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規章制度 >

政策暖風下的樓市或暗藏風險

政策暖風下的樓市或暗藏風險

導讀:當市場還處在2019年經濟增速創新低、資本市場巨幅震動的陰影中時,2019年開局,各種意外就撲面而來。春節過後,利好新政接踵而至,實體經濟層面有金融支持供給側改革,樓市方面更是連發三政。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政策暖風下的樓市或暗藏風險,歡迎參考閲讀。

政策暖風下的樓市或暗藏風險

G20峯會剛剛結束,全國“兩大會議”即將開幕。在G20會議上,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給市場開出“定心丸”:世界經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改革將繼續,貨幣政策將延續寬鬆,財政政策將更為靈活,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這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無疑同樣是好消息。

然而,好消息的背後正在上升的風險因素值得警惕。春節後披露的社會融資規模、信貸和物價等統計數據遠超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對新一輪刺激和通脹的擔憂。從記者採訪情況來看,今年全年宏觀經濟仍會持續下滑,GDP增速可能會降至6.5%左右;儘管1月信貸數據高企,但基本不需擔心通脹風險;不過,樓市背後或暗藏着巨大的風險隱患,並可能在下半年暴露出來;去產能面臨着更大阻力,不斷攀升的金融槓桿率也在積累風險。

政策暖風吹

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經濟增速下滑,外貿數據不佳,國際經濟復甦緩慢。在這種背景下,市場多認為今年經濟將繼續下滑。前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經濟將繼續下行,預計全年GDP增速將降至6.5%。

開年以來,政府層面通過各種方式向市場傳遞信號:穩增長仍將被置於重要地位,不會放任經濟過快下滑。

春節過後,管理層就進入了忙碌狀態,短時間內各種政策密集出台。2月16日,央行聯合八部委共同印發了《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工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具體金融政策措施。2月17日,財政部發布《關於財政資金注資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在樓市方面,政策力度更是空前。年前央行就下發通知,在不限購的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可以最低降至20%;對於二套房貸款,如果首套房貸款未結清的,首付比例可以降為30%;農曆春節後,2月17日,央行、住建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完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户存款利率形成機制的通知》;2月19日,財政部、國税總局、住建部聯合發文,調低個人購買住房的契税税率,尤其側重對90平方米以下個人住房的調整。

2019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目標,202019年國中央又提出“供給側改革”。春節後相繼出台的這些金融支持實體政策,被市場解讀為“正式拉開了工業領域供給側改革的序幕”。

但是,從央行的動作來看,雖然其滿足市場資金需求、保證流動性的意圖明顯,但目前為止,所使用的手段仍然僅限於公開市場操作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而非降準。而且,央行還明確表示,公開市場操作會延續前期的常態化。可以看出,貨幣政策並未轉向“大水漫灌”,仍以維持存量寬鬆為主,不應期待貨幣政策進一步大規模放鬆。

山東黃金首席分析師蔣舒對記者表示,如果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經濟數據下降得嚴重,估計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上還是會有大幅度放鬆。畢竟相比於國外市場,中國仍然有較大的寬鬆空間。

樓市或暗藏風險

除了利好政策頻出,1月份相繼出爐的經濟數據也超出市場預期。其中,2月16日公佈的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數據尤其引發了市場關注。數據顯示,1月社會融資總額3.42萬億元,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反彈至14.0%。

2.51萬億的新增信貸被稱為“天量”,這一數據超過2019年1月1.6萬億的同期最高峯;社會融資3.42萬億也是表內表外全面超增;M2增速反彈至14%,超過了12%的目標。這些數據,儘管有短期因素的作用,但是同比來看,其增長幅度依然驚人。海通證券認為,這或許預示着需求刺激再現,短期內對疲弱的市場是一劑興奮藥,但也會考驗供給側改革的決心。

與此同時,1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回升至1.8%,考慮到權重調整,按原權重測算的CPI大概為2.1%,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都有上升,通脹出現明顯上升勢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降幅也進一步縮窄至-4.8%。

