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精選5篇)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精選5篇)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 篇1

看完序言,我對此書有了初步的瞭解。緊接着我又隨着恩格斯遊歷於矇昧時代和野蠻時代,正是在此中,我看到了家庭、私有制的出現、發展和變更。再然後我就見到了國家是如何在氏族制度的廢墟上興起的,此時人類已經歷了兩次大分工,一次是遊牧部落從其餘的野蠻人羣中分離出來,另一次是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兩次社會大分工使人類步入了文明的門檻,並隨着氏族制度的衰落,國家的產生迎來興盛發展的春天。我認為“眼見為虛,思想為實”才是對的,但這並不表明我就是唯心的,恰恰相反,我是一名忠實的理性的唯物主義者。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為表象所迷惑,而看不清事物背後的真實本質,最終是誤導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思想不同,深邃的思想讓我變得理性而不盲從,從容而不急功近利,恰如某句話所説的:“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思想,引領我們走向真實的世界。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精選5篇)

看了這本書後,感覺瞭解到很多關於國家起源,家庭制度,社會起源的問題。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資料剩餘,私有制開始出現。人類由原始社會的共同生活的制度,轉換為奴隸制社會,國家也隨之產生了。同時婚姻制也在變化,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的唯一目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的社會延續。分析了女性被壓迫的緣由,主張婦女要想獲得自由必須獨立起來,脱離男人的經濟供給。書中也討論了關於私有制的產生,討論問題。恩格斯提出了兩種生產力理論,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這本書討論了許多馬克思生前沒有説出的一些理論,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階段與家庭的起源、演變和發展,着重論述了人類史前各階段文化的特徵、早期的婚姻和從原始狀態中發展出來的幾種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產生和最後勝利乃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誌之一。根據大量史料,闡述了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徵。分析了原始社會解體的過程和私有制、階級的產生,揭示了國家的起源、階級本質及發展和消亡的規律。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研究古代歷史,國家,家庭,私有制的書。它科學地闡明瞭家庭、私有制、階級的起源與國家產生的關係,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説。是一本經典國家學説的著作。

在這本書中的我側重於國家的起源的部分看的,最喜歡的也是這一部分的論述。感覺很精彩的部分,在此做一下摘錄,恩格斯在書中説:國家並不是從來就有的。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本不知國家和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必然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於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現在我們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這樣的生產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這些階級的存在不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產的真正障礙。階級不可避免地要消滅,正如它們從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樣。隨着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的消失。在生產者自由平等的聯合體的基礎上按新方式來組織生產的社會,將把全部國家機器放到它應該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陳列館去,同紡車和青銅器陳列在一起。

這一段説了關於國家存在的必要性,它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的,並不是一直需要存在的。恩格斯説的這一段話感覺很大氣磅礴,雖然是論述性語言,但感覺其中的對自己思想的堅持。讓我也瞭解到國家不是一直存在,它伴隨着社會制度的轉變而消亡,再生。這本書分別考察了國家在氏族制度的廢墟上興起的三種主要形式。分別是雅典、羅馬、德意志。這三個有利的證據充分證明了氏族的衰落與國家的興起。

此外,我還想到一點,如果隨着社會的發展,國家必然會消失,那麼必將會有更好的制度來取代國家。那個未知的制度會是什麼呢?我想到了歐盟,幾個國家的結合體,政治經濟一體化,獨立發行貨幣,具有國家的特徵,卻又要優於國家,世界會不會朝着那樣的方向發展呢?

而在書的最後一段,恩格斯引用了摩爾根的話:自從文明時代開始以來所經歷過的時間,只是人類已經經歷過的生存時間的一小部分,只是人類將要經歷的生存時間的一小部分。管理上的民主,社會上的博愛,權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將揭開社會的下一個更高的階段,經驗,理智和科學正在不斷向這個階段努力。這將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但卻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復活。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脱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我看完這一段感覺深受啟發。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世界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消亡與再生往復循環,我們終究是短暫的存在,但也推動着歷史的齒輪不斷的滾動,運轉。世界會一步步走向更高級的形態,一種社會形態生成,伴隨它相適應的生產力,生產方式,合適的國家的形式也會形成。最終將達成馬克思思想中的理想共產主義,階級矛盾弱化,人類走向更加和諧的世界。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 篇2

【選擇理由】

在滿足老師提出的“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熟悉經典論述,瞭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基本思想”的基本要求下,我綜合考慮自己學習的時間分配及個人興趣,通過對相關書籍大致內容的瀏覽,最後選取了本書作為自己的閲讀對象。

