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通用15篇)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通用15篇)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

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場悲劇,盡頭是衰老,或者更遠,是死亡。造成悲劇的原因呢,是方鴻漸的軟弱,是孫柔嘉的算計,是兩家人的迂腐,是人的虛偽,是婚姻的欺騙性,是因為,揭開了面具,大家一樣醜陋。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通用15篇)

圍城裏的每一個人,都戴着面具,像女人臉上擦的脂粉,男人面上的油光,粉飾出太平,而底下藏着的暗湧則永遠捉摸不透。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事實與實幹從來都不真正重要。一個人只需要恭維便可以一直快樂地活着,一個人只需要聰明地恭維該恭維的人,便可以獲得如魚得水的資本。蘇文紈和曹元朗事實上是絕配,遠比愛慕她的趙辛楣與她傾心的方鴻漸來的般配。兩人都是沉醉在這虛偽的應酬堆積起的世界裏無法自拔的人,互相吹捧,互不戳破,豈不樂哉?

方鴻漸是軟弱的代名詞。若他不軟弱,面對蘇文紈的步步柔情的緊逼能直起腰板拒絕而不只是背後下定決心,見了面又淪陷,也不至於賠了名聲,折了唐曉芙;若他不軟弱,面對高鬆年的欺負能硬起聲來反抗而不只是背地裏咬牙切齒,也不至於落得狼狽離開;若他面對孫柔嘉的温柔陷阱與威脅能堅決抵制,而不只是屈從後再後悔,也不至於走進婚姻的墳墓;若他面對庸俗而迂腐的家人,能堅決而果敢地選擇對立,也不至於讓婚姻步步陷入泥沼。方鴻漸的軟弱,藏在面具下,孫柔嘉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情願欺騙自己,以為這面具能戴一輩子。

孫柔嘉是個小女人,即使她讀過大學,在多數人看來也知書達理,可結婚後,梳起髮髻,身為人婦,終究也成為了眾多滿腹怨念的婦女中普通的一員。計較着丈夫的一言一行,心裏絞着小小的委屈不依不饒。孫柔嘉的不寬宏大量、不通情達理、不温柔大方,藏在面具下,方鴻漸沒看到,或是看到了而情願欺騙自己,以為這面具能戴一輩子。

面具終究被婚姻扯下,被生活裏的雞毛蒜皮撕碎,而慢了的鐘噹噹地擺着,只能記下無限的爭吵與可笑的悲傷。

別相信所有美好的表面,揭開了面具,大家一樣醜陋。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2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這是我看錢鍾書先生《圍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前段時間趁着無聊打發時間就把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粗略的拜讀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感受挺深的。這幾天因為要準備讀書交流會,所以又把這本書再次看了一次,兩次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這次我感覺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點。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起初我還以為這只是被利慾佔據心靈的表現,後來縱覽全文之後,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留洋學生,一個孤高清傲的女子,蘇文紈口中説出:她是在感慨愛情與婚姻,同時也在領悟那個時代的人生意義……

小説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和他有過關係的幾個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對於鮑小姐,他失敗於無力抵抗,對於蘇小姐,他失敗於優柔寡斷,對於唐小姐,他失敗於無所行動,對於孫小姐,他失敗於沒有判斷力。雖然説圍城存在,但大多數感情的圍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時,他也是承認自己的失敗的,當他拿到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卻不肯以假亂真,實際上就承認自己做了賊,做人還是強勢一點好。

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有着圍城,我們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無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説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

現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壓得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出生開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能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與命運作鬥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才不至於是困擾我們,説不定可以變成我們的烏托邦呢!

