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通用29篇)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通用29篇)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

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但如果是用死亡作代價的失敗,你願意承受嗎?不承受是人之常情,畢竟誰願意拿生命開玩笑呢?可就是有這種人,儘管他們失敗了,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通用29篇)

作為角逐“第一個踏上南極點”的巨大榮譽的英國探險隊的成員,他們早已將生命置之度外,儘管他們的對手只有一個——以阿蒙森為首的挪威探險隊,但是競爭還是非常大,稍微不注意就會失敗,以生命為代價的失敗。

地面上的一個個的小黑點,滑雪板的痕跡,許多狗的足跡以及極點上挪威國旗宣佈了英國人的失敗……

英國人失敗了,是如此的令人惋惜,又是如此的令人心痛,英國人失去了五位大不列顛之子。

這五位大不列顛之子死得壯烈,雖然他們輸了這場角逐,但是他們身上處處閃耀着人類勇於探索的光輝,體現着為自己祖國的榮譽和自己所熱愛的獻身精神,顯露着強烈的團體主義精神。這些都是他們給我們的精神財富,用他們的一生所體現的。

斯科特及其隊友輸了,輸了,可是他們也是勝利者,他們剛開始決定要進行這次探險時,他們就贏了,他們戰勝了自己,不管結果如何他們都是勝利者!雖然他們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失敗了,他們的肉體倒下了,但他們的心靈經受住了考驗,變得無比崇高。所以他們勝利了。

什麼是偉大的悲劇?答案是有價值的,美的毀滅,斯科特一行人無疑是這樣的……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

悲劇,總會催人淚下,確切的來説,它不止催人淚下,還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稱作喜劇的反義詞。悲劇並不侷限於戲劇中,現實中也有。不過,有的悲劇是偉大的。這裏,我要講的關於我們學的課文——《偉大的悲劇》。

稍微瞭解南極的人知道,南極洲南緯90度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這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洲的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隊伍最先到達極點,然後凱旋而歸。可斯科特的隊伍慢了他們近5個星期,雖然也到達了極點但迴歸的途中,南極寒冷的天氣提前來到,無情地襲擊他們。在惡劣的條件下,他們在飢寒交迫中掙扎着,進行了2個月的搏鬥。最後他們體力不支,長眠於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場駭人聽聞的悲劇。這些英雄,之所以稱為英雄,是因為他們擁有高尚的品德,視死如歸的精神。首先是禁衞軍奧茨,為了不拖累同夥,在關鍵時刻保護同夥,而向死神飛奔。而最後,他們抱着絕望,驕傲地等待死亡。他們無怨無悔地爬進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後關頭給他所愛的一切人寫了書信,表達他無私的愛和真誠的情義。所以,當他們與世長辭後,連最高權威的國王也跪下來悼念他們,可知他們在人們眼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有句話説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的昇華。”這就像課文中的那句話: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這已經表現他們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是無比高尚的。

雖然他們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們的高尚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永遠不會被人們放棄或遺忘。悲劇,是偉大的……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3

英雄是什麼?有人説:“英雄,就是百戰不殆的人。”有人説:“英雄,就是無比完美的人。”而我要説:“英雄,是永遠都在奮鬥的人!”

沒錯,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但卻是願意為他人鼓掌的人;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人,但卻是永遠懷抱着熱情去追求的人;英雄,不一定是勝利的人,但卻是永遠在同命運搏擊的人!

“偉大的悲劇”一文,主要講了斯科特海軍上校和其他一些人去南極點探險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這幾個探險家並不是第一個到達者。在許多時候,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然而,雖然只是遲到了一個月,卻顯的太晚太晚了,這五個人懷抱着悲哀,悲壯的犧牲了。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是因為他接受了自己的失敗,併為別人證明了勝利!在一般人面前,想要用自己的失敗去證明別人的勝利,簡直是要比登天還難。然而英雄,卻不是這樣!英雄,知道自己失敗,就承認,即使別人的成功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仍然願意證明別人的勝利。

“在前往極點的途中只要遵循羅盤的指引,而他們現在還必須順着自己原來的足跡走去,在幾個星期的行程中必須小心翼翼,絕對不能偏離自己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置的貯藏點。”回去的路,讓人感到恐懼了。“現在他們真是驚慌到了極點,從日記中,人們可以覺察到斯科特如何儘量掩飾着自己的恐懼,但從強制的鎮靜中還是一再迸發出絕望的厲叫。”“於是病人只好用凍傷了的雙腳踉踉蹌蹌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營地。”文中的每一句話,都無不滲透着那股勇氣,那種與命運的搏擊!

然而,最後一次的搏鬥,是在斯科特。“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比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後會有人在他的屍體旁發現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人民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記到最後一刻。”

困難,是一個陪伴我們最久的朋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面對困難,我們要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戰鬥,像是那句話:“一個真正的人,他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對戰鬥的回答是勝利,對勝利的回答是謙遜。”或許,我們做不到後面所説的勝利和謙遜,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是“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面對困難,我們更要堅毅不屈,即使結果已經註定了,也許結果註定是失敗,但是,也不能放棄任何希望!

其實,只要人肯奮鬥,是不是第一又有什麼關係?是不是註定了的結局又有什麼關係?只要你肯奮鬥,肯同命運鬥爭,那麼,正如結尾所説的:“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4

自然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使自然得到最大的利用。——題記

1912年的3月,南極的一個帳篷裏,斯科特和他的夥伴們勇敢地走向死亡。而他們的對手阿蒙森,則意氣風發的回航。對於這次探險的失敗,茨威格是這樣評價他們的:“所用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但悲劇的發生總是有原因的,通過查閲大量的資料,我發現了……

斯科特隊伍裏,有大量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少量愛斯基摩狗;阿蒙森的隊伍裏則全是愛斯基摩狗。狗能和人吃同樣的食物,而馬不可以。由於兩支探險隊的食物都是靠外界供給的,所以都出現了糧食危機。阿蒙森在到達南極點後,果斷的殺掉了22只狗作為糧食,駕着僅剩18只狗的雪橇返回。而斯科特的雪地狗們因為飢餓襲擊了他的馬羣,再加上南極的極地氣候凍死、餓死了不少馬,所以最後只剩斯科特五人自己拉着雪橇前進。

西伯利亞矮種馬不能抵擋南極的奇寒,而愛斯基摩狗在零下50度的天氣裏也能行走自如,一天走28公里輕而易舉。因此阿蒙森一行人一路優哉遊哉的駕着狗拉雪橇養精蓄神,每逢休息日還照常休息。斯科特的矮種馬總是出現狀況,有時還要用人來拉雪橇,自然行進的路程要比阿蒙森慢了許多。

