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委黨建工作 >

黨的報告內容範文

黨的報告內容範文

黨的報告,簡明而又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報告中的新提法、新亮點、新舉措、新部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篇黨的報告內容範文,歡迎大家閲讀。

黨的報告內容範文

黨的報告內容範文篇一

黨的報告強調,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一、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

重點實施轉變外貿和利用外資方式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但與此同時,出口貿易中也存在着出口商品多為附加值較小的低技術的產品和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產品仍佔較大比重等問題。為此,一方面要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提高“三個比重”,即儘快提高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農產品在出口產品中的佔比。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支持軟件、文化和中醫藥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不斷開發和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的產品出口。加強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相結合,不斷提升傳統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競爭力。同時把扶持自主品牌特別高科技自主品牌作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核心環節。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出口商品羣。

轉變利用外資方式的重點是發揮好外資在產業升級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藉助外資促進各產業以技術為重點的自身素質的提高,統籌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技術產業、高端製造環節。另一方面藉助外資促進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我國服務業總體水平較為落後,擴大服務業開放,吸收外商投資,有利於引進新的服務業態、管理方式,培養服務業管理人才,並隨着人才流動,向本土服務企業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服務外包有利於提高我國服務業出口競爭力、解決中高層次勞動就業和擴大服務出口,要高度重視並加以發展。

二、堅持進出口並重,內外需協調

要樹立新型對外經濟合作觀念,堅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經貿關係,既努力爭取和維護我國正當權益,又妥善處理同其他國家的利益關係儘量減少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摩擦。當前國際經濟復甦緩慢,外部需求依然疲軟,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繼續把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放到擴大國內需求上。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要忽視或放棄外需。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了世界,內需和外需都是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一味地強調內需為主,而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不到位,一旦出口持續下降幅度過大,必然導致企業停產倒閉增多、失業人員增加等經濟和社會問題。

從本質上講,內需與外需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一方面,內需的快速增長為擴大外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內市場和生產的擴大,可以增強產業競爭力,提高產業配套能力,為進一步擴大出口創造條件;國內研發和技術設備投資的增加,可以帶動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推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另一方面,外需可以直接帶動國內消費、投資和政府開支的增加。出口可以直接帶動就業,提高居民的收入,拉動國內消費;外需擴大形成的規模經濟和產業集聚效應,有利於降低中、高檔消費品價格,促進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外需作為最終需求,對相關產業及其上下游產業的投資需求具有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製成品出口增加形成的技術外溢效應,可以帶動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三、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

要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堅持以我為主、擇優選擇,積極穩妥推進服務業開放,促進“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

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一方面要儘可能地提高其對國內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比如外商投資企業的創新,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部分,其技術溢出將有利於增強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未來吸收外資,要把提高外資項目的技術水平與溢出效應放在重要位置。同時要發揮好外資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東部地區要繼續發揮經濟外向程度高和資金、人才、技術、區位、配套能力等方面優勢,率先實現利用外資由“量”到“質”的轉變。同時明確不同的區域定位,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在全國逐步取消外資優惠政策的過程中,適當保持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優勢。另一方面還要儘可能降低吸引外資付出的成本,防止負面作用。

控制引資的政策成本,控制引資的土地、資源與環境成本,控制招商引資的直接成本,實現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轉變,降低招商成本。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競爭新優勢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構築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路徑。第一,積極開展跨國併購。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在全球整合資源鏈,樹立自己的國際知名品牌,打入國際主流市場。以企業為主體,全面提升生產要素跨境流動水平;加強海外能源資源合作開發;推動從生產製造向研發和市場營銷環節延伸,從製造業向服務業延伸,從“綠地投資”為主向“綠地”和“併購”多種投資方式並舉轉變。

第二,加強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推動在資源富集地區進行能源資源開發、農業項目綜合開發和遠洋漁業資源開發,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能源資源供應保障。第三,開展境外加工貿易。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可以有效釋放我國已經形成的充足生產能力,規避貿易壁壘,帶動相關產品的出口。要繼續推進我國已啟動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建設,從政策、資金、配套服務等方面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第四,繼續推動對外間接投資。以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等方式,拓展境外投資渠道,逐步形成以企業和居民為主體的對外間接投資格局。繼續促進中資境外企業對外投資方式向投資辦廠帶動跨國併購、股權置換、境外上市、設立研發中心、創辦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等多種形式發展。 五、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隨着我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繫更加緊密,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外部因素進一步增多,風險進一步加大。例如,我國能源進口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費的對外依賴程度持續上升。近年來外貿依存度最高時段已經達到70%以上 ,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必然影響到我國的對外貿易,進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外商直接投資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得當,外資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增強我國的經濟競爭力,改善國家經濟安全。但是,如果管理失當,則可能出現外資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對戰略行業的控制等風險,威脅國家經濟安全。

