的任何一種教育行為的背後都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影子,不管這些思想和理論是系統的理性的,還是零碎的感性的;是以顯性的形態出現,還是以無意識或隱性的狀態存在,它們始終影響着教師的行為,關係到教育工作的成敗與教學質量的高低。長期以來,人們比較多地關注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入職經驗、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等這些表層因素和外部行為特徵的分析與研究,但對教育愛、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等重要問題卻關注不多。而後者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説,面向未來的教師還應該是充滿愛心、富有理想、堅持信念、擁有信仰的教師。

首先,面向未來的教師應該是充滿愛心的教師,有愛的教育才可能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從孔子的有教無類開始,我國就一直有着公平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傳統,提倡仁愛之教。今天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其實就是建立在對人的尊重基礎上的愛的教育。教育的過程就是愛的過程。西方學者特拉澤爾認為愛意味着同情感與獻身精神;弗洛姆認為愛是無條件地給予。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無知等絕不會煥發和孕育出真正的愛。”陶行知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只有充滿對學生、對教育這一崇高職業的愛,才能真正關愛學生;也只有當教師愛的信息為學生所接受和感動時,學生才會親其師而敬其道,感其情而效其行,因此愛的教育是教育的本真含義,教育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動力。

其次,面向未來的教師應該是富有理想的教師,有理想的教師才能引領和創造未來。蔡無培指出,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必定是立足於現在,面向於未來,為未來社會培養所需要的人才服務的。教師要根據自己對未來社會的理解和判斷以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來確立一個理想的目標,並從人類發展的光明前景的戰略高度來構建自己的教育哲學,通過自己的教育活動傳播理想,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面向未來的教師必定是理想主義的;然而所實施的教育行為又是在現實條件下進行的,因而他又是現實主義的。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如何保持合適的尺度,這就是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難題。為此,他必須考問教育的終極意義和近期目標,必須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和特有的教育意義、對自己正在講授的內容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位置和它們怎樣整體地顯示其教育意義、對所有這些怎樣通過自己的每一次教學活動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得到實現有清醒的意識。意義的考問和意識的喚醒,使他從日常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和經驗性行為中擺脱出來,成為教育實踐的自覺研究者和主動反思者,成為自己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構建者和創造者,成為面向未來的專業發展主體。教育教學活動也因為有了科學知識和理論的指引,趨向對因材施教、化民成俗、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滋生並孕育出各種各樣的教育經驗與教育理論。

第三,面向未來的教師必定是擁有堅定信念的教師,有信念才能保證其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和教育活動的相對獨立性。這種信念建立在對教育的本真含義的思考基礎上,建立在正確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內化過程中,建立在對各種思潮、經驗和現象的理性分析和揚棄上,並具體落實在教師所堅守的各種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中,體現在教育教學的規範裏。信念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樑,它以科學的知識和成功的經驗為基礎,以審慎的理性和慎獨的精神為特徵。堅定的信念使教師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從心所欲不逾矩,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和主導作用;能堅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抗拒各種誘惑和壓力,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能克服勇於創新,奮發進取,克服職業倦怠,不斷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從而引領自己從事實的此岸到達理想的彼岸。

