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紅日讀後感(精選23篇)

紅日讀後感(精選23篇)

紅日讀後感 篇1

今天我讀了《紅日》這部紅色經典,作者吳強以解放戰爭時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紅日讀後感(精選23篇)

漣水戰鬥,描寫的是1946年秋末冬初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守漣水城,國民黨王牌軍74師進攻連水城,人民解放軍經過苦戰以後,撤出陣地,北上山東的故事。

吐絲口、孟良崮兩次戰鬥,描寫的是1947年2月至5月17日,蔣介石為一舉全殲山東解放軍,調集湯恩伯兵團20餘萬人,以張靈甫74師為前鋒由南向北齊頭並進,又命令濟南的李仙洲兵團由北向南推至萊蕪、新泰一線,企圖南北夾擊我軍。華野解放軍陳毅、粟裕兩位司令員決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線阻擊,大部隊則圍殲李仙洲部,著名的萊蕪戰役打響。萊蕪5萬敵軍企圖向吐絲口方向突圍。沈振新率部飛兵攻佔吐絲口,截斷敵軍退路,全殲李仙洲兵團。蔣軍不甘失敗又以張靈甫為先鋒,向我山東蒙陰縣進攻,妄圖聚殲我華野於沂蒙山區。陳毅、粟裕兩位司令員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圍殲74師,張靈甫卻不顧死活,佔據孟良崮,妄圖以中心開花、四壁合圍的戰法置我軍於死地,兩軍72萬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區激戰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最後,沈振新部從山後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峯,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無路可走便自殺身亡的故事。

本書猶如一幅氣壯山河的畫,又像一首氣勢磅礴的歌。吳強老先生把人物寫得正直,把一幅幅畫呈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安寧和和平而光榮犧牲,他們總是赴湯蹈火的與可惡的敵人搏鬥,用他們寶貴的生命,保衞人民的利益。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傳送下去。我們今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搏鬥的精神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本書很好看,吳強老先生成功的塑造了沈振新、劉勝、石東根、秦守本、黎青、張老大娘等善於指揮的高級軍事領導到英勇善戰的普通戰士和熱情善良的人民羣眾,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不怕犧牲,團結一致,對敵人無比的恨,對人們的無限愛,就不可能消滅74師,也就不可能扭轉山東戰場的局面,我們要感謝他們,向他們學習,努力學習本領,做一個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讓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陽,讓思想的燭光點亮我們的靈魂”

紅日讀後感 篇2

個人擁有才華固然不錯,但如果不用在為民謀福利上,那他的才華也就失去了價值。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紅日有感500字,歡迎大家閲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站。

讀完《紅日》這本書,我心中有一絲悲涼的感覺。

為沈振新的勝利而感到欣慰,更為張靈甫被同僚坑害而失敗感到悲哀。一代抗日英雄沒有戰死在抗日戰場上,卻不幸死在了內戰裏。

如果在孟良崮戰役中湯恩伯能夠伸手援救張靈甫一把,那麼這位偉大的抗日英雄也不會走投無路,最終落得冤死戰場。司馬遷以前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從愛國方面講,張靈甫絕對是一名英雄。他一生忠於職守,為黨國誓死效忠,他本可死的轟轟烈烈,而死在了內戰戰場上的張靈甫,他的死只能是“輕於鴻毛”了。當我讀到他在走投無路的狀況下,不願做共產黨的俘虜而自殺時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那時,他的內心有多麼的痛苦,多麼的不甘心!如果不是這場戰鬥,如果不是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他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如果國民黨部隊中都是像張靈甫那樣的英雄,那麼也許國民政府就不會那麼快就垮台。但但是事實不能改變,國民黨官兵內部極其腐敗,個個只顧自己,不為黨國利益着想,這才是國民政府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共產黨那種團結合作,吃苦耐勞,嚴於律己,獻身革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雖然國民政府由美國人支持,有全美的裝備,有最先進的戰鬥武器,有充足的食物,而共產黨只有普通的槍支彈藥,而且還要經常餓着肚子戰鬥,但他們有最勇敢的戰士,最崇高的理想以及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這就是共產黨最終勝利的原因。

我常想,如果張靈甫能以大局為重,能以百姓利益為重,能以國家為重,也許他會成為第二個傅作義,那麼,我們也就不用為他哀歎了。一個人擁有才華固然不錯,但如果不用在為民謀福利上,那他的才華也就失去了價值。

最後,由衷地讚美我們的黨---一心一意為百姓的黨!

紅日讀後感 篇3

曾經看過《紅日》這部小説的同名電視劇,感觸很深,就找出小説原文來拜讀。

在書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種英雄本色,經過六十年的滄桑鉅變後依然清晰的英雄本色。

這是一部優秀的軍事史詩。它以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鬥為主線,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派王牌軍74師的故事。史稱“萊蕪戰役”。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的正確指導,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援,人民解放軍服從大局聽指揮,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用小米加步槍的簡單裝備打敗了用清一色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隊。

曾經看過幾篇有關愛國的文章,總是感覺自己似乎就是那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的一員,灰沉天空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空氣中瀰漫着濃重的火藥味,遠處是喪盡天良的日本鬼子,或是虛偽的國民派士兵的嘴臉,身邊是壯烈犧牲的同伴的憤怒的目光。他們雖身先死,但他們的靈魂卻依然支撐着祖國的旗幟,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堆起祖國的未來.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民族展現着她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的民族本色,塑造着引以為傲的偉大。在偉大的背後,是革命的先驅、民族的戰士、國家的未來,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身軀與生命換來民族的崛起。

在小説的開頭,戰士們悲傷地講着戰鬥的失敗,戰友的離去,講着那不忍回憶的一幕幕,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淚水盈滿了眼眶。家鄉淪陷,國家危急,他們勇敢的站出來,保衞家鄉,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他們前仆後繼,失敗了也不氣餒,他們鬥志昂揚,他們依舊堅守一線。