的確,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愛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密切相關,看你自己如何取捨。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這都交由我們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想,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身處亂世,心亦不變”。我們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嚐到社會的滋味。在學校裏我們也不能迷失自己,與人交往我們不能見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誠相待。我自認為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不管是誰,我覺得只要我真心真義對你,時間久了你也會一樣對我。做人這樣,做事情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做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一定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務。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過洋,沒什麼理想,不善交際,一介書生,也很單純,這個故事到最後給我們呈現的無疑是個悲劇,起初,以為方鴻漸和蘇文紈會是一對,可惜現實很殘酷,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對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後方鴻漸和孫柔嘉成了一對,他們都是很單純的,他們經常為很瑣碎的小事爭吵,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人都不願意認輸,小氣,斤斤計較,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旦在一起,柴米油鹽,朝夕相處,矛盾自然爆發了,圍城心理,是人性吧,這也是這部小説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現在80後結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願的,很多都有來自親友雙方父母的因素,最後都不得而終。其實我不夠資格在這裏説到感情,畢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發言權,他們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錢弄得不能走到最後。

看完圍城,我總有一種很壓抑的心情,總覺得回味悠長。以後有時間一定再讀一遍,看看是否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給我其他啟發。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説不定可以讓正困於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3

曾經在學生時代就一直想借這本書,多番尋找,卻一直苦於找不到。現在,終於在越秀圖書館如願了。當時找到這本書,心中甚是歡喜,“有種夢裏尋她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卻在叢中笑的感覺。”彷彿在他鄉遇到了古人。可高興歸高興,也有些聞名不如見面的感覺,她沒有想象中的大氣,也沒有想象中華麗的包裝,甚至是被安置在一個小角落裏,像是受氣的小媳婦那樣不被欣賞。

在書未借回之前,就被那麼一句“圍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圍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所吸引,也正是受這句話的影響,我誤以為她通篇講的都是圍城內外的事(當然,現在細想起來也差不多,只是作者更着重筆墨於婚前而已)。

一借回來,我如飢似渴、廢寢忘食地捧讀。確實,是本很好的小説,我很喜歡。儘管跟想象中的不一樣,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她的喜愛。

《圍城》的主人公是方鴻漸,一名留洋回來的學生,因在國外並沒有好好讀書,故最後為應付親戚,買了一個假的博士文憑。這成了他一直以來覺得羞愧的事,他甚至不願跟任何人談起。這説明他是個很誠實的人,最起碼,有自己做人的標準,不像同在三閭大學教書的韓學愈,他不僅不以此為恥,不遮遮掩掩,反而拿假的當真的,在那大吹大擂。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謊話説多了,説到最後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方鴻漸也愛過,他曾經那麼的愛着唐曉芙,他對她,是一見鍾情,也曾費盡心思的去追求。但同時,他對蘇文紈卻又保持曖昧,雖然不是他主動的,但他知道蘇文紈的情誼依舊沒有拒絕,或者説,他想拒絕,但每次都沒有。也許,有個人愛着的感覺也不錯。

他對唐曉芙喜歡的程度,我是在他們分手後才看出來的,(其實我也沒覺得他們有正式在一起過。)他的撕心裂肺,他的痛不欲生,他的徹夜難眠讓我知道,原來他是如此的愛。可就算是如此的愛,在唐曉芙把他的信件都退還給他時,他也把她的信件退還回去了,沒做任何的挽留……難道只因為他覺得她分手的決心很堅定?這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朋友,似乎也是這樣,男生因為覺得女生分手的決心很強烈,故不做任何挽留的就離開了,殊不知,女生只是一時不高興發發脾氣而已。

分手過後離開,我一直以為作者後面還會安排他們重逢,然後誤會消除,喜結良緣……結果一直的看下去,卻再也看不到唐曉芙這個人物了,作者甚至吝嗇筆墨,不願讓她出來與方鴻漸偶遇一番,這成了我一直的遺憾。

相反,儘管孫柔嘉一再的出現,我也只以為是她的單相思而已。我看不出方鴻漸對她的心動,他們的結婚,着實讓我嚇了一跳。難道真的是“開玩笑開的心裏種了根”?這都可以誘發愛情?不討厭就可以結婚了?到方鴻漸説結婚,我還以為他是開玩笑的,甚至到他們定了婚,我還覺得後來會分開的,想不到這不是開玩笑,最後和他走入圍城的真的是孫柔嘉!

