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話説張愛玲,她十八歲時被父親關起來,她患了痢疾父親見死不救。她的第一個丈夫傷了她的心,第二個丈夫在婚後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堅決逼她墮胎可以説,她生命裏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住她的,我覺的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虧欠和辜負。所以我們明白她的小説為什麼如此悲情,更明白為什麼她最喜歡的詞是荒涼。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傾城之戀》的愛情與我們現代的感覺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現代的女人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麻煩,那樣的曖昧。相同的是現代的人一樣會害怕輸給他人,如果不是那場大戰令雙方看到自己是多麼愛對方,他們的故事會怎樣的,當天地都好象不再存在的時候只是對方還在,又或者連對方也不在的時候,還計較什麼輸贏呢?流蘇是個好女人,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低估了價,原因是她離婚,幸運的是使她正式成為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個段落,可憐的女人。

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的是如此的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伐,尤其是這篇文章裏充滿了蒼涼,憂鬱而哀切的情調,這是一個膽怯的女子給人家逼急了才幹出來的冒險的愛情故事,不會燃起自己心中的熱情,只會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啞的響聲,使人倍覺淒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眾的憐愛之心。

張愛玲的這篇小説無論如何是結構和語言取勝,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對於愛情的這引自《詩經》的描述:“死聲契闊,於子相悦,斥子之手,於子偕老”。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傾城之戀》講的是一個經歷了婚姻失敗的女人(白流蘇)在家中受盡了家人的冷嘲熱諷,為了脱離這個這個家庭,獲得自己的婚姻而兩次離開上海,到達自己陌生的香港。在香港中,與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鬥智鬥勇,並在戰爭中獲得了自己的愛情。《傾城之戀》的結局是平庸,是戰爭中的結合。

我看了《傾城之戀》後,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題目是《傾城之戀》,按照我的理解就是,白流蘇和範柳原的結合是在戰爭中,是在日本攻陷香港的時候,是整個香港城成全了他們。

《傾城之戀》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是白流蘇與範柳原第一次在香港的交往,一個是為了不結婚而戀愛,一個是為了結婚而戀愛,兩人你來我往,最終,流蘇失敗而回到上海。但是流蘇為爭取自己婚姻幸福做出了巨大努力,也為她的結局奠定了基調。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有很多作品,而《傾城之戀》就是其中一部讀過之後印象尤為深刻的小説。這本書主要是張愛玲探究愛情與婚姻的作品,用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對決,來探討愛情、婚姻、人性在戰亂前後的變化和掙扎,值得我們每個人閲讀和思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白流蘇出生和成長在上海的一個腐舊的家庭裏,受到封建時代的思想影響,她的第一次婚姻非常失敗,那個時代的大家庭裏,女性的婚姻只為謀生而服務,並沒有什麼愛情和自由而言,因此白流蘇的離婚讓她飽受冷嘲熱諷,看盡了世態炎涼,已經對生活不抱什麼期望。帥氣有錢的範柳原出現,再次深深地吸引了她,她決定去香港見他,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賭注,希望能夠獲得愛情和婚姻。而範柳原卻是一個浪蕩子,他徘徊在眾多異性之間,看似是一個花心的人,恰恰也對愛情有着很高的期望,對浪漫和專一的愛情也是非常期待的。經過兩人的鬥法和交往,加之日軍轟炸淺水灣的戰亂,讓他改變了很多,決定去過踏實的生活,與白流蘇結婚,即便此時,白流蘇依然沒有因為戰亂改變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觀念,悲劇也許還會蔓延。

這本書寫得故事似乎很簡單,但反應出來的人物心理和價值觀卻對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封建時代,女性的深愛似乎不是因為愛情,而是為了謀生,一切都變成了赤裸裸的交易,這種觀點毒害了舊社會的女性,給她們帶來了痛楚。

我們要敢於抗爭,為了自由和平等而活!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近段,聽朋友推薦讀張愛玲的作品,對張愛玲其人早有耳聞,只是無緣拜讀其作,偶然看了電視劇《傾城之戀》,心有所動,便買了一本細琢,想體味一番書中描寫與劇中演繹的落差究竟在何處?

