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童年》心得感想(精選17篇)

讀《童年》心得感想(精選17篇)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

今年寒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讀書筆記。《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讀《童年》心得感想(精選17篇)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2

我看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在人間》這一章後,非常深切的感到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不幸。

那是在高爾基十一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不幸去世,而外祖父也在家道中落。他無法再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入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後在鞋店、聖像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做過雜工,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當高爾基在輪船上當洗碗工時,終於結識了正直的廚斯穆雷,並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此後,在善良的裁縫妻子,美麗的“瑪爾戈皇后”的幫助下,在書籍的幫助下,小高爾基在書籍的海洋裏越遊越暢。正是這些書籍,開拓了他的眼界,激發了他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於是,在五年以後,高爾基懷着進大學的希望去了喀山。

高爾基小時候,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學習畫圖的機會,結果老主婦用可怕的暴力制止了他。於是,在高爾基的生活中,每天就只有幹活,因為只有幹活,才能吃飽飯。哪像我們現在,有時候坐在寬敞明亮的的教室裏還要抱怨,抱怨老師拖堂、作業留多了等等,拿我們的生活和高爾基小時候相比,我們又有什麼話好説呢?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娛樂產品一大堆,還時不時的抱怨,抱怨這個菜不好吃、那個菜不好吃,拿我們的生活和高爾基小時候相比,我們又有什麼話好説呢?所以,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童年時光吧!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3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既抨擊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的書——《童年》,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具特色的一本書。高爾基4歲時喪父後寄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家境已經敗落,嚴酷的生活讓他愈來愈古怪、暴躁,經常謾罵甚至毒打親人孩子。兩個舅舅也是極其自私、粗野。高爾基家裏是集百年俄羅斯靈魂中的痼疾與沉痾之大成:自私、庸俗、殘忍……外祖父鞭打高爾基;舅舅把高爾基父親毒打;後父毒打高爾基母親;外祖父瘋狂毆打外祖母腦袋……一件件醜事,一樁樁暴行,一幕幕慘劇。真是令人憐憫。

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黑暗啊!最令我難忘的是,高爾基內心十分善良,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心。他刻苦認真、勤奮學習,嚴酷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強、有理想的人。他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並沒有被生活的困苦磨滅,他堅信風雨後總有彩虹!

相比下來,我們的生活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困難的;是無憂無慮的。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打”。我們就像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許多人説貧窮使你學習不好。可你的生活沒有黑暗,貧窮不能成為藉口。多少名人不是跨過一座座高山,一個個困難才成功的?貧窮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塊石頭,未來還有更多的石頭,我們不應該放棄,要像高爾基一樣,用堅定的信念踢走一塊塊石頭,邁向成功!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努力學習吧!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4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對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阻止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成人看孩子做事“不順眼”,怕孩子浪費時間、打壞東西等,總是讓孩子按照他們的節奏來生活。當他們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們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的時候,這時他們就會按捺不住自己地想去幫助這個兒童。

早上起牀時,孩子正在努力地學着自己穿衣服,父母看見了,非但沒有給予表揚、鼓勵,反而擔心孩子穿衣服的速度太慢,會耽誤自己的上班時間,於是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衣服,麻利地為孩子穿戴整齊。當一個成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端了滿滿的一杯子水,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動着步子時,他就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摔倒。內心的種.種擔憂迫使他快速地從孩子手中將杯子奪過來,不讓孩子自己端杯子。

另外,迫於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有些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這報那的輔導班,雙休日時,家長帶着孩子穿梭於各種學習班,小小孩子沒有了遊戲時間、沒有了童年的歡樂。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由此我想,成人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麼、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着想幹預些什麼,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其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有,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我覺得,最好的教育或許就是不教。這也許讓那些擁有“滿腹經綸”的父母們大吃一驚,但,事實確實如此。

在《童年的祕密》中,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對成人進行了斥責,他把成人對兒童的關愛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會走彎路,或出現一些錯誤的舉動,但在孩子面前,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

試想,如果沒有成人組成的人類社會,一個嬰兒怎麼會憑自己的能力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會孩子怎樣去更好的適應社會(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的成人對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將孩子培養成一個適應社會並能夠生存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成人蔘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性格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對論,但依照現在社會的發展,總體來説,人類還是在不斷的發展的,人類的教育總體來説還是好的。

