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精選14篇)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精選14篇)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1

《苦兒流浪記》中的雷米很勇敢、善良、聰明、可愛、懂事、聽話。他經歷了許多事情。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精選14篇)

雷米碰見過許多好人:巴伯蘭媽媽、維泰利斯、花農愛麗絲一家人以及米利根夫人。這些好人救過他的命。他出生六個月的時候,他的叔叔就叫一户人家把他偷走了,這户人家把他從英國抱到了法國,扔在一棵大樹下。他被巴伯蘭撿回了家,巴伯蘭媽媽把他養到8歲的時候,巴伯蘭悄悄把他賣給了維泰利斯。維泰利斯帶他走遍了法國,並且教會他許多知識與生存的本領。 

雷米結交了許多好朋友,他和好朋友馬西亞走過千山萬水,條條大江大河靠賣藝為生。雷米和馬西亞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晚上睡覺就睡在草地上或者是冰冷的水泥地上。一次偶然間,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於是他苦苦尋找他的爸爸媽媽,經過許多苦難,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  雷米的經歷有時痛苦有時快樂。他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最後他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雷米身上那些可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為雷米有一個好的結局而高興。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2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苦兒流浪記》,我被主人公雷米勇敢、堅強、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它講的是小小兒雷米四處流浪的故事。雷米原本生活在一個貴族家庭裏,可是在很小的時候被壞人偷走丟棄到街頭,先在養父巴伯蘭家生活,由於生活的窮困潦倒,後被養父賣給一個街頭雜耍藝人。從此,雷米作為流浪小藝人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

在艱辛曲折的流浪生活中,雷米經歷了我們難以想像的困苦生活。他吃飯朝不保夕,睡覺沒有固定的場所。他曾經在寒風刺骨,大雪紛飛的森林中受到了野狼的突襲猛攻;在礦井裏遇到洪水的侵襲;險些因飢寒交迫凍死在花農門前然而,不論環境多麼惡劣,雷米從來沒有退縮,沒有被困難嚇倒,始終抱着堅定的信念,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種.種困難,終於他如願以償的找到了自己的生母。

這本書讓我明白成長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學會從挫折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同時我還要學習雷米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一個勤奮、勇敢、堅強又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3

俗話説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遇到的困難很多,一部分人都被困難嚇倒了,有的垂頭喪氣,有的皺起了眉。可另一部分人卻勇敢地面對困難,想方設法地克服困難,最終戰勝了困難。當我讀了《苦兒流浪記》後,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苦兒流浪記》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馬洛寫的一部兒童小説。講的是一個叫雷米的男孩,他被養父賣給了江湖賣藝人,他離開了巴布蘭媽媽,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他認了江湖賣藝人做主人,在流浪途中,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但始終抱着堅定的信念,憑着堅強的意志,戰勝了困難,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親身父母和朋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這裏,我不禁被雷米敢於戰勝困難的精神感動了,同他比起來,我在生活中、學習裏碰到的困難簡直無法同他相比,可我每一次遇到困難,都不像小雷米一樣決心要克服困難,我卻差點退縮了,想起來真是慚愧!

記得有一次,爸爸説好要跟我一起去爬山。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來了,來到瓦嶼山公園,因為那裏也有山,爬上去就直接上了東輝閣。那裏的山雖然不算斜,但只要一不留神就滑下去了,我跟着爸爸一起爬了上去,可是爬到中央的時候,我一不小心,滑了下去,幸好,我抓住了一棵大樹,才倖免於難。我一手抓着樹,一手向爸爸招手,可剛要大聲説:“我不爬了。”時,我又把這句話咽回肚子裏了,心想:爬山有什麼好怕的,怎麼可以輕易退縮呢,何況這是一座小小的山。因為當時正直夏天,山上蚊子很多,我爬着爬着,看到眼前的一堆蚊子,怕了,本想不再爬了,但爸爸説,蹬上山頂就可以看到無限美麗的風光,更何況又可以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我鼓起勇氣,爬了上去。站在東輝閣上,我還看到了我的學校呢!

