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7篇)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7篇)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_,一看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字——《史記》。沒錯,今年暑假,我就品讀了這部輝煌的歷史鉅著。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7篇)

《史記》這部書記敍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發生的史事,是我國的第一部記傳體史書。它逐一記述了夏、商、周、秦的興盛和衰敗的原因,堪稱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父親的薰陶下,他20歲就開始遊歷全國,收集素材。在他47歲時,他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腐刑。出獄後,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2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史記》,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也終於名垂於青史。

品讀全書,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戲諸侯的幽王,我憎驕奢淫逸的紂王,我贊愛國、執着的蘇武,我頌敢於自薦的毛遂,我敬潛心鑽研道德學問的老子……

在我心中,”英雄“這個字眼不誰都能配得上的,而在這本書中,我就找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大英雄,項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鴻門宴時放走了自己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劉邦,在告別了虞姬之後,他突圍失敗,被困在了東城,也損失了700餘人,到了烏江,一位亭長讓他渡船前去江東稱個王,但是項羽婉言拒絕,並把他的烏騅馬贈於亭長,然後,他讓僅剩的二十多人拿着短刀,跟漢軍打肉搏戰,在殺了幾百名漢軍之後,拔劍在烏江自刎。

像這樣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之後,讓我彷彿徜徉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細細品味着每一個歷史故事。我彷彿看見了太史公在昏暗的光下,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若有所思……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暑假,總比平時多了一點空閒,想讀一讀書櫃中平時無暇顧及的書,一本《史記》映入眼簾,那是爸爸以前帶回來的。

赤足踩在歷史鬆軟的沙灘上,俯身拾起一個散發着智慧光芒的五顏六色的貝殼,細細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歷史是一座巨大的寶藏,智慧之人善於從中挖掘經驗和長處,以便借鑑和學習。歷史是一為和愛又不是為威嚴的老人,他的口袋裏裝着無數無價的珍寶,那是智慧和思想的產物,了得到這些珍寶就必須翻開歷史的長卷孜孜不倦的學習學習。

這本《史記》是 已經譯成白話文的。原著是司馬遷,對於歷史,我興趣不濃,對於此書,我卻一改往日,興致勃勃地翻閲起來。

雖然是譯文,但裏面的歷史人物錯綜複雜故事繁多,古典成語還是讓我讀起來頗費勁的,但越讀你就越感到,《史記》是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在這部畫卷中,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文明史。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從中我知道了中華民族的創建者——黃帝,他使中國從野蠻的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黃帝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後才出現了“堯”“舜”“禹”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回的動人故事。在這部畫卷上我瞭解了從商國到春秋戰,直到秦始皇統一了全國,漫長的歷史,每個細節,司馬遷竟寫的如此詳細,真讓我最佩服。我不國禁對司馬遷肅然起敬,這麼一部鉅作,沒有一點文字動底,沒有對祖國曆史的負責精神,是不可能寫出這一部千秋不朽的鉅著的。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我從這本書裏獲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語古典。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讓我瞭解了藺相如的歷史故事。讀了此書我還知道了“一鳴驚人”“指鹿為馬”“管鮑之交”“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些成語的來源,《史記》也更詳細的記載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國歷史上對中國文化所起的作用。

《史記》是一部歷史詞典,在這部鉅作中我知道了中華民族音樂的起源,也知道了音樂能與天地相和,音樂能與國家安定想和,音樂能展示一個民族的文明史,這時我聯想到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張藝謀導演的一場氣勢恢宏的音樂盛典,中國音樂能讓人驚歎,20xx名演員為奧運而歌,讓世界矚目,音樂的魅力之大,打響之歌,讓世人明白這悠久的文明歷史。