現在,部分家長還缺乏正確的引導,我想,只要將正確的方法加以推廣,科學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來的人類將是更加智慧無比的!所以,作為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務的重要性。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5

暑假, 劉老師借給我一本高爾基的《童年》。

”昏暗窄小的房子裏,我的父親攤手攤腳躺在地板上。他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腳,手指無力地打着彎兒。他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住了,成了兩個黑洞;齜着牙咧着嘴,他像在嚇唬我。母親跪在他旁邊,用那把我常常用來鋸西瓜皮的小梳子,為父親梳理着頭髮。母親圍着紅色的圍裙,粗裏粗氣地自言自語着,眼淚不停地從她腫大了的眼泡裏流出來。外婆緊緊拉着我的手,她也在哭,渾身發抖,弄得我的手也抖起來。她把我推到父親身邊去,我不願意去,我心裏害怕!  我從沒見過這種陣勢,有一種莫名奇妙的恐懼。我不明白外婆反覆給我説的是什麼意思:“快,跟爸爸告別吧,孩子,他還不到年紀,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別想見到他了,親愛的……”“

這就是高爾基的童年,悲慘的童年。家庭破碎了—父親英年早逝,母親改嫁,把高爾基丟在了外婆家。高爾基變成了缺少父愛母愛的可憐”孤兒“。相比之下,我要幸福的多。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每天如同生活在蜜罐之中。

”外公一個箭步衝上來,推倒了外婆,把我搶了過去。我拼命地掙扎着,扯着他的紅鬍子,咬着他的胳膊。他嗷地一聲狂叫,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破了我的臉。“把他給我綁起來,打死他!”母親臉色刷白,睛睛瞪得出了血:“爸爸,別打啊!交給我吧!”外公的痛打使我昏了過去。“

這就是高爾基的童年,悲慘的童年。兇殘的外公如同惡魔,折磨着幼小的高爾基。除了打,外公還用挖苦,諷刺,辱罵等等刺激着高爾基,使他m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受到了嚴重傷害。相比之下,我要幸福的多。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把我視為掌上明珠,不僅不打罵我,還保護我免受別人的侵害。

”那是一段由一個真善美的天才講的悲慘故事,離奇而又黑暗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的殘酷。我不是單單在講我自己,我講的那個窄小的令人喘不上氣來的恐怖景象,是普通的俄國人曾經有過,直到眼下還沒有消失的真實生活。外公家裏充滿了仇恨,大人之間的一切都是以仇恨為紐帶的,孩子們也爭先恐後地加入了這個行列。後來從外婆那兒我才知道,母親來的時候,她的兩個弟弟正強烈要求外公分家。“

這就是高爾基的童年”外公家裏充滿了仇恨。“家庭不合,波及到了高爾基及表兄弟姐妹身上。我相信那時的高爾基最大的願望一定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大家庭。

這一切一切,歸根結底都是貧窮惹的禍。因為貧窮,高爾基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因為貧窮,打架鬥毆成了高爾基的家常便飯;在學校裏,因為貧窮,老師討厭他,同學瞧不起他;在這個世界上,因為貧窮,高爾基必須拾垃圾養活自己……

我呢?雖算不上富人,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寬敞的教室供我學習,舒適的住宅供我休息,餐桌上擺着大魚大肉,衣櫃裏衣服琳琅滿目。就算這樣,我也經常抱怨。和堅強的高爾基比起來,我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反思呢?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6

我的桌上靜靜的躺着一本書,它不是很厚。可空蕩蕩的桌面上,那本書的闖入顯得唐突極了。細細碎碎的幾縷陽光灑在書上,封面上的兩個金色的粗體大字被照得閃閃發光——童年。若揉揉眼,眼光再往下移那麼個幾釐米,也許會有一行字——蘇聯,高爾基。於是我知道了,《童年》是高爾基寫的。

高爾基這個人,我不敢不尊敬。高爾基他的作品,我不敢不稱讚。我曾看到過一段話“俄羅斯藝術大師的作品,一直是我的教科書。藝術大師們都有大堆大堆的鬍子。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級的老祖父。他生着一大堆鬍子。而高爾基也有鬍子,大堆大堆的。”

高爾基的作品是我的童年的夥伴。後來我發現在之後的中學生活裏將會學到他的《海燕》,裏面有這麼一段“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聚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我就懷着這樣的感情,讀完了《童年》。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7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深受感觸。