“困難”,每當人們聽到這兩個字眼,不是心煩就是頭疼,覺得有困難很難解決掉,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坎坷。即使你真的遇到困難也不用害怕,就當它是對你的一種考驗。只有經得起考驗的人,才是一個成功者。再説,“未經過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去嘗試怎麼就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困難呢,對待困難,我們一定要以樂觀的心情來對待它。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4

魯迅文章被挪出課本這個話題,套用時下的話説已經“out”了。風風火火的討論,也就死撐了幾天,然後,就被互聯網上數以億計的信息淹沒了,連頭都沒有再浮出水面一下,就沉到底了。我為了這條不知道誰發出的新聞,從櫃子裏重新翻出《吶喊》,就坐在地上,看到天色變暗,雷聲與大雨一起潑下來。

年輕的時候,如果沒有好好讀一讀魯迅,是遺憾的。如果沒有被那種滿含着深情與痛苦的情感感動過,沒有被那種浸滿了憤怒與哀傷的筆觸震驚過,少年的那種種悲天憫人、那種種桀驁不馴、那種種憤世嫉俗又怎麼會找到存放的地方,找到深沉卻又凌厲的共鳴?

去年看到《摩托車日記》,看到切格瓦拉迎着太陽與灰塵,在南美洲的大地上奔馳,我想起了一箇中國台灣作家的話,年輕的時候不相信理想,那就不是真的年輕過。我好後悔,在我還充滿稜角的時候,錯過了切格瓦拉,也就錯過了那個可以變得更好的機會。

重讀魯迅的時候,我又想起了《摩托車日記》,想起了片中的切格瓦拉,因為懷揣着理想與世界,閃閃發光。魯迅不是切格瓦拉,魯迅從來沒有真的“幹革命”,用他自己的話説,他是“韌性”地在鬥爭。好多人拿“韌性”做文章,認為機緣巧合之下,甚至是別有用心之下,魯迅才成為今天的魯迅。那是不公平的,因為説出這些話的人,沒有讀過魯迅,或者説,沒有在年輕時讀過魯迅。他們不懂得千斤巨石之下,默默生長,最終破土而出,擊碎巨石的那粒種子的力量。

在那個時代,魯迅沒有走在時代之前,不像切格瓦拉,超出了那個時代,甚至超出了我們這個時代。他站在時代往前走的瞭望台上,看到前面的驚濤駭浪,也看到後面的風起雲湧,可是他沒有看到,海的另一邊,那個彼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切格瓦拉也説不出來真正的彼岸是什麼樣子的,他只知道那裏鮮花盛開、陽光温暖,於是,他按照自己的規劃開始雕琢這個世界,一點也不肯妥協,一次次打碎自己的作品,一次次拋棄自己的作品,只為了那個模糊卻有着致命誘惑的彼岸。魯迅好像安分守己一些,既然不知道,他也沒有用力去想,他把所有的力氣花在了當下,時代是什麼樣子的,國民是什麼狀態,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時代,是什麼禁錮了國民,他用手術刀割開那個時代,將所有的臟器血淋淋地拿給大家看。

將魯迅的文章放到課本里,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基於魯迅本身,而不是他的文字。在我們這個時代,回過頭去看魯迅,那些要把世界撕碎、要把自己點燃的文字似乎不那麼合乎時宜了,血淋淋、赤裸裸,充滿着人性深處最低層的東西。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儘管那個時代急於剔除的東西還遺留在每一個國人的血脈裏,恐怕再經過百年仍舊無法擺脱。可是,時代確實過去了,無論怎樣糾纏不清,還是過去了。剩下這些文字,乍一看,突兀得讓人膽戰心驚。

也許,把魯迅挪出課本是好事,至少傳遞出了一個信號,那個齜牙咧嘴、讓人握緊拳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少了課本的強制性閲讀,現在的孩子們又有幾個會去讀魯迅呢?在這個以大學聯考作為學習最大動力的時代,太少人會去細想,從課本中剔除,其實意味着絕大多數孩子將失去好好認識魯迅的機會。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讀一讀魯迅,嘗一嘗人性的酸澀與辛辣,摸一摸屬於人性深處的沸騰與冰涼,長大了,面對自己與人生,就會少一點茫然,多一些執着與操守。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讀一讀魯迅,看一看那個社會的浮光掠影,聞一聞那個社會的味道,長大後,面對其實沒有太多變化的社會,就會少一點憤怒,多一些從容與冷靜。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讀一讀魯迅,分享一點亙古不變的真理與錯誤,跳脱一些時代固有的偏執與激進,長大了,面對這個仍舊喧囂的時代,就會少一點失望,多一些堅持與力量。

如果能借助魯迅看到一點那些終極問題的輪廓,或多或少,哪怕僅僅是驚鴻一瞥,就是最最值得的事情。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5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它——《綠山牆的安妮》。一看到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出了很多問題:安妮是個人還是動物?綠山牆是什麼?安妮是住在綠山牆的嗎?

