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精選19篇)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精選19篇)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

讀了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開始對餘華有點產生興趣,活着讀後感。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着。不知誰説他的小説《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於是我抱着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10月5號下午,本着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精選19篇)

《活着》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敍述。在近四十年裏,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説的那樣: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價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義,有着自己的不死。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敍述方法,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讀越有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而這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就悄悄地潛入我心裏。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説餘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説的故事情節。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我又有了新的感覺。

回到本質,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僅僅只是為了寫小説而寫嗎。各種人有各種人的説法。有人説他只是為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閲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而還又人説: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小説的最後寫到過了10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着。福貴趕着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裏也喊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着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其實人生就像田地。需要有人來耕作。春天播種自己的苦難,夏天則等待自己的苦難,秋天再慢慢的收穫自己的苦難。冬天用苦難去品味自己的苦難。最後等待來年繼續播種苦難,直到收穫苦難的希望。因為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説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2

孤獨是把你拉進黑暗深淵的一雙手;孤獨是在周圍喧鬧的環境中你卻在灰暗的角落裏輕輕抽泣。而一個歷經百年孤獨的家族,他的歷程,會是怎樣的呢?

《百年孤獨》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説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閲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和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孔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這本書寫的是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的荒唐、古怪、甚至有些倫亂的故事和馬孔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乃至消亡的歷史。漫長的幾代人之中,有手藝靈巧的、有求知旺盛的、有聰明機靈的、有勇敢堅強的、有吃苦耐勞的、有光彩照人的……他們有堅毅的眼光,不輕易服輸的性格,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

作者馬爾克斯不愧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人,以此書為代表,他用絢爛並無束的語言構建了魔幻的天地。

歲月雖逝,但水流影在,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傳奇,註定不會在世界上重現。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3

今天,我在家裏又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智慧故事》。

這本書一共有8冊,共十一萬個字,一百三十六個小故事,有成功故事、有外國名人故事,還有愛的故事等等,寫的都是關於智慧的。作者就是有名的閔羣。

會讀書的人才會學習,愛讀書的人才會成功,會讀書的人才能站在社會發展的最前沿,只有愛讀書的人才能成為時代最需要的人,書始終是你最樸實、最永恆的朋友。書是學無止境!

書籍是人們寶貴的階梯,沒有書就沒有了未來,沒有了一切,沒有將來,沒有任何東西。如果小時候你不好好讀書,長到了你後悔也來不及了,想彌補也來不及了,書要讀好,上課要認真聽講,考上好成績,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只要堅持一定會成功的,不能錯過時機。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4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描寫的父愛令我深深感動。

這篇散文記述朱自清的祖母過世了,父親也失去了工作。當喪事完畢後父親要謀事了,朱自清也要回去念書了,他們便同行。當朱自清要去車站時,本來父親準備讓茶房陪他去,但父親臨時又改變主意,親自送朱自清上火車。他父親又準備買桔子給兒子路上吃,而買桔子要穿過鐵軌,父親人又胖,爬上爬下月台非常艱難,朱自清看着父親的背影,被父親的慈愛所感動,眼淚也禁不住流下來了。

我讀完後發現朱自清的父親是多麼關愛他啊,當他們到了南京後,父親原打算找人代為送行,自己去找工作,認為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但朱自清的父親最後自己親自送行,擔心出遠門的孩子。另外,從朱自清的父親去買桔子的背影這段,也可以看出父親對兒子真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

文中儘管沒有詳細描寫父親的言語和神態,只是多次提到了父親的“背影”,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出遠門的孩子放心不下,關切、愛護的心情,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思念之情。

我也有一位慈父,父親也曾多次費盡周折為我安排生活和學習,有時我考試考砸了,他不但不責怪我,反而安慰我,幫助我查找原因。我每次見到父親頭上漸多的白髮,便會想到父親為我的操勞。我長大了,我才愈加感受到這深深的父愛。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5

偉大的莎士比亞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人的營養品”而在這次的親子共讀中我體會到這句話的藴意。

寒假裏,我和媽媽每天都堅持共讀30分鐘的書。書裏的小故事引人深思,一環扣一環,精彩極了,我都被這深深的吸引住了。在這過程中,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培養了我的閲讀興趣,很好的培養了語文的知識能力。在讀書的時候我會和媽媽討論一下故事裏精彩的情節,或把故事繼續編下去,這都會把讀書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義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我會和媽媽互相討論,這樣既訓練我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我積極討論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邊看邊收穫”。俗話説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説得妙極了。我在讀書的時候只要一看到一些好詞、好句便會立即抄下來,等到寫作的時候用到。

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它是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而在這次的親子共讀裏我和媽媽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快樂!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6

八年級開學,發了新書,打算預習預習。突然,有一篇文章讓我眼前一亮——《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紀實散文。其實我很喜歡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等。讀起來別有一番滋味。讀了《背影》我深有感觸,我好羨慕作者的寫作水平,散文中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任何像“愛”一樣的字眼,但都因顯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兒子對父親的思念。其中有一部分更能證明以上結論,“我要走了,父親忙不能送我,就讓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去,父親在三囑咐,可還是不放心,決定自己送我去”這起中的語言都很平常,卻讓我感 受到父親對兒子身上的愛。

讀完了這篇散文我深有感觸,父親對兒子那無私的愛,兒子對父親那深深的私念,這不僅讓我對當今社會感慨萬分。現在這個社會可謂是無奇不有,可對於這無私的愛在那也買不着。朱自清先生能夠從父親買橘子的背影中感受到深深地父愛,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從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體會到這無私的愛呢?

