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

雖説本人以前寫過一篇關於《夢的解析》的讀後感,但只是將該書的大致資料加以概括,並進行議論,並沒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這篇讀後感,單獨的談談書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關於人格結構的觀點。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三字經》中説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據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觀點恰恰與其相反。他認為人在幼年時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惡的。而我比較贊同後者的觀點。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認為的人格結構。人格結構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決定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從本我那兒得到滿足,並且手段務必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內化道德規範等構成的,其機能主要是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現實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理解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要想持續心理健康,這三個部分務必始終是和諧的。

人在剛出生時,超我能夠説是不存在的,因為嬰兒沒有受過任何教育,所以調節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沒多大用處。所謂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本我便是如此佔據了大部分位子。嬰兒在渴、餓、不舒服時會嚎啕大哭,這便是本我的表現。那為什麼説嬰兒的本性是邪惡的呢?因為嬰兒“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思想是不被社會所認可和接納的,這種思想與強盜無異,只但是嬰兒沒有成人的行動潛力罷了。

當人逐漸成長後,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道德規範,這些無形的束縛在被超我吸收後,超我漸漸強大起來。此時,自我便成了“和事佬”,為了滿足本我的基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規範,自我就需要在兩者間進行調節,所以人成年之後本性是否善良取決於超我是否強大。簡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來的。

中國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類是需要不斷地理解教育的,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地發展下去。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2

《夢的解析》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及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列為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書。我們都明白《物種起源論》實際上是告訴了人們,人類其實是由猩猩或猿類演變來的,《天體運行論》則是告訴了人們,地球其實是圓形的而且還會自動旋轉。這兩個偉大的理論現今已經淪為了入門級的科學知識,如同學英語要先認識27個字母一樣。但是在它們剛剛被髮表出來的時候,給當時的人們帶來的心靈上的震撼就類似於郭敬明和姚明同時出此刻了你的面前,當然,令你感到震撼的肯定不是你竟能親眼目睹兩大巨星,而是你發現按身高比較,郭敬明的嘴部剛剛到姚明雞巴的位置。

《夢的解析》中的理論雖然並不如之前兩部鉅著闡述的理論那樣為人所熟悉,但是它的重要程度與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就一個普通人而言,我只要明白餓了吃困了睡就能夠了,活着其實壓根就不需要了解人類的祖先是什麼或者地球為什麼會存在。然而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有些夢讓人們焦慮、困惑、恐慌,噩夢會讓人吃不香睡不好,對基本的生存需求造成了影響。能夠説《夢的解析》是一本對每個人都能夠產生影響的書,其理論能夠讓人們理解夢並不是某事的徵兆也不會是未來的預演,它向人們系統地論述了“夢是願望的實現”這個觀點,也就是説“夢都是具有某種意思的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願望”。

如何理解“夢是願望的實現”,用我粗淺的閲讀水平作如下解釋:

大部分人都就應夢到過自己在方便——通常狀況是小便,這種方便的夢其實就是夢者的一個願望,但是並沒辦法在現實中實現,因為夢者熟睡了,身體的需求促使這個夢的產生。但是方便的夢很特殊,有時它的確能幫我們實現現實中的願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尿牀。與之類似的狀況就是夢遺,男人們就應都明白遺精之前做的夢都會與性有關,也就是常説的“春夢”。當我們做春夢的時候,性|交其實就是一種願望。當然這種帶有生理性質的夢例在書中有更專業的解析,但是這類夢並非此書的闡述重點。此書更多的篇幅是解釋那些看似並非是人們願望的夢是怎樣產生的,例如一些噩夢我們直觀的理解它的資料不可能是我們的願望,或是一些帶有奇幻色彩的夢也同樣也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但作者表示,這種夢都是被改裝過的,透過解析都能發現隱含在其中的夢者的願望。關於這個觀點,書中的論據很多。

類似於這些隱含着願望的夢,再用我粗淺的閲讀水平作如下解釋: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夢到過自己從某高處跌落,可能是懸崖可能是樹上也可能是某個高層建築,當然不能把這類夢解釋成為我們想讓自己摔死。在做這種跌落夢的時候,以我的經驗身體往往也會隨着自己在夢中墜落而產生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我的體驗就是心臟會忽然沉一下,皮膚麻一下,有點像坐過山車。按書中的解釋,這種感覺的原始材料來自於我們小時候被大人們高高舉起又忽然放下,也就是最常見的逗小孩的把戲“仍高高”。但是這種感覺並不能像疼痛或是性高|潮一樣被我們的記憶收藏,因為我們當時太小大腦的記憶功能並沒有發育,但是對於這樣的感覺身體其實已經有了記錄。類似的還有“飛翔夢”,有時我們會夢到自己能夠在空中漂浮,無論是飛翔夢還是跌落夢都可能與我們小時候被大人“扔高高”有關。關於跌落夢能夠做這樣的解析,我們在小時候會因為不留意摔跤得到大人們的愛撫,大人們會為你彈掉身上的灰塵拍拍你的頭對你微笑,假如你受了傷他們還會為你清理傷口給你些安慰。實際上夢到自己從高處跌落通常是期望得到別人的關懷。説的粗俗一點,就是當你現實中感到“缺愛”的時候可能會夢到自己從高處跌落。

