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委黨建工作 >

2022黨員事蹟新聞(精選3篇)

2022黨員事蹟新聞(精選3篇)

2022黨員事蹟新聞 篇1

20xx年5月23日上午,老居社區幹部黨員組織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社區文靜書記宣讀李保國的先進事蹟。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被追授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2022黨員事蹟新聞(精選3篇)

工作中需要這樣的人,我們也要做這樣的人——一名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工作的人。身為社區幹部,學習工作方法,掌握工作要領,用微笑傳遞大愛,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社區工作無小事,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更好的展現社區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更好的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服務大家,造福你我。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黨員事蹟新聞 篇2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山東企業創新發展的方法途徑、體制機制、當前改革面臨的問題以及破解難題的思路建議,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省經信委、省國資委、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工商聯、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於5月下旬聯合組織開展20xx年“創新發展看魯企”主題宣傳報道活動。

自5月23日起,齊魯網將派出3路記者,走進省內17地市60多家企業,深入魯企一線,對話企業“掌舵人”,推出20xx年“創新發展看魯企”系列報道,用鏡頭和文字從“國企國資改革”、“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發展”、“產業集羣”、“企業文化建設”等多角度、全方位聚焦山東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獨特魅力。

(記者 王娜)“十三五”是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也是鋼鐵行業大調整、大洗牌、大重組的的十字路口,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萊蕪分公司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在國內率先趟出了“互聯網+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5月25日,創新發展看魯企採訪團走進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萊蕪分公司一線進行採訪。

萊鋼地處革命老區,孕育着紅色基因,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礎和企業文化底藴,在46年的建設發展中無論市場、體制機制如何變化、領導班子如何變動,萊鋼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傳承不衰,並不斷豐富發展,適應互聯網發展新趨勢,主動“觸網”管網、用網,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山東萊鋼集團黨委、工會主席李淑華向齊魯網記者介紹,萊鋼通過微信平台拉近黨羣關係,深入到黨支部最基層組織,從讓支部書記出鏡講學的“微課堂”“微故事會”到服務廣大職工羣眾的“職工快線”,有效構建起了職工、企業和領導幹部之間的橋樑。以“職工快線”為例,自運行不到半年的時間,已收到問題建議21890條,涉及民生保障、利益訴求、企業管理等方面內容,回覆率達到99.5%,現在,有問題就上“職工快線”成了萊鋼職工羣眾的一種習慣。

李淑華介紹,萊鋼已拍攝了59部微電影,圍繞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深挖身邊的優秀黨員先進事蹟,自編自導自演微電影,每年都舉行萊鋼的“奧斯卡”——金鳳凰頒獎典禮。並且,湧現出了微電影《傳承》《精益情緣》《傳家寶》等一系列優秀作品,成功用“互聯網+”思想拓寬了思想理論建設的方式和方法,起到了凝聚職工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微電影《傳承》獲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微電影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精益情緣》獲第二屆全國職工微電影大賽故事片銅獎,《傳家寶》獲第八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故事片一等獎和最佳導演獎”。

2022黨員事蹟新聞 篇3

有這樣兩位老人,他們是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秦家土寨社區的兩名老黨員秦正志、林立花夫婦。兩個人的黨齡加起來已經有120xx年了。秦大爺和林大娘有五個兒女,按理説他們已經到了盡享天倫之樂的年紀,但是鄰居劉元文一家的不幸遭遇,卻打破了他們一家的平靜生活。

五十多年前,鄰居劉元文娶了個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後來又生了一個有智障的兒子劉革。善良的秦大爺老兩口心疼這孩子,一直把劉革當自己的小兒子來照顧,從5歲起劉革叫林立花“媽”,一叫就是四十年。1982年,家裏的頂樑柱劉元文突然腦癱,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面對劉元文一家的困境,秦大爺、林大娘主動挑起了照應他們一家生活的擔子。那時候,村裏沒有自來水,衣服一般到三裏外的河裏去洗。林大娘個子只有1.5米左右,村裏人常看到她推着和她一樣高的衣服來到河邊,在嚴冬酷暑中一遍兩遍,十幾遍地清洗劉家衣物。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20xx年。

20xx年,腦癱了20xx年的劉元文去世,5年後他的妻子也去世了,就這樣,與劉革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秦大爺、林大娘又當起了他的監護人。照顧劉革的衣食起居,幾乎成了兩位古稀老人生活的全部。劉革特別能跑,一雙新鞋不到二十天就破得沒法穿了,於是兩位老人給他買鞋總是挑最結實輕便的,而且一買就是好幾雙。劉革特別能吃,別人可以吃一天的飯他一頓就吃了,為了能夠讓劉革吃飽、吃好,老兩口自己每天粗茶淡飯,把肉留給劉革。劉革總是在外面惹禍,不是砸了別人家的窗户,就是惹了別人家的孩子,要不就是把賣水果的人家攆出村去。無奈,兩位老人只能四處替劉革跟人賠不是。

老人有時候也想撒手不管,但這個念頭一轉眼就被打消了。如今,林大娘去世了,83歲的秦大爺無力再照顧自己的 “傻兒子”,只好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然而“兒子”依舊是老人心裏最大的牽掛。兩位老人照顧了劉革整整半個世紀,50年如一日,他們不是劉革的親生爹孃,卻用愛為劉革撐起了一個温暖的家。

心為病人風雨四十載

董安保是即墨市皮膚病醫院副主任醫師,也是一名老黨員,從1973年開始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至今,始終奮戰在麻防工作的第一線。開始時,由於工作性質,麻風病村只能建在店集鎮青山上,只有六名職工,條件非常艱苦,吃住都在山上。他們喝的是自己挑的東河水,點的是煤油燈,離最近的村莊也有兩里路,更遠離城市的喧囂。白天在麻風村裏能望見綿綿青山和遠處裊裊炊煙,夜裏卧聽風雨與蟲鳴,默默忍受着孤獨與寂寞。麻風病院承擔着全縣麻風病的防治任務。

上世紀80年代初,麻風病的發病率還很高,當時沒有任何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下鄉檢查、調查時,只能騎自行車。於是一有任務,董安保就帶上鋪蓋騎着“大金鹿”出發了。頂着嚴寒冒着酷暑,風雨無阻,任勞任怨,為患者檢查、送藥、割菌、護理,巡視每一名患者。在一次全民普查麻風的工作中,董安保半路上崴了腳,腳腫得像饅頭那麼大,他拄着枴棍繼續下鄉。就這樣,幾年下來,董安保幾乎走遍了即墨市的每一個村莊。

作為一名麻風病防治的專職醫生,董安保也時時遭受着人們的不理解,甚至於還包括麻風病患者及其家屬。當時,劉家莊鎮有一名麻風病人,自己得了病,自卑感很重,怕知道的人多了兒子娶不上媳婦。因此,他對醫生上門服務特別牴觸。在遭受白眼與閉門羹後,董安保改變服務方式,等天黑人稀時再登門,把藥及時送到病人手中。

40多年裏,董安保走遍了即墨的每個村,幫幾百位病人治癒了麻風病。20xx年9月,年滿60週歲的董安保到了退休年齡,然而,他知道自己離不開那些病人,他不放心那些病人。於是,他向院長主動申請,要求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其實,有許多私立醫院開出更高的價錢請他去坐診,他都婉言謝絕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wei/vk9v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