其實,在當今社會親人間的愛是最美好的事,它是最無私的。親人之間的愛,不需要任何浮誇的詞來形容,那行為中的點點滴滴是最好的證明。

《背影》一片充滿愛的文章,無論是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愛護。還是兒子對父親的感激,思念。這一點滴是對愛最好的詮釋。無論愛與被愛,只有你看了才明白。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7

父愛無痕,因為他要保護一個家。朱自清的父親,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又沒有了工作,卻還得維持一家生計。儘管他心中十分悲傷,但還是得安慰自己的兒子,鼓勵兒子走出困境。難道這不是一種偉大的愛嗎?

你注意過父親的背影嗎?你發現這背影又多了幾分滄桑了嗎?珍惜這份無痕的愛,別讓他隨着時間悄然而逝。

父愛無痕,懷着一份感恩的心去珍惜這份愛吧!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8

我上國小一年級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學會了拼音,認識了很多字。我可以自己讀課外書了,會查字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很高興也很快樂。

書中的知識豐富多彩,讓我很留戀。每一本或每一篇我喜歡的,我都讀好多遍,甚至都能背過了。我把喜歡的書或者文章講給媽媽和同學們聽,有時逗的她們哈哈大笑,我也樂在其中。我雖然沒親自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但書中的知識能讓我感覺到她的莊嚴,雄偉。雖然沒見過諸葛亮,但我知道他的機智。

讀書給我帶來了歡聲和笑語,就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吧!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9

《責任決定一切》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好書。我帶着深厚的興趣將這本書從頭至尾詳細讀完,掩卷深思,這本書給自己的啟迪很多很深:我們對制度與紀律要有正確認識,對個人所擔負的責任要有明確意識,對企業對生活要有感恩的心態。

責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很“負責任”的人卻不受歡迎。問題處在哪裏?難道是“負責任”惹的禍嗎?“負責任”有錯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對“責任”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很多人把責任等同於責任心、責任感、責任意識了。實際上,責任包含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責任能力、責任行為、責任行為、責任制度、責任成成果。

責任意識,是“想幹事”;

責任能力,是“能幹事”;

責任行為,是“真幹事”;

責任制度,是“可幹事”;

責任成成果,是“幹成事”;

責任的五項基本內涵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責任意識是職業人精神的體現,它要求我們對事業負責,對組織的發展負責。當工作出現紕漏時,要敢於擔責,而不是千方百計地為自己免責尋找藉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工作。一個人的工作崗位越重要,職位越高,權力越大,就意味着責任越重。梁啟超《志未酬》中有詩句:“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應該想着乾點事,能幹點事,要幹成點事,否則實在愧走人生這一遭。那些胸無大志、不思進取者,確實應該好好琢磨和尋味這句話。

承擔責任是需要能力來支撐的。強烈的責任心和責任意識更多的是對職業人的道德要求。要“幹成事”,就必須有謀事的本領。要想有幹成事的本領,就要適應競爭和變革的形勢,迅速提升自己的決策能力、統籌協調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執行落實能力,做到推進工作有實招,加快發展有本事,攻堅克難有辦法。用心用功用腦子去幹,多學習,多調研,多思考,多總結,捨得付出代價,身體力行,真抓實幹,一步一個腳印,幹一件事像一件事,幹一件事成一件事。

一個負責任的人,首先要積極主動,凡事雷厲風行,“不等、不靠、不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其次要科學求實,不急功近利,不弄虛作假,不為長遠發展留隱患;再次,要精心細緻,把責任落實到平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堅持到底的信念、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自動自發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責任制度保證“可幹事”。必須做的,要有制度保證;不該做的,也要有制度約束。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最苦惱的就是看不到限速標誌。看到了限速標誌,我們就知道必須保證車速在下限和上限之間;同時也知道超出限度是不允許的。

講責任就要以結果為導向,“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憑功績論英雄,把“幹成事”作為我們一切責任的落腳點,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讓能幹事的人有舞台,讓真幹事的人有條件,讓幹成事的人有地位,幹一件是一件,幹一件成一件。長此以往就幹成了不少的事,就會不斷創造出組織發展新業績。