第四,面向未來的教師必定是擁有信仰的教師,有信仰的教師才會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和全身心的投入狀態,才能真正體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感與樂趣,並在工作中和學生及自己的發展中品味到幸福。偉大的教育家總有堅定的教育信仰。孔子信仰“仁”和“禮”,盧梭信仰“自然’,。蘇霍姆林斯基宣稱:“我的教育信仰在於使人去為他人做好事,併發自內心深處去做,在於建造自我。”教育信仰是伴隨着狂熱情感和執着追求的被高度認同的權威信念,是對教育促進個體和社會發展的極度信服和尊崇,是一種極其強烈而深沉的情感狀態,能使教師堅定地認同教師職業及與這一職業相關聯的生活方式,支持教師抗拒各種誘惑,積極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有效的教育經驗轉化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並貫徹始終,矢志不渝。教育信仰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偉大教育精神的源泉和具體教育價值實現的條件,它引導教師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斷走向職業的高處和深處,不斷追求事業的成功,不斷消解各種壓力,克服職業倦怠,並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人格境界的昇華,真正體會到工作着是美麗的這麼一種平淡而充實的幸福心境。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説: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雅思貝爾斯説:“教育需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為教育,只是教學技術而已。”當今的中國正處於一個教育信仰或者説是信仰教育的時代,如果沒有教育科學理論作為基礎,教師的教育實踐只能摸着石子過河,只能是一種經驗性的試誤教育;反之,不能結合實踐的教育理論,不管體系如何完美,也只能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因缺乏對現實的指導意義而很難為教師所接受;哪邊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十分完善的理論與實踐,如果它們不能轉化提升為教師個人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和教育信仰,那麼,它們的實際影響作用肯定也將十分有限,因為事實上,今天的中國並不缺乏各種各樣教育理論,教師也並不缺乏教育行為的創新和大膽實踐的勇氣,缺乏的是對這種實踐支持的環境和體制,缺乏的是對這種行為的科學論證和總結提升,缺乏的是對各種經驗理論內化而成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和教育信仰以及將之真正落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長效機制,缺乏的是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喚醒。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篇4

到北京師範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老師提出四點要求,第一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這一重要論斷指出了新時代好老師的基本品格,為廣大教師的成長進步指明瞭方向。廣大教師要牢記的囑託,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自覺堅守理想信念,爭做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好老師。

理想信念,是好老師的人格基石。“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夢想要以夢想去點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喚醒。一個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在價值取向多元的時代,我們要以理想信念為基,讓每一個教師都有遠大的志向、純粹的心靈、高尚的節操。古人講:“賢希聖,士希賢。”廣大教師只有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偉大使命,我們的教育才會燦爛,我們的學生才有希望。

一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心中裝着國家和民族。在中國教育史上,被人們所稱道、為歷史所銘記的好老師,無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書育人事業與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孟子説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一位教師自覺選擇了為他人、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並以此為人生大樂,那麼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恆價值,他所從事的這一職業就獲得了偉大意義。今天,在億萬人民向着民族復興夢想邁進的征程中,教師既是築夢人,也是追夢人、圓夢人,廣大教師要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實現中國夢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帶頭踐行者和傳播者。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説,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支撐。從事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的教師,理所當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帶頭踐行者。核心價值觀植根於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的土壤之中。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文化自信。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有文化自覺,瞭解、欣賞乃至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去中國化”保持高度警覺。教師亦是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為莘莘學子把好人生的“總開關”,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就能為黨和國家事業造就大批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合格人才,為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輸送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廣大教師要用自己的學識、閲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培養對中華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有歸屬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輕一代。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廣大教師只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為社會、為民族培養出棟樑之材。我們希望每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都能以“傳道”為第一責任和使命,為孩子點燃更燦爛的夢想,為國家和民族貢獻更多正能量。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篇5

1、作為教師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政治上保持先進性。

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培養未來社會的人才,因此,教育必須超越時代的發展,具有前瞻性。處在這樣一個“今天”的教師,在思想上要有教師的雙重意識,時刻審視自己,衡量自己,評價自己,以德、行立身處世;同時開積極主動地加強黨性修養。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與理論修養,對學生人生道路的選擇,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貫徹《黨章》”,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以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堅決捍衞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組織上、思想上、行為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三個代表”的學習者、宣傳者、實踐者。

2、教師要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

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愛崗敬業,敢於吃苦,甘於奉獻,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要給羣眾做出表率,要讓羣眾認可,要讓羣眾服氣。教師給予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並不因學生的畢業而終止,而是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繼續產生着巨大的影響,甚至會伴隨他們的一生,乃至影響其下一代和社會的其他人。所以教師不僅應該具有高深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我們必須熱愛本職工作,忠於教育事業,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對教育事業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且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起到真正的模範,榜樣的作用,用正確的思想來引導學生、用高尚的德行來感化學生,用大方的儀表來影響學生。

