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精選15篇)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精選15篇)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

在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裏,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深深震撼着人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關乎命運與性格的悲劇,一首人性的凱歌。它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社會末期的罪惡與本質,同時,我們頻繁的看到了一個詞——命運。它像影子一樣和我們不離不棄,又似陽光一般温暖人心,邂逅讓人變得幸福卻也傷痕累累,但更多時候,命運像夢魘一樣深邃而窒息。霍拉旭在戲劇的第一幕、第五場的露台的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這……註定是一個無解的棋局。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精選15篇)

戲劇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場戲。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段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裏找到那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該是屬於永恆與不朽東西。

因為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選擇的人生之路——面對正義、愛情、責任,一顆矛盾而又決絕的心,在那樣一個混沌的世界裏毅然背叛了命運,堅守住了他的正義。在某種意義上來説,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裏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熱血中正義的沸騰讓他失去理智,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從心底裏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極其重視感情的,一個憂鬱多情的王子。當他以裝瘋來躲避國王的迫害時,依然抑制不住對奧菲利亞的思念,不忍心讓她因為自己裝瘋而痛苦,冒着可能受到國王懷疑的風險給她寫了一首小詩;當他傾聽了父王鬼魂的訴説,一顆心困擾在親情與正義之間,憂鬱不已。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哈姆雷特,在對命運的抉擇中構造了自己的悲劇。本來他完全可以屈服於自己的命運,不去探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性格不允許他帶着疑問庸庸碌碌地生活,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尋真相的道路。此後,只要他做出的任何抉擇稍有不同,所有人最終的命運都會改變,但是經驗驅使他一次又一次作出在他認為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致命的抉擇,然而,他並沒有為自己的抉擇感到遺憾,他只是希望霍拉旭能為他“留在這一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我的故事吧”。因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抉擇在特定情況下都是唯一的,所以我不會指責他的愚蠢、不值得與對正義的狂熱,他是黑暗中的英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我們的成長,不知不覺中做出了很多的抉擇。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抉擇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命運,我們的未來。沒有什麼標準可以衡量我們的抉擇是否正確,我們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擇所引起的一切後果,就像哈姆雷特所説的“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永遠蒙着怎樣的損傷!”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2

王室的悲劇,是可怕又可悲的。克勞狄斯似乎陰險無比,弒君篡位、霸佔嫂子,從社會道德的角度將都是不能容忍的,就像鬼魂斥責的那樣:“那個亂輪的姦淫的畜生……滿足他無恥的獸慾……”的確,先王與克勞狄斯相比,“……真像每一個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記……這是你的前夫……這是你現在的丈夫,像一株黴爛的禾穗……”克勞狄斯也曾經懺悔,這證明他還良知未泯,但“可是對於一個不能懺悔的人,它又有什麼用呢?”克勞狄斯逃不出對權力和利益佔有的貪慾。

或許,新婚的那一天,他真的想給予哈姆雷特父親般的關懷,以彌補王子失去父親的悲痛,但當感覺到王子情緒異常之後,守護王位的天性讓他急於窺探哈姆雷特的內心世界,以至於走上謀殺哈姆雷特的歧途,也將自己所愛的女性和自己送向了死亡。葛特露,叛夫偷情的先往遺孀,自始至終愛着自己的兒子哈姆雷特:從改嫁之夜勸解哈姆雷特的陰鬱情緒,到在遭受哈姆雷特斥責的時候懊悔不已,再到替兒子掩蓋復仇的圖謀,到最後為替兒子飲酒而亡。