相比而言,我更欣賞劇中的白流蘇,文雅而不缺浪漫,莊重而略帶叛逆,任性而又不失自尊,一個在孃家眾親人的譏笑,冷漠和無情的壓力之下,而致使她不得不選擇離開的女人,她想要獨立卻無更大能力,想要自強而又奈,抱着對愛情的一絲僥倖期待和違心不為,而被迫投入範柳原的懷抱。她雖不值得尊敬,卻也沒讓人感覺可悲,可憐!

範柳原邀白流蘇的香港之行是“用心”的,而白流蘇的接受也有“有心”的,一個“用心”用在“只想曾經擁有,卻未想天長地久”,一個“有心”有在對愛情的“僥倖”期待,敢用一生去做籌碼,範柳原認定白流蘇無力逃出他的“手心”,白流蘇賭定自己將會是範柳原一生牽掛不忘的女人。不僅僅是因為她被範柳原的風度和魅力所征服,還為了擺脱那最痛苦的成分-----家庭的壓力!因此,她不惜將自己暫時“淪”為情婦!

如果不是香港城市的淪陷,也許真的改寫不了白流蘇“情婦”的無奈命運,之所以範柳原最終會選擇和她結婚,她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應該感謝戰爭!在戰爭中,讓兩個對愛情都存有私心雜念的人徹底結合在一起,真切感受到:當成千上萬的人死去,當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逃命生存,而唯有他們彼此還可以相互擁抱,相互依靠,乃至相互安慰,掩護,生存時,在那一瞬間,兩個人內心的自私轉化成諒解和真誠,兩顆心才緊緊地貼在一起。是呀!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人生尚且如此,何況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離別都由不得我們個人來支配,可我們能夠選擇,並且能夠做到的是,永遠和相愛的人,一起手牽着手,微笑着,一直走下去,一生一世都不離開!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住在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築——香港愛丁頓公寓,張愛玲在濃厚的文藝氣息下創作出《傾城之戀》。除了環境的好氛圍,大學生時代的她經歷太平洋戰爭,也給了她創作動機的一部分。因為戰爭給張愛玲帶來殘酷、無情、卑微、懦弱、利己的亂世,她不禁感懷身世,開始體味人在世上活着的真諦與價值。她悟到:人到死,還是離不開愛。

張愛玲在故事有寫到上海女人的風韻,當地建築的風格,還有着重描寫人情世態。在此,我選擇柳白從相識到相愛的一段進行概述。故事在上海與香港兩地間輾轉。白流蘇陪着白家七小姐寶絡相親時,第一次遇上範柳塬。範柳塬對白流蘇的印象深刻,到了香港也念念不忘,於是,範柳塬委託徐太太邀請白流蘇到香港。白流蘇選擇應邀,她有在心裏盤算着,即使知道前路茫茫,也不能再選擇舊路,不可以選擇回到唐家,也不可以選擇留在白家。來到香港後,白流蘇與範柳塬交往。情人間總是喜歡玩角力的比賽,他們也一樣。範柳塬很迷戀白流蘇,當她是一位情人,正因為這樣,白流蘇反倒覺得範柳塬沒有給她,拒絕當他的情人。隨後,範柳塬對白流蘇忽冷忽熱、又愛又恨,還故意在白流蘇面前對印度公主大獻殷勤。白流蘇因為家事要離開香港返回上海,當晚,範柳塬致電白流蘇卻不發一言,白流蘇堅持塬則也不肯低頭。情人異地分開,範柳塬越發思念白流蘇,工作變得消沉,他撥通電話要白流蘇回來香港。兩人再次相見,感情升温不少。白流蘇確確實實愛上範柳塬了,不在乎他對她的,兩人如膠似漆地相愛着。故事最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面臨生死邊緣,範柳塬在炮火中大聲向白流蘇求婚。

故事的經典一句:“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可能,這是張愛玲對時代狡黠的睥睨。有人曾評論過,別的作家揭破美麗的虛假是為了直麪人生,而張愛玲卻在領悟蒼涼後仍抓住美麗。戰爭讓張愛玲見識人類卑微而懦弱的利己主義,然而,愛給了張愛玲更廣闊的空間與思維。