3、教師要做終生學習型教師。

要重視學習,學習理論,學習業務知識,通過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業務能力,這樣才能跟得上形勢,跟得上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好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做貢獻。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未來社會中,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都將存在終身學習的需要,更不要講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職業。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中掙脱出來,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不單純把教師當成一份職業,而是奮鬥終身的事業。黨員教師必須站得高,看得遠,永不鬆懈的學習,日臻完美。站在終身學習的高度,力求把握機會,拓展未知領域,增加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適應新技術革命引發的新挑戰。

4、教師的工作責任心應當更強

黨員教師的工作責任心要高於身邊羣眾,幹任何工作都要認真地盡責任,一心想着為把工作做好,做到最佳,做到一流,要盡職盡責。作為一名黨員教師,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孜孜不倦,一絲不苟,在自己的崗位上體現出先進性,發揮出先鋒模範作用。

5、教師的業務技能應當更純熟

教師要努力鑽研業務,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從業務上,從專業技能上,儘可能達到精通和完美,工作要上水平、創一流,就要不斷加強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

6、教師和同事之間的合作應當更和諧

同事之間,能走到一起是緣分,黨員要有寬闊的胸懷,要能容人,特別是能容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要與人為善,黨員的思想覺悟、思想水平要高於羣眾,要有大局觀,不能只考慮眼前個人的一點利益,不能斤斤計較。

7、教師的組織紀律性應當更強

在遵守勞動紀律方面,我們也應該給羣眾做出榜樣,特別是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也不要感到心裏不平衡,就因為我們是黨員,要講奉獻,講先進性,要起模範作用,不然羣眾不買你的賬,受到不良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更重要的黨的組織。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認真的工作之外更兼具為黨培養新鮮血液的任務。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着一般羣眾,更影響着即將成為祖國建設者的接班人對黨的認識和看法。所以黨員教師更應時刻認真“學習、貫徹、維護《黨章》”,以“六個堅持”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磨礪,樹立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執著追求,自強不息。當然我們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中,大都市生活的壓力,也使得大部分人為了生活疲於奔命。學校中教師的收入是相對較為清貧,有的就會產生心理不平衡和落差感,有的會使自己減少了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我想,作為黨員教師不該有這種膚淺的想法,人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生活質量上,更應該體現在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度上。

教師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篇6

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説的,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霆之前一樣。教師的任何一種教育行為的背後都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影子,不管這些思想和理論是系統的理性的,還是零碎的感性的;是以顯性的形態出現,還是以無意識或隱性的狀態存在,它們始終影響着教師的行為,關係到教育工作的成敗與教學質量的高低。長期以來,人們比較多地關注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入職經驗、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等這些表層因素和外部行為特徵的分析與研究,但對教育愛、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等重要問題卻關注不多。而後者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説,面向未來的教師還應該是充滿愛心、富有理想、堅持信念、擁有信仰的教師。

首先,面向未來的教師應該是充滿愛心的教師,有愛的教育才可能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從孔子的有教無類開始,我國就一直有着公平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傳統,提倡仁愛之教。今天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其實就是建立在對人的尊重基礎上的愛的教育。教育的過程就是愛的過程。西方學者特拉澤爾認為愛意味着同情感與獻身精神;弗洛姆認為愛是無條件地給予。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無知等絕不會煥發和孕育出真正的愛。”陶行知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只有充滿對學生、對教育這一崇高職業的愛,才能真正關愛學生;也只有當教師愛的信息為學生所接受和感動時,學生才會親其師而敬其道,感其情而效其行,因此愛的教育是教育的本真含義,教育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動力。

