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三國演義後感(通用29篇)

讀三國演義後感(通用29篇)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

三國中最讓我佩服的便是“美髯公”關羽了。有道曰: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真是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就是這個好漢,因屢戰屢勝,竟在老百姓的心中神化了,流芳千古。他那錚錚鐵骨、忠心事主的精神千古留存,過五關斬六將的壯舉,更顯出他的形象高大威猛,英勇無敵。讀着過五關斬六將這一章回,我的心裏彷彿顯現出這麼一幕:關羽一個人一匹馬一柄刀,身後護着劉備兩位嫂嫂,身前是重重圍兵,只見他大喝一聲,猶如天神下凡,刀光劍影下,倒下了一個個敵人……我讀得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三國那個時代,同關羽結個拜把兄弟。

讀三國演義後感(通用29篇)

三國中我最崇拜的便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他三氣周瑜、火燒赤壁、計退五軍都是《三國演義》裏的精華之處。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這章了。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

天,我終於把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讀完了,我讀了《三國演義》知道了在這本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風采。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會揣摩別人的心裏。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蜀漢帝國的丞相。從220xx年開始,6次出兵曹魏234年,病死五丈原,蜀漢從此走上衰亡的道路。在中國民間,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四川成都的武侯 就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千百年來香火不斷。我讀了《三國演義》收集了相關章節,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羣懦,魯子敬力排眾議。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等等章節都有從字裏行間中表現出來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和神機妙算。

在國小語文書上第19課《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説只要三天,還立下軍令狀。周瑜以為計謀得逞,可是諸葛亮算好了曹操的多疑和第三天必有大霧,還算出長江的水是從西向東流的。在《空城計》中司馬懿的多疑又被諸葛亮算了出來,讓諸葛亮採用了空城計的方法的結果。讓司馬懿自己撤退了。這就是諸葛亮能揣摩心裏。

讀罷本書,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使他在民間成為的人們口中的智慧的化身。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3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叫《三國演義》的小説,這本書深的我的喜愛。

《三國演義》產生於元末明初,是作家羅貫中寫的。講述裏漢朝末期,諸侯,紛爭兼併,最後形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國演義》就是這一史時期的故事。所為三國即魏、蜀、吳三國。

三國演義裏有用許多人物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有智有謀,印象最深的是故事《諸葛亮計退五路大軍》。故事講述了魏國司馬懿請來了蠻王孟獲、潘王軻比能和動物孫權以及魏國大將曹真、蜀國叛將孟達,兵分五路正準備攻打蜀國。

只可惜這一切被諸葛亮很快打聽到了,他先派在潘王軻比能國家聲望很高,被稱為“神武大將軍”的馬超堅守西平關,潘軍一到不敢進攻,自然退去;他又派大將魏延用“疑兵計”,將蠻王孟獲迷惑其中,不戰自退;然後模仿與叛將孟獲有生死之交的李嚴字給他寫了一份信,孟達定會以生病為由不參戰,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就把這支兵打敗:魏將曹真如果看到蜀兵不出兵,不久定會收兵 ;至於孫權,諸葛亮派人前往吳國與孫權講明之間利害。並與其和好。就這樣,五路軍就都大敗了。諸葛亮真是了不起,不費吹灰之力便把這五路大軍擊敗。我真佩服諸葛亮的聰明絕頂,我要向他學習。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風雲人物,有時間,你也可以仔細看一看!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4

我愛看中國四大名作,其中又最愛看《三國演義》,這幾天來,我把“三國演義”連環畫冊六十冊,每冊仔仔細細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國演義”,敍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吳、蜀、魏三國鼎立期間的一個個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歡 “趙子龍單騎救主和趙雲截江救阿斗的兩個故事,我認為這兩個故事寫得最為精彩。都真誠詳細描寫出部下對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趙雲冒死在百萬曹軍中救出小主公,衝出重圍,將他交給劉備;趙雲截江救阿斗寫出了趙雲有膽有識,從東吳船上救下阿斗。從中告誡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對國家對人民要忠心。”三國演義“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戰“、”鐵籠山姜維困司馬“,寫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能打善戰等的故事情節。

在吳、蜀、魏,三個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國家就是蜀國,雖然蜀國的物力、財力都比不上魏國和吳國,但蜀國人才很多,像智慧過人的卧龍先生(諸葛亮),有勇有謀的常山趙子龍,智勇雙全的關羽,能打善戰的張飛,無人能敵的馬超。……,而且我現在又生長、生活在當時的蜀國的土地上。

但我討厭戰爭,討厭你打我殺,討厭對立,還好,現在我們國家生活在和平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罪惡的子彈,沒有戰爭的硝煙,我愛我的國家。

我要學習”三國演義“中那些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對國家忠心耿耿精神!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5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巨着——《三國演義》。讀着這本書,“啃”着這些文字,就像是時光倒流,我彷彿又回到了那三國鼎立的世界。我彷彿看到“三英戰呂布”的精彩場面,又彷彿看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的那顆誠心。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最後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軍之亂,董卓攬大權,羣雄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智慧和謀略,周瑜的心胸狹窄,關羽的義氣等等。可以説,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羅貫中將他們刻畫的栩栩如生,細細欣賞,讓讀者彷彿進入了書本之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慧永遠都會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這種例子舉不勝數。書中雖然把諸葛亮和龐統神化了,但卻不能改變歷史:水鏡先生説,卧龍、鳳雛,二者皆得,就可安天下,但事實卻安不了天下。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聽從謀士的計策,就不會被狡詐的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之上。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跟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斬呢?

