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淺談建設北海博物館

淺談建設北海博物館

淺談建設北海博物館

淺談建設北海博物館

文緣

合浦漢墓羣大遺址出土了被譽為“嶺南第一車”的青銅馬車等一批珍貴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建設北海博物館的話題又被有關部門和有識之士提出,呼聲越來越高,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北海博物館已形成共識。在此,筆者對建設北海博物館談點粗淺的看法,拋磚引玉。

一、從“文化沙漠”説起

説到北海,給人的印象是“文化沙漠”,“沒有文化”,許多市民對北海的歷史也知之不多,説不出個所以然。這是對北海的誤解、不解,如果你稍作了解和研究,不難發現北海的歷史文化具有豐富的底藴和獨特的品質。

北海歷史悠久,是南方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自秦代開鑿靈渠之後,商賈從中原朔湘江,過靈渠,走桂江,經南流江抵合浦出海,與東南亞各國進行海上交通和貿易。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十餘日有湛漓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餘有黃支國”。據考證,都元國、邑盧沒國、湛漓國、夫甘都盧國、黃支國分別是現今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緬甸、印度、斯里蘭卡等地。可見,在漢代我國的商船就已從北海合浦出發沿印度支那半島分別航行到東南亞各國,通過印度中轉到歐洲,進行貿易和交流。2002年,廣西文物工作隊在合浦縣石灣大浪古城村發現了西漢時期的漢城城址、護城河及城外的原海灣及海岸;在城內發現10多個當時地面建築留下的柱洞和西漢時期的陶片;城東北面發現兩座大型漢墓;西城門外找到了《漢書·地理志》所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碼頭遺蹟,碼頭兩個柱洞留下的木樁殘片經科學鑑定已確認歷經2500年以上。結束了合浦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有史載而無物證的歷史。合浦縣自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是縣、州、府、郡的治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分佈在現今縣城周圍68平方公里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浦漢墓大遺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大型漢墓羣之一,據調查,地下留存漢墓葬近萬座。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配合基本建設清理髮掘漢墓近1000座,出土文物逾萬件,有青銅器、陶器、金器、玉石器、玻璃器等,有很多是國寶級珍品。2003年底在縣城風門嶺6號漢墓出土大批文物,其中有一套罕見的青銅馬車,被譽為“嶺南第一車”。合浦漢墓出土的大量“舶來品”,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物證,也是研究我國交通史和對外貿易史不可或缺的史料。

北海是著名的“南珠古郡,海角名區”,古代七大珠池有六個在北海,是南珠的故鄉。南珠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稱,圍繞南珠演繹的“珠還合浦”故事世代傳頌,膾灸人口。當你踏上白龍古珍珠城遺址,那殘缺珠貝堆成的山丘,那字跡斑駁的石碑,會使你強烈感受到這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

北海是近代我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把北海闢為通商口岸,外國紛紛在北海建立領事館。先後有英、法、德、美等7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海關、洋行、教堂、醫院等。北海曾停泊過538艘外輪,年吞吐量達62.29萬噸。現存在市區和潿洲島的近代西式建築已公佈的有18座,2001年有15座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海市已公佈的文物保護單位共有93處,其中山口大士閣、合浦漢墓大遺址、北海近代西式建築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角亭、東坡亭、惠愛橋、下窯村窯址、白龍珍珠城遺址、地角炮台是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4處。現有館藏文物39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1件,國家二級文物92件,國家三級文物95件,還有一大批未整理修復鑑定的漢墓出土文物;有歷經100多年的北海老街、珠海路、中山路和廉州老街阜民路、中山路等,還有一批待發掘和保護的明清時代的民居、客家土圍屋、古城堡等。這是北海珍貴的有形的文化遺產。

北海這塊土地上無形的文化遺產也相當豐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民間歌謠《西海歌》《鹹水歌》和民間歌舞《老楊公》《耍花樓》。“西海歌”是獨具北海特色,深受人民羣眾喜愛的民間藝術,有催請歌、盤問歌、辯駁歌、慶賀歌、苦情歌等,歌詞富於比擬、雙關和歇後,曲調悠揚甜美,親切流暢。“鹹水歌”是流行於北海合浦沿海的一種地方民歌,有歎家姐、姑娌妹、十二月送人歌、十二送情歌、伴郎、伴娘、歎古人、歎字眼等,它曲調多姿多彩,時而高亢奔放,時而親暱委婉。“老楊公”、“耍花樓”是流傳於北海合浦一帶的民間歌舞,形式亦歌亦舞,諧趣活潑,曲調優美,舞步多姿。