其次,面向未來的教師應該是富有理想的教師,有理想的教師才能引領和創造未來。蔡無培指出,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必定是立足於現在,面向於未來,為未來社會培養所需要的人才服務的。教師要根據自己對未來社會的理解和判斷以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來確立一個理想的目標,並從人類發展的光明前景的戰略高度來構建自己的教育哲學,通過自己的教育活動傳播理想,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面向未來的教師必定是理想主義的;然而所實施的教育行為又是在現實條件下進行的,因而他又是現實主義的。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如何保持合適的尺度,這就是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難題。為此,他必須考問教育的終極意義和近期目標,必須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和特有的教育意義、對自己正在講授的內容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位置和它們怎樣整體地顯示其教育意義、對所有這些怎樣通過自己的每一次教學活動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得到實現有清醒的意識。意義的考問和意識的喚醒,使他從日常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和經驗性行為中擺脱出來,成為教育實踐的自覺研究者和主動反思者,成為自己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構建者和創造者,成為面向未來的專業發展主體。教育教學活動也因為有了科學知識和理論的指引,趨向對因材施教、化民成俗、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滋生並孕育出各種各樣的教育經驗與教育理論。

第三,面向未來的教師必定是擁有堅定信念的教師,有信念才能保證其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和教育活動的相對獨立性。這種信念建立在對教育的本真含義的思考基礎上,建立在正確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內化過程中,建立在對各種思潮、經驗和現象的理性分析和揚棄上,並具體落實在教師所堅守的各種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中,體現在教育教學的規範裏。信念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樑,它以科學的知識和成功的經驗為基礎,以審慎的理性和慎獨的精神為特徵。堅定的信念使教師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從心所欲不逾矩,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和主導作用;能堅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抗拒各種誘惑和壓力,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能克服勇於創新,奮發進取,克服職業倦怠,不斷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從而引領自己從事實的此岸到達理想的彼岸。

第四,面向未來的教師必定是擁有信仰的教師,有信仰的教師才會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和全身心的投入狀態,才能真正體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感與樂趣,並在工作中和學生及自己的發展中品味到幸福。偉大的教育家總有堅定的教育信仰。孔子信仰“仁”和“禮”,盧梭信仰“自然’,。蘇霍姆林斯基宣稱:“我的教育信仰在於使人去為他人做好事,併發自內心深處去做,在於建造自我。”教育信仰是伴隨着狂熱情感和執着追求的被高度認同的權威信念,是對教育促進個體和社會發展的極度信服和尊崇,是一種極其強烈而深沉的情感狀態,能使教師堅定地認同教師職業及與這一職業相關聯的生活方式,支持教師抗拒各種誘惑,積極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有效的教育經驗轉化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並貫徹始終,矢志不渝。教育信仰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偉大教育精神的源泉和具體教育價值實現的條件,它引導教師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斷走向職業的高處和深處,不斷追求事業的成功,不斷消解各種壓力,克服職業倦怠,並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人格境界的昇華,真正體會到工作着是美麗的這麼一種平淡而充實的幸福心境。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説: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雅思貝爾斯説:“教育需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為教育,只是教學技術而已。”當今的中國正處於一個教育信仰或者説是信仰教育的時代,如果沒有教育科學理論作為基礎,教師的教育實踐只能摸着石子過河,只能是一種經驗性的試誤教育;反之,不能結合實踐的教育理論,不管體系如何完美,也只能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因缺乏對現實的指導意義而很難為教師所接受;哪邊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十分完善的理論與實踐,如果它們不能轉化提升為教師個人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和教育信仰,那麼,它們的實際影響作用肯定也將十分有限,因為事實上,今天的中國並不缺乏各種各樣教育理論,教師也並不缺乏教育行為的創新和大膽實踐的勇氣,缺乏的是對這種實踐支持的環境和體制,缺乏的是對這種行為的科學論證和總結提升,缺乏的是對各種經驗理論內化而成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和教育信仰以及將之真正落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長效機制,缺乏的是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喚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6rewl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