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入黨程序 >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幹部的工作推進到一線去檢驗,幹羣關係才能融洽。只有幹部沉下去,民情記上來,調研的效果才能得到體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3篇,歡迎大家閲讀。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一

交上了民情聯繫卡和200元慰問金,王文明户由於全家上山幹活去了,沒見着,我只好向周副書記簡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並委託他代我慰問,等到下次走訪時再詳細瞭解情況。午飯後,我還到碧雞完小和拉烏完小兩所寄宿制學校調研,詳細瞭解開學以來教育教學情況、學生營養餐實施情況和學校安全工作情況,實地察看了學校食堂衞生、學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個一”活動開展情況。

這次走訪,令我欣慰的是這6户聯繫户當中,哨房五組的5户羣眾家裏面建設得比較好,主導產業為核桃、烤煙、糧食種植和畜牧業,年人均純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這些都得益於縣鄉黨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產業培植,得益於省委省政府整鄉推進扶貧項目的實施,得益於大理州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和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建設項目的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這些利農、惠農、助農、強農政策,拉烏鄉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組一樣,村村寨寨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產業培植初具規模,年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羣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與羣眾交談,反覆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真好啊!”碧雞三組的聯繫户情況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我們到他家時,他剛從碧雞完小開完家長會回來,告訴我們她女兒讀五年級,成績還不錯,我鼓勵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學。他家剛翻蓋了五間新瓦房,屋內還沒裝修,但核桃、烤煙等支柱產業發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還不錯,相信居住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

這次到聯繫户家中走訪調查,感受很深,受益匪淺。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教導全黨: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並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羣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鄧小平、xx、xx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反覆強調羣眾的地位和作用。

鄧小平同志在《提倡深入細緻的工作》中指出:“我們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羣眾中去,同他們一塊生活,一塊活動,一塊説笑話,一塊下棋,然後去做工作。一不要黨氣,二不要團氣。”還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強調:“羣眾是我們的力量的源泉,羣眾路線和羣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xx同志《在廣東省高州市領導幹部“三講”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深入羣眾,就要與羣眾同甘共苦,與羣眾一起摸爬滾打,關心羣眾的疾苦,切實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做羣眾的貼心人。如果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是不會取得成效的。”

xx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中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傾聽羣眾呼聲,關心羣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羣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重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諄諄教誨,心靈上倍感充實!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是鋭意進取的前提,是與黨步調一致的保證。只有始終牢記權力來自人民、權力就是責任、幹部就是公僕、領導就是服務,進一步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始終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工作更加體現羣眾意願,更加贏得羣眾的信賴和擁護,努力把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的核心任務,不斷改進和大膽探索新形勢下的羣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植根人民,服務人民!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二

6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濛濛細雨,在千佛塔村支部副書記楊禮彬陪同下,本人先後走訪了該村子衝組老黨員、老村幹胡應文和大塘組草莓種植大户方元勝兩位同志。在胡應文同志家,我們説明來意後,這位身材高瘦、頭髮花白的老人顯得有些激動,他説,自己現已70歲,從事村級工作38年,全家5人生活,夫妻二人年邁體弱,家裏經濟來源主要靠兒子和媳婦務工,收入不高。他本人患嚴重支氣管擴張,經常咳血,去年至今,除去新農合報銷外,個人承擔住院治療費達7000多元。當問及現在的生活狀況時,他顯出欲言又止之態。之後,這位性情耿直的老同志告訴我們,他去年通過“一卡通”領取了800元離職老村幹生活補貼,同時夫婦倆還享受個人養老保險,家庭收入雖略有提高,但是,由於人口多,底子簿,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壓力仍然較大,請求鎮黨委、政府提高離職老村幹生活補貼標準,加大對離職老村乾的關愛力度。使他們老有所養,安度晚年。聽了老村乾的話,我的心裏受到巨大的震動,我説,請你老人家放心,黨委、政府始終惦記着你們,將通過各種途徑逐步解決老村乾的待遇問題。