王后自始至終都想調和國王與王子的關係,希望能在叔侄之間搭建一種和諧的“父子關係”,但王后自己也有難以釐清的道德瑕疵,只能説,作為母親,王后死得其所。先王的鬼魂也呈現出一種矛盾的狀態,一方面對葛特露的背叛憤恨不已,一方面卻不容許哈姆雷特傷害王后,“她自會受上天的裁判和內心的荊棘刺戳”,並在哈姆雷特用言語職責母親時再次出現,“快去安慰她交戰的靈魂吧”。愛之愈深,恨之愈深,難以割捨的愛與恨,也得到比較合適的詮釋。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3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主要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了替父報仇裝瘋,一天,他叔叔國王克勞斯迪派王后勸説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與母親發生爭執,誤殺了躲在幃幕後偷聽的首相。叔叔想借英國國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被哈姆雷特識破,中途返回,正好趕上了奧菲利婭的葬禮,叔叔挑起奧菲利婭哥哥和哈姆雷特的決鬥,準備了毒酒和毒劍哈姆雷特先獲勝,國王假意祝賀給哈姆雷特送毒酒,但他沒喝。後來哈姆雷特又贏了,王后把毒酒喝了。第三回合,哈姆雷特中了毒劍,又奪對手的劍刺了對手一劍。最後,王后毒死,奧菲利婭哥哥也揭露了叔叔的陰謀,哈姆雷特把叔叔刺死,自己也毒發身亡。

哈姆雷特在我眼中是一個特別的人物,他從一個善良的王子,久經磨難,一步步走向了勇敢成熟的戰士。他面對復仇,道德,與愛情種.種不一樣的態度,在復仇中表現的種.種徘徊於後退,讓這個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非常真實。

哈姆雷特在與叔叔慢慢鬥爭的同時,黑暗的社會不斷顯露出來,使他認為世界的美好漸漸瓦解。黑暗的社會使他加快了復仇的腳步,我從影片中看出來它的裝瘋賣傻是進過深思熟慮的,他的報仇的意志在困難中越來越堅定,他告訴我們要勇敢去面對世界,絕境中鍛鍊自己,深思熟慮做好每一件事。

哈姆雷特在墓地中通過掘墓人的話看透額生生死死:不管多麼富有或多麼貧窮的人,最後都是白骨一堆。這告訴了我們多思考,看透每一個小事。

最後一刻,皇后毒死,哈姆雷特和他的對手也都中毒,將要死亡,他了解真相後,憤怒的刺死叔叔,與他同歸於盡。這是他復仇的終結。他完成了復仇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堅持不懈,不怕輸的精神。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4

國王殺害哈姆雷特的陰謀因為海盜的突然出現而失敗了,被誅殺的反而是國王派出的兩名送信的奸臣。陰差陽錯之下,哈姆雷特回到了國內。另一方面,雷歐提斯,波洛涅斯的兒子、血氣方剛的男子漢,也在聞知父親死訊後回國,在國王的唆使下,他將復仇的矛頭指向了哈姆雷特,併成為國王謀殺王子陰謀的一枚棋子。

奧菲利婭的葬禮上,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相遇了,兩個都急於復仇的年輕人正中克勞狄斯的下懷,國王的賭注讓兩個年輕人走上了決鬥場。諷刺的是,雖然比賽開始之前哈姆雷特向雷歐提斯道歉並贏得了對方的諒解,但還是沒能避免慘劇的發生。兩人所謂的“友誼賽”還是讓劍上的毒汁發揮了作用,國王事先準備的毒酒也排上了用場——王后出於對子女的疼愛和對王的權威的敬畏,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下了毒酒。

國王的奸計沒有得逞了,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都為毒劍所傷,雷歐提斯在最後時刻向哈姆雷特道歉並告知其國王的詭計。算是冰釋前嫌。之前背叛丈夫的王后也為了自己的子女而死,算是洗刷了自己的罪孽。哈姆雷特在垂死之際用盡全部力量將劍刺向了萬惡的國王克勞狄斯,復仇的目的達到了!哈姆雷特飲下了僅剩的毒酒,與死亡擁抱。

福丁布拉斯凱旋而歸,正好遇上這一幕宮廷慘禍。故事的最後,獲得勝利的挪威王子下令將哈姆雷特的遺體抬上露台,鳴炮向哈姆雷特致敬。筆者竊以為,這次致敬,也是莎翁對於自己筆下人物的情感的體現。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5

最近閲讀的經典作品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這本書,這是莎士比亞篇幅最長的一篇劇本,也是他最具盛名的一本。該文主要講的是叔叔克勞迪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且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而哈姆雷特作為王子,為了父皇像叔叔復仇。