還記得書中很多人因為要調到後方工作而失望、傷心,所有的人,所有的戰士,都希望自己留在戰鬥的一線,無論是負傷的戰士,還是十分年輕的女通訊員姚月琴。

還記得遭受敵人殘酷迫害的蘇北婦女阿菊,跋山涉水,來到山東找到丈夫楊

軍,再一次要求參軍殺敵。並且帶來故鄉親人的期望:要大軍消滅國軍七十四師,替鄉親們報仇。

還記得危急關頭,黎青毅然把孩子交給紅姑,讓她帶着孩子逃命,自己把蔡仁杰等人引到了懸崖邊。面對着包圍上來的敵人,黎青鎮定自若地拉響了手榴彈,壯烈犧牲。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本色。他們,卻用自己的生命,詮釋着一個空前強大的民族的.民族本色。

而今天又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們————民族復興的奠基者?如今的人們,只記得網絡、股票等各種時尚的字眼,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骨子裏流淌着的革命先驅的鮮血、藴涵着中華民族的精髓?或許早就忘記了吧,或許只有那些當年衝殺戰場如今在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人們才會偶爾回憶起當年衝殺於戰場時的雄心膽。可能是因為生活太過於安逸了,人們早就把那民族魂深深的埋藏在靈魂的深處了。

《紅日》這部著作給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我敬佩書中的英雄們,同時感慨於毛同志的軍事思想,欽佩於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不愧是驚天動地的英雄。

我作為一名新生預備黨員,時刻牢記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牢記先輩們是用鮮血為我們鋪就了幸福的生活,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歷史,以及中華民族為了擺脱剝削壓迫而付出的努力和犧牲,牢記那為了社會主義,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們,雖然我不知道多少人流血犧牲,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我會記得,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人留下了血與淚,以此來激勵我前行,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立志報效祖國,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塑造祖國的明天,讓祖國的未來更加輝煌、更加的燦爛!

紅日讀後感 篇4

作為中國的好男兒,相信一定都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所瞭解和研究。《紅日》是一本以解放時期戰爭為題材的書籍,除我以外,想必定有很多的中華子民也都領略過它藴含的風采。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是關於我國在解放時期發生的一些真實戰役事件,裏面作者詳細的為人們描述了一些戰役的的經過,以及當時參與戰役的一些偉大人物。觀看此書時,我不得不説自己內心受到了強大的震撼,已經完全被作者帶入到了那個解放的年代,沉浸在了那些殊死搏鬥的情節之中。

就拿本書中所記載的第一件戰役事件來講,記述的是1946年時期發生的漣水戰役,這場戰役中,我國解放軍面臨的並不是萬惡的日軍,而是自己的同胞――國民黨軍隊。據書中講述,當時國民黨軍隊的人數比解放軍人數要高出許多,雙方力量懸殊,久久僵持不下,後來國民黨軍隊強行攻佔了漣水,而解放軍卻因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退漣水。這場戰役中,作者將國民黨師長張靈甫與解放軍軍長沈振新之間的鬥智鬥勇過程描繪的生靈活現,也將戰役過程中那些生與死的較量畫面情節刻畫的深入人心。

書中講述,我軍沈振新帶領的部隊在這次戰役中傷亡慘重,突圍之後,沈振新並沒有氣餒,也沒有絲毫的心浮氣躁,反而十分淡定的開始總結上次兩軍對戰時失敗的教訓,重新部署對戰方案,希望能夠將國軍引出漣水,誘至孟良崮,因解放軍擅長山區作戰,只要國軍進入山區,我軍就有足夠的能力將其一擊擊破,一雪前恥。當然國軍張靈甫也是一個十分精明之人,要想誘騙他,可不容易。張靈甫是國軍部隊中的王牌師長,參加過的戰役不計其數,所以經驗十分豐富。張靈甫的作戰計劃就是利用裏應外合,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他想着到時候先帶上自己的部隊,假裝被我軍包圍,然後再讓其它幾個國軍兵團前來增援,將我軍沈振新帶領……

紅日讀後感 篇5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本書猶如一幅氣壯山河的化,又像一首氣勢磅礴的歌。吳強老先生把人物寫得正直,把一幅幅畫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平安幸福而光榮犧牲,他們總是赴湯蹈火的與敵人搏鬥,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保衞了祖國的尊嚴和平靜的生活。他們多次勇敢的舉起了他們保衞的五星紅旗。雖然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傳送下去。我們今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搏鬥的精神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本書在緊張氣氛的時刻,卻又不失樂趣。例如:

“副軍長也在這裏!”

“好大的眼睛,有那麼大個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見!”副軍長樑波哈哈大笑起來。

“剛才説了兩句怪話。”劉勝摸着腦袋説。

“知道錯就行啦!”樑波笑聲不歇地説。

有一句最有氣勢的話,在我的心裏刻下了,這是沈振新説對敵方一團長説的:“我們要你們把喝下去的血,連你們自己的血,從肚子裏全部吐出來!”這句話是那麼的激昂,那麼的熱血沸騰。我感激打敗了強敵的那些革命人民、人民展示的勇敢的、高尚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想軍長沈振新、副軍長樑波、參謀長朱斌、戰士王茂生、班長秦守本……他們為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創造了輝煌的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在生活裏感動過我,他們總是向別人多一點,想自己少一點。就如樑波同志教導戰士們:“我自己少賺或者不賺有什麼不好?有時候,為了別人賺錢,自己還得幹賠錢。在家庭裏,要照顧兄弟姐妹!”

