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精選27篇)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精選27篇)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精選27篇)

這十篇作品分別是《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範愛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家後面有百草園,向陽小區時有個國小,大門的旁邊有塊鐵皮做的牌子:--X市第十四國小。那時是我的國小母校,我的樂園。

不必説漂亮的花壇,綠油油的三葉草坪,高大的楊樹,遮光蔽日的柳樹林;也不必説螞蟻搬家,蟬蜕勾在樹幹上,鴿子見到人“撲稜稜”地飛上樹。單是長着雜草的小樹林,就有無限趣味。蟬和鳥一起進行“大合唱”,不時有野豬叫着走出來。還有一種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經常找它的種子吃,吃起來有點很淡的甜味。

學校的國旗台後面有堵紅色的高大的影壁牆。我一般不到後面去。奶奶説它後面有蛇。她還打死過一條。我偶爾去牆後面,通常只會看到植物,不過還是少去為好。

冬天的十四國小校園同樣有趣,尤其是下了雪。有一次,幾個同學在雪地裏發現了幾滴像雪似的鮮紅的東西。有人問:“誰敢摸?”大家都不敢,只有我逞能:“我敢。”同學們退開讓我過去。我只好彎腰用手去碰了碰。雖然同學們誇我厲害,但是我決定:以後還是別逞能了。

但是,我比魯迅更幸運。他到了三味書屋後,只有讀看不懂的文言文。我卻可以學習易懂的白話文,就算有文言文,下面也標着註釋。

如今,我已經是國中生了,回想起國小的生活還是很甜蜜。別了,我的童年;別了,我的樂園。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

暑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優美。在這組文章裏,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彷彿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學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脱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作者説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這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就請你從現在做起,用雙手去放飛理想的翅膀!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3

再一次提及這本散文集,書香彷彿縈繞在鼻尖。他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一個明媚的下午,和着蟬聲,給我們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魯迅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園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的低唱;可以在書房裏誦讀經典:《三字經》《千字文》《山海經》。但是,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封建社會腐敗與黑暗對人們的思想影響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魯迅,要承擔父親的重病,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然而卻擊不倒他。

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現在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創新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為幾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潛滋暗長。

魯迅明白,封建社會的固步自封是無法用力量來改變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他要用文學的力量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

他筆下的“長媽媽”與“範愛農”這兩位經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會所毒害的人物的縮影。長媽媽的性格與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極與落後的東西,體現了革命前的黑暗社會的渾濁與昏暗。而範愛農則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亦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思維的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嚮往安樂的心。

當時的人們,受盡了黑暗與壓迫,一日終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艱難的戰爭;為了幸福,不知揮灑了多少位烈士的鮮血——眼前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

俗話説: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魯迅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徹底解放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讀來醍醐灌頂,發人深醒。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4

夢裏回到過百草園。朱漆凋零的大門,古樸乾枯的石井,蒼翠入雲的皂莢樹……輕風撩過,翻新了記憶中的百草園。

——題記

春華秋實,好一個飄然而來的百草園,它播種了迅哥兒的童年:挺立在身旁的枯槐與亭前的皂莢樹在幽幽地喃語;腳下,一片厚實的土地,烙着周家人的足跡。朝花,夕拾。

萬物復甦,百草豐茂。光着的腳丫曾經與細嫩的草莖有多少次親密接觸。

獵獵西風,颳走了百草園的春。夏日時節,如能在樹下乘涼,再聽聽長媽媽的故事,亦是一大樂事。長長的夏草中,“美女蛇”的傳説是那樣神奇,不知當初蒲松齡聽説過沒有?雜草叢生的百草園透露着神祕,或許這正是迅哥兒悠悠的童年情趣吧!神祕的百草園,在夏日裏瘋長,無眠。

秋,是葉落的季節。這詩般美妙季節讓百草園收穫了幸福的沉靜。看吧,迅哥兒正與落葉嬉戲,紛飛的黃葉兒,一片片將自己單薄而柔弱的身軀覆蓋在童年的足跡上。每一片,都是盛開在魯迅筆尖的花;周家人談論着豐收,十五月圓之夜,迅哥兒便將自己稚嫩幻想寄給月亮神。