值得注意的是,外貿數據卻在大幅萎縮。海關總署公佈的中國外貿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08萬億元,下降9%,其中出口6674.8億元,下降2.7%,進口4131.1億元,下降17.5%。

海通證券指出,這反映出內需依舊低迷,而在通脹出現明顯上升勢頭、貨幣大幅超發的背景下,滯脹風險不容忽視。

不過根據記者採訪情況來看,多數人認為,綜合當前經濟的總體情況,就今年全年而言,通脹問題並不值得擔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表示,通脹問題不用考慮,供給端沒有明顯變化,超增的貨幣不會給物價帶來衝擊,主要是流向了樓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記者,近期相繼出台的多項樓市新政,給樓市帶來了三方面的影響:降低購房者成本、實現積極去庫存的目標以及改變市場預期。其中力度最大的一項新政是商業貸款首付比例下調到20%,這事實上比降息更有效果。

專家認為,短期內資本市場的穩定性或會受到衝擊,民眾持有房產的意願隨政策出台而增大。預計1月份信貸資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樓市。對於樓市去庫存來説雖是好事,但容易透支各類信貸和政策資源。

“從市場預期來看,今年樓市在上半年可能會比較火熱,呈現量價齊升態勢。但到了下半年,則可能受制於信貸政策激進擴張,而出現信貸發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風險。”嚴躍進説。

另外,據記者瞭解,目前正在升温的樓市背後,槓桿也在快速放大,房產中介行業通過“場外配資”實現購房成交金額或已經超過萬億。根據2019年的經驗,在上半年信貸天量“放水”後,下半年的信貸規模將明顯收縮,隨之而來的隱患不可忽視。

去產能遇阻

在近期包括樓市新政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支持實體政策出台後,市場人士認為,儘管政府竭力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但很顯然政府不會為了淘汰過剩產能而過分犧牲經濟增長,這就意味着,年內或難有大規模的市場出清。

平安證券表示,從目前出台的金融支持實體政策來看,即便是供給側改革的配套文件,也側重強調支持性政策而非“淘汰性政策”,整體仍然表現出國家對工業及房地產行業等的呵護態度,表明政府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仍在竭力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兩大目標,以“穩增長”爭取時間來換取“調結構”的空間。

蔣舒對記者説,去產能的壓力正在增大,寄希望於通過人民幣貶值和“一帶一路”等輸出過剩產能的方式並不現實。中國過剩產能體量太龐大,相比之下,外部需求則要小得多。他認為,化解過剩產能最根本的還是要通過兼併重組以及內部消化。

而在當前的GDP和財政考核制度並無本質改變的情況下,這一點正面臨着越來越大的阻力。對於清理那些佔據了銀行信貸和政府資源的殭屍企業,“中央政府的態度肯定是要大力解決的,銀行總部也是希望的,但到分行可能動力就沒那麼強了,越往下阻力越大。”他説。

與貨幣超發、去產能遇阻相對應,我國的金融槓桿率正在上升。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測算,截至2019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債務規模為176.5萬億元,全社會槓桿率為260.8%。2019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全社會槓桿率出現了大幅上升,2019~2019年間猛增了90.8%。

國泰君安認為,槓桿率的不斷攀升與產能出清遇阻緊密相關。在過去的增長模式下逐漸形成了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和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構成的三大資金黑洞,依靠政府信用背書、財務軟約束,加槓桿負債循環,產生大量無效資金需求,不斷佔用信用資源,對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產生擠出效應,損害資源配置效率,抑制新的增長模式,導致經濟下滑。

郭田勇告訴記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金融槓桿率高企本身的風險不需擔心,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一旦出問題,金融高槓杆率的風險就會爆發。

蔣舒向記者表示,在當前背景下,要想徹底化解過剩產能的問題,除非這些殭屍企業自身發生嚴重問題,被迫兼併重組或倒閉。事實上,這種風險已在積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uizhang/jkdx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