作者把張靈鋪的驕縱、冷酷、奢侈、虛偽和狡詐有手中的筆寫了出來。他率領七十四師直下淮南、淮北,兩次進攻連水城,在萊蕪戰役裏李先洲當了俘虜和李先洲的五萬多人馬被殲滅的悲慘教訓是我最喜歡的段落,我似乎看到了沈振新一團得到勝利的喜悦。在書的封面有一幅汪觀清畫的畫。畫上有兩個軍首長站在山頭,望向遠方,血多指揮員們,紅旗排、紅旗一班的英雄戰士們,屹立在巍峨的山上。長大着他們鷹一樣的光亮炯炯的眼睛,俯瞰着羣山四野,構成了一個偉大的、崇高的、集體英雄形象!

歷史上的張靈甫,據我所知並不是這樣的。在我瞭解中,張靈甫是一個大英雄,是為抗日拼死護衞祖國的優秀中國軍人,是值得我們永遠的記住和懷念的。不過錯就在張靈甫是國民黨軍官,在錯誤的指揮下,走上了人民的對立面,這真是十分值得我去惋惜的。張靈甫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作戰有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由團長而旅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常德之役,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湘西會戰,獲得美國金質自由獎章。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也被視為“常勝將軍”。在一次戰鬥中,右腿中炮彈負重傷。匆匆包紮傷口後他再度投入戰鬥。在不久的會戰中,腿部再度被炸斷。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英國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説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傷未愈提前歸隊,將軍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

紅日讀後感 篇6

夜,出奇的靜。我獨自在台燈下看着《紅日》,心似乎也沉浸到了書中……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張靈甫所率領的74師是蔣介石用全副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王牌部隊,他們發起了漣水戰役,與華東野戰軍交鋒。華東野戰軍的沈丁部隊在漣水與敵主力部隊二次交鋒後,實行戰略後撤,退到山東,休整訓練。經過修整後的人民解放軍在萊蕪戰役中,靈活運用---偉大的戰略戰術思想,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五萬多人,活捉了敵軍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國民黨在各個戰場上連吃敗仗,途窮計拙。1947年4月,張靈甫又以他所率領的74師王牌軍,再一次向沂蒙山區的華東野戰軍大舉進攻。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戰鬥,華東野戰軍英勇的戰士們,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裏的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他的殘兵敗卒,統統殲滅。華東野戰軍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的戰爭,經過了無數戰士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戰略戰術思想的正確指導,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援,人民解放軍服從大局聽指揮,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用小米加步槍的簡單裝備打敗了用清一色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介石軍隊。

由此,我想到上次學校組織廣播操比賽。全班同學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一次次反覆練習枯燥機械的動作,同學們重複着蹲、轉身、彎腰……汗水濕透了同學們的衣服,長時間的運動使同學們的腿都在發抖,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放棄。因為老師説過,我們是一個團隊,是團隊就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大家一定要齊心協力地抱成團,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比賽當天,同學們穿着統一的衣服,在老師的指揮下,整齊劃一的動作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讚譽,取得了全年級第二的好成績! 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紅日讀後感 篇7

最近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著,名叫《紅日》。 

其實看着這部小説,我的心也在隨之情節浮動,再仔細想想,這麼一個既有裝備優勢又有美國的支持,且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的學歷普遍高於解放軍,為什麼會遭到如此迅速而又徹底的失敗?  

有個笑話説得好,國民黨在戰場上汗的衝鋒口號是:“兄弟們給我衝啊!”而共產黨在戰場上喊的卻是:“兄弟們跟我衝啊!!”這一個“給”一個“跟”性質就大不一樣了。我認為他們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得人心。俗話説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選擇跟人民對着幹,最終只會被人民所淹沒、唾棄。國民黨的失敗,就是敗在他們的腐敗上,無論他們的裝備,靠山是多麼強大,被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給掀翻了,這就是人民的力量!  説實話,共產黨什麼也沒有,可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這比什麼都來的強,有意義。 

這本書看着看着,我彷彿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種戰火紛飛的感覺,在這血雨腥風的歲月,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矢志不渝,用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我們現在這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明天建設的更好做出貢獻。

紅日讀後感 篇8

很久沒有更新blog了,自從有了微博和微信,彷彿大幅提升了我的總結歸納能力,所有感想和牢騷用140個字就能發表完。就像現在的“知乎”,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在自我感覺自身知識昇華的假象下,很難靜下心來系統的看完一本書。

《無聲告白》是我花一天時間讀完的一本小説。看完之後,總覺得想寫點兒什麼。這本小説作者是居住在美國的華裔,不知道是不是華裔的骨子裏面都有潛在的自卑感,因此特別渴望“成功”或者藉由子女的“成功”來贏得別人眼中的讚許,從而肯定自身的價值。所以,這部小説在種族方面、男女平等方面、子女教育方面都充滿了作者主觀的感受,可能很多內容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小説中的母親是美國人,但是其言談和行為卻十分中國化,以致我讀的時候總會有點兒“齣戲”。我甚至我覺得,如果忽略書中的美國背景,把種族差異換成城鄉差異,整個情節放到中國,也十分合適。舉個例子,家長們是不是都很喜歡送書給孩子作為禮物?