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是歡樂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充滿了灰色。

童年時光就像是池塘邊的榕樹上、鞦韆上的蝴蝶、天邊的彩虹、手中的漫畫……那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而高爾基的童年是充滿了灰色格調的。

《童年》是以高爾基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作品不僅講述出了高爾基三歲到十歲的灰色童年生活,還寫出了他對苦難、生活的獨特認識和見解,字裏行間透出一股堅強不息的氣息,深深的感染着、打動着人們的心。

在《童年》一書中,高爾基將他灰色卻不缺乏點點色彩的童年生活娓娓道來。在他展現他成長經歷的同時,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不僅接露而且抨擊了舊俄羅斯幾個世紀以來形成的愚昧落後,貪懶自私。更表現了一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和革命意識的覺醒過程。高爾基在《童年》裏不僅抨擊了黑暗的社會,還展示了光明的希望。

而且《童年》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一個醜陋的世界,耐人尋味。這是一個悲劇卻又披着天真的綵衣,能讓人在黑暗中看到點點光明;在邪惡中看到絲絲善良;在悲慘中感受到堅強的力量。

這本書充分的體現出了古人的一句話,就是“逆境成才”。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8

《童年的祕密》這是我在電腦上完成閲讀的第一本書。我沒有要求自己快速讀完,而是精讀,以“讀懂”為原則。此書原為一本電子書,文字排列非常密,幾乎沒有行間距,讀起來很不順眼,還有許多錯別字。為了方便自己閲讀(當然也方便我的羣友閲讀),我以重新編輯的方式開始了我的閲讀。首先將電子書複製成了現在的Word格式,將文字設成了現在的大小,並刪除了每段中的空格(雖然只能用手工進行),加進了目錄及文內的鏈接(只要按住Ctrl鍵點擊,就能進入相應的章節),又在閲讀中修正了不少錯別字和病句。因此,現在閲讀起來比原來的電子書養眼多了。

“蒙氏”已經在目前的幼兒教育中大為流行,但其中有幾人讀過此書?我不得而知。在此前我所見的種.種有關“蒙氏”的宣傳中幾乎都是片面的。到是馮德全的理論顯然來自於蒙氏,但他卻很少提及蒙特梭利,而他的“兩個生命”、“兩種語言”、“人格培養”等理論全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蒙特梭利的一些讓我感到震驚的觀點已經在譯者的《校對手記》中提到了,這兒不贅述。

不過,在閲讀中最讓我震憾的則是作者對兒童工作的論述,她提到兒童的工作就是負責創造一個成人,而且這個工作是無法讓任何別人替代的,唯有兒童自己來實現,並進而提出了“兒童是成人之父”的論斷。閉卷靜思,真是啊。成人的工作幾乎都可以讓別人代勞,唯有兒童的工作是無法由別人代勞的。由此可見,兒童的工作比起成人的工作來熟輕熟重豈不一目瞭然?

其次,她關於兒童的工作與遊戲的關係讓我非常吃驚。我們總是認為遊戲是兒童的學習,是他們的天性,但她卻認為工作才是兒童的天性,並進而論述了“正常化”的概念,指出正是缺乏正常化步入了歧變才導致不愛工作而愛遊戲的。甚至斷言,是兒童找不到工作才遊戲的。因此早期教育的任務就是要讓兒童有工作可幹,並幫助兒童實現“正常化”,避免“歧變”。這個觀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第三,她關於兒童想象的論述也讓我很是意外。她認為兒童將一件物品不看成那物品是一種心理髮展的歧變,只有真正認識那一物品的特性才是正常的發展。可我們卻常常將孩子的豐富想象看成是一種有能力的表現(想象力強)。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看法與她的觀點真是大廂徑庭啊。但我覺得她的觀點是對的。孩子的想象正是其認知不足的表現,這與成人在對事物充分認知基礎上的想象是有着本質的不同的。藝術創作需要想象,但這種想象不是兒童的想象,不是對事物無知的想象,而是成人的想象。將兩種不同的想象混為一談併為兒童的想象叫好,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在早期教育中的誤區。如果將兒童的想象看成是兒童情感的表現,這是非常正確的。但如果以想象的豐富來為兒童認知的不足作開脱,那就大錯特錯了。兒童認知的發展需要以“真”為前提。兒童接觸的東西應當是真物、真功能,而非想象之物。