綜上所述,我發現在什麼樣的地方要用適應那種環境的動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戈壁灘上最好的工具是“沙漠之舟”——駱駝。它們千百年來已經適應了那種乾旱的氣候,可以為人類做許多事;而在森林,我們可以騎一些馴良的大象,它們是最可靠的坐騎和保鏢;在大海上,聰明的海豚可以幫我們渡過難關。所有的動物都有特殊的本領,但施展這些本領需要相應的地方。西伯利亞矮種馬最適應的地方是西伯利亞平原地帶,把它強帶進南極,難免會失敗。

讓所有的生物都有利用的價值吧!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5

那一滴眼淚,在日照下,一瞬,早已化為飛煙;那一場迷夢,在歲月中,卻用了一朵花開,到落的時間;那一首首宋詞,別去了蝴蝶攜走杜鵑的傳言,唯留下今世的弦,彈奏着惘然的華年。

聽,

是那一篇篇彌散在如漏光陰裏的詞章。從“裁剪冰綃,輕疊露重,淡着燕脂勻注”到“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三百首,抒寫的三百個情感的誓言。

聽,

是那一絲絲敲碎了縈繞在內心的情愫。還有自徽宗趙佶到易安居士,一個個富有才氣詞人道出的縷縷情思。

合上書,閉上眼,那些詞句情景如現眼前。接下來,我就道一道,從《宋詞三百首》旖旎的詞章中體味的淡淡情懷。

國維有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此乃成就事業之説。然,今吾閲宋詞三百,另闢蹊徑,從感情方面探尋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曰思之境。

我默歎,高樓獨倚時,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願人長久,只可惜遠方的佳人,卻是嬋娟不共。再沒有夢裏相遇的瞬間,悲歡離合,無人相伴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結了淚水。唯有在夜深人靜時,獨自默默遙望,任憑相思泛起。深覺,相思濃如酒,亦猶記,晏殊相思四壺酒。“綠酒初嘗人易醉”,“爛醉花間應有數”,“醉後不知斜陽晚”,“一場愁夢酒醒時”。如此思念,把酒一壺, 亦宋詞三百首讀後感算是一種寬慰罷。而飄落的相思淚,跌碎了時常憶起的重逢畫面。

原來,有一種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曰等之境。

多少年華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輪迴了多少春花秋月,掠過了多少春雨秋寒,落盡了多少清愁別恨。

打不開的枷鎖,衝不出來的牢籠,撩不清理還亂的鬢髮,擦不了抹不盡的苦澀淚。誰默默的廝守“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夢遊處,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時,不知道何人何恨長。

嚴仁一首筆致清倩的閨怨詞,道一聲“寶奩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宣卿情調幽怨的一句“斷腸落日千山暮”,淨土盡頭,幾人解脱,談笑間,華髮早生,流年東逝而去。愴然間,留一縷青絲不肯老去,只為等你來。

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曰緣之境。

一陣風,一場夢,海誓山盟般磨蹭。要寂靜,誰能懂?緣來緣去緣無蹤,緣生緣滅緣是影。

佛捻斷了一聲歎息,蒼黃便染了滿眼。

緣來,緣散,緣如水。

三生石上的印記歷歷在目,畫樓湖畔的笑聲聲縈耳。帶着前世的期盼,來到今生,尋找那個夜晚,尋找那夜的,朵朵煙花。

上元燈節,火樹銀花不夜天,人潮湧動。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羣中切切找尋,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無意間回頭,卻看見她立在那裏微笑等待。他站在亭內,她立在橋頭,隔着燈火遙遙相望。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令我不禁憶起,吳文英的花夢情緣,“驚迴心未穩,送曉色、一壺葱茜,才知花夢準”。

萬般,只因一個緣字,一切便變的美好起來。佛説:一切皆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恍惚間,四周已是古風古韻的亭台樓閣,共度一幕幕哀樂交加的人事紛擾,才後知後覺,原來這一切,都只是為了遇見。

吾,本是喜好詩詞的,特鍾於耆卿和清照,然今縱觀宋詞三百,感受頗深。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一壺香茗飲出詞話。品一句“心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道一聲“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思一段“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的款款柔情。心中,似無雜念。

詞,亦是可以養性的。讀懂一首詞,就是讀懂了一個故事。言説親情,愛情,友情和羈旅之情。

最後的最後,忽覺有點不捨了,不如就以自己的一首小詞來結束吧,繼續體味這旖旎宋詞裏的淡淡思緒,回味這宋詞裏的歷久彌香。

一剪梅

殘葉紛飛拭秋霜,徵鴻過盡,徑自彷徨。輕扶羅裙拾芬芳,荷鋤葬花,苦淚千行。

轉登小樓憑欄望,萬頃碧水,難阻悲愴。夢憶昔日心底涼,棄卻哀情,獨留暗香。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6

王二小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1939年夏天,王二小的家鄉暴雨成災,莊稼顆粒未收,鬧起了災荒。結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餓先後去世了,無依無靠的王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後來,二小就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蕩,正從狼牙口向範莊旺村走來。那邊的山溝裏隱蔽着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 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的進攻,保護後方機關和羣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後,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在前邊帶路,引向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一進石湖旮旯,山頭上的部隊槍炮聲四起,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時才知道上了當。可是二小卻被鬼子殺害了。

王二小是個孤兒,從小是黨和鄉親們撫養他長大,他心中牢記黨和人們對他的恩情,他更痛恨日本鬼子,侵略祖國,燒殺搶掠。在危急關頭,他想到的是老鄉安全。不顧個人安危,臨危不懼,成功地消滅了敵人。他雖然是個少年,但他同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一樣,意志剛強、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他們那高尚的品質,感人至深;他們的精神,讓我們刻骨銘心。

歷史雖已過去,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革命先烈為建立新中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在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同時,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7

桐華的大部分小説曾經伴隨我那青葱歲月和懵懂無知的打工年華。不過讓桐華一炮而紅的應該還是非《步步驚心》莫屬。如果要問在那麼多的作者當中,為何偏偏鍾情於她?也許就是折服在她對於人物內心描寫非常細緻,筆風非常的成熟細膩,雖然言愛,可是結局更接地氣,她把現實的無奈描寫的淋漓盡致,但更多的是過程的描述觸動人心,我想這才是桐華所有小説的魅力所在,並且經久不衰,讓我們這些腦殘粉能夠在看到寫有她大名的著作就毫不猶豫的選擇去看。譬如《那些我們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小波聽説羅琦琦大學聯考狀元去看榜,明明就是簡單的描述,可是桐華就是有那個魔力讓你跟着情節自動代入角色,隨着他們的心境起伏。而在《被時光掩埋的祕密》蘇蔓對宋翊的執着,也在桐華的筆下,讓我忍不住對蘇蔓產生了心疼的感覺。不可否認,桐華在這塊真的是相當嫻熟的寫法。