社會學家戴維斯説:“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同樣,如果你放棄了自己對工作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在工作中更好地發展機會,這樣永遠都不會獲得成功。有兩個年輕人到一家公司應聘,公司同意兩個人同時試用。試用期間,兩個人都非常努力,但在試用期最後的中午,他們被告知明天不用來了,剩餘的半天是他們工作最後的半天。其中一個得知消息後,對着辦公室牆上“認真負責”的標語輕蔑地哼了一聲,馬上把手頭上的工作放下來,中午飯都沒來得及吃,就去財務部結算工資去了。另一個人則想:明天就走?可我手頭上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呢!做了一半的工作停下來太可惜,我要在離開之前辦好工作移交。他同樣中午沒飯沒來得及吃,總算在下午下班之前完成了一份工作總結,交給老闆。老闆凝視地看着他説:“這項工作以後就由你負責”。年輕人説:“可我沒通過試用啊?”老闆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説:“我只是想知道,相比之下誰真正有責任心,你為自己贏得了機會”。可見責任和機會就是緊密相聯的。責任與機會合二為一、責任背後隱藏着機會、機會背後隱藏着責任。“責任就是機會,或者説責任就等於機會。事情越多,表明你越重要;困難越多,越能證明你的能力。守住責任,就守住了人生的精彩”。

我們應該重視責任的獲得,我們不僅要有好的態度,不僅要有勞苦,我們更要講究工作方法,更要有成果;在工作中要用心,自動自發地工作。關於責任的重新認識,書中作者唐源列舉了逃避責任的八種情景:“這不是我的事”、“這不是我的錯”“、這不能怪我”、“又不是我的錯”、“你要負責任”、“我沒有能力負責任”、“我負責任沒用”、“我已經負了責任”。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反思自己,也時常有這其中的不足。

這本書的作者唐淵關於負責任的誤區的分析,讓我有了關於“不能還是不為”的思考。我想起了孟子•梁惠王上》的一段話,孟子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孟子説:“用手臂挾着泰山跳過北海,對別人説:我辦不到。這是真的不能做到。給年長的人彎腰行禮,對別人説::我辦不到。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

不能還是不為?我們在現實中常常混淆它們的界線。或者説,我們總是打着“不能”的旗號來為我們的“不為”找藉口。孔子教導我們説,要“神於天、聖於地”。既要有理想主義的豪邁,也要有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品質。我們不能只做言語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動上的巨人。我們往往只去羨慕別人取得的成就,卻忽視了他人背後付出的汗水。我們往往有改變現狀的理想與追求,卻在現實中遲遲邁不出第一步。我們總以為自己“不能”,我們在這藉口中任由美好年華一天天溜走。

面對工作的心態,我正在讀《責任決定一切》,想起了朋友告訴我的一段話:“人應對挑戰時有三種心理狀態,試試看、盡力而為、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接近成功,即使失敗了也不後悔。盡人事,聽天命。”這讓我的心中為之一動。我們面對工作時不也是有這三種狀態嗎?反思一下自己,做工作都全力以赴的翻去做了嗎?

找到了心理動力問題,那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一切困難都能解決。全力以赴吧,這是自己能做的。我們要重視責任行為的實踐,知行合一、落實責任,多做一點,用心一點,勤奮一點,高效一點,合作一點,理性一點,在負責中成長,在成長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0

同樣是離別,同樣是子去父送,而不一樣的是父親微笑地對我擺手。——題記

烈日炎炎的酷暑,暑假也如期而至了,離開了學校緊張的生活,回到平靜的家中,我深深地吸了口氣。望着家裏一貧如洗,悄然無聲,思念之情湧上心頭。父母半年前,為家庭的生計就遠赴廣州打工,可父母對我感人肺腑的教導,對我至深至真的愛卻久久縈繞在我心。

迷迷糊糊的在家呆了三天,正當按捺不住思念之情的時候,心有靈犀的父親從遠方打來電話問我和弟弟想不想來廣州住幾天。聽到這個消息,我激動不已,立馬奔向房間,腦子裏不停地想着和爸媽見面的場景,當然還有一睹沿海發達城市廣州的芳容。

在舅舅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地抵達了廣州,四周屹立着的高樓大廈對我們這些鄉村來的孩子是如此的新鮮與羨慕,兩邊的參天大樹像威武的哨兵整齊劃一的依次排開,不遠處的工廠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人潮擁擠的小道上,大家行色匆匆,象總是有着忙不完的事一樣。

經過一天的奔波,我們終於在異鄉和父母其樂融融地住下了。我的爸爸是一個打工者,所掙的錢很微薄,但經過努力總算租了一間還算闊氣的房子,作為我們第二個家,就這樣看着多日不見的父母親,我們促膝而談着。在那兒,我帶去了暑假作業,嚴厲的父親雖然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上班,可是出門時總是不忘叮囑我認真完成作業。但生性貪玩的我,每次都把父親的話當作耳邊風。最終,迎來的父親暴風雨般的斥責。每次看到父親火冒三丈的樣子,心理總有種愧疚感。這種感覺一直延續到現在。