如何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金融風險的能力?一方面要通過上面提到的措施,全面提高企業、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競爭力,特別是增強作為經濟血脈的金融業的整體實力,以此打牢抵禦國際經濟金融風險的基礎;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提高規避風險和化解風險的能力。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走勢,對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早發現、早研究、早採取措施。要建立健全國內市場運行監控體系和國際收支預警機制,加強對商品進出口、資本跨境流動的監測。強化對各種金融風險的監測和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提高金融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此外,還應充分利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內市場廣闊、綜合實力不斷提高的有利條件,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訂,促進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為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金融風險的能力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黨的報告內容範文篇二

專訪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

黨的報告,簡明而又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報告中的新提法、新亮點、新舉措、新部署。

一、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佈局

黨的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佈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xx大。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佈局拓展為“四位一體”,增加了社會建設。黨的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佈局又拓展為“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着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黨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生態文明,體現着自然界的淨化,而我們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黨的肌體的自我淨化。

二、科學發展觀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是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三次與時俱進,第一次是將鄧小平理論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三次是將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因而這是黨的報告最大的理論亮點和歷史貢獻。

三、“八項要求”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

黨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分別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條,不僅條條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而且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將極大地推進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紮紮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兩個目標”是奪取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黨的報告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個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最早是在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的,此後,黨的xx大、xx大報告以及xx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都作了重申。

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於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這樣説,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五、從“五個方面”充實完善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黨的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到“建成”,這一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為我們紮紮實實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鬥熱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分別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這裏最引人注目的目標是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到那時,全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將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將基本實現,農民工子女將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城鄉就業將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將會縮小,中等收入羣體將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將大幅減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將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幸福感將普遍增強!

全面深化五大體制改革也在目標要求中全面呈現,明確了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用一個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六、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內容

黨的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於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羣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把中國特色選舉民主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將有利於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正確方向。

七、24個字分三個層次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

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於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八、“三型”是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更全面把握

黨的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在黨的報告中,人民是個關鍵詞,服務也是個關鍵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做主貫穿報告始終,為人民服務也貫穿報告始終。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部分的論述和部署中,處處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全方位為人民服務,加強各方面、各領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各方面人羣的服務功能、服務效能。同時,黨的報告也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必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基層組織基礎。

黨的報告內容範文篇三

黨的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黨的確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定位,又一次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這是的歷史性貢獻。

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一科學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鮮明主題,是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必須充分認識它的實踐價值。這些年來我們走過的道路很不平坦,我們經受的磨礪很不平凡,既面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又面對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又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既面臨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災害和風險的嚴峻考驗,又面對舉辦奧運會、世博會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檢驗。

我們黨帶領13億人民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着力推進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大幅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明顯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新風貌和新形象,向歷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恢宏答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新的勃勃生機。豐碩的實踐成果、生動的發展事實,包括伊春新林區建設和轉型發展充分彰顯了科學發展觀的真理力量,充分彰顯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價值。

二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的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以豐富的思想內涵、嚴密的內在邏輯,構建了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的科學體系。在發展目的上,堅持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強調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必須確保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發展內涵上,堅持發展的全面性,強調要在注重搞好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推進、全面進步;在發展路徑上,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人文效益的統一,強調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發展模式上,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強調要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不斷提高發展水平和質量;在發展方略上,堅持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強調要按照協調發展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在發展動力上,堅持弘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強調要全面推進和深化改革,以制度創新不斷為發展注入強大生機和活力;在發展依靠力量上,堅持人民羣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強調把為誰發展和靠誰發展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等。科學發展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科學發展觀之所以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就在於它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指明前進方向。

三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和深入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科學發展觀在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中彰顯了真理的光輝。新世紀新階段,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個事實沒有變。同時,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矛盾問題逐步破解,關鍵環節漸次打通。着眼解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為突出特徵的傳統發展方式帶來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突出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着眼應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突出強調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等。

科學發展觀在迴應人民羣眾的新期待中彰顯了理論指導的力量。新世紀新階段,人民內部各種具體利益矛盾日益凸顯,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羣體多層化、利益關係複雜化、利益訴求多樣化,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空前增大。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羣眾的新期待作為自身創新發展的先導和動力,強調必須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在科學發展觀的有力指導下,我們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度,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惠民工程,在解決廣大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滿足人民羣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

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伊春林區“三次創業”和“轉型跨越”。奮力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是省委、市委立足伊春基本市情,總結髮展實踐,借鑑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伊春林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搶抓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實現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當前伊春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既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從有利條件來看,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加快,為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振興、優化產業結構開闢了廣闊前景。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給伊春林區開放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台。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要在黨的精神指引下,深刻領會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主題,“深入觀測落實科學發展觀 奮力譜寫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把握跨越發展的正確方向;深刻領會重大成就,增強跨越發展的信心決心;深刻領會奮鬥目標,明確跨越發展的重大責任;深刻領會戰略任務,找準跨越發展的科學定位;發揚百折不撓的精神,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信心、埋頭苦幹。要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以創新的精神謀劃好經濟發展和其他各項工作,牢固樹立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激流勇進的競爭意識、迎難而上的拼搏意識、搶抓機遇的發展意識、揚長避短的創新意識。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夯實基礎、強化保障、拓展空間、壯大實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不斷推進富裕和諧新雙豐建設。

標籤: 範文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wei/0o8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