有了這些問題,我便好奇的買下了這本書。這本書講了孤兒安妮被馬修一家收養了,她是一個愛幻想,性格開朗,有着一頭紅髮的女孩。她在學校裏的成績很好,但她愛幻想的性格和一頭紅髮還是給她找了不少麻煩。最後,她為了馬修的姐姐瑪瑞拉留在了綠山牆。

我在“吃”書時心情變化十分快。當我讀到她在寵愛她的馬修的啟發下,去和林格太太道歉時,我十分快樂。是啊,一個人知錯能改是多麼好啊!如果安妮不去和林格太太道歉,她就永遠得不到林格太太的原諒。

當我讀到安妮在不知道德情況下,灌醉了好朋友戴安娜而得不到戴安娜媽媽的原諒。於是,為了戴安娜重新回到校園,我十分驚訝,安妮儘管在校園中受到許多不公正的對待,她卻為了好朋友戴安娜重新回到校園能夠忍受。她這麼做只是為了每天能見戴安娜一面,這友情是多麼的深厚和寶貴呀!

最後,馬修去世了,安妮沒有得到在她學校教書的資格。她本來是要去讀書的,可是她卻為了能夠照顧馬修的姐姐,留在了綠山牆。我十分感動,她為了一個和她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放棄了去遠方讀書的資格。

這個冬天,我因為有安妮的陪伴,所以快樂無比!冬天的寒冷,被綠山牆的安妮那火一般的熱情融化了!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6

這一本《時代廣場的蟋蟀》是由美國作家喬治·塞爾登所著的,講得是一隻蟋蟀、一隻老鼠與一隻貓和一個三口之家的故事。

書的主要內容是:蟋蟀柴斯特因為貪吃跳入了一個野餐籃,它沒想到離開了康涅狄格州鄉下的草場,被帶到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地鐵站。在人情冷漠的的紐約,柴斯特幸運地遇上了塔克老鼠與亨利貓和愛它的主人---男孩瑪利歐。蟋蟀柴斯特用它絕妙的音樂天賦回報了朋友們的真摯友情,使馬利歐一家擺脱了困境,它自己也成為了震驚整個紐約的演奏家!然而蟋蟀柴斯特在自己功成名就後滿心失落,思念起家鄉康涅狄格州的自由自在和安靜的生活來,在朋友的理解幫助下,柴斯特終於回到了自己深愛的故鄉大草原、故鄉的樹樁家。

先看看我,再看看柴斯特蟋蟀、塔克老鼠、亨利貓。柴斯特,它不為榮譽而動搖,它也不忘故鄉的舊友之情,它雖已是紐約一帶十分有名之人,但它對它的故鄉里的小溪、樹樁、柳樹、草地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依舊像過去一樣熱情,這是一種可貴的精神,一種不可多得的品質!塔克,它幽默、聰明,雖然有一些市檜,但有時也並非如此吝嗇,就説那次柴斯特由於夢遊時吃了“柳葉”造成2美元的損失,這2美元最後都是由塔克交付的,這説明塔克內心絕對大方。亨利,它忠誠、憨厚,它十分通情達理,每一次在塔克與柴斯特為難時,它都能解開它們的苦惱。

這一本《時代廣場的蟋蟀》讓我感悟到:做人要踏實,不被榮譽所動,做事要大氣些,不能小氣、吝嗇,做決定要通情達理,不要自私,顧我不顧他。“做人就做好人,做事就做好事”,這是我的目標!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7

在書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針見血:把説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説話,知不知道聽你講話的人想聽到什麼。賣了這樣的一個關子,確實能把人吸引住,引發讀者繼續閲讀下去的興趣。看來,深諳“説話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淺,很會抓住人心。