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是從事早期教育的人的必讀書,不只是讀一遍,應該精讀,反覆地讀。我從今天開始將進入第二遍的閲讀。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9

在苦難中成長,本是一種磨勵。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外祖父是個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人。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他的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為着家產爭吵鬥毆、虐待自己的妻子。他的外祖母卻是一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能忍讓的老人。是他給阿廖沙義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無助的環境中仍保持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人,真正變成充滿愛心的人。

在苦難中成長,本是一種磨勵。苦難讓我們成長的更快,那也將會是我們一筆寶貴的財富。即使是在苦難中成長,我們也要微笑面對。

我們要用微笑點綴今天,用歌聲去照亮黑暗,不再苦苦尋覓快樂。祈求光明的伶憫。而是含着微笑走過四季,而將它儲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即使生活苦難重重,挫折不斷,我們也要以微笑面對。像作者的外祖母一樣。他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他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他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

《童年》告訴我們:要做微笑面對生活,更不要在惡劣的環境中隨波逐流。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0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着作<童年>。<童年>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的童年悲慘,令人憐憫。書中阿廖沙父母雙亡,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他還經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倆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勇敢的走了過來。這令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人心的醜陋。  相對於我的童年來説,那簡直就是天差地別!我們的童年是如此的燦爛幸福又美好,如此的無憂無慮,沒有煩惱沒有多少苦痛。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得什麼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未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時候。他們豐衣足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姥姥姥爺的心肝寶貝,從來都是想要什麼就可以有的。只是在父母的庇佑下不受風雨,從不受到飄蕩,獨立的滋味。而阿廖沙的童年卻是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沉重。

可是,阿廖沙在如此一個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然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為什麼都不能同他一樣呢?  阿廖沙教會了我們,要珍惜眼前這美滿幸福的生活,抓住我們無憂無慮的時刻,要努力學習是就要不斷前進,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如今,眼看童年要流逝,迎來的是我們從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好好珍惜童年,讓我們努力進取,讓我們記住並永遠留住我們的童年吧!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1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是高爾基的<<童年>>。讀了這本書使我真正體會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多麼幸福。

故事主要寫了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在這個家庭裏,阿廖沙既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瀰漫着的`仇恨之霧,也碰到了樂觀淳樸的老工人葛力高裏、正直善良的老祖母等正面人物。阿廖沙除了能在外祖母那裏感受到些許温暖外,在學校裏面對的幾乎都是嘲笑和岐視。母親過世後不久,阿廖沙便離開了外祖父家去外面謀生了。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主人公阿廖沙。顯然所有人當中外祖母對他的影響是最深的,她勤勞勇敢,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了阿廖沙的腦海裏,所以阿廖沙雖然從小生活艱苦,但他從未放棄過希望。他熱愛生命,依靠自已的雙手,自食其力,永不放棄。而我呢,一有事情就找爸爸媽媽幫忙,自已卻不想辦法。以後我遇到難題,一定自已想辦法,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再看看自己的童年,讓我想到了“珍惜”兩個字。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2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這本書其實類似於高爾基的自傳,講述了他三歲到十歲的生活。主人公的名字——阿廖沙其實就是高爾基的乳名。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不斷地爭吵、鬥毆。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

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裏,也還有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裏。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在我看來,外祖母可能是對高爾基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她甚至可以説是高爾基童年裏唯一的希望。她對於高爾基的影響非常大,是她親切和藹的形象使高爾基對這世間抱有一顆温暖的心,給了他生活的希望,否則我覺得他很難在這麼艱難的生活環境裏支撐下來。

不得不説,書中的外祖父真是一個極其暴躁的人,動不動就動手打人,對待身邊的人也很粗暴。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家境的衰落、不爭氣的兒女,對於這個老人的生活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看過這本書,我也不得不感歎相比之下,當今孩子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不愁吃,不愁穿,也處於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來自沙皇的黑暗統治,沒有資本主義的社會,也沒有極其不平等的階級劃分……

但也正是小時候這悲慘的生活,造就了高爾基……如果他從小就在蜜罐中長大,可能也不會有這堅毅的性格。無論如何,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和諧社會,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個更好的明天!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3