那一天,父母終於都放假了,母親見地上堆滿了書和作業本,媽媽隨意翻開一本,恰巧是我投機取巧的,漏做很多,媽媽兩眼剎時瞪圓了,當即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嚴厲地對我説:“這樣還得了,兩個人學習越來越差,説話也變得如此猖狂,我們在外面辛辛苦苦打拼,到頭來換來的是如此無所謂。”她歎了歎口氣:“我不打工了,回家去。”

聽到這句話,我的心瑟瑟發抖了,媽媽的這種語氣和腔調是如此的陌生,讓我有些害怕,一種難以啟齒的悲傷湧上心頭,我到底怎麼了,一個聲音在我的心底呼喚。只看見滿臉愁容的父親無奈地發話了:“如果你現在回去的話,一切家中用的東西都得去買,不如過年陪我一起回去,可以嗎?”央求的聲音如此無力,無法抗拒母親的滿腔怒火。媽媽飯也沒吃就離開家,奔向工廠去。

我望着父親,他沒有吭聲,總是默默地沉思着。無聲的寂靜,望着父親憔悴的面容,我突然想到,媽媽若回家了,家裏所有的開支都落在了父親身上,這怎麼可以,我湊上前去,哀求着爸爸讓他勸勸媽媽,可是一向倔強的父親堅定地説:“什麼也別説了,你媽在這也有五、六年了,是該回家休息了,也好照顧你們,你們正是關鍵時期,耽誤不得,爸只希望你們好好珍惜時間,給咱爭口氣。”説完,就端起碗筷吃起來,雙眉緊皺着。

一直滿心歉疚的我,緊跟着父親,直到他上牀睡覺的時候,我才發現他的腿上已經貼滿了止痛膏藥,此時的我,一種鑽心的疼痛傳遍全身。眼淚在眼眶中打轉,父親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卻笑着説:“這算什麼,沒事,咱是男人。”看到父親那一臉的鎮定自若,毫無怨言,我心虛,我又為這個家做了什麼,連最簡單的學習還偷懶,馬虎,逃避。我又算什麼男子漢。

母親的辭工書拿了回來,暑假就這樣,在一天一天和爸媽的磨合中度過。爸爸忙得樂此不疲,而的希望就是我們能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開學的前一個星期,父親陪我們到了火車站,進站時,父親給我們留下的依然是一抹淡淡的微笑。直到今天看到《背影》這一刻,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在廣州,我們的第二個家被我們的不懂事給抹殺了,父親卻依然面容暗淡,堅定地擺手和我們説再見,可誰知道,他轉身的那一刻是否眼睛含着不屈的淚水。離別了,意味着他往後沒有母親的分擔憂愁和精神安慰,陪伴他的或許更多的是相思、寂寞之苦。悔恨自己當初的天真和不負責任。

事已至此,感謝朱自清先生用質樸的語言讓我再依次感受

到了父愛深深,我的父親給我留下不管是蹣跚的背影還是堅定的微笑,我都將銘記於心,永生難忘,用實際行動履行自己的!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1

每個人都有一個多彩的人生,這個“多彩”或許是坎坷的,幸福的,痛苦的也有一些人過着與世無爭,平凡而辛勤的一生。

這次,我要與大家談的就是一個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有着許許多多不一樣的活法,有快樂地去活,堅強地去活,奮鬥地去活等等,你有沒有想過你就應需要活出一個怎樣的人生呢?這問題是我提出的,但暫時連我自個兒都拿不定一個想法,也許這實在很難説,有人會問:“這可不是自己來決定的。”但是,我要説,這掌控權還是在你自己的手裏,你的各種因素都會改變它的道路和方向的。

雖然這次我的主題不合“科學”。但,推薦的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活着》。

這是一部小説,簡樸的語言塑寫了劃時代的家庭杯具。美國的《明星論壇報》評價説:“你只要讀到一半,就已經確信它是不朽之作了。”真的,我一拿起書就越發越想往下看。

作者是當代作家餘華,9年出生於浙江杭州,曾從事過牙醫工作,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主人公福貴起初是風光的少爺,可正因無顧忌,在外面吃喝嫖賭,把他父親的2多畝地全抵債給了別人,毀了家人幸福的生活。貧困中,他最後醒悟,可已經遲了,父親被他給氣死了,之後母親相繼死去,温柔可憐的妻子家珍,過度勞累,骨瘦如柴,最後死去。這也許就是上帝對他的懲罰,到最後,福貴7個至親全被他親手埋藏起來。只剩他孤零零的一個人和一頭老黃牛。

福貴歷經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只是十分單純地為活着而就活着。

餘華告訴我們: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承受展此刻面前的無聊,平庸和困難。

我想:是啊,平淡理解,樂觀忍受,順其自然吧!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2

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為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為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為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為,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於年老,一病不起。為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終於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為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而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為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隨着書的情節動盪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維艱。當飢餓來臨時,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縣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説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苦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着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為他們從此可以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餘華,為什麼要把人家寫得這麼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地接着來,最後,只留下了福貴。最後,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我猜測着,餘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可以照出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為此書適合再讀。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3