讀了《三國演義》,談談國家,魏國,曾經威風一時;蜀國,曾經功成不居;吳國,曾經稱霸江東。這麼看來,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如果説曹操統治的魏國在三國裏是智謀最強的,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他們倆都有自己最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雖然他們都很有才能,但我認為都不如諸葛亮。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羣的國度,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人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統領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敗。

仔細想想,武侯諸葛孔明幾次出征打魏國,不也是在侵略嗎?而人們卻認為是對的。他以先帝遺命為由,幾次討伐曹操收復中原,就成了愛國愛民的英雄了。難道魏國的人民個個都可以得以誅之嗎?諸葛亮他可能並不想發動戰爭,但1、不出祁山,發展困難。2、先帝遺命,怎敢不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正如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6

近段時間,我品讀了名著《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為了統一中國而鬥爭,最後三國被魏國統一,改名為“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關羽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了。關羽他是一個勇猛、忠誠、重情重義的好漢。當曹操送給關羽無數金銀財寶,待他如親兄弟,想讓他歸降時,他並不忘自己桃園三結義的誓言,決不因這些利益而背叛蜀國,歸降魏國。他這種愛國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後來,關羽勇猛地過五關斬六將,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這樣一個重義好漢,最後竟被孫權所殺,真是讓人氣憤又哀傷。

另一位英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輔助劉備打過許許多多的勝仗。他曾七次生擒孟獲,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在前幾次的抓獲中,孟獲次次不服氣,而諸葛亮卻一次次地放了孟獲再抓捕。直到第七次被生擒後,孟獲終於心服口服,歸降蜀國。在諸葛亮用人失誤,遭到魏兵襲擊的時候,他運用空城計,讓魏兵無疑為城內有蜀兵埋伏,慌忙退兵。諸葛亮真是一位料事如神的神人哪!只是,這麼一位神人軍師最後卻病故於前沿陣地,令人惋惜不已啊!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明白了這麼一段歷史,還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7

暑期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羣雄逐鹿。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隘的周瑜;胸懷大志、知人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尤其是他在《草船借箭》中表現得十分機智。

周瑜千方百計想刁難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回答説:“不用十天,三日即可”。並立下軍令狀。為此,東吳謀士魯肅十分擔心,認為是諸葛亮在説大話。但是,諸葛亮卻一點兒也不擔心。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個人,還要扎一千個稻草人並排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沒有動靜。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派人來請魯肅喝酒。魯肅很是生氣,道:“先生大難臨頭了還有心思喝酒?”諸葛亮哈哈大笑:“魯肅,你不用擔心只管喝酒就是。”隨後,魯肅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五更,江上濃霧大起。船隊接近了曹軍水寨,諸葛亮命令船隊一字排開並將船尾朝江北方向,然後命士兵擂鼓吶喊。曹軍不明情況,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向江中放箭。當船上稻草人上插滿箭時,諸葛亮下令船隊迅速離開。回到碼頭,周瑜派人到碼頭去取箭。一數,的確有十萬多支箭。

有了這十萬支箭,周瑜指揮的孫劉聯軍在隨後的赤壁之戰中大顯身手並取得了大勝。從此以後,諸葛亮取得了周瑜的信任,周瑜不再為難諸葛亮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在困難面前不要低頭,我們要善於利用已有的條件,開動腦筋、想方設法,迎難而上。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8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是在週六我與媽媽去書城買來的.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書,它使我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歷史長篇小説,才讀幾頁,我就愛不釋手。〈〈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篇章回體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小説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統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

小説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 ,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三國歸晉。

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説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大約活了70歲,漢族人,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説錢塘(現在浙江杭州)或廬陵(現在江西吉安)人。

這本書是中國的文化,我會好好保管它的。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9

我今天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思緒久久不能從名著的精彩中收回。這本書寫得太吸引我了,儘管我還不能完全讀懂其中的真正含義,而且很多字要靠查字典才能認識,但通過爸爸的講解還是瞭解了一些。此書從桃園結義開始,圍繞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主人公引申開來,三人從居無定所到建立蜀國的過程,充分顯現了“仁、忠、勇”三種典型人物性格;曹操的“寧讓我負天下人,勿讓天下人負我”的話,刻畫出了為人奸詐的性格,所以現在戲劇中的人物臉譜把曹操都畫成“奸白臉”,還是很有一定的道理的;周瑜是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代表;諸葛亮則是“智慧”的代名詞,儘管書中描寫了不少有才之士,但和諸葛亮比起來,都差了一節,就連統帥大軍的司馬懿不是也讓諸葛亮的空城計嚇跑了嗎?