全文是張愛玲慣有的文字特色,充滿蒼涼的渲染。驚心動魄的戰火現場,上演轟烈的愛情。不難看出,比起以往的寫實求虛,這次多了輕狂的遐想。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那些女子穿起華美的袍子,站在舊時光的影子裏輕輕地畫起一道濃眉。綠色和紅色交錯的燈光,暗暗地灑落,幻美的生活之後,人去樓空。——題記

有人説,張愛玲小説的底色是:荒涼。

她喜歡寫那些舊上海的故事。紅男綠女,他們以為生活會變得很好,於是做着悽苦的事情。慢慢的,時間只是成為了一種虛幻,女人開始習慣把眉毛濃黑,塗上硃紅的脣膏,深色的胭脂,以為那樣,就可以把眼淚掩藏。

讀張愛玲的小説,就像在聽一個很近很靈動的故事,她自己是説,我的作品,舊派的人看了覺得還輕鬆,可是嫌它不夠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覺得還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夠嚴肅。她總是喜歡在作品裏提到胡琴,只是某個也許只出場一次的人物,在某個角落嘶啞嘶啞地拉着它,在某個需要他的時候。就像故事的調子,沒有什麼起伏,卻是兩個相愛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遠,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後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張愛玲曾經説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美好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經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記得我在看《半生緣》的時候,故事的開始就是,“……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載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的小説總是一份感情從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澱的過程,讓人覺得有些微微的苦澀,而其實那些人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們只是更換了名字,卻重複着相同的故事。

荒涼是因為繁華之後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內心總是一片為開墾的荒蕪,而張愛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當。我們總聽見人們稱讚她有才華而不是偉大,大概也正因為她只是把故事講給愛聽的人。因為張愛玲也説過,生活是一件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所以她的小説女主角總是穿着不同的旗袍出場,也暗示她們隱隱相同的人生和命運,外表的美麗內心的空虛。她的作品總是看上去很華麗卻是很安靜的調子在講述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讀完之後才會恍然,原來張愛玲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女子。

泛黃的照片中,那個女子很安靜地望向遠方或者只是平靜地看着。原來所謂的才華也不過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靜,更多一些對命運的追問。喜歡在小説裏開始把眼淚掩藏,慢慢的,眼淚就像手裏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後是肆無忌憚的崩潰。我們就被她輕易地被帶回到舊時光中,或許快樂或許悲傷。

愛上張愛玲的文字,如同傾城之戀,只是那一剎那的時間。而她的故事,正如一首安靜悠長的歌,不會落空,因為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出不同的味道。

也正如李碧華所説,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拜讀張愛玲女士的作品,我所閲讀的就是她的《傾城之戀》。在沒看張愛玲女士的任何作品之前,我就有聽過張愛玲女士的生前故事,聽説她是個感情豐富內斂,愛得太痴的女子;而她的作品更是不忿於世的,感情簡樸世俗。

但是當我看完張愛玲女士的《傾城之戀》之後,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衝擊我的地方,只是覺得生活本就是這般現實,她只不過不似大眾作者般用華辭修飾出讀者的烏托邦。她給我帶來的是血淋淋的現實,其中夾帶着她細膩的情感。

我可以否認我從這本書有學到什麼,但是它卻確確實實帶給我感動。在白流蘇在香港大飯店的舞廳跳舞的時候,有一段描寫範柳原從別人手裏接過白流,或許這段描寫對於別的讀者來説並不是非常觸動,但於我卻有小小的共鳴,我認為這是暖心的舉動。同樣地,我也沒有感受到所謂的一剎那間一對平凡的夫妻感受到的一點真心,也許是我感情不夠投入,沒有體會到它裏面真真的細膩;也許我太年輕,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範柳原和白流蘇之間的曖昧不清和道德責任的束縛,再別無其它。我想也許等我再長大點,我就會明白其中奧妙。