一個農舍,(書中的綠山牆農舍)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叫“安妮·雪莉”,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

我在這本書裏第一次“遇見”安妮,對她並沒有半點好感,倒覺得她令人厭惡。因為她的那張嘴一路上幾乎沒停過。而且在當時的我看來,她講的都是些廢話。書中有段話這樣寫道:“馬修就像大部分沉默寡言的人一樣,喜歡聽那些能言善辯的人説話。如果對方只是要他做一個聽眾,他是絕對不會拒絕的。”我雖説不像馬修那樣沉默寡言,但也不很愛説話,特別是以前。這句話説得對,但有時並不是這樣,就像當時我捧着書看安妮説的整整幾頁話時。不過,身臨其境也許會比當時的感覺要好些。

但是,事實證明,我對安妮的第一印象並不完全正確。書看到一半不到時,我已習慣了安妮的“嘮叨”,那充滿幻想的語言。我覺得她很可愛。安妮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吉爾巴德·布賴森。吉爾巴德學習也很好,但卻因為一開始嘲笑安妮的紅頭髮,兩人為敵,但最終化解恩怨,成為好友。但吉爾巴德曾經向安妮道歉過好幾次,都沒有得到原諒。安妮覺得他狠狠地傷害了自己的自尊。由此看來,安妮也是個固執、有個性的人。

安妮雖然十分可愛,但我特別不喜歡她的虛榮心。我承認,人都有虛榮心,我也有,但安妮把虛榮看的很重。就拿上面和吉爾巴德的事來説。吉爾巴德不過開個玩笑而已,安妮卻覺得被傷害了自尊!我不理解,覺得太誇張了。安妮雖然有缺點,但還是令人喜愛。她説的話總透着純真。雖然許多人覺得安妮是個怪孩子,但她的許多話並不缺少道理。安妮最擅長天馬星空的想象,論想象力,沒人能超過她。她幾乎每分鐘裏都能幻想。這也是她的一大可愛之處。

被世人稱為“紅頭髮安妮”的安妮,小腦袋裏冒出的各種念頭,現出的各種幻想都令人感受到她的純真。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多幻想的機會。我也被這本書和安妮深深地感染了。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4

今天,我讀了加拿大作家蒙哥瑪麗寫的《綠山牆的安妮》。那是發生在加拿大一個偏僻的農村阿豐利的一所叫綠山牆的農家,農家的主人是一對孤身兄妹,哥哥叫馬修,妹妹叫瑪麗拉,由於年紀漸漸大起來了,他們想從孤兒院領養一個男孩來當哥哥的幫手從而減輕他的負擔。可不料,人家給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滿頭紅髮的小姑娘——安妮。安妮很愛幻想,一個普普通通的湖,在她眼中,成了“閃光的湖”;一條普通的小道,被她稱為“情人小徑”;一條林陰道,被她叫作“歡樂的雪白之路”……她闖了不少的禍,她對雷切爾太太(在村子中很有威信的一個人)發脾氣;在蛋糕裏放鎮痛劑;把頭髮染成綠色……她很喜歡交朋友,戴安娜是她最親密的知心朋友。她學習很勤奮,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順利地考取了女王學院,一年後就得到了一級教師證書,並獲得了獎學金。但她不忍心離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綠山牆,更為了照顧形單影隻為她付出很多心血的瑪麗拉(那時馬修已不在人世),她放棄了去大學深造的機會。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一個樂觀、不怕困難、善良、懂得感恩的姑娘,我深深地被她所感動。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碰到一點困難或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灰心喪氣、半途而廢了。我們應該學習安妮不怕困難的樂觀精神,雖然她先前的命運很悽慘,從三個月失去父母,到被人家收留長大一點就幫人領小孩,最後到孤兒院,但她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希望,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有些同學受到了父母、老師、同學及他人的照顧、幫助,但覺得不以為然,覺得是應該得到的照顧、幫助,這種心態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學習安妮善良、懂得感恩的精神。她喜歡交朋友,沒有忘記別人給她的幫助,特別是當瑪麗拉需要她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沒有考慮自己的前途。

《綠山牆的安妮》,我被它深深地感動了。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5

今天,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頓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主要寫了:朱自清祖母不幸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可見朱自清家裏的經濟狀況。這真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啊!為了給祖母辦喪事,父親到處去借錢。辦完喪事後,朱自清要去北京讀書,父親把他送到火車站,還給他買了一袋硃紅色的橘子,並囑託兒子在路上要小心,看着兒子走了,才放心離去。讀了《背影》,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 就像文中説的:"這時,我看見了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留了下來。"是啊!因為作者感受到了父親的愛,所以他不禁鼻子一酸,留下了淚來。連我看到這裏都哭了!對啊!父親是愛我們的,是疼我們的。

