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委黨建工作 >

中國共產黨的路線

中國共產黨的路線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體現全國人民意願和實現黨的中心工作的重要保證,每一名共產黨員都必須無條件地帶頭執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歡迎大家閲讀。

中國共產黨的路線

中國共產黨的路線一

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的通電中,即提出“立即動員全國海陸空軍,準備應戰”,“立即開放全國民眾愛國運動,發揚抗戰的民氣”;15日在為公佈國共合作的宣言中指出,爭取中華民族之獨立自由與解放,“首先須切實地迅速地準備與發動民族革命抗戰”;21日在關於目前形勢的指示中再次提出,實行“全國海陸空軍總動員”,“全國人民總動員”,進行“全面的抵抗”,進行“統一的積極的抵抗,立刻集中抗戰的軍事領導,建立各個戰線上的統一指揮,決定採用攻勢防禦的戰略方針,大規模地在日寇周圍及後方發動抗日的游擊戰爭,以配合主力軍作戰”。23日毛澤東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提出全面抗戰的八大綱領,指出“民力和軍力相結合,將給日本帝國主義以致命的打擊。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爆發後提出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是一條人民戰爭的路線,是弱國打敗強國的唯一正確的指導路線。

為了促使國民政府軍事當局迅速制定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加強對日作戰的指導,中共中央於“七·七”事變後不久,即提出了《確立全國抗戰之戰略計劃及作戰原則案》。該“提案”在分析敵方情況時指出:日本陸軍在東亞是最強大的,常備軍已擴大到60萬人以上,其武器和軍事訓練優於中國軍隊,戰時能動員參戰者約300萬人。日本海軍居世界第三位。陸海軍航空兵有飛機兩千多架。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稱霸東亞,必然危及英、法、美的利益,而遭到英、法、美的反對,日本對華戰爭是侵略戰爭,必然遭到國內外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對;而且日本的國土小,人口少,難以支持長期作戰。因此,估計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將以速戰速決為原則。其戰略部署,將集中兵力以華北為主要戰場,背靠東北和平淬向南發展進攻,首先奪取華北;以一部兵力由冀察西進奪取綏遠、寧夏,切斷中蘇聯系;以一部兵力封鎖沿海,奪取沿海各工業城市,威脅甚至奪取首都南京。“提案”在分析我方情況時指出,中國工業不發達(1937年中國工業總產值約為13億美元,不到日本的1/4),物資供應、武器裝備和經常性訓練均不及日本(1937年日本鋼產量為580萬噸,中國僅為4萬噸;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口徑火炮744門,中國均不能製造)。然而,中國有4.5億人口和約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日本僅有7000萬人口,本土面積為37萬平方公里),有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陸軍(200餘萬人),特別是中國所進行的戰爭是反侵略的自衞戰爭,是求民族的生存與解放的戰爭,所以能團結與發動全民族之一切人力、則力投入戰爭,同時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組成部分,必能獲得世界各國人民的有力支援和配合。基於上述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之戰爭非正義性、我之戰爭的正義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這些相互矛盾着的基本特點,“提案”提出了全國抗戰所應採取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

一.戰略的基本方針是持久的防禦戰,但應抓住適當時機,應予以全線之反擊,而根本的把日寇從中國趕出去。

二、在戰役上應以速決戰為原則。

三、作戰的基本原則是運動戰,應在決定的地點,適當的時機,應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與兵器,實行決然的突擊,避免持久的陣地的消耗戰。

四、在必要的戰略要點或政治經濟的中心,設立堅強之工事,並配置足夠的兵力,以鉗制敵人。

五、一切陣地的編成,避免單線的構築,而應狹小其正面,伸長其縱深,在守備部隊的作戰要領,亦應採取積極的動作,一般的應反對單純的死守的防禦,只有積極的動作起來,才能完成守備的任務。

六、戰略的內線,而在戰役的指導上,應是外線作戰,以求得殲滅敵人。

七、廣大的開展游擊戰爭,其戰線應擺在敵人之前後左右,以分散敵人,迷惑敵人,疲倦敵人,肅清敵人耳目,破壞敵人之資材地帶,以造成有利條件,有利時機,使主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有關國共兩黨抗日戰爭的實現: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工農為主體的、以第二次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一切抗日階級和階層的廣泛聯盟。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基礎;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它是一個包括進步力量、中間力量和頑固力量在內的廣泛的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採取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對反共頑固派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發展和壯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八路軍:

即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1937年8月25日,根據國共合作抗日協議,中共xx命令駐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原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任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同年9月11日,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副總指揮改稱總司令,副總司令)。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對敵作戰共10萬餘次,斃俘敵約137萬人,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同時,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軍事進攻。1947年3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新四軍:

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根據同國民黨達成的協議,將分佈於湘、贛、閩、粵、浙、鄂、豫、皖8省15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意在繼承北伐時期第四軍、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紅軍第四軍的光榮傳統)。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成立於南昌。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後,中共xx宣佈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新四軍和全國其他抗日部隊一起向日偽軍發起戰略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在8年抗戰中,新四軍所屬部隊對敵偽作戰近2萬次,斃傷浮敵偽31。7萬餘人。建立了地跨蘇、浙、皖、豫、鄂五省的敵後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的路線二

黨的政治路線,是指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黨根據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或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和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提出的黨在不同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或總政策。

一、政治路線

經濟情況和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提出的黨在不同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或總政策。黨的政治路線決定革命事業的發展方向,是黨制定各方面工作方針和政策的依據。我們黨在現階段的總任務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就是我們黨在新時期的政治路線。

二、思想路線

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就是我們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是我們黨制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也是正確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

三、組織路線

主要有三個方面組成:

第一,認真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高度民主的基礎上買行高度的集中,加強組織紀律,健全黨的生活,保持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組織上的鞏固和統一。

第二,正確執行黨的幹部路線和幹部政策,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培養、選拔、使用幹部,把最恰當的人選派遣到各級領導崗位上去,建設好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使每個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認真履行自已的職責,充分發揮他們的骨幹和帶頭作用。

第三,教育全黨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密切黨同羣眾的聯繫,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保證黨的路線的貫徹執行。

中國共產黨的路線三

當前,中國道路是中國學術界和理論界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也是許多國際友人和學者們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在毛澤東那裏叫“獨立自主”,在鄧小平那裏叫“走自己的道路”,在擔任xx的就職演講中表述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個話題也是中國老百姓密切關注的與中國的民生、國運息息相關的一個話題。

一、何謂“走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鄧小平認為,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都從來不會成功。鑑於此,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第一,“走自己的道路”不是“東施效顰”,而是從自己的條件、特點出發,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外國的東西再好,不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就會水土不服。照抄照搬外國的模式就會出現“東施效顰”的笑話。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強調中國革命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鄧小平強調:“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

第二,“走自己的道路”不是依靠別人的力量,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憑自己的本事走路。歷史從來不給附庸以地位。即使別人有意扶持,自己不行,再扶持也無用。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強調:中國的事情“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 第三,“走自己的道路”不是“挾泰山以超北海”的主觀妄為,而是遵循客觀規律,順應客觀實際。孟子認為“挾泰山以超北海”不是不為,而是不能也。人們只能做能做到的事,不能做異想天開的事。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盲目仿效別人,不等於就把自己的道路走對了,主觀主義地去走還是要犯錯誤。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不盲目仿效別人的基礎上,又能主觀服從客觀,才能把自己的道路走對。

第四,“走自己的道路”不是“刻舟求劍”,而是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順時而作,與時俱進。過去的經驗再好,只能反映過去的實際,不能反映現在的實際。固守過去的經驗就會出現“刻舟求劍”的笑話。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強調:“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前進”。

第五,“走自己的道路”不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而是要善於在存異的基礎上尋求共同點,善於發現和吸取別人的長處,善於在尊重別人的特殊性中與其和諧相處。結合自己的實際博採眾長,自己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其特殊性,在重視自己的特殊性的同時,也一定要尊重別人的特殊性。走自己的道路,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人之美,以求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二、對中國共產黨走自己道路的回眸

中國共產黨走自己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後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革命沒有按照俄國十月革命的模式去進行,而是從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出發的。毛澤東在1936年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提出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戰爭規律,還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國革命戰爭規律。這就是重視從中國革命特殊性的實際出發。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來並去踐行的中國革命的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不像俄國革命那樣走以城市為中心、城市暴動道路的內容。中國共產黨打響武裝鬥爭的第一槍,是從南昌起義開始的。

朱德率領南昌起義失敗後的部隊,同先期到達井岡山的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的部隊在井岡山會師,開闢了新天地。從井岡山斗爭開始,中國共產黨懂得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

第二,走建立廣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不像俄國革命那樣把資產階級當作革命對象的內容。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組織起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起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毛澤東的政治路線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民族資產階級,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這個統一戰線的道路,在遵義會議後越走越寬。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的一篇重要著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就是談統一戰線的道路並進而確立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的。

