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安全心得體會 >

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

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

無數個安全事故的教訓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真理:企業成於安全,敗於事故。接下來就跟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吧!

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
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篇1

任何一起事故對企業都是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失,對家庭、個人更是無法彌補的傷痛。安全意識應始終牢牢紮根在每個人的心中,讓大家知道若責任心不到位就會釀成事故,正確認識到安全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個上下關聯、人人互保、環環相扣的鏈,是一張錯綜複雜、緊密相連的網。安全生產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安全文化已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安全生產的實踐中,以從事安全管理、安全生產、安全宣傳教育等形式,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共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作風、管理準則、企業精神、職業觀念和安全目標等的總和。隨着“捲煙上水平”目標的穩步提升,推進安全文化建設,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已成為當前煙草行業的主要任務。現就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談點粗淺認識。

一、形成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

如何形成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安全文化是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新舉措,是企業保障員工人身安全與健康的的新探索。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管理,就是指企業生產的過程中把員工的生命擺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貫穿“以人為本”、“珍惜生命”、“保護環境”的理念,真正做到維護員工的利益,以員工是否滿意、是否得利、是否安康穩定為標準,形成社會效益、企業利益和個人權益的多贏局面,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抓安全生產首先要把員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當員工人身安全與企業的生產、企業的經濟利益等其它方面發生衝突時應無條件的服從人的生命。二是要樹立安全就是企業最大效益的觀念。煤礦只有實現安全才能確保企業穩定的生產秩序,沒有可靠的安全作為屏障,企業的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將無法正常進行。安全是生產的前提,安全事故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因此要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是企業的最大效益。三是要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責的觀念。安全不僅是企業的重要工作,而且也是每個員工的事。企業對安全工作、對員工生命的關注不僅強調生命的物質存在的可貴,更應關注和關愛員工,不僅要保證員工的生命安全,更要對員工進行情感和精神的關懷,使員工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滿足,為員工提供一個本質安全的環境,使企業“人本、人權、人性、人情”的核心思想獲得充分的體現。企業的每一個員工也要充分認識“安全為天、生命至遵循重要意義,要不斷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實現自我管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實現家庭幸福與企業共同發展。

二、創建有效的安全文化機制

有一個有效的安全文化機制,能夠保證安全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主要要創建以下機制:一是創建安全學習機制。要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必需要有一個科學的學習機制,建立學習型組織。在安全學習和安全教育的途徑上要多管齊下,強化效果。在安全學習和安全教育的形式及內容上要豐富多彩,推陳出新,使安全學習和安全教育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寓教於樂,讓職工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使廣大職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進一步昇華到“我會安全”的境界。二是創建安全管理機制。認真整合並完善各類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增強科學性、嚴密性和可操作性,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前提,也是創建安全文化的前提。要編織上下同欲齊抓共管的科學管理網絡,各職能部門要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強化安全管理,確保各項規程措施、規章制度和安全生產落到實處,領導幹部要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以身作則地把好安全關,加大對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的力度,狠反“三違”,保證安全生產。三是創建安全培訓機制。要把安全培訓工作納入企業安全生產和企業發展的總體佈局,統一規劃,同步推進,以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和安全教材為重點,推進安全培訓標準化建設,建立安全培訓責任制,探索安全培訓工作的新機制,把安全培訓與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以安全培訓為起點,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文化素質,力求安全教育工作科學化、人性化、多元化,增進安全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美不雕、大安和諧。我堅信,只要人人都來重視安全,時刻關注安全,將“安全生產”銘記心中,不折不扣地遵操作規程之章,守安全生產之法!讓人人都清楚地認識到違章就是走向事故,就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甚至走向死亡。不要抱有任何饒幸心理,因為,或許一次小小的不經意的違章,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或損失,就會變成違法。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真正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必能做得更好,我們的企業就能長盛不衰,我們個人就能在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中幸福生活。

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篇2

一個安全管理人員從入行開始,或多或少都碰到過一些窘境:生產部門為了趕工不遵守安全規定,你為了安全去糾正反而引發衝突;你去現場檢查,一些技術員工會輕視甚至嘲笑你不懂裝懂,很多普通員工則擔心被你抓到違規要受處罰,看到你來遠遠地就躲開了;與各部門的關係則是,離開了企業領導的強力支持,安全工作就有可能被排到後面,需要你不斷去催去求才能看到進度,一些安全會議,如果領導不參加,基本上就討論不出什麼來了......

