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物理世界奇遇記》是一部享譽世界的物理科普著作。從1940年該書第一次出版至今,每年或隔年重印一次,而且已經被翻譯為世界各國文字,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甚至連愛因斯坦都對這部著作有相當高的評價。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美籍俄裔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他在許多科學領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尤其是在1948年提出了大爆炸學説,指出宇宙起源於原始的熱核爆炸。而在生物學方面,他首先提出了“遺傳密碼”的概念,對此後遺傳理論的迅速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伽莫夫還花費了很大的精力用於寫作科普讀物,這些著作中最知名的就是這部《物理世界奇遇記》,書中的主人公湯普金斯已經成為西方世界家喻户曉的人物。

這本書以主人公湯普金斯的經歷為主線,將書中涉及的相對論、宇宙學、量子力學和粒子物理學這四大部分內容串聯起來。湯普金斯原本是一家大銀行的小職員,一次偶然的經歷使他參加了一個介紹相對論的講座。而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湯普金斯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在夢境中,他來到了一個奇特的世界,在那裏光速不超過20公里每小時。結果,他發現騎自行車的人難以置信的變扁了,可是當他自己開始騎車的時候,他卻發現變扁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周圍的建築物和人。而且當他騎車的時候,他的手錶也變慢了,儘管他的手錶並沒有毛病。此外,湯普金斯還遇見了一位紳士,令人驚奇的是這位紳士的孫女看起來比他的年紀還大,原因是這位紳士的工作要求他經常出去旅行。又有一次,湯普金斯在睡夢中來到另外一個奇妙的世界。他發現枱球能夠從沒有空隙的木框中“漏”出來,一點也沒有離開台面。甚至汽車也有可能穿過車庫的磚牆“漏”出來,注意汽車不是破牆而出,而是像茅山道士那樣彷彿學會了穿牆術。

所有這一切都讓人感覺這是一個童話中才有的世界,就像是我小時候讀過的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而湯普金斯就是物理世界中的愛麗絲。但是和真正的童話故事不一樣,作者隨後就會向我們解釋這些現象背後的物理規律和我們真實世界中是一樣的,只是某些重要的常數,如光速和真實的世界相差很大。所以剛才那些在現實世界中不可思議的事件都在他的夢中發生了。之後,作者介紹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基本都是按照這種既講“童話故事”,又分析物理原理的套路進行的,我就不再一一複述了。

這種通過講故事來科普物理知識的寫作方式是我以前所沒有接觸過的,因為我也讀過霍金的《時間簡史》,愛因斯坦和因費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我感覺這兩本科普著作的寫作風格就顯得比較嚴肅一些,沒有那麼多花俏的故事,尤其霍金的《時間簡史》雖然是科普著作,但是閲讀難度確實非常大的。如果要讀《時間簡史》,我覺得既要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還要有足夠的物理基礎才行。大概伽莫夫也是考慮到物理科普著作往往不易讀懂,所以才這樣想方設法地寫成“童話故事”。但是有時我也覺得作者在故事情節方面花費的筆墨太多了,有一點喧賓奪主的意味。比如,也許是為了吸引讀者把這本書讀完,作者在書中加入了湯普金斯和教授女兒的愛情故事,可是我確實看不出他們兩人之間的羅曼史與普及物理知識有什麼聯繫。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於作者特別擅長講故事,他利用這一系列的故事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形象化,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深刻抽象的物理知識。我覺得這也是我們這些中學物理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的優勢和特點在講故事,可是有時也會顯得過猶不及,例如書中提到教授的女兒熱衷於追求各種時髦的東西,比如想要一件貂皮大衣,這就顯得偏離本書的主題太遠了,而且有時故事與故事之間的連接也感覺不太順暢。

但是總的來説,我認為這本書還是瑕不掩瑜,值得一讀的。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出生在書香門第,家中最多的,便是書。關於文學方面的書籍,幾乎都被我瀏覽過,卻總是嚮往着那個有聖神感地書櫃,那些書,都是舅舅的,舅舅是科學老師,當然,裏面所擺設的,都關於科學。終於進入了國中,也便終於打開了讓我神往已久的書櫃,與《物理世界奇遇記》有了彩虹般的邂逅。

書的前言部分説:雖然這些故事本來是為物理學的門外漢編撰的,但是,作者伽莫夫對現代物理學的精闢介紹卻具有持久不衰的普遍魅力。那時,我剛跨科學的大門,對其中的一切都如此好奇,科學的世界是神祕的,那條蜿蜒曲折的小路待我去細細探尋……