中國人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會將自己無法實現的人生理想寄託到孩子身上。所以,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很值得中國家長記住: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你是想讓孩子重複一條你自己的道路呢,還是應該讓他自我發現興趣所在?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和浮躁的社會環境都給不了孩子自我發現自身興趣和特長的時間,家長們的集體焦慮直接導致孩子們臉上呈現日益凝重的表情。

我曾經坐在少年宮的大廳裏觀察過來來往往的孩子,年齡越小,臉上的笑容越多;年齡越大,表情越凝重。我很希望我的兩個女兒臉上的笑容能夠持久些。雖然在目前的環境下,快樂學習很難成為現實。但是,多陪陪孩子,多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應該還是能夠做到的。從今天開始,少一點兒灌輸,多一點兒溝通,給孩子們的成長多一點兒空間和時間。

紅日讀後感 篇9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將心比心》,我還記得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是呀,將心比心學會關心,我們都愛自己的親人,我們也希望親人在有困難時得到關愛,不止我們的親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一樣深厚的。他們也愛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如果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有困難時得到幫助,而自己卻不在別人困難大的時候去幫助別人。只有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我們應該學會關愛,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我們的關懷像流水一樣經過他(她)的心田。我們都有美好的童年,也將會有白髮蒼蒼的暮年。難道你希望像小的時候一樣,跌倒了大哭也沒人理你嗎?難道你不希望過馬路的時候有人來幫助你嗎?文明是靠每個人來維護的,不是靠個人完成的。記得那是一個夏天,我和媽媽上了公共汽車,好不容易才擠到一個座位,這時,一個年近九旬的老爺爺上了車,媽媽立刻站了起來,把坐讓給了老爺爺,回家後,媽媽對我説:生活中,如果能將心比心,就可以幫助別人。

是呀,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紅日讀後感 篇10

“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這是泰戈爾的一句詩。常常的,泰戈爾的詩讓我感動。他有一個水晶般的心,那是兒童才有的純淨的心,那是慈父才有的寬厚的心,那是戀人才有的熱烈的心,那是英雄才有的堅毅的心。他的文字是那麼清新動人,好像雨後路邊的槐花,清甜温馨。

您的陽光對着我的心頭的冬天微笑,

從來不懷疑它的春天的花朵。

——泰戈爾《飛鳥集》

鳥兒願為一朵雲。

雲兒願為一隻鳥。

——泰戈爾《飛鳥集》

我的晝間之花,落下它那被遺忘的花瓣。

在黃昏中,這花成熟為一顆記憶的金果。

——泰戈爾《飛鳥集》

小花問道:“我要怎樣地對你唱,怎樣地崇拜你呢?太陽呀?”

太陽答道:“只要用你的純潔的素樸的沉默。”

——泰戈爾《飛鳥集》

這寡獨的黃昏,幕着霧與雨,

我在我的心的孤寂裏,感覺到它的歎息。

——泰戈爾《飛鳥集》

……

多麼美!

我愛他的文字,更愛他的文意。

他思索愛,母親之愛,情人之愛,自然之愛。

“世界對着它的愛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 ”

即使是世界,在愛的面前也願謙卑,願投入那無涯無際的熱吻中去。在泰戈爾的詩歌裏,愛彷彿是一片海洋,在其中,就想把自己湮沒,在愛的柔波里徜徉。在泰戈爾的詩歌裏,愛彷彿是黃昏的餘暉,金黃,温暖,柔和,就那麼輕輕柔柔地瀉下來,把整個世界環抱。

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讚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他的詩就是愛,他的愛就是詩。他細膩而温婉,含蓄而熱烈。真摯地,不斷摩挲我的心,在我的耳邊呢吶。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裏,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羣羣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冰心、席慕容等作家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泰戈爾般細膩柔糯如水的文字,潤澤了無數讀者的心。我愛着這樣的文字,愛着這樣的文字裏清新温暖的心靈。而我也堅信,唯有這樣的心靈,才能真正聽見人生的詩韻,也唯有這樣的心靈,不至於抱怨,不至於浪擲青春。

紅日讀後感 篇11

其實是先想到後讀的。自從我知道了301醫院曾經是協和系統的醫院以後,我突然意識到,西醫的博大精深。看看我們國內最好的幾家醫學院,其實都是有西方人直接過來開辦的底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協和醫科。當年辦校之初,暫時不提誰出的資,只説辦學的目標:建立一所中國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醫學院。它的確做到了。第一任校長是一位當年只有28歲的美國醫生麥克林。在組建這個醫學院的時候,真是任人為賢。事實證明,懂事會沒有選錯人。六年之後回國,這位當年年輕的大夫任職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院長和內科教授。(不再多述他的事情,這裏只作個簡短介紹)。協和醫科自從新中國接管以後,就不可能和過去一樣與西方的醫學界有直接的聯繫了,可是協和醫科培養出來的大夫們,在新中國成立後,為北京市甚至全國的醫療機構的建立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協和東院,西院(301),都是中國西醫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為什麼在看了不少中醫書,發現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以後,開始説西醫博大精深? 因為了解。或者説,真正開始瞭解西方對中國的影響。中國這個土地上的文化科學技術等等一切,是在不斷的吸收外來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其實並沒有純粹意義上的“中國文化”。我們和他們,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中國文化沒有吸收並蓄的能力,就不會有一個延續的發展和燦爛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看到的,恰恰是個燦爛的文明史。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並蓄能力的文化,並且這個能力非常強勁。也許任何一個文明在某一個時期,都會像海綿吸水一樣貪婪地吸收外面的東西。也會像春天的萬物,勃勃生髮。我只想看到在這塊土地上,重新展現出如此的生機。

紅日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走進了新華書店這個充滿着書香的城堡,開始了“尋書 記”,我漫無目的尋找着,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發現了這本書——《吹牛大王歷險記》。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吹牛”大王 敏豪生男爵。他是 18 世紀德國漢諾威地區的莊園主,也是一個語言幽默,樂觀開朗的騎士。

其中海上歷險之六的故事在我的印象裏最深刻。他又讓我想起了神話中的順風耳;童話故事中的飛毛腿;《動物大揭祕》中的水下神槍手; 知名卡通人物大力水手波佩。他們六人的冒險奇遇讓人興味盎然。這個故事講的主要是 順風耳飛毛腿神槍手 大力士五人巧妙利用自己的優點,幫助 敏豪生。