其中有十分多的個性鮮明,影射現實的角色存在。其中主角哈姆雷特作為丹麥的王子,是個充滿矛盾的角色,他既有人文主義中對於理想的嚮往,他內心中充滿着許多的疑惑。在面對復仇時,他的內心充滿了猶豫與糾結。因此最後只能與敵人同歸於盡。而另一個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角色,克勞迪斯,他可謂是作惡多端,是社會罪惡的化身他自私自利,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而喬特魯德,這是一個難以評價好壞的角色,她的性格與處境決定了她的變化,她愛丈夫,但卻抵擋不住克勞迪斯的誘惑。她愛孩子,是不是為了孩子喝下毒酒,我們也無從得知。還有很多很多的角色,他們有着自己鮮活的生命,也反映了很多現實人性中存在的問題。

而有人説,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每個人的背景,成長經歷,環境不同,造就的性格,價值觀等也存在種.種差異,我們在看故事時容易無意識將自己反射於角色身上。並且哈姆雷特這個角色的性格細膩而複雜,有着太多的人類共性,所以不同的行為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説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中有許多經典的台詞,比如,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句台詞流傳千古,是哈姆雷特王子發現叔叔和母親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兩個人姦情的時候,他痛苦並且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懷疑,他不知道是該繼續生存下去還是自殺,讀後感.他無法面對生活帶來的痛苦,但是對死亡的恐懼也壓在心頭。他是該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痛苦呢?這句話包含着他當時內心的矛盾不安與痛苦難耐。像這樣經典的台詞在文中還有很多很多。‘’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葬禮中剩下的殘羹冷炙,正好宴請婚宴上的賓客”。

《哈姆雷特》作為古代西方的名作,不僅僅留下了經典的台詞,人物更是反映了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的現實。當時的社會混亂,新興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進行權利的爭奪,通過文章,莎士比亞批判了封建勢力的罪惡行徑。當時也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雖然人們對於人的概念更加重視,但隨之而來的也是私慾橫流。正是這樣的社會背景產生了這樣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6

劇中的主人公哈姆萊特——丹麥的王子,作為理想與愛的結晶,在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的薰陶後,他無疑是明朗、陽光、幸福的寵兒,他正直、善良、明辨是非,現實似乎像烏托邦一樣完美。而就在此時,傳來了哈姆萊特父死母嫁的惡訊,心中的美好城堡頓時坍塌,面對叔父殺兄佔嫂,置侄兒於死地的卑劣行徑,戀人、朋友的無情背叛以及外敵的虎視眈眈,哈姆萊特對世界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理想與現實巨大的變化與差距而迷失了自我。直至他昔日的夢幻、理想和信念的破滅,由“快樂的王子”轉身成為“憂鬱的.王子”。

此時,復仇成為哈姆萊特生活的重心。他精神陰鬱、猶疑。一方面是現實的悲劇,他孤身回國,自身力量薄弱;另一方面,他偏激且悲觀的認識人生,認為每個人都有惡的潛質,“復仇”使他否定人性中的美、善的一面,於是他想到了逃避——死,卻無此勇氣,內心矛盾而激烈的碰撞把劇情推向了高潮,使哈姆萊特存活於每個人矛盾的內心之中。復仇的外在衝突讓位於哈姆萊特的內心衝突,是奮起與命運抗爭,還是選擇最終的逃離?他追懷理想,又對現實的醜惡感到失望,甚至悲觀;嚮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惡的淵蔽;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惡的深重而感到迴天無力,覺得人生無意義又對死後世界充滿恐懼,深愛母親和戀人,又怨恨她們的“軟弱”。莎翁將主人公內心的矛盾、苦悶、困惑、迷惘和恐懼剝落於紙上,使“哈姆萊特”這一形象圓滿而立體。

哈姆萊特最終在殺死叔父為父親報仇後自殺結束,以自身生命的終結為人文主義的逝去留下驚鴻一瞥。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7

