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17篇)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17篇)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

去年在辦公室看見飛飛飛的桌子上有本圍城,跟她借了看。遊戲之餘翻倆頁,很久沒看完。寒假拿回家總想的能看完,不想還不如在學校看的多。這倆天終於零零散散看完。寫一篇讀後感。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17篇)

第一次見《圍城》是高中的時候,宿長拿她姐姐的書看,深藍色封面,大大的寫了倆個字圍城。裏面那句經典“城裏的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也是早有耳聞。覺得這本書是講婚姻的利害性。去年,看書之前在木魚説聽木魚講了電視劇,覺得方鴻漸是一個慫文人,弄了張假文憑,還愛滿嘴諷刺別人,遇事又軟弱,覺得錢老拿他當主角簡直實在嘲笑。

當看完了書,又覺得我們哪裏又比得過方鴻漸。就像辛楣説的,方鴻漸是個好人,但毫無用處。從書的中間開始,鴻漸的人生好像就在走下坡路,從他和唐小姐斷了聯繫,到三閭大學,到輾轉回到上海,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很戲劇性但又那麼真實可信。他像一個明眼人一樣聰明,對於發生在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能夠或快或慢的洞察,但對於周圍發生的一切卻又無可奈何。這多像我們周圍的生活。看書的時候,一直在等鴻漸結婚,看了一半多了,還是沒有結婚,看完之後發覺,圍城不是講婚姻。

我很喜歡辛楣,從書中看來他應該是比鴻漸關係硬,能力強點。他喜歡蘇玟紈,開始以為他是油膩的沒思想,被一腔熱血衝昏了頭腦的,只覺得蘇文紈好的人,後來才發現,原來他都懂,他知道蘇的嬌柔做作,知道她的所謂新詩可能狗屁不通,甚至可以在蘇和曹元朗結婚之後,坦蕩表達自己的喜歡進而對他倆進行諷刺。這是很高級的愛啊。

看完了,又查了查錢老,錢老家庭氛圍好,很聰明,性格可以説很孤傲,留下了不少段子,和楊絳的愛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話。可以説是聰明的看透了身邊的人和事,所以才能寫的如此真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時候我覺得鴻漸是錢老想象的平行世界裏的自己。他寫書的時候,和楊絳倆人邊寫邊看邊笑,更是對世俗的嘲笑。所以,我覺得他沒有不喜歡方鴻漸也沒有嘲諷,只是無奈。

書裏有太多精妙的比喻,讓人不得不服。“可是因為她是我們的恩人,我不忍細看她,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每逢鴻漸動了真氣,她就不再開口,彷彿和鴻漸搶一條繩子,盡力各拉一頭,繩子迸直欲斷的時候。他就湊上幾步,這繩子又鬆軟下來……”嘴太毒了,又很對。

錢老數學考了15分進清華的,其他方面都太優秀,我不得不懷疑他數學15分是裝的。大概如果好好學數學,分數不至於15,但語言方面天賦就會被剝奪,就是任性的不喜歡數學吧。

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説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_我一般讀小説,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_《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_"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我是錯的!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餘大失所望_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_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着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幹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_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豔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係.

不過,在説"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説説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説:"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説是十分親密_也許柔嘉説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説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阿姨,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為,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眾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為,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國小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國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裏想着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説裏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

《圍城》講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一羣知識分子的故事。小説以從歐洲留學回國的青年方鴻漸為中心,以調侃、幽默和極富諷刺意味的筆觸,描繪了一羣留學生與大學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戀愛等方面遭遇到的重重矛盾和糾葛,揭示了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的猥瑣靈魂和灰色人生,表現了作者對舊中國西式知識分子的無情嘲弄,以及對中國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審視。

小説中方鴻漸這一西式知識分子的形象十分突出。他出身於封建世家,其父親是前清舉人,他靠着其死去的未婚妻(包辦婚姻)的父親(點金銀行的周經理)的資助赴歐洲留學,由於他“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懶散”,四年中換了幾所大學,但卻一無所獲,沒有學到任何專長,眼看着回國在即,最後他不得不從一愛爾蘭人手中花40美元騙得一張“克萊登大學”(子虛烏有的大學)的博士文憑。還有,由於他受西方生活的影響,生活放蕩,在回國的船上,他擋不住誘惑,與輕佻的鮑小姐偷情,幹那苟且之事。雖然方鴻漸的性格中有不求上進、遊戲人生的一面,但他的性格中也有正值和熱情的一面。在應邀的一次演講中,他鄙薄西洋文明給中國帶來的只不過是“鴉片和梅毒”;他拒絕大官僚的千金蘇文紈的自作多情的許愛,多次揭穿對方的庸俗、勢利和虛偽;在三閭大學任教期間,看不慣那裏的黑暗的人事制度和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還有,當他從職的華美新聞社被敵偽收買後,他沒有顧及自己的生存問題和親友的反對,毅然離開了報館。可以説,他是一個具有一定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碰壁,處處受到冷遇。方鴻漸的悲劇,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那些比較正值的知識分子在黑暗社會這一“圍城”中的悲劇命運。