其實,在這些眾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他有很多優點:1、對主人忠誠,不為金錢美女所動。曾經在曹營20xx年,曹操對他相當優厚,上馬一蹬金,下馬一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僅封侯贈袍,還送了許多美女陪伴左右,但他最後不為所動,一有劉備的消息,馬上掛印封金,千里尋兄。2、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在尋兄的過程中,憑藉一人之力,過五關斬六將,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回到劉備身邊,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誓言。3、知恩圖報,常懷感恩之心。火燒赤壁時,曹操帶着十幾個殘兵敗將敗走華容道,被關羽截住,但顧念曹操曾經有恩於己,於是冒着被殺頭的危險放走了他。他的這些故事被廣泛流傳,至今仍經久不息。

喜歡書中的人物,更喜歡這本書,以後我還要再重讀這本書。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0

在寒假中,我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訴説了一個個傳奇生動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火燒連營,草船借箭,煮酒論英雄……。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氣量狹隘的周瑜,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我讀了《三國演義》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關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單鳳眼,兩條卧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很講義氣。曾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智勇雙全,我最佩服他的堅強,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邊強忍住疼痛,一邊專心致志的和謀士下圍棋。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中身餡埋伏,被魏吳聯軍殺了,但關羽忠義兩全英雄形象依舊長存在我的心中。

看完《三國演義》,我才感覺到了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非常好,作者羅貫中把所有的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1

這本書是我們的一個名著,裏面有很深刻的軍事思想和處世哲學,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書里人物的好處和壞處。這個電視的主題歌非常的好聽,“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每讀一次就彷彿三國的人物、故事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五個時期的事情: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

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受壓迫,忍受不了當時皇室的行為,起義。但是裏邊的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消滅了黃巾軍,隨後劉備劉皇叔日益壯大,皇后的哥哥何進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要殺掉董卓,失敗後,董卓立曹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

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諸葛亮,提出了抗曹計劃,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至此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一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

書裏邊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非常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知識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崇拜這個人物哈。

這部書的人物性格鮮明、人物形象豐滿。從中我也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力爭把每件事做好 。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説,一部內容豐富藴涵深刻的小説,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説:“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説?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3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句在社會上流傳很久的話,其實,這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一種愚民術。他們認為青少年血氣方剛,看了《水滸》會造反:年長者飽經世故,看了《三國》會變得老奸巨猾。現在,這種偏見早已被打破,《三國》,《水滸》成了社會提倡閲讀的優秀歷史讀物。袁闊成在電視台上講《三國》,吸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研究《三國》,《水滸》的書刊,文章汗牛充棟;以他們為底本改變的電影,電視,戲曲令人目不暇接。中華民族,可以説從三尺孩童到銀鬚飄拂的老人,常常喜歡在閒暇之際談《三國》,論《水滸》。

然而,直到今天,人們講《三國》,評《水滸》,都沒有超出文學評論,文藝欣賞,歷史考證的範圍。許多人公開反對那種“讀了《三國》軌道的不良傾向,但《三國演義》還正是以“詭道”吸引人們的。

其實,讀《三國》學詭道這並可怕,並不奇怪,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這部小説是一部形象的兵書,在兵書裏,“詭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俗話説:“亂世出英雄”。在軍閥爭雄的戰爭角逐中,浪起濤翻,必然會湧現出一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吳起,管仲,樂毅,孫臏等人,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記。《三國演義》在詳細地記載魏,蜀,吳三方龍爭虎鬥的歷史情形中,刻畫了軍事家們那種氣壯山河,叱吒風雲的英雄風貌,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段軍事鬥爭史,有着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誠然,《三國演義》是一部“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認,這部文學作品所寫的戰略戰術,進攻與防禦,失敗與成功以及軍事上的虛實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於軍事科學原則和戰爭規律的。許多虛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等等,不僅在同時代可以找到事實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後也能找出與其十分相似的戰例。可見,這些虛構,源於戰爭生活,又高於戰爭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戰爭指導規律。

《三國演義》目的在於能給讀者留下一點施計用謀的啟示,同時使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一些教益!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4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清的文化結晶,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三國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具體事件也不想多説,主要感悟的還是三國這段歷史和如何成就不平凡的命運。

中原地區可謂是人才輩出,時逢亂世開始便是羣雄爭霸,跨州連郡都不在少數,掌握朝政大權進而統一中原的只有曹操,他的成功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做人就要有鴻鵠之志。對漢末朝政掌握曹操並非第一人,前有大將軍何進外戚當政,卻無平天下之志,懷婦人之仁,終為宦官所殺。後有董卓起兵入京,殺少帝、欺君主、興勞役、徵重賦,最終為義子呂布所殺。再到李鶴、郭汜,一個大司馬,一個宰相,一點實事不幹,一個劫皇帝,一個抓百官公卿,自相殘殺。而到了曹操,先是發兗州、青州之兵擊潰亂軍接駕,再逐漸掌握朝政,對外安撫,對內重新建立朝綱,結黨營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逐漸架空皇帝,再挾天子以令諸候,這些無不都體現了他的鴻鵠之志,從一個宦門遺醜變為亂世之梟雄。