一個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當然不可能一遇到問題就去找老闆,站在老闆後面,用老闆的權威去展開工作。因為這樣既無法真正提高公司的安全水平,也對我們的職業發展沒有幫助,坦誠地講,領導用人,是找對他有用的人,幫他解決各種問題的。如果安全管理人員一遇到困難就尋求上層支持,久而久之,在領導心中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自然不會有多少影響力,工作開展就更難了。

那麼如何擺脱這樣的窘境呢,筆者本着個人的經歷,簡單談談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起到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明析責任,順勢而為

很多時候,包括一些部門領導在內的員工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公司設置了安全管理部門,安全管理的工作就由安全人員來做,其他部門的人就可以專心從事本部門的工作了,平常只需要適當地配合下安全管理人員就可以了。一些經驗不太豐富的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工作也總是低調地採用求人辦事的方法,貌似‘態度很好’,但總是‘人好被人欺’,人家不買賬,事情辦不好。另一方面,一些老資格的安全員則總是以到現場搞檢查,抓違規為能事,對違反規定的員工大聲斥責,用安全規定來壓着各部門做事,卻總是在背後被人説成‘狐假虎威’,得到的也只是陽奉陰違的敷衍。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屬於安全管理人員沒有定好位,順好勢。安全責任不清,老話講: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從有效開展安全工作角度,管生產必須管安全,企業負責人對整個企業的安全負責,各個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的安全負責,員工本人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安全管理人員必須要很清晰地讓各層級的人員瞭解,如果不瞭解,要組織培訓,要讓企業負責人宣示承諾,要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安全管理人員是支持各部門搞好安全工作的,不是監督或求人辦事的,我們提供專業的支持,來幫助各部門不斷改善安全狀況,從而促進整個企業安全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我們是支持和幫助各部門做好安全的,人人都歡迎來自別人的幫助。只有明確了責任,順勢而為,才能讓安全管理人員和各部門員工關係更加和諧,不卑不亢,自然從容。

識別需求,樹立專業

明確了安全管理的責任後,安全管理人員就要專心從事安全支持工作,那麼,如何對各部門進行有效的支持呢,這裏筆者要提倡一種服務心態:即把各部門當做自己的客户,我們提供的服務必須是客户需要的。比方説客户目前只需要一輛自行車代步和健身,你卻説奔馳寶馬更好,更快,這明顯就沒有認真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安全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比方生產部門目前存在員工不會正確佩戴勞保用品,你沒有組織勞保用品使用方面的培訓,反而採取現場檢查並把沒戴好的員工都做了違規處理。這樣的做法明顯就是偏離了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結果當然是彼此間都會有想法了。

現場部門需要安全培訓,我們就組織針對性的安全培訓。現場部門需要對生產設施做些改造,不明瞭安全法規有什麼要求,我們就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幫助避免違規。現場部門需要知道部門內有多少危害,發生事故的風險程度有多高,那安全管理人員就通過專業的分析工具幫助一起完成風險分析,並提供專業的改善建議。如果現場部門需要通過檢查來發現隱患,我們就幫助一起完善檢查表,和他們一起進行檢查,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就事論事的討論,而不是指責誰沒有做好。

從現場部門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安全需求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會有效地幫助到他們,同時也能夠真正樹立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權威,日積月累,就會在法律法規,事故分析,風險分析,施工安全,勞保選用,行為安全等等方面成為公司內的行家,是大家在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人。