所以這次的《那片星空那片海》,我一看到是桐華的大作,毫不考慮的選擇了。只是看完之後卻略顯失望。。。。也許桐華希望能夠擺脱《來自星星的你》裏的那種不同感覺,所以加入神話部分,讓男主的鮫人身份帶有夢幻童話色彩,可惜不知道是該説因為她實在太忙,精力有限,還是説其他原因,反而覺得整本書沒有了以前那種深度的人物內心描寫,更多是放在情節上面的推敲,雖然這樣一來可能會更符合電視劇的需要。或許真的是受到她現在工作(電視劇製作人)的影響?哎╮(╯▽╰)╭,已經不得而知了。。。。

當然不可否認這本書還是有它出彩的地方,首先封面的設計確實很有夢幻感覺,切合此書的宣傳理念,而書中,在描寫小螺和吳居藍的相處,他們的戀愛場景,那些對話以及小螺的堅持,還是能夠讓我們對於愛情心生美好的幻想。而當吳居藍終於確定了和小螺的戀人關係時,送給小螺那首紀伯倫的《論愛》,真心覺得吳居藍還是比較浪漫的主哈。

雖然最後的最後,結局還是有點悲情色彩,而作者也沒有很明確的講明,因為靈珠在小螺身上,所以吳居藍可能無法再像以前活上千萬年。不過兩人總算還是結婚了,並且小螺還問了violet問了關於男人魚的童話故事裏,agnete為金髮人魚生了孩子,是否是真的。Violet告訴小螺是真的,這一切應該告訴我們還好,能算是個好結局吧。

所以這是桐華大大打算改編成電視劇的劇本嗎?如果是,我只能呵呵了。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8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説新語》就像無數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説新語》敍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範,詞彙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説,對後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説新語》,總是囫圇吞棗着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瞭解。後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説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着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

王朗卻説:“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説:“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9

今年暑假,我讀了《遭遇麻辣女孩》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可愛、淘氣的歐皮皮和“麻辣女孩”——金格格還有很多背後有着不同故事的孩子們的一次最有意義的夏令營。通過一段夏令營生活的朝夕相處,脾氣爆燥的金格格,孤兒吳小菲、網絡迷王禺凡,他們最後都成為了最要好的“營友”!

先來講述一下王禺凡背後的故事吧!他小時候聰明、可愛,是個好孩子,爸爸媽媽對他的期望很高,可到國小四年級,受其他壞孩子的影響,他變了,跟媽媽講去網吧查學習資料,其實是去玩網絡遊戲,而且越陷越深。為了買一套遊戲裝備,居然把一年的早飯的錢都搭上了。有時兩三天都不回家,他媽媽傷透了心,並且心疼他,而他一點也不為媽媽着想,依然判逆着。

再來看一看吳小菲吧!她是一個孤兒,爸爸媽媽出車禍,輸血時感染上了可怕的艾滋病,第二年就去世了,爺爺奶奶也拋棄了她,就這樣她被送進了孤兒院。從這以後,她變得很內向,很少跟別人説話,也很少笑,這次夏令營的費用是孤兒院資助她的。她是個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呀!

可就是通過這一次夏令營,讓他們都變了,在安老師的精心安排下,金格格、王禺凡和吳小菲三個人在營隊活動中互相幫助,關心彼此,不光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結識了好朋友,還成了營隊中的標兵人物,心靈變得健康而且充滿陽光。

這本書,我一連讀了四五遍,讓我認識到:每個人的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我們面對不同的人都要注意自己和他(她)們的溝通方式,特別是在集體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謙讓,尊重別人,這樣你才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才會結識更多的朋友。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0

狐狸先生是一個頭腦聰明的人物,他每天晚上都回去山谷裏的三個飼養場偷東西。三個飼養場的主任分別是博吉斯、邦斯和比恩。一次,他們開槍打狐狸先生,但只打中了狐狸先生的尾巴。於是他們採取了用機器挖狐狸洞的方法,逼狐狸先生一家出來好抓住它們。可是他們挖了好久也沒看見狐狸先生一家出來。他們不甘心,便叫來飼養場的員工和自己一起守在洞口。而另一邊,狐狸先生一家已經挖地洞挖到了博吉斯的飼養場,並且在裏面飽餐了一頓,還遇到了一隻迷路的獾。在一番交談之後,這隻獾也加入了狐狸先生一家的隊伍。他們一起挖啊挖,挖到了比恩的農場,發現了許多好吃的,狐狸先生產生了與朋友一起分享食物的想法,就讓小狐狸們裝了許多事物上車,運回家去。而此時飼養場的那羣人依舊傻傻地守在洞口等狐狸先生一家出來。

讀完這個故事,我十分佩服狐狸先生的智慧和勇氣。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1

《紅處方》是畢淑敏首部重磅長篇心理病毒小説,它的作者畢淑敏1952年出生於新疆,1969年入伍,在高原地區服役20xx年,1980年轉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xx年後,開始從事寫作。

這部小説是畢淑敏在戒毒醫院的身感神受,也是她從醫二十餘年心靈感情的凝聚與擴散,同時,更是她查閲許多資料後寫出的心靈的處方。這部小説講述了一位端莊儒雅的簡方寧轉業後,擔任醫學泰斗的助手兼戒毒醫院院長。在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中,她讓許多吸毒者迷途知返。醫院聲譽漸隆,辛苦求得中藥祕方也開始用於研究和治療,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此時,一名女吸毒者人格變態,心生歹念,施展計謀,使女院長也染上毒癮。簡院長有着冰清玉潔的靈魂,自忖毒品又無法戒除,不願苟活於世,便以自殺的方式去殉神聖的事業。