此類型的夢書中有更為豐富和有説服力的解析;書中寫道,跌落夢對不同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意思,對女性來説這種夢可能隱含着有關性的願望。但無論夢者是誰,這些夢的材料都是來自於每個人的童年。這也是弗洛伊德另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童年對每個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絕大部分夢的材料都來自於自己的童年經歷。有時候我們會夢到一些陌生的人或者夢到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環境,但他認為這些所謂的“陌生”只但是是被我們的意識遺忘的童年經歷,這些情景雖被大腦遺忘卻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而潛意識中的資料只會在夢裏出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認為成年人的夢大部分都與性有關。這個觀點我當然願意相信這位偉人,但是不想作出解釋,因為我對夢中的性不感興趣,我電腦裏的A片其實已經很多了。

關於被改裝過、好處隱晦的夢,書中有一句概括性的解釋:“夢構成的動機往往是一個想要獲得滿足的願望;而它們不被認為是一種願望的原因及其具有的很多特點以及荒謬性,都是緣於在夢的構成過程裏受到精神審查作用的影響。”這句話較為晦澀而且內含專業詞彙,我也是琢磨了很久才明白,下面我仍然用我粗淺的閲讀水平作一些解釋:

如果要搞清楚夢為什麼會被改裝或者夢裏的願望為什麼會被隱藏,那就必須要先理解“精神審查作用”。所謂審查,能夠直接從字面來解讀,就像是現實社會中的“審查委員會”,偷税漏税、重婚超生,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會查。假如此刻某人想多娶個老婆或者多生個孩子而不受懲罰,那麼他們對“審查委員會”就需要隱瞞自己的真實狀況。但是,“精神審查”其實更趨近於現實社會中的道德方面的約束,並且這個審查是無論怎樣都無法阻止你到達目的。舉例説明,你要想讓一個女孩和你上牀,你不可能直接脱褲子亮出來傢伙就能成功,雖然為了到達這個目的務必得靠它,但是這也是最後才需要的。之前,你則需要投其所好,在她面前讓自己顯得不那麼像個動物,而是紳士一點兒或者有深度點、博學點兒、幽默點兒諸如此類的不像真正自己作風的行為。這就是你為了到達跟女孩上牀的目的而對自己的改裝。夢同樣是這樣,夢為了實現一個願望而透過各種方法改裝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你不可能跟每個想要上牀的女孩發生關係,但夢的願望都會被實現,無一例外。為了確保百分百的實現願望,夢改裝的自己的手段就五花八門了,遠遠要超越你的泡妞技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從夢的表象看到它反映出的願望,只有透過對夢的解析才能真正了  解這些被改裝的夢的真實動機。正如女人解析了男人後得出的那條“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的至理名言,對夢進行解析我們也會發現夢都是一個願望的實現。

只要清楚了夢和男人的有着共同的虛偽本質後,“精神審查作用”就很好理解了,它其實就是阻止你在看到喜歡的女孩後不會立即脱褲子的意識屏障,它會讓你的大腦意識到一個正常人和露陰癖的區別就在於此,當然後者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怪異正是由於自身“審查作用”的效能太低,所以我説它更趨近於道德方面的約束。

在書的結尾,作者再次強調了夢預示未來的不可能性,並説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解析,夢都是源於過去。  以上這些只但是是對《夢的解析》這本書最為膚淺的認知,書裏精妙和令人驚歎的觀點和論述不勝枚舉,例如為什麼我們會被夢驚醒、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夢才能產生、焦慮夢噩夢的動機等等。

另外由於本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對於本書的觀點完全會產生諸如:誤讀、曲解、瞎雞巴分析,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以上資料均只代表個人,和弗洛伊德連一根雞巴毛的關係都沒有。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3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發表於1920xx年。在這本書中,引用了超多的夢作為實例,對有關夢的問題從各個方面進行認真的探討。從性慾望的潛意識活動和決定論觀點出發,指出夢是慾望的滿足,絕不是偶然構成的聯想,即通常説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的解析》將夢分為顯相和隱義。顯相是隱義的假面具,掩蓋着慾望(隱義)。他解釋説,夢是潛意識的慾望,由於睡眠時檢查作用鬆懈,趁機用偽裝方式繞過抵抗,闖入意識而成夢。夢的資料不是被壓抑與慾望的本來面目,務必加以分析或解釋。釋夢就是要找到夢的真正根源。