時光荏苒,一晃已是深秋,也許迅哥兒正準備着捕鳥的工具吧!雪來了,銀裝素裹的百草園是安詳的。等天稍一放晴,迅哥兒就會出來捕鳥。麻雀是他的手下敗將,但每一次太心急,總捕不到大鳥。就像學飛的雛鳥,每一次都想放棄練習飛翔,怎能成為傲視藍天的雄鷹?就像我童年時放飛的風箏,總是等不及將它放上天空,便又心急地將它拉了下來。

又是一年。一年裏,百草園裏灑滿了歡笑、淚水,融進了草上躍動的風。沒有華麗的裝束,沒有深情的洗禮,歲月是這兒緩緩流動的音符,它沉澱在迅哥悠悠的回憶裏。朝花,夕拾。

可是我的百草園呢?

我想,我也會擁有自己的百草園,因為年少是美麗的,是充滿幻想的。早上,我定能看見辛勤的蜜蜂在花叢中穿梭;午後,我定能欣賞向日葵吮吸陽光;黃昏,我定能遙望白雲挽住夕陽;夜晚,我定能仰望樹梢牽着月亮……

遊移的雲,風輕的思緒,好一個百草園,好一個童年!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5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説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脱脱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6

在來去如飛的世界裏,在流雲中,可曾有過這麼四個字——“朝花夕拾”,在過去的時間裏,踏着記憶的風塵,日暮中,拾着一枚枚閃爍的光芒,但在魯迅眼中,那光芒總是在歎息中閃過。

魯迅在散文集《瑣記》中寫到了衍太太,大家一定也有聽過這名字,就以衍太太為例子,她是庇護魯迅的,對小孩是温和的,但是,衍太太也是不關心小孩的,正因為這樣,她才隨意對待小魯迅,看到魯迅和其它小夥伴在一起吃冰時,她從未關心關照過他們,還對魯迅説:“我記着,看誰吃的多。”衍太太説話也是有技巧的,從這麼小小的三個字——“我記着”,就可以將自己整個好人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襯托出衍太太的温柔以及對小孩子的態度。還有一次魯迅到她家中談需要的錢時,衍太太就演戲説:“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麼?”衍太太還講可以到大廚的屋裏,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打住!總可以尋出珠子是什麼意思?説明了衍太太是個表裏不一的人,當我按衍太太的話去行事後,竟流言出魯迅偷家中之物,衍太太就是一個搬弄是非的人,魯迅罵人還真不帶髒字話!《瑣記》這文中就能明白魯迅的諷刺,這是一個沉重的大石。

拾到的貝殼總是純亮的,魯迅的童年夢幻而又悠長。我小時候也有摘過桑麻,我喂蠶時,總得拿出幾片桑葉的,那時我是開心的,如魯迅一樣,我的童年也是充滿樂趣的,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我總能尋出自己的一些影綽綽的回映。

踩這卵石的路上,雜亂的碎花漫天飛舞,彎下腰,放慢腳步,總能尋到一股香,那便是雜瑣中一點一點的碎花。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7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書,叫《朝花夕拾》作者是魯迅,在魯迅先生筆下的文章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等,朝花夕拾是一篇散文,而且是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的生活經歷體驗的文字,是回憶性散文。

《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叫五猖會,講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和小夥伴一塊去看戲,當時還沒有電視機,但是魯迅先生的爸爸不讓他去,要讓他背完書在去看戲,然而,魯迅先生現在只能記住那首詩的前四句,當時有人説讀,《鑑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的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消息,知道從古到今當然是好的,但是魯迅先生當時不是這麼認為的,因為魯迅先生一個字也聽不懂,魯迅先生過了一會去他父親的書房找他父親背書,魯迅先生就一口氣背完了,夢似的就背完了,他的父親就讓他和他的小夥伴去看戲了。