這本書是從科學的角度上有幾分異想天開的短片小説,圍繞着主人公一個對現代科學感興趣的銀行小職員C。G。H。湯普金斯先生通過聆聽科學講座和夢遊物理奇境,初步瞭解了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內容。以他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為線索,向我們介紹了那個神祕的科學的世界。

書中,將極其微觀的世界通過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概念變得有畫面感,讓我們領略了空間曲折和膨脹宇宙的概念。

記得最深的,就是:快樂的電子部族。文中將正在舞蹈的人們當做一個整體,相當於一個原子,把孤零零的人當做一個電子,若一個電子想要不孤獨,便要跳出自己所在的原子,到別的原子中去尋找伴侶,組成一個新分子。這就是不穩定的化學元素與別的元素髮生化學反應時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再現。在原子內部還有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心臟,雖然很小,但也佔了原子總質量的99。97%……對於原子,我們的科學書上也有所介紹,我便與它們在科學書上相遇。我不斷地將《物理世界奇遇記》中的細節與書中的內容相結合,書中文字如此地活潑生動,但又不失準確性,讓我對課本中的內容,老師的講解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我,也已近深深地愛上了科學這門學科。

科學是世界是神祕的,而又是不神祕的,科學就是在我們身邊。用《物理世界奇遇記》中的把微觀化為宏觀的思想來認知世界的種種現象,便可以把科學用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來思考,比如最近讓我最痴迷的電與磁,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就可以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來作判斷。我們用肉眼看不到水蒸氣,但我們可以通過水蒸氣遇冷液化的小水珠來清晰地觀察到。地磁場看不見摸不着,但通過指南針,我們還是可以藉助它來認路……

科學本身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從地心説,到日心説,在到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地進步。從説分子是最小的微粒,到原子才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到現在所認知的一個質子由三個夸克組成,人們對微觀世界的理解更進了一步。

科學探索的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後。謝皮羅教授在洗澡時發現水的漩渦總是朝一個方向旋轉,便追根求源,終於發現在北半球,水的漩渦總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在南半球,水的漩渦就朝南半球轉。波爾在一次偶然中發現滴上鹽酸的花遇水變紅,由此發明了紫色石蕊試液。科學離我們並不用遙遠,科學的發現都是通過刨根問底的探索,而科學發現的成功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

從現在起,讓我們愛上科學,讓我們出發,讓我們奔跑在科學的原野上,讓科學伴我們前行的腳步!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 篇3

《物理世界奇遇記》這本書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伽莫夫的科普名作。伽莫夫一直是我很敬佩的一位科學家,因為他能夠在許多不同的領域,在物理學、宇宙學、生物學等各個學科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一名優秀的科普作家,他的代表作《從一到無窮大》就是一本超眾的優秀的科普書,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同樣,這本《物理世界奇遇記》也是一本好書。其中的內容實在不簡單,牽涉到的內容都是中學物理所沒有的,諸如相對論(狹義的和廣義的)、量子力學、熱力學、原子物理、反物質等等。但這本書的一個特點就是“普及”,以上的幾門物理學分支是很難的,他卻用一種神奇的方式説得繪聲繪色。

全書其實是一篇小説,不過是一篇借了小説殼子講物理的小説。小説主要內容就是主人公湯普金斯先生在他的夢中開始他物理世界的奇遇。或者,如果願意的話,把這本書當成《夢遊物理世界》也是可以的。小説還有情節,不是主要內容,就不詳細説了。

不過情節上有一點還是蠻好玩的,湯普金斯先生每次夢遊都能解決他在聽物理學講座時候理解不了的內容,而且每次夢遊的內容儘管是有點荒誕的,但卻和真實的物理學的結構是完全一致的。這裏就要提到伽莫夫造成這種“拓撲物理學夢境”的方法了。

伽莫夫其實在主人公的夢中只做了一件小事,就是把常數的值變掉。把光速變成每小時20公里,把普朗克常數和萬有引力常數放大成千上萬倍,有時候還把湯普金斯先生縮小到基本粒子那麼大,等等。

這樣,許多事就成為了可能,比如在光速只有20km/h的城市中,自行車和小汽車差不多快,騎車之後手錶比教堂的鐘走得慢很多;在一個小小的宇宙中體驗封閉空間的意義,在須臾之間體驗宇宙的一生;還有打量子枱球,一隻小蟲子繞着你飛你卻找不到它(測不準啦);體驗一下繞着原子當電子的感覺,體驗加速器裏發生的事件……