【典型觀點】 在本書中,恩格斯以唯物史觀闡釋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於勞動生產率的發展,產生了私有財產,因此形成了階級和階級對立;由於各階級的衝突導致以血親家族為基礎的舊社會被炸燬,被組成國家的新社會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

同時,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階段與家庭的起源、演變和發展,着重論述了人類史前各階段文化的特徵、早期的婚姻和從原始狀態中發展出來的幾種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產生和最後勝利乃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誌之一。他還根據大量史料,闡述了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徵。分析了原始社會解體的過程和私有制、階級的產生,揭示了國家的起源、階級本質及發展和消亡的規律。指出國家和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是凌駕於社會之上而且日益與社會脱離的特殊公共權力,其作用是協調各階級的矛盾。國家隨階級的產生而產生,也必將隨階級的消亡而消亡。而這些內容組合在一起,最終科學地闡明瞭家庭、私有制、階級的起源與國家產生的關係。

【評論體會】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共有九章,主要講述了家庭發展史、氏族制度和私有制、國家的起源三大部分。恩格斯通過對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的研究, 不僅着重講了原始社會, 還對奴隸制、封建制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發表了深刻的見解, 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指出了無限美好的光輝前景。

當然,通過事後查閲相關資料,我也瞭解到恩格斯的某些具體論點也遭受了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所懷疑。但是,毫無疑問,他的一般的思想傾向性對研究婦女地位的人們仍具有

極大地啟發意義。

最後談論一下自己在讀完《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後的整體感受閲讀過程中自己彷彿脱離了人類這一整體,不再是他們其中一員,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看着人類社會一步步發展至今天的文明時代。讀畢,心情就像閲讀一部未完待續的小説那般,總忍不住去猜想後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期待,憧憬,想象着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其中想的最多的就是國家這種形式消失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社會組織制度?階級能否消失?人類將從文明時代進入什麼樣的時代?因此,總的説來,這本書在給自己帶來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的基本思想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讓自己體會到“哲學書當做小説讀”的感覺,引起了自己對相關問題的遐想與思考,值得一讀。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 篇3

該書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內容進行必要補充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出了創新的觀點以發展馬克思主義。在這部著作裏,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以豐富的史實材料為根據,縝密論證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問題,對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做了科學的闡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和規律。在拜讀這部著作時,我們不得不為其對於女權制的衰亡的精彩論斷而喝彩。

恩格斯認為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人類兩個生產發展的結果。這也就是説 “人類在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的同時,進行着另一方面即人類自身的生產,種的蕃衍。家庭的產生是人口“繁殖”即“種的蕃衍”帶來的結果。起初“繁殖”行為完全是無意識的,完全是生理本能帶來的結果。家庭結構以及對家庭尊卑、性別、婚配的認識都處於一種自然、混沌狀態。隨着生產、思維、意識發展,才逐漸產生了等級、婚姻、利益等種種新的家庭觀念。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歷史形式分為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在血緣家庭和普那路亞家庭中,誰是某一個孩子的父親是不確定的,但誰是孩子的母親則是確定的。即使母親把共同家庭的一切子女都叫作自己的子女,對於他們都擔負母親的義務,但她仍然能夠把她自己親生的子女同其餘一切子女區別開來。由此可知,在古代社會羣婚羣居的情況下,世系就只能從母親方面來確定,因此,也只承認女系。巴霍芬把這種只從母親方面確認世系的情況和由此逐漸發展起來的繼承關係叫作母權制。隨着部落中女子的逐漸稀少,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共同生活的對偶家庭開始存在。恩格斯認為此時婦女不僅居於自由的地位,而且居於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在塞訥卡部落的易洛魁人中做過多年傳教士的阿瑟·萊特作説:

“講到他們的家庭,當他們還住在老式長屋(包含幾個家庭的共產制家户經濟)中的時候„„那裏總是由某一個克蘭〈氏族〉佔統治地位,因此婦女是從別的克蘭(氏族)中招來丈夫的„„通常是女方在家中支配一切;貯藏品是公有的;但是,倒黴的是那種過於怠情或過於笨拙因而下能給公共貯藏品增加一分的不幸的丈夫或情人。不管他在家裏有多少子女或佔有多少財產,仍然要隨時聽候命令,收拾行李,準備滾蛋。對於這個命令;他不可有反抗的企圖;他無法在這棟房子裏住下去,他非回到自己的克蘭〈氏族〉去不可;或者像他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到別的克蘭內重新結婚。婦女在克蘭〈氏族〉裏,乃至一般在任何地方,都有很大的勢力。有時,她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撤換酋長,把他貶為普通的戰士。”