説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位總經理,他的公司有在四川那邊,所以他的工作很忙。他每個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在,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回來看我,星期一一早便又去了。爸爸是愛我的,每次我考的好爸爸就給我買我想要的東西。 一天,我去給過她十一歲生日。要走碑那邊去。雖然路途不遠,但是他還是很擔心。我看着他那不放心的樣子,笑着説:"幹嗎呀 我已經十歲了,去碑算什麼 小菜一碟。我還能一個人去X湖呢!""別吹牛了,這樣吧!爸爸開車送你,行嗎 "爸爸回答。"幹嗎呀 "我説,"鍛鍊鍛鍊我嘛!也給你省些油。"爸爸仍然堅持他的意見:"可是……"就在我和爸爸商量的時候,突然,隔壁的打來電話,説她也要去給過生日,要和我一起去。"這下放心了吧!我和一起去。"我對爸爸説。爸爸對我説:"好嘛!但是你要特別注意:你們兩個不要分開,連上廁所也要一起去……"突然,我的心裏感到非常難受,鼻子一酸,淚馬上就要留下來了。我被爸爸感動了!可是我使勁憋着,不讓淚水留下來。 在這一件事裏,我真正體會到了父愛。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6

上學期本着練習英語的目的艱難地讀了三章左右的英文,放寒假回來因為耐心有限又找了中文版來讀,這樣一本書,讀起來感覺沒有什麼目的性,作者看似忙碌地在敍述這個家族的故事,再加上奇幻的,甚至有些奇異的想象,總是很有畫面感,腦中不停地閃過一幅幅插圖。在這樣的想象裏,短短一百年似乎描繪了太多的東西,比如數次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帶給馬貢多的變化,帶給人們的變化。特別是讀到火車來到馬貢多,帶來的各種近現代工業文明的成果,莫名地使我想起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地表演,那種文字描述的忙亂和新興事物拔地而起的迅猛如出一轍。(奧運會開幕式煙囱拔地而起,舊時代的農夫被趕走那一段)

全書的內容真的很豐富,雖然我一直不喜歡一本小説帶有太多的東西,但《百年孤獨》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就像作者在説:“嘿,我也不想寫這麼多,所以我們還是一筆帶過吧”,作者平靜地在講故事,卻已讓人浮想聯翩,這些東西不是作者強安上去的,而是故事本來就有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世界裏的故事。

因為前面讀了兩次,這樣關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故事就很有印象,他能自己經過研究發現地球是圓的,他的冒險精神和專研精神讓人記憶深刻。在不知道整個故事的脈絡的時候,我以為他會被隔離在文明的邊緣,我就對旁的人講,這樣一個人若是在適當的環境裏(和科技發展接軌的環境裏),必定是科學研究之奇才。後來慢慢讀下去,百味陳雜,對他的評價就是他死的時候有人説的那句:“我來參加國王的葬禮!”,他的確是這個孤族的國王。

説到孤獨,叔本華説:”人生的空虛不在於人的孤獨,而在於心的寂寞“,這個家族裏的人似乎都是這樣,輾轉反側,都沒有一個人得到內心的充實(可能第四代裏的蕾梅黛絲是個例外,這裏我沒看懂)

讀這本書,我感覺不用帶着主觀的色彩去讀,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發光的地方,但同樣又沒有人是完人,可憐、可悲、可敬、可歎,可是你又沒有時間去感歎,作者拖着你一路小跑,於是你看他們的故事,時光在字間穿梭,這樣一個人的形象會在你的心理不斷地完善起來,但同時你又看不清楚,看不真切。這也許是我閲歷不夠的原因吧,所以説:似懂非懂,還得交給時間來琢磨。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7

孤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可是,能以孤獨為主題,寫成一本暢銷但是實際上卻也“孤獨”的小説,這讓人實在歎服。誰要想真正讀懂孤獨,《百年孤獨》必看。

我不敢説,我讀懂了孤獨。這本書,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離奇荒誕,誇張變形,令人應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到非常痛快,可是,連裏面的人物關係也沒有理清。不過,外國人名字長還可以忍受,最難以忍受的是,幾代人都可以叫同一個名字。忽略混亂的人物關係對於讀小説的影響,我還是得到了一點點感悟。

《百年孤獨》以一個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一百年,描寫了一家人與孤獨相關的種種經歷。

為愛瘋狂是因為孤獨嗎?因為同時愛上皮埃特羅,貝麗卡和阿瑪蘭妲展開愛的角逐,當得知皮埃特羅和貝麗卡訂婚後,阿瑪蘭妲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阻撓婚姻。奧雷里亞諾愛上蕾梅黛絲後,迫不及待希望將還是孩子的蕾梅黛絲娶回家。梅梅愛上巴比倫後,整個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與情人的歡愛之中。庇拉爾年輕時,與無數男人歡愛,老年後,還為年輕人提供歡愛的場地。為愛瘋狂不是因為孤獨吧,是因為愛火中燒,是因為人的慾望。相反,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愛上別人的人,才註定了一生的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從出生起,就不曾愛過任何人,晚年靠製作小金魚排遣孤獨。