立足本職,放眼全局

因為安全管理人員要跟所有部門打交道,所以有時候會很自然地分不清安全管理的界限,哪些是我們該管的,哪些又是我們多管的呢,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多實證,少臆斷。假設現場發現一個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脱落了,那麼我們可以就這件事與設備維護部門討論修好這個設備之後,再對其他類似設備也做個機械防護檢查。但是我們要避免憑主觀推斷,認為現場某個部門甚至某個人機械防護管理沒做好。安全管理人員尤其忌諱指責一個部門甚至某個人什麼地方沒做好。一個有分寸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自身的表現或'功績',僅僅靠現場走幾圈,就得出一些結論,進而拿到會議上指責他人的過失,那樣太不慎重了,也不是科學理性做事的方法。

但立足本職,有分寸感並不代表着就是小媳婦心態,什麼都不敢問,什麼都不敢説。安全管理人員的優勢在於與所有部門都打交道,更容易具有全局觀,也需要我們具有全局觀,比如現場噪音大,生產部門需要購置聽力防護器材,作為安全管理人員,是不是可以與技術部門去溝通下看是否有可能做些設備減噪措施,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噪聲問題,也讓員工更舒服地工作呢?某個承包商施工經常違反安全規定,現場部門花了很大力氣去糾正,並要求罰款處理,作為安全管理人員,是不是可以與採購部門溝通,約談這家承包商的老闆,讓他認識到施工出事故,老闆要賠錢,有可能還被吊銷經營許可,讓他認識到他有責任去督促施工人員遵守公司安全規定,如果他不做,可能會失掉這份合同。這不是比簡單罰款更有效嗎?

如果安全管理人員只從自身角度看問題,結果就會發現安全規章制定的越來越多,自己也疲於檢查。如果換個角度,從整個公司的全局來做安全管理,那麼有多少規章可以通過工藝改進,工程改造,設備更新,安全標識來取代呢?舉例來講,對於轉動機械軸,規定轉動時不能進行清潔工作,但常有報道有人用抹布擦轉軸時手被捲入受傷甚至切斷。犯錯誤可以説是人的生理本能,通過規章制度很難從根本上杜絕隱患,反而會引起員工對繁多的制度的反感和疲勞。其實只需和技術及維修部門溝通在轉軸外加個防護罩就解決了。

商業夥伴,創造價值

有了清晰的責任定位,專業的安全技能,恪守本職的職業操守和立足全局的工作思路,這些都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條件,我們仍然需要具備一些技能之外的素養,比如溝通能力等。

世界上大部分衝突和分歧都是溝通不善造成的,真正的無法調和的矛盾實際上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在和他人溝通時,要秉持解決問題而不是要爭個長短的心態,畢竟解決問題是對雙方都有幫助的,溝通成功的機率也會很大。而如果是去爭辯到底誰對誰錯,誰應該聽誰的,那麼無論誰佔上風,從公司整體的角度,都無助於公司安全文化的提高,爭吵一次,裂痕大一次。一些公司負責人本着安全第一的角度,會出面力挺安全管理人員,但這對企業和諧發展也存在一些負面效果。

筆者較為推崇把安全管理人員與其他員工的關係定位為商業夥伴的關係,企業的基本功能是賺取利潤,在企業裏大家都圍繞這個基本的功能而工作,安全管理人員也不能置身其外。我們不能唱高調地説自己是為了社會責任而存在的,那樣顯得自己太矯情,拔高自己從來都不是平等溝通的正確做法。

商業夥伴的本質是在雙方平等的前提下,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實現共同的利益。在企業裏工作,利潤是共同的利益,安全無事故也是共同的利益。同時夥伴之間更多的不是指責誰對誰錯,而是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既然是商業夥伴關係,那麼比方生產部門掙錢,安全管理部門就是和生產部門一起在協作創造價值,生產部門創造可以看得見的財富,安全管理部門則幫助控制安全風險,從而減少因為安全事故使得設備損壞,人員傷害,生產停頓而損失的財富。既然我們和其他部門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面對共同的安全問題,那麼溝通起來自然順暢得多,就算一些具體的問題解決上看法不同,但都會在就事論事的溝通下協商解決,其他部門也會更理解安全管理的意義,更有意願主動地做好安全工作。

以上就是筆者個人對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點心得,寫出來和大家交流,誠懇歡迎同行的批評指正,幫助我把這份工作做好,我想能夠減少更多的傷害和事故,是每個安全管理人員心底最美好的願望。