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母子關係的確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女性在早期對偶社會中,也就是在從矇昧時代高級階段到野蠻時代低級階段的時候,固定的財富差不多隻限於住房、衣服、粗糙的裝飾品以及獲得食物和製作食物的工具:小船、武器、最簡單的家庭用具。此時婦女勞動對於部落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她們生產了絕大多數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然而,在“新的、社會的動力發生作用”下,“家畜的馴養和畜羣的繁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的來源,併產生了全新的社會關係。”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羣,能“供給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勞動領域內出現了剩餘產品,形成財富的積累,這就加強了他們在羣體中的地位。”根據母權制,就是説,當世系還是隻按女系計算的時候,並根據氏族內最初的繼承習慣,氏族成員死亡以後早先是由他的同氏族親屬繼承的。財產必須留在氏族以內。最初,由於財物不多,在實踐上大概總是轉歸最親近的同氏族親屬所有,就是説,轉歸母方的血緣親屬所有。但是,男性死者的子女並不屬於死者的氏族,而是屬於他們的母親的氏族;最初他們是同母親的其他血緣親屬共同繼承母親的,後來,可能就首先由他們來繼承了;不過,他們不能繼承自己的父親,因為他們不屬於父親的氏族,而父親的財產應該留在父親自己的氏族內。所以,畜羣的所有者死亡以後,他的畜羣首先應當轉歸他的兄弟姊妹和他的姊妹的子女所有,或者轉歸他母親的姊妹的後代所有。他自己的子女則被剝奪了繼承權。因此,隨着財富的增加,財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佔據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產生了利用這個增強了的地位來廢除傳統的繼承製度使之有利於子女的原動力。這樣,就導致了女權制推翻的必然性。

恩格斯認為這個轉變是非常關鍵的,資本主義包含兩種不同性質的生產,即商品生產和家務生產,或者説,付工資性的生產和不付工資性的生產、有交換價值的生產和僅有使用價值的生產。這後一種生產雖然不像“普通商品”那樣在市場上自由交換,但它是有用的、必需的;而且在資本主義的社會性生產中,它為創造利潤、資本積累起着最本質的功能。然而,在以貨幣決定價值的社會裏,由於這種勞動只表現於“家內”,無法成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自由交換”,其結果,它只能使生產者的價值“暗藏”,以致使生產者的身份低下。“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慾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丈夫憑藉經濟權力來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稱“在家庭中,丈夫是資產者,妻子則相當於無產階級。”男性統治根源於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財產的事實。婦女壓迫將伴隨私有制的解體而終止。因此,恩格斯認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以使婦女經濟上不再依賴於男子;婦女解放的第二個先決條件是必須“依靠現代大工業”,只有在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社會裏,才可以想象婦女能夠真正得到解放;第三個先決條件是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即“把私人的家務勞動溶化在公共的事業中。”因為在前階級社會,家務勞動有一種“公共的性質”,而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後,“家務的料理„不再涉及社會了。它變成了一種私人的事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僕,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之外。”最終,婦女解放的根本條件是消滅私有制,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雖然恩格斯在這裏對女權主義的合理性作出了重要的闡述,同時指出了婦女解放的道路,但是,其將個人符號化為政治性和階級性沒有情感的動物的做法有失偏頗。在《起源》一書中,論述女性自由權力的喪失基於家庭中經濟地位的下降,同時他也説道:“在一切歷史上主動的階級中間,即在一切統治階級中間,婚姻的締結,仍然是一種由父母安排的,權衡利害的事情。”在這裏就包含了兩重的信息:第一,婚姻受階級的制約,第二,婚姻在更大意義上是為謀求物質利益而非精神幸福的手段。恩格斯將人物質化和政治化,他用財富和階級的雙重夾板將人——嚴格地講,是除無產階級之外的所有其他一切階級中的人——擠兑成毫無感情的經濟和政治動物。這種觀點,把問題簡單化了,經濟解放固然是婦女解放的條件,但經濟問題解決了,婦女解放也不一定能實現。馬克思義的女權主義指出了經濟落後是婦女受壓迫的一個原因,其缺點在於誇大了階級,經濟的作用。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關於婦女壓迫的觀點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都把它作為理論起點。但同時必須承認,本書畢竟不是專門論述馬克思女權主義的著作,恩格斯也沒有就婦女解放問題進行十分嚴謹的研究考察,因此本書的部分理論的論述有待商榷和發展。當代女權主義者指出其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沒從人類自身的再生產的角度去分析婦女解放;二是忽略了性別分工的起源問題。 這也是其歷史侷限性之所在,我們必須辯證地對其進行吸收,以探索婦女解放的道路。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 篇4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曾經理想化的描寫、和承諾給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的國家將解散軍隊,將以全民武裝工人赤衞隊取代替常備軍”以實現夢寐以求的巴黎公社原則。