《史 記》是一部歷史詞典。裏面的內容太豐富,讀一讀只能瞭解它的大意對於我來説,以後要讀上幾遍或幾十遍,才能真正瞭解它才能真正瞭解中華民族古老悠久的歷

史,而讀了後記,更是對作者司馬遷的佩服,司馬遷身陷監獄,還在研究歷史,出獄後繼續編寫史記,直到五十歲,才基本編成,可見他的敬業精神。

《史 記》的前言中是這樣評價《史記》的,“《史記》有史鑑的明智,詩歌的穎慧,數學的精神,博物的深沉,倫理的莊重,邏輯與修辭的善變”。做為一個國中生的

我,平時喜歡讀小説,欣賞散文,但自從初讀《史記》,讓我又一次感受,我們讀一些古書,瞭解自己祖國的歷史,那也是受益匪淺啊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看了這一篇才知道,原來田單就是那個讓樂毅下課的人啊。

前面好幾篇都是這樣,本來是一直很能打仗的將領,比如樂毅、廉頗等,在外面打得好好的,突然因為被敵國用反間計,君王就臨陣換將了,於是從此命運就發生逆轉。

這一篇就是寫的讓這種將領命運逆轉的那個使反間計的人:齊國被燕國樂毅打得幾乎滅了國,只剩莒縣和即墨兩個小城還在死守,這時候出來個田單,情勢變了。

田單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遠親,本來是齊國首都臨菑一個汲汲無名的管集貿市場的小吏。第一次讓他被人記住的是在樂毅攻齊,齊軍全面潰敗,齊國民眾面臨滅頂之災時表現出的正確的預見和判斷,讓他的家族得以保命,其實説起來很簡單,就是他一家從臨菑逃到安平後,燕國長驅直入,他估計安平也保不住了,就提前讓家人將自家的馬車車軸兩頭鋸斷,裹上鐵箍,增加馬車的防撞性能。城破時很多人駕車奔逃情形混亂,多數因馬車衝撞毀壞而被俘,而田單一家從安平脱逃到即墨。當時楚將淖齒殺了齊湣王據莒縣,燕國不得其門而入,就移師去攻即墨。即墨大夫帶兵出戰,被燕軍所殺,即墨人推舉田單來帶兵拒燕。

樂毅正在前方圍困即墨時,燕國國內政局發生變化,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新王在當太子時就與樂毅關係不好。田單聽説後派人使反間計,散佈謠言説樂毅想在齊國稱王,因為齊國百姓尚未歸附,所以故意緩攻即墨以待時機。於是燕惠王“使騎劫代樂毅”,樂毅跑到趙國去了。

從這時起,戰爭的態勢悄然發生改變。一方面燕國的民眾與士兵因為樂毅的離開而不平,另一方面田單在即墨搞了很多邪招來激發士氣,這些方法都屬於旁門左道,上不得枱面,完全經不起道德的評判,不過很有效。比如自稱有神來助,隨便請一個士兵來扮他的神師;又比如誘使燕軍做一些激怒即墨人的舉動(殘害俘虜挖墓焚屍等),即墨軍民羣情激憤,急於一戰。雙方士氣此消彼漲。

田單見士氣可用,就着手謀劃反攻了。他反攻的方法也不走正道,估計是兵力上明顯弱勢,只好出奇招了。他一方面“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進一步凝聚軍心。另一方面,讓婦孺到城上守衞,派使者“約降於燕”,又讓即墨富翁送重金賄賂燕軍,説“即墨要投降了,燕軍進城時請不要擄掠我家,保我家人平安”,讓燕軍上下一片歡欣鼓舞,以為即墨已經到手了,軍心鬆懈。

然後,在城中徵集千頭牛,身披畫有五彩龍紋的紅布,尾巴挷上澆了油的麻繩,令人把城牆戳出十幾個洞,然後埋伏五千壯士跟在牛後,半夜時點燃牛尾巴後的麻繩,火燒到牛尾,千頭蠻牛受驚衝出城牆衝到城外的燕軍陣營,熟睡中的燕軍士兵驚慌失措,驚牛所觸盡死傷,五千壯士“銜枚擊之,而城中鼓譟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下。”結果是“燕軍大駭,敗走”。後來齊軍殺了燕將騎劫,“追亡逐北”,最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乃迎襄王於莒,入臨菑而聽政”。齊國從此復國。