裏面還有很多故事。有的情急生智;有的誤打誤撞;有的大智大勇。大多膾炙人口。

在我認為敏豪生男爵不是一個吹牛大王,而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

新華書店彷彿就是一扇知識的大門每當拿着鑰匙開啟大門就會有新的發現。以後我還會多讀書,讀好書讓自己在邁一步階梯。變成一隻在天空中飛翔的鳥兒,變成一隻在瀚海里遨遊的魚兒。

紅日讀後感 篇13

伴隨着21天讀書,21天打卡的‘剽悍青春,與書為伴’的活動讀完了這本使人心境能得到修養的散文集。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關於調節自我的身心來迎接社會骨幹現實的言論,因為我是很渺小的,渺小到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關於網上很多人認為:“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去適應環境,而不讓環境來適應自己呢?”針對這一言論我只能表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自然感悟就不同了,就如:“一個人要是能被自我甚至於他人所苛求,那此人自然就不會淪為眾生了。”閲讀過林清玄先生文章的人,想必都有一種只需要每天處在心靜、平和的環境中閲讀一點,感悟一點,學習一點就夠了的同感。簡單明瞭,就是捨不得讀完。(至少我是這樣的)

關於這本書,之前的幾篇文章都是有點偏心靈雞湯類的自我感悟,比如:人生就如化粧,要學會從內而化;或者是貪圖名利權位的人,那又何以能見到自我真實的性靈;亦或是關於愛情淺嘗的痛苦與甜蜜等等。在這些章節中我都有用筆記本寫下並闡述了自已心得感悟。

越過雞湯類的言論,開始從親情、友情來淺談幸福。作者的父親當年是落難被迫徵兵——日本兵,也就是所謂的漢奸。在當漢奸的那些年過的很是痛苦,他們常常吃不上正常人所吃的食物,更別説能不能飽食了。有次實在忍不住飢餓,便去偷馬糟中隨意丟放的飼料,被逮住後卻差點活活打死。那時,馬兒比他們吃的還要好,他們最渴望以及最幻想吃的食物便是紅苕。

作者這裏寫的有些零散,時常寫了父親年輕時徵兵的事,又寫作者小時候與父母親生活時發生的事,還夾着些父親遠離家鄉,母親在鄉守望,後來不知怎的,作者又開始和父親在不同的地方尋找母親,乃至於父親死時也未曾見到作者與作者母親的最後一面,也竟是後面作者才發現原來母親早已經死了幾年了。所以看的我時常分不清哪件事發生在前,哪件事發生在後。

不過最讓我欣慰以及羨慕的還是友情,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者的朋友曾買花贈遠方的女友,只因花店恰好有幾支襯於好友,只因路途恰好經過友舍,便一起買之。卻因好友恰好不在,便靜等幾個小時,早已延誤去往女友的班次,最後心平氣和的將花放在屋外,另寫下便條:附贈予女友花一支。能獲得這種友情的人,想必定是非常棒的,起碼品質是沒得説的。

談完這些情感,再來看看愛情。對於作者闡述的愛情言論,我是比較贊同也比較欽佩的。他告訴我們:“學習是人間的功課,但是學習不一定要自己身陷泥沼才會體會的到,因為不單單僅指愛情,只要有觀照之智、抉擇的慧,也知道那泥沼的所在和深淺,那就可繞道而行或跨步而過。”作者還警告我們:“如果你只想採斷崖絕壁的那一朵絕美百合,很可能百合沒有采到,清晨已經消逝了。”亦或是:“愛情縱使貴如黃金,在鳥的翅膀綁着黃金,也會使最善於飛翔的鳥兒為之墜落!”

紅日讀後感 篇14

今年暑假,我讀了《遭遇麻辣女孩》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可愛、淘氣的歐皮皮和“麻辣女孩”——金格格還有很多背後有着不同故事的孩子們的一次最有意義的夏令營。通過一段夏令營生活的朝夕相處,脾氣爆燥的金格格,孤兒吳小菲、網絡迷王禺凡,他們最後都成為了最要好的“營友”!

先來講述一下王禺凡背後的故事吧!他小時候聰明、可愛,是個好孩子,爸爸媽媽對他的期望很高,可到國小四年級,受其他壞孩子的影響,他變了,跟媽媽講去網吧查學習資料,其實是去玩網絡遊戲,而且越陷越深。為了買一套遊戲裝備,居然把一年的早飯的錢都搭上了。有時兩三天都不回家,他媽媽傷透了心,並且心疼他,而他一點也不為媽媽着想,依然判逆着。

再來看一看吳小菲吧!她是一個孤兒,爸爸媽媽出車禍,輸血時感染上了可怕的艾滋病,第二年就去世了,爺爺奶奶也拋棄了她,就這樣她被送進了孤兒院。從這以後,她變得很內向,很少跟別人説話,也很少笑,這次夏令營的費用是孤兒院資助她的。她是個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呀!

可就是通過這一次夏令營,讓他們都變了,在安老師的精心安排下,金格格、王禺凡和吳小菲三個人在營隊活動中互相幫助,關心彼此,不光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結識了好朋友,還成了營隊中的標兵人物,心靈變得健康而且充滿陽光。

這本書,我一連讀了四五遍,讓我認識到:每個人的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我們面對不同的人都要注意自己和他(她)們的溝通方式,特別是在集體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謙讓,尊重別人,這樣你才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才會結識更多的朋友。

紅日讀後感 篇15

紅瓦寫了“我”林冰在油麻地中學與馬水清、謝百三、劉漢林等朋友的故事。最後我們宿舍中只有馬水清和謝百三兩人上了高中。

紅瓦房為國中部,黑瓦房為高中部,這些年來一直如此。這地方的人總是對還在茅屋裏讀國小的孩子説:好好唸書,先進紅瓦房再進黑瓦房。在他們看來進紅瓦房是一個理想,進黑瓦房則是一個更大的理想。紅瓦房、黑瓦房是兩個台階——人生的兩個台階紅瓦文學的靈魂其實就在油麻地大學,稻香渡、大麥田裏。