小説除了着力塑造方鴻漸這一主要人物形象外,還成功地塑造了其他一些知識分子的形象。如滿口仁義道德,但卻滿腹男盜女娼的封建半舊遺老李梅亭;虛偽庸俗的,以在情場上施展手段而得意的大家閨秀蘇文紈;俗不可耐的小胖子“大詩人”曹元朗;外形木訥,內心齷齪卑瑣的假洋博士韓學愈;道貌岸然卻老奸巨滑的三閭大學校長高鬆年;溜鬚拍馬、淺薄猥瑣的勢利小人顧爾謙等。這些活躍在新“新儒林”裏的各色人物,真實地再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空虛和精神上的病態。

這本書寫得很有文學色彩。作者幽默的筆墨使一個性格鮮明的小人物躍然紙上。有人説,方漸鴻是作者本人的影子,無論是真是假,方漸鴻這個人物作者描寫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筆墨幽默,在幾處人物的外貌描寫中也得以體現。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語言諷刺嘲弄一些社會現象,文字順暢,使人讀起來易懂。在寫作方面這本書也有很多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其實,有時我們也會身陷“圍城”,但更多都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我曾經也有很多煩惱和困擾,現在看來,也不足為奇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如果你失敗了,就説明你還不夠強大,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吧!”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變自己。只是我去適應環境,環境並不會來適應我。想要打破自己身邊的“圍城”很簡單,凡事應更多地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考慮,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4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幅市井百態圖。作者通過回國、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辛辣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人物的靈魂展現在我們面前。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先生們,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偉大的人為什麼偉大?因為,你是跪着看他們的,你跪着,別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為你只想當一個汲取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着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弱點、生活的真實性,併入木三分地撕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啟迪。

作為學生,婚姻並不是我應當去討論的話題。《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其實生活已經教給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為親情了。

當然,你可以説,我説的這些少兒不宜,我説了,我也只是一個學生,我只是在説這部書,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

圍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嗯,錢鍾書先生不愧為大師。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5

雷雨故事中人物的關係是複雜的,然而就是這種複雜的人物關係貫穿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始終,也是導致雷雨走向一個大悲劇結局的導火線,曹禺在文中塑造了多個鮮明的人物特點,使得每個人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周樸園是雷雨中的一大核心人物,他年輕的時候愛上了魯侍萍,那時的他是愛魯侍萍的,他們之間是有真正的愛情存在的,那時的周樸園也是有一絲純淨可言的,但是他卻聽從父母的勸告將魯侍萍趕出家門,娶了文中的另一個女主角繁漪,一個可以説和周樸園門當户對的女人,但是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周樸園選擇了退縮,他接受了這個現實,這也使得他逐漸變成了有金錢利益觀念,等級之分的人,也隨着雷雨的情節發展走向敗落。但是曹禺還是給了周樸園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在最後他主動告訴周萍魯侍萍是他的母親,然而當真相被揭穿的那一刻,也便是雷雨走向結局的時刻了。

當三十年後周樸園與魯侍萍意外相見的那一刻,周樸園其實是愛魯侍萍的,只是他喜歡的是以前的那個温柔而美麗的魯侍萍,現在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已經老去的魯侍萍,因此周樸園的反映中更多的是帶有恐慌與害怕的,他擔心魯侍萍的出現會影響到自己現在的地位。

雷雨中曹禺安排了周衝這個角色,他是黑暗的社會中的一盞明燈,他具有正義感,敢於為無產階級説話,在知道魯四鳳喜歡的人是周萍是,他主動選擇了退出,他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也是雷雨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封建觀念束縛的人。也許他的死時理所應當的,在雷雨所描寫的整個社會現實中,他是格格不入的。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6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説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蜕、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7

前一段時間,我讀完了《愛麗絲漫遊奇境記》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子,在夢中為了追逐一隻會説話的紅眼睛的白兔,掉進了一個奇怪的兔子洞。然後她就遇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她的身子可以變大再變小,貓能隱身,毛毛蟲還會吸煙,撲克牌裏的人還會打槌球,可惡的王后總在叫喊着砍人頭……直到最後,愛麗絲與撲克牌王后和國王發生頂撞,她才急的從夢中醒來。

這是一個古怪的夢,也是一個神奇的故事。我喜歡愛麗絲是因為她善良、活潑、可愛,她還富有同情心,充滿了好奇心。愛麗絲也很勇敢,當王后要砍掉園丁的頭時,她救了他們。愛麗絲還是個堅強的孩子,每當她遇到困難時,她都會想:“哭有什麼用啊,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困難。”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書裏的人物和稀奇古怪的各種動物。我要向愛麗絲學習,學習她的善良和可愛,在生活中還要學習她的勇敢和堅強。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8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籍。其中一本閲讀過的是《八十天環遊地球》。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它主要講了福格和他的朋友打賭,用上他全部的積蓄八十天環遊地球。他和僕人一起踏上了旅程,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他順利的完成了八十天環遊地球的計劃,而且他還找到他的情人,贏得了賭注。其中也有他們冒險一起救人,也有福格爭分奪秒的做事方法。這些都體現了他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樂於助人的精神。精彩,幽默的故事情節令人看得愛不釋手。

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感觸很多。福格用他堅定的信心,堅強的意志完成了不可能的目標。他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從不半途而廢。對勝利充滿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在學習中也要像福格那樣有信心,有勇氣,知難而進,去學好每一門功課。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遇到困難,不氣餒,努力去戰勝它。雖然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但是隻要刻苦努力,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

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9

書,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離不開書,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