但是魯迅先生坐在船上很不高興,魯迅先生為什麼不高興呢?因為魯迅先生到現在還詫異他的父親為什麼要在那時候讓魯迅先生背書。

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深感大悟,魯迅先生當時還是很聰明,我們寫作文也一樣,要敢於這樣不顧利害,大膽的直扜胸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要害怕,現在也一樣,老師讓我們背英語單詞,為了讓我們瞭解外國語言,等着長大以後去外國就不用和外國人交談那麼困難了,老師讓我們背古詩,是為了讓我們瞭解作者當時的心理感受,老師讓我們背歷史知識,為了讓我們瞭解我們國家古代的時候為什麼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當時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因為我們國家閉關鎖國,學習不到外國的知識,不懂什麼是洋槍大炮。當時,我們國家流行着這樣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背古文,背古詩,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精髓。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8

初讀《朝花夕拾》時,我十分喜愛魯迅筆下的那個豐富多姿的兒童世界,描寫得最詳細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裏捉蟲捕鳥等乾的一切趣事,充滿童真童趣,生氣盎然。再次讀後,從中又看出了作者對一些為人處事的批判和對當時封建思想習俗的批判。

今天又捧起《朝花夕拾》,注視着作者的童年,體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的童年,與作者的童年相比,少了許多新奇與發現。比起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發現之旅,我的童年還是多了份快樂與刺激。原來,我們最喜歡下雨天,雨停了以後,門前的水泥路往往有許多積水,我們就急急忙忙趿拉着拖鞋跑下樓來,與同伴一起兒打水仗或是扔拖鞋,回家以後身上往往都是濕漉漉的,有時玩着玩着又下起了雨,但我們全然不顧,依然興致勃勃地玩着。有一次,同伴不知從哪找來了一塊木板,他坐在上面,讓別人推,像是衝浪似的十分刺激。我們每個人都試了試。我玩的時候,由於身體沒保持住平衡,一下子滾了出去,弄得像落湯雞一樣,回家招了媽媽一頓罵。

讀魯迅的文章,我深切體會到了他童年所散發出的童真童趣的氣息,感受到了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曾幾何時,我已經離童年遠去,但我還時常夢見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在繁忙的學習中抬起頭來,天空上的童年已是一個遙遠的夢。重温魯迅的童年,就彷彿自己的童年正在我眼前微笑。

……

童年是一隻小紙船,雖然很小,但能承載下五彩斑斕的夢;

童年是一把彩色風車,只要向前奔跑,風車就會永遠在你生命中轉動;

童年是一支棒棒糖,甜蜜總藏在最裏面;

童年是一隻風箏,帶着希望永遠飛翔在內心的最高處;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9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敍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範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範愛農。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0

《朝花夕拾》初看這書名便讓我覺得奇怪,《朝花夕拾》,是早上的花到傍晚再去把它撿回來嗎?

翻開書,我想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朝花夕拾的。一目十行地,一會兒書便看完了,我看不懂。作者寫的到底是什麼?哪有什麼朝花夕拾,裏面可是連一朵花也沒有啊。心中的失望感使我把書扔到了一邊。那時的我還小。

再翻開《朝花夕拾》,現在的我明白了。作者的確是朝花夕拾,的確是在傍晚撿起了早晨的花,只是這花有些特別,這花是作者童時的記憶。

其中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五猖會》了。百草園在我們眼中除了雜草什麼也沒有,是枯燥的乏味的,三味書屋則更是無味,可這些在作者眼中卻別有一番滋味。百草園是作者童時的一片樂土,那兒有着作者無盡的歡樂,美女蛇的傳説更是讓作者喜愛百草園,三味書屋固然無味,可其中的孩子卻也天真可愛,壽鏡吾老先生也算是位明理的老師吧,但這些都是身處二十一世紀,整天呆在電腦與電視前的我們無法體會的。五猖會是一直令作者念念不忘的一場盛會,但父親的一句“背書”卻使作者失去了一切看戲的興致,不禁令人歎息,我們恐也無法體會這種心情吧。