全書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實都是一個故事,當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節中,末了就會發現在愉快的閲讀中已經不知不覺學到了蔡康永的“説話之術”,閲讀的過程是愉悦的,學習的過程也就變得輕鬆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説話的書,理論一大堆,説教的方式又讓讀者難以忍受,完全像在學“術”而不是學“道”,心理距離遠,效果自然不會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應該就是《蔡康永的説話之道》這本書最大的特點。

如果你想要升職加薪,該怎麼説話討好老闆呢?一羣朋友聚會,如何炒熱氣氛呢?和女(男)朋友吵架了,如何打破僵局,和好如初呢?聊天時話題卡住了,又該怎麼解決呢?……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完全會碰到的事情,因此學上一招真的非常有用。作者認為,從我們嘴巴説出去的話,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説話的內容和説話的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自己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人的心中該佔的比重。

所以讀了這本書以後,真的是很多的感觸,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會像書中説的那樣,很努力的去學習一切。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8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小説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安娜是一個資質優美,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裏,她像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小説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

安娜是一個資質優美,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裏,她像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間由悠閒恬靜而又顯得那麼優美端莊突然變為好奇,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慧和良好的教養,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裏讚歎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麼可愛,出色,惹人愛憐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着一種動人心魄的風度。”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捨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着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温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註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我們企盼着幸福有一天會來到身邊。它會伴隨着我們,直至我們生命的結束。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而愛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

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

這是個被壓抑的充滿勃勃生氣的女人,安娜因為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弗倫斯基。對愛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愛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倫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鍾情,沉迷於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係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愛情十分膚淺。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説,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託,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弗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着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係,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並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人。 被愛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幸福,而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

可是,“水滿則溢,説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

始終靠幻想活着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安娜和弗倫斯基的愛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龍斯基想起了責任和義務。

道家説,無為而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當在愛的純潔之中塗抹上其它色彩的時候,這種愛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沒有是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爭。

安娜是另外一個人的妻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是社會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愛情的對面,

是長期的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這種大眾意志有時表現為道德,有時表現為法律。

極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與情感面前難以適從。愛情的力量使她幾度衝破世俗的藩籬,去尋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惡感立即來到她的身邊,使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楚。

而弗龍斯基是一個始終屬於世俗的人,他沒有勇氣與他過去的世界完全斷絕,他無力反抗來反對這種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也就無法幫助安娜擺脱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弗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於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鍾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弗龍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裏。

安娜的感覺是敏鋭而正確的,弗龍斯基在精神上已經拋棄了安娜,卻因為良心和責任不敢這樣去做。

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安娜最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我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

很難説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能夠容納安娜這樣的女人,我們都企盼着理解、寬容、仁慈,我們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如果我們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揚純潔的生活,我們的世界不知將會走向何方。當邪惡在社會中橫行的時候,純潔和高尚的東西反而顯得愚昧可笑。這是我們的現實。 我不認為兩個靈魂的相觸一定要用某種契約作為憑證。

現行婚姻真正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安全?情感?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於世俗的嘲笑和譏諷,但卻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擾。

現行婚姻制度實際上對沒有愛情的婚姻保護更多。

晚年的托爾斯泰拒絕肉食,因為在他看來,獵殺動物,既是殘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維護着人的尊嚴。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懷,廣闊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偉大的著作中。

從最早的《一個地主的早晨》中的葉赫留朵夫,到《戰爭與和平》中的皮埃爾,《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到《復活》中又以葉赫留朵夫作為完結,我們始終看到一個身材魁梧,外表靦腆,温文爾雅,思想上卻又極端自審和複雜的人,這個人實際上就是托爾斯泰自己。在這個人最初將自己的土地分給莊園中的農奴,並宣佈他們獲得了自由,想用自己的行動給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作出一個表率(《一個地主的早晨》)。後來他放棄自己公爵的身份,要跟一個地位低下的結婚(《復活》)。到了八十高齡,托爾斯泰還為了尋求真理而離家出走,最終客死異鄉。

托爾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樣,直到生命終結,都不與不合理的現實妥協。

真理與美善就像道一樣玄妙深微,不可言説,無影無蹤。豐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氣吞山河。只有對生命的深刻體悟,才能感知到它們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塑造了一個真實的靈魂,她是那麼美,潔白無暇,氣質非凡。這個靈魂只會活在托爾斯泰的心中,因為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靈魂中的至潔至純。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我們讀到她的人都會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內心深處的真誠願望,沒有任何的虛偽和矯飾的內心世界。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感到安娜正在某個角落裏,懷着滿腹的渴望和決絕的目光看着我……。