淋冰和他的朋友在無邊的田園裏玩耍,在籃球場上競爭,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這真是一種享受,也是我喜歡的學習方法。

堅持一種嚴肅的,對文學懷有一種敬畏之心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這是紅瓦教給我的。

紅日讀後感 篇16

戰國時代,兵荒馬亂,諸侯混戰,萬物蒼涼;奇商呂氏,協王登基,高居丞相,調令諸軍;輔秦漸強,大權獨攬,放逐異地,被迫自殺:臨終遺作,呂氏春秋,二十萬字,一十二卷,上囊天理,下括人生。

這就是説出千古一句”奇貨可居“的戰國奇人——呂不韋,令我們尊敬的,不僅僅是他一生的豐功偉業,更是他的絕筆作——《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一部戰國末年類似百科全書的一部震世之作,號稱古今萬物萬事、明物揭理的書,故號”呂氏春秋“。書中分篇160,數目繁多,僅此取其一篇表達感悟: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以便一生,生無不長。故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和矣,目明矣,耳聰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節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謀而當,不慮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

普天下,人、動物、植物,所有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天地所給予的,但是,天地所能給予的,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資源是有限度的,能源是有多少的,可用的物資是限量的。一萬個人,共同向一個靶子射擊,靶子肯定不會不被射中,這個例子就很好這證明了,寰宇之間,生命繁多茂盛,如果一起損害一個物體,那個物體肯定會受到傷害,如果這些生命一味向天地索取,那天地的有限資源,就不會不被耗盡了。

所以我們要想治理好天下,就要保全每個生命,不要因為他們是渺小的,而無顧忌的傷害他們,也不要因為他們是桀驁不馴的而放棄治理他,當他們的生命、天賦、性格、人品得到了愛護或者規範,那麼天底下就不會有違背道義和理性的事情發生了,沒有了這些不良的事情,那麼我們生存的世界就會純潔,我們的身體就會向好的地方發展。

如果讓人人都熟知並且熟練的運用這個道理,這樣就會形成良性循環。運用這個道理治理天下的聖人,不經過任何商量、動輒、思考,做出來的事都是恰當的,因為他們的仁義、靈性,已經可比天地,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會包容,順隨着道義,就不用愁人性的偏離了,這樣的聖人,無論處於何種情況,或危險,或安全,都會做到於事不驚,從容解決,這才是德行完全啊!

紅日讀後感 篇17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八十天環遊地球》,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叫斐利亞福克的先生,他非常有錢,而且還是改良俱樂部的會員,他很愛打牌,有一天他和朋友打了一個賭,説是要在八十天之內環遊世界,並用簽證代表他所去過的地方,隨後便帶着僕人出發了。

他中途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遇到印度野人截火車,軌道沒修完等等。可是,福克先生非常勇敢,他帶領了30名士兵到印度野人那裏救出了路路通和其他兩位旅客。福克先生還是一個非常冷靜的人,當他被費克斯誤認為小偷抓走的時候,因為耽誤約定的時間,這時候,他知道自己已經輸了,但他依然很冷靜,人他在牢裏坐了一個晚上,當第二天費克斯紅着臉告訴他小偷已經在三天前抓到的時候,福克先生怎麼也沒有想到,其實他已經贏了。原來,他每到一個地點,太陽總是早升起4分鐘,他經過了24個地點,所以佔了24個小時的便宜。

我們要向福克先生學習,學習他的沉着,學習他的勇敢……這個故事感動了我,多麼講信用的福克先生呀!

紅日讀後感 篇18

老虎,是一種勇猛的動物,它頭上有一個“王”字,這正代表着他惟我獨尊的王者風範;那你是否想過,一隻身陷鐵籠的老虎,又是怎樣的呢?

《華南虎》這篇文章正是描寫一個身陷鐵籠的老虎那不羈的靈魂,字裏行間都流露出老虎剛毅不屈的性格。這是一篇象徵性文章,文中每一個寫老虎的細節都象徵着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與追求自由的渴望。所以事實上作者寫的那隻老虎就是作者本身,只不過是藉着老虎的性格與自己相比。

文中的老虎是一隻被囚禁的老虎,理所當然,這隻老虎是十分渴望自由的。他在籠子裏掙扎,不屈服於所謂的命運,一味擺脱囚禁,追求自由。在人類看來,這種掙扎是一種十分可笑的行為。但是人類才是愚蠢的,他們不敢與命運作鬥爭,屈服於命運,寧願做命運的奴隸,是懦弱的行為。籠中的老虎是勇敢的,也是偉大的,他身上所擁有的不羈的靈魂是與命運做鬥爭的最大武器,擁有它,便可以戰勝命運,控制自我。

人類應該因此得到醒悟,因為動物都懂得爭取,為什麼人類不能呢?難道人類不及動物嗎?不是説人類是高級動物嗎?為何連動物都做得到的,人類卻做不到呢?我認為人類缺乏勇氣,不羈的靈魂,堅韌不拔的精神,只要擁有他們,便可以讓命運不再掌握自己,讓自己來主宰自己,這才是人類最需要的。

紅日讀後感 篇19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片回憶性散文。文章開頭先寫了在日本中國留學生扭曲、_的思想,到處被人瞧不起。當時中國身為弱小國的心酸,激起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令作者很迷茫。

有一天,魯迅遇見了日本的解剖老師——藤野先生。通過作者的外貌描寫:“其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我看見了一個生活簡樸、責任心極強的先生。藤野先生讓魯迅抄他所做的講義,第二天還給魯迅時,上面有紅筆改過的痕跡,連一些很細微的小錯誤都不放過。並讓魯迅每一週要送給他看一回,一直堅持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一個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躍然紙上,在異國,有這樣一位好老師,讓魯迅敬慕。這是一種怎樣的師生情懷!藤野先生雖然是外國人,但是卻沒有對學生產生偏見,而是給予他温暖的關懷,這個像父親一樣的人,對於魯迅以後棄醫從文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