優美的民間傳説,宛如一條彩虹,盤踞在人們想像的太空中。

短短的幾行詩,就使人強烈感受到我們歷史跳動的脈搏。

這些書籍,把我帶到了一個廣闊多彩的世界。我就像一股柔弱細小的溪水,彙集起許多晶瑩的泉水和露珠,逐漸豐滿起來。

書,給我了童年的樂趣和美好的享受,教我去思索人生,使我人幼稚走向成熟。沒有書籍就好像世界沒太陽;沒有書籍就好像沙漠沒有花草,沒有書籍就沒有我們美好的未來。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0

《邊城》是沈先生的代表作,小説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這樣一個奇特的家庭:靠擺渡為生的老船伕和孫女翠翠二人。

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託人向老船伕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

沈先生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沈先生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邊城》雋永的文字瀰漫着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沈先生給我們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正如他談及《邊城》時所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先生所描繪的人性美首先體現在老船伕和孫女翠翠身上。老船伕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翠翠的將來。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為命,對翠翠的摯愛展示了淳樸、善良的人性。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伕不貪財、不嫌貧、不偷懶,樂於助人,在這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隨着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從小時候的學羊叫、學牛叫,到在頭上戴小花再到後來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過他們的愛情表達了人性美。

書中這種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在天保和儺送兩兄弟身上。沈先生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愛翠翠,都是以感情為重的。在他們心目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儺送不選擇碾房而寧願撐渡船;天保先是選擇車路(指託人提親),後選擇馬路(指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以奪得心上人的芳心)。

同樣愛上翠翠,但“兄弟兩人在這方面是不至於動刀的,但也不作興有,情人奉讓,如大都市懦怯男子愛與仇對面時作出的可笑行為”。愛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們卻都以互助互愛的德性,以一種優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

《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邊城人民的鄰里之愛上。這裏的人民質樸,不存在爾虞我詐的奸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

他們樸實無華:像老船伕拒收過渡人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闆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順順也總是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老船伕過世時,面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順順盡釋前嫌,忙前忙後……這

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質樸的邊城人民之間濃濃的一份真情。良好的民風世代相傳,造就了邊城的山水情。

翠翠的母親,因為終究無法和相愛的人走到一起而選擇了死亡,選擇了逃避,選擇了結束一切,真的很可惜。其實,我覺得愛情並不一定非要轟轟烈烈,愛一個人也並不是非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只要他過得快樂,我想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愛情是脆弱的,有些時候,相愛不如相知,任何愛情,一旦表白,一旦擁有,其結果往往是將愛情活生生地淡化,甚至扼殺。或許是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吧,對於自己的幸福,翠翠也同樣選擇了等待,選擇了讓命運來決定一切,翠翠愛上了儺送,但這種愛並不外化為強烈的行為,而表現為朦朧的、隱祕的內心波動。她聽着爺爺吹蘆管,夢見了象徵愛情的虎耳草,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不禁心都被軟了。

等待永遠都是漫長的,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等待的結果也並一定會是你想要的,時間會把一切帶走,卻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一些回憶,或許時間會改變些什麼,但是我想真正的愛情是永恆的。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或許這就是需要我們去咀嚼的地方。沈先生的寫作滌盪着清靈之感,書中的結尾也給予了我們一個遐想的空間……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1

小時候總把《聊齋》定義為鬼故事精編,對它常懷着敬畏之情,不敢近賞,尤其是看過電影《畫皮》後,更是因電影特效而對一切妖魔鬼怪產生了心理陰影。

直到後來,才知道那些花妖狐鬼並非歹徒,他們甚至有着人類不曾擁有的美貌和才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翻開了《聊齋》光滑的書頁,彷彿用盡力氣打開了那一扇祕境的大門。

蒲松齡無疑是那個世界的神明瞭,他創造了花妖狐鬼,編排了悲歡離合。所有的故事源自他的見聞,亦來自他生命中的滄桑,一幕幕喜劇鬧劇輪番上演,可誰知在背後操控木偶線的他付出了多少血淚?

神遊於這個充滿傳奇的世界,不難看出蒲松齡將他對生活的理想全部賦予了鬼怪,以浪漫瑰麗的手法,將美貌給了佳人,將智慧給了才子;他使死人年年可以歸家團圓,又使活人不用再受相思之苦。在這裏,一切都是完滿且好壞分明的。

作為中國古代最優秀的小説之一,《聊齋》幾乎和《紅樓夢》承擔了相同的責任,細細品讀每一個環節,我彷彿看見了那瘦削的老人橫眉怒指這鋪滿陰瘴的山河,大罵所謂上位者的貪婪腐朽,痛批科舉的陰險不公。可當目光掠過那一個個性格鮮活的才子佳人,悟了這一段段傳奇故事,我又像是聽見了對真摯情感不加掩飾的讚美,對道德品格不吝言辭的稱頌。它就像一把利刃,在中國持續了兩千年的黑色夜空上劈下了光明的一刀。

《聊齋》中塑造了無數個經典的形象,可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每位女子都有相同的美貌,同時又有不同的個性,剛強如俠女庚娘,嬌美如嬰寧小倩,都有着細緻入微的分別。又如陸判和嶗山道士,同樣能力非凡的他們又有着不同的外貌和性情。在蒲松齡神乎其神的雕琢之下,每個人物都是那樣的獨一無二,可見作者對人事的觀察之深刻,若無多年積澱,常人只怕是難以成就如此鉅作。