這場戰役寫得十分精彩。

於是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他當之無愧。

然後是“太史公曰”,説田單用兵靜若處子,動若脱兔,善出奇兵。這個評價他也當之無愧。

從田單的故事中,我們更看清了戰爭的殘酷,之前的列傳中的將領主要寫他們從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往往當他們失敗時,基本上其故事就要結束了),經常是以勝利者的角度來看這一場場戰役,難以體會戰敗者的苦難。然而在這一篇裏,田單是在齊國亡國之痛中崛起的,他親身經歷了作為戰敗國的臣民流離失所東奔西逃的切身之痛,還有,在那一場奔牛之戰中,他不得不使用老弱婦孺投入戰場,其實也反映了當時即墨兵力的窘迫,以及戰爭的殘忍。再還有,雖然是田單為激發士氣故意誘發,而齊軍俘虜被燕軍割鼻的慘痛,仍讓人看出戰爭慘不忍睹的一面。

説到這裏,田單用兵的“奇”,有的手段很不道德,不能苟同。

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説,就象是上海的淪陷成全了“傾城之戀”中白流蘇與範柳原的結合一樣,是齊國的傾覆造就了田單的戰功。或者換個説法,時勢造英雄。

關於田單,就是這些了。

這一篇列傳最後還簡單敍述了太史繳之女在莒縣救助齊湣王之子法章,後成為君王后的故事;以及齊國畫邑人王燭寧死不與燕軍合作的故事。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4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司馬遷説:“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説:“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閲讀和蒐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準備着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裏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他把從傳説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敍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鬱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5

我讀的《史記故事》,是節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話本。這本書只節選了30篇史記中的故事。古人説過”一葉而知秋“,讀《史記故事》我完全可以領略《史記》的歷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蒼穹幽深而遙遠,繁星閃爍,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戀、憧憬,感慨萬千。《史記故事》猶如這深邃的夜空一樣給人思考、哲理,前車之鑑的警醒。

走進《史記故事》一個個帝王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談笑風生躍然紙上。跟隨他們的腳步,我目睹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留下的串串印記。有的人聖德,有的殘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堯禪讓開啟聖德,商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無不揭露其有多殘暴,周厲王防民之口,讓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無道,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昏庸,項羽劉邦的楚漢相爭的風起雲湧的治國策的較量,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美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為古今文學典範。這也許就是母親説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藴,是我們的文化樹的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讀史使人明智“説的一點也不假。《史記故事》作為歷史書籍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窮無盡,它的哲理讓看過他的人一生受益。當我讀到《卧薪嚐膽》時,越王勾踐的毅力,改正錯誤的決絕,讓我心生佩服,他讓我明白:面對困境時,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讓我對軍事家項羽、韓信敬畏不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讓我們這些後輩明白:身處絕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麼巨大!《紙上談兵》趙括慘敗秦軍,讓我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語言的巨人,卻可能是一個行動的矮子。我們要多思考、多實踐。每一個故事,讓我們讀過之後,都是一種啟迪;每一個故事我們領會之後,都將變成我們的一種智慧!

我讀了至少五遍《史記故事》才敢拿起筆寫這篇讀後感,因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許我褻瀆!

《史記》心得體會大全四

中文學家魯迅曾經説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最近有幸拜讀,希望將讀後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史記描繪了從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年間的歷史與個人的喜怒哀樂,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去描繪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其對遠古時代傳説的記載與對奴隸制社會的描寫,是古今史書的獨一無二的記載,所以其歷史考察價值是無窮的。但百姓為何要讀它呢?因為它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離騷》是戰國時期屈原的優秀代表作,史記能與它相提並論,是一種榮幸,從中可以看出史記的文學價值是無與倫比的,這也是史記備受古今各界人物推崇的原因所在。