張愛玲女士童年有點疼痛,以至於在作品裏看出了白流蘇是她的一種精神折訴。書中白流蘇個性多疑,對人從不輕易信任。讓人看了又是同情又是恨。

我想我還會讀第二遍第三遍第一百遍,有句話説的好,好書不怕多讀。而我想也許隨着人的成熟,終有一天我會讀出其中情感的微妙。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8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説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裏面,是不是隻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範柳塬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遊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裏,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着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

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塬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説到柳塬,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青年時期同樣有着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於家庭。對於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和信心。也許或者説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裏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塬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

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塬帶來的卻是一嘲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衝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塬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塬是這樣的選擇。範柳塬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説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塬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着柳塬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温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揹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

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9

白流蘇其人,光看她有過離婚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大膽離經叛道的女子。畢竟那是可不是現在,離婚後遭受的風言風語絕對少不了。而她又無處可去,只能回到孃家。

而那個孃家給她的又是什麼呢,她沒有感到温情,反而被處處排擠算計。白流蘇的離婚多年的前夫去世了,她的孃家人卻希望她能“替他戴孝主喪”。這自然是衝着他前夫家的財產去的。既能減少家裏的一個人的花銷,又能和有錢親戚恢復關係,白家可謂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只是這算法上沒有白流蘇的存在,無視了白流蘇的意願。

按理説,儘管白家衰敗了,但好歹曾經是名門望族,怎會一點親情也不顧,反而市儈得如地痞流氓。想想為了讓白流蘇答應守喪,逼她住到夫家去,連居住的房子都給她換成破破爛爛的,這等伎倆,有豈有一絲一毫的名門之風。白公館更像一個吸血鬼,把白流蘇往絕路上逼。白流蘇剛離婚時,是帶着一大筆錢回孃家的,可是七八年後,她的錢已經被當家的三哥和四哥拉扯得差不多了。現在她在家裏要開銷,如果要再嫁更要開銷,況且家裏還有七妹和八妹兩個姑娘正待嫁呢,她當然也就成了白家最不受歡迎的人。明顯的過河拆橋,擺在明面上的利用,真真的叫人寒心。

由於兄嫂的排擠,白流蘇在白公館已經是完全待不下去了,她急需一場婚姻來擺脱現狀,而在範柳原之前,她也已經有了好幾場相親,甚至對象要麼比她老,要麼性格吝嗇,但她都忍了,只希望能搬出去就好。儘管她把條件一降再降,但還是遭到各種挑剔,畢竟她已經不在是小姑娘一樣年輕了,還離過婚。此時出現的範柳原何嘗不是她緊緊握住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

範柳原是個浮浪公子,無意於家庭的幸福,三十三歲了還沒成家。但在範柳原和白流蘇妹妹的相親中,範柳原被流蘇古典中國式的美麗迷住了。他要她,他憐惜她,他要征服她。

兩人的愛情並不純粹,簡直像一場博弈,充滿着算計。但白流蘇被逼上梁山,她無路可走。只能下定決心、冒着身份與名節的危險與範柳原鬥智鬥勇,賭上一切來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一個城市的淪陷成就一場愛情,聽着就帶有傳奇的色彩。可是,比起禍國殃民的妖妃褒姒與幽王的愛情,白流蘇與範柳元的愛情是否有那麼情真意切?結婚後的生活,張愛玲沒有給我們詳細描寫,但是否會真的幸福呢?範柳原花心的毛病沒有改變,在外面跟別的女人説些虛假但動聽的甜言蜜語,而回到家中對着真愛的白流蘇卻只會“説些傻話”或是索性“異樣的沉默”了。長此以往,難保白流蘇不對範柳原有成見、不和他吵鬧,甚至於再度揚言“離婚”。香港的淪陷成就了她的婚姻,但不能説成就了她的幸福。

相比較把一切壓在範柳原身上,白流蘇其實完全可以選擇自強的道路。可她的反叛精神早已被生活磨滅,比起離婚時擁有的勇氣,現在的她變得膽小怯弱,因此她選擇了依靠範柳原,這是她的選擇,亦是她的悲哀。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我想許多女人都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吧。走進她的文字,如同進入千年古井。幽深,寧靜,只是深井冷清,寒意太盛,悲涼得讓靠近的讀者都不禁沉重。