做人就要有清醒的頭腦。當曹操滅了袁氏兄弟在中原的勢力時,胸懷大志頭腦清醒的他,早有一番鴻圖偉業藏於心中。隨即他斬了呂布,再把劉備趕到荊州,儘管還有東吳的孫權,漢中的張魯和劉璋、劉表等對手,但大勢已成,再加上百萬雄兵下荊州,劉琮束手,得荊州水軍陸軍數十萬,他感覺離統一天下改朝換代的日子近了,被喜悦衝昏大腦的曹操,以為東吳可以輕易拿下,劉備、孫權五萬之眾,螻蟻之力難撼泰山;諸葛亮、周瑜不足慮也;龐統、黃蓋投降理所當然。不料赤壁一戰險些喪命,最後狼狽而逃,可謂是他人生中遺憾了。吃一塹長一智,經歷眾多戰事,曹操對形勢有了清醒的認識,雖然權傾朝野,但始終不稱帝。

以今人之眼光來看,曹操似乎是個_臣,是_詐虛偽的象徵,通過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增添了我對他的瞭解,其實與其説是曹操生逢其時,不如説是三國選擇了曹操,統一中原是歷史的大趨勢,時代需要這樣的一個人。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5

這個連假我雖然沒有出去玩,但是我看了三國這本書,裏面的角色有的聰明機智、處變不驚,有些則是暴虎馮河、有勇無謀。

故事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那是劉關張結拜異姓兄弟的故事。他們三兄弟到處征戰沙場,為蜀國收納大批奇才。在那之後劉備稱王,冊封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和趙雲五位。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兩位聰明的人—魏國降將姜維和益州人才龐統,諸葛亮和龐統被世人稱卧龍鳳雛,但為何劉備沒統一天下?我覺得是因為鳳雛英年早逝,姜維太晚出現,魏國又湧出一名人才—司馬懿,導致蜀國沒有北伐成功。

接着來講幾個我履看不膩的故事吧!首先是割發棄袍,在潼關之戰中,曹軍大敗,被馬超及部下追趕,馬超喊着:“留着長鬍須的是曹賊”,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立刻把長鬍須割掉。馬超見狀大喊:“短鬍子的是曹賊”,這時曹操馬上將袍子扯下,裹在頭上,幸好有許褚相救,否則曹操必死無疑。

接下來還有諸葛亮氣死周瑜這件事。赤壁之戰後,陷害諸葛亮不成的周瑜,繼續陷害劉備。他建議孫權把小妹嫁給劉備,藉機把劉備騙來,囚禁他,逼他交出荊州。不料弄巧成拙,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破局,不但荊州沒得到,孫權的妹妹反而真的被娶走。周瑜率軍追趕,為諸葛亮事先安排的伏兵所敗,諸葛亮命軍士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氣得周瑜箭瘡迸裂,説了臨死前的話“既生瑜何生亮”並生病而死。我覺得周瑜心胸太過狹窄,導致今天的慘況,實在不可取啊!

這本書裏面我最欣賞、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他在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等着名事蹟中,都能展現他的足智多謀、臨危不亂。雖然他屢次北伐沒成功,但他還是努力盡忠漢室,誓約討伐曹操、司馬懿,所以後人以鞠躬盡瘁來形容諸葛亮。我一直覺得,若魏延沒有踢倒諸葛亮祈求長壽的七星燈,或許諸葛亮還能多活幾年,歷史可能也就會改寫了。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6

也許大家都聽説過中國曆有一段三家分漢的故事,這段故事不後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連現在的人們也不忘那分漢壯觀的場面——這就是“三國”。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想起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劉備;想起智謀超羣,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先生——諸葛亮;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關雲長——關羽;還會想到武藝高強、正氣凜然的張飛……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叫好。

其中,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孔明的計謀,而為周公瑾雖然才智出眾,但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這是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自己終會嚐到苦果的。

三個國家的君主——劉備、孫權、曹操,為了爭奪霸王,個個互不相讓,經常出兵攻打別的國家,各國都傷亡慘重。關羽英雄無比,曾與劉備張飛三人戰呂布;張飛雖性暴如火,但武藝驚人,曾一人在葭萌關大勝馬超。

趙雲跟隨劉備,不讓劉備受傷,曾獨自傷五十員曹將,單騎救阿斗;張遼傷敵無數,曾和李典、樂進殺吳兵幾十萬人;陸遜武藝不佳,可身懷妙計,曾助吳兵,擊退劉備七十萬大軍。

其次,裏面的情節更為精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並一起報效國家,斬黃巾首立功。後來,董卓奪取王位,他們三人戰呂布。過了幾十年,魏、蜀、吳成立,各國君登基。又經過征伐,司馬昭、司馬炎二人統一華夏,自立晉國,結束了多年的三國之爭,使之成為歷史。