很早就想讀這本書了,但一向有各種原因沒有去實踐,放假回家,有了充足的時間,能夠好好讀讀這本名著。《夢的解析》敍述了弗洛伊德對於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其實這本書在某些程度上改變了我存於心中的道德觀。讀過這本書後,每當看到街上熙來攘往的人羣,都有種異樣的感覺。這本書分能夠為六個部分,分別是:一、對兒童的夢的研究;二、探討夢的檢查作用;三、探討夢的象徵作用;四、分析夢的運作;五、舉例分析幾個真實夢境;六、夢的作用在於滿足願望。弗洛伊德從沒有偽裝或偽裝較少的兒童的夢開始講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夢境,其解夢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揭開夢的偽裝。  《夢的解析》指出夢是—種精神活動;“其動機常常是一個尋求滿足的願望”。夢是因願望而起,它的資料是“願望的達成”。夢不僅僅使思想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借幻覺經驗的方式,以表示願望的滿足。關於夢是“願望的達成”,作者舉了許多實例。其中一個是他的5歲的小兒子的夢。有一次,他們全家到達赫山腳下去遊玩。小兒子由於常用望遠鏡能夠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並不滿足於在山下玩。但父母並沒有帶他上山,他當時不很高興。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飛揚地跑過來告訴我;‘昨晚我夢見我們走廟到了西蒙尼小屋。’我此刻才明白,當初我説要去達赫山時,他就滿心地以為他必須能夠由荷爾斯塔特翻山越嶺走到他天天用望遠鏡所

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獲知他只能以山腳下的瀑布為終點時,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滿足了。但夢卻使他得到了補償。”  《夢的解析》指出夢是潛意識的自我表現,潛意識被壓在人的心靈的最深處,但它很活躍,於方百計要突破前意識的領域冒出來。當“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體息,即自我“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而放鬆了戒備的時候,潛意識使開始活動,於是出現了夢。由於做夢的人有不少願望是違反道德的,於是潛意識使以改頭換

面的形式冒出來。夢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於夢的化裝造成的。夢既經過多次化裝就務必透過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釋。  《夢的解析》指出夢和精神病有相似之處,他認為”夢包含着簡要的神經質病的心理學“。因為他在聞釋夢和神經病時都是以關於潛意識的理論為依據的。他總結夢和精神病都貼合潛意識的活動規律,得出的結論是:”潛意識比較喜歡和前意識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視或剛被打入冷宮(受排擠)的概念攀上關係。“透過這種手法,狡猾的潛意識能夠偷偷溜到意識領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過去人們所説的夢是來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啟示,強調夢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部分,是來自潛意識。夢既不是靈魂的顯現也不是上帝的啟示,而是人類早年實踐活動的濃縮品和沉澱物。 和弗洛伊德一貫的觀點持續一致,我們不難在他對夢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論“和”本能理論“。他認為夢的唯一作用便是滿足人的意識層面上的以及或者説更多的是滿足人的潛意識中的願望。而這些願望(許多出於本能,即可看為本我的體現)由於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理解,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禦機制、自我)進行調節,經過一系列粉飾,轉化成不易被察覺的形式透過夢境釋放出來。正由於這些粉飾,將夢偽裝,從而造成了解讀的困難。因此,在進行夢的解析時,首要任務就是破除偽裝,探索人的那些淹沒在”深海“處的願望。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4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民族。它的歷史真的可説是有喜有悲。喜的是從古至今創造出了許多奇蹟,如:秦始皇兵馬俑、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等等。悲的是也有許多恥辱,如:火燒園明園、戰爭、南京大屠殺等等。而有個人是我們民族罪不可赦的罪人!

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一個道士,一個農民,一個平民。他就是王圓,是這出杯具中錯步上前的小丑。他只是一個道士,有何德何能成為莫高窟的主人他只是一個農民,有何德何能把莫高窟當成自我的宅院他只是一個平民,有何德何能把持着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難道中國的文官都死光了嗎!

這篇文章是教師讀給我們聽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文化苦旅》。我看了以後更是悲哀,王道士把這些無價之寶的文物看成是玩物,隨便送人;把敦煌變成他的農舍,他摧毀了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汗水的結晶。這時,沒有一個人來阻止他,如果不是那時中國政府的腐敗,道士自以為真的能夠讓他對着莫高窟指手畫腳嗎不能!

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那裏,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真的是這樣,我們十三億人的心都在滴血。我不明白,為什麼王道士會那樣的愚蠢,寧願把珍貴的文物送給那些外國人,也不肯上報朝廷,把它們留在自我的祖國。如果我能和王道士生活在同一個朝代,我必須會竭盡全力來阻止他,如果實在不行,我會拿一把大折刀,一刀捅死他!

