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他強調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那麼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幾篇關於愛彌兒讀書心得的範文!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篇一

《愛彌兒》的第三卷主要論述的是人12至15歲,即少年時期的自然教育。在這一階段中,孩子從起初只有感覺到現在已開始有了觀念,從起初只能用感官去感觸到現在已開始能夠進行了判斷,個人的體力在迅速發展。由於智力的發展,孩子已經逐漸認識到時間的價值,他們懂得要把時間花費在有用的事物上,他們會自行提出一些問題,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盧梭指出,我們要做的是,看怎樣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就怎樣去回答,而不要一味考慮怎樣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探索自然法則時,始終要從最普遍、最顯著的現象開始探索。不能讓孩子總是一味地按照別人説的話去做,因為除了他自己覺得對確實是有意義的事物以外,其他一切事物對他而言都是無益的。盧梭非常反對嚴格的紀律以及僅靠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他認為教育是一種從內在本性向外展開的活動,教育應該適應兒童的性格、能力,發展人的天賦與本性,使每個人的各種內在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因而,在少年教育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孩子智育的鍛鍊,適應兒童發展的天性。

《愛彌兒》的第四卷主要論述的是人15至20歲,即青年時期的自然教育。在這一階段,人們處於一段艱難的叛逆期,人們的思想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人們要學會的是用自己的情感去約束想象力,用自己的理智去戰勝偏見。盧梭堅信人的自然本性,認為人的一切慾念都是源自於人的感性,想象力決定的是他們發展的傾向,只要把自愛之心擴大到去愛別人,我們也就可以使自愛變為美德。人們的思維也終於開始進入了道德的境界,在進行德育的時候,道德教育的內容不應該是純理論的東西,空洞的道德説教完全是紙上談兵,但是我們可以去結合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哲學知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實踐,要立足於實際生活中,這樣才有利於良好道德情操的培育。在這一卷的最後一部分,盧梭還特別提到了對宗教的看法。他主張自然神教,上帝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指出,“特別是在宗教問題上,人的偏見是壓倒一切的。”對於要培養孩子信什麼宗教的問題上,盧梭批判了宗教的矇昧主義,他堅持應該讓孩子自己正確地運用他的理智去選擇。因而,在青年教育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孩子德育的鍛鍊,適應兒童發展的天性。

《愛彌兒》的第五卷主要論述的是愛彌兒的未婚妻,即蘇菲的教育,其中,特別強調了女子教育思想,即通過自然教育培養賢妻良母。蘇菲在平凡的內心中擁有一種良好的天性,而她勝過其他女子的地方就在於她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她天性善良,但內心卻常常很敏感,也正是這顆極其敏感的心,有時候會使她產生難以平靜的想象。但是,對於別人的過失,她能夠耐心地忍受,對於自己的過失,她更是能夠樂於改正。除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之外,蘇菲對其它一切權利都是極端重視的。她不僅知道自己有權利,也知道要運用這個權利去評判男子的品行。在女子教育的過程中,懶惰和桀驁不馴是女子最危險的兩個缺點,為了防止這樣的情形的發生,如果僅僅採取一般的教育方法的話,反而很容易使他們厭棄工作,而只知道玩樂。因此,女子的行為總是要受到輿論的約束,也正是由於她們養成了受約束的習慣,便使得女子必然形成了一種她終生都必須具備的品質,即温順。女子常用豔麗的服飾和化粧品來裝飾自己,卻忽視了只要有美德,她就可以行使她的權利;只要有熱心和才能,便可以養成一種審美的能力,進而欣賞美以及與之相聯繫的道德觀念。

縱觀全書,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在《愛彌兒》的字裏行間體現的淋漓盡致,極其富有內在意藴,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師範)的學生,我將來是要走上幼兒教師這個職位的,置身為一名教育者,我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授知識,這樣只會泯滅孩子的好奇心,我要做的應該是竭力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兒童自由、健康成長的適當的環境條件,通過對孩子的行為的細緻的觀察,然後對其不恰當的行為進行適當的誘導,而不是一味地強迫兒童去接受他人所特有的處世方法。此外,我們還要積極鼓勵兒童置身於大自然中,去體現大自然的自然美,藉此鍛鍊他們的獨立,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倡導他們自己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篇二

針對當時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以及其法國種種腐敗的社會狀況,盧梭絲毫不畏懼地進行了無情的抨擊與揭露。《愛彌兒》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説體教育名著,這本著作正是盧梭討伐法國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闡發了資產階級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義”教育觀。《愛彌兒》全書根據兒童的不同的年齡階段應有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劃分,一共分為5卷,其中,他所闡釋的“自然主義”教育目的觀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這也正反映了法國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愛彌兒》的第一卷主要論述的是人出生到兩歲,即嬰兒時期的自然教育。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我覺得這句話極其富有哲理,也恰恰體現了盧梭主張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緊接着,他指出了我們“或受之於自然”、“或受之於人”、“或受之於事物”的三種不同的教育對人在嬰兒時期的重要影響,是教育給予了我們生來軟弱卻可以擁有的力量,給予了我們生來一無所有卻可以得到的幫助,生來愚昧卻可以具備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倡導人性本善,強調教育的價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關注個人的價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自然人”,通過“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種惡念的生成,這樣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認為,身心能健康成長的嬰兒應該是在四肢均無拘無束的狀態下撫養起來的,而不是給予嬰兒生長姿勢的各種束縛。他極力要求擺脱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所帶來的摧殘和束縛,要求教育務必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這正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關聯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備了健全的身軀,才能夠具備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災難。因而,在嬰兒教育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嬰兒身心健康的鍛鍊,適應兒童發展的天性。

