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國中朝花夕拾讀後感

國中朝花夕拾讀後感

國中朝花夕拾讀後感 兩年後回憶起那本鋪了少許塵的《朝花夕拾》,我感慨萬分。翻開目錄,回想起了裏面的情..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閲讀與支持!

國中朝花夕拾讀後感

本文《朝花夕拾國中讀後感900字》由讀後感大全整理,僅供參考。

國中朝花夕拾讀後感

兩年後回憶起那本鋪了少許塵的《朝花夕拾》,我感慨萬分。翻開目錄,回想起了裏面的情節。

《朝花夕拾》讓我想起《父親的病》這一文,這一文可謂是感動了我,而在《五猖會》中,我們知道了魯迅父親的封建教育對兒童時的魯迅天性的壟斷和摧殘,使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回憶,這段回憶是痛苦的,對於一個兒童來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假如在我的人生中,童年只是平靜地過完,那我的人生就缺少了一份色彩,藍天白雲都只是一個傳説,人生缺少了一份色彩,怎麼能擁有一個豐富的人生?《五猖會》中魯迅筆下的父親是一個封建、專制的人,讓我們覺得這樣一個父親不值得我們去愛惜、孝順。

初次讀《父親的病》,由於《五猖會》的影響,我不由得認為這一父親是個不理解孩子的人。

《父親的病》中,在表面上看來,我們都認為兒子對父親生命的挽留很平凡,認為是一篇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文章,其實不是的,這一篇文章運用了許多動作和語言描寫,特別是對父親和魯迅的對話,魯迅把自己的情感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去細細欣賞,細細品味,讓我們走進魯迅心底,感受那無窮的父子情。

這篇文章,封建社會的思想,它有;庸醫草菅人命,它有;兒子對父親的愛,它有。

其中文中有“犯了罪”和“實在是應當”這兩處地方,對於傳統觀念來説,想父親早點去世是犯了罪,看着父親這麼消瘦的身體,魯迅不想父親忍受更多的痛苦,希望父親能安心去世,所以實在應當。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本文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所謂“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文中許多地方運用了諷刺手法,對“名醫”開藥的過程寫得詳細,是為了突出陳蓮河並非真治病,而是為了騙錢。《父親的病》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庸醫竟然把寶貴的生命白白浪費掉,巫醫不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對人們的影響有多大,我們要批判這些人。《父親的病》《五猖會》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一個深刻的認知。

海倫凱勒曾説:她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她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這便是愛,我們看到了一份愛,是兒子對父親的愛,我們要學習和傳承愛,同時也要抵抗封建勢力和封建思想。

《朝花夕拾》讀後感900字

毛澤東認為,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説:“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稱為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為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説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裏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衊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着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温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為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裏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才是最為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為“捍”)字用錯。若為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朝花夕拾讀後感900字

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着想的魯迅爺爺。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在阿長與《山海經》》,《範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範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裏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瞭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n73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