論企業安全心得體會篇3

根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小企業、小作坊食品安全狀況專題調研工作方案的安排和有關要求,6月初開始,我們對新建縣麪食糕點、熟肉製品、豆製品、醬醃菜等四類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安全狀況進行了調查。從這次調查情況來看,新建縣政府對食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較重視,相關部門及企業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較高,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初步建立,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狀況有較大改觀。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很多食品小作坊小企業仍處於無證無照生產經營狀態,生產加工必備條件與食品生產許可的准入要求差距甚大,檢驗檢測能力基本空白,規範化管理水平也很低。因此,如何加強對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的監管是當前食品安全領域急需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希望本次調查能為致力於食品安全工作的同志提供一點參考。

一、監管情況

目前,新建縣各部門所掌握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有228家,其中有營業執照的小作坊165家,佔總數的72%;有衞生許可證的小作坊131家,佔總數的57%;46家小企業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其中大米加工企業45家獲證),佔總數的20%。對這些企業,該縣從六個方面加強了管理,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1、統一了管理。新建縣成立縣食品生產加工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安排全縣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的專項整治和日常工作。重點對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的城鄉結合部和村鎮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超範圍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三無食品”和生產環境髒、亂、差進行專項整治。同時,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並在各全縣306個行政村設立食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將監管網絡延伸到了鄉村。

2、落實了責任。全縣落實食品小企業小作坊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一是通過定人、定責、定任務、定區域、定企業將監管責任落到實處質量安全監督員和鄉鎮協管員。二是簽訂了監管責任書,由縣食品生產加工整頓工作領導小組與各鄉鎮簽訂了“食品小企業小作坊食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各鄉鎮與各行政村也簽訂了責任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

3、嚴格了制度。建立健全了巡查、回訪等日常監管制度,制定了食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考核制,對季節性生產加工的小作坊的實施開業、歇業“兩申報”制度,與小作坊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繪製“四圖”,即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佈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責任落實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變化動態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安全警示圖。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嚴格按照分類標準劃分為:A、B、C、D四類進行監管。

4、強化了措施。一是開展了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專項整治活動;二是認真做好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普查摸底、登記建檔工作。通過普查摸底,徹底查清轄區內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分佈情況、生產條件和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找準生產加工環節食品質量安全檢查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隱患。三是加大執法力度。根據分類監管的原則,對不同級別的小作坊小企業實施不同頻次的巡查;質監、衞生、工商部門進行聯合執法,對違法違規的小作坊小企業堅決予以取締,去年通過聯合執法就取締3家食品小作坊。

5、規範了特色。藠頭產品是該縣的傳統特色產品,縣政府把加快藠頭加工產業作為一個重點發展項目,加快了“四個統一”建設,即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檢驗、統一工藝;大力形成以農户+(初加工企業)+深加工企業的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加快了生米藠頭業的註冊商標、無公害綠色食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申辦,20xx年12萬畝綠色生產基地通過了認證;加強行業管理,成立了藠頭協會,在協會內部形成一種合力,帶動整個行業做大做強。

6、加強了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和設立宣傳牌、刷寫宣傳標語、舉辦宣傳活動和培訓班等形式,大力宣傳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增強廣大人民羣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企業依法生產經營的自覺性,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存在問題

(一)生產條件較差。一是企業規模小,生產能力小,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低,大部分小作坊小企業都是進行簡單加工,年銷售額一般在5萬元以下,生產無規律性;二是無證無照生產加工較為普遍,特別是一些生產准入門檻低的產品;三是生產車間或加場地衞生環境差,達不到衞生標準條件;四是原材料的購進渠道不規範,很多原輔材料都是直接來自農户手中或者集貿市場,甚至還有“三無”產品;五是內部管理不規範,80%以上的小作坊小企業沒有制定各類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制度;六是添加劑的使用不規範,添加量往往超標或達到限量“臨界點”;七是產品自檢能力差,90%以上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不能進行最基本的食品質量檢驗;八是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70%的業主僅有國中文化水平,專業技術人員基本沒有。