故事是以簡方寧的好友沈若魚的親歷與見聞而展開的。沈若魚從一個吸毒者的身份“卧底”醫院,才使得吸毒病人極其內幕暴露出來。書中所揭示的毒品與吸毒者,病毒對人類身心的危害,使人不寒而慄,深受震撼。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看到那些吸毒病人喪心病狂的狀態,我深刻的感覺到毒品,病毒給人帶來的危害無可比擬。以前,也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吸毒案例。雖説也有震撼,可終究不深刻,印象不深,《紅處方》中的描寫,在加上以前看過的案例,是我對毒品更加厭惡。吸毒使他們面容、體形各方面都嚴重扭曲,他們不需要吃飯,身體只剩下皮包骨頭,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吸毒的人的樣子,不禁讓我毛骨悚然。

吸毒的人也不乏青少年,他們不是有着不良行為的不良少年,就是被人強行吸毒的人,每每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吸毒的少年,那些被騙的少年,我心中的警惕心便增加一分。“不和陌生人説話”“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這是我們從小就記下的,如今的社會更是如此,只有自身警惕,才能防住萬一呀!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2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歎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説,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説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3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題記

一直以來,我對文學作品不太感興趣,可能是因為不會欣賞,可能是因為不會品味,但更多的時候是沒有去閲讀他們的興趣。

那天放學,我正寫作業,媽媽推門進來一本正經的對我説:“孩子,我覺得我有必要跟你講一講知識積累的重要性了。”起初我不耐煩,在學校老師嘮叨完了回家爸媽還要嘮叨,我耐着性子聽她説完,然後笑着説:“媽,我記着了,有時間一定去看,你就放心忙去吧。”可能看我態度良好,她也笑了笑,轉身出了房間。

放假了,我打開電腦盲目的搜索者,偶然間想起媽媽對我説的話,於是找到了《荷塘月色》準備“隨便”看一看。其實對於《荷塘月色》我早有聽聞,但朱自清老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筆下的《荷塘月色》竟是如此的美妙,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查閲了一些關於朱自清老師的資料,原來,朱自清老師是我國近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我想,是不是江浙的秀美塑造了朱先生細膩的文風呢?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九二七年在北京清華園寫的。

我想象着他在一個美妙的夏夜,伴着皎潔的月光,嗅着淡淡的荷花清香,那是多麼的曼妙啊!

夏夜的荷塘,真是美極了!荷花有裊娜的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美麗的荷花舞姿優美,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了大家!給美麗的夏夜增添了秀色!

讀到這裏,我彷彿覺得自己也是一朵美麗,羞澀的小荷花,正伴着微風翩翩起舞呢!小金魚游過來,告訴我昨天他換了一身美麗,漂亮的小裙子,小青蛙跳到我的荷葉上,碰了碰我的小花瓣,可愛地對我説:“哇!荷花姐姐你的裙子真漂亮啊!”頓時,望着眼前的美景,我覺得自己真幸福。

突然,“快來吃飯了!”媽媽的叫聲把我從美夢中驚醒了,我戀戀不捨的合上書,起身向餐廳走去。

讀完朱自清老師的《荷塘月色》我久久不能自拔,那悠閒而又恬淡的晚間美景深深地將我吸引,如痴如醉。彷彿自己也置身於一片荷塘之中,真讓我有一種説不出的愜意啊!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4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成功僅僅依靠天賦是遠遠夠的。讀完《傷仲永》一文,讓人掩卷深思,感觸頗多。古往今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但真正成才並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大多因為種種原因而“泯然眾人矣”,方仲永式的例子司空見慣。其實,取得成功,下面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天賦

愛迪生説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天賦是成功的基石,至關重要,天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於利用自己天賦的優勢,成功就會事半功倍。方仲永自小天資過人,“竟能指物作詩立就”,成功之路已然具備良好的基礎,可他卻自恃天資聰慧而不知珍惜和利用,整天遊手好閒,最後落得類同凡人的下場。

要素之二:勤奮

有人説: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勤能補拙,有個叫“笨鳥先飛”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沒有天分的人如果能勤勉上進,發奮圖強,成功也並非遙不可及的道理。愛因斯坦天資一般,但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挫折,憑着勤奮與努力,創立了相對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天資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描繪美好的未來,避免方仲永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要素之三:堅持

古人云: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成功之路是漫長的,需要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努力。唐代詩人李白自小貪玩調皮,常在課時從家中溜到山間玩耍,一次,在溪澗邊看到一位老婆婆奮力打磨一根鐵棒,心生疑惑,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讓李白大徹大悟,從此發奮圖強,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一直堅持,往往會讓努力半途而廢,堅持了,量變終會演化為質變,成功也就唾手可得。

成功,看似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卻很簡單。當天賦、努力和堅持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成功不就已經近在咫尺了嗎?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5

耳畔聽着樹葉摩挲的悦耳交響,鼻端襲來陣陣沁人心脾的幽幽草香,又是一個黃昏,我端坐在自家陽台上,看着我的最愛——《金銀島》。

小男孩吉姆聰明機智,勇敢堅強,而且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一個偶然的機會,吉姆得到了一張藏寶圖,利富西醫生和鄉紳特里佐尼得知後決定與吉姆一起踏上他們的尋寶之旅。途中,由於鄉紳的輕信他人,將此行祕密泄露,不幸被一羣海盜盯上,扮成水手上了船,意圖不軌。還好老天眷顧好人,讓吉姆偷聽到了海盜們的計劃,從而粉碎了他們的陰謀。

毫無疑問,吉姆是勇敢的。在獨自手拿彎刀與海盜戰鬥時,手被鋒利的刀片割傷了,他也好毫不在意;吉姆更是無私的,此刻的他心裏想的不是自己的傷痛,而是大家的安危,同伴的無恙;此時的他心裏裝的是團結一致、保護領土,不是耍小孩子脾氣般的任性。當我看到吉姆孤身一人與老奸巨猾、詭計多端的老海盜漢茲周旋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不禁暗自禱告吉姆平安。也許是因為我的誠心讓作者感動了,吉姆竟然真的安全地度過了危機。翻頁往下讀,才知道吉姆是靠扔飛到擊中漢茲要害而勝出的,這對於一個年少的孩子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量啊!回想我平時遇到問題時的猶疑不決、瞻前顧後、磨磨蹭蹭,真是感到慚愧。

這次驚心動魄的冒險是一場生與死的較量,也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海盜們想謀財害命做大富翁,結果卻落得個死的死、傷的傷、失蹤的失蹤,流放的流放。貪婪的慾望只會讓人最終走向滅亡。

一本書,一個人,一些故事,讓我記住了這次冒險。更記住了這冒險背後的勇敢、正直、善良、團結,因為他們的人生是如此精彩。此刻的我,就像老師所説的:“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6