第三,走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的黨的建設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不同於俄國革命的提高黨的領導能力的內容。中國共產黨是農民成分的黨員佔絕大多數的黨,抓整風學習,提高了思想覺悟。那時延安產生了幾十所學校,整風學習的影響重大而深遠。抓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艱苦奮鬥的作風建設,提高了全黨的素質。抓民主制度和組織紀律建設,提高了黨組織的戰鬥力和領導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走自己的道路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建設方面,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要避免走蘇聯走過的彎路,進行了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毛澤東在革命和建設方面走自己的道路,保證了中國獨立自主的地位,避免了後來蘇聯垮台對中國的多米諾效應。

但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現過重大失誤,主要表現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全民鍊鋼的“大躍進”運動,靈魂深處鬧革命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及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種種做法。毛澤東探索失誤的主要原因是急於求成,在政治上、生產關係上、經濟建設上、文化思想上都想“只爭朝夕”,脱離了中國社會的實際。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怎樣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起初提出“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接着得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結論;進而強調“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才有希望。”

鄧小平既繼承和發揚了毛澤東“走自己的道路”的優秀傳統,也吸取了毛澤東在建設探索中所犯錯誤的教訓。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突出的發展: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從中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路。初級階段是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過大,依靠手工搞飯吃的比例過大,生產力不能滿足馬克思所描繪的社會主義的階段,是鄧小平所説的搞社會主義還不夠格的階段。從這個實際出發必須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做法,必須以發展生產力為第一要務,以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為宗旨,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的道路,也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與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先進管理經驗、技術成果等因素結合起來的道路。它既不是蘇聯式的或者説傳統的左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西方式的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要朝着這個方向走。但資本主義在其還能容納生產力發展時是決不會滅亡的。超越歷史階段的制度、體制和政策,同落後歷史階段的制度一樣是阻礙和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所以要改革“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這個改革是從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的,繼而改革計劃經濟體制,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搞了一兩百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豐富的經驗。中國要改變小農經濟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善於借鑑他們的成果和經驗,才能少走彎路,縮小差距。所以不能閉關自守,要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從建立四個特區開始,從沿海開始的。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建設和發展的速度上,是吸取過去盲目求快、急躁冒進的教訓,實事求是,穩步發展的道路。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認為中國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現代化是誇了海口,不可能做到。有鑑於此,他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第一步,基本解決温飽;第二步,進入小康社會;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建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鄧小平“走自己的道路”的歷史貢獻,為後世樹立了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的光輝典範。隨後,xx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xx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同志擔任之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激勵全黨全國人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這些重要思想和重要論述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內容。

三、對中國共產黨走自己道路的展望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的前景如何?對這個問題,總有一些人喜歡説三道四。那些用西方的意識形態看中國,用西方的話語體系説中國的人,總是要否定中國道路、中國模式,而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人甚至把中國看成另類,把中國妖魔化。他們要不製造“中國崩潰論”,要不製造“中國威脅論”。在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時,中國走自己的道路,受到搞冷戰思維的人的壓力,這是不足為奇的。

今後中國走自己的道路會面臨很多困難,不會一帆風順,但中國不會崩潰。相反,中國會像歷史學家湯因比所展望的那樣:“中國今後對於全人類的未來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走自己的道路,不是對別人的威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從來沒有把整個國家都變成遠征機器,在對外關係上歷來反對戰爭,主張和平共處。散佈“中國威脅論”的人,或者是欺侮中國欺侮貫了的人,或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人。今天的中國決不會任意受人欺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未來中國怎樣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第一,決不能東施效顰和當阿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凝聚中國力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自己的道路。中國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去做決策定方針。根據這個最大的實際,中國既要堅守社會主義的方向,又要採取符合初級階段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

第二,決不能搞極端主義、主觀主義,要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和方法,走自己的道路。黨的以來,多次講,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就是中國的智慧。在號召實現中國夢時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只要時代精神,不要民族精神,就會割斷歷史傳統;只要民族精神,不要時代精神,就會偏離世界潮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才是中國的傳統智慧。

第三,走自己的道路,要堅定信心。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疆域遼闊、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國家,是一個有着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的國家。中國有自己獨特的天地。中國只有從特殊的國情出發,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中國也只有走自己的道路,才能為世界增光彩,才能對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四,走自己的道路,要善於師人之長。中國是一個有着“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家,是一個深知“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哲理的國家,是一個善於向一切國家一切長處學習的國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在開放兼容中走自己的道路,其結果是:中國受世界的影響越大,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就越大。

標籤: 中國共產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wei/mm8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