一直以來,我都不覺得他喜歡孫柔嘉,但是看他們婚後的.那一段甜蜜時光,讓人突然困惑,難道最開始他愛戀的那人不叫唐曉芙?他們的親密,他們的情話,和正常人無異。但我可以感覺到,唐曉芙依然埋藏在他心中最深最寶貴的那一部分。

就是這樣,才讓我覺得害怕。一直以來都對朋友的那句“男生對初戀都是永遠沒辦法忘記的,過了初戀後,他們都不會那麼用心的愛了”心存疑惑。有那麼點相信,卻又不敢相信。看着方鴻漸的感情糾葛,真讓我出一身冷汗,因為知道他的歷史,知道他心裏面的那個並不是孫柔嘉,才更讓我害怕,男生,都可以偽裝的這麼好麼?

那孫柔嘉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運?是應該為嫁到了她想嫁的那個人而高興還是該傷心她不是他的最愛?

對於他們婚後的生活,我只是站在旁觀的角度,遠遠的看着,因為我一直覺得我不會這麼勢力,這麼小心眼,就算是婚後,也不會容許自己變成這樣一個討厭的人,可是也怕,也許有天自己變成了自己所厭惡的那種人還自我陶醉呢……

夜了,要睡了,《圍城》我會再讀一遍的,第二次,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麼?期待中。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4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圍城》就是那本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好書,它於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印,一九八零年重印,然後到現在,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圍城》這本書我也是剛剛讀完不久,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特別深。

本書以方鴻漸為線索,來表現世間百態。人物的描寫十分的精緻,不同的羣體表現出不一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很具有諷刺意義。我們都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我們都活在“圍城”裏,同時又活在“圍城”外。永遠達不到的是目標,永遠滿足不了的是慾望。我相信我們每一次讀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五年後看它是新的,十年後看它還是新的,一百年後看依然是新的。《圍城》就是如此。

楊絳先生其實早已概括出了《圍城》的精髓: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是啊,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上國小,上中學的時候,我們都盼望着上大學,因為上了大學就沒有人逼着我們去做作業了;就沒有人阻止我們幹着幹那了;我們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我們還可以去我們想去的地方……

太多太多的誘惑誘使着我們快點長大。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我們才領悟到事實不是這樣的,入學的新鮮感過後,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頹廢了,我們開始上課玩手機,逃課,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裏打遊戲,宿舍門都不想邁出一步,漸漸地我們迷失了自己。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5

在讀的過程中,很多次面對“圍城”這兩個字時,想用兩個更明快的詞進行詮釋,偶爾看到孫琮先生曾通過聯繫錢鍾書先生的一生的遭遇用“困境”二字作“圍城”的解釋。我仔細品味覺得很有道理。因為當你進入圍城之後,你就似乎陷入了困境,一切完全不在你的意識支配之中。

《圍城》寫的是一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留洋回國的男女學生,在婚戀的圍城裏衝進去又逃出來,逃出來又衝進去。但是,他們在複雜的婚戀角逐中,卻又陷入了命運浮沉的人生的圍城中,不得不在生活職業的角逐中勾心鬥角,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大圍城”的禁錮中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懾人心魄的心靈的角逐。從而更深地陷入了“靈魂跌宕”的精神的圍城。這重重疊疊的圍城編織成一種超越時空的現實。這些男女學生中最為典型的奔波於圍城內外的應是男主人公方鴻漸。他是一個並不高大也不渺小的普通的讀書人。他不同於其他小説中的主人公,要麼善良要麼醜惡,他的性格充滿了矛盾。他作為青年知識分子,主要的生活是在學校度過的,由於涉世未深,他的性格中又有正直的乃至天真的一面。他對李梅亭的嫌惡,對韓學愈的懷疑,他和趙辛楣在談話中顯露出來的真知灼見,都表現出他正直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在他的虛榮心的推動下,也萌發出他性格中虛假的一面,面對別人對自己這個假博士的吹捧,他感覺“身心龐然膨脹,人格偉大了好些”。他對待鮑小姐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們的交情像熱帶植物一樣飛快的生長”。