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這本書打給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書中形象的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年少喪父,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中。外祖父家中就像地獄一樣。家中男的大人都是視財如命,女人就更沒有地位了。這些,都在阿廖沙心裏留了陰影。唯一愛他的外祖母去世了,母親和最好的朋友“小茨岡”也都去世了。阿廖沙離開了家,靠自己的堅強、不屈服的信念一直熬了過來。

輕輕地合上最後一頁書,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高爾基的境遇、生活、處境而感動了。我們很慶幸、很幸福、很辛運,每天坐在寬敞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到家有大魚大肉等着我們,每天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沒有想到,這麼偉大的作家,竟然會有那麼悲慘的童年,這全是因為他有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很的心。是因為他有一種勤奮學習、吃苦耐勞、意志剛強、有理想的精神。是因為他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我想高爾基寫這本書一定是希望我們有他這種精神和品格吧!

讀完了這本書,我現在才知道我們的童年是多少快樂,我們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來創造一代又一代更美滿的生活!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4

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我們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學生,那麼瞭解學生的心理規律自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教育學生。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期,除了生理髮展外,兒童的心理髮展更需要得到重視。

《童年的祕密》從“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兒童與社會”三大部分講述了兒童的心理祕密。看完整本書,我感受更多的就是震驚——原來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我們一直都太自以為然地把兒童成人化了。其實我覺得《童年的祕密》裏面講的也不是一些什麼神祕的定律,只不過是一些我們忽視了的事實。就像裏面説的一句“設想像對待兒童一樣對待母親,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方法錯了”。

一:有時候我們只是在表達着我們對兒童的愛,殊不知那樣對他們來説卻是一種傷害;很多時候我們根據生活的經驗做一些我們都以為正確的事,但不知道大家都這樣做的事也有可能是不對的。以下是從書上了解到的生活誤區:

作為父母,每天為工作而忙碌,為的只是積攢更多的財富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蒙台梭利認為對兒童而言,最好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聽不到街道嘈雜聲的、平靜和安寧的、光亮和温度都夠調節的房間,就如在一些劇院裏所獲得的條件一樣。不要小看這樣一個空間,因為它可以令孩子的心情處於平靜。往往家長注意的是住宅附近是否有名校、是否靠近市區等,又何曾想過這個。

你應該還記得成人常常對兒童説:“你不能做那件事,你沒有必要去做。”有的粗暴的成人甚至會説:“你在做什麼?你難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嗎?”在成人眼中,兒童是一事無成的,事情在他們手上只會搞砸。所以成人總會阻礙兒童做這樣或那樣的事情。而且,成人為了使兒童服從他,會利用兒童的無知,用人為的恐懼恐嚇他,例如:如果你再哭就會有鬼來捉你。蒙台梭利説這是成人用來對付兒童的最壞的一種防禦手段。我們以為自己勝利了,以為小孩都那麼好欺騙。就這樣,我們傷害了他幼小美好的心靈。

還有,成人不自覺地幫兒童完成一些事,例如:幫兒童洗手,幫兒童穿衣服。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兒童再得到了最初的勝利之後,就期待第二個勝利。於是,成人作出的讓步越多,兒童就越渴望得到更多的東西。自然也失去了一些。

二:我們一直以成人的思維去照顧兒童,看見他哭了,就斷定要不就是餓了,要不就是尿褲子了。然而,這本書告訴我原因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我們往往誤解了他的本意。以下是從書上發現的“原來如此”:

嬰兒就喜歡生活在雜亂無序的環境之中。雜亂無序干擾了他,並使他心煩意亂。這時他會通過絕望的叫喊來表達自己的痛苦,甚至會採取生病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焦慮。

兒童腦海裏,秩序是很敏感的,指東西應該放在規定的地方。他已認識到那些東西在他的環境中所安排的位置,並清楚記得東西的位置。

我們不難發現兒童總愛粘着他身邊的人,成人去哪他也要跟着去哪。這時因為他們需要有人在他的身邊陪伴他,而且很高興能引起他人對他的注意。但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我們會覺得兒童很煩人,想法設法將他扔下,結果就是弄得他大哭一場。

還有一點就是當我們與兒童玩做迷藏,我們故意裝看不見兒童,故意跑來跑去,故意要拖延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他們。我們以為這樣做,兒童會更高興。作者認為兒童通常會很不高興大聲喊道“我在這裏”、“難道你們沒看到我在這裏嗎?”。如此一看,我們真的是多此一舉,自作聰明。