我想,我終會擁抱,帶着同樣滿懷的激情,擺脱所有的現實,去與她一起起舞長空。 安娜·卡列尼娜,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遠駐留在我的心中。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9

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預示着什麼?是一場噩夢,還是人類無法抗爭的現實?它引起了我的思考。閲讀《變形記》的過程,壓抑得厲害,就像巨石壓在身上一樣。那種生活的拘束,那種情感的壓抑,那種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動彈不得,感覺到我就是哥里高爾,我變成了甲蟲。

《變形記》的故事情節讓我感到很震驚,彷彿在夢中一樣:格里高爾是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務員,在某天早上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他痛苦、絕望,家人從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惶恐之後,薩姆沙一家只有接受這個現實。在這時,格力高爾在絕望的大山似乎看到了一根希望的繩子,淡淡的愛意出現了:妹妹細心的照顧,母親温暖的語言,都讓他感到一絲温暖,他充滿信念、希望,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變回來的。但是,他還是忍受不了別人把他當做一隻噁心的爬蟲,他再也不相信自己,是絕望把他逼到懸崖的頂端。他想克服,又無法克服,理智已經無法戰勝本能,雖然他擁有甲蟲的外殼,但他擁有一顆人類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存活一刻,他就仍然是個頂天立地的人。他渴望自己像原來一樣,但是,他對曾經生活充滿的恐懼,又使他愛上了現在的模樣。矛盾,是矛盾讓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讓他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死在自己房間的地板上。

也許,比原來還要美好,在格力高爾妹妹的跳躍中,格里高爾被忘記了。不,他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過是幻覺,在一場鬧劇過後,生活又滑回了原來的軌道,格力高爾,不過是薩姆莎一家生活中慢慢劃過的一道流星……

《變形記》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們會去關心別人,愛別人,但別人一旦破壞了自己的生活時,愛就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

從《變形記》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卡夫卡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的作家,面對人們生活的疾苦,卡夫卡認真地思考,在作品中,卡夫卡對格里高爾悲慘命運的描寫深刻地反映出了社會現實的殘忍和悲哀。

我愛讀《變形記》,它給我留下的思考實在太多太多。-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他視金錢如糞土,視坎坷如禮物,視名利如浮雲,他是誰?他,一個奇人、偉人,一個用心靈寫作的巨人,他就是司馬遷。

司馬遷生平只寫過一本書,一本書讓他名垂千古的書,一本、被魯迅先生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書,一本被列為二十四史開片之做的書,一本被列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書,這本書就是《史記》

翻開《史記》,宛若走進了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每一頁都如同一扇大門,一個歷史的的大門。走進這些大門,彷彿置身古代,看那戲劇性的故事一個個上演。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興衰,彷彿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猙獰的面孔,藏刀的笑容,彷彿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戰場的訣別,人民的哭喊,彷彿就縈繞在我們的耳邊。閲讀《史記》,我看見的是大禹在黃河流域治水的艱辛,是商湯替天行道大敗夏桀的雄姿,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荒誕,是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的豁達,是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毅力,是宴子智用二桃殺三士的果斷,是商鞅義無返顧變法圖強的忠誠,是孫臏足智多謀圍魏救趙的聰慧,是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的坦率,是屈原壯志未酬跳江自盡的無奈,是秦始皇雄才大略吞併六國的勇猛,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的憤慨,是項羽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決心,是陳平智獻美人圖解重圍的高明,也是漢武帝派衞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的威嚴。

多少英雄血灑戰場,多少豪傑命喪君王,在那歷史的相冊裏,永遠保存着這樣照片,這些印跡,朝代更替、民族興衰更讓我明白了”成由節儉敗由奢“的古訓,歷代君主,每位帝王,也使我懂得了”守業更比創業難“的真諦。對於君主而言,一個念頭就成了殺人的關鍵;一句戲言足以失掉萬水千山。在那過去的社會裏:迷信,封建,猜疑,妒忌成了權勢之人的大敵。只為了自己的權利,便可殺人放火,在所不惜。勾心鬥角,冷嘲熱諷,成了朝廷的代名詞;驕奢_逸,姑息養_,更使一個國家走上窮途。

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今日認為一部《史記》足可成為國之棟樑。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緣卻又是對相愛的人的極大諷刺與愚弄。——引子

張愛玲,這個文壇小女子用她一貫的冷色調勾畫出3對男女的愛“緣”,是孽緣?還是無緣?