眾所周知,“以惡報仇”是一個真理,讀完《哈姆雷特》後,我知道這句話更好了。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威廉·莎士比亞。 這本書講述了王子的復仇故事—哈姆雷特王子的父親被叔叔克勞迪烏斯毒死並登上王位。在他父親的幽靈告訴哈姆雷特真相之後,哈姆雷特開始報仇,並最終在一場劍術比賽中殺死了克勞迪烏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屢屢應驗,威廉莎士比亞筆下的克勞迪斯為了爭奪王位毒死了自己的兄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到頭來自己反倒被殺。《哈姆雷特》裏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罪惡的行為總有一天會被發現,雖然地上所有的泥土把它們遮掩。”,這正跟我們説的“惡有惡報”有着相同的意思。

在現代社會上,很多罪犯做下了違反法律的行為,最終還是被送進監獄。如果不希望更多的.悲劇發生,我們應該多行善,而不行惡。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漠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在奮鬥中結束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有一千種感受。以前並不理解,或者説沒有這種感受,並沒有覺得生命有何意義,但現在,在面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後,我開始思考我們為何要這麼做,也許這麼一説讓所有事都充滿了功利性,也許會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再那麼專注。

但我想説的是,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臨困難,都要面臨許多困境。可是在不斷的思考和成長之後,我們仍要鼓着勇氣在這個薄情的世界,温柔的活着。

生活帶給我們的除了美好,還有許多困難,但我們不該害怕,不該一成不變,哈姆雷特告訴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改變也許不能讓悲劇變成喜劇,但能讓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爆發出希望的曙光,去讓更多人,更多迷失自己的人重新拾回對生活的希望,能讓這個世界温情不減。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8

《哈姆萊特》是英國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所作的驚世悲劇。劇中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復仇為主要線索,同時還摻雜着雷歐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兩條復仇線索,以相互聯繫和襯托。在復仇情節外,莎士比亞還寫了哈姆萊特與霍拉旭之間的真誠友情,他與奧菲利婭之間的愛情和他與叔父與母后之間複雜的關係。

貫穿全劇的主角哈姆萊特,是個勇敢,理想崇高,品格高尚,思想深刻的好青年。但是突如其來的父王猝死,叔父繼承王位並與其母后成親,加上父王冤魂告訴他所有殘酷的真相,並促他為父報仇,哈姆萊特頓時感到理想的幻滅和現實的醜惡。這些醜惡的事實引起了他對美好世界的懷疑和對人類善良觀念的動搖。於是,悲劇開始擴散,蔓延……

復仇的道路是艱辛的,在這個環境中,他不得不當機立斷,但是,他由於敏感而猶豫不定,由於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他原本是那麼優秀,但他又耽於沉思,自責,自我懷疑,加之憂鬱與孤獨,於是一再拖延復仇計劃。然而正是因為他的猶豫不決,導致了一個有一個悲劇的上演:因為失誤殺死自己心愛的人的父親,心愛的人因為傷心過度而墜河淹死,母親被毒酒意外毒死……一切的一切,貫穿起來,就形成了一部驚世的悲劇鉅作。

然而,莎士比亞要表現得遠不止這些,這部戲劇中富有永遠需要令人捉摸的哲學。主角哈姆萊特所具有的正是當時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優點,缺點,以及他們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同時也深刻反映着16——17世紀初人文主義思想的危機。當然,隨之時間的推移,之一部悲劇不朽的屹立在世界文壇的原因,是它所描繪的主人公哈姆萊特,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原型他的悲劇意義顯然超出了文藝復興一個世紀,他是西方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犧牲品,他已成為世界文學中一位典型形象。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9

在沙翁所有的作品裏,《哈姆雷特》或許是最受爭議的一部,也是最受矚目的一部。你在15歲時或許會被《羅密歐與朱麗葉》感動得潸然淚下,卻覺得《暴風雨》不知所云;當你17歲時,又可能深深地被後者所帶有的神祕主義色彩打動而對人生有所感悟,而前者卻已經無法再次激起你心中的波瀾……但是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場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時,當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時,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裏找到一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該是屬於永恆與不朽的東西。因為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一個生活在特定的歷史與生活環境下的人在對他個人而言是獨特的,而對於全人類來説又是普遍的命運面前,在只有從過去所積累的有限的經驗可以憑藉與依託的情況下,所選擇的人生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説,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裏也是所要面對的。我們面對絕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霧中找尋真相。