從這樣一片天地走出來,我的心中有敬佩,亦有心酸。聯想到蒲松齡一生鬱郁不得志,我想這厚重的紙張和一粒粒鉛字,大約是他唯一的精神寄託吧。他將這鉅著留在世間,是存下了一縷誠摯高貴的靈魂,或許也是想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警醒後世,發人深省。

那精靈與小妖嬉戲的幻想走遠了,像是清風,滌盪空谷山澗,可那位老者留下的洞察人世的滄桑卻已經融入民族的記憶,成為我們不可忘卻的傳奇。即使過去千萬年,我相信,依然會有人從這浪漫旖旎的文字中,感悟人性的可珍與可敬。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2

這是寓言,還是夢魘?弗蘭茨?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是預示了一個未來,還只是偶然的一場惡夢?主人公究竟是什麼?無數的疑問,伴隨着這篇荒誕不經的曠世奇作的展開而展開,進行而進行,結束而延續。

最初的荒誕不僅體現在主人公格里高利無端地變為一隻大甲蟲,而更在於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處境,甚至還以為自己能夠生活得依舊正常,對於別人的態度鉅變毫不理會。可試想世上誰人能自己一覺之後變成一隻甲蟲後不大驚失色,格里高利這種失常的渾然不覺,使小説中隨着故事的開展而逐漸瀰漫開的荒誕更甚於人變蟲的異象。

小説在不可思議卻又理所應當中進行着,隱藏在小説中的夢魘也由最初的一小點向四面八方鋪設開,同時,心中卻生起一股莫名的厭惡,自然不是厭惡這篇小説,而是對小説中潛台詞的共鳴。如果説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蟲及它身上的爛蘋果只是給人以造型上的厭惡感,那麼格里高利在這樣一個被異化的社會環境中奇異的生活經歷,則給人以心理上的厭惡。

曾是格里高利的巨大甲蟲就這樣蜷縮在薩姆薩一家屋中的角落,經歷了最初的恐怖之後,仍沒有忘記他(它)曾是這個家庭至關重要的一員。他的母親試圖關心它卻又不敢接近,他的父親憎惡這個可怕的東西,屢次攻擊它,傷害它,並在最終直接導致了它的死亡。唯獨格里高利的妹妹,聰明的葛蕾特敢於接近並關心他,可卻無能為力。最可憐的當屬格里高利本人,他試圖靠自己改變一切,甚至想重回職位,可在小説構建的被異化的環境中,一切抗爭都變得徒勞。結果只是——“‘當然死了。’老媽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説,一面用掃帚將格里高利的屍體遠遠地撥到一邊去。”

荒誕情節中生出的夢魘與蒙克在其着名畫作《尖叫》中那現代式的憂慮極為相似。美國作家w?h?奧登説:“就作家與其所處時代的關係而論,當代能與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提並論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

文中人物的無助,那種被束縛在異化環境中的個人與四周那看不見摸不着但時時處處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無希望的掙扎,才是人厭惡之所在。

為什麼我們厭惡?因為厭惡即恐懼,恐懼我們的無助,我們的無能為力。我們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強的力量,我們幾乎改變一切,無助似乎是不應該的。可卡夫卡在《變形記》中揭露的事實卻破碎了我們的美夢,所以我們厭惡,可其實對象卻是我們人類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虛、固執的懷疑,向前追求一種無信仰的安全感,這種焦慮,正是人類文明千百年發展中不曾除去的隱痛。這種痛楚並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人類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強而減弱,反而愈加凝重。

或者換言之,我們什麼也沒有改造成功。作為對人類改造的回報,一次次的自然災害,疾病橫行,真是對人類莫大的譏諷。我們改造了什麼?曾經,我們將樹木一棵棵伐去,蓋上摩天巨樓,並驚呼,我們創造了新世界。可轉瞬,我們卻又不得不一株株地種上。毀屋種樹,退耕還林,一切依舊是原樣,什麼都沒變。

此刻,個體的無能為力被擴大為羣體,可在浩渺無垠的囂囂塵世中,羣體又退化為個體。如此這般,和諧只能是唯一的出路。我們無權選擇自然,而自然卻在選擇我們。

和諧共處,無論是人與人,還是人與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繼續無能為力。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3

第一次接觸到《邊城》這本著作是在高中的語文課本里,課文中截取的是書裏的高潮部分,即從翠翠和儺送的相識直到故事的結局。幾年前的自己還是略帶幼稚和懵懂的,只是覺得翠翠的命運可悲,她和儺送相愛卻無法相守,但是今天再讀這本書,從字裏行間中,我感受到了更多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邊城》這本書描寫了在位於偏遠湘西,但卻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邊遠小城裏,住着以擺渡為生的翠翠和外公。外公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身體還是很健朗,孫女翠翠已到了花樣年華的十五歲。他們熱情友善、真誠淳樸。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與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相遇,內心產生了愛情的火苗,然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單純可人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的幸福,獨自離開外出闖灘,途中遇難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內疚地離開了翠翠,外出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人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着儺送回來。