為了保衞和建設紅色的工農兵蘇維埃政權不受敵對勢力的侵害,及後來為反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的需要,毫無疑問蘇聯依然需要建立強大的軍隊、警察、監獄及一切舊式的國家機器!因此列寧為無產階級所設計國家制度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的空想。 從世界上許多的自稱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身上看到了他們都擁有王權特徵的影子,也看到了社會主義國家都有擁有比選票國家更龐大的官僚隊伍,他們大多都不由選舉產生,都有不會被撤換的終身制腐敗官員!!!從這些不被選舉、不會被撤換的終身制官員中我們看到他們看得見的陽光收入甚至也比普通工人高上十倍、百倍。他們的工資收入比議會制國家的官僚與工人比是更高的。

從這些不被選舉、不會被撤換的終身制官員中我們看到他們比議會制國家的政府官員有更能説大話、套話、有更能作秀、更虛偽、更腐敗的一面。可以説在我國當年的毛澤東主席也早已經感受到了,革命隊伍內部所產生的官僚主義腐敗現象的所產生危害性。同時我們看到了並且也歡迎龐大的前蘇聯確實因此而轟然的倒下。列寧又強調道:政治上的改造(指普選制),必須與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公有制的措施聯繫起來,才會顯示出全部的意義。總而言之,列寧給社會主義定下了兩大標尺,即工農民主和生產資料公有制。

恢復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與革命學説,並駁斥機會主義、社會沙文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那麼這後三個主義究竟是指什麼呢?什麼是社會主義,我們應該追求什麼、反對什麼,列寧在這篇《國家與革命》中,闡述得相當清楚了。但為什麼後來的社會主義卻偏離了巴黎公社的正確方向呢? 民主監督和民主決策,毫無例外地隨時可罷免的公職人員,無產階級鎮壓資產階級.....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讀書心得 篇5

讀完列寧《國家與革命》一文,若是得到了這麼一個體會:“要國家不要革命”,定讓人嗤之以鼻,怎能得到這麼一個反動的“體會”呢?列寧的觀點是用革命消滅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國家這種階級鬥爭的產物自行消亡。然而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家理論家們,你就是請他們讀一百遍《國家與革命》,他們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要國家不要革命,因而正以十百警惕,隨時準備加強鎮壓發生美國等西方國家內的人民抗爭運動。現實依然在證明列寧在92前寫的這本書中的論斷:“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國家是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

資產階級右派與無產階級左派的在根本立場根本觀點上必然是截然不同的。可是當前有些左派人士也出現接近這種觀點的,要國家不要革命,他們提出的相似的口號便是“保黨衞國”。我這樣説必然招至一些同志們破口大罵。罵不要緊,只要別把我劃為“左派帶路黨”就行了。

無產階級專政不也是國家嗎?你不也是曾經宣佈誓死保衞無產階級專政嗎?

對!令人遺憾得很,現在的國家還是無產階級專政嗎?正因為懷念無產階級專政,才急切地希望你們千萬不要無條件地保這個黨,保這個國。

這個黨,這個國不是毛主席親手締造的嗎?難道你對於它沒有一點感情嗎?

正是對這個黨這個國有感情至深!目前已經被打入社會底層的工人階級對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任何人都有感情,所以,他們保衞這個黨,保衞這個國的心情比任何人都強烈,因此要砸碎它的心情也比任何人都強烈。我們只是要砸碎正嚴嚴實實地包裹在黨和國家身上的那一層石膏外殼,這層石膏外殼正在使黨窒息,使國萎縮。而且如果我們不去打碎它,資產階級將來也一定要打碎它,將這個黨和國家連同包裹在它們外面那層石膏外殼一起打碎,資產階級絕對不容許這個偽裝資本主義的共產黨國家長期存在下去!除非又一個歷史奇蹟再現出來。

雖然我們説現在的黨和國家被包裹着一層偽社會主義外殼,但是黨和國家當權者不承認,於是將我們“逼上梁山”,只得將這個偽層包裹的國家籠統稱之為“國家”,只好用列寧的觀點分析這個國家,它該不該打倒?值不值得保?