哈姆雷特也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相當衝動的,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普婁尼阿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的表現,讓我們打心底裏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極其珍視感情的,在他以裝瘋來躲避國王的迫害時,他依然抑制不住對奧菲莉婭的思念,不忍心讓她由於自己裝瘋而痛苦。就是這樣,哈姆雷特在對命運的抉擇中構造了自己的悲劇,原來他完全可以屈服於自己的命運,不去探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許他帶着一個疑問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尋真相的道路。此後,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擇稍有不同,他和其他人最終的命運都會改變,但是他的經驗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認為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致命的抉擇。最後,哈姆雷特並沒有為自己的抉擇感到遺憾,因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抉擇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情況下唯一而不可重複的,所以在這裏假設如果哈姆雷特能回過頭去重新作出抉擇,會是怎樣一種情景就毫無意義。我們每一個人也是這樣,可以説,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抉擇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未來的命運,沒有什麼標準可以衡量我們的抉擇是否正確,我們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擇所引起的一切後果。

在一個除了目標,再也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惡的世界裏,勇敢地作出抉擇,然後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哈姆雷特永恆的魅力之所在吧?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0

如果你身上揹負着深仇大恨,你將怎麼做?如果你的仇人是你的親人,是你不易復仇的對象,你將如何面對?這些問題離我們很遙遠,可是,並非不存在。

父親去世,母親再嫁給自己的叔叔,哈姆雷特無法接受這所謂為了減少悲傷而辦的喜事。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死亡的真相時,他心裏應該是很痛苦的吧,自己的母親竟然是那樣不堪的人,而叔父成了他殺父奪母的大仇人。因此他決定復仇,他所選的辦法是很通俗的裝瘋。為了復仇,他殺死了戀人的父親;為了復仇,他失去了深愛人;為了復仇,他冷酷的對待性格柔弱的母親.他內心的那些善良呢?他內心的那些柔情呢?他內心的那些正義呢?在仇恨中,他喪失了這一切。他在真理和仇恨中掙扎,在仇恨中燃燒,在仇恨中吶喊:“To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深深的震撼着我們的靈魂。他喊出了我們每個人都不敢出口的,但在內心深處都曾思考過的對生命的懷疑。

無法理解哈姆雷特的做法,或許是無法設身處地地進入到情節裏,我並不贊同他的行為,正如他自己所説的那樣,他過於優柔寡斷,若非如此,有些人的死是不必要的。他很勇敢,但有常人所有的缺點他也擁有了。過於謹慎,不斷的在殺與不殺間徘徊,思索着他認為最佳的方法,全副精力的在做決定,而錯過了時機,這或許是導致這場悲劇的原因之一。

雖然,哈姆雷特的性格是矛盾的是雙重的,但是在我心中,哈姆雷特依然是那個才智過人,內心深處的善良不曾泯滅的高貴的王子!對於那些奉命想從他口中套出他癲狂的真相的所謂同學,他採取的是智鬥,用亦真亦假的話混亂他們的視聽。對於愛情,我無法評價他起初對奧菲利婭的感情是否出自肺腑,但至少我認為那並非作假,只是他身上揹負的仇恨不允許他去愛吧。奧菲利亞是個令人同情的人,她的悲劇可以説是莫名其妙的。父親不明不白的去世,連喪葬也是偷偷摸摸進行的,她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悲傷,導致精神錯亂,她的美麗,高貴,優雅成了泡影,最終失去了生命。這些不必要的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它卻發生了,這或許就是悲劇的悲所在。

在我看來,哈姆雷特整個人都籠罩着悲觀主義色彩。在哈姆雷特的理想幻滅後的眼中,人類本體是醜惡的,他對人的這種認識帶有偏激。所以,既然人在本體意義上是惡的,那還值得鬥爭嗎?人活着還有意義嗎?這種.種的考慮,無不造成他復仇行動上的猶豫延宕。正如他自己所説的,“重重的顧慮是我們全變成了懦夫,決心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很多時候,對於未知的事情,我們總是抱着保留的態度,對於未知的領域,我們總是猶豫不前。因此對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們就這樣白白地放棄了。或者有些時候,碰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奸王克勞狄斯所説,“因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節外生枝,這些都會消磨延宕想做的願望和行動;該做的事情一經耽擱就像那聲聲感慨,越是長吁短歎越會銷蝕人的精力和志氣。”所以,想做的,想到了就該做!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1