《愛彌兒》的第二卷主要論述的是人2至12歲,即童年時期的自然教育。這一卷開始便指出從嬰幼兒時期過渡到童年時期,是人生一大重要進步所在,在這一階段,盧梭得出一個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在文中,他也呼籲將這一原理應用於兒童的自然教育之中,以便源源不斷地得出各種教育的方法。在對兒童時期的教育觀念上,盧梭重視的並不是兒童使用的措辭,而是兒童給這些措辭的含意,他極不贊成家長教兒童説些虛偽的客氣話,因為這些客氣話從孩子的口中説出來幾乎就會變味了,極有可能會把請求的語氣説成了命令。在日常教育兒童的方式上,盧梭既反對過分嚴格的教育方式,也反對過分放任的教育方式,他所提倡的是洛克的一個重要原理,即用理性去教育孩子。盧梭堅信人性本善,我們應該要去尊重兒童,而不是急於對兒童所做出的行為做出或好或壞的評判,他堅持自然教育,倡導兒童應當讓大自然先教導一段時間,然後我們再去接替,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的教育方法與自然在教法上相沖突。在童年時期,兒童並不能達到理智的程度,他們的智力仍然處在感性階段,他們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他們不具備判斷的能力,即無法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記憶。因而,在童年時期,要通過側重關注孩子感官的鍛鍊,適應兒童發展的天性。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篇三

盧梭讓愛彌兒從遊戲、種植、木工勞動中學習,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需要的是感官體驗帶來的歡樂,遊戲便是實現這一歡樂再好不過的手段了。我國偉大的作家魯迅説過,遊戲是孩子最正當不過的行為,在這點上跟盧梭的看法是吻合的,盧梭也認為一個孩子應該通過遊戲保持着活潑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過於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儘可能比別人少的時間裏完成比別人更多的知識的學習,佔用了孩子大部分遊戲時間。有個小品裏的一句話對此就有諷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就出世“。我們學校的教育,無論是高中教育、國中教育、國小教育甚至幼兒園教育,似乎就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迎合社會、家長的一時之需。我有時候想,到底是先出現教育還是先出現考試,兩者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20xx年大學聯考就有一名考生用白卷彰顯了”逆反“,我們就應該認識到如今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盧梭的《愛彌爾》,可以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堅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幸福。貫穿盧梭論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觀點,即按照兒童的自然天性進行教育。我們不妨將盧梭的”自然教育“拿來使用,讓孩子順從”自然“的發展,不要讓他們過早地知道與他們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是讓他們盡情地遊戲,這樣才能達到需要和供給的平衡,才是自然地發展。據瞭解某校假期計劃組織部分學生補習,徵求家長的意見表上,就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就寫具了”假期讓孩子好好放鬆一下,不參加補習“的明智之舉。

我發現現在的家長似乎把學習成績認為是與孩子唯一有聯繫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別擔心、別操心“,但孩子們真正應該得到的是什麼?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裏,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裏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

生活,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於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走進墳墓好哩。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篇四

它是盧梭20xx年苦心撰寫3年才完成的,發表於1762年是一本小説半論文體形式的着作。全書共5卷,以一個出身顯貴的男孩愛彌爾的教育培養為線索,全面揭露了當時封建教育的荒謬和醜惡,設計出了順應自然和發展兒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藍圖。

他認為對兒童進行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天性,反對成人不顧兒童的特點,按傳統偏見強制兒童接受違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兒童的自由和發展。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體強壯、心智發達而又感情豐富,能愛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權的掘墓人。他認為當時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無法自然發展了,使人屈服成為現有制度和風尚的犧牲品。

盧梭認為人們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後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結果。而這種教育來源有三個方面,即來自自然的,來自周圍的和外界的事物。我們的本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當三種教育的方向一致時,有能夠圓滿地配合時,兒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人的教育時光全由我們控制。因此上,盧梭要求後兩種教育必須同“自然教育”配合起來,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要求和順序去進行教育。他説“大自然希望兒童珍視短暫的童年生活,關心兒童的遊戲,允許兒童充分地進行自由活動,而不應強制兒童像苦役似的不斷讀書。盧梭從觀念和先天道德出發重視教育的作用並要求教育遵循兒童天性,考慮自然的教育必須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權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須保護兒童善良的個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他堅決反對壓制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強迫服從,強制灌輸,嚴酷紀律和體罰等封建的經院主義的教育。

《愛彌兒》一共分為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理、內容和方法,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在第一卷中,盧梭着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的發展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決心做未來的教育工作者,也從《愛彌兒》中得到很多啟發。盧梭説:”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説,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我想:我們的老師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態龍鍾的兒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這與新課標的理念不謀而合。過去我們的課堂是一言堂式的,是填鴨式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可以為所欲為,只要自認為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就不擇手段地去做,結果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厭學情緒大漲,甚至出現了過激行為。是誰之過?是教師的過錯、教育的過錯。那應該怎麼辦呢?新的課標已經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切實可行的辦法,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去做,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但決不能頤指氣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發現了問題,機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果孤軍奮戰,久攻不下的話孩子也會失去興趣,那就讓他們進行合作探究吧。

有關愛彌兒讀書心得感悟:篇五

《愛彌兒》是一部關於教育學説的名着。此書主要敍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

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現在年輕的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於將來被社會淘汰。於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器樂、美術、舞蹈、英語之間,肆意侵佔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兒童並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迴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迴歸自然,讓孩子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而反思我們的教育,夜深人靜時,我感覺好像是在培養應付考試的機器。

因此,盧梭的《愛彌兒》給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引導。對於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天賦,讓學生的心貼近自然,讓他們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註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鍛鍊學生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在更大的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會遙遠。

標籤: 愛彌兒 感悟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qg0p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