作者寫這些文章雖是別有深意,可我最深的體會卻是要珍惜童年,比起那個時代,現在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伴隨着朝花夕拾,當我們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

窗外桂花已謝,拾起一小朵,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1

讀着魯迅先生那透出年少輕狂的童真的文字,我彷彿又回到了那段青葱歲月中去了。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是一個很不辛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我”一開始因為她謀害隱鼠而討厭她,並且她“切切察察”,愛告“我”的狀,睡覺像“大”字,讓“我”沒有餘地翻身,讓“我”去做一些煩瑣的事……讀着這些事情我覺得阿長也是一個名間文化的傳承者,她善良而樸實。後來阿長為了“我”買來了《山海經》,對於這本書沒有人真實的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識的阿長來問我,並想方設法地帶“我”買到了。阿長為魯迅的童年抹上一道別樣的色彩。我又覺得她是一位關愛、體貼孩子的好保姆。她身上有着誠懇熱情,樂於助人,仁慈、寬厚、善良的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五猖會》中魯迅先生記敍兒時要去看五猖會,興奮得不得了。正要出發,父親卻要他背書。父親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澆滅了。可憐的魯迅先生,為他默哀~~~~其實我也有點感同身受,那些毫不顧忌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的父母們該反省反省了。

魯迅先生的童年並不乏味,《從百草園帶三味書屋》的百草園被魯迅先生先生形容的十分有趣,不禁想起了一些童年往事,那時的我們多麼無憂無慮啊!魯迅先生上三味書屋十分枯燥、乏味,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是讀書又讀書啊~

童年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只能回味它。《朝花夕拾》給我們一個魯迅版的別樣童年!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2

有人説,這本書是文學巨匠的“温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有人説,這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回憶文集;還有人評價作者説:“他是我們偉大的精神導師。”不錯,這本書名叫《朝花夕拾》,而它的作者正是魯迅先生。

《朝花夕拾》是魯迅於1926年所寫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共收錄了十篇散文。分別記敍了魯迅童年時期的生活和青年求學的歷程。而我最欣賞的是魯迅所寫的兒童時期的散文。作者用最童真,最質樸的語言。記敍了那些令他難以忘懷的人與事,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動畫面。

而在這十篇散文中,令我最難忘的卻是《瑣記》。文章的開頭描寫了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的形象。而更為主要的是回憶了作者離開了自己的家鄉紹興前往南京求學的種種經歷。文章描寫作者曾經在此求學過的兩個學堂:江南水師學堂,礦務鐵路學堂。作者強烈批判了這兩個學堂辦學的種種弊端,並記敍了作者求知的艱難,描繪出了作者急於探索新知識的強烈願望。曾記得幼年時還滿是稚氣。閲讀這篇文章時還不知所以然,現在的我以一個較為成熟的心態去閲讀這篇文章,才明白作品表現出的並不僅僅是作者探求真理的強烈願望,更歌頌了在當時的社會中積極進取,奮發向上,不滿社會現狀,那內心充滿一腔熱血的革命青年!

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再來回顧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你是否有所感悟?你在對待學習態度這個問題上是否有所改變?是的,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於死板的去學習。問問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僅僅只是為了成績單上的幾個數字而學習嗎?在我們的心中應該都有一個學習的目標,我們應該為了這個而去默默的努力。在魯迅先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他強烈的探索欲,求知慾是多麼的強烈啊!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3

寒假裏,我在網上找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部回憶散文集,記敍了魯迅幼年與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這本書中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批判了當時的社會與正人君子,其中《狗—貓—鼠》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講述魯迅小時候仇貓,因為貓的性情殘忍而具有媚態,在夜晚經常嗥叫,擾亂他人讀書休息。更因為他在童年時捕食了作者心愛的隱鼠,所以他十分憎惡。雖然後來得知隱鼠是長媽媽踏死的,但終究沒有與貓的感情融合。從這裏我讀到作者在幼年時,就已經愛憎分明,對弱小者產生同情心,憎惡暴虐。同時讀這篇文章也通過自嘲在暗暗諷刺着那些散佈流言蜚語的“君子”“紳士”,批判着他們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魯迅那文筆的妙處。

