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數學是家長和學生一直很重視的學科。數學學習除了要認真學習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一年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想就這一年的數學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一、 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重視班風、學風的培養,深入瞭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嚴格管理,積極與家長配合,研究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針對學生常規工作常抓不懈,實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養學生養成學習、清潔衞生等良好的習慣。努力創造一個團結向上,富有朝氣的班集體。

二、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中,我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鑽研教材、研究具體教學方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期工作計劃,為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定下目標和方向,保證了整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教學之前,認真貫徹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的精神,認真細緻地研究教材,通過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積極參加市教研室及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外出聽課等教學活動,吸取相關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遊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展。

三、其它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我還負責校內部分的德育工作,為了能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計酬勞,任勞任怨、加班加點,按時保質完成學校安排的工作。

總之,在這一學年的工作中,我通過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數學教學水平,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處,還需繼續虛心向各位老教師和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 篇2

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200c年的工作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帶頭與同事研究業務,毫不保留自己的觀點,實話實説,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在各方面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教育發展的形勢。

二、教育教學工作

首先,能認真把握教材。把課標、教參與課本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切實落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並且能利用課堂時間不斷地以新型熱點材料為背景創設提問角度,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從而使學生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第二,能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重視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新、舊知識的聯繫,達到幫助學生學會求知、不斷髮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培養,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能尊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知能力,提出與學生自身水平相當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本人積極撰寫教師專業成長;創建博客,把平時的教學得失、聽課感受、培訓心得、教學困惑和生活隨想等內容上傳和同行交流分享,豐富業餘生活,記錄教育人生;教學成績優異。

總之,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 篇3

本次全國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在偉人故里湘潭舉行,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109所特殊教育學校,200多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這樣的全國性會議讓我有點大大的激動,原來我們的特殊教育還是一個大家庭,讓我更開心的是,這次會議我見到了我的師長我的學友——特殊教育,不是一項孤單的事業。

國家基礎教育司二司特教處處長周德茂在研討會的開幕式中提出了疑問,“新課程要探討什麼?是國家課程還是校本課程?”周處長説,在培智教育中,我們一直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這些都很好,可是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生活夠不夠呢?顯然是不夠的,我們的教育內容還要引申,還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享受生活,“生在福中‘知’福”。

圍繞着新課程究竟要研討什麼,北師大的肖非教授做了《關於培智學校課程問題的幾個思考》的精彩講座。肖非教授指出在普教,特教都在熱熱鬧鬧提倡課程改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理清課程改革的思路究竟是什麼。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還是一線教師們,一線教師都還不明白什麼是課程的情況下課改怎麼能推進呢?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同樣對於我們在推行的培智教育課程改革有巨大的借鑑意義。不管是普教的新課程還是培智的新課程的指向都是平等、個性、開放、多元,我們不再是批量培養一樣的人,而是培養和生成有個性的人。課程源於生活,迴歸生活,培智教育的“生活”更應該是具象化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課程,就應該從生活出發,融

入文本,迴歸“兒童”“真實”“大眾”“熟悉”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眼中兒童“需要的”“特殊生活”。肖非老師還給我們解決了一個很糾結的問題,“綜合課程和課程綜合化”。綜合課程強調各學科之間的聯繫和一致性;課程綜合化則是強調不要求打破學科界限,在本學科之內的課程綜合。這兩種課程其實是互補的,我們不否定分科課程,分科課程可以拓寬課程的內涵,並且在邏輯結構上具有相對獨立性。肖非教授建議在培智學校實施綜合課程可以考慮以分科加綜合的形式進行。生活語文,生活數學可以分科進行,在教學內容上適當綜合,體現課程綜合化;其他課程基本上都可以考慮設計成綜合課程。課程實際的技術路線遵循這樣的邏輯:生活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應該是怎麼樣的。課程改革需要課程思想的指導,培智課程改革要緊抓兩個關鍵詞“以人為本”“生活”,而課改的趨向也是,課程適應學生。

肖非教授的講座重“以人為本”,許家成教授的講座《育人為本,培智教育的核心——培智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則是重在“育人為本”。從“教書育人”到“育人為本”是教育的一次亮麗轉身。教書育人用統一的課程學生,課程決定學生,育人為本則是以兒童為中心,社會因人而精彩,學生來決定課程。在這個思維轉變的過程中,我們的培智教育課程從學科活動課程走向國家“7+5”課程,再走向現在的生活質量課程,也就是從分科的學科課程走向分科和綜合並行的課程,再走向現在的廣域課程。課程的終極目的也正式為了培養過上“幸福生活”的社會公民。本次的培智新課程實施方

