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三國演義》心得800字

讀《三國演義》心得800字

打開《三國演義》,時光倒流,來到漢朝末年,這裏已沒有昔日漢武帝的輝煌,只有桓、靈二帝統治下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戰亂之地。《三國演義》目的在於能給讀者留下一點施計用謀的啟示,同時使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一些教益!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提供讀《三國演義》的心得800字的範文,歡迎閲讀欣賞。

讀《三國演義》心得800字

讀《三國演義》心得800字一: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句在社會上流傳很久的話,其實,這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一種愚民術。他們認為青少年血氣方剛,看了《水滸》會造反:年長者飽經世故,看了《三國》會變得老奸巨猾。現在,這種偏見早已被打破,《三國》,《水滸》成了社會提倡閲讀的優秀歷史讀物。袁闊成在電視台上講《三國》,吸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研究《三國》,《水滸》的書刊,文章汗牛充棟;以他們為底本改變的電影,電視,戲曲令人目不暇接。中華民族,可以説從三尺孩童到銀鬚飄拂的老人,常常喜歡在閒暇之際談《三國》,論《水滸》。

然而,直到今天,人們講《三國》,評《水滸》,都沒有超出文學評論,文藝欣賞,歷史考證的範圍。許多人公開反對那種“讀了《三國》軌道的不良傾向,但《三國演義》還正是以“詭道”吸引人們的。

其實,讀《三國》學詭道這並可怕,並不奇怪,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這部小説是一部形象的兵書,在兵書裏,“詭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俗話説:“亂世出英雄”。在軍閥爭雄的戰爭角逐中,浪起濤翻,必然會湧現出一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吳起,管仲,樂毅,孫臏等人,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記。《三國演義》在詳細地記載魏,蜀,吳三方龍爭虎鬥的歷史情形中,刻畫了軍事家們那種氣壯山河,叱吒風雲的英雄風貌,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段軍事鬥爭史,有着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誠然,《三國演義》是一部“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認,這部文學作品所寫的戰略戰術,進攻與防禦,失敗與成功以及軍事上的虛實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於軍事科學原則和戰爭規律的。許多虛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等等,不僅在同時代可以找到事實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後也能找出與其十分相似的戰例。可見,這些虛構,源於戰爭生活,又高於戰爭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戰爭指導規律。

《三國演義》目的在於能給讀者留下一點施計用謀的啟示,同時使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一些教益!

讀《三國演義》心得800字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伴隨着音樂我總會思索劇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戲劇中被定格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讚揚;書中他是奸雄,但魯迅稱它是英雄,但在我看來他並不是一個矛盾的人,因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個。

打開《三國演義》,時光倒流,來到漢朝末年,這裏已沒有昔日漢武帝的輝煌,只有桓、靈二帝統治下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戰亂之地。黃巾之亂過後,董卓之禍開始了,曹操假獻刀真刺殺被董卓識破,爾後諸侯會聚,三英戰呂布,董卓挾持天子逃亡長安,奔向長安的西涼駿馬在黃沙影裏時隱時現,時間也如飛奔的馬蹄般把場景拉到官渡這個地方。這裏沒有一個百姓,只有互相對陣的士兵,在這裏將決定今後北方的命運。曹操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他面前的敵人是有比自己多幾十倍兵力的袁紹。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跟這樣的對手交戰,曹操真的需要靜下心來。首先,在未到達官渡之前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轉而對付袁紹。“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曹操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才會做出第一步行動,面對屬下的驚恐,曹操給予安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天下無賊》中的這句台詞用到漢末年間恰到好處,袁軍築箭塔,先下手為強,曹軍大敗,曹軍二度前來,帶上了謀士劉曄製造的霹靂車,箭塔這出徹底唱完了。與袁軍相持數月,曹操感到身心疲憊,心生退心,謀士荀攸的一席話讓曹操感到勝讀十年書,信心指數一再飆升,有精神頭了,吃嘛嘛香。袁紹手下謀士許攸投靠曹操勸其進攻烏巢,曹操親自領騎兵五千,人銜枚,馬勒口,各帶柴草一束,決定勝負的熊熊大火燃燒了,面對前後有敵軍的情況,曹操告訴眾人一心向前,敵人到了背後才可以攻擊,簡單來説,就是領導大喝一聲:“小夥子們,衝啊!”於是,前面的全掛了,後面的也活不成了,北方就此完全落入曹操的手中。

在漢末年間,糧食供應是令各統治集團頭疼的問題。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募民屯田,開展民屯制度,爾後又加入了軍屯,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羣逆,克定天下。”此話不假,否則司馬懿怎麼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質保證。俗話説得好,兵民是抗戰之本,想漢中之戰曹操戰敗之時,卻順利地從漢中武都等地遷出了十三四萬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計算,這就是五十多萬,想想蜀漢投降時不過二十八萬户九十四萬口,就能明白這對劉備是什麼樣的釜底抽薪!可見曹操深諳其道。實際上曹操還是非常關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馬芝、楊沛、滿寵等人為官,專門負責壓制世家大族,嚴禁地主兼併土地,由此可見,曹操並非亂臣賊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誰説君王只會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讀來令人回味,曹操還着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實、張芝、張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面對父親的告誡,曹彰明白了作為曹操的兒子應該做什麼,他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曹氏子孫在曹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可不是酒囊飯袋,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反觀孫劉兩家的後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別,所謂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認為每一個安徽人都應該以徽州出了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驕傲。在那個亂世中,他能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舉動,實在是完美的體現出他那獨到的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邁的他雄心依然不減當年,不像劉備被陸遜一把火燒回白帝城後就一病不起,不像孫權奪取荊州守着父兄的基業就面南稱帝,他把堅強演義到頂峯。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為引發了後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歎。偉人的功績,歷史不會磨滅,小人的齷齪,歷史不會掩蓋。