我也不像説太多的內容了,總之,這本書充滿了趣味性,很值得閲讀。作者從文字上的形象解釋能幫你弄懂大部分難懂的內容。而且除了夢遊的奇遇之外,還有嚴謹的説明來“正視聽”,不必擔心學到不正確的內容。

對於我來説,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定性地弄懂了一些廣義相對論的內容,以及對夸克的世界有了一定了解。但,難度還是存在的,有些比較深奧的東西還是不能夠很好地去理解。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好久沒讀教育經典。偶然在書架上發現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拿來或粗或細的閲讀,卻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本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書,名叫《物理教育通論》,分為十八個章節闡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前面部分章節內容。

自古以來,人們在教學實踐中都在探討學習問題。早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學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討過學與教的規律,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理論。後來,西方心理學家紛紛以動物或人為對象,探討學習過程,發現了一些學習的規律與特點,從而各樹一幟,自成流派,創立了多種學習理論。書中對“學習”進行了最一般的定義——主體在生活過程中與環境相互作用獲得個體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比較持久變化的過程。上述是一個廣義的學習定義,教育情境中的學習與它不完全相同。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標來改變學生心理和行為的過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學習可以定義為:憑藉經驗產生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比較持久的能力或傾向的變化。其實,通俗來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養正確世界觀的過程。

書中還介紹了學習的分類:美國的布魯姆、奧蘇泊爾、蘇聯的彼得羅夫、我國的潘菽等都對學習進行了各種分類,結合中學物理的學習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可把中學物理的學習分為以下幾種:1.物理知識的學習:指對物理學系統知識的學習,並瞭解其實際應用。2.物理技能的學習:主要是物理實驗的操作技能。3.能力發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4.物理學方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類比方法、數學方法、美學方法等。5.科學態度的學習:主要指尊重事實、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的態度。另外還有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等方面的學習。

學習理論是物理學的基礎。學習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起點,從而發現一般的教學原理。故此,書中接着介紹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學習理論。中國可以説是學習心理學思想的發源地。遠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形成了較系統和完整的理論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長期的教學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學習的心理條件有:“志”和“信”的學習信念、動機;“好”與“樂”的學習興趣、愛好;“學貴有恆”的學習毅力,“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總結的學習方法有:以學為主,學、思、習、行相結合;學而時習、温故知新;多聞、多問、多見、多識;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從博返約,一以貫之;告知往來,叩其兩端;先做好學習準備。每天檢查學習結果等。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所謂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發現學習理論結合中學生物理的學習,其學習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過程:掌握學習課題,提出假説,推敲假説,驗證假説,發現與歸納。

從學習理論來講,學生的一切學習心理活動都是以感知覺為先導。可以説,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識的來源,是認識物理世界的開始,是一切學習心理活動的基礎。所謂感知,在心理學上是指感覺和知覺而言。感覺是人們對當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如學生對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中產生的光聲、機械運動、温度變化、氣體性質等個別屬性的反映,就是對這一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感覺活動。知覺是指人對當前客觀事物整體及其相互聯繫的反映,如雷雨天、觀察者通過眼看到閃光、耳朵聽到雷聲就可形成這是大氣中放電現象的概念。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的感知活動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教學中遵循這些規律,有利於提高感知的效果,培養感知能力。首先從被感知的物理現象來説,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學生清晰的感知(強度律)。如演示實驗中採用大型演示電流計,某些演示實驗採用投影儀投影,講解重點語句時提高聲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對象必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差異,差異越大,越易感知(差異律)。如採用試管盛水做有關的實驗時,試管內的水一般染成紅色,以區別試管的玻璃。第三,在靜止的背景上恰當地使觀察對象呈現着運動的狀態,可以增強感知效果(活動律)。第四,兩種不同的對象同時或先後出現,可以增強感知效果(對比律)。如顏色對比,形狀對比,聲音對比等。第五,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或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於構成一個系統或一個整體,而為學生清晰感知(組合律)。第六,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變換物理現象呈現的形式(變化律)。第七,多種感官同時參加的感知活動的效果好(協同律)。那麼根據感知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形象與言語結合起來。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過程中,引導學生言語參加活動,讓學生説出所感知的現象,變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記錄,都可以達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讀了雷洪、王偉慶主編的《新課程理念下的國中物理創新教學設計》一文後,我深受啟發,知道了物理教學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學生的探究活動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化。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學習感受到,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 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説: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着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 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繫,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物理世界奇遇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物理學史》由金剛主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主要介紹了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物理學——發展的梗概,分為古代物理學、經典物理學、近代物理學,對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個基礎領域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也做了概要的介紹。本書較為突出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取得的成就及其對於世界科學進步的貢獻。此外,部分章節後還附有閲讀材料,主要介紹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有代表性得人物和重大事件。