高中時有一陣,隔壁文科班的女同學每次見了面都問:最近看了張愛玲的書沒有?好奇之餘,去書店買了兩厚本。文字確有大家之風,簡煉,華美,冷靜的張揚,浸透骨子裏的悲涼。十多年下來,時常翻着卻一直沒有看完,也懼於這種悲涼不想看完。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於鮮活華麗中透着悲涼,她筆下的生活有時是一襲華美卻爬滿蝨子的衣袍,有時如同她筆下的茉莉香片,鮮活的冒着陣陣熱氣,熱鬧的飄着淡淡香氣,喝下一口卻是濃濃的苦澀。而傾城之戀,該是這眾多苦澀的茶中較可口的一杯,或許更像紅茶,有着濃濃的香味,少了鐵觀音的苦味,香醇無澀,在寒冷的冬日是可以暖胃暖心的。

這一篇是張愛玲的小説中為數不多的以喜劇結尾的愛情故事,雖然透着蒼涼的質疑和無奈的唏籲。秋日下午,啜一口清茶,又捧起這本多年前的舊書,翻到寫有“傾城之戀”的這一頁。一頁翻下去,再翻下一頁,如同翻動着張愛玲筆下的人生。突然想起在文字裏老道深刻否定愛情的張愛玲在現實中卻還是中了胡蘭成的毒,成為低到塵埃裏歡天喜地的一朵小花。低到塵埃裏開出的花該是卑微而脆弱的,所以張的內心應該是非常柔軟的,本人也並不像她的文字中表現的那麼練達老道,所以,所以這篇傾城戀事也許是比較接近現實中她的愛情背景和理想愛情吧。

沒有人懷疑張愛玲的文字是一朵豔麗到極致的花朵,它的光芒和神彩足以令其它的花朵黯然。她的文字像是呈現給讀者的一場紛呈話劇,即便是其中的一兩句話,一兩個詞語所呈現的藝術火花和人生哲理也足以令人震憾,令人回想思索良久。傾城之戀也不例外,在張的描述下,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愛情故事,她以獨特的視角看着這場戰火之戀,以獨有的筆調在愛情的長線中編織着每一個展示人性的結,以人情刻畫世情。即便只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也不是不可以令人感動的。

多年前看過邵氏拍的黑白電影《傾城之戀》,文藝氣息太濃,台詞經典唯美卻不夠生活化,繆蹇人扮演的女主角平淡得有些木訥,柔順內斂有餘,嫵媚精明不足。流蘇流蘇,本就是一種漂亮的裝飾物,隨風飄擺,不安份的,動盪的,卻也是精緻美麗的,引人遐想的。這樣的流蘇確是少了很多韻味。後來看陳數和黃覺的電視版《傾城之戀》,有幾分驚喜。電視版的要好看得多。少了文藝氣,多了電影中沒有演繹出的人物的精明和人物之間的曖昧。陳數也給白流蘇增添了一份嫵媚靈動和知性優雅,外在的嬌柔風情,內心的迂迴婉轉,都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有辜負我們這些看過數遍原着的觀眾。此劇後來拿了大獎,似乎在我意料之中。

淪陷一座城,成就一段情,這是一個足以打動世間女子的愛情故事。愛情的力量與傾城的力量擰在一起,又因為在一座城淪陷的出口處才找到愛情的活路,又怎能不讓人震憾。性格怪癖放蕩不羈的範柳原,對塵世的一腔熱血已隨摯愛洪蓮的香消玉殞而成為死灰,當遇到嫵媚優雅卻會低頭的白流蘇時又確是動了真心。起初,不過是兩個平凡的男女,一個害怕失去自由的精明的有錢男人,一個經濟不能獨立想抓牢一個男人讓自己一生無憂的聰明的離婚女人,在半明半暗中試探,走近,曖昧,各自獨立而各懷算計,互相吸引卻並未將真心交付對方。