《金銀島》寫的是離奇而浪漫的海上冒險故事。

本書的小主人翁吉姆,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金銀島的藏寶圖。有錢的鄉紳屈利勞尼先生買了一艘名叫“伊斯班裊拉”號的大帆船,和李甫西醫生一起,帶着小吉姆島茫茫大海的一個荒島上去尋寶。

以西爾弗為首的一批海島裝扮成水手也隨船前往金銀島。

圍繞海盜船長弗林特埋在金銀島上價值70 萬磅的藏寶,尋寶者與海島之間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由於斯摩列特船長指揮有方,醫生冷靜、果斷地與海島周旋,吉姆的機智、勇敢,多次挫敗了海島的陰謀,平息了叛亂。最終尋得寶藏,平安返航。

這篇文章裏的海盜的老大“獨腳廚師——西爾弗”,在船上表面上顯得很温和,平時待人樣很和善,船上的人都被他迷惑住了,但是他作惡多端,曾多次密謀在等待船靠岸時將船上人殺害完後再上島找寶藏,整個過程令人讀起來害怕,不過他在迷惑他人時處事很圓滑,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將來在社會上將無人認識你,即使是你很有才華,也將無人賞識你。

現在的社會不僅僅是靠書本的知識就能得到他人的中用,還要學會為人處事、表達要清楚等等。所以,我們不僅要積累知識,還要學會如何融入社會。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7

《智取威虎山》是膾炙人口的京劇之一。出自小説《林海雪原》近日忽然心中想起,情不自禁到圖書館借閲。

曲波的一些作品《山呼海嘯》、《橋隆飈》小時候都看過,都是發人深省,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直到現在還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影片非常熱衷,百看不厭,可能是童年時代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兒時的啟蒙教育,大都是愛國主義教育、講傳統教育,每次聽了都感人肺腑。往往是先從小畫書中知曉內容大概,不久就風靡露天電影,或者是京劇等。我們每看一遍就熱血沸騰。

兒時看的最多的是抗日戰爭的老電影、解放戰爭的老電影,雖然多數是黑白片,看一場也激動人心。八十年代初期,少年時代剿匪片及書籍的流行,我們望眼欲穿,是我們最崇拜的藝術形式。比較有名的有《林海雪原》、《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剿匪記》,電視興起時,為了看一集連續劇,早早做完作業。拿着板凳去大隊的大屋裏佔地方,看完了一集,興沖沖的盼望着下集,好幾天還沉浸在劇情裏。就是閒暇時,談論一番也眉飛色舞的。少年時代都是在精神生活缺乏的間隙尋找可憐的一星半點的歡樂中度過的。

隨着閲讀能力的增強,青年以後,那些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所藴藏的迷人的歷史氣息,誘人的探索吸引力,純潔自然的向上精神, 使我對於這個時代的作品漸漸入了迷,《劍》、《呂梁英雄傳》、《金光大道》、《林海雪原》等等就這樣從圖書館的書架上走入了我的眼簾。

《林海雪原》中景物的描寫細緻到極點,如“奇峯險惡猶如亂石穿天,林濤洶湧恰似巨海狂嘯。林密仰面不見天,草深俯首不見地。”許多俗語取自民間,如:“老爺嶺,老爺嶺,三千八百頃。小頂無人到,大頂沒鳥鳴。”民謠如此描述:“奶頭山,奶頭山,坐落西北天。山腰一個洞,洞裏住神仙,山頂有個泉,泉有九個眼。喝了泉裏水,變老把童還。”又如描寫九龍潭村的來歷,描寫的栩栩如生。“旱天澗無激流,潭中水平如鏡,呈天藍色,映出九龍山嶺的倒影,活象九條巨龍盤距深潭。夜間,滿天星斗映入潭中,恰似潭底又有天空。”

一部好書如一把晶瑩剔透的鑰匙,打開了我們眼前的智慧之門。那心中的英雄,那壯志凌雲的氣概深深感染了童年的我們。那一聲“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的威武雄壯的氣勢,如絲絲甘泉流淌在我們的記憶裏。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8

《五猖會》記敍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十分急切興奮。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父親讓魯迅讀熟,並背下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以及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體現童年魯迅對“五猖會”的嚮往和背書時的無奈。

有趣的是,魯迅長大以後並沒有忘記背書時的痛苦,反而忘記了那一年五猖會是什麼樣子,這體現了當時父親的做法在魯迅心裏留下的陰影,想必那次的五猖會魯迅過的也不是很開心。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19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我覺得蠻在理的,一度成為了名言。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的細膩,深入人心,偶爾看了會覺得被壓制住了,動彈不了,但我愛她的文字又愛得那麼的熾熱,就像我之前看了她的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文字或許有些淒冷,但是往往是一針見血。

故事講述的是在振保的生命裏有兩個女人,他説一個是他的遵從傳統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熱情似火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紅玫瑰太天真任性,風情萬種。白玫瑰是傳統女性的懦弱,紅玫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她所擁有一切,斷然和老公離婚,妄想這樣安排好就能和振保在一起,但振保聽到後一陣慌亂,所有自私的想法都出來了,剩下的只有辜負了。白玫瑰自覺得很愛振保,因這他是她的老公,所以愛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傳統的中國女性,其實也蠻委屈的,而且沒有人可以訴説,妻子也許是一件妨礙眼的居家擺設罷了,糊里糊塗嫁了人,結果還是成了犧牲品。

振保因為為了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害了自己和兩個女人,只覺得最值得同情的是白玫瑰,白玫瑰並非不好,只因為他不愛,卻因為適合做太太便拿來填充自己的生活,他卻不明白有時候人只靠理智生活不顧忌內心的感受,最終很難朝着自己曾經策劃的,理智的即定路線行駛,會受到內心的煎熬。每個人都值得別人去愛,都總有一個人為你痴迷,但白玫瑰卻因為振保選擇了她而失去了這種機會。因為不愛,白玫瑰的美在他看來都厭煩,毫不動心,他毫無知覺相反還潛意識裏怨忿她。總希望愛的不一樣,曾經愛的,時間長久了又會覺得很無趣。娶了一個安靜的妻子,又覺得不是自己愛的,但是確實放心的。猛然之間,突然發現,其實並不然,你不曾愛她,她也尋獲着自己想要的朋友的妻子,愛着,偷來的快樂覺。得世界上那個時候她給了你所有的新鮮和刺激感覺。