但從另一方面看,他對愛情又採取非常認真的態度。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方鴻漸的性格中很自然的有知識分子常有的那種清高和孤傲,但也有自卑懦弱的一面。在和孫柔嘉鬧矛盾後,知道李媽已打電話去叫柔嘉的姑姑來,便決定離家。柔嘉見丈夫這樣退卻,嘶聲説:“你是個coward(膽小鬼)。”這樣一個性格複雜矛盾的人也嘗透了處於圍城狀態的滋味:不斷地追求走出生活的空虛,追求變為現實之後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又出現了新的更大的空虛。他因為未婚妻的死而從包辦婚姻中逃出來被送往歐洲留學。但他卻荒廢了學業,以至於最後不得不從愛爾蘭人手上弄了個假文憑回國,之後他陷入了愛情和事業的雙重圍城中。在這座圍城中掙扎的他最終選擇了平實的婚姻和事業,然而最終又再次陷入困境,這次他未能逃出來,變得一無所有。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6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歎、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我想《圍城》幽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錢鍾書先生用了許多比喻。方鴻漸在大學裏要從副教授升到教授的時候有這麼一段話: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的關係正如丫頭,姨太太和正房太太的關係一樣,從老爺身邊的丫頭添房成姨太太挺容易,但是姨太太要想成為正房太太可謂難上加難;同理,從講師升到副教授輕而易舉,可要想從副教授晉升為教授,就不那麼容易了。真是精妙絕倫。

還有關於“愛情”的比喻,錢鍾書先生分別用“起火”和“熱帶植物”來比喻老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情感特徵。他説:“老頭子戀愛聽説像老房子着了火,燒起來沒有救的。”年輕人的戀愛呢?“無論如何,從此他們倆的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的生長。”

再説關於“留學”的比喻,有理趣也有情趣,包含了錢鍾書先生對那個時代某些庸俗卑下文化觀念的深刻認識和尖鋭批判。“……留了學也可以解脱這種自卑的心理。並非為了高深學問。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就可以安全長大,以後碰見這兩種毛病,不怕傳染。我們出過洋,也算了了一樁心願,靈魂健全,見了博士碩士們這些微生蟲,有抵抗力來自衞。”

很多人説,錢學森筆下的圍城是指婚姻,細細想來何止婚姻一個圍城?其實人生處處是圍城。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其實説白了,這圍城是自己給自己圍起來的。因為“貪”,我們給自己找了很多很多麻煩。有人不甘寂寞要大幹一番,卻不明白顧此失彼的道理。日子太太平了,人們就以為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奮發圖強了。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當我讀完全文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於主人公的故事,對於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鑑賞。全文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後,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筆者認為,這些精髓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意會、去感悟……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7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是中國近現代史一部經典之作,這是一部以調侃的語調來極力諷刺人生的笑面悲劇,“圍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句“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話深刻的揭露了人物對於婚姻、事業的感悟。

人們的生活就像圈在這圍城之中,想逃脱,想掙脱,卻怎麼掙扎也無濟於事。

書中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情感糾葛,與其説是方鴻漸被孫柔嘉的計謀所敗,還不如説方鴻漸因為其自身的怯弱與言不由衷而自食婚姻的惡果。

這座曾令方鴻漸無限神往的感情圍城,終止於主人公無奈地忍受城中的無聊。

同樣可以讓人給予無比輝煌的榮耀,也能讓人深陷泥潭的事業圍城,在作者的筆下也是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壓抑着每個人的神經,令本性善良而又怯弱的方鴻漸只能退縮,