顧曼楨與沈世均的緣=時間的沉澱

曼楨是一個表面柔弱卻又堅強的女人,清貧的環境造就了她那倔強、堅忍、執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後的日子,她擔起了贍養家人的責任,與世均平淡而又真實的愛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絲慰藉,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犧牲,在世均的體諒中這個“弱女子”感到了幸福與快樂。在默默中,她撐起了一個家,然而曼璐在祝鴻才身邊的日漸失寵,在她的私心與母親和用人合謀草草將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懷中,在被實施暴行之後的曼璐被囚禁了,無顏面對自己深愛着的他。在堅忍的她終於又一次挺了過來,在病友幫助下,成功逃脱,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生活,她離開了一切,包括深愛着的他,她淡淡地平靜;而世均則在曼璐的誤導下單純地以為她變心,倉皇地與一個自己不愛並且不愛自己的人——翠芝結了婚,讀後感《張愛玲小説《半生緣》讀後感》。14年後的她為了自己的兒子又回到了祝的身邊,但此時的她已心如止水,14年後的當再見他時已是物是人非,只有一句“他們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場。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這沉默也就成為一種答覆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

兩人默然,深沉的愛在時間這慢慢沉澱,任由緣盡……

留下的只有痛……

石翠芝與許叔惠的緣=無聲的報復

緣,妙不可言。用在他們身上在適合不過了。她,一個千金小姐、大家閨秀而他一介寒儒,清貧卻很知趣,在南京的邂逅,讓他們一見鍾情,然而家人的阻撓,彼此的沉默,將愛掩藏得那麼滴水不漏。她與世均草草結婚了,他賭氣留學美國。

這段愛在塵封了14年之後被打開,那時的他已離婚,而她膝下有一雙兒女,但卻不幸福。

只有在那一片彼此的笑聲中,她才感到一絲淒涼的勝利與滿足……卻永遠無法回到從前……

顧曼璐與張豫謹的緣=黯然的離開

顧曼璐是個令人痛恨卻又讓人同情的人物。從一個單純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後淪落為無恥毒婦。悲劇的開始源於為了家庭的生計開始的舞女生涯。然而她最愛的還是那個與她從小結親的張豫謹,最不能辜負的最後還是辜負的張豫謹,她選擇了離開,默然地離開,鑽進了燈紅酒綠。一個舞女被後輩搶飯碗的哀怨,一個年華漸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點東西的急切,讓她抓住了祝鴻才——這根救命的稻草,原以為會就此平靜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緣開始了,面對情變,她變得愈加的潑辣,甚至殘忍,面對未能添丁而失寵的境地她頓生毒計,不惜將自己的親生妹妹葬送給祝鴻才這頭“禽獸”,而張豫謹在此時選擇了死心,明智地找了個女人過上平靜的生活。

曼璐走了,張豫謹的女人也在六安淪陷時喪生。當初的有情人,一個墮落、離世,一個則選擇離開故土……

是解脱?是逃避?