當她愛他,那麼勇敢的時候,他卻開始變得懦弱了。退縮,退縮,直至逃走。再遇上時,她已然不是原來的那個她了。當時忘着她離去的背影時,他眼神裏面的是後悔麼?也許總要有一個女人,讓男人明白愛情,然後當他明白的時候,再付出的時候確實另一個人了我很佩服那個後來在公車上碰到的,已經變老的紅玫瑰,振保問她是否過得好,是否愛她現在的老公,她點頭説: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麼樣去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去愛的,所以振保又説:你很快樂她説:我不過是在往前走,碰到什麼是什麼。我想她是一個很勇敢的女人,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去愛的能説出這樣的話的女人,我想不會有太多的。振保這個人物可以讓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還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掙扎與悲哀,其中又有瑣屑且易逝的歡喜,最終是無奈,淹沒在時代裏了。

看了這個《紅玫瑰與白玫瑰》感覺挺不錯的,很值得認真的閲讀,認真的思考,認真品味其中的唯美。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0

《堂吉訶德》是西方最受歡迎的古典小説之一,與《哈姆雷特》《浮士德》並稱為世界三大名著,它講述了一個沉迷於騎士小説的窮鄉紳傑哈特異想天開,要重振騎士精神,帶着僕人桑丘班薩雲遊四方,鬧出了無數笑話的故事,這本書原本是為了反對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説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而寫,正如塞萬提斯本人所説:“這本書是用來攻擊騎士小説的”。

沉迷於騎士小説的傑哈特一天決定踏上自己的騎士冒險旅程,還帶上自己的“隨從”桑丘班薩,碎玉早對騎士小説爛熟於心的堂吉訶德而言,眼中哪還有正常的書屋,全部都是巨人或被魔法師施法所致,唯有心中曾暗戀的一個農場主女兒,現在的達西尼婭小姐讓她一支掛念在心,他一路上被質疑,被嘲笑,被打,可也戰勝了許多“敵人”,唯有最終一戰與月亮騎士戰敗讓他飽受挫折,履行戰鬥前的諾言,堂吉訶德返回自己的家鄉,回到家裏他才醒了他的騎士夢,但心裏仍有無法排解的挫敗與思念,三天後堂吉訶德離開了人世。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救濟等優良品質,歌頌了黃金時代式的社會理想目標。

在我看來,堂吉訶德是一個夢想的追逐者,堂吉訶德被騾夫打到,他依舊堅持自己的理想,做一位騎士,只是頭腦過於簡單,但他仍願意為了理想付出自己的行動,而桑丘班薩則完全是出於利益的驅使而出來冒險,但凡一聽到要當上一座島的總督,他就會興奮無比,兩個人的腦袋卻都有些一根筋,被公爵夫婦騙到木馬上還以為在空中飛翔,他們兩個人成為了公眾的笑點,卻也成為了公眾的焦點。

或許,他們對於夢想的追逐這一股傻勁是我們所需要的,對夢想不捨不棄,遇到挫折時也不氣餒,仍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樣一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麼?

或許,《堂吉訶德》在五百年前它是一部批判的小説,但在五百年後,它是一部給人民前進動力的勵志作品,在動盪黑暗的社會中要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並不斷為之付出努力,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1

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即將到來的日子裏,為了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孩子們,能體會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學校掀起了一場讀英雄人物故事的熱潮。我一口氣讀了好幾本,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本——《兩個小八路》。

《兩個小八路》是著名作家李心田的一部反映抗日戰爭的傑作。故事發生在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故事中的兩個小八路:一個叫孫大興,一個叫武建華。他們倆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戰爭烽火的洗禮中迅速成長起來,像兩隻雛鷹,迎着滿天的風暴,振翅欲飛……

這兩個小八路,我更喜歡十三歲的小通迅員孫大興。你看他“閃着光芒的烏黑的眼珠,結實的胸脯挺得高高的,兩條有勁的腿並得緊緊的,身子站得筆直,活像一棵茁壯的小楊樹……”。他爸爸孫連長自小受苦,因為不忍屈辱,殺死了地主家的少東家,帶着年僅八歲的孫大興投奔了八路軍。在一次戰爭中孫連長光榮犧牲了,孫大興發誓要為爸爸報仇。趙團長教育他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爸爸的革命遺志,為解放全中國受苦難的人們去鬥爭。

一次行軍時,孫大興腿受了傷,組織決定讓小衞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戰區我地下黨員老靳家中養傷。孫大興是個堅強的孩子,腿摔傷了,他忍着疼痛連哼都沒哼一聲。孫大興還是個遵守紀律又固執的孩子,他教育武建華不要拿別人的東西,硬是將老鄉給的一個雞蛋分一半給武建華吃。他機智又勇敢,在敵戰區和武建華一起燒掉了偽軍的糧食,協助老靳炸掉了敵人的炮樓……為了聯繫上二營部隊,將敵人引進老龍谷,孫大興和通迅班長接受了一次特殊的任務。孫大興因腿部受傷不幸被敵人活捉,他機智勇敢地與鬼子周旋,最終將鬼子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老龍谷。敵人全軍覆滅,孫大興也倒在了血泊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看看他們那個年代的孩子們,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有什麼困難可言,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有時候,我僅僅是學習上的一點點小困難,都克服不了。我想以後不會這樣了,生活或學習中再大的困難也攔不到我,我一定勇敢地渡過這些難關,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來報效我的祖國,就像我們的呼號:“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2

如果讓你在深山中生活,你會怎樣?如果讓你在沒有人的陪伴下在深山裏生活,你會感覺孤獨嗎?那麼,一隻老鷹會給你帶來快樂嗎?我想你們應該會回答“不會”不過那可不一定。這你就有一位呢,想了解他的話,就和我一起來吧!!

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離開了家裏,他要去尋找曾祖父遺留下來的葛博禮農場。在離開之前,山姆只帶了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崗片。僅僅這些他就出發了……

你們説他在山中生活的快不快樂?孤不孤單?有沒有夥伴?那我就告訴大家,他快樂得不得了,一點點都不孤單,而且還有許多的“夥伴”不過這個夥伴呢,有點奇怪。它是一隻鷹和一隻黃鼠狼,怎麼樣?你有沒有這樣的夥伴?自我感覺一個能和動物交朋友的人一定非常了不起的人,即使你擁有高超的本領,但也未必能和動物交朋友呀!本書中,山姆是一個非常非常勇敢的男孩子。在面對生存環境的阻撓下,利用自己學到的野外求生知識,讓自己在常人無法生存的深山你頑強的生活了下來。這種生活是沒人陪,沒人説話,就是與人隔絕的地方。在這種地方生活,最難熬的就是孤獨。但卻又可以體會到常人無法體會到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意志,沒有野外求生的知識 ,沒有急中生智的能力,那恐怕是無法在無水、無食、無衣、無人……在沒有一切的地方生存的餘地下,不能放棄,一定要抓住一絲希望。或許一絲希望,就救活了自己!