讀了這本書,我感到我彷彿就在三國時代,我為其中的英雄豪傑感到驕傲和自豪。我要學習英雄們的英勇,繼承他們的精神,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7

書中描寫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採用多角度立體描寫。

劉備納了水鏡先生的真知灼見:“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於是,三顧茅蘆,請諸葛亮出山相肋,雖關張不悦,雖大雪漫天,天寒地凍,雖一而再,再而三,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求得孔明出山為軍師。此既寫劉備求賢如渴,又寫了諸葛亮恃才高傲。

曹操謀士程昱評價徐庶曰:“十倍於昱”。徐庶評價諸葛亮十倍於自己,孫權謀士魯肅評價諸葛亮十倍於己。諸葛亮也自比管仲、張良。可見諸葛亮是個高人中的高人。

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審時度勢,精當了得: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是上天拿來資助劉將軍的。又曰:“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劉備聞言,頓首拜謝。只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蘆,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出山首戰用火攻,次戰也火攻再加水淹,大敗曹軍,建立奇功。在關張心目中樹立了絕對,也讓曹操嚐到了諸葛亮的厲害,由不識到認識,初知他是個不好對付的敵人。

周瑜年少英雄,可他打曹操用的反間計,苦肉計皆被諸葛亮一一識穿,周瑜為東吳計也為嫉妒驅使,當然容不得諸葛亮,幾次要殺亮,皆被魯肅勸止,諸葛亮在七星壇作法借得東南風后,即由趙雲保護逃逸,又讓周瑜撲了個空,真乃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矣。

魯肅勸周瑜殺亮不如勸亮降歸東吳,孫權謀士諸葛瑾乃亮之兄也,受命勸亮,打出親情牌,亮接招打出忠義加親情兩全牌。亮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團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説他,反被他説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

我看以後小説諸葛亮式人物的描寫,離不開《三國演義》的寫法。由此脱胎而來,有比較成功的範例,如羅貫中的弟子施耐庵寫《水滸》中的梁山軍師吳用也大有諸葛亮的氣質神韻。不少計謀是諸葛亮的變化。後世把諸葛亮當成鞠躬盡萃,死而後已,忠誠報國,聰明智慧,謀略大家的代名詞。足見小説把諸葛亮寫活了,後世很難超越。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8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被書中的一個人物深深打動了。

劉備很有禮貌,也很有兵力,他所在的國家“三國”中的一國。《三國演義》中劉備雖然是一國之主,但仍然為關羽,張飛的納鞋底,這多麼令人感動啊!這時,我想起……

記得有一次,數學進行了一次月考,在月考前一天,老師帶我們複習了以前教過的內容,我認真地複習了一遍,第二天一考,一下就考個98分,我一下就驕傲了起來,到處向同學們吹噓。同學們來請教我,我都愛理不理,還有時衝同學發火,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也有一種不可一世的感覺,時間一長,我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頓時下降了。

緊接着,又開始了下一次的模擬考試,我懷着無比傲慢的心情考完了這張試卷,結果可想而知……我不禁責備我自己,以後在同學面前還怎麼抬起頭呀。突然,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他謙虛,有禮貌,勝不驕敗不餒。

對,我也要向劉備一樣。我挺起了精神,在第三次考試成績中再次脱穎而出。這回我不像以前一樣,傲慢無禮,而是虛心學習,努力助人。終於,我又成為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好學生了。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9

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鈎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

還有我比較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名篇.

先來説説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其無情無義已到了極致,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人固然有才能很重要,但還要講"德"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為了保護曹操,曹操失了呂韋和兒子,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脱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説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力量不如他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説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説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 就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

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的驕傲,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剛正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成敗原因。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的,好的名著可以伴人一生成長。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0

在滔滔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時代是烽火連天,戰事不斷,但也出現了許多英雄豪傑:曹操、劉備、關羽……這個時期就是三國。《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學家羅貫中寫的。它詳細記載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盛到衰落的全過程。這本書雖説不是正史,卻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與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畫,將一個個豐滿鮮活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也為其如此,《三國演義》成為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我非常喜歡讀《三國演義》,讀了一遍又一遍,卻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穫。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中的《長阪坡》這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劉備被曹操追趕到長阪這個地方,他為了儘快逃離,將自己的妻小託付給大將趙雲,獨自帶着關羽和張飛殺到長板橋對岸。這時,又一撥曹軍衝了上來,劉備的妻小和趙雲分散了,趙雲心急如焚,四處打聽,最終,趙雲將甘夫人和阿斗成功送到劉備身邊,糜夫人不幸犧牲。趙雲打得曹軍人人膽戰個個心驚。張飛為了掩護趙雲獨自站在橋頭大喝一聲,嚇得曹軍倒退幾十裏,可惜他考慮問題不周,拆了長板橋,這使曹操知道了劉備的虛實,他連忙派人修好長阪橋繼續追擊,這一次差一點兒就抓住了劉備,幸虧關羽前來迎接,才是劉備他們成功逃離曹軍的追趕,趕到夏口。這個故事鮮明的對比出劉備得弱小和曹操得強大,我感受到了劉備以人為本得仁慈品性和趙雲、張飛得勇猛。作者能將如此的場面描寫的這樣的栩栩如生,這讓我非常驚歎。