就這樣,莫高窟那些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最終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了起來,如卧龍騰飛般,飛上了復興的道路上。用巨大的資金買回了王道士送出去的珍貴文物,那些文物因為王道士的愚蠢繞了一個大圈,最終回到了自我的家。中華民族正在用自身的行動治癒這歷史的傷疤!

王道士是一個愚昧無知的人,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愚蠢,要多為人類留下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亙古不變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靈魂。閲畢孟子之文,思緒飛揚,心潮澎湃。

輕叩歷史之門,王朝的盛衰興廣,過往的歷史煙雲矇蔽不了智慧的明鏡。

嬴政手中的大秦帝國之所以能吞併六國、一統天下,正是“出則”有“敵國外患”,不發展就是消亡。而秦二世的苟延殘喘直至湮滅則是驕奢淫逸,盡享“入則無法家拂士”的安樂。

穿越歷史的塵埃,以史為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歷史規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晰而又深刻地警醒着古往今來的統治者。給予我深刻的智慧與啟迪。

國猶如此,人何以堪?舜、傅説、膠鬲等人崛起於憂患之中,經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折磨使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十分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有所作為,是因為他們有着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與不懈的努力,憑藉着自我“打不死的蟑螂”精神為自我開創了一片屬於自我的天地。

言及至此,聯想當下的有着“嬌(氣)驕(傲)奢(侈)獨(特)散(漫)”之美譽的“富二代”。他們肆意揮霍、盡情享受,喪失了父輩的“憂患“意識,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樂”,從未體驗過“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滋味。試問,談何青春之奮鬥,談何民族之崛起。嗚呼哀哉!

青春的色彩在奮鬥的汗水中會更加絢爛。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勇於磨鍊自我。在生活中、學習中我們要時刻堅持着“憂患”意識,不能一味貪圖“安樂”的現狀,否則完美的未來就會跟自我Saygoodbye了!

我時刻謹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6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藴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説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裏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説,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裏的東西,他就還給她,可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

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有趣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裏。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藴含着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裏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為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文明,讓我們一起,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説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

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7

人的一生面臨着很多的選擇,在無數的選擇中,生命長河也源源不斷地流過.每一次選擇都像從河岸邊拾起一隻貝殼,你會有所感悟.

《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棄醫從文固然是令人為難的選擇,陶淵明的歸隱山林也是他的選擇…….在我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許多的選擇.

幼年時的玩具的選擇對於我來説就是天大的事,每每從玩具店經過,我便要求爸媽給我買玩具,可只能選擇一樣,我瞧瞧着,瞧瞧那,再瞅瞅那,實在難以選擇.着番情景唯有用”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來形容,而偏偏”兩者不可兼得.我雖無”捨生取義”的斷然.但也終究選擇了自我的最愛.我學會了選擇也無非從着開始.

稍大寫後,上了學,難免回遇到選擇題,選擇,選擇,其基本可是是像這些選擇題一般.滿眼的A,B,C,D就等着你如何選擇.應對這種選擇,憑你的不再是自我的最愛,它靠的是運用知識,思想,用智慧,遇到這種選擇,唯好好的動一番腦子才是上策.

平時常説”機會靠自我機把握”着着實不錯,上次有個語文作文競賽,教師要求想參加的把文章交給他,我一向在猶豫,交還是不叫交,不交了有太可惜,着可是一個大好機會,可我又怕丟人現眼,念頭一向在不交與交的海岸邊徘徊.直到最終,我爺沒交,應對參加與不參加,我選擇了放棄這個機會,着純屬我頭腦發熱,做了錯誤的選擇………

在生活中,還需要選擇如何交朋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慎重選擇,若為以後想想,等到會考,那又是一次超難的選擇……人生總有許多的選擇,記住必須慎重,理智,做出最好的選擇!

應對選擇,你該怎樣辦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8

《列寧傳》這本書是普拉東、米哈伊洛維奇、凱爾任採夫寫的,作者在這本書中敍述了列寧為俄-國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戰鬥一生,並且着重介紹了列寧為建立布爾什維克黨,為反對沙皇制度、反對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而進行的鬥爭;介紹了列寧為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進行的鬥爭,列寧讀後感。就本書的結構來看,本書分為兩部分,以世界大戰的開始所劃分,也是分為兩個階段來講述列寧這個家喻户曉的人物的傳奇歷程,本書的結構緊湊,為詳細的瞭解列寧的事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的領袖和導師,對世界歷史和俄-國曆史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列寧的那種對無產階級的執着追求和信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我們的啟示將是我們生活的羅盤,無論在什麼時候都為我們提供了精神上的動力。