案正是在此目標下以“智能發展”“社會適應”“生活實踐”這三個大領域作為引領,引領18個次領域、98個項目、650個教學目標。

課程看起來是這麼的不可琢磨,這麼遙遠。我想專家們之所以講的這麼遠,是要我們在最初的時候都擺正一個正確的理念,即使覺得在雲端實施下來還是要落地生根。因為理念一錯,後面的行動在怎麼努力也最多是形式的模仿。而理念,能指導並生成個別化的更適切的行動。那麼,課程怎麼來因應每個兒童不同的需要呢?許教授説,選好起點,找好終點——從最低端迎接任何一個兒童,從動作開始,在最高端關注學生的幸福生活。現在的培智教育課程應該是整合的課程,整合已有的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環境生態性課程,和支持性課程。發展性課程是課程的起點,功能性課程則是課程的主題,環境生態性課程則迴應學生的具體生活環境,支持性課程則讓我們的教學目標一直具有適度的挑戰性。新課程暫有的650個教學目標並不是所有都“教”會。這些目標依靠四種途徑達成:兒童通過自己發展學會;在生活中學會;在觀察中學會;最後是需要學和教的目標融入“iep”。最後一種途徑也是走進培智新課程的關鍵點。這也是接下來許教授講座的一個重點——課程和教學的橋樑iep。而在被提的很多,提的很重的iep在實施的時候,學生被iep了,或者全班學生都是同一個iep,iep和教學計劃完全分離謹供參觀,或者是在iep的幌子下繼續“齊步走”。或許許教授説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iep紙質化”也並不能解決吧。在落實到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真正實現學生決定教學,要採用多種教學形態:集體差異教學,個別補救教學,社區情景

教學,家庭自然支持相輔相成。具體的教學策略上,要抓關鍵步驟,進行有效教學,讓教學儘量有“成果”的激勵,讓獎勵“自然化”——自然的獎勵更因應環境並且更具有吸引力,泛化也共容易。“培智教育必須是縱向的教育,教育學生做最好的自己”,許教授如是説。

本次會議還以沙龍的形式開展了四個分會場的研討。四個分會場都是由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培智學校主持的。這樣的交流讓我們看見了走在前面的同行是怎麼做的,讓我們反思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改進的問題。

湘潭韶山,湘潭人説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我們的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在這裏舉行也有特別的意義——我們的特殊教育事業一定會越來越光明的。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 篇4

台州市培智學校生活化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於XX年11月3日在温嶺啟智學校召開。我校在章校長的帶領下,一行6人蔘加了研討會,會上温嶺啟智學校的謝君琴、廖巧金、林新榮、鄭遠老師分別上了生活語文《花生》、生活數學《超市購物》、美工《花瓶》、體育《玩衣》四節公開課。公開課針對特殊教育的對象,力求體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強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巧妙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各位領導、老師聽課後一致對公開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台州市特教聯誼會會長林美賢的專題講座,台州學院特教教授孫先生的評課,讓我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此次温嶺之行使我對培智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就是對智障學生來講,他們所需要的是實用性很強的生活知識經驗及技能,因此對他們進行的教育不應是以文化為主的教育,而是應以生活經驗為中心融入一些讀、寫、算等學科知識的生活能力訓練,是一種有效的實用生存教育。

一、 源於生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培智學校的教育對象是智力有缺陷和障礙的孩子,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較差,依賴性也比較強,有的甚至十多歲了,都不能順利地穿衣。基於“學於致用”的教學理念,教學訓練的內容必須源於智障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訓練的目的必須服務於智障學生的生活。在體育課《玩衣》中,鄭老師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枯燥的生活自理課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的呈現形式符合學生的興趣。本節課通過激趣——穿衣——衣趣——舒心,使學生掌握穿脱拉鍊衫的要領,還培養學生快速奔跑能力、投擲能力等綜合能力。如此寓生活中的知識技能於教學全過程,溝通教學與生活的聯繫,正是智障學生的真正需要。  [1][2][3]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二、 加強實踐,積累生活經驗,培養智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培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走入社會,融入社會,像去菜場買菜,去超市購物都是最基本的技能。現代課程觀也強調“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動”。根據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堂上我們需要以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使他們能吸收知識,掌握知識,學會技能,參與生活。廖老師的生活數學課《超市購物》,創設了一個學生最常見的購物場景,把乘數是兩位數的小數乘法融入到計算購買物品之中。通過這一模仿實踐課,滲透數學公式“單價*數量=總價”,就是對生活素材的應用,讓學生感受數學來自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生活語文課《花生》中,謝老師更是利用實物花生和豐富的花生食品,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實踐環節,使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並將語文知識的識字教學和説話教學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認識花生和花生這個詞。

