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開展教研組工作,教師能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的範文,歡迎閲讀!

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篇一

當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六月之末時,一個學期便又結束了。站在歲月的邊上,回首這一學期我們低語組的工作,有踏實也有失落,有收穫也有困惑。

本學期,我們低語組全體老師以期初計劃作為工作的重心,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兢兢業地工作、紮紮實實地教學。

一、紮實開展教研活動

1、以教研實踐課為抓手開展教學研討

根據期初計劃,本學期我們低語組的教研實踐課主要圍繞“基於文體的語文閲讀教學研究”,開展了詩歌教學與童話類文本教學的探索。

詩歌教學,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在我們以往的課堂上,幾乎找不到個性的聲音,教學的流程基本還是跟敍事類文體同樣的教學,分析過多,打破了詩歌原本的語言美、音樂美、形象美、意境美。瑣碎的分析,技巧的灌輸,湮滅了詩歌的文學性,使得詩歌不再為詩歌。同樣童話類的文本也遭遇了這樣的劫難——支離破碎的文本解讀,讓孩子看不見故事了;平淡理性的教學,讓孩子遠離了人物形象;成人化的説教解讀,讓孩子學會了説假話、説大話。

為了探索一條讓教師能看到文體的語文閲讀教學之路,本學期我們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本組19位語文老師,除去三位超齡、兩位產假的老師,每個老師都很認真地選課,並精心預設,努力上好教研實踐課,在課中探索,課後及時反思,研討,在這方面邁開了堅實的一步。另外各年級段各推選一位老師參加大組研討,其中二年級組的範宇敏教導為大家展示了童話類文本的教學。朱麗霞老師、言林鴻老師和殷芝老師分別執教了《鮮花和星星》(兒童詩)、《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詞改編的現代詩)、《母親的恩情》(文包詩)。三篇課文同屬詩歌範疇,卻是三種截然不同的詩體。課上,三位執教老師在關注詩體教學的同時,依據不同的詩體、不同的年段在教學中做了較多個性的思考與大膽的創新,雖然教學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相信這樣的努力與嘗試能給老師們一些啟迪與思考,並在以後的閲讀教學中繼續探索、實踐,追求教學的最優化。

2、以兩週一次的教研活動為平台開展教學研討

每位教師除了上好每學期一節的教研活動課以外,大家還能積極參加每兩週一次的教研活動,開展説課、評課活動。通過觀看優課視頻,吸納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取他山之石,努力改進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本學期本組教師集中觀看了九屆一等獎獲得者山東張臻老師執教的《會走路的樹》一課,課後大家對張老師的課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對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實施指向表達的閲讀教學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也對新一輪課改閲讀教學的美麗的轉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解讀。

雖然本學期學校層面的活動比較多,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老師們都能利用課餘時間非常主動積極地填寫各項記錄,完成教研組的各項任務。

3、以“名師引路”聽課活動為助推開展教學研討

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能力,本學期學校邀請了江蘇省特級教師潘文彬老師來校講學。為了不錯過身邊的這次盛宴,老師們都提前調課,安排好自己的課務,積極參加,認真聆聽,做好筆記。課上、會上,潘老師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辯力”給老師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也給我們今後的語文閲讀教學指明瞭方向。

二、認真開展“師徒結對”活動

本學期,根據學校青研中心的工作安排,繼續認真開展師徒結對的“四課聯動”活動。首先是期初的“青年教師診斷課”,由青年教師執教一節展示課,師傅及學校相關領導聽課,然後針對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並給予切實有效的幫扶行動。接着由師傅針對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精心備課,並進行課堂示範。徒弟觀摩後,再互相交流觀摩感受和上課心得,挖掘授課“亮點”,提出存在問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共同成長。在此基礎上,師傅再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聽課,結合研討、評議情況,與徒弟分析授課得失,指導青年教師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經過一個階段的聽評課的磨練、示範課的引領及個人的感悟後,青年教師再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在期末上好一節“反思彙報課”。

在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動態過程中,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傳幫帶的引領作用,為青年教師搭台助推,使他們通過參與“診斷課——示範課——-跟蹤課——彙報課”的“四課”聯動的研討,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教研的內在動力,加速成長,早日成為新的骨幹教師。

三、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的實踐性。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有限的課堂向無限的生活延展,本學期,我們全組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根據學校大隊部、德育處以及教導處的工作安排,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豐富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1、組織課外閲讀