離開三閭大學這壓抑的事業圍城,本以為可以深吸一口自由空氣的方鴻漸,卻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個更為複雜、更為混亂地社會大圍城,在這裏封建制度、

家庭責任、事業衰敗一切都排山倒海般的湧向他,讓他無所適從,所我這一切都像是被命運的大手無情的掌控着,任憑你做無謂的掙扎,最終只能屈服。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方鴻漸所處的圍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圍城裏,如何身處其中,卻能樂於其中,讓圍城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才是我們該積極面對的,一味的掙扎、逃脱只會讓自己在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8

《圍城》這本書是錢鍾書先生寫作於1944年,並在1946年完成的一部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説。當時錢鍾書正羈局於淪陷後的上海,情緒低落,內心惆悵,就像作者本人所説的那樣:“兩手裏憂世傷生”,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人都有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小説創作的時間正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而作者的經歷與小説的主人公方鴻漸頗為相似:都是出身於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0年代留學於英國和法國,1938年初回國。故事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線索,描寫了抗日戰爭初期某些知識分子的心理變化和生活變遷,着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眾生相。《圍城》以戲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出了在全面抗戰的大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內心的彷徨和空虛。“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大概就是圍城的含義吧。小説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們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他們一次次次衝出“圍城”,卻又來到下一個“圍城”的入口,愛情、事業、家庭皆是“圍城”。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表現一部分知識分子們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在這部書中,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運用犀利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以機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諷刺,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剖析了人性與道德上的弱點。反觀我們當今的社會,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陷在“圍城”中無法脱身,才有了所謂的“房奴”、“蟻族”,他們親手為自己戴上了一把沉重的鎖拷,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也許,生活的確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但是這並不是我們被慾望,利益,虛榮所困住上進腳步的藉口。這本書在今天看來也是可以給許多被禁錮、被壓制、被體制化的人一些啟示的,在揭示了人類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之後,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該突破心中的“圍城”,去找尋自己內心的真實夢想了呢?不再為了虛榮而裝做道貌岸然,拋開現實的枷鎖,開闢一片自己的天地。

讀完《圍城》,我們大家都受益匪淺,只要你不被束縛,衝出那些落後、迂腐、守舊、不切實際的思想,人生就不再是一座“圍城”。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9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説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着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鑽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裏。在婚姻的圍城裏,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裏,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文憑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淨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一張假文憑。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沉沉。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裏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築起了一座新的圍城,一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並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圍城中呢?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0

我喜歡錢老先生的寫作風格,夾敍夾議,語言既諷刺又不失幽默。錢老最厲害的是他的比喻功底,人間百態,兒女情長都在他的筆下變得格外真實。慢慢品味書中的各色人物,確實是一大樂事。錢老先生對人物的塑造很成功,一個人本就是複雜的多樣的矛盾體。

小説的背景發生在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小説的主人公方鴻漸遊學歸來。説是到海外深造,令人感歎的是他學的不是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而是中國文學,彷彿國文到海外之後會升值似的。方鴻漸的興趣頗廣,卻沒有一門有什麼造詣。為了應付父親和岳父,他出錢買了個假博士文憑。雖説現在文憑造假困難,但是學術造假確實屢見不鮮。可見,時代進步了,人的某些個劣根性依然沒有擺脱。

此外,還有一點是方鴻漸的“學藝不精”,我覺得很適應當下的景。網絡世界發達了,人們學習知識應該更加廣泛、自由和靈活,卻還是難出學術上的奇才。甘心坐冷板凳的人少了,急功近利的人在日漸增多。凡是一門學問,頗受歡迎的是標有某某速成課的字樣,去點開一聽,莫過於是應付考試的“錦囊妙計”,更劣質的也許是一些空泛的大道理,毫無實質性的東西。曾經紅極一時的“成功學”就是的諷刺。最近火爆網絡的14歲天才少女,其背後不過又是一個“成功學”陷阱。