然而,在香港淪陷之時,在特殊的時期兩人無所顧慮的我心換你心,兩心徹底靠攏。當範於戰火紛飛之中向白大聲求婚時,這種真心得到了最響亮的確定。這就是很多人所渴望的幸福吧,或者説是所渴望的愛情。一邊是戰火紛飛,一邊是兩不相棄,從此不必猜忌,從此一切瞭然於心,坦然相見。兩個人之間的絲絲温情,在那一瞬間滿溢,從此時間成為永恆。那一瞬的美好讓讀者如我也感動和連流不已。很多人説白是幸運的,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種幸運更加明顯。幾乎是帶了一點女權主義色彩的幸運。

可是,我以為,愛情終究是一時一刻的產物,再震憾人心,再堅定與強大,也許,仍然與永恆無關。用超越時間來要求愛情,也是一種過度的索求。曾經以為公園裏牽手漫步的白髮老翁和老嫗是因為愛情的力量才如此天長地久。生活告訴我們,並不是。清韻自生清歡,但即便經歷過傾城之戀也未必可以相守到老。如果能夠相守到老,只有那種化學質變的短期的兩情相悦也遠遠不夠。從現實而真實的角度來説,範柳原和白流蘇在傾城之際,執子之手,成説生死之時,傾城之“戀”其實已經到此為止。如同物理學中的能量轉換,機械能轉換為內能,愛情之“戀”於其時已得到昇華,以另一種感情而存在,成就了愛情之後的另一種幸福。這已經是一種最好的結局,也是一種盛極而淡的規律。如同我們看着太陽東昇西落,海潮潮起潮落的時候,會驚覺世間一切都一如尋常,從來都如此規律,不曾改變。

即使是這樣感天動地,曲折迂迴才完成的愛情,張愛玲也是固執的悲涼着。她在結尾輕輕的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這樣讓人感動讓人震憾的傾城之戀,驚世的愛情傳奇,在世間是非常罕有的。而在張愛玲看來,這樣的經典傳奇仍然是不安全不確定的,還有着許多未知的蒼涼的可能。温暖的故事之後,張愛玲仍然覺得人生是無奈的,世態是炎涼的,有很多地方需要質疑的,大有一言難盡之感,於是索性説,不問也罷。

她始終忘不了人生的悲涼,始終一邊在平凡的熱鬧中冷靜的祈禱着温暖故事,一邊在想象和等待着人生中無數場將要到來的悲涼。這是張獨有的深刻,正是這種深刻與異常的冷靜讓她的文字有着獨特和非凡的藝術魅力。何況花開花落,陰陽盈虧原本也是人生的一種真實和客觀。我突然想到,如果,如果洪蓮死而復生,範與白又會是何種結局呢?我想那一定不是一個好的愛情故事了。範與白的愛情是靠着一場千年難逢的傾城事故來成全的,也許是經不起那一種最直接的考驗。誰又知道呢。那是另一個故事了,悲或喜,又是另一場冷暖了。

今時遊走在張愛玲筆下民國的時空裏,那種悲涼與無奈的氣息仍然濃烈而真切自另一個時空悠悠傳來。不過,時代在變着,今時的女人們只需要記着傾城時的那份真就好,我們珍惜着人生中每一場圓滿的收場就好。翻過了一頁,自然會有下一頁。“死生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傳奇也在傾城之時真實的存在着。那個渴望温暖的滄桑的聰明男子,那個善於低頭的含蓄的風騷女子,在一份以傾城巨大代價換得的幸運與平靜裏相守着,相伴到老,當然是一場不壞的人生。幸運不外如是。男人與女人大概也就如此,人生大概也就如此。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她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可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可以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分: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

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差異很大,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出:“三奶奶歎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説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敍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分,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可是在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一定還是有挫折。所以張愛玲也可以説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後來是因為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可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寫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訴説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我覺得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因為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人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着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

所以,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如果説,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那麼我則認為,社會的不公,命運的苦難,教會的是成長和強韌。

白流蘇——讀過張愛玲《傾城之戀》的人都知道,在眾人眼中,她是一個用青春去並最終獲勝的女人。她虛榮,做作,美麗的假面具下深藏着人性的卑瑣。

但我卻不這樣看。

在張愛玲細膩筆調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性鮮明的白流蘇,而且看到的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其實,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個白流蘇,不是她影響了社會,而是社會造就了她。