各年級依據常熟市國小課外閲讀考級工作的部署,從寒假開始就發動學生購買書籍,開展自主閲讀。開學後,全組語文教師又認真組織學生開展共讀活動,部分教師還積極組織課外閲讀的推薦、賞析、閲讀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的閲讀指導活動,通過共讀、自讀相結合,引領學生愛上閲讀,在閲讀中積累,在閲讀中成長。期末,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又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市級的考級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開展各類競賽

本學期,全組語文老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實踐以外,還配合學校德育處、大隊部等的安排,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了三月份的“慶三八”的賀卡製作、徵文競賽。在競賽中,孩子們嘗試着用筆尖傳達感恩之情,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寫字比賽是我市語文學科的一項常規比賽,本學期繼續開展二年級整班性的寫字比賽。為了迎接比賽,二年級組的語文老師除了抓好語文課堂寫字教學指導外,還在賽前開展了預賽指導。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校級選拔賽中二(7)班獲得校級一等獎並代表參加市級比賽,二(1)班和二(4)班獲得二等獎。

3、進行植物探究

植物探究是我校的校本特色課程。依託校園大面積的綠化和品種繁多的綠色植物,語文老師根據季節的變化和班花班樹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走向校園,讓學生走進美麗的花園、花壇、小果園、蔬菜地仔細觀察,呼吸花草樹木的芬芳,聆聽花草生命拔節的聲音,感受它們勃勃的生機和生命的輪迴,用畫筆、文筆採擷、記錄觀察與思考的智慧之花。

四、深刻反思不足與存在問題

一學期來,我們低語組全體語文老師團結一致,盡心盡力,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施豔老師設計的《三袋麥子》、許丹老師設計的《嫦娥奔月》和朱曉奇老師設計的《嫦娥奔月》在20XX年第七屆“藍天杯”教學設計競賽中分獲三等獎;殷芝老師在20XX年常熟市中國小教師遠程非學歷教育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學員;朱麗霞老師指導的王思羿、吳潤茜、朱亦紅、殷嘉楠、王一忠、杜佳瑜的書法作品在第三屆全國少年兒童書法、硬筆書法大賽中被評為優秀獎;殷芝老師和殷丹老師在20XX年常熟市國小各科把握學科能力競賽中獲語文學科二等獎,趙美亞、秦麗敏、許丹老師分獲三等獎;施豔老師在“美麗中國夢”常熟市少先隊“慶六一”長卷繪畫展示活動中獲優秀指導獎;朱麗霞老師編寫的《積累與運用專項複習》練習設計發表在《少年智力開發報國小語文》((一)(二)(三)3個版面),朱麗霞老師指導的陸佳晨的《奶奶家的小雞》發表於《作文週刊》國小三年級版第4版。

但是,在歡欣鼓舞之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

1、實踐課的評課還有些流於形式,研討時老師們比較隨意,研討停留於技巧層面,缺乏對文本解讀及教學策略上的深刻思考。當然作為教研組長的我,許多工作做得不夠實,許多工作缺乏創意,沒有發揮出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

2、教師理論知識匱乏,課外閲讀的主動性不強,教學反思能力比較弱。

3、忽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對教材中安排的單元練習後的實踐活動缺乏統籌安排,精心預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意識上不夠重視。

反思不足,我們更當勤勉。路漫漫其修遠兮,教研組工作任重而道遠。

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篇二

在教研室、校教導處的領導下,一年來,我教研組能把握時代的脈搏,努力革新教法學法,教研氣氛濃厚,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一、教育思想

教師能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在教學中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在學困生轉化方面做的很好。

二、常規管理

在每學期之初都能召開會議,討論商定教研計劃,使得教研工作計劃目標明確,符合課改要求,有較強可行性。在學期結束時,也能召集全體教師為一學期的教研工作做總結,使得總結內容具體,有落實計劃的實際做法。在參加教研活動時,除請假的教師外都能準時出席,每次活動都有具體的內容。教師都有着積極進取的精神,能團結協作,以老帶新,互幫互學,工作態度十分端正。

三、教學活動

教師都能超前一週備課,教案規範齊全,既備了教材、教法,又備了學生學情。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能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教師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教學效果上佳。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時,教師態度熱情,富有耐心,並且注意反饋,學困生提高較快,學生反映很好。作業佈置做到了適量適度,批改認真,能及時給予矯正評議。考試命題符合課程標準要求,試題難度、區分度、覆蓋面、題量較恰當,比較重視考試質量分析。教師具有大課程觀,能結合語文園地開展活動課,有計劃、有教案,大多數情況下能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效果較好。具有現代教育技術意識,能積極並創造性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顯著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教研教改