北海並不是“文化沙漠”,北海的文化底藴很豐富,但是沒有一個向世人展示北海歷史文化的場所,人們無法瞭解北海的“昨天”。博物館是對外宣傳展示北海文化的理想窗口,所以,建設北海博物館非常必要。

二、建設北海博物館的意義

收藏、科研、教育被公認為博物館的三大職能。博物館的職能和特點決定了其地位和作用。

(一)建設北海博物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先進文化的需要。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在科技經濟迅猛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文化遺產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突出。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優秀文化遺產是先進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是維繫中華民族文化千年血脈,是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所以,建設北海博物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先進文化,繁榮北海文化事業的需要。

(二)建設北海博物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樹立北海新形象的需要。隨着城市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重視文化建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以文化來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強城市競爭力,已成為當今城市管理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一座有特色的博物館就是一個響噹噹的城市品牌,世界上許多城市都因博物館的卓著而名聲顯赫,如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凡爾賽宮,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上海的博物館,西安秦兵馬俑博物館等。所以,北海也需要建設一座有特色的博物館,樹立城市新形象。

(三)建設北海博物館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市民素質的需要。城市形象的樹立靠具有一定素質的人去實現,人的素質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博物館的功能決定了它在現代社會大教育系統和大文化系統中的獨特地位,它是對市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提高市民文化品味,審美情趣的主要課堂。現在國家正在制訂博物館免費向學生開放的措施,許多城市的博物館已免費向學生開放。通過博物館可以瞭解北海的歷史,激發青少年一代熱愛北海,建設北海的感情。

(四)建設北海博物館是發展北海旅遊產業的需要。北海城市定位為濱海旅遊城市,目前旅遊景點並不多,且以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太少,遊客普遍反映景點缺乏文化內涵,沒有吸引力。建設北海博物館,可以增加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景點。

(五)建設北海博物館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的重大舉措。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強調,“大中城市應重點建設好圖書館、博物館,有條件的還應建設科技館。”中共北海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求“爭取市博物館立項。”

三、北海博物館的定位

博物館具有經典性、紀念性、永久性和象徵性特徵,它的象徵性超出一般公共建築,尤其是作為文化座標,博物館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座成功的博物館完全有理由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成為城市獨特的人文景觀。與其他建築相比,博物館除了建築的特徵外,它的文化內涵是其他建築無法具備的,它更容易引起公眾的關注,更容易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因此,北海博物館定位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地方特色原則。博物館建築是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產物,也是時代產物,它體現和展示的是一個城市或一個民族的歷史特點和時代精神風貌,具有獨特的個性和地方特色。北海是歷代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蹟和漢墓出土文物是北海博物館展示的重要部分,近代北海對外開放史也是北海歷史輝煌的一頁,南珠的歷史遺存是北海歷史最具影響力的一段,還有北海的疍家民俗頗具特色。筆者認為,開放史、南珠史是北海博物館的特色。北海博物館建設應吸收漢代建築風格精華,突出漢代文化主調,把漢代文化、南珠文化、民俗風情、自然環境和時代特徵融為一體,使之成為具有北海個性的獨特的精品之作。

(二)標誌性建築原則。博物館是供收藏、研究、展示文物的建築,是研究、傳播文明,進行社會教育的場所,同時,也應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和參觀休閒地方,應該成為城市最主要的標誌性建築,成為城市的一個亮點,一道風景。

(三)切合實際原則。博物館是反映一個城市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成就的窗口,應該成為標誌性建築,成為建築精品。但是要切合實際,標誌性建築不一定是規模最大的,而是最具特色的。博物館規劃建設要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要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追求規模和氣派,既要好看,也要好用。規劃可以超前,發展要留有餘地,可整體規劃,分期建設,逐步完善,儘量把規劃建設方案考慮周密,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北海博物館建設規劃設計模式及規模