一、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文中引用了《共產黨宣言》:“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裏,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然而我們的國家是這樣嗎?它不是不具備這種條件,而是恰恰相反,它將本來已經十分充足條件全部拋去,這們的“國家”該不該打倒?

二、列寧説:“在民主共和國內,‘財富是間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運用它的權力的’,它所採用的第一個方法是‘直接收買官吏’(美國),第二個方法是‘政府和交易所結成聯盟(法國和美國)(小括號為列寧引用恩格斯的話——本文作者注)(《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19頁)錢權交易已經成為“改革”後的社交主流,資本已經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還有什麼理由説明現在的國家沒有墮落成資產階級民主共各國?這樣的國家值得保乎?保得住乎?

三、列寧説:“把整個國民經濟組織得像郵政一樣,做到在武裝的無產階級的監督和領導下使技術人員、監工和會計,如同所有公職人員一樣,都領取不超過“工人工資”的薪金,這就是我們最近的目標。這樣的國家,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的國家,才是我們所需要的。這樣才能取消議會制而保留代表機構,這樣才能使勞動階級的這些機構免除資產階級的糟蹋。”(《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54-155頁1)列寧要求的這種國家不是空話,曾經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現實,國家公務員都不超過工人的工資,勞動階級不可能受到官僚政府的糟蹋。然而在如今的國家裏,這一切都成為過去,變成權貴們的笑話,變為勞動者的抽泣。請問,如何動員勞動人民自覺地來保衞這個國家?

否定無條件保黨保國理由不只這幾條,但是已經充分説明:保黨保國,首先是要治黨治國。現在仍然有人想證明,蘇聯的垮台原因不是由於修正主義,主要是由於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顛覆。倘若此人不是無知,便是企圖繼續矇騙中共,好讓中共領導人繼續昏昏然茫茫然地步蘇共的後塵。不顧原則急急忙忙保黨保國的同志們,切不可中了帝國主義分子的圈套。這是鐵一般硬的規律,水一般清的事實,社會主義如果總是停留在“初級階段”三十幾年了毫無進步,甚至繼續後撤,無疑是死路一條,不管是任何人有天大的本事,那也是保不了救不了的。如果仍然是不顧所以空叫保救,我們就得認真考慮這位保救勇士是否別有用心了?

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當它背離了無產階級立場,基本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如果想繼續存在下去,則必然與資產階級劃清界線,而不是與西方帝國主義搞統一戰線,搞什麼戰略伙伴關係那樣的笑話。黨國的領袖們不要以為他們比馬克思、列寧、毛主席都聰明,應該冷靜想想列寧的話。

列寧説:“馬克思學説中的主要之點是階級鬥爭。人們時常這樣説,這樣寫。但這是不正確的。根據這個不正確的看法,往往會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機會主義的歪曲,把馬克思主義篡改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因為階級鬥爭學説不是由馬克思而是由資產階級在馬克思以前創立的,一般説來是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誰要是僅僅承認階級鬥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還可以不超出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政治的範圍。把馬克思主義侷限於階級鬥爭學説,就是閹割馬克思主義,歪曲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變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只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同平庸的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深刻的區別就在這裏。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檢驗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38頁)然而列寧對我黨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我黨如今不僅不能提無產階級專政,連階級鬥爭也不敢提了,因為它顯然是有悖於我黨當前的大政方針——“和諧”。

請看列寧入木三分的話:“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這些用階級妥協的幻想來代替階級鬥爭的假社會主義者,對社會主義改造也想入非非,他們不是把改造想象為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而是想象為少數和平地服從那已經理解到本身任務的多數。這種小資產階級空想同認為國家是超階級的觀點有密切的聯繫,它在實踐中導致出賣勞動階級的利益,法國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的歷史就表明了這一點,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法、意和其他國家的“社會黨人”參加資產階級內閣的經驗也表明了這一點。(《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30頁)

顯然列寧這段演説有片面之處,他應該加上一句:“20世紀未到21世紀初的中國改革開放,更為嚴重地表明瞭這一點。”

列寧繼續説:“現在佔統治地位的機會主義卻把工人的黨教育成為一羣脱離羣眾而代表工資優厚的工人的人物,只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苟且偷安”,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自己的長子權,也就是放棄那領導人民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領袖作用。”(《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31頁)

我不敢再引用列寧的話了,再引用恐怕我這篇文章又要被“和諧”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mg3e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