《邊城》雖然以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抒寫了男女之間的單純愛戀,但是也描寫了邊城人民的淳樸生活及鄰里間的友善,儺送和天保之間的兄弟親情,翠翠和外公的血肉親情,通過這些讚頌了人性之美。邊城就如同陶淵明筆下描寫的世外桃源一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同樣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這種寧靜和諧的生活不僅和當時動盪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如今浮華的社會也形成鮮明的比照。我去過鳳凰兩次,第一次是高二的時候,那時候的行程匆匆,光顧着欣賞沿途的風景,第二次去鳳凰是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那時候街道上人很多,天空中夾雜着雨水,白天很是熱鬧,當地的居民在沱江邊上清洗着衣物,能聽到木棒敲打衣物的聲音,沱江依然靜靜的躺在那,只是流水早已經流淌輪迴過千百回了,街道的兩旁有很多小攤,賣的是當地人親手製作的一些精緻的手鐲、手袋和其他一些小飾品,他們享受於這樣的生活,並不是靠那些手工藝品為生,只是喜歡這樣,在一天中的閒暇時光裏,做些閒適的事情。夜晚,整個鳳凰城被五光十色的燈光所包裹着,此時她是嫵媚而神祕的,一整熱鬧喧囂過後,剩下的是靜謐、平和,這才是她本來的樣子,青石板的街道在古銅色的燈光下,飄散着歷史的味道,沱江靜靜地倒映着兩岸的零星燈光,夜空是那樣的深邃,讓人深深沉醉在這樣的夜晚,這時候鳳凰城才有點沈從文筆下邊城的韻味,我明白了,確實只有這樣的小鎮才能孕育出邊城中那樣淳樸善良的人們。

再談及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他們之間沒有轟轟烈烈、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沒有那些所謂“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也沒有郭敬明筆下那些上流社會中充斥的銅臭味,他們只是極其普通的單純少女和少年,在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中遇到了對的人,他們的感情就像春天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羞澀而又純潔,在他們的感情裏只有一個色彩,就是對互相的愛慕,沒有現代愛情裏附帶着的複雜因素,物質、金錢與權利,有太多的牽扯、太多的顧慮。翠翠和儺送愛情的無可奈何是源於親情的介入,他們愛情的悲劇也反映出了人性的美好,即儺送與天保之間的手足親情,他們都不忍心傷害對方,因為不忍,所以有了天保的黯自離開,不料途中遇難身亡,儺送才會因為天保的死耿耿於懷,以至於即使他對翠翠的愛慕再強烈,也始終邁不過心中那到“道德”之檻。

正是因為《邊城》不圓滿的結局,讓這份愛情更顯得淒涼。故事最後一句提及儺送的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看似悲劇其實也不盡然,他們的故事應該留給每一個讀者來延續。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4

古往今來,讚美書的題材成了多少文人墨客手中的寶?書真的使我們受益匪淺:擺脱了粗俗,加強了自身修養,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視野。而我也不甘落後,在這兒,我要大聲地讚美書籍。還清楚地記得,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誰動了我的奶酪》,相信大家對它都有或多或少的接觸了吧。一個毫不起眼的故事,幾個簡單的小人物,融合在一起竟有如此的“化學反應”。

書中主要敍述了: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生活在迷宮內,每天都去尋找香甜可口的奶酪,當他們在一個倉庫內尋找到豐盛的奶酪後,每天都大口大口的吃。就這樣,倉庫內的奶酪日益減少,他們都毫無察覺。厄運總會光顧他們——奶酪全被他們吃光了,儘管老鼠不捨離開,但還是繼續踏上尋找之路。小矮人卻茫然無措,還在等待着“喜從天降”的那一刻。

當我還是個懵懂的幼童時,每當夜幕降臨,皓月高懸在天空,稀疏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父親都會反覆地為我講這個故事,哄我入睡。而每次,我都會探起身,“撲哧”地笑了起來。

故事是那麼的詼諧幽默,可它所引伸的卻是一個令人發省的:可能在清晨睜開惺忪的雙眼,或在睏倦乏力的午後,一瞬間,一個意外是你重要的東西變得一無所有。難道你真的選擇在痛苦邊緣不停地徘徊?難道真的讓它束縛着你的步履?這才是成為笑柄的原因所在吧。也許故事中兩隻小老鼠的智力真的不如那兩個小矮人,但他們至少面對了現實,但卻改變了心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變得更堅強,樂觀;反之,你一旦不肯接受現實,那悲觀,失敗足可以征服你,打敗你。我們可以嘗試正確,理智地去分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不能停滯不前,固步自封。

總會想到之後那充滿稚氣的聲音“爸爸,長大我要當小老鼠。”現在回想起,爸爸應該是淚花充盈眼眶:“我們都希望你能健康快樂!”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切關於書的至理名言,都把書描繪得如此淋漓盡致,他是我們懂得一個又一個顯而易見的人生哲理,一直指向人生最美好的方向。

沒錯!遨遊在書海中,我們能不感覺到身心的充實、精神上的愉悦?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5

前幾天讀完了兩遍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結尾處,面對颶風捲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過的痕跡,畫音靜止,無聲無息地消散,承載太多重量的歷史灰飛煙滅。那種心境不是武俠世界高手謝幕時的蕩氣迴腸,不是穆斯林葬禮孑然身影的喟然歎息,也不是餘秋雨筆下歷史文跡毀失時的憾恨。而是對理應如此,也只有如此這樣時的平靜,是如果再重來一次,也改變不了的結局。