書本里面有這樣一個例子:當一頭小象被它的母親帶入成年象羣時,這些龐大的動物就把自己的步伐減慢到幼仔的步伐;當小象疲勞停下來時,他們也會停下來。

然而作為高等動物的我們卻不懂得與兒童相處。在兒童的生活中,成人會不斷打擾兒童或突然闖進他的活動中去。我們從來不跟兒童本人商量就安排兒童的生活。看完這書,我反省到成人要多換位思考、少自作主張。當然,並不是説我們什麼都不管,完全放開手,畢竟他們是年少的、經驗少的。成人是愛兒童的,這是不可否認的。所以,作為成人,就應該要多學習關於兒童心理、兒童特徵等方面的知識,運用科學的方式更好地照顧他們、引導他們成長。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5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之一。

《童年》描述了作者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科什夫的童年時代。阿列克謝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因此,不得不寄居在開了一家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裏,來到外祖父家後,發生了很多事,比如兩個舅舅總是想得到母親的嫁粧,小茨岡為他挨鞭子,小茨岡遭遇不幸被壓死,母親改嫁,弟弟相繼死去,最終母親也死了······

這些流血的事件相繼發生在一個不滿時歲的小孩身邊,但是,憑藉堅強的內心,阿列克謝依然沒有倒下,跟着外祖父和外祖母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孩,身邊發生了這麼多不幸的事,他都沒有哭過。甚至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天,他都沒有哭,雖然那時他很小,什麼也不懂,但是,他也應該意識到他不會再有父親的關愛了······到了十一歲他就被外祖父逐出到人間打拼,而我們長這麼大了,一直依靠父母,甚至有時還把自己的過失當成父母的無能而從沒有想過家裏的一分一毫是從哪裏來的,只顧着揮霍着父母用汗水

賺來的幸苦錢······

我想,我們應想阿列克謝學習,我們要學習他那份堅強,把它用到我們的學習上,我想,我們的學習成績就不會那麼糟糕了,也會讓在外幸苦工作的父母感到欣慰。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6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悲慘。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讀《童年》心得感想 篇17

人們總説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幸福,是温室裏的一朵小花,吃穿不愁,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只要要求合理爸爸媽媽就會盡量滿足,但捫心自問:“我們幸福嗎?”我心裏就如翻滾的浪潮久久不能平靜,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的作者懷念童年時的兩種遊戲——拍洋畫、打彈子,可是作者遺憾地發現這種遊戲已銷聲匿跡。雖然這些遊戲簡單,卻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看了這篇文章我很羨慕作者。那些洋畫、彈子雖然很廉價,玩起來卻那麼帶勁,讓人意想不到。現在的玩具雖然很貴,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上千元,遙控賽車、悠悠球、芭比娃娃、變形金剛、高達瓶裝玩具,買回來玩幾天新鮮勁一過,就把它棄之一邊,這樣是多麼浪費。傳統的遊戲如陀螺、鐵環都是自己製作的,動手又動腦。而現在的玩具眼花繚亂、花樣繁多,對開發智力幫助並不大。特別是電子遊戲,危害視力,而且容易上癮,一旦沉迷其中,就無法自拔。

不僅僅是作者小時候玩的玩具讓我們羨慕,更讓我羨慕的是作者小時候有那麼多玩的時間。文中寫道:“放學後,放下書包,從下午時分一直到傍晚,才在大人的呼喚聲,不捨的結束遊戲”。雖然玩得土頭土腦,但令我十分嚮往。能有這麼多的時間用於玩耍,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瞧瞧我們先自愛這些學生整日埋頭於作業之中,做完課堂作業,還有家庭作業。做完了家庭作業,還有爸爸媽媽佈置的作業。好不容易盼來了雙休日或是假期,像大腕明星走穴趕場似的,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之間,忙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了。學習!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點時候真希望我是機器人,可以不知疲倦,我們哪可以喝小夥伴一起玩?即使有一點時間也都呆在家裏獨自地玩耍,缺少了很多很多的小夥伴合作與溝通的機會。

童年對於一個人很寶貴,一身只有一次,而且是轉瞬即逝的,作者十分懷念童年。簡單童真的遊戲給作者帶來了七彩絢爛的童年,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是缺失色彩的。對即將遠去的童年我感到留戀,更多的是遺憾。

標籤: 感想 童年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0r4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