看了《山居歲月》 明白了野外求生是何等的重要,或許野外生存的知識,是你的探究法寶呢!!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3

時間是星期六,因為週六學校七彩柱廣場偶爾會有賣書的攤子在,所以就懷着出去散步的心態去看了一下,果然發現了有一家在,就快步地走了上去,一本灰紅黑相間封面的書吸引了我的眼球,定眼一看是韓寒著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韓寒這個當代作家我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也可以説是根本不熟悉,在之前沒有讀過他的作品,這在外人的眼中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一個90後的文科男竟然沒有讀過,但是現在我後悔了,後悔之前沒有讀過,當讀完這部小説後,深深佩服這位當代賽車手作家。

一輛1988,一條路,就組成了如此美妙而又深刻的小説。

之前也有聽同學講過這本書的題材是“公路小説”。因為此前從未接觸過,所以充滿好奇。看完後,所謂“公路小説”就是以路途為載體,反應人生觀、現實觀的小説。在我看來,韓寒的這部書與其稱為小説,倒不如説是一篇語言犀利、幽默,內涵頗深的雜文。這部書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一些看法。

《1988》以一部旅行車“1988”為載體,通過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表現作者的觀點。在《1988》中,韓寒仍然延續自己敢言的個性,開始即講述在洗浴城嫖妓的故事,尺度大開。氣候更是繼其一貫路線,風流而不下流,民俗而不低俗。作品本身也不過幾十萬字,然而正是這幾十萬字,卻談到了大量的問題,關於人生、關於社會,也關於自我,有調侃,有諷刺,更有追問。

在《1988》中主要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陸子野,另一個是娜娜。陸子野是小説的主人公,1988的主人。他是一個迷茫的人,一直在尋找着什麼,同時也在逃避着什麼。對初戀,他尋找了6年,找到後卻選擇離開。陸子野一直在選擇逃避的方式去生活。他不喜歡去面對,總是從一座城市去另一座城市,漫無目的不知道方向在哪裏。他不只是在逃避熟人和回憶,更是在逃避自己無法承受的事實。總覺的自己換一座城市生活後,一起都可以重新開始。他無數次試圖衝破這個矛盾但是都失敗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一直在逃避,卻又一直生活在過去和朋友們的影像中。陸子野其實就是韓寒在小説中的影射人物,陸子野的看法和觀點就是韓寒的看法和觀點。作者是在藉助主人公和這個世界談談罷了。

娜娜是陸子野在半路邂逅的一個妓女。相貌普通,沒有文化沒有手藝但是思想簡單、心地善良的一個姑娘。娜娜雖然生活卑微,但是不懼怕現實,對生活一直抱有希望。雖然經過無數次的欺騙,但是她仍然有堅持夢想的希望和勇氣娜娜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最終她也是 這部小説的最終贏家。她在小説中一直陪伴着路子野,直到了旅途的終點。雖然她最終也倒在了現實的面前,但是她卻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她留住了象徵希望和美好的孩子。娜娜最終是死還是活,小説雖然沒有交代,但是我認為娜娜最終是死亡的。根據他的她的職業工作的性質,她得的病應該是艾滋。

陸子野和娜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想清零自己、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方式卻是不盡相同。陸子野是通過逃避的方式來清零自己,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而娜娜認為自己逃避不了過去、自身已經無法洗淨,於是選擇以重生的方式來清零自己,並把重生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也是為什麼非要堅持生下這個孩子的原因。

妓女是韓寒小説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羣體,也是作品女主角中的熱門人選。本書以妓女為女一號,在中國是不多見的,這也許就是作者想借這一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來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最真實的一面,同時也是當代中國最真實的縮影,以這個對象進行創作,證明作者不是一個青春寫手,而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與郭敬明、張悦然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

《1988》里人物的死亡多是悲劇性的,不像《他的國》裏領導人等那樣死的多麼喜感和諷刺。陸子野在旅途的盡頭,迎接到的卻是朋友的骨灰,韓寒安排這樣的結尾,也是為了表現理想的蒼白和結局的荒蕪。其實這個世界就像1988和娜娜一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無法普通,甚至有些賤。人也是如此。

《1988》不僅標誌這韓寒小説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同時也標誌着韓寒的成熟,無論是寫作上還是思想上。這部小説少了一些發泄,多了一份思考。

也許是韓寒不想和這個世界掐架了,他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4

讀完《林海雪原》這本書後,我深深的被裏面的故事所感染了。

這本書把人物描繪的淋漓盡致。如:楊子榮,高波。楊子榮同志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大智大勇都是靠自己的頑強的拼搏精神努力得來的,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人人做事都要有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去參加演講比賽。我坐在下面看着人家在上面表演都很勇敢,不害怕無論是怎麼樣的做動作,都沒有一絲害怕的感覺,輪到我了,我站在台上給自己加油打氣心想不要害怕,要勇敢的面對,要知道勝利是屬於勇敢的人的。

我站在台上繪聲繪色的講着,看到老師非常的高興,我的心裏也美滋滋的。講完了主持人説的我的得分結果:9·443是第六名。老師對我説:“我自愛下面為你緊張。可你去表現的非常的棒。我的臉上露出了笑臉。

《林海雪原》這一本書告訴我們,做人不僅要有勇氣,還要靈活的使用頭腦。不能一定的硬鬥,也許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被弄得複雜起來。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5

克雷洛夫寓言是克雷洛夫為小朋友寫的一篇優美的寓言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鷹和雞的故事。

有一隻老鷹在天空中飛,飛了很久,就覺得很累,於是它就在雞棚上面休息了一下。這實在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去什麼地方不比這裏強啊!但作為雞中之王的老鷹絕對不會是傻子,它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這卻被一隻正在家裏抱窩的母雞看到了,這隻自認為很聰明的母雞發話了,它對自己的親家母説道:"親愛的親家母,老鷹憑什麼受人家尊敬,還是鳥中之王?不就是大家以它的飛翔本領高超,是一流的嗎?我要是願意,也能辦到,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後我們都別傻裏傻氣地把老鷹看作鳥中之王,身價比我們高得多。"母雞不斷地在那裏發出自己的感歎,老鷹本來只想休息一下,並給母雞一個榮耀,今後這些可以幫它們大忙的',可是母雞一直説個沒完,老鷹實在不耐煩了,説道:"你講的一點都沒錯,但很不全面,老鷹的確有時不如雞飛的高,比如現在我就和你們一樣都處於一個高度。可是你別忘了,我是從上空中下來的,我有時可以沒有你飛的高,但你永遠不會飛上空中的。"