(二)質量意識薄弱。業主和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重產量輕質量,原輔料的購進不進行索證索票;生產銷售不進行任何記錄;工藝流程的控制完全依靠經驗和感覺;在不具備自檢能力的情況下不進行送檢或委託檢驗,甚至對有關部門的監督性抽驗抱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對有關部門的宣傳和責令整改置若罔聞。

(三)監管難度很大。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生產經營者大部分是下崗工人或者農民、自謀職業者等,小企業小作坊生產是他們賴以謀生的主要手段,政府在監管過程中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味採取關停並轉等手段,容易引起經營從業者的激烈抵抗,甚至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政府也處於“兩難”局面。二是部分鄉鎮鑑於招商引資和當地經濟發展的壓力,對小企業小作坊(主要指有證照的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管理比較放鬆,甚至個別有保護的現象,基層政府對小企業小作坊這項工作的不支持、不理解也成為了監管的難點。三是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管理的多頭化,根據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食品的生產環節由質監部門負責,生產場所的衞生許可和人員衞生管理由衞生部門負責,無照生產經營的取締貴工商部門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難以形成合力、監管的效能也大大降低,一旦出現了問題往往出現沒人管的現象或者相互推諉。四是監管制度建設的滯後。目前,該縣質監部門推行了登記管理制、食品安全承諾制和食品安全責任制、開業歇業申報制、例行巡查制、整改複查制、區域整治制、動態監管制等七項制度,但這些制度由於都是部門制度,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約束力很弱,縣政府層尚未出台有效的監管制度。

三、幾點建議

(一)明確監管職責。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因其規模小、數量多、與羣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和就業門檻低等特殊性,在我國將長期存在。國家雖然已確定了“分段監管為主”的食品監管分工原則,但由於大量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是前店後廠、即做即賣、時停時開的和出沒無常的流動攤販,很難從生產、流通、餐飲三個環節上劃分,從而確定監管主體的責任。因此,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監管必須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可由一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也可劃分不同情形由兩個部門分別管理,如屬於自銷方式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前店後廠、街頭攤點、流動銷售)可由工商部門或衞生部門單獨管理;其他類別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可由質監部門單獨管理。當然,這裏可能涉及到與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相悖的地方,這就國家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二)完善法律法規。國家和各級省市政府應出台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管理的有關法規,強化依法監管;法規應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認定、基本准入條件、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食品銷售區域、日常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對在短期內難以達到有關部門設置的准入標準的下作放小企業,考慮到經濟發展和廣大人民羣眾的食品消費需求等因素,應根據當地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的產品分類和特點,研究和確定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關鍵控制點,制定出准許其有條件存在的基本規範。對於達不到基本規範要求的,且拒絕整改或經整改仍不符合基本規範要求的少數企業,應當堅決予以取締。

(三)健全監管制度。政府和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有關監督管理制度,落實監管責任制,實行產品質量公告制,開展誠信體系建設,要嚴格實行生產備案制、原輔材料的索證索票制和監督性抽驗制、日常巡查制。

(四)形成監管合力。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監管主要部門質監、工商、衞生等部門要建立聯繫會議制度,要定期通報有關監管工作,要建立聯合執法制度。同時,税務、城管、環保、街道(鄉鎮)等部門也要積極配合工作的開展,如:税務部門對產品質量、企業信譽和生產條件較好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可實行減免税費,城管、環保等部門對違規小企業小作坊也要在職能範圍內實施嚴格管制等。

(五)加強政策引導。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和鼓勵食品小企業小作坊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户”、“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户”和“公司+基地”等模式進行合作生產;在社會主義性農村建設過程中,可通過《村規民約》恰當的載體,使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在行為上進行自我約束,不斷推進“標準生產、規範經營、打造品牌”目標的實現;可將本地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業建設列入當地政府經濟發展規劃,建立集中加工場所,引導企業入園,進行集中管理;同時通過“以大帶小”、企業合併等方式進行規範

(六)強化培訓教育。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從業人員和業主文化水平一般不高,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法制觀念也不強,政府和監管部門應定期舉行免費培訓班,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逐步引導他們提高生產經營條件,嚴把產品質量關。

標籤: 心得體會 企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anquan/n4ow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