離開胡應文同志家,我們步行來到該村大塘組黨員示範户方元勝家。通過交談,我們得知該户現有8人生活,四世同堂,母親83歲,長子在外務工,次子在鎮電管站做臨時工,家庭收入較好。本人系致富能手,現已發展草莓6畝、茶葉10畝。該同志充分發揮黨員示範户作用,積極帶領本地及周邊8户,種植草莓和茶葉18畝,使之成為當地受益農户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從而大大提高了羣眾生活水平,現在本組所有農户均建起新居。當我們問及存在的困難和建議時,方元勝同志説,他想合租本組幾位農户的水田,修建永久性大棚,擴大種植規模,規範經營,請求鎮、村幹部幫助做好相關農户的思想工作,同時請求政府能幫助解決一些發展資金的難題。根據該同志要求,我建議楊禮彬書記和村兩委對該户發展項目認真進行調研,並答應盡力爭取上級專項發展資金予以扶持。

通過上門走訪,我深有感觸:一是開展機關幹部大走訪活動,是廣大機關幹部深入基層“零距離”接觸羣眾,密切幹羣關係的重要途徑。二是廣大幹部要牢固樹立親民愛民的思想。我們是人民的公僕,我們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心裏想着羣眾、腦子裝着羣眾,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才能造福百姓,為羣眾所擁戴。三是開展大走訪活動,領導幹部要模範帶頭。要真心實意,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與廣大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他們打成一片。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範文三

3月18日下午,陰。

全省“三萬”活動動員會召開後,我們立即着手部署安排。我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全市5000多名幹部就已分赴900多個村50萬農户家中,按要求開展活動,但實際情況怎樣?我心裏很掛念。“兩會”結束回來後,我就直奔咸安區雙溪橋鎮雙溪村。

一、發展集體經濟大有可為

下午3點, 我們到達第一站——雙溪村養雞小區。在雙溪村大屋吳灣的路邊新修了一排嶄新的雞舍。村支書王光元告訴我,這裏的8棟雞舍,共4000平方米,是由咸寧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40萬元援建的。

正在打掃衞生的農民是吳鹹柱,他兒子租了兩棟雞舍,租金是8元一個平方。我問養雞有沒有風險,他回答:“沒有,去年一隻雞可以賺2塊錢,這裏租金便宜,我兒子想多租都沒有位置了。”

雞舍之所以這麼俏,是因為小區依託温氏公司,採取“公司+農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技術、藥品、飼料等,收購後再結算。小區內每批可飼養肉雞4-5萬隻,年可出籠商品雞15萬羽,每隻雞純利潤在1.5-3元之間。農户養得多,賺得就多。而村委會將雞舍租給農户飼養,每年可收租金3萬多元。

我認為雙溪村的這個做法不錯。要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就得想方設法發展集體經濟。更重要的這是一種可以複製的成功模式。鹹安的養雞業就是因為有了龍頭企業温氏集團才發展起來的。這種“公司+農户”的模式降低了公司的生產成本,拓寬了農民的增收門路,也讓集體經濟有了新的活力。

在養雞小區,我把自己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提了出來,讓咸安區的領導一起研究:隨着養雞規模的不斷擴大,應該引導、幫助温氏集團就近設立加工廠,搞深加工,不僅節約運輸成本,還可以幫助農户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二、田邊地頭的交流更融洽

來到雙溪五組譚家嘴畈,有一羣村民正在播種玉米。我拿起路邊的一把鐵鍬,一邊整地打壟,一邊和村民們聊了起來。

村民周雲在這裏有兩畝多地,她把地租給別人種菜,自己來這裏打工。我問:“一天多少錢?”她回答:“70塊。”她愛人在做油漆工,她自己開了一個小賣部,閒的時候打打零工,家裏還養了兩頭豬,她説村裏土地少,像她這樣做點副業、打點零工的人不少,生活還比較寬裕。

正説着,包這塊地的人來了,他叫董煥新,是大幕鄉人。前年他就到這裏承包土地種辣椒。當年我來這裏調研就見過他。

打過招呼,我問老董:“辣椒行情怎麼樣?”他説:“好銷得很,我的辣椒最高賣到12塊一斤。”據他介紹,前年他到這裏來包了180多畝地,今年增加到250多畝。一畝地種菜的收入是種糧好幾倍。老董説,這裏土質跟嘉魚差不多,他準備先種玉米,到了6月份再種辣椒,還想試着種點小西紅柿。