小説描寫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一代一代,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蒂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一百年的歷程,而這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這一切是因為怕近親結婚擔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原因。主人公因為鄰居的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死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使得布恩蒂亞一家日夜不得安寧,終於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最初布恩蒂亞的人丁興旺,但隨着戰爭一系列的原因,家族的命運一代不如一代,然而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蒂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了一個帶尾巴的男嬰,而這一切又剛剛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寫下的密碼,這破譯着就是奧雷良諾·布恩蒂亞。充滿着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巴的男嬰是被螞蟻拖入了蟻穴。隨後,這件事消失。

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着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敗,為什麼?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為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説説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為什麼要回來,過着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者何她高祖母類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説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捲神祕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或許我無法讀到書中更大的,更宏遠的意義,一本書,一百個人讀,會有這一百種理解。我只看到了他們極力想擁有者一些感情,可是他們未能作出相應的努力,或許他們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許我們也一樣,但是他們應該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6

之前讓寫讀後感,其實心裏想到了很多,但到真正提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

每個人心裏都裝着一個翠翠,每次讀,心裏都會出現的同一個片段。鳳凰古鎮之邊,青葱羣山之中,涓涓流水之上,翠翠瘦小的背影隨竹排遠去,從晨曦,到黃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待舊人歸來。

一直以為自己是被翠翠的的單純、質樸還有她與儺送之間至真至性,卻陰差陽錯無疾而終的愛情所感動。懷着神聖的情感去揣測他們的內心,懷着同樣一顆少女之心去對比和感動。自然憐惜般的在心裏為他們續寫着一個大團圓般美好的結局。

今天上課聽了老劉和娟娟的看法,才發現,我錯了。之所以情感很複雜,感受很多,卻説不出的原因,是因為那份她堅守的執着。正如腦海中的片段,若干年後,這邊城之邊,仍是那條船,那隻大黃狗,那個擺渡的人。只是年華已逝,青春不在,只是心中的執着和等待依舊。她對感情的朦朧似乎是每個少女心中的夢,只是,那份堅持與執着,沒有幾人能擁有吧。

像老劉説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大老,二老最終都選擇了離開。翠翠因為執着選擇一直守候和等待,因為太過單純的守候着心中朦朧的情愫選擇不去大膽的追尋那份愛情的來臨,也因為沉浸太過夢幻的夢裏選擇等待終其一生。不能怪儺送的無情離去,也不能怪翠翠不去更熱烈些表達自己的情感。她無法啟齒向爺爺訴説心中的感受,也沒有母親交給她如何去愛。她從小生活在自然之中,她的世界太過純淨單純,她不瞭解外面的世界,她只活在自己的心城裏。所以當爺爺死去,儺送離開,她便斷了一切與外界的聯繫,選擇躲在心城,獨自等待。

説到執着和等待,一下子把自己拉進回憶。回憶,大概就是我心中的那座城。曾以為自己會一直守着回憶過下去,的確,有很多美好,但又有太多太多的淚水和疤痕。如果當初選擇靜靜的接受離開,靜靜的守着回憶,大概還會一直繼續下去。只是,糾纏之中,自己給它畫上一道又一道鮮紅的印記,直到有一天發現,那些美好的,也終被磨滅。原本覺得自己很偉大,守了那麼久,關注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把自己的喜怒完全付給了外界,但一次又一次證明我錯了,對方毫不猶豫的走了出去,追尋陽光,快樂,和新的生活。自己卻在不應該的執着,讓心中城變為死城,頹廢消極陰暗,甚至嫉妒和憤恨。這本不是我的本意,也並非初衷。

當真的被冷漠傷的深到骨髓,我沒有勇氣繼續了,終於選擇了放棄,饒了自己,也放了他人。回憶之城瞬間崩塌,也才發現,自己一直放不下的只是回憶,而大多又是自己所臆造的。從那一刻起,真真正正的,走了出來。

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陽光正好,用心去向往和感受。反而收穫了不一樣的,更真實的快樂。活在現實中的,真實的,快樂。

我的心有一道牆,但你發現一扇窗。謝謝打開了那扇窗的人。讓我,活在當下。大概永遠不會有像翠翠一樣執着一生,這大概就是我心裏描繪不出感受的原因,還是很複雜,有崇敬,她的守候是那麼神聖。雖然被她的執着所感動,但也不會後悔我的選擇,我註定不是聖人,也不會守着回憶過一生。更何況,她守望的是一片純淨,而我卻在死城中掙扎。

總是不能完全表達出心裏所想的意思,寫了這麼多,大概還是有些偏差的。大概是那麼個一起吧。寫給自己。

圍城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7

我之所以會讀《飄》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之前看過由它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由此對其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雖然《亂世佳人》我只完整的看過一遍,但費雯麗演繹的貓一樣的思嘉、克拉克·蓋博表現出的瑞德船長的複雜精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忍不住想從原著中進一步探求他們的真容。

我所閲讀的這個版本分為上下兩冊。封面是一張油畫,畫面上是思嘉和白瑞德船長坐在馬車上,背景是象徵着戰爭的兵荒馬亂,整體帶給人一種壓抑感,逝去的歷史化作馬蹄後騰起的塵埃,然而未來並不明朗;封底則是《飄》所贏得的各種讚譽。封面和封底設計較為精細雅緻。翻開書籍,在出版説明和譯者序之前,有一部分內容是用銅版紙印刷的(上下冊均有),這一部分是有關《飄》的周邊情況:例如作者照片、電影海報、不同版本的《飄》的封面及插圖等等,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我個人認為這部分的設計很新穎,有效地引起了讀者的閲讀興趣。書頁的紙張質量比較好,光澤温和不刺眼,而且印刷非常清晰,錯訛之處極少。