《瑣記》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淺。它記敍了魯迅兒時與夥伴們經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為天倫鬧出什麼亂子來,衍太太也絕不告訴各人的父母。在魯迅與夥伴們去吃缸裏的薄冰時,衍太太卻讓他們比賽誰吃得多,並唆使魯迅去尋找母親的首飾,變賣成錢給自己買東西,我感到衍太太心術不正,心靈不純潔,怎麼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圖》講述了魯迅在兒時閲讀“老菜娛樂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通過對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讀了讀,發現其中一些故事荒誕愚昧,富有迷信色彩,雖然使讀者明白孝順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來的加以誇張虛構,哭泣能使竹筍得以成長嗎?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鯉魚跳出嗎?當然不可能,這説明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忍。

《朝花夕拾》樸實的語言,細膩的情感,鮮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這裏面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4

在這一次的閲讀之中,魯迅先生通過眾多的側筆之中,反應出了他那一個時候的封建社會時,中國的萬分黑暗。

在《父親的病》之中,幼小的魯迅因為他的父親病了,也迫不得已的根據醫生的那十分稀奇的藥單,去尋找這那些稀奇古怪的藥品。魯迅先生怕找錯了藥,受盡了人們的白眼。而世人們的那一份迷信,更是讓小魯迅感到十分的不解,也讓那些庸醫有了醫失敗了之後而脱逃的理由了。這裏面也寫出了封建社會時,人們草菅人命,只認錢,不認人的缺點。那些人命如同草芥一般的庸醫,卻也利用着那封建社會人們迷信的特點來解釋自己的無能的醫術,讓人們信以為真,隨意糊弄人。

在最後的那一個部分,人們都廢盡了財產,去買人蔘給自己那隻剩下幾口氣的父母親,還天真的認為自己給父母幾兩人蔘,就是盡了最大的孝了。可他們卻不知道,父母在死亡之前最想做的事情,卻是想要再看他們幾眼呀!從這裏可以得知道,那些只有封建思想的人們將會是多麼的無知迷信啊!

在我的父親臨死之前,那位“精通禮節”的衍太太,過來把當時迷信宗教的一切禮儀用在了我的父親身上。還讓“我”在父親只剩下幾口氣的時候大聲叫父親,讓父親走的不安心。魯迅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提醒了那時的世人,喚起了他們的精神覺醒。多年之後,魯迅先生仍是十分後悔自己在當初這麼的做,因為自己做了那件事情之後,卻已經無法補回去了。

在這那片黑暗的封建社會之中,人們的迷信已成災難,魯迅先生希望能夠讓人們覺醒,寫出了他對父親的愛,更加的諷刺了這黑暗的社會。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5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堂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的如此詳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候一定也是很貪玩的,不過這裏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只是覺的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的含義,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説起《狗·貓·鼠》與《阿長和〈山海經〉》可是我在這書中最感興趣了的,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説了一遍,説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也是因為它吃了我的最愛——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紀錄下來的話,就能與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的其實那隻老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時,感覺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

隱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名強加在了貓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不記恨她了。阿張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卻不缺乏經典,看來想讀透這本書,還是得好好體會!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6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我們的童年也將漸漸遠去,留下的將會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帶我們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7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作者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回憶他兒時所經歷的一切,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語言清新,樸實,情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範之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因為它充滿着神祕與自由感。這章主要記敍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生活。作者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自己兒時對自然的熱愛,與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兒童天真幼稚和歡樂的心理。其中,長媽媽又給作者講了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晚上聽到有個美女在叫他的名字,但卻被一個老先生識破了機關,及時解救了他,沒有被美女蛇吃掉。作者還悟出了一個道理呢:如果聽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千萬不要答應他。

作者有不得不從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中到“三味書屋”中學習。因為作者上的是私塾,所以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玩耍。反襯寫出了作者對“三味書屋”的不滿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