我很佩服曹操,誰能想得到,他小時候竟是一個好飛鷹走狗、遊手好閒的小頑皮。長大後的他,志向越來越遠大。而且他有實際的行動,所以走上了成功的舞台。仔細品味他的事蹟,你會發現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只可惜他未能統一天下,便病死在洛陽。

《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示。仔細思品每個人的心路歷程,讓我懂得了許多處事和做人的方法:做事應該多聽從別人的意見;我們在憤怒的時候最好別做出重大的決定。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一部優秀的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1

它是我國古代歷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

《三國演義》開頭以天下大勢,“魏蜀吳”三國展開的鬥爭進行描寫,隨着時光的流逝,三國也是人才輩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絕代智謀的諸葛亮,又在公孫瓚帳下得到了忠勇雙全的趙雲;曹操憑藉着自己的名聲找來了英勇大將夏侯惇;孫權認識了周瑜,見他很有才華,請他做了軍師。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讚不絕口的:周瑜和諸葛亮一樣有才華,可是周瑜心胸狹窄,在江東處處為難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軍隊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發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還讓諸葛亮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夜觀天象,趁着霧天,胸有成竹地把綁好稻草人的小船開到了曹營,曹操聽到聲音,便派士兵放箭,萬箭齊發,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經無縫可入,諸葛亮調頭就返,箭已經達到了十萬餘,讓周瑜大吃一驚。諸葛亮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書中的曹操和劉備帶給我一些啟示,曹操是一個_詐狡猾的人,與他截然相反的劉備卻以仁義為先,他經常幫助百姓,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為了百姓安全,士兵們也是大減。但是_詐的曹操和仁義的劉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惜人才。曹操的大將典韋死了,他在祭奠時,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韋。而劉備呢?他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因為自己被曹操所騙,所以不得已告別劉備。雖然劉備捨不得,但是也為徐庶砍下所有擋路的竹子送別,他用仁義換來了“卧龍鳳雛”。我學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博學多才與品學兼優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2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費了多年的心血寫出的長篇小説,它主要講述了從漢朝崩倒以來,三分天下,最終以晉國統一的故事。

自漢朝崩倒以來,漢朝首領劉邦的次子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並創立蜀國,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而江東孫權,一心想統一天下,並創立吳國;而曹孟德,也想統一天下,因此慢慢擴大自己的實力,佔據北方一帶。如今三分天下、羣雄紛爭,天下大亂,故事開始了。

種種戰爭與計謀中,塑造了許許多多英雄與□的形象,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詭計多端的司馬懿,英勇無畏的趙子龍,還有魏武帝曹操,吳王孫權……在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林丹、令我印象最深的非劉備與諸葛亮不可。

有人説,劉玄德是一個大好人,是一個志氣遠大的人。可我不這麼認為,劉備雖然為人寬容,但會亂了軍心,導致軍中□與反賊出現。就如魏延降蜀時,諸葛亮發現他有反骨,便提議早殺為好,但劉玄德認為不必擔心,只得暫時不殺。後來,魏延果然造反,導致蜀兵大敗。向劉玄德這樣的人,如果要成大事,就必須有一顆正直的心,該殺就殺,該斬就斬,這樣既可以免除後患,又可以獲得成功,不是一舉兩得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聰明過人不得不讓我敬佩,他的聰明讓蜀軍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説如果沒了他,蜀軍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勢力。草船借箭、三氣周公瑾、巧布八陣圖、空城計、赤壁大戰等經典的故事都是孔明的佳作。他也吟誦了古今中外的《出師表》。可見孔明乃奇才也!

《三國演義》讓我們懂得了做人,懂得了戰略計謀,此乃佳作啊!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3

我到現在讀過很多本好書,有《論語》《三字經》還有《海底兩萬裏》和《八十天環遊地球》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中國暢銷了幾百年的中國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要提起《三國演義》這學名着就不得不提起寫他的着名小説家羅貫中了,羅貫中生於元末,卒於明初,據説在朝廷更替的變動中,它曾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活動,在寫《三國演義》一書時,他一方面提出了司馬仲相陰斷獄,劉備太行山落草之類荒誕的情結,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詩詞書表以加強歷史性,另一方面又對藝術進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上豐富多彩,他作為一個傑出的小説家與戲劇家,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外,還着有歷史演義《隋唐兩朝職傳》《殘唐五代演義傳》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故事精彩紛呈,分一百二十回,優秀的片段很多,有連環計,一部分取於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催聽賈詡”中選的,故事為董卓進京後廢殺少帝,縱兵殺掠__,無惡不作,越騎校尉伍孚與驍騎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紹聯絡17路諸侯討伐失敗,董卓更加驕橫殘暴寫起。司徒王允表面趨奉董卓,回到府中憂心如焚,仰天垂淚。府中歌妓貂嬋大義獻身,與王允共定“連環計”: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貂嬋從中取便,離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結好友呂布,曉而大義,終於使呂布殺死了董卓,為朝廷出掉了大惡。這一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覆無常,均令人過目不忘,貂嬋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很能顯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我覺得《三國演義》真如它的開篇詞説的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椎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4