並非每個人都能堅守自己的理想底線。能夠流芳千古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在社會底層徘徊往復的平凡人。他們的生活並不理想,人生經歷了種種不平與坎坷。如果事事順心,誰不想過自己理想主義的生活呢?但是現實給出的回答是適者生存,你只有在摸爬滾打中才能繼續前進。

白流蘇,再怎樣,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曾説:“我又沒讀過兩年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麼事?”她甚至説:“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從她的字裏行間,可見當時的女性根本就是個缺乏自立的弱勢羣體。在她們的潛意識裏,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屬品,婚姻則是她們的庇護所和炫耀的資本。白流蘇在這樣的社會大染缸裏,成了卑弱、虛榮、庸俗的金錢奴隸,她追求婚姻的動機也許就是這樣。後來白流蘇變得強勢與精明,大概是對自己坎坷命運的一種無奈抗爭吧!原本還指望婚姻能帶給她至少表面上看來是幸福的生活,但隨後的婚姻失敗澆滅了她的幻想。她忽然發現自己不僅失去了男人,還要忍受孃家人的白眼。世態炎涼把她趕入死衚衕,她沒有退路,只能做出選擇。她不願也不肯接受女人只能由男人支配和擺佈的現實。為了命運,她寧願把自己當賭徒,狠狠地與社會現實賭一把。

她贏了,範柳原是她成功的作品,也是她炫耀的工具。沒有什麼好指責的,她選擇的只是用女性特有的方式來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這難道有錯嗎?

如果認為白流蘇做作,那就是不理解她了。在我看來,像她這樣並無多少賭本的人,能做到的就是儘量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確,範柳原一開始對她並非真心,兩人在一起不過是各取所需。雖然最終兩人患難見真情,但這是意料之外的,並不能抹去她的現實主義動機。

儘管白流蘇有些作風我不認同,但是她的性格不得不讓人折服。人生困境教會了她成長,讓她不顧世俗偏見,從單純走向成熟,從大家閨秀轉變為社交名媛,以老練的手法遊離於各種場合。對於她後一次婚姻的勝利,我不得不説這是智慧與手段的完美結合,也是白流蘇的高明之處。她大膽、努力,精於算計,敢於打破陳規,最終成全了自己的念想,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這便是我眼中的白流蘇,一朵綻放在男權主義時代的強勢玫瑰!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又翻回原著,一個字,一個字地重温了兩遍。

她也聽得見柳原的聲音在那裏心平氣和地説:流蘇,你的窗子裏看得見月亮麼?流蘇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哽咽起來。淚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銀色的, 有着綠的光稜。柳原道:我這邊,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擋住了一半。也許是玫瑰,也許不是。他不再説話了,可是電話始終沒掛上。許久許久,流蘇疑心他 可是盹着了,然而那邊終於撲禿一聲,輕輕掛斷了。流蘇用顫抖的手從褥單上拿起她的聽筒,放回架子上。她怕他第四次再打來,但是他沒有。這都是一個夢越 想越像夢。