史記上的故事使我流連忘返,其中收錄在《呂不韋列傳》中的呂不韋舉薦子楚使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呂不韋見了秦昭王庶出的孫子子楚,很同情他。呂不韋為了幫子楚而遊説秦國,子楚答應:只要他遊説成功,便與他共享秦國。於是呂不韋拿五百金送給子楚,有那五百金遊説秦國。他找華陽夫人的姐姐,用重金賄賂她,並向其舉薦子楚,讓其勸華陽夫人:“你何嘗不找一個賢能的人去認他做乾兒子?我看子楚非常賢能,是個人選。於是,華陽夫人與太子安國君決定將子楚作為繼承人。呂不韋調了幾個宮女與他同居,子楚要她們,呂不韋給了他,但隱瞞了其中有一個已經懷孕的真相,後來,這個女人生下了嬴政。後來,他們趁變亂逃回秦國。這時,安國君即位,沒過多久,子楚即位,後來,嬴政即位,呂不韋獲重賞。

讀完史記,我百感交集,史記中那人物的悲歡命運使我徹夜難眠,我從史記中汲取歷史中的教訓與成功的祕訣,我覺得史記身上有一些東西是幫助我們走向漫漫人生路的養分。總之史記使我對歷史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一開始我認為歷史是一種高不可攀而不可侵犯的尊嚴,是史學家才會研究的東西,史記離我們凡人很遙遠;讀了它之後,我覺得歷史與我們的距離近在咫尺,而並不是那麼遙遠,史記也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比如從項羽的身上,我們就能看出他那勇猛善戰的特點,正因如此他才打敗了秦王朝;也可以看出他不善待部下,急功近利的特點,這也使他最終走向沒落。史記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受到重用到沒落都有他自己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人生興旺之道,這也是一種獨特的魅力。總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綜合到現在是:以史為鏡,可以知方向。

在書海中遨遊,史記這樣的好書伴你終生,但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並重的古代着作恐怕只有史記一部。所以,史記是一部的的確確的好書,一部古代典籍,一部藝術珍品!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6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史記》。這裏記載了皇帝到漢武帝這三千餘年間多的歷史。我想看看我們國家的歷史是怎樣的,於是就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分為5篇,分別是:帝王篇、諸侯篇、文臣武將篇、布衣文人篇、少數民族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帝王篇。

帝王篇裏《堯舜禪讓》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我給你講講吧!五帝中的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帝嚳死後,吧皇位傳給了摯,摯在主政期間沒有什麼所為。摯死後,放勛繼承了皇位,這就是堯帝。堯帝雖然出身富貴,但是他不像別的富家子弟那樣有很多毛病,他把國家理治的很好。堯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沒有傳給兒子丹朱,而是傳給了舜。堯不是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丹朱實在不成材。堯帝為了陶冶他的性情,發明了一種智力遊戲——圍棋,傳授給他,希望他能修身養性。但丹朱還是原來的丹朱,沒有變,圍棋卻流傳了下來。話説回來,這個舜到底是什麼人呢?舜的年少經歷既複雜又悲慘。但他一直為人好,非常孝順。大臣們推薦堯的兒子丹朱為皇上,堯帝説:“丹朱雖是我的兒子,但是他性格惡劣,我不會給他機會的。其他的,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是有品的才能,都可以推薦!”大臣們推薦舜,但是堯帝還有點猶豫,就親自驗證了一下。經過重重考驗,舜的做法讓堯讚不絕口。封為部落首領,就是舜帝。舜從此代替堯帝。舜大膽的任用賢才治理國家,整個民族變的興旺發達,後來,舜仿效堯帝,沒有把皇位給自己的兒子商鈞,讓給了具有美德的禹。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皇位,建立了夏朝,禪讓制度從此消亡了。

《史記》中還有許多著名的故事,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多瞭解一下中國的歷史!

《史記》心得體會1000字 篇7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着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曆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着,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傑請他渡江再待捲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宂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着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卧薪嚐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p9ez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