幾百年前,物理學叫自然科學,被人們看成是哲學的一部分。牛頓的一部經典物理學著作就取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是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發源地。學習物理學史會告訴我們,許多物理學的新發現與哲學思潮有聯繫。能量守恆定律與轉化定律的發現受康德哲學的影響,反過來又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依據之一。物理學的進展往往給哲學的進展提供新鮮例證,而哲學也常對自然科學指出前進的方向。

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意味着能夠更多的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我看來,要想完整表達物理學史對我們學習的要求,應做到以下幾點:

1、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帶着興趣去學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學史記載人類揭開世界奧祕和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不論是否喜歡歷史,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因為孩子最早的認知就是從故事中體味和形成的。以故事的形式講歷史學生更易接受。

2、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既是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學史中描述許多科學家善於從不被注意的一些平常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的事例。比如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黒紙的底片被曝光,但他從沒放棄過着一個細小現象。正是他從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發現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學生在瞭解物理學史知識的過程中便可認識到注意觀察和認真進行實驗是學好物理學的關鍵。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有意識的觀察,親自動手實驗,逐步培養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這種能力的培養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受益無窮。

3、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質疑精神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表現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學史上大量實例表明,不囿於傳統理論和觀念,還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造的思想前提。眾所周知,在愛因斯坦之前,洛倫茲和彭加勒已經走到相對論的大門口,只是由於未能擺脱絕對時空觀的束縛,才沒有最終邁進相對論的門檻。正是由於愛因斯坦拋開了“絕對運動”和“靜止以太”的觀念,並深刻地審查了“同時性”概念的物理學根據,才創建了狹義相對論,引起了人類時空觀的巨大變革。

4、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習物理大師的科學方法和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

物理學研究中建立了許多理想模型,理想過程、理想實驗、運用了觀察和實驗,類比和聯想,猜測和試探分析和綜合,佯謬和反證方法,科學假設方法等等,物理學史中有大量的生動事例説明科學大師們熟練而巧妙地運用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過程。利用這些事例,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科學方法的教育。比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介紹伽利略用歸謬法駁斥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伽利略指出:“如果從塔上落下來兩個同體積的球,其中之一不另一個重一倍,按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重的不輕的快一倍。如果將兩球綁在一起,重量之和大於重球,下落速度應該比重球快。但如果兩球是獨立的,他們應該比輕球快,比重球慢。一件事情卻出現兩種結果,證明理論有誤。”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過程中,設法用真實實驗來説明,設想了大量的理想實驗,理想模型,成為物理學史中的一朵奇葩。

5、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服務於物理知識的掌握。

任何理論的建立都不是某個人突發奇想而出現的。都有其發生、發展、成熟的過程。有的需要一個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善一套理論。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部鉅著總結了力學的研究成果,標誌了經典力學體系初步建立。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是天文學、數學和力學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牛頓創造性研究的結晶。但是這些成就並不能只歸功於牛頓一人,因為在牛頓之前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大量有成就的研究,並取得大量成果,這位牛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資料方面的基礎。牛頓在一封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人們通常認為他指出的巨人是伽利略和開普勒。其實他完成的綜合工作是基於從中世紀以來世世代代從事科學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

6、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所有的科學家,都不能脱離他所在社會,他首先是一個社會人,然後他才是一個科學家。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於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後果。

遙想兩千三百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物理學的概念以來,物理學真是歷盡榮辱興衰,但最終衝破了神學的桎梏。在科學的海邊探望的孩子牛頓,奠定了物理學的基礎,三百多年來,物理學已發展成為一門以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休慼相關的學科。物理學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發展動力是深深地植根於人類對真理的非功利追求上,正是這種非功利的追求給人類帶來最大的收益。它的發展從來就對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發生巨大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主要動力便是科學精神,現代科學精神的典範和集中的反映就是現代物理學。以現代物理學為代表的科學精神,是人類進步的一面旗幟,它將高高飄揚在未來的歲月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科學家的優良品質,刻苦學習,向科學的高峯勇敢地攀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nwvo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