這本書莎士比亞悲劇作品,講述了哈姆萊特王子,是個有理想聰明勇敢人。在心目中,自己父親個賢明國王。父親死讓感到難以接受,當知道叔父克勞狄斯殺害了父親後便決心替父報仇。哈姆萊特先後除掉了克勞狄斯一些親信,臨死前又把克勞狄斯殺死。不僅報了父仇,而且_了克勞狄斯統治,可惜自己也付出了生命代價。

看完這本書我心裏感慨萬千……

首先克勞狄斯行為讓我感到氣憤,哥哥當上了國王理應竭力輔佐哥哥,幫助鞏固王位。但克勞狄斯卻為了王位不顧兄弟情分,趁國王熟睡之際把毒藥灌進國王耳朵裏殺死了自己親哥哥。做出了這種事,一些大臣竟會去輔佐,難道他們連一點正義感也沒有嗎?像克勞狄斯這種卑鄙小人,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理國政根本就不配做國王。像他們這種人真讓人感到厭惡!

其次哈姆萊特所作所為又讓我感到欽佩。當哈姆萊特知道自己父親被親叔父害死感到非常悲憤。但當時還很年輕,權力有限,只得把仇恨種深深地埋在心底。為了替父報仇不顧尊嚴裝瘋賣傻,甚至去吃樹葉和蟲。這使克勞狄斯一夥兒對放鬆了警惕。可有一次在克勞狄斯面前殺死了克勞狄斯親信——波洛涅斯,被迫流放英國。但在半路上受到一羣海盜幫助,回到了自己國家。克勞狄斯不甘心,讓波洛涅斯兒——雷蓋茲和哈姆萊特比劍,想借此機會殺死哈姆萊特。在比劍中哈姆萊特和雷蓋茲同時中了毒雷蓋茲終於醒悟説出了指示人——克勞狄斯。新仇舊恨點燃了哈姆萊特心中久藏復仇烈火,哈姆萊特強行給克勞狄斯灌下了毒藥。終於為父王報了仇但也犧牲了自己,哈姆萊特忍辱負重不畏艱險英勇無畏精神真令人欽佩。

文中主人公哈姆萊特敢恨、正直勇敢,至今仍讓人深深折服。《王子復仇記》不愧為莎士比亞最偉大悲劇之一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耀眼明珠!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2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悲劇傑作,哈姆雷特因為父親的死亡放棄了一切,包括他的尊嚴、愛情甚至於生命。然而這樣有沒有意義呢?為什麼要為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並不清楚,他甚至連死亡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我們擺脱了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後,在那死的睡眠裏究竟要做些什麼夢”。

但他不得不報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驅使。這使命感從何而來?是因為正義嗎?消滅代表邪惡與醜陋的叔父克勞狄斯,恢復王國的秩序。這似乎是一個理由。但正義的伸張又必將伴隨着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為了避免這些遲遲沒有動手,他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這個使命。但在那時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死了,只留下一個霍拉旭。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涉及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臨死時對霍拉旭説:“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後,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蒙受極大的損傷!你如果愛我,請你暫時犧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這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這很奇怪,哈姆雷特為什麼留下這樣的遺囑?為了他的名譽嗎?可哈姆雷特為了復仇已經什麼都不顧了,為何還要在乎名譽?我想他當然不是為了名譽,傳播這個故事是為了給世人以警醒,讓世人替他繼續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遺囑中還提到了天堂,連死亡為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來天堂呢?我實在不明白,或許哈姆雷特仍對死亡懷有恐懼,想給自己一個精神安慰罷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亞是人文主義者,但當時各個階級為了利益而不停鬥爭,使英國社會現狀與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差距越來越大。莎士比亞能怎麼辦呢?躊躇滿志的他卻無法“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於是他陷入了無盡的思考與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這思考與矛盾畫出的省略號。他想借這個省略號引發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3