直待白流蘇第二次赴港,範柳原才終於走進她的房間,從那裏看到月亮。

柳原道:我一直想從你的窗户裏看月亮。這邊屋裏比那邊看得清楚些。那晚上的電話的確是他打來的不是夢!他愛她。這毒辣的人,他愛她, 然而他待她也不過如此!她不由得寒心,撥轉身走到梳粧枱前。十一月尾的纖月,僅僅是一鈎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畢竟有點月意,映到窗子裏來,那 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鏡子。流蘇慢騰騰摘下了髮網,把頭髮一攪,攪亂了,夾釵叮鈴噹啷掉下地來。她又戴上網子,把那髮網的梢頭狠狠地銜在嘴裏,擰着眉毛,蹲下 去把夾釵一隻一隻揀了起來,柳原已經光着腳走到她後面,一隻手擱在她頭上,把她的臉倒扳了過來,吻她的嘴。髮網滑下地去了。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們兩 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中已經發生無數次了。從前他們有過許多機會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情調;他也想到過,她也顧慮到那可能性。然而兩方面都是 精刮的人,算盤打得太仔細了,始終不肯冒失。現在這忽然成了真的,兩人都糊塗了。流蘇覺得她的溜溜轉了個圈子,倒在鏡子上,背心緊緊抵住冰冷的鏡子。他的 嘴始終沒有離開過她的嘴。他還把她往鏡子上推,他們似乎是跌到鏡子裏面,另一個昏昏的世界裏去,涼的涼,燙的燙,野火花直燒上身來。   《傾城之戀》未完,我的心中,陳數卻已是白流蘇,黃覺也等同範柳原。電視劇的緩慢與鋪張,只是奮力將張愛玲的寥寥幾筆充盈成完整的故事,卻着實衝 淡了主線。無復原本的精彩練達,卻能夠滿足大眾對情節的要求。我亦草草看了由旁雜延伸的宂長交代,只着重欣賞了他們的香港相遇。倒還談不上相守的。着迷於 他們似有若無的期許,輕描淡寫的撥弄,明裏暗裏的相持。他們相互試探,話説一半;他們彼此撩挑,遲疑不定。也許,他們真的都沒有那麼真心。到底,我看不 穿。

記住了那幾夜。原著中,只一句話吧   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們兩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中已經發生無數次了。

劇中對這幾夜空等、煎熬、幻想的呈現,卻是花了大力氣的,精緻到位,亦別有風情。

再慢慢看吧,空了心思,看白流蘇旗袍搖曳,低眉淺笑;看範柳原嘴角上揚,招搖風月。沉醉在,他們相會的每一刻。

也許是理解出現偏差,或者僅僅是程度有限了,好像更把這一齣戲往最為簡單真實的情感上去看了,沒了張愛玲冷淩淩的犀利。   不可否認,她是文字的天才。只是,少了一些詩意。她不留情面地揭露男男女女的裝腔作勢、自私自利,我卻寧願相信塵世有真愛。

傾城之戀七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裏説:“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流蘇在這樣的老鐘下,本也是安安靜靜過活的,可惜只過也過不去,於是只好傾城…我説,我向來景仰寫字的女子,因為只有女子,才知道怎樣寫女子.或許雪芹是個例外,或者還有別的,但我依舊執拗地習慣從女人的文字中,去尋找屬於女人的靈魂,才氣,智慧,善良,包容,炫耀,做作…只有女人才懂女人矯情矜持的小伎倆,或是若即若離的小把戲,或是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欲|望的小動作.男人説一句話做一件事,果決到不過是眨眼間,女人心裏已彎彎繞繞了不止九曲十環…

流蘇與範柳塬的拉鋸戰,贏得是流蘇,贏得很險.如果不是那一次適時的轟炸,失之毫釐,謬的也就沒有了邊.流蘇心思細密,就算扔在大清後宮裏,也是個配的上戲的角色_,可惜偏偏遇上一個耐得下性_子,陪她玩心理戰的人.也是幸運,如果沒有這個有意思的對手,流蘇這輩子,恐怕也就遇不上什幺有意思的事了.一輩子受點小氣,安心被老鐘敲打着,做她的碧玉去了.但恐怕她出場跳舞那一刻起,她是明白了,就連碧玉也沒得做,又何妨放手一博呢.不成功,便成仁,女人的賭注,無關家國,都下在感情上了.

何況,女人的勝,即使勝了,也沒有那幺光明英武,勝便勝了,不必聲張.日子長了,柳塬也難免覺得撿了個便宜,當時是非,也便不那幺重要,俏皮話自是要放到外面説,家裏有個不惹人厭的賢妻,“也宜牆角也宜盆”,未必不是快意.

所以,愛玲寫出的勝利,細嚼嚼,發現塬來有苦澀的滋味.之前不信如她這樣高傲,感情看的這樣透徹的人會因為胡蘭成而”低到塵埃裏去”,現在信了—薇龍在對喬琪喬説:”我跟她們不是一樣的嗎”的時候,臉上是沒有表情的.

哀莫大於心死.

就算是錯覺,抓住那幺一點點的希望,又何必求全責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7rwv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