魯迅先生準備棄醫從文,藤野先生送給了他一張自己的照片,後面寫着:惜別。表達了藤野先生十分珍視與魯迅的友誼,一片依依不捨的深情。在以後魯迅棄醫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作者會時時想起藤野先生,並重樹信心,説明先生對作者的影響很大,他對我的影響和鼓勵不斷地鞭策着我,讓我不斷“寫那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地懷念、感激,還有藤野先生跨越國界的嚴謹的治學態度。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在文章中汩汩流淌……

紅日讀後感 篇20

一口氣看完了《鹿鼎記》,只覺暢快淋漓之極。韋小寶之滑頭、狡詐,與其他英雄的神勇仁義,實在是天壤之別。但也正因如此,我更喜歡韋小寶。 他可能連英雄都算不上,與金庸其它小説的主人公相比,雖然都是男性,生長在一個風聲血雨的江湖之上,但他貪生怕死、奸詐狡猾、不學無術、氣量狹窄、見風使舵……總之英雄好漢所應有的一切品德他都沒有,只有那一張油嘴滑舌的嘴巴,讓他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有一席之地,其他,不值一提。

正因為韋小寶如此品格,初看《鹿鼎記》之人不免抑鬱不已,看着他一見到強敵轉身便跑,或是大聲叫饒,總是覺得世上窩囊之人無過與此;看到他一見上級的面便阿諛奉承,馬屁拍的十足,而一見到官位比他低下的人便甩出大帽子來壓人,一副貪官污吏的模樣,不禁感歎這人竟如此勢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有他那引以為豪的甜言蜜語,以及成篇成篇的大話,讓你暈頭轉向,不知何時在暗地裏被他刺一刀,那更是他的特長。

這樣一個人,註定是不能成為武俠小説主角的。 而他的出現,就註定是一個異數。儘管平時你絕對看不到他有良心,但危急關頭卻又發現他還是有一丁點的,當皇上命他去剷除天地會逆賊時,他雖設法逃脱,但關鍵時候卻冒死救友,不惜違抗聖旨,也不肯出賣朋友;而當天地會眾人逼他去行刺皇上時,他又顧全對皇上的義氣,不肯答應,最終使他一腳踏兩船,兩邊不討好。這些,卻又與其性格分外不符。 儘管他在敵人面前為求活命什麼也願意幹,不把自己當人看,但在美女與賭桌面前,他又成了不屈不撓的勇士,本分也不肯屈服,有時乾脆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勇往直前似乎無所畏懼,其實心裏卻滿是畏懼。這些,都是其活生生的寫照。

正因如此性格,他一點也稱不上英雄,甚至半點俠義心腸也沒有,有的只有厚厚的臉皮、滿滿的虛榮心、孤注一擲的勇氣以及一時衝動下的義氣和俠義。也正因如此,他不像其餘人物一樣虛偽,他只是個小人,卻是個坦蕩蕩的小人,為了生存他不擇手段,但為了朋友美人卻讓他變得無比高尚,儘管只是短暫的。

總而言之,鹿鼎記寫的不是英雄的故事,而是一部紀實小説,寫出了一個小混混如何在這個社會立足,如何活得精彩,活得自在,這些,記錄的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的一生。 他不是英雄,他很自私,卻又可以很偉大。

紅日讀後感 篇21

沒有人會記住一個與自己生活毫無交集的人,也沒有資本會看重一個不會為自己帶來金錢收益的人,請留意下您身邊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出現的頻率,看看(NASDAQ)AAPL的股價走勢,你就會了解史蒂夫·喬布斯為什麼會被廣泛懷念,推崇至此。從結果反推的話,我們知道一個引領時代潮流的人必然是提早看到未來的人,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自由的感知這個世界的同時恰當的把美的事物與科技推動時代的腳步如此精緻的結合起來,這恐怕就是史蒂夫·喬布斯人生哲學最高明之處了。

2月24日出生的人願意犧牲小我去成就大我,這樣的犧牲有可能是出於自願,當然也可能出自於他們無可救藥的責任感。若是因為前者,則一定是為了他們所認同的價值而犧牲,那時別人的快樂就會是他們最大的欣慰。縱觀史蒂夫·喬布斯一生的事業起伏,他總是在美感與實用性的十字路口毫不猶豫的面向前者,在他的意識裏,權力和金錢是可以失去的,而對美的呈現是不能減損的,這也許在他看來是他優秀的一種證明,因為幾乎不會有人考慮到一個電腦產品的購買者在打開產品包裝的那一刻面對躺在盒子裏的電腦時的場景和感受的來源,而這恰恰是史蒂夫·喬布斯的拿手好戲,他不會編程,但是的的確確對營造美感有一種近乎自虐般付出的偏執,這可能是所有蘋果使用者幾十年來信徒般膜拜他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我不想説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類似救世主一樣的存在,但我知道,他一直站在我們這邊。凡是看過皮克斯動畫片的人都會找到一種與自己切合的高貴品格,付出、勇敢、責任、勇氣、犧牲、愛情等等詞彙把我們和他的動畫人物緊密的聯繫起來,他的冥想習慣和素食主義成為我們思考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存的一種嘗試,他試圖帶我們走進他的世界,一個屬於史蒂夫·喬布斯的世界,在那裏一切競爭和殘酷的現實都會被夢境中的美好所渲染,評判一切的標準即是美的層次,他應該是個完美主義者,同時又具有奉獻的精神動力,把他感受到的美、可以聚合重現的美、從一切事物中吸取到的美全部拿到他所建立的世界中,只要你進入到他那裏,都會獲得美的享受、填補心靈的空洞、治癒疲憊和史蒂夫喬布斯讀後感1000字負面的情緒、建立起樂觀向上的自信。我也不想説史蒂夫·喬布斯是個叛逆者,但我知道,他所對抗的正是類似於“微軟帝國”統治般無處不在的一種秩序,他用他感知這個世界的全部能量試圖為我們建造了一艘科技洪流中的諾亞方舟,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可能,去多一種選擇,去擁有一扇面向自由的窗口,這是我們需要理解並記住的,這樣一個喜愛蘋果,有獨特魅力的傢伙。

