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經典名著及心得體會_經典名著讀後感優秀範文(通用3篇)

讀經典名著及心得體會_經典名著讀後感優秀範文(通用3篇)

讀經典名著及心得體會_經典名著讀後感優秀範文 篇1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維也納郊外一個米穀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熱愛音樂,但是他卻認為他的童年生活並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來自他的哥哥,他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趕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駝背,行動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躍使他自形慚愧,而覺得自己又小又醜,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儘管如此,他卻是個友善而又隨和的孩子。五歲那年,他患了一場幾乎使他致命的病,痊癒之後,他便決心要當醫師。

讀經典名著及心得體會_經典名著讀後感優秀範文(通用3篇)

長大後阿德勒進了維也納大學,1895年得到了醫藥學位,兩年後,他和來自俄國的留學生蒂諾菲佳娃娜結了婚。蒂諾菲佳娃娜是個飛揚跋扈、能言善辯的女性,最關心她祖國的社會革命。她特立獨行和阿德勒所處階級的保守風氣並不十分協和,阿德勒在他的回憶錄裏説:男女平等這件事,説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見,他們的婚姻生活最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過後來兩人倒也能相敬如賓,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經熟讀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他認為它對於瞭解人性有莫大的貢獻。有一度,他曾在維也納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寫文章辯護弗洛伊德的觀點,結果弗氏寫信給他,邀請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討論會――有人因此認為阿德勒是弗氏的學生,其實大謬不然,他們是並駕齊驅,等量齊觀的。雖然他的觀點與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20xx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團。此後,他即成為這一集團的領導人之一,飽受弗氏的讚譽,並繼承弗氏之後,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學刊的編輯。

1920xx年,阿德勒發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而使其名聲大噪。他認為:由身體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雖然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發奮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例如: 古代希臘的戴蒙斯賽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經過數年苦練竟成為著名演説家;美羅斯福總統,患有小兒麻痺症,其奮鬥事蹟,更是家喻户曉之事。有時候,一方面的缺陷也會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補償,例如:尼采身體羸弱,可是他卻棄劍就筆,寫下了不朽的權力哲學;宴嬰身材矮小卻成為齊國宰相。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歷史上或文學上真是多得不勝枚舉。這些人都曾經有過自卑,並超越了自卑,他們所獲得成就彌補了他們生理的缺陷,這就是阿德勒的補償心理理論。

那麼他們是怎樣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呢?從他的理論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1、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但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2、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誇大自己的缺點,也不抹殺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確立恰當的追求目標。特別要注意對缺陷的彌補和優點的發揚,將自卑的壓力變為發揮優勢的動力。

3、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學會在各種活動中自我提示:我並非弱者,我並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能做到。認準了的事就要堅持幹下去,爭取成功;不斷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

4、不要總認為別人看不起你而離羣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也不會輕易小看你。能不能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得到激勵,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點,多從羣體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可預防因孤陋寡聞而產生的畏縮躲閃的自卑感。

“你對整個世界的態度,決定了整個世界對你的態度。”超越了自卑,也就獲得了成功的基石---自信。也就因此與成功的康莊大道越來越近。希望此書能夠讓廣大的教師、家長們完整地認識自卑,並從其中獲得對人生新的理解。

讀經典名著及心得體會_經典名著讀後感優秀範文 篇2

孔子思想、學説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這是一部偉大的思想總集,它記錄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言簡意賅卻含義深刻,字字珠璣,耐人回味,字裏行間滲透着聖人的思想、言行和處世為人之道。

我讀《論語》,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孔子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是孔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流露和寫照。每個人學習的目的是各種各樣的,有人是為了掌握一技之長,藉以餬口;有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身的層次。孔子從十五歲起,便確立了學習的主旨是為了修身做人,也為了做事,做學問。“學而時習之”,就是對學習採取無時而不學、無處而不學、無事而不學“的積極態度。這樣隨時、隨處、隨事都在學習當中,時時、處處、事事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得到教誨,日有進功,內心充滿着掌握真理的愉快。“有朋自遠方來”,志同道合的人,從四面八方而來,交流為學求益的心得,切磋做人的體會,探索做人的道理,砥礪學行,互相增長見識,“不亦樂乎”。別人如果對我不理解、或者對一些事物、知識、理論,一時還不知、不會,甚至纏夾不清,我們則善於等待人家的自覺理解和逐漸領悟,不把瑣事放在心上而自尋煩惱,更不會暗自埋怨、窩火。如果能做到這點,就達到一種做人的高度,一種人生境界,就是有道德修養的君子風範!

這三句話,講述了人生上進征途中的三個歷程。少年和青年時期的立志學習,逐漸培養自覺的學習熱忱,自覺進德修業,與時俱進;中年時期,經歷學習上的艱難、生活上的困頓和工作上的挫失之後,才知道朋友之間人情相親和道義相交至為珍貴;到老年有豐富的人生閲歷和經歷後擁有平靜的心緒和意境。

孔子認為學習的宗旨,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學問。我們做人要走正道,才能教育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做事要勤勤懇懇,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不謀私利;做學問要打好基礎,要耐得住寂寞,不計較功名得失和虛名。隨時、隨地、隨事自覺學習,創造出一個積極進取、充滿歡樂和幸福的人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古往今來光陰之歎是我們看到最多的感歎,這種感歎在《論語》中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含蓄,但是裏面有多少滄桑?劉禹錫説“人世幾回傷往事,山行依舊枕江流。”也就是倉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愴古往今來川流不息。這就像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所發出的這種無端之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就在這樣一種天地悠悠,江山有情,這樣一種物序流轉中,每一個人,一個渺小的人,一個轉瞬即逝的生命,我們能夠有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規劃呢?很多時候是蒼茫的,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説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雖然這本書我還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地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讀經典名著及心得體會_經典名著讀後感優秀範文 篇3

這個星期,我花了九天的時間閲讀完了著名科普作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讓我瞭解了許多昆蟲,也讓我喜歡上了它們。

其中我最喜歡紅螞蟻,紅螞蟻全身都是紅色,紅螞蟻能在很遠的地方返回自己的家,原來它是靠一種特殊的感官功能。紅螞蟻還喜歡“搶劫”,因為紅螞蟻打架特別厲害,它們又不願意哺育兒女,也不願意去尋找食物。所以它們對其他各類的螞蟻實施搶劫,讓它們成為自己的奴隸,為它養兒育女,尋找食物。

我還喜歡天牛,它生活在我的身邊,經常可以抓來玩,以前只知道它會飛。通過閲讀,我知道了,它力大如牛,善於在蠶農中飛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天牛的幼蟲喜歡躲在枝幹,吸取營養。天牛的身體在枝幹中慢慢長大,成熟後便從枝幹中飛出來。這個過程,需要三年的時間,因為它不知疲倦的挖掘着通道,因為為將來的飛走做好一切準備。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昆蟲對於我們很重要,它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是昆蟲們慢慢的滅絕了,所以,我們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0nn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