《飄》的故事情節比較複雜,時間跨度也很大,通過對思嘉、白瑞德、媚蘭、艾希禮為主展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進行刻畫,生動完整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橫跨南北戰爭的歷史畫卷。其中既包括開戰之前南方莊園悠然自得的生活,如烤肉宴、舞會等等;也包含了戰爭中傷員缺醫少藥、肢體殘缺,亞特蘭大居民喪失親友的悲慘;甚至對於戰爭結束後南方重建的艱難,也通過思嘉本人的奮鬥展現了出來。由於作者是以周圍的人物及事件作為原型進行描寫的,具有很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思嘉在逃離亞特蘭大、回到塔拉莊園,面對着被洗劫一空的莊園和支離破碎的家庭,倔強勇敢的挑起了重建的責任,站在紅土地上宣告:“憑上帝見證,我以後絕不會捱餓,絕不!”每次讀到,都會被人物身上爆發出來的精神深深感染。

《飄》的故事情節大多為人們所熟知。女主人公思嘉,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思嘉漂亮而富有個性,贏得了當地許多青年的愛慕。但她卻盲目的愛慕着艾希禮,一個長相英俊,性格卻很懦弱的南方世家子弟。1861年的4月,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在佐治亞州上空,然而16歲的思嘉心思全部在艾希禮身上,艾希禮優雅的紳士風度使她芳心暗許,然而她卻在烤肉宴的前一天得知了一個使她心碎的消息:艾希禮即將娶他的表妹媚蘭!第二天的烤肉野宴,思嘉試圖説服艾希禮和她一起私奔,但沒有成功,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思嘉扇了艾希禮一個耳光,還砸碎了一個花瓶。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切都被一個叫白瑞德的船長看在眼裏,白瑞德船長的名聲很壞,而且他似乎並不認為南方能夠在這場戰爭中輕易獲勝。為了賭氣和報復,思嘉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爾斯,然而她很快就後悔了。由於戰爭,查爾斯和艾希禮等沒過多久就離開了家鄉。還未等開戰,查爾斯就染病離世,同時,思嘉懷孕並順利生下了兒子韋德。

思嘉沉浸在對艾希禮的思念中,而且對寡婦的繁文縟節非常不耐,心情抑鬱。於是思嘉的母親埃倫將她送到了亞特蘭大同媚蘭和皮特姑媽一同居住。雖然環境改變了,但南方的傳統卻使得她的生活毫無樂趣。在亞特蘭大的募捐會上,思嘉再次見到了白瑞德船長,甚至罔顧社會風俗同他跳了一支舞。隨着戰爭局勢的惡化,社會上的清規戒律漸漸不再是約束思嘉的囹圄,她又開始同青年談情説愛,儘管她認為自己對艾希禮的感情忠貞不渝。葛底斯堡戰役嚴重打擊了南方,聖誕節後艾希禮回家,思嘉再次向他表露了愛意,但仍然遭到了艾希禮的拒絕。第二年年初,思嘉幾乎是同時得知了兩個讓她難以置信的消息:艾希禮受傷被俘、媚蘭懷孕了。於是為了照看懷孕的媚蘭,思嘉被迫留在了亞特蘭大。南方軍隊節節敗退,眼看首府亞特蘭大就要失守,偏偏在八月底,媚蘭的兒子小博降生,亞特蘭大一片混亂。無奈思嘉只得求助於白瑞德,希望能夠回到塔拉,白瑞德卻在半路上去投軍,思嘉只得自己帶着媚蘭母子和韋德回家。回到塔拉莊園後,思嘉發現家裏已經面目全非:埃倫病死、傑拉爾德精神不正常、兩個妹妹身患傷寒卧牀不起、大部分的黑奴也都跑了。在近乎絕境的情況下,19歲的寡婦思嘉負擔起了全家的生計,媚蘭一直給予思嘉許多幫助。就在一家人的情況好轉時,傳來了要對塔拉莊園徵收高額税收的消息。為了保住塔拉,思嘉再次求助於白瑞德,卻發現白瑞德已經由於挪用南方軍隊物資而鋃鐺入獄,就在一切看來毫無希望的時候,思嘉的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弗蘭克出現了。弗蘭克由於經營小生意,家裏有一定積蓄,為了得到錢去拯救塔拉,思嘉採取欺騙的手段使弗蘭克娶了自己,塔拉終於得救了。思嘉漸漸發現弗蘭克很無能、生意經營不善,於是她產生了自己經商的念頭。她向白瑞德借了一筆款子,買下了木材加工廠,然而種.種舉動使得亞特蘭大的傳統社會對她極為不滿。思嘉再次懷孕並生下了一個女孩子,起名埃拉。“重建”在進行,亞特蘭大的局勢變得很不穩定,在一次去木材廠的路上,思嘉遭到了襲擊。3K黨為了給思嘉復仇,掃蕩了貧民窟卻被軍隊發現,弗蘭克死亡,艾希禮受傷。思嘉因為弗蘭克的去世十分不安,葬禮之後她獨自在家裏借酒消愁,此時白瑞德出現,他居然向思嘉求婚了。婚後思嘉過上了自己期待的富裕生活,並且生下了美麗可愛的邦尼。白瑞德十分寵愛邦尼,為了使邦尼在亞特蘭大能保住貴族地位,他不惜加入了民主黨的陣營。思嘉與艾希禮在木材廠見面,回憶起過去生活,思嘉忍不住靠在了艾希禮的懷裏,這一幕卻被艾希禮的妹妹看見,思嘉百口莫辯。然而媚蘭卻保護思嘉,不允許別人對思嘉進行攻擊。白瑞德帶着邦尼暫時離開了家,思嘉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又驚又喜,同時格外想念白瑞德。但白瑞德回家時卻對思嘉冷嘲熱諷,思嘉大怒摔下樓梯,摔斷了肋骨並且流產,白瑞德找到媚蘭,深深懺悔。邦尼喜歡騎馬,但在一次跳躍欄杆的過程中不幸遇難。隨着邦尼的去世,白瑞德對思嘉的愛也全部破碎,思嘉此刻卻發現自己深深愛着、依賴着白瑞德。媚蘭再次懷孕,但因流產而去世,思嘉後悔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媚蘭是自己重要的精神支柱。白瑞德離開了思嘉,但思嘉堅信自己能夠回到他身邊。