還有一種人的孤獨,源於對愛的莫名的恐懼,阿瑪蘭妲錯過皮埃特羅,又斷然拒絕馬爾克斯上校,一個人晚年靠織一件精美的壽衣打發,準確説是享受這份孤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始終拿不出愛的勇氣?又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生命的盡頭終於放棄對於貝麗卡的怨恨?在生命的盡頭,她終於領悟了孤獨,看到因為孤獨,梅梅和貝麗卡遭受的苦難,文中説這不是出於愛或者恨。那是出於什麼?出於同情心,出於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正是如此,她才終於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死神,才能夠與往事和解,才能夠獲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寧靜與平和。

看得出,莫言的小説,深受這部小説的影響。《豐乳肥臀》,同樣是以一個家庭為線索展開,寫愛情時,人物多是着魔的瘋狂的狀態。悲劇產生的原因,除了個人性格的嚴重缺陷外,又籠罩了一層若有若無的冥冥中註定的命運的魔力。《百年孤獨》中,開頭的羊皮卷寫下的預言,在結尾處,完美地精準地得到了驗證,彷彿這一家族的孤獨是註定的無法逃脱的。而上官家的女兒們,一個個豐乳肥臀,但一個個都零落了,好像也是命運的嘲弄。看似是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實際上是,人在自己性格的侷限上的無能為力,個人性格導致悲劇。

人的性格,關乎人性,是一個説不盡又説不清的話題。將人性中的某一部分誇大,比如慾望,看似變形不真實,實際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性,因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隱蔽。從這個角度講,馬爾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達推到極致的大師。

這部小説中的孤獨,我還沒有讀懂。在這裏談一談,只是經典作品的一種誤讀。日後,再讀《百年孤獨》,恐怕又會有別樣的體會。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8

-------小人物,大時代

其實,讀到文中許三觀揹着一樂去吃陽春麪時,目光在那段上‘駐足’了好久。回憶起數年前看見的一個場景,一條街頭小巷,一棵巨大的槐樹,泛着昏黃的路燈下,映出了那位父親臉上絲絲皺紋與額頭上幾根微微發白的髮絲,父親的背上是一個正熟睡的孩子,父親小心翼翼使步子儘量平穩······

在我們看來這個場景是父愛,可許三觀呢,他揹着只是一個被他養了九年卻和自己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一樂,他的愛已超過了血緣之親。如果是今天這個時代,試問有誰會像許三觀一樣做了九年的“烏龜”卻還選擇繼續養一樂,又有誰會容忍這種事發生?可許三觀,他沒有説不要一樂,沒有罵他打他,更是平等的對待他。這可能就是人性中所折射的光輝吧!人,性本善!一樂剛開始離家出走時,許三觀其實表現的不擔心,甚至還很氣氛,這很正常,他不過是心裏有氣,不甘罷了。誰會讓他最喜歡的兒子卻是別人的。他曾經整夜整夜地照顧一樂,最疼的也是一樂。可天黑之後,他也着急起來,已經養了十一年的兒子,就算他是何小勇的兒子又能怎樣,十一年,先不提人性本善,就這四千多天的日子,陌生人也該變成親人了,更何況許三觀還是看着一樂一天天長大的人。在他那責罵中,我們能聽出他的擔心,他的心疼,在他滿含愛意的責罵中,漸漸走回了勝利飯店。

整體

小説圍繞着賣血的經歷,展開許三觀生活中的瑣事,體現出一個男人所應當承擔的某些責任,或許這也正是一種人生的無奈。小説飽含辛酸的經歷,但也不乏幽默之處,比如每次賣血前喝足八碗水,這樣身上的血就會多起來了,諸如此類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賣血,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國文~時期離現在也只不過40年時間。小説向我們披露了40年前的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賣血。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為了娶老婆,第二次賣血是為了償還一樂砸破方鐵匠兒子的腦袋的醫藥費。自然災害的那一年,為了讓三個兒子和許玉蘭不用再喝玉米粥,許三觀再次賣血,讓全家人吃上面條;二樂在鄉下插隊,為了討好二樂的隊長,好讓他能早日調回城市,許三觀又賣了兩次血,請二樂的隊長吃,給二樂的隊長送禮;一樂不是許三觀的親生兒子,但許三觀最愛的還是許一樂,對他也是最好的。一樂得了肝炎,在上海治病。家裏沒有錢,許三觀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賣血,一路賣到去上海,為了救一樂的命,他可以連命都不要,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血,在松林還差一點把自己賣死了。

這些賣血的經歷,都説明許三觀身為一個男人,身為一家之主,身上責任的巨大,他為了這個家一次又一次的賣血,為了兒子一次又一次的犧牲,也體現了他的父愛。他是用生命去愛着這個家。作者將許三觀設計成一位集責任與善良於一身的人,作者設計得很成功,許三觀確實是一個讓人感動的人物。他只是一個小人物,但他在我眼中算是個大英雄。