反思我自己,也許就是現實版的“方鴻漸”,興趣頗廣,卻是一事無成。不過,我的內心又是不願承認的,因為我不是他。

有趣的是,我明知錢老是在諷刺方鴻漸這類讀書人,我對方鴻漸卻是談不上厭惡,而是同情。他在團體中存在感低,用處不大。他性格優柔寡斷,容易被他人算計利用。他沒有什麼遠大志向,習慣走一步算一步。以至於他的婚姻和事業都以失敗告終。他的懦弱,他的順從讓他註定失敗。他又有些單純,看不清孫柔嘉的計謀,與孫小姐匆匆步入婚姻。最後孫小姐性格完全暴露,他才有所察覺,為時已晚。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1

又讀《圍城》,感覺很不同,尤其是對於孫柔嘉的印象,感覺孫柔嘉並非如大多數人的評價,處心積慮,把方鴻漸拖入圍城,他反而是認準目標,努力實踐,不離不棄,對生活、對家庭從來沒有失去信心的正面形象。相對幾乎所有男人的夢中情人唐曉芙而言,孫柔嘉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象徵,一個理想。

在《圍城》裏,身逢亂世的人們,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以知識分子為主的主人公,活在自己的圍城裏,面對着轉瞬即逝的財富、事業和愛情,經歷着人生的幻滅,電光石火的美妙,註定只是回首的惘然。

在亂世,活着就是一種成就。

當然,錢鍾書之寫《圍城》,對於戰爭只是點到為止,書中的人物並沒有在戰爭中悄然而逝,他們依然以一種常態生存,戰爭對於他們僅是一種不和諧音,一種避重就輕的背景音樂。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總有一些東西會深留在人心中,吹盡黃沙始見金,那些人性的美好,人格的魅力,對於生活的摯愛,是怎樣的圍城都不能圍困,多久的歷史都不會沖淡的。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2

《圍城》我是先看電視劇,後來有斷斷續續讀丁些片段(這本書情節連續性不強,確實可以跳着讀),最近才—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説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3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4

解志熙説:“《圍城》正是錢鍾書立足於中國的這幾塊現代化文明的土壤而又方言世界,對整個現代化文明現代人生進行整體反思和審美觀照的藝術結晶,它所要反映和揭示的是整個現代文明的危機和現代人生的困境。”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説“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錢鍾書在自序中説:“在這本書裏我想寫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而這一類人物,就是當時的病態的知識分子。《圍城》中常有詼諧的鋒刃刺向這些所謂的“無毛兩足動物”。可以説,在《圍城》裏的芸芸眾生中,幾乎每個人物場時作者都對其肖像進行了一番諷刺描繪。常常採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畫式筆法,令其形神畢露。例如,那位出場一次的“哲學家”,他的名氣是靠同外國著名哲學家通信和會面獵取的。當他沾沾自喜吹噓他同羅索會面的對話時,其實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虛和無聊。再如三閭大學校長高鬆年,自稱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學家,人們卻看不到他的科學家風範。其實是一位心術不正,好色貪杯玩弄權術的學術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敗的大學的化身。在法國取得文學博士頭銜的蘇文紈號稱“才貌雙全”的“女詩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襲的一首德國民歌。自稱是“詩人”的曹元朗,其“傑作”《拼盤姘伴》,令人發噱作嘔。這兩個最後卻結成秦晉,確是“珠聯璧合”。還有,韓學愈從美國的愛爾蘭騙子那裏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博士文憑,騙取了大學教授的頭銜,還讓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國國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語教授。為了滅跡消蹤,杜絕後患,他勾結陸子瀟,教唆學生蓄意搞垮方鴻漸,勾勒出了一個厚顏無恥、奸險殘毒之徒。……像這樣的例子,在《圍城》中隨處可見。每一個人物,在錢鍾書的筆下都化作一幅幅諷刺性極強的漫畫。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品嚐到漫畫式的幽默。