張愛玲用她那細膩的筆法,冷淡的字句,將骨子裏的蒼涼貫穿整部小説,以一貫的悲劇結束了這一切的愛恨情愁。

有緣相見,無緣結果,有情人在時間的海洋內未曾沖淡彼此的愛,而是選擇了塵封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生命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這天,我讀了《德伯家的苔絲》這篇小説,使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村生活,藴藏着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為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後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純樸美麗的農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之後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消息。為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後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為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齊,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願,帶着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説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村自然景色的優美描述,字裏行間無不浸透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採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將自然界的優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合起來描述:透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透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合產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説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後淪為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讚揚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杯具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為這一杯具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杯具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杯具結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杯具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杯具的發展,並最終使這場杯具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着那層虛偽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杯具的發展與結局。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今天我獨自坐在安靜的教室裏,看起了名作《紅日》,感受着中共黨員那時的抗戰艱辛。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張靈甫所率領的74師是蔣介石用全副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王牌部隊,他們發起了漣水戰役,與華東野戰軍交鋒。華東野戰軍的沈丁部隊在漣水與敵主力部隊二次交鋒後,實行戰略後撤,退到山東,休整訓練。經過修整後的人民解放軍在萊蕪戰役中,靈活運用---偉大的戰略戰術思想,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五萬多人,活捉了敵軍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國民黨在各個戰場上連吃敗仗,途窮計拙。1947年4月,張靈甫又以他所率領的74師王牌軍,再一次向沂蒙山區的華東野戰軍大舉進攻。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戰鬥,華東野戰軍英勇的戰士們,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裏的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他的殘兵敗卒,統統殲滅。華東野戰軍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的戰爭,經過了無數戰士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戰略戰術思想的正確指導,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援,人民解放軍服從大局聽指揮,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用小米加步槍的簡單裝備打敗了用清一色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介石軍隊。

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大學時曾挑燈夜讀金庸武俠,那時見識還短,書生意氣,只知俠義不懂人生、愛恨情仇。如今因了北大醉俠一席話,重讀《天龍八部》,感慨良多。

豈知朱顏終薄命

“這些刀頭上拼命的勾當,我的確過得厭了。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掛,當真開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

“我不是説放牧麼?你馳馬打獵,我便放牛放羊。”如此尋常百姓,平淡生活,也是奢望。誰讓蕭峯是個大英雄呢,這個英雄註定是個悲劇。縱深江湖,達濟天下。真愛之下,竟錯殺阿朱。從此蕭峯再無二心,蕭郎是畸零。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大悲大喜,轉眼成空

虛竹一家,二十四年分離,相見不相識,日日思念掛懷。一日得見,父母天倫,虛竹還來不及享受,父母頃刻慘亡。二孃保全情郎,玄慈擔當。方丈對二孃一句,痴人,我已雙目含淚。而二孃從當年美貌端莊卻痴痴狂狂做了第二大惡人,有夫不能認,其中之苦無人能知。可卻對情郎説,我不苦我不苦,你有苦説不出才是真苦。我淚滂沱。當日鑄成大錯,情非得已,可如此命運,造物弄人。

浮雲生死此身何懼

蕭峯是大英雄,一生多舛。悲劇人生造就英雄本色,蓋世武功,大仁大義。雁門關一役,堪破生死,捨身取義,蕩氣迴腸。以己之死,成全百姓安康,俠之大也。金庸老先生,力道深厚,不甘如此,阿紫殉情,英雄美人,自古已然。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我問沙沙,天龍八部,女眷甚多,你最愛哪一個。王語嫣啊,神仙姐姐。我不甘,那康敏呢。他嘿然一笑,老了。是啊,世間男子只愛那温婉少女,誰會愛一個孀婦做夢中情人。可我還是黯然,硬是喜歡那心狠手辣,工於心計的康敏。段正淳身邊嬪妃三千,又有美女無數甘心為他銷魂,為什麼一日得空,還去看他的小康,這女子,斷然不是一般。姿色超然,柔媚入骨。就算什麼長老,什麼德高望重,都在小康面前成了大色鬼。世間男人多濫情,我只知道,康敏卻只在乎自己在乎的。況且她敢愛敢恨敢作敢為,心思縝密,工於計量,不在男子之下。只是世間之人,無人不怨,有情皆孽。死也死了,我卻最愛,咬那段郎的肉,也只有小康,讓人拍手。哪怕她三十五六,也曾年少。

卻試問,幾時把痴心斷

遊坦之,鐵頭人,阿紫給他無數折磨冷眼,最後死也不欠他,挖掉眼珠還他。可這遊坦之一直愛着阿紫,甚過自己的生命。其實我知道,看書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裏有這樣一個鐵頭人。你可以打他罵他輕蔑他疏遠他不愛他,可是他還會愛着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可是即便身邊有這樣的人我們也不珍惜,並不是我們心狠,阿紫心狠嗎,她的心都給了姐夫。即便你知道這樣的人一直在,又能如何,你愛不上他。如此説來,這愛多詭異,多弔詭,讓世間的痴男怨女即使做了冤魂野鬼也堪不破。

推薦你讀金庸,一讀再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j3vk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