談到菜價,大家的話多了起來。一位村民説:“現在的菜好貴,今年過年我們這裏芹菜賣7塊錢一斤。”保證蔬菜供應充足和物美價廉,是一個民生問題。我問鎮裏的黨委書記田海湖,鎮裏有沒有精細菜。他説:“現在只有20xx多畝。”我對他説,今年全國“兩會”,温就提出要搞好大中城市周邊的菜籃子建設。這件事應該高度重視。市裏下一步要研究扶持周邊的鄉鎮多搞些精細菜,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蔬菜,讓羣眾吃上放心菜。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城市的蔬菜供應,還可以幫助農民增收。

眾人拾柴火焰高,幾塊地一會兒就整好了。在田邊地頭,村民們沒有了平時的拘束,個個有説有笑,充滿了活力。在這樣的氛圍中交談溝通,大家像一家人,沒有一點隔閡與障礙。

三、走進農户查實情

瞭解村民的實情,就要摸米缸,看水缸。今天走訪了三個農户。我們首先來到村民張昌德家。一進門,就看到牆體已經破損。張昌德在鎮裏打工,妻子周秀麗患了病,留在家裏。她的嫂子方細蓮過來介紹,50歲的張昌德身體不好,現在周秀麗患有乳腺癌。家裏的危房,因為資金還有缺口,目前無力重建。

像這樣的困難羣眾應該幫助!把慰問金交給周秀麗後,我跟區裏、鎮裏的幹部商議,大家都出力,要盡力解決缺口,讓他們早日住上新房。

我們又來到村民張昌富家。一坐下,我就問老張,糧食直補這些惠農政策都落實了沒有?他回答都落實了,錢都通過“一折通”打到了存摺上。不光這些政策,連農機補貼他家也享受了。

老張的二兒子前年在福建打工,得了重病醫治無效去世,欠下幾萬元的債務。老張一家買了一台耕整機、收割機,靠大兒子張宏華搞機耕服務掙錢還債。我問張宏華有什麼困難?他説:“現在黨的政策好,買農機補貼了30%。我準備再買一台收割機,多賺點錢,早點把家裏的債還清,就是手頭的資金還缺一點。”

我贊成張宏華的想法,跟區裏同志商議想辦法支持他。

村民張昌愛家很有特點,沒進院子就聽見了音樂聲。一進小院,四處綠樹成蔭、枝繁葉茂。張昌愛老人今年76歲,原是國小校長,退休後在家辦起農家書屋,他把一間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放了不少書,讓村民免費借閲圖書。

我問:“有人看書嗎?都看些什麼書?”他回答:“下雨或者農閒的時候就有人來。”他告訴我,農民主要喜歡看農技方面的書。他説,看書的人多了,抹牌賭博的就少了。張昌愛説:“一些愛打牌的人到我這裏來,我就勸他們。”

我對老人説,我們要支持像您這樣的農家書屋,有關部門要提供支持,幫助添置更多更好的圖書,讓書屋發揮更大的作用。

聽了我這番話,老人很高興,還唱起了自己寫的一首歌《山歌唱給黨中央》:“我們村裏歡樂多!男女老少愛唱歌,唱了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八個九個十個……唱給黨的好領導,家家户户好生活,黨的恩情唱不完!”

動情的歌聲,發自心底。我們個個鼓掌叫好,我也更深切地感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

四、促膝談心議發展

在村民張宏祥家外的空地上,我跟村民圍坐在一起,我首先跟大家表態:“今天我們到這裏來,就是要聽真話,尤其是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請大家儘管説。”

隨後,大家七嘴八舌打開了話匣子。有的提了村級經濟發展建議,有的談了生活實際困難,我一邊聽,一邊歸納,主要是村裏飲水安全、農村垃圾集中清運、改善農村幼兒教育條件等6個問題。

我把大家發言提出的問題記在本子上,雙溪村存在的一些問題,其實在其他的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年來,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城鄉差距依然存在。只有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讓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大家一邊説,一邊議,不知不覺天就黑了下來。最後,我對鄉親們説,大家反映的問題,我全都記下來了,能解決的馬上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我們也要創造條件解決,過段時間,我再來跟大家一起來檢查。

晚飯安排在張宏祥家裏。吃完飯,張宏祥從村支書那裏得知我們暗地裏交了飯錢,非要村支書退給我們,經過反覆解釋,老張才收下,他感歎:“過去住隊的老傳統又回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chengxu/yq73v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