杯盞中映出一張張虛偽的笑臉,阿諛賠笑聲伴着陣陣禮炮響徹雲霄,金碧輝煌的大殿上,只有哈姆雷特身着黑衣,為愁雲所籠罩。

他説:“我墨黑的外套,禮俗上規定的喪服,滾滾江流般的淚水,勉強吐出來的歎息,以及一切儀式、外表,都不過是悲哀的裝飾和衣服,這些才真是給人瞧的,因為誰也可以做作成這種樣子。而我鬱結的心事卻是無法表現出來的。”

呵,一句“才真是給人瞧的”,藴含着多少譏諷與不屑。而他的這份純篤,以及精神上的反抗,註定會讓他成為,這喧鬧大殿中的孤身一人。

老國王真正的死因,更如一柄利刃般,劈碎了他眼前遮掩在這個黑暗社會上的帷幕,也深深刺入了哈姆雷特的心中。

無比悲憤中,他考慮到了整個社會和時代,在他眼裏,“這負載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麗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這覆蓋眾生的蒼穹,這一頂壯麗的帷幕,只是一堆污濁瘴氣的集合。”

在這樣的境遇下,他又該怎麼做?是像奧菲莉婭一樣,對父兄唯命是從,失去自己的主見;還是像波洛涅斯一樣,阿諛圓滑,失去自己的尊嚴?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在奮鬥中結束了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是更勇敢的?”

毫無疑問,哈姆雷特選擇了後者,從此單槍匹馬,擔負起“重整乾坤”的重任。從籌劃戲劇使國王露出馬腳,到嚴辭質問使王后幡然醒悟。他或嗔或笑,瘋言瘋語中盡是冷冷的嗤笑。最終哈姆雷特在比劍時被謀害身亡,在奮起反抗中結束了一生。

這時我彷彿聽到了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言壯語;彷彿感受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大義;彷彿看到了無數反抗到底的仁人志士的身影……

在黑暗與苦難中奮起反抗,為自己的靈魂點燃一把火,照亮一片路。這樣的氣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又怎能不學習?

現如今的生活固然和諧幸福,但社會上仍然存在許多陰暗的角落,毒奶粉、地溝油、假疫苗、新型毒品、虐童……各種危害公眾的事件屢見不鮮。這些利益薰心,道德淪喪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惡勢力?

如今的我們不再像哈姆雷特一樣孤身奮戰,我們身後有強大的祖國,有着如鐵的紀律,如水的關懷。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向哈姆雷特學習,面對惡勢力時,敢於鬥爭,勇於反抗。懷着一顆純篤的心靈,更持着一份凜然的正氣!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4

我認為哈姆雷特這段獨白是他性格的轉折點,是哈姆雷特從延宕轉入行動的關鍵。從表面看來是不錯。但問題是,以哈姆雷特對生命價值的偏愛,怎麼會在一受福丁布拉斯士兵的刺激就“只許有流血的念頭”呢?哈姆雷特准備流血以及要讓別人流血的念頭像他對生死的思考一樣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嗎?

哈姆雷特的延宕與行動之間如果沒有必然的聯繫,哈姆雷特的性格必然是不統一的。從哈姆雷特的獨白看,哈姆雷特儘管下定復仇的決心時,也沒忘記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他的內心深處還在不斷地詢問生命意義何在的問題。他説:

可是究竟是由於

禽獸的健忘呢,還是因為把後果

考慮得過分周密,想來想去,

只落得一分世故,三分懦怯——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一天天過下去

只管在口裏嚷“這件事一定要做”,

而明明有理由,有決心、有力量、有辦法

叫我動手啊。(四幕四場)

“為什麼一天天過下去”

這樣有關生命價值的問題,在哈姆雷特此時此地還根本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在第五幕的“墓園”一場,哈姆雷特面對“骷髏”儘管是不斷地在調侃,但想到的卻是

“我們會重新落到多麼下賤的用場啊,霍拉旭!