童年就像一本日記本,如果忘了,也可以翻開來看一看,讓大腦保持新鮮的記憶,就好似童年還沒有過去。

童年就像一幅畫,畫上的內容是我們生活中的快樂回憶與點點滴滴。

童年就像一杯咖啡,嘗一嘗,有甜甜的味道,也有苦澀的味道。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歲月都不一樣,酸甜苦辣,灌滿我們的童年生活。

魯迅先生筆下的童年沒有遮遮蓋蓋,直接地寫出了他兒時的快樂生活。《朝花夕拾》這本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有時間就回味童年,也勾起了許多回憶。

這本著作寫出了作者對兒時的快樂回憶的感慨與對時間逝去的速度之快而感到遺憾,同時又告誡我們要好好度過我們的快樂童年,不要讓原本屬於我們的快樂變成遺憾。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8

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敍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範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範愛農。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19

暑假我在整理書櫃時,想找名著來讀,找了許久,我了題目較新奇的書——《朝花夕拾》魯迅。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幼年的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使用了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穿着不拘小節,“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太模糊了,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對比手法,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景仰。,藤野先生對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學生的輕蔑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物形象,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人的解放”的願望。

在魯迅的童年不愉快的,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的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不由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

我讀魯迅先生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熱愛,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有壽先生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的孩子氣。

感受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的共鳴吧,我才會那樣喜愛,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和我住在一起,我時常和樓道里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開心,以至於每次都的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又會聚集在那的空,點燃早就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快樂。,我搬了新家,出門和夥伴們嬉戲了,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站在窗口凝視着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遙遠,留下的些散瑣的記憶,倒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由。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0

---認為,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説:“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稱為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為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説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裏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衊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着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温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為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裏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才是最為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為“捍”)字用錯。若為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1

當在第一才看到這個題目時,我有很想看看這個二十四孝圖,我想看看這二十四個小子是怎樣實行自己的孝道,那場面一定很令人感動吧。真應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了,讀完《二十四孝圖》後我一點兒也沒覺得感動,取而代之的而是氣憤,難道這個就是所謂的孝道?從中我沒有看到“孝”這個字,這壓根兒就是摧殘,他們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這就是孝?錯,大錯特錯。這是他們藉着孝來實現自己的一己私念罷了。可見,這摧殘性命的“孝”是多麼可怕啊。一個個多麼無辜的性命就這麼的沒了。

我很慶幸沒有生活在那個社會裏,我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是寧可吃點苦也有讓我過得好點。我很感謝他們,我會多理解他們的辛苦,儘量不讓他們多為我操心,這就是我對他們的孝,這孝是愛,而不是摧殘。

雖然那個時代殘酷,那也並不代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就是好的。那些幫助他人的人反而變成可傷害他人的人,這讓許多人熱愛幫助的這顆心都逐漸消失了。更可惡的是,有些人為了錢,做一些傷害他人傷害社會的事。更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把別人踩在腳下,任意的玩弄。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現狀,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是改變不了的,他們有他們的生存方式。種種與此,都表明了我們大家還需努力,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努力爭取改變這不好的現狀。

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為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祖國更加美好而努力。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2

我此時正拿着《朝花夕拾》這本書回味着,它依稀帶我回到了民國時代。我站在喧鬧的街上,突然一輛馬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泥水濺了我一身。哎!那不是陳蓮河先生嗎?滿臉的“義正詞嚴”,聽説現在正與西醫搏鬥呢!看到他的人,臉色卻各自不同。有的充滿敬畏,有的懷恨在心,有的卻羨慕他的名利與地位。

繼續往前走,看見了那“精明”的衍太太,她已是祖母了,看着小孫兒和人家孩子比賽打旋子,眼看要輸,衍太太一記“繡花腿”把別人家孩子的旋子給鈎倒了。由於沒法分辨,只好平局。衍太太太好強了,要她的孫兒輸,她總是不肯的。