我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我認識到許多人物的性格,比如關羽忠肝義膽,諸葛亮神機妙算,曹操是奸雄……書中許多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先讓我來説説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屬於踩在針尖上的人物,奸詐的很。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非常無情無義。我剛開始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曹操是超級無敵大壞蛋,特別是他後來説的那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什麼思想嘛?為人不善,光想着自己,太自私自利了!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戰火紛飛的年代,爾虞我詐的社會,他不殺別人,別人會殺他。那個時代,註定這些人物的命運不像我們現在這般安逸自由。我們看電視的時候,不是也經常看到這句話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接下來我講講諸葛亮吧!太厲害了,諸葛亮簡直是神話,他用兵如神,書中寫到的他是很少打敗仗的。有一次,居然用“空城計”退司馬懿的軍隊,單單一個人在城樓上彈琴,讓人望而生畏。還有“草船借箭”,他出人意料,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最後還讓士兵喊:“謝曹丞相賜箭!”這麼有才華,難怪會引起周瑜的嫉妒呢?周瑜無奈地説:既生瑜何生亮。

書中還有許多人物形象,劉備吧,仁義當先。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得到百姓的愛戴。關羽呢,非常忠誠,曹操待他不薄想把他招過來,但他不為所動。張飛,有點魯莽,只是看到張飛的時候,我覺得有一個疑慮,這麼魯莽的人,怎麼會家財萬貫?還有司馬懿,也是很聰明的,但因為他屬於魏軍,就對他沒好感了……

《三國演義》裏的人物太多了,有些角色出現沒一會兒,就掛掉了,死太快的都記不住。從頭到尾,寫得多,活的長的都屬於“主人公”或者“男一號”,這次初讀三國,我體會最多的就是“主人公”們的性格,下次再讀,肯定還會有其他感受。以上就是我初讀《三國演義》的感受。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5

《三國演義》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是一個故事豐富,情節生動的三國競爭的故事。裏面的人物個個文武雙全,神通廣大。

劉備,字玄德,幽州涿郡涿縣人,他在哪裏都好,就是太沖動了。關羽,字雲長,原字長生,河東解縣人。張飛,字翼德,涿縣人。這三個人一起拼搏,打出一片天下。這三個人性格不同,但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闖蕩江湖,打出天下。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創造了蜀國但在劉禪這一代就開始衰敗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本姓諸侯,老家在沛國郊縣。他還是校尉時就敢去刺殺董卓。但他人有個弱點,就是疑心病太重了,在長阪坡,草船借箭,赤壁一戰,華容道,與西涼兵一戰~~~等等事情與地方都是因為懷疑而打了敗仗。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在周瑜,魯肅的幫助下創造了吳國。他在少年時代,非常愛讀書,長大後知識面廣,15歲就當縣長了。他的哥哥孫策在公元200年被刺,臨死前把他的事業與成就交給了孫權。孫權接位後,他非常注重人才。

這三個練武奇才之所以能創造一番天下,都是因為他們背後都有一個頂樑柱:劉備靠諸葛亮,曹操有大軍,孫權有周瑜,魯肅。他們個個聰明絕頂,是絕對的蓋世英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砍首,不屈不饒。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6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説,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色彩鮮明的人物形象。並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筆法變化波瀾多姿,結構宏偉,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敍述得有條不紊。

本書講述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止這百餘年間發生的事件,中間着重描寫了半個世紀的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自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後便兵荒馬亂,先是張讓殺何進,接着是王允殺董卓,然後便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以前的幾百兵馬在不斷壯大,又得趙子龍關平等人,緊接着又得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孔明),屢立奇功,打下了不少勝仗,建立了蜀國。然而,不幸降臨,關羽走麥城遇難;張飛為報兄仇歸天;劉備遭太大打擊,不幸過世;諸葛亮因病在五丈原歸天。最後的希望留給了劉備的長子——劉禪,可懦弱的劉禪不珍惜大家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投降於別的國家,江山被別人佔領了,最後,蜀國滅亡。而魏國被司馬家族奪走了。吳國被逼無奈也滅亡了。最後由司馬家族統一中國,讓中國結束分裂,並把國號該為晉。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是琅琊人,複姓諸葛,名孔,字亮,水鏡先生和徐庶都很推崇他,是天下奇才,人稱“伏龍”,他常常把自己比作戰國時代的管仲和樂毅。諸葛亮很有才學,讀過很多書,也很愛讀書,他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場勝仗。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料事如神,思路清晰,讓很多人都佩服。諸葛亮他曾經一仗讓十萬大軍報銷;曾經靠自己的口才舌戰羣儒;曾經草船借箭;曾經裝神借東風;曾經三氣周瑜;曾經智取漢中……