讀《三國演義》心得800字三:

這是一部令我蕩氣迴腸的書籍,這本《三國演義》是我的最愛。在書裏描繪得令人心潮起伏的戰爭,無數的豪傑英雄,血灑疆場的將軍美人無不讓人怦然心動。可是細細的品位三國,就能感受到這是人性的五味雜陳。生動的描繪了在那個時代政客梟雄們對於國家,地位的人性披露。

我喜歡武聖關羽,在我的感受中他是一個正義的化身。勇猛且充滿了智慧,剛毅中帶着一位將軍的英雄氣概。我喜歡他的義氣,可以為了兄弟付出一切的精神。自從和劉備結拜後,便死心塌地的為他征戰,數十年來立下了赫赫戰功。

對於他的朋友他能夠坦誠相待,推心置腹,從不耍奸計。對於敵人他能夠常懷仁德之心,以德報怨,銘恩於心,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彰顯了他的大義。最終以勇猛善戰,義薄雲天,忠心護國而成為一代名將。

我十分敬佩關羽,他是我學習的榜樣。他讓我學會了正義,為一切不平事挺身而出的品格。對於朋友,要真誠相待,以心相交。對於國家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忠於祖國,要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做一個像他一樣愛國的人。

看了很久《三國演義》,在這碗充滿五味雜陳的湯裏有苦,有甜,也有辛酸,也有讓我十分感動的地方。那以禮賢下士的着稱的劉備便是一位。讀了劉備的一生感悟非凡。劉備自小不得意,可他卻有着中興漢室的志向。並且為此韜光養晦,學習了數十年。有了機會他就牢牢的抓住。但是在他起兵的頭二十年是屢戰屢敗。可是卻又屢敗屢戰,足見他的毅力和為了國家的不辭辛苦。我想我們就要學習這種不怕輸,在哪裏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的精神。

我記得我為劉備流了一次淚,太讓我感動了。在面對曹軍大兵壓境的處境下,為了隨他的百姓不遭屠戮,甘願投江,以死明志。結果在脱險之後,取得了民心,吸納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迅速成就一番事業。這個典故足見劉備的仁義與德性的高尚。他的成功告訴了我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劉備本身才能不大,但是他常懷仁義之心,寬容於人,感化了人心,彌補了一切的不足,讓別人的才能幫助自己成就了帝業。反而一些才能非凡的人卻沒有劉備的仁德,即使再努力也會一事無成。對於我們當今這個時代,這也是箴言。我們只有對他人仁厚,自己才不會孤立無援,反而他們就會主動來幫助我們辦好一件事,甚至許多事。

在《三顧茅廬》中彰顯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帝王風範。三次拜訪,次次誠心,最後請出了諸葛亮幫助自己。這讓我明白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不恥下問,誠心的去邀請人才,即使他的地位沒有自己高,但是學識才幹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三國演義》不僅精彩在戰場的廝殺,也表現在各自軍營裏智者的鬥爭。有卧龍稱號的諸葛亮一直是我認為最聰明的人。在面對敵人的強勢,他總是以微弱之力取勝,而且每次都是智慧的取勝。這讓我驚訝之時,也讓我學會在面對強敵時,不能硬碰硬,可以通過智慧取得勝利。對於中學生來講,這種精神對於我們的學習是應該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多動一點腦筋。

諸葛亮是一個懂得報恩的智者,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一生戎馬沙場,費盡心血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在劉備死後,他仍然輔佐後主劉禪,忠國忠君之心可昭日月。他明知後主無能,蜀漢必亡,但是他仍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奮鬥。直到逝世的時候還是在戰場上,還瞻念着國家前程。

我看到諸葛亮不僅聰明,而且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忠臣。為了信念付出了一生。

從他的一生我看到我們應該以他的忠君為國為自己的座右銘。牢記國家重於一切,學會諸葛亮舍小我為大我的品格。

《三國演義》的一些故事催人淚下,能夠讓我學會許多。其中湧現的無數故事也給了我啟迪。比如《張飛繡花》讓我知道了粗魯的人也有細心的一面;《火燒赤壁》中孫劉五萬聯軍戰勝曹操八十萬大軍的奇蹟,讓我知道了團結的力量是最大的,可以戰勝一切。《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武力不能解決一切,感化人心才是化敵為友的金點子……

原來我讀《三國演義》完全是喜愛其中的人物和生動有趣的故事。現在我明白了三國演義為什麼這麼受人喜歡。因為我們手中捧的是一本活書,能夠告訴我們許多道理的活書。讀完了《三國演義》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值得探索的東西。現在我十分喜歡《三國演義》,因為我讀懂的道理越來越多,我也感到它越來越有趣味,我相信這對我是有益處的。

標籤: 三國演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4don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