到了一家酒店。我準備歇歇腳,卻發現了孔乙己正在店裏喝酒,身上仍舊穿着破舊不堪的長衫。掌櫃和“短衫”都在笑他,他正紅着臉,説着一堆讓人聽不懂的話為自己辯解。孔乙己還沒為自己辯解完,孩童們便一擁纏上了他,爭着要吃茴香豆。他只得給了幾顆,又怕自己喝酒時不夠,顯得好無奈。

繼續前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三味書屋。我悄悄走進去看,壽鏡吾正捧着古書搖頭晃腦地讀得如醉如痴。孩子們卻在描圖畫,玩捉來的螞蚱,弄得課堂好不熱鬧。孩子們的吵鬧聲終於打斷了先生讀書,先生髮現了自己的學生竟然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而不好好讀聖賢書,他怒斥着吹須瞪眼,調皮的孩子們這才回到座位上裝模作樣開始讀書……

《朝花夕拾》這本書帶我遨遊了魯迅先生整個的精神世界。讓我看到了許多從清朝到民國期間的事情。猶如親眼目睹了社會的各種黑暗:邪惡勢力壓迫“低等人”,還有因千年封建思想的薰染而被禁錮的人們,也看到了知識分子為中國的存亡而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我深深感受到了近代人民的痛苦和自己生活的幸福。這使我深刻意識到只有祖國富強了,人民才能有安定的幸福生活。

魯迅先生的這本書同時激勵我們:一定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只有這樣才能讓祖國富有強大,祖國才能永遠在世界之林屹立於不敗之地!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3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脱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敍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説:“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讀《阿長與山海經》《阿長與山海經》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

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4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着,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裏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説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説了一遍,説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5

書中最精彩的就是狂人日記那一篇,它講的是舊社會上有一羣吃人的惡魔,他們吃人,可是他們也被別人吃。作者在這個吃人的社會中存活了下來,但是作者還是在這個社會中看過吃人的。作者是多麼希望有一個全新,美好的社會一個不吃人的社會。

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勤奮工作,不像舊社會只知道強奪,不工作。新社會的每個人都熱愛工作,因為誰都不想要一個搶奪、吃人的社會,所以人人都在守護這一個和平美好的社會,新舊社會大不一樣了!新社會中不會有吃人的現象,沒有打架的情景,更沒有騙取,盜用糧食的情況,一個又一個的可怕的情景都消失不見了。

新社會多好,我喜歡這個和平的新社會。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6

“不必説碧綠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着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去了……”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不是簡單的勾勒,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着兒時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班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這些景緻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讀着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享受着那不時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情感,就彷彿親眼看見了兒時的魯迅:時常與昆蟲為伴,愛採摘野果,喜歡和夥伴們一起捕鳥,收藏愛書,追根究底的問問題……是啊,這一切的一切,不都只有兒時的我們才值得擁有嗎?

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

小時候,外婆家門口有條河,河水無聲的淌過,像一條會跑的路。河邊有些鵝卵石。我會撿幾顆自己喜歡的,一路把它們放到竹林裏,雞窩旁。想想這些石頭,眼看着河水跑,一輩子都不能離開自己待的地方……

一羣光着膀子的孩子,舉着竹竿在村裏湧過來又湧過去。整個暑假我的膝蓋都有傷口,卻從未親手抓到過一隻知了。倒是曾倚在樹下,聽過知了們把大樹變成一把會唱歌的傘……

會時常在正午的太陽高照時依然專注於大地上螞蟻們的運食……會偶爾幻想:要是我也能像蚯蚓一樣變成兩個,一個負責玩……會守在電視機旁認真的看《新聞聯播》,然後在主持人説完“謝謝您的收看”時和表弟表姐一起對着電視回答“不客氣”……

悠悠童年,承載着太多美好的回憶,我們真應該好好感受。再次拿起《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彷彿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關於《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篇27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於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安閒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而我,已經遠離了童年,走進了少年,天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而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了,還記憶猶新。

我的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回憶,多麼懷念童年的時光啊!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一個惹人懷念的時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7lr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