列寧的一生布滿坎坷,在曲折的道路上他孜孜不倦的為俄-國的革命奮鬥着,他把為共-產主義勝利的偉大事業所具備的堅決性和不屈不撓與不妥協的精神教給了工人和集體農民,在全世界走向勝利的過程中,他把俄-國推向了歷史的前頁,使俄-國的被壓迫者看到了希望,在他去世後,訃告説過一段對他的評價“列寧活在每一個誠實工人的心裏,列寧活在每一個貧苦農民的心裏,列寧活在千萬殖民地奴隸中間;列寧活在敵人營壘對列寧主義共-產主義和布爾什為主意的憎恨裏。”這段話真實的反映出了列寧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列寧的生活很簡樸,為他人服務是他一生的格言,不讓他自己要別人伺候,而要自己照顧自己——他遵守這條法律知道他生命的最後一日。列寧第三次嚴重發病後,無情的病魔使列寧右半身完全癱瘓並剝奪了他的説話能力和工作能力。列寧感到極端痛苦,竭力進行掙扎。至此,列寧的政治生命基本結束。一位看護他的教授記載道:“情況確是悲壯的。這個人,這個曾經用他的言語使羣眾激動興奮,曾經在辯論中説服戰士並使領袖堅強起來的人,使全世界都對他的話起了這樣那樣反應的這個人,現在卻連最簡單最原始的概念都表示不出來了”。列寧在病榻上與病魔做鬥爭的同時還是不忘革命,他忍着痛苦,吃力的口授了最後的幾篇文章,留給了布爾什維克黨和全世界無產階級領袖們最有價值的遺囑。

雖是領導,可是列寧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和善而謙遜的態度,他的温和使人們更加容易與他接近也更加願意與他交流,高爾基曾説“我從沒有見過誰能笑得像弗拉基米爾、伊里奇那樣有感染力。看到他像那樣一個嚴格的現實主義者,一個對巨大社會變革的必然性看得如此清楚,感覺的如此深刻的人,一個毫不妥協、毫不容情的憎恨資本主義世界的人,竟會笑得像個孩子,直到流出了眼淚,直到笑得喘不過氣來,是覺得奇怪的。一個人能笑得這樣,必定有最健全最健康的心靈。”可見列寧的親切在眾人心中的影響非同小可,相信他之所以受人民羣眾的愛戴與他的慈祥和善是分不開的,這也為他更好的接近羣眾,更好的領導革命奠定了基矗

列寧似乎繼承了他父親的堅強和勤奮以及母親的親切、剛毅,他的仔細、周密使他的每一個計劃都能在一定時間內很好的完成。在被監禁在獄室裏,列寧還是有條不紊的照常工作,他利用獄中圖書館的便利,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並且繼續指揮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他那有規律的生活和生活作息安排並沒有使他在鐵窗之中消褪健康,正如他母親所説“他在獄中健康增進了,而且變得異常愉快”。想必列寧的不驕不躁的心態正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的,我想這也是他領導革命成功的一個強勢。

列寧在整個革命的歷程中還展現出了他那博大的胸襟,對普列漢諾夫的欣賞他一直都沒有動搖過,儘管普列漢諾夫確實放棄了與他的合作而背叛革命走上了支持資產階級的道路,可是列寧並沒有因此而否定他的能力和身上的品質,他依舊再次對普列漢諾夫進行了邀請,可惜,這次的邀請卻失敗了,想必這給列寧和其他革命者帶給了遺憾。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9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郊寫的。從幼兒園老師那裏學過到現在我上五年級,這首詩已經陪伴了我六年。

每當我想起這首詩,我便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我想,別人一定會問:“這不是一首普普通通的詩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我想説,不,這不是一般的詩,這首詩凝聚着天底下所有母親的心血,難道不是嗎?小的時候是誰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裏受凍,廢寢忘食地為我們趕製棉衣?是她——我們的母親;是誰在寒冷的冬天為我們漿洗衣服,一雙粗糙的手浸在冰冷的水中被凍得通紅?是她——我們的母親;是誰在我們生病的時候,不顧一切地,不惜一切代價地為我們四處奔波,求醫問藥?是她——我們的母親;又是誰,默默地守在病牀前,徹夜不眠?是她——我們的母親。

有一次,我半夜發高燒,我的媽媽急忙背上我,衣服也沒穿幾件就去找大夫,跑了好幾家診所,才敲開一家診所的門,把我的燒退去。但媽媽卻因為我操勞過度,把自己給累病了。你們的母親不也常常無條件地為你們操心受累嗎?我們不要時不時就跟媽媽頂嘴吵鬧。你們知道嗎?當我們和媽媽頂嘴吵鬧時,我們的媽媽該多傷心?她們會覺得心都要碎了。

在我的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就是母親。世界上,母愛是最純真的,母愛的力量是最強大的,是無與倫比的。母親把世界上最寶貴的禮物——愛,無私地贈與我們,讓我們在祖國的大地上立足、生根、發芽。我們身為新世紀的兒童,二十一世紀的主人,不管走向何方,不管以後從事的事業有多大,都不要忘記用她們半輩子的時間哺育我們成長的母親。

我想代表全世界的兒童向為孩子們付出畢生心血的母親説一聲:謝謝你們把我們撫養成人,母親,您辛苦了!

