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安全心得體會 >

交通安全心得體會500字【三篇】

交通安全心得體會500字【三篇】

安全心得體會500字(一)

交通安全心得體會500字【三篇】

生命是寶貴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們應該愛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愛惜生命的一部分。現在因為交通事故而死於非命的人太多了,難道他們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嗎?我曾經就聽説過這樣一則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和媽媽在方塔街上散步。突然,一輛車“唰”地一下擦肩而過,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男孩騎着自行車,不知要去哪兒,由於他騎得太快了,差一點兒就撞上了斑馬路上的行人。行人勸他不要騎得那麼快,可他不聽勸告,繼續騎他的“飛車”,臉上不時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我想:這個男孩可能是有什麼急事吧!要不然他怎麼會騎得那麼快呢?但這樣很有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和媽媽在一個拐彎的地方,看見許多人圍在路中央,我們就帶着好奇心走了過去。“啊”我不禁驚叫起來。這不是剛才騎“飛車”的那個男孩嗎,他怎麼被車撞了?我聽見旁觀者議論紛紛,“唉!這孩子這可憐啊!剛才不小心撞上了一輛大卡車,連人帶車一起飛了出去。”“如果這個孩子車騎得慢一點,如果那個開車的開慢一點,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這朵已經完全凋謝的蓓蕾重新開放。這個男孩的父母不知為這個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離去,讓父母悲痛萬分

現在城市交通繁忙了,像這種悲慘的交通事故在國內多如繁星,因為我國交通事故死傷率居世界第一。所以,無論*在不在場,我們都要自覺的遵守交通法規。例如:過馬路要看清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要走人行橫道,不得翻越交通護欄;未滿12歲的兒童不得在馬路上騎自行車;不能在馬路上三五成羣地玩耍和嬉戲;;我們小學生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規,而且發現有人違反了,應及時地批評、勸阻。

讓我們把“交通安全”這四個字在心裏永遠紮下根,讓全世界人民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讓交通事故永遠在我們生活中消失,讓我們的明天充滿鮮花,充滿陽光。那麼,交通安全便是你的朋友,它將永遠保護着你,帶給你幸福。讓我們爭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吧!

安全心得體會500字(二)

以前,一位*阿姨來到我們學校做安全宣傳,使我想起了一幕幕血的教訓。酒後駕車,醖釀車禍,到最後車毀人亡;擅自用電,結果觸電身亡等事例比比皆是,讓人觸目驚心。

我曾經是一個不重視安全的女孩,可親身經歷了一次一氧化碳中毒後,感到了生命的重要性。

那天,我洗澡時忘了打開窗和抽風機。我邊洗澡邊唱歌,越洗越舒服,連滿屋子的濃煙濃霧都沒有感覺到。過了不久,爸爸在門外叫我洗快一點兒,我情不自禁地離開了浴池。在內衣的時候,我感到頭暈眼花,似乎快沒有力氣穿衣服了。我急忙穿好衣服,勉強走了幾步,當走到電冰箱旁邊時,我四肢一軟,倒塌在地,連媽媽叫我穿大衣好去醫院我都不知道,整個人昏呼呼的,不醒人事。爸爸匆忙抱起我去叫三輪車,去醫院的途中,爸爸不斷地叫我張開嘴巴吸氣,掐我的人中*……大概過了十多分鐘,我撐開沉重的眼皮,朦朦朧朧地看見爸爸媽媽在我的身旁,護士姐姐又是給我輸液又給我吸氧。醫生見我慢慢醒來後,告訴了我,我這是一氧化碳中毒,要不是搶救得早,我的小命早就沒了。我被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要是我再在浴池裏待上多十分鐘,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忽視安全的重要性了。

同學們,愛護自己的生命吧,別忘了:安全就是生命!

安全心得體會500字(三)

在上個星期五的下午,定海公安局女警俄老師給我們講了安全知識,使我們受益匪淺。

俄老師先講了在校園外被拐騙的現象,教育了我們無論對方怎麼*都不要説話。還教給了我們逃生的辦法:大聲呼救。只要大聲呼救就能引起路人注意,人多壞蛋自然會走,這可是個好辦法。對方一般都是在很晚時,沒有幾個同學時才出來拐騙的人多,所以我們自己首先得做到不要很晚回家。這就讓我想到學校要求我們不在放學不要在學校或路上逗留,要按時回家,原來是這個原因。

放鞭炮,看似平常的小事,在俄老師看來是關係着安全大事的。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圖片,只見圖中一兩個小男孩站在窨井蓋旁等待着,突然,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窨井蓋突然蹦出來,污水跟着噴湧而出。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下。原來是小男孩太調皮,把鞭炮放到了窨井蓋裏,才會導致這樣。險情的發生,所幸的是那幾個小男孩沒離井口太近,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這可是給男孩子們的一個忠告,同時,也提醒我們行事之前要想想:這樣做安全嗎?不能為尋歡而悲泣。

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原本安全知識淺薄的我如今收穫良多。我也將會把這些知識告訴自己的親人、朋友,讓他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讓我們一起創建“平安校園平安定海”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anquan/48z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