以課改新理念為理論依據,制定校本教研計劃,撰寫總結,努力做到計劃可行,總結內容具體實在。每學期安排兩位教師承擔校級研修課的任務,在上課前進行集體備課,分析教材、學情,研究教法、學法,研討氛圍濃。其餘的教師則在教研組內上研修課,同年級的教師在一起討論交流。在上研修課時,組織其他教師聽課、評議。在校級研修課結束後,要求聽課教師撰寫評課稿,進行集體評課,評議十分認真,氣氛活躍。上學期在集體備課、評課時,還邀請了教研室與教師進修學校的專家進行了指導,效果非常好。教師每學期的聽課節數都在10節以上,並都有評價意見。在課題研究方面,一學校的課題為主,能定期學習、研討。暑假期間組織了部分教師參加了電腦知識培訓,為課題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教改方案較為系統,目標明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大多數教師能夠參與。

五、規範管理,提高教學“七認真”水準

1、圍繞學校教學常規“五認真”的工作執行細則本學期進一步嚴格、規範了五認真工作,及時做好了檢查、督促、考核工作。立足課堂,抓好常規,努力創新,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導向、調節等功能,以此促進我組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2、加強了教學質量的管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須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納入教學的重要議程,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為中。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剛剛起步,可塑性強。教學中嚴格要求,訓練到位,經常抓,抓經常。

3、加強對年青教師的培訓指導,做好年青教師的帶教工作。

新教師能兢兢業業工作,虛心向指導老師求教,指導教師和同年級老師也能通過共同備課、聽課、交流等幫助新教師完成自身的角色轉變,新教師們都分別有了可喜的進步。

教研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篇三

一個學期又在緊張忙碌中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我們低年級組所做的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不足,低年級教研組工作總結。現將本學期本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我們低年級組的各位老師通過學習,使觀念有了轉變,也逐漸踏出“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束縛的第一步,初步在嘗試着這種開放式教學。開學伊始我們低年級組老師在制定目標、主題時,確實是費勁了腦汁,不知定什麼目標主題合適,而且更不知道怎麼去拉網、設計教育內容。於是,我們幾位老師到處找書、找資料,終於定出了第一個主題“生活走進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又回到老一套,依然從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國小生的活動和安排學生的學習,還是老師説的多學生動的少,而且資料的收集也很困難,只收集了一些圖片,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材料的提供上也很單調。一日活動常規也較多的要求學生做什麼。但是,隨着對學生觀察的深入、隨着一些對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隨着我們年級組的老師在一起不斷對《生活課程》的學習理解,參照《課程改革》開展思路,也逐漸有了更多的認識。在後面的主題設計過程中,我們深知,應從學生能看到、聽到、感興趣的東西為基礎,來設計主題、建構主題,只有根據國小生的發展去選擇教育內容才有良好的收效。現在,我們組的老師只要聚在一起,説的談的都是自己班上的“主題”,一看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一看見什麼新鮮的事物,馬上就會聯想到是不是可以做下一個主題?如我們在進行主題“發展聾兒技能特長”過程中,我們老師就發現學生們利用廢紙、掛曆等製作玩具時,很多小朋友在玩具上粘上圓形的輪子來製作汽車,平時的遊戲活動中也喜歡玩汽車。於是,我們組的老師在一起互相交談、討論、商量。最後一拍即合,下一個活動的主題“製作汽車”產生了。總之,主題活動開展了這麼久,與以前相比,我們忙了很多,也累了很多。可是總覺得好象有一種東西一直推動着我們去盡心盡力地工作。每當看到國小生們們在我們精心組織的活動中,表現出“自由自在”和高漲的熱情,我們就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同時,我們自己的收穫也很大,也在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我們每週組織老師學習〈聾校新課程改革〉,理解其中關於聾國小生髮展和聾兒教育的重要觀點和思想。學習《生活課程》,使我們懂得了如何有效地把課程與聾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現實地、系統地反映聾生的生活的經驗,使我們更進一步感受到課堂講評的重要性,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有很大幫助。

除了組織老師學習理論知識以外,我們還積極參加完成園裏分配的各項任務。就單憑對園內工作的執行任務這一項,我可以自豪地説:“我們小班組的每一位老師個個都是頂呱呱,對佈置的工作和交代的任何任務都是積極、主動。從不偷懶、踏踏實實去完成每項任務。

不足之處:我做為年級組長,確實有很多地方也做的不好,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如沒有按時聽本年級老師的課,沒有檢查過老師的筆記、教案。有時,沒有及時地向本組老師傳達園裏交代的事情。

總之,本學期的工作已結束,如果領導和老師還信任我,繼續讓我擔任年級組長,我會更加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年級組的工作做的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yql3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