《遊子吟》——是你,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母愛,更讓我懂得了感恩。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0

傳説,女媧補天還剩下一塊靈石,那靈石投胎變成了賈寶玉,成了《紅樓夢》的男主角,那一書在末尾的時候,寫到賈寶玉又變回了原形,而那時女媧正愁大地上沒有生氣,想弄幾個“人”來解解悶。

於是,女媧突然想起她當年補天時還剩下一塊靈石未用,於是飛奔青埂峯下,找到了那塊靈石,那是,女媧把靈石捧在手心裏,突然發現石頭上有字,原來是《石頭記》啊!女媧細細回想祖先説過的話:在我們仙界和人間之外,還有另一片地方,那就是虛幻世界,我們仙界和凡人都不能進去,進去的東西出來後會被刻上字,你們一定要謹記,不能硬闖虛幻世界啊!原來,祖先們早就知道了會有“人”的出現啊!不過,這“人”要怎樣造呢?

女媧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想起仙界紫巫女魔拉拉的紫雲書架上有一本名叫《幻術》的書中記載過:造人,將靈石於大熔爐中熬七七四十九日……不過,後面的被撕掉了。女媧想,不妨試試吧!於是,她找來仙界唯一的大熔爐,加入紫巫女花園中魔力池的紫晶水,再將靈石放入。待到七七四十九日之後,女媧來到大熔爐邊,靈石已熔化,只有一爐紫色的水。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女媧拿勺子舀了一勺準備觀察,突然,送信鴿子飛來,不小心撞到了女媧,女媧手中勺子裏的水就濺落在旁邊的含羞草上。奇怪了,那水遇到含羞草就慢地,慢慢地變成了人,女媧高興極了,又照這個方法造了許多的人。

從此,人間大地上便有了人類,因為他們是紫晶水與靈石的結合體,而靈石上刻有石頭記,紫晶水有魔力,於是他們一變成人便會説話,而且還會背石頭記。從此,人類的歷史就開始了。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1

雪人尤·奈斯博點評:很巧妙的前後呼應,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推理看多了,隱隱猜到了兇手,或許也是因為作者故意設置了一些線索。文章中的細節有很多,作者將場景都細細描繪出來,但不會告訴你這件東西有問題,而是在後面出現相關細節的聯繫,所以讀者就像是站在哈利旁邊與他一起推理一般。也就是説,文章不僅沒有出現什麼bug ,反而設計縝密。(以下含劇透)只是有一點不太明白,我的第一反應是布萊特做局引哈利去幫自己破案,但是哈利卻傾向於她是連環殺手。不知道這是作者寫作的失誤(覺得優秀的警察應該不會如此只想一種可能的結果),還是為了凸顯哈利的思維方向是把人當做連環殺手和心理變態者。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2

縱觀李鴻章一生,可圈可點處眾多,但是在皇權體制下,沒有實現其抱負,這是民族和個人的悲哀.

李鴻章在列強眼中享有盛譽.1896年李鴻章訪美時一位美國記者這樣描述:他面龐慈祥,雙眼明亮,閃爍睿智,包含幽默.他從不向人提要求,但總能獲得滿足.他很輕鬆地與人交談,不會使人緊張……對婦女禮貌,喜愛兒童.

但李鴻章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為在美華人移民爭取權利的機會,在訪美結束後,他有意避開了美國西部,而選擇了加拿大作為他回國的路線,引起了美國記者的注意,就此事對他採訪.李鴻章藉機請求美國媒體幫助中國移民:“我期望美國的新聞界能助中國移民一臂之力.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説是自由的嗎?……我相信美國報界能助華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華法案.”

李鴻章為了廢除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鴉片貿易還做了許多努力,為此在1894年8月27日會見了世界禁煙聯盟執行祕書英國人約瑟弗.G.亞歷山大————後鴉片貿易為英國國會議案所禁止.