《飄》中最着重刻畫的人物無疑是思嘉。作為一個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思嘉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淑女,她任性、固執而自負,她虛榮、自私,但同時她倔強不服輸、勇於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在一個動盪變革的時代、在一個傳統美德崩潰瓦解的時代、在南方資本出現萌芽的時代,思嘉正是憑藉着自己的現實主義和貪婪,才保全了自己的家庭、保護了自己周圍的人,她不甘於“體面地餓死”,她要活下去並且要高質量的生活。同時,思嘉具有高度的家庭責任感,一個19歲的小姑娘,沒有任何的謀生技能,卻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但她並沒有因此而退縮。思嘉對於愛情的追求雖然盲目,卻是熱烈的,她為了艾希禮的一句話,甘願冒着生命危險在亞特蘭大為媚蘭接生。在戰後,倘若不是思嘉,崇尚傳統生活的艾希禮一家只能去喝西北風了。正是思嘉在困難面前所表現出的驚人勇氣,深深吸引了白瑞德,也深深吸引了讀者。貪婪、自私、現實主義、固執……如果用這些詞去描述一個女人,我們一定會認為她招人厭惡,但是用在思嘉身上,這一切卻閃爍出了光芒,使我們不由得驚歎“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思嘉卻是很可悲的。她的三次婚姻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一次是為了賭氣嫁給一個孩子;第二次為了塔拉嫁給了老頭;第三次因為自己沒有認清白瑞德和艾希禮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也失敗了。白瑞德在故事的最後告訴她:“思嘉,我從來沒耐心把破碎的東西撿起來粘合好,再對我自己説,補過的東西跟新的一樣好。破的總是破的——我寧可記住它的最好的地方也不願把它補好,然後一輩子看着那裂痕。假如我真的還年輕一點,那也許——可是我年紀太大了,不再相信什麼消除前隙那一套多愁善感的東西,不再相信從頭開始那一套了。我年紀已太大,我無法承受經常的謊話和生活在文雅的幻滅之中。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靠跟你説假話過日子。我當然不能跟自己説假話。即使現在我也不會跟你説假話。我但願能關心你做些什麼,到什麼地方去,然而現在我辦不到。”

思嘉對於媚蘭的輕視和厭惡,更表現出了她性格之中幼稚的一點。對於媚蘭給予她的無私幫助,她始終認為是愚蠢的,直到媚蘭去世之前,她才發現媚蘭也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是她的劍。正如文中所寫“思嘉的思緒回到多年以前,在塔拉的那一個酷熱、寂靜的中午。當時一個穿藍軍裝的屍體倒在地板上,一縷灰色的煙霧在他的上方盤旋,媚蘭手持查爾斯的軍刀,站在樓梯頂上。她記得當時她心裏想的是:‘媚蘭真蠢!她連把刀也提不動,跑出來幹什麼?’可是現在她才明白,在緊急關頭如果一旦需要,她會毫不遲疑的衝下樓梯,殺掉那北佬——或者自己被殺掉。是的,媚蘭那天手握軍刀,是做好準備為她戰鬥的。現在思嘉,回過頭來重温往事,才傷心地看明白,媚蘭無時無刻不手持軍刀在她身邊,跟她形影不離,以盲目熱愛的忠誠,為她戰鬥,為她跟北佬、大火、飢餓、貧窮、輿論,以至她心愛的親人而鬥爭。思嘉已經明白那軍刀一直在她和這世界之間會晤着,而那軍刀從此將永遠藏入刀鞘,她的勇氣與信心慢慢消失了。”書中多次描寫思嘉的夢境,在一片迷霧中茫然的奔跑,是的,思嘉始終就像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試圖抓住她能抓到的所有東西,但一旦得到了就不珍惜,因此錯過了身邊許多美好的事物。思嘉的生命形式是一列轟隆隆的列車,一刻不停的向前狂奔着,熱烈而盲目,習慣了高速度的奔跑,永不止息。她生命力量的源泉來自於如此高速的奔跑,然而在這樣狂野的奔騰之中,思嘉同時也把那些文雅的、温和的美好攪得粉碎,最終只剩下一輛空曠的列車,仍然在原野上一刻不停的狂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7m4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