我想,人也一樣,有作為的人,超越別人靠的是奮鬥和努力,無作為的人,超越別人是靠的嘲諷和妒忌。人一生有了嫉妒心,心胸就必然狹隘;目光就必然短淺;虛榮心也隨之產生。這種人無真本領又不求上進,只想把別人拉下來顯示自己的高度。因此,這種人是永遠不能成材有用的。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間也不能有嫉妒心。比如説:你的成績不如你的同桌,考試也經常比他差,這時候,我們就不應該嫉妒他,應該要努力學習,多看課外書,讓自己的成績提高起來,和同桌比一比。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6

這個寒假,我閲讀了一篇汪曾祺老先生的著作《大淖記事》。

這篇小説的“序曲”很長,前面三章或描寫或敍述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第四章主角才出場,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漂亮的農家女孩巧雲和一個年輕錫匠十一子好上了。之間雖然沒有什麼山盟海誓,卻是最淳樸的心心相印。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雲,巧雲不幸被玷污。但巧雲和十一子感情反而更進一步。團長看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雲端來尿鹼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夥趕出了當地。

這個故事雖短,但是十分感人。文章前面鋪墊了很長的一段大淖風土人情,大淖的美麗,南岸的錫匠們,東頭的女人們,來來往往、家家户户的人們簡單的生活,細節刻畫得非常生動,有無比的韻味,就好像輕輕投入池塘的小石子,餘波盪漾。那時的生活場景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安寧和諧,平靜淳樸。

不僅自然美,生活美,還有最令人震撼的人性美。十一子在被毆打時,其實只需要説一句他不會再進巧雲作文家門就可以不用被打了,只要鬆鬆口,就不至於後來那樣被打得垂死。但他沒有。因為對巧雲的愛,同時也是一個硬朗、勇敢的男子漢。從中我感受到了,這些淳樸的人們也有為之奮不顧身的東西——愛。同樣為愛,在男人重傷、父親殘疾的情況下,巧雲也能夠像其他東頭的女人一樣挑擔幹活,在面對困難時,不怕苦,真正挑起了重擔,變得更深沉、更堅定。“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幹的小媳婦”。這也是他們堅貞的愛情。還有在十一子被打後,村民們熱情、好心,積極幫助他們,就像書中所説“這樣一對年輕人,使他們覺得驕傲”。他們還堅持請願趕走劉團長,人們的心團聚在了一起,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心也暖暖的。

讀完我仍然意猶未盡。結尾處的獨特設問“十一子的傷會好麼?會。當然會!”兩個非常肯定的句子,不由得讓我聯想起了他們雖然辛苦但美好的未來,這是他們,也是其他萬千樸實善良的男女。

這樣的書會流傳下去嗎?

會。

肯定會!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7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就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短故事

他的笑就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後賞景便成了他的樂趣。蘇東坡常對着風景寫詩,寫完之後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着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裏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就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後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潛質。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因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就是因當時所處的環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正因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羣中脱穎而出。

我喜愛他毫不恭維、仗義執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衝動、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正正因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裏面説過:“不好以為你就是大學教授,因此作研究比較重要;不好以為你就是殺豬的,因此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好以為你就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這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後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務必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就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正因“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8

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種蒼涼不覺湧上心頭,自己也彷彿隨着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來也算是個幸福的女子。上帝給她太多: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潑的兒子、能為她帶來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幸福,每個人又是怎麼定義的呢?上帝卻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愛情。與比她大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結婚十餘年,丈夫地位顯赫、醉心功名,也會對安娜好,但是這些的“好”,只不過是她丈夫關注的社會性的輿論,遵守並履行結婚的宗教意義,以及為人丈夫對妻子的責任而已。每晚進行循例式的對話,更令安娜生厭。生活上的富裕,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乾渴。

火車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上了結的孽緣。她擁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熱流像海嘯般向她湧來。冷水如熱流的相湧,最終衝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倫斯基的愛如海嘯般一瀉萬里。如果沒有婚姻制度、如果沒有生下愛兒、如果沒有社會輿論,安娜與渥倫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愛,來得太遲且來得讓人感到欣慰。但是現實便是現實,他們的結合,雖然並不稀奇,反而在聖彼得堡,擁有情人是常事。看來違反婚姻制度,失去母親職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毅然破壞了上流社會體面的遊戲規則。但是,安娜,卻頭一回為自己做了主——她想擁有完整的愛情。

可是,最後安娜卻卧軌而死。一個真摯、動人、生機勃勃的生命就這樣逝去。回顧安娜的人生軌跡,從有一個快樂單純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到渥倫斯基的介入,並美名其曰“愛情”。而這個“愛情”的到來,卻帶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愛情本如此,蕩氣迴腸的也有,生死相許的也有,細水長流的也有……愛情面前,沒有對錯,只有有沒有真心愛過。難道不是嗎?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 篇29

最近,我們學習了《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我被深深感動了,我感受到了理解和寬容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一件是有一次奶奶去商店,有一位阿姨幫她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手。還有一件是作者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護士紮了兩次也沒紮上,經過母親的鼓勵後,護士終於在第三次成功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比如:我乘電梯時,中途會上來一些老人或孩子,因為他們動作較慢,而電梯停留時間相對較短,所以有時他們會被電梯門擠着,從前我對這類事情沒有什麼感受,可是現在,每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我總是主動地幫他們按着電梯門的按扭,讓他們不再有被擠着的疼痛感。

還有一次,弟弟去醫院輸液,護士連續幾次都沒紮上,而且弟弟的手上也出現了青包。這時,奶奶便抱怨了起來,最後護士反而更扎不上了,弟弟疼得哇哇直叫。如果當時奶奶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也許事情會是另一種結果。

前段時間,我上學路過一家飯店,看到飯店門口站着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他隔着窗户不停地向飯店內張望,他那期待和無助的眼神讓我倍感同情。我正想上前詢問,從飯店內走出一位工作人員,他端着一盤熱氣騰騰的包子送到了老爺爺的手中,老爺爺用顫抖的手接過來連聲道謝,那位工作人員卻微笑着離去。

我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能將心比心,對老人多一份尊重,對孩子多一份關愛,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vv7o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