這本書中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是作者的心血,都在文學史上對後世歷史小説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話題都讓我有深刻的思考,但是,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比較符合現在人們生活氣息的話題——職場、人脈。

其實,《三國》中,每個人都是在職場中奮鬥的人,讓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劉備、孫權。你可能説,劉備、孫權的才智遠不及諸葛孔明、周郎。但是,劉備、孫權卻善於用人。劉備智謀有孔明、龐士元,武略有關公、張飛、趙子龍、魏延、黃忠,有了這些人,即使劉備不能征戰,他也依然能打下一片江山。而在平時,劉備是真誠的對待每一個部下,使他們信任自己,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惜去三請當時還是一個沒有多少名氣的草民。除此以外,劉備也是很講義氣,義弟雲長逝世後,他曾經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卻害死了雲長,投奔了他人,當他們反省後,斬了殺死雲長的仇人,劉備卻毫不猶豫地親自斬了他們。你説,劉備這樣對自己的兄弟,軍中,又有誰不肯為他死心塌地地效勞的呢?

東吳孫權則更善於用人,為了抗擊曹操、奪取荊州,可以用詐讓自己的妹妹去嫁給劉備,這樣孫劉聯軍可以更好的抗擊曹操。但沒想到,因為國太心疼自己的女兒,假戲真做,劉備真成了孫仁(孫尚香)的夫君。這也可以間接地看出,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許多孩子卻不領情,套用一句廣告語“過年回家,別成為父母永遠的等待”。而孫權相對於劉備而言,更不容易在於,父兄已經打下一大片江山,守住這片江山自然比打江山難。

《三國》在人脈方面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一個人好比就是一個零散的點,當你和你的朋友聚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圓圈,而一個圓圈的力量、範圍一個零散的點。當然,這個圓圈也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當圓圈出現一點小空白、小漏洞時,你就必須要想盡辦法去彌補,如果你善於動用人才,你也可以藉助你的朋友去完成彌補的工作

其實,我也曾在此方面吃過虧,有一次我和我的死黨因為分數的問題鬧了一點小矛盾,我也沒有在意,一直在等着她先向我認錯,可是,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中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後,昔日的親密無間的好友差點成了仇人。當時,我就用盡辦法補救,對於我來説,結局總是美好的,我們終於有回到那個親密無間的時代。

而在人脈中,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技巧。《三國》中也曾很好的體現,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賢人舉薦同樣富有才華的人才,而一國之主都會為了國家的前途欣然接受,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國家逐漸富強、打下更多的江山。如果用圓圈來解釋的話,就是這個圓圈中可能在某一方面無法幫助你,而你的朋友的圈子卻有眾多專業人才,那你就可以通過你的朋友,把他的圈子發展成你的。你可能會説,這麼多朋友你能顧上來嗎?實際上,只要你能盡力幫助他們的就幫助,這樣,你的人脈網絡就永遠不會用除法,只會用乘法。

看完《三國演義》後,突然發現自己在人脈方面有很多不當之處,或許,這本書就是給我敲了一個警鐘吧。也許,某一天,我重讀《三國》時,對於人脈的感慨,不是愁眉苦臉,也不是驚訝,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信,一抹如暖陽般的微笑。

夕陽西下,帶着對人脈的感慨,邁出行動的步伐,走向成功之路……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8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説説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兩次脱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説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説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説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台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台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29

這場戰役是諸葛亮策劃的。其策略非常周全,讓我們不禁感歎他的聰明才智。魯肅請諸葛亮 幫忙,諸葛亮寫下了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其實諸葛亮早就預知快要刮東南風了,故意扮成道士在七星壇作法求風,當天半夜三更,果然颳起了東南風,於是周瑜派黃蓋去給曹操送信,安排進攻曹操。曹操以為黃蓋是真降,於是約定黃蓋押着運糧船去投降,船頭插着青龍牙旗作為信號。

黃蓋帶着二十隻火船,船內裝滿了乾柴、蘆葦,上面有鋪滿了硫磺等引火等,而且還用稻草成了稻草人 ,套上軍服,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批批士兵,於是向曹營進發,曹操信以為真,看見大批船隊及士兵一同投降,暫時掉以輕心,當船隊即將靠近的時候,曹營有人發現有詐,開始防備,但是曹操的船被鐵鏈鎖住,動彈不了,黃蓋不顧阻攔,指揮各船一起點火,這時,風又大,轉眼間,曹船全部引燃,上面頓時成了烈火沖天,曹軍大敗。

這次讓我目睹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勢在必得。真是好爽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0jz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