博物館建設規劃設計是建設好博物館的前提和基礎。博物館建設規劃設計模式多種多樣,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館舍規模和功能要求不同而異,根據我國目前博物館建設的模式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集中型。以一棟主體建築為基本構架,將博物館的功能分區集中佈局。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佈局緊湊集中,便於管理,觀眾流線舒暢,節約用地,但不利於分期建設。

(二)分散型。以單體建築為基本構架,每個單體建築相對獨立,可大可小,相互呼應,相互關係,總體上考慮整個建築羣的風格協調統一。優點是便於分期建設和擴建,缺點是佔地面積大,各單體建築聯繫不緊密,內部使用、管理不方便。

(三)混合型。集中型和分散型相結合,以功能區為基本構架,以陳列展示為核心,外圍分佈由辦公、科研、服務、庫房等部門組成,其間以廊院為聯繫,主體建築高低錯落,主次有序,富於變化。

(四)庭院式。總體佈局根據環境條件,建築與環境相融合,構成不同的庭院形式,使建築與環境和諧。

(五)建築與遺址結合型。博物館建築與遺址結合,在發掘現場修建,使觀眾瞭解到歷史的原貌。

(六)文化公園型。以功能區為基本構架,但在平面佈局上增加館內休閒娛樂、景觀、園林綠化區,滿足觀眾的多方面需求。

博物館設計模式多種多樣,不應簡單套用,淺薄模仿,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切合實際。筆者認為,北海博物館設計模式應選擇混合型模式,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理由有三:一是北海建設用地不緊張,規劃留有一定餘地,充分考慮今後可持續發展。二是以陳列展示功能區為核心,主體建築設計相對集中,設計可佈局為“一主多區”,主體建築羣(綜合陳列館、南珠館、民俗館),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氣勢。主體建築外圍分佈辦公、科研、服務、文物庫房等功能區,以漢式廊院聯繫,與主體建築呼應,形成高低錯落,主次有序,充分體現漢代文化風格魅力。混合型模式有利於使用管理,有利於分期建設,逐步完善。三是主陳列功能區相對集中便於觀眾參觀,便於提供優質服務,符合博物館服從和服務於觀眾的流線原則。辦公、科研、庫房、服務功能區相對分散,動靜分隔,避免相互干擾。筆者認為,北海博物館建設規模佔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左右較為適宜。規模過大,脱離北海實際,規模小了,十至十五年後推倒重建實屬浪費。

五、建設北海博物館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我國地市級博物館發展速度很快,已形成了博物館建設熱潮,這是黨中央對文化事業重視,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博物館事業支持及博物館自身努力的結果。但是,有的地方把館舍規模搞得太大,投資幾個億甚至十幾億,而資金不到位,建築工程停停打打,一拖就是幾年甚至上十年,最後弄成了“半拉子”工程,有的定位不合理,沒有特色,展覽內容單一、雷同,對觀眾沒有吸引力,若大個館舍冷冷清清,讓人感到“門庭冷落車馬稀”的孤寂。北海博物館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合理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合理定位,就是要充分考慮博物館收藏、發掘、研究、展示職能,展示本地優秀特色文化,讓世人瞭解北海民俗風情,傳統文化,歷史淵源和建設發展成果。地方特色,就是一個地方特有的、個性與眾不同的、典型的或代表性的優秀傳統文化和人文歷史。這樣的博物館才讓人嚮往、關注、眷念和回味。

(二)切忌脱離實際。北海博物館建設要有前瞻眼光,又要切忌脱離實際,刻意將博物館搞成“面子工程”、“純標誌性建築”,否則會適得其反,耗費人力、物力,加重經濟負擔,對事業發展不利。

(三)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和可行性論證,徵求、聽取專家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借鑑成功經驗,取長補短,儘量把建設方案考慮得周密細緻。

(四)力爭博物館“兩個效益”相統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和其他服務形式都是一種文化產品,具有商品屬性,雖然不能完全商品化,但應該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把博物館作為一個產業項目來運作,加強經營管理,會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效果。

建設北海博物館是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民心工程”,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共同研究探討,建言獻策,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建成一座能反映北海歷史、展示北海今天、展望北海未來的優秀的博物館。

《[注意]淺談建設北海博物館

標籤: 淺談 北海 博物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3on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