李鴻章也得到同時代優秀人物的認可,比如(在義和團之亂時)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出面與諸大臣商議對策.北京不保,萬一太后與皇帝在戰亂中罹難,中央政權面臨崩潰,國家將陷入徹底無序的混亂.為免出現這種情況,羣臣合議,到時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

李鴻章重視西方科學,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赴美學習現代科技知識.這批留學生曾經考入耶魯等名校,詹天佑就是這批留學生的代表.此外,中國的電報業也是由這批學生開拓的.李鴻章積極學習新鮮事物,一次問一個留洋生什麼是“拋物線”,小夥子解釋了半天,李仍一頭霧水.小夥子急了:“撒尿就是拋物線!”李恍然大悟.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時間極力否定“帝國主義”曾經在中國存在的美國哈佛漢學家費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總算是良心發現,説了些公道話:“列強未能‘分裂中國’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中國善於巧妙地利用一個國家來牽制另一個國家 .”而且這個避免八國聯軍肢解中國的人物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應該對甲午戰爭的失敗負責,因為工業化的日本和農業化的中國作戰,勝負在戰爭前已經決定了.李鴻章是晚清最傑出的外交家,他的後半生致力於中國的外交事業,在當時那種國際大環境下他已經盡到一個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3

李鴻章在近代史上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所謂今中國俗論家,往往以平發平捻為李鴻章功,以數次議和為李鴻章罪。李鴻章早年師從曾國藩,平太平天國中,始嶄露其軍事天賦,及至平捻軍,已經接替了曾國藩的地位,實為漢臣第一代表。而後致力於洋務,盡力數十載,建立了近代的工業和軍事體系,而甲午一戰,其苦心經營海路諸軍毀於一旦,即是宣告了洋務的失敗,從此而來的是中國地位的徹底淪落。之後李鴻章以年過七旬之身體,奔走於各列強之間,盡力維持,而為世人所詬病最多的,也是在這最後的七年。

梁啟超從李鴻章未達以前即其時的中國之形勢,兵家之李鴻章,洋務時代之李鴻章,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外交家之李鴻章要等幾個主要階段和方面對李鴻章進行解讀。每一事提及成敗,必以李鴻章當時所處的實境,分析他的行為決策,而不以簡單成敗論,力求客觀公正,不無理智與智慧。及至甲午戰敗,是為李鴻章個人名譽之轉折點:當中日戰事之際,李鴻章以一身為萬矢之的,幾身無完膚,人皆欲殺。而梁啟超頗有英雄相惜之情:彼蒼者天,此前所以寵此人着何以如是其憂,後之所以厄此人者何以如是其酷耶?吾泚筆至此,不禁費書而歎也。悲慼之情,由是可知。

梁啟超寫李鴻章,可謂實至名歸。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梁啟超和李鴻章所處時代相距不過幾年,甲午戰爭敗,則維新變法興。梁啟超和李鴻章同為救國於水火奔走,國勢之衰微,實為共見。然梁啟超惜李鴻章之視野狹窄,只知西人所謂堅船利炮,而不知政治人心。“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梁啟超吸取李鴻章的教訓,從變法入手,尋求救國之路。梁啟超寫李鴻章,也是寫出了自己變法的勇氣與決心。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梁啟超本人也是譭譽極多,支持過變法,也與孫中山有接觸,支持過袁世凱,又鼓勵學生蔡鍔反對袁世凱,又一手促成五四運動。詬病者認為梁啟超善變立場不堅定,投機。而我認為梁啟超變得背後,只是在不斷尋求救國的方法,他的每一次選擇,都是真切而認真的。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是一句驚醒,讓我們不要盲目以成敗論是非功過,也讓我們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勇氣和判斷。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4

國中語文六冊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歷來都把這篇短文作為勵志類的文章,激勵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教參上的分析是這樣的:本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説“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他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了“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説到了。短文由個人説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的論斷,這是針對國君説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由此自然導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我認為這樣的理解固然能夠,但並不是孟子的本意。孟子好辯,注重邏輯,這是公認的事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的最終部分,是孟子的自述,論述的應當只是一個問題:個人怎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為了方便論述,我把教材中的短文抄在下頭: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是由前文六個事例得出的結論,還是對這六個人被“發”被“舉”之後所做事情的概述?這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關係到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課文開頭的六個排比句分別指出舜、傅説、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人在被“發”或被“舉”之前的身份,在被“發”或被“舉”之前,舜是一個農民、傅説是一名建築工人、膠鬲在做着小生意、管夷吾是一個政治犯、孫叔敖在海邊隱居、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從市場換來的奴隸,他們的出身都很卑微。

如果説是對前文的論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適合前面的所有人。舜、傅説、膠鬲、孫叔敖等四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説得過去,種地、做建築工人、做小生意、隱居,生活可能都很清苦,吃不飽飯、很勞累也可能是正常的事。但説他們“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點説不通,難道這些人不滿意自我的生活?舜種地的時候、傅説修築房屋的時候、膠鬲做着他的小生意的時候、孫叔敖在海邊過着他的隱居生活的時候,整天報着鴻鵠之志,時刻想着成為王侯將相?管夷吾與百里奚,這兩個人動心忍性,還説得過去。據《史記?管晏列傳》中記載,管夷吾這個人出身卑微,做過生意,當過兵,但都做得不好,後跟隨公子糾。但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王位過程中,公子糾敗。管夷吾作為囚犯本應被斬,後經鮑叔牙極力引薦。公子小白即齊桓公不但不斬他,還封他為相。在管夷吾的輔佐下,齊國日益強大,最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贖到,在被“舉”之前,動心忍性是可能的,也是應當的。並且一個人被“發”或被“舉”後就必須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嗎