像這樣擬人化的調侃,讀過之餘,每有會意,一種舒心的感覺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圍城》通篇都是嬉筆。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錢鍾書善於用洞燭幽微、纖芥畢肖的筆觸刻畫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諷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體感。而這部《圍城》,的確不失為一部佳作。

2022圍城閲讀心得感受 篇15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作品中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錢鍾書先生用一種超然調侃的語調述説着人生,在小説妙趣橫生、巧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飽經風霜者低徊輕歎的無奈、令少不更事者悵然若失的悲哀。

“圍城”取自書中人物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主人公方鴻漸一直身處幾重“圍城”之中,不得脱身。他胸懷抱負卻才疏學淺,帶些玩世不恭卻常循規蹈矩,有些投機鑽營卻又良心未泯。自身的矛盾衝突構成了他的第一重圍城。

他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想出人頭地,怎奈在國外混混度日,沒有得到真才實學。他買假文憑是希望自己能夠使父親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殊不知,在那個充斥病態的年代,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一種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他們有獨特的才能、高尚的情操,因為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人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説謊時,能夠令自己都相信。他們深有城府,其行為舉止有時可謂沒有良心。方鴻漸不屬於這兩種人,他只是平凡的多數人裏面的一員。他自己做小人,又不得不處處提防小人,知道世道的艱險,卻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嘗試去改變,卻又無能為力,始終鬱郁不得志。

第一重圍城也註定了他被包圍於另外一重又一重迷城之中。事業是他的另一重圍城。方鴻漸希望在社會稍微上層的地方佔據一席之地,博士學位雖然是買來的,卻想沾沾它的光,但每次的嘗試都不盡人意。開始去周經理的銀行,是沒找到更好的工作,暫借地方容身。而後任教三閭大學,那裏充滿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方鴻漸也受到了不少的傾軋,本性善良卻怯懦的他不堪忍受,最後選擇了離開。後來在報館資料室上班,也不過是為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罷了。

方鴻漸亦深陷情感與婚姻的圍城而不能自拔。對於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甚至同船的過客鮑小姐,方鴻漸無不一次次地陷入被動。他難以抵擋鮑小姐的不斷誘惑,未能躲開蘇文紈的頻頻示好,愛唐曉芙卻終而放棄,後來又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終與其鬧得不歡而散,自食婚姻苦果。在這些情感中他或虛情假意,或優柔寡斷,或不敢多言,或言不由衷,總是把事情搞得有始無終,一塌糊塗。

從小説開始,主人公做的事幾乎沒有一件是成功的。從假文憑、點金銀行、三閭大學,到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他所面對的事情都以失敗告終。他被無情的包裹在一層又一層圍城之中,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他只能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地承受朋友的施捨,不知不覺地踏入愛情的陷阱,無可奈何地邁進事業的低谷。他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最終也不知自己應該走向何方。“沒有夢,也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方鴻漸平庸、軟弱、被動而無能,人生中大都是徒勞的思想鬥爭和無奈的選擇,最終擺脱不了悲涼的結局。

《圍城》裏,作者主要描述的是現代中國某段社會時期、某一部分人物。這段時期有其特殊性,這部分人也有其特殊性。書中的時間從1937年主人公回國開始,正是中國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年代。而此時中國的知識分子過於推崇西方文學和美學,如錢鍾書所言,中國的正統因此而受到侵蝕,儒家道德體系分崩離析,本來已經面臨困境的中國文化更是雪上加霜。這樣的時代下的這樣一批人物難免會出現一種異化人性的狀態。方鴻漸是其中的代表,而其他人,像蘇文紈、汪處厚、陸子瀟、李梅亭等等也都有自己的圍城,他們的圍城與時代有關,與社會環境有關。

標籤: 圍城 通用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rmjr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