我們一步步想象下去,

不會想象到亞歷山大的最高貴不過的玉體叫人家拿來當爛泥給酒桶塞塞孔眼嗎?”(五幕一場)。

哈姆雷特看到了生命的變化之快與脆弱,看到了死亡對於生命的剝奪,如果假以時日,哈姆雷特也許會沉思出生命的真正意義及給自己的復仇尋求到價值。但是,在一系列事件的因果性中,哈姆雷特對生命沉思的心性缺少發展與成熟的時間。“我到處碰見的事物都在譴責我,鞭策我起來複仇!”這句話流露出了哈姆雷特在選擇流血時的無可奈何的心態。重整時代的任務逼迫着哈姆雷特匆匆上了戰場,而終因誤殺波樂紐斯,被克勞狄斯所利用,最後落得了悲慘的結局。

哈姆雷特是單純的,他嚮往一種理想的人與社會,在發現生活的真相是那樣恐懼之後便不禁產生了幻滅感,對生活失去了樂趣,他想改變現實,卻找不到途徑,他甚至越發感到只有死亡才能終止那心靈之中的無限悲苦。

也許就是像哈姆雷特這樣人,在生存與毀滅之間徘徊,才會不顧一切地撕開人性醜惡的一面。生存的道路是何其的艱難,在毀滅面前,只有以自己的雙手去“重掌乾坤”,哪怕犧牲自己的理想與生命。這就是我們的哈姆雷特,以自己的生命與理想去和現實的命運挑戰,儘管他在殘酷的現實沒能完成“改造社會”,但是我想這就已經足夠了。

哈姆雷特讀書感想800字 篇15

人們常説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説明《哈姆雷特》這本書的影響力巨大。

的確,《哈姆雷特》取材於12世紀丹麥歷史中“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僅代表了莎士比亞的最高戲劇藝術成就,也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最高成就。細細讀來,慢慢咀嚼,愈發讓人感到內心的震撼。

本文最初的哈姆雷特是天真、單純,也是幸福的一個王子,他對未來充滿着美好的希望。後來,父親的暴死、母親的改嫁,讓他覺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於是,他失望、孤寂,開始憂鬱了,他無目的地,渾渾噩噩地生活着。

恰在此時,父親的鬼魂告訴了他事情的真相,這下,哈姆雷特憤怒了,他從渾噩中覺醒過來——他要為父報仇。

哈姆雷特憑着自己的智慧,驗證了事情的真實性之後,他開始平靜下來,並認真地沉思着自己是否應該擔起重任。最終,哈姆雷特做出了決斷,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放棄了許許多多安逸的物質生活。然而,就當一切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好安排的時候,卻中了國王的奸計,被毒劍刺傷,但他最後還是殺死了國王。他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鋪平了道路。他的靈魂因為自己的抉擇而走得更遠了,直到消失在那條通往天堂的大道上.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愛情。正因為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面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面對自己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他從“時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過來”這句豪言壯語,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句話中,我從中體會到了深深地無奈。他一系列的語言表明他是一個純潔,高尚,有道德,有知識,有決心,欲挽救世界,而又無能為力的人的人,但他卻不停地與不平抗爭!

什麼才是英雄?我認為,像哈姆雷特這樣能拋棄個人情感,維護大眾利益,做出正確選擇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文中有許多經典的句子,我對它們的印象很深刻,也由此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文中哈姆雷特説人類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那麼作為“靈長”的我們,為什麼要破壞供給萬物食物的森林,又為什麼污染給予我們甘露的河流,這難道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的所為?哈姆雷特譴責了人類的黑暗,而我卻對人們仍抱有光明的信心,畢竟那些醜陋的人們只是少數,多數的人們都窮盡自己的一生來造福萬物,造福地球,為社會的和諧而作出努力,我相信人類終究會有一天,會真正當得起“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個光榮的稱號!

莎翁的這部劇本,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當我們完全吃透了這個劇本,會有許多人抬起頭仰望燦爛的天空,從其中汲取深刻的感受,從時代的悲劇中警醒起來,為我們理想的生活奮發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nro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