讀過《喬傳》的人都會認識到一個你心目當中的史蒂夫·喬布斯,畢竟作為一個成功者他身上的光環太多了,而光環背後儼然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不管是嬉皮士喬、工程師喬、發明家喬、禪修者喬、冷漠者喬、企業家喬、富翁喬還是靠拾瓶瓶罐罐維持三餐的喬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樣一個人,產生於我們的時代,由內自外的瞭解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未來,看到了前進的方向,果斷的出擊,堅持自己的原則,最後,借用用希臘人的人生觀:這才是真實的人,一個有思想、有意志、又活潑又敏感的身體;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在呱呱而啼的童年與靜寂的墳墓之間的六七十年的壽命。我們要使這個身體儘量矯捷、強壯、健全、美麗,要在一切堅強的行動中發展這個頭腦這個意志,要用精細的器官,敏捷的才智,豪邁活躍的心靈所能創造和欣賞的一切的美,點綴這個人生。我想,喬的人生大抵也就是這樣的人生中的一種吧。

紅日讀後感 篇22

作者《擺渡人》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看完後,你會思考很多,反省自己,這是我為各位看官整理的《擺渡人1》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短篇小説。文中一開場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令人不開心的學校,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説這本書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因為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並沒有給到她太多温暖,她內向,自卑,膽小,不自信,同學們也嘲諷她,唯一可以傾訴的朋友凱蒂也搬家了。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説,他叫崔斯坦(靈魂擺渡人:他們的職責跟使命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讓他們到達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靈魂心裏的映射,天氣的好壞取決於靈魂的心情。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險,而安全屋卻像是休息的驛站)。崔斯坦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這個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們每天都在馬不停蹄的趕路,到達一個又一個的安全屋,在黑夜降臨之際儘可能的躲過凶神惡煞的惡魔。

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而她也必須正視那些接踵而來的問題。在與崔斯坦的相處過程中,她漸漸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倖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氣的陰晴取決於她的心情好壞;身邊又為什麼會有哪些奇特的現象。

兩人在不知不覺中墜入愛河,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這裏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裏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補充一下前面忘記説了擺渡人會根據每一個不同的人變成她信任的樣子,每個人都不同,因為愛,崔斯坦的模樣沒有改變)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紅日讀後感 篇23

最近讀了一本關於沈從文的書,是他的自傳。初認識沈從文是從他的《邊城》開始的,那時就在思考他的文章寫得那麼美,原因是什麼呢?讀了《沈從文自傳》後,我知道了原因。

《沈從文自傳》是他的散文體自傳,記敍了他二十年前的經歷,即他離開湘西到北京之前的經歷。用他自己的話説,那就是:“拿起我這支筆來,想寫點我在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聽的日子,所見的人物,所聽的聲音,所嗅的氣味,也就是説我真真實實所受的人生教育。”讀完整篇我就兩個感受,一是沈老的少年生活真是多姿多彩;二是以前的社會太封建、人們也太愚昧了。

他的勇氣是我最佩服,原文提到:“雖然在半夜時有人從街巷裏過身,釘鞋聲音實在好聽,大白天對於釘鞋,我依然毫無興趣。”在漆黑的夜晚,發出“叮叮”的聲音,要是別人早就被嚇死了,而他竟然覺得那聲音好聽,可見他真的有勇氣。還有別人都避之不及的屍體,他竟敢用木棍去敲,去戳。想到自己,真是自愧不如啊,我到現在連上台講話的勇氣都沒有。

他少年的生活是我最羨慕的。在書中,他説:“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卻在玩樂中學到了不少。”是的,在玩樂中,因爬樹,他認識了三十中樹木名稱;因爬樹摔傷自己去找藥,又認識了十來種草藥;不僅如此,還學會了釣魚、採蕨菜、菜筍子、捕獵等等。看到他小時豐富多彩的生活,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那時我也很好動經常約幾個夥伴瞞着父母到山上玩耍,搞得一身髒,回家就被媽媽大罵一頓;有時也去小溪裏捕魚,捉泥鰍。特別是在李子成熟之際,我也會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吃,有時從樹上摔下來,渾身是傷,還不敢讓家裏人知道。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無憂無慮,天真、膽大,現在,真的是隻能想想而已。我想沈老先生在寫他小時候的生活時也有這種感受吧。

雖然從他的少年生活中感受到了不少的樂趣,但他所寫到的其他事也是我深感震撼。

在辛亥革命時期,對於殺人的那種方式,我真的很難接受。“把犯人牽到天王廟大殿前院坪裏,在神前擲竹簍,一仰一覆的順笅,開釋,雙仰的陽笅,開釋。雙覆的陰笅,殺頭。生死取決於一擲。”用這種方式來決定人的生死,真是太愚蠢了。封建思想真是害人不淺。

也就是這樣的生活經歷給了沈老先生豐富的寫作材料。他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只是當十五年後,我能夠用我各方面的經驗寫點故事時,這些粗活野話,卻給了我許多幫助,增加了故事中人物的色彩和生命。”所以説,藝術總是源於生活的。從這本書中還讓我們認識到了湘西人的勇敢、彪悍以及原始的湘西生活。

標籤: 讀後感 紅日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mlv6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