三、 面向全體,重視差異,探索生活化課堂教學。

我們知道智障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因此在生活化的有效課堂中,應重視差異。此次研討會上,四位教師採取分層教學形式,給了我們很大的借鑑。他們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特殊需要,確定適宜的分層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林老師的美工課上,他就根據學生對本節課花瓶的認識和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分層,並對各層學生進行分層指導,達到人人及時完成的效果。尤其在學生作品展示時,各層學生都表現出成功的喜悦,有了這種喜悦,才會提升自信,培養他們對美工課的興趣。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中的聯繫,即知識來自生活實際,知識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采;才能讓教學因生活而精彩!

數學工作個人心得體會 篇5

弱智兒童感性知識貧乏,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穩定性差,思維直觀、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他們學好數學知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於是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了“五化”:

一、課堂教學現代化

弱智兒童的視覺速度緩慢,常人一目瞭然的東西,弱智兒童要花更多的時間毫無目標,一個一個的進行感知,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們注意到和看到的東西要比同齡正常兒童少的多,又的甚至不如3、4歲的幼兒。運用多媒體課件對重要信息點的着色,能強化直觀效果,可以使弱智兒童在其注意的廣度範圍內儘快接受所需信息。

於是我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圖像呈現過程中通過着色、閃爍等手段來喚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時,我用課件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鼠標點擊任何一張人民幣,這張人民幣就會放大,上面的數字用對比色鮮明的“金黃色”、並不停的閃爍的圖像來呈現,這樣一來刺激了學生的感觀,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最終學生都能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二、課堂教學自主化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理念,更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促使學生表現出這種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先”。即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拿一拿,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好知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如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時,我先出示直尺單價1元,橡皮單價5角,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了什麼?然後想一想買一把直尺和一塊橡皮一共要用多少錢?學生通過看、想算出了一共要用多少錢。然後讓學生拿一拿1元5角的拿法,問題提出後,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1張5角,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1張1角、2張2角,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5張1角,甚至於還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3張1角和1張2角,於是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想法,並表揚了他們的創造性。這樣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他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實踐中去,並充分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喜悦。

三、課堂教學遊戲化

智力障礙兒童天真爛漫、愛玩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上經常要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他們好象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上一堂課又苦又累,厭學情緒嚴重。而遊戲教學符合我們培智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徵。故我在教學中設計多種遊戲因勢利導,儘量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性格。如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時,我設計了“比一比、賽一賽”的“奪星”遊戲,學生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很樂意的參與到了遊戲中來。教與學收到了事半功倍、學而不厭的效果。另外,從生理的角度看,研究表明:當人們精神飽滿時,由於一系列生理反映,整個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提高,在這種情緒背景下進行學習,其效果好於一般情況。我在教學中還多次設計“讀一讀”、“寫一寫”、“取一取”、“買一買”等活動,都有意的引導學生在小小的遊戲中學習、操作,為進一步的學習實踐而“動”起來。 3 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四、課堂教學情感化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苟言笑”結合在一起。其實,“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誇美紐斯曾説過:“孩子們求學的慾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停留在家裏了。”每天給學生一臉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

如在上課時,我一直面帶微笑的對進行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把我當作了他們的好朋友、大姐姐,學習起來很輕鬆。當學生答題正確時,我用微笑送去欣賞;當學生不敢發言時,我用微笑送去鼓勵;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我用微笑送去寬容。因此,我用微笑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我想説:微笑,是一把閃閃發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五、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計算”代替了它的涵義,但並沒有理解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而我們的數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

例如,我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中,在鞏固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模擬購物的場景,讓學生拿錢去購買1元幾角的東西,學生在模擬購物當中興趣非常的濃厚,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另外也讓學生模擬了一下自己去商場購物,增強了學生以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現象,為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自由地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epym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