小人物

許三觀,他,不過是一位最底層,最最卑微的小市民罷了。但他也有自己所堅持的。他有自己的“三觀”—— “良心觀、婚姻觀、平等觀”。作為一個小市民,他沒有遠大理想,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活下去。他身上,又父愛、有親情、又良心、但他也有狹隘、有錯誤。他一生都很苦,甚至習慣了苦難,還會自己年老無法賣血而痛苦。

良心觀

“做人一定要有良心”。儘管他恨何小勇,很堅決地不同意一樂去叫魂,可他還是説“只要是人的命,都要去救”。往大了説,其實他很無私,為給孩子改善伙食去賣血,也就去想“等我老死了,你想起我養過你,心裏難受一下,掉幾顆眼淚出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多麼樸實的話,他所求的其實很簡單!

當一樂病了,急需用錢時,他一次又一次地為了救一樂而不顧生命去賣血,並不會在一樂危急時,去想他不是我的兒子,去想該不該去救他,也許這就是他的“良心觀”,至少他救了一樂,救了一條命,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婚姻觀

許三觀,他也有自己的“婚姻觀”,當他決定和許玉蘭結婚的那一刻起,已經扛起了自己身上的責任。許三觀和許玉蘭的婚姻一開始未必是因為愛情,但是隨着彼此的付出他們之間不僅有了那難得的理解,更增加了彼此的疼愛。還記得在他們家鬧糧荒的時候,那時候他們家幾乎沒有糧食了,可是就在那個時候許玉蘭還記得許三觀的生日,並且還在他生日那天特地為一家人熬了一鍋加糖的稍稠一點兒的粥。小小的舉動但卻滿是温暖,在那個饑荒年代人們很難還能想到別人,就連夫妻之間也是如此,大家都只是想着自己。即使想得到家人,很多人也沒那個心來為家人過生日,可是許玉蘭卻不是這樣的,足以看得出她是深深地愛着許三觀的,也許剛結婚的時候她並不是深愛着這個男人,可是經過了那麼多後她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男人!這樣的愛情才能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想玉蘭對許三觀這樣的愛,許三觀是深有感觸的,而且我相信正是這樣的樸實才讓他們的愛情更加的堅固。在我眼裏那種惺惺相惜,相伴到老才是真正的浪漫,而且這樣的浪漫才是地久天長的。就像許三觀和許玉蘭這樣彼此心中都想着對方,彼此都為對方着想。我相信只有這樣的愛情才能真正的經得起考驗!

他們兩人共同努力,一起走過饑荒,走過水災,走過彼此最艱難的時刻。他們有對未來美好日子的期盼,有對彼此的關心照顧,他們有着一種最樸實、真誠的愛情,不需要過多現在浪漫的語言。在那個時代,他們沒有爭吵完就分開,沒有因苦難而各顧各。

平等觀

許三觀,他有自己堅守的原則,有與妻子的樸實的愛情,有一生追求的“平等觀”。當他知道一樂的事之後,他認為妻子犯了錯,所以在那一段時間裏,他一直在享受,而沒有幹活,這也是他追求的平等,也算是心理上的平衡。而當他了林芬芳後,也是為了使妻子平等(當然,這並不是他自願的。)許玉蘭神氣了一些日子,穿上精紡的線衣,與鄰居們聊天,而這時許三觀卻在家裏做飯。但沒多久,他又不幹了,他認為許玉蘭的錯誤比他嚴重,又不平等了。

大時代

在文化~時期,社會處於一片混亂,早已沒有了是非曲直,早已沒有了錯與對,那個年代,人民公社,大躍進、大鍊鋼鐵,文化~,大字報等等。物質,精神都極度匱乏。反正毛主席説的就是真理,反對毛主席的就應該被。所以有一些人就藉着毛主席做了一些荒.唐的事兒。而且有一些人也藉此打擊報復,因此有很多無辜的人因此遭受迫害,而許玉蘭正是這些含冤受罪的人中的一員。但最令我感到的還是當許玉蘭被誣陷遭時,許三觀並沒有不要許玉蘭,他親自去給他送飯,看到他有一陣一陣的難受,在人羣前他裝作不給她吃好飯,也算在她的樣子,實際上卻為她做了紅燒肉,而許玉蘭還要省下肉給孩子們吃。他想着她,她還想着孩子們。多麼和諧温馨的一家!這在當時也是最難得的吧!

也許時過境遷,多年後,無意中回想起這個樸實的故事,還會被感動,亦或是有不同於現在的感受吧!

2022《活着》讀書體會及收穫 篇19

週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説——《活着》。

合上書以後,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説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餘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敍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賭,花光了家裏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爭後,死裏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燒耽誤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後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後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自盡。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着,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本應是餘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採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後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裏面,不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着樂觀的態度活着,這才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着,正因為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7k9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