?這也不必須。歷史上多少人被“發”或被“舉”後,仍然名不見經傳。

像趙匡胤這樣黃袍加身以後就成為一代開國君主的人實在太少,很多黃袍加身的人最終落得個叛臣賊子、身死人首。被“發”或被“舉”只是給了你一個機會,這後面的路還很長,這路怎樣走,能不能走出一條光明大道,這不僅僅需要個人的素質,更需要你作出更為艱苦卓絕的努力。所以這句話與前面的六個排比句應當都是對這六個人一生的概述,前六個句子講他們出身卑微,“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説“上天把成就一番偉業的機會給了這些人”,後面的句子概述他們被“發”或被“舉”後歷經磨難,他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但經過這些磨難,使他們的內心驚動、性情堅韌,竟然完成了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偉業。“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作“竟然”講更為合理一些。“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他們成就的事業,也出乎“發”或“舉”他們的人的意料。這樣講,更能體現孟子的邏輯。

其次,我們再來分析文本的第二段“人恆過然後能改”。一般的理解是: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按這樣的理解,有點鼓勵犯錯誤的意思。難道錯誤也是成功之母?一個總是犯錯誤的人,很難成就大事業。這有點説可是去。“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心境困頓、思慮堵塞,然後才能振作。這在第一段中的“動心忍性”已經作了論述,如果還這樣論述,顯得重複。“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一個人的想法僅有經過自我的臉色或聲音表現出來,別人才會瞭解。如果不是這樣,這些人又怎樣能被“發”或被“舉”呢?這在第一段中這些被“發”或被“舉”時,這些人的過人之處應當已經表現出來了,不然也不會被“發”或被“舉”,這樣的論述也顯得剩餘。對於“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這些人在之後的成就偉業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但他們都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時,也會心境沮喪,但他們堅信自我必須能成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看到自我所做的事情人們是否滿意,進而採取更為恰當的方法與措施。這樣一來,文句之間的聯繫就更緊密了。

文本第一段是説這些人被“發”或被“舉”後成就了一番偉業,緊之後孟子深入一層,論述他們為什麼就會在被“發”或被“舉”後成就了一番偉業?那裏有他們的主觀條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這些人在被“發”或被“舉”後,在成就偉業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也會有心境沮喪的時候,但他們能夠從中解脱出來,能夠看到期望,他們能從別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事情做得怎樣,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進而按規律或人們的意願辦事。這是這些人成就一番偉業的個人因素,這一點尤為重要。不然的話,每個人都會成就一番偉業,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話,普遍的理解是:孟子由個人成就偉業談到治理國家的問題。而我認為,這仍然是談論個人成就偉業的問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時間一久,這個國家就會滅亡。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孟子在那裏用了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來打了個比方,仍然是論述個人成就偉業的問題。“入”是個人內心方面的因素,“法家拂士”就相當於個人的主觀條件、個人的過人之處,“出”是外部的艱難險阻,“敵國外患”就相當於成就偉業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艱難險阻。這樣一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正如一個國家國內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外沒有鄰國的侵擾一樣,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的過人之處、沒有能夠改正自我錯誤、沒有堅信自我必須能成功的信念、沒有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耐,沒有成就一番偉業的各種艱難險阻,這個人就不會給後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人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過完自我的一生。

正是基於以上的分析,孟子在末尾得出了這樣的論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這一句話應當是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應當是:生死於憂患,生死於安樂。這樣一來,這句話就能夠這樣理解:艱難險阻能讓那些不怕困難、迎難而上、有過人之處的人成就一番偉業,如果安於現狀,一個人只能是平平庸庸地過完自我的一生。對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短文,這樣的理解貼合儒家出世的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理念,我想這也許才是孟子要表達的意思。

《夢的解析》讀後心得體會 篇15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是一本記錄自我與自我對話的書,也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沉思錄》的詞句不顯華美,卻詞詞打動人心,句句發人深省。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感受一:修身養性,笑對人生。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對,不受干擾,勇於承擔。正所謂知足常樂,不抱怨,朝着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奧勒留説,“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我的缺點和行為。在當今,以自我為中心,自我不斷膨脹的時代,這是一曲清涼劑,讓我們清醒,少埋怨社會,多想想自我為社會做了什麼。

感受三:換位思考,學會諒解。《沉思錄》強調,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繫,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所以,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或管理人員,我們待人處事還是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學會換位思考,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温暖,自發地產生迴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總之,《沉思錄》中關於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觀點,對我們現代人來説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的良藥,因為簡單所以歡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q3vr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