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轉正思想彙報 >

轉正思想彙報 :轉正思想彙報 :

轉正思想彙報 :轉正思想彙報 :

敬愛的黨組織:

轉正思想彙報 :轉正思想彙報 :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來,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經驗教訓,還有從改革這個艱辛而頗多坎坷的過程中得到啟示,找到我們現在還需繼續改革,繼續加強的方面,這就是******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其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們全面貫徹落實。

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建立和諧社會。我認為創建和諧社會的時態不是一種過去時,而永遠是一種現在進行時。它不是一項突擊一陣子就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務,而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是不斷地在建設中的一種社會狀態,需要在共建中國共產黨享,在共享中國共產黨建。

在我看來構建一種和諧的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有極大的幫助。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靈魂和隱性結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底藴。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們總是力圖構建一種和諧的文化,以便從人們的內心深處給出一種價值標準,使這種標準內化為一種強大的自省力和約束力,在人們依據這種標準做出某種行為的時候,能夠“發而皆中節”,保持社會的和諧狀態。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文化創新。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正面臨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轉型”。建設和諧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應貫穿一種具有世界眼光的積極有為的創新思維。

當代世界並不平靜,和平與發展、對話與對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臨着種種嚴峻的挑戰。諸如,強權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預、*別國政權,霸權主義以強凌弱用戰爭的形式推行它的“國家利益”,超級大國以文化為“軟實力”把它的價值觀進行“世界普適性”的包裝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論家又以“言論”論證它在世界熱點地區進行戰爭的合理性。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衝突應對衝突,而應進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層面,提出“和諧文化”的理念,尊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取長補短和創新發展。

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思想靈魂和精神實質,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底藴。沒有和諧的文化,就沒有和諧社會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會和諧發展的實踐追求,更不可能有社會和諧的實現。相應地,追求社會和諧的實踐又會推動和諧文化的發展,和諧文化是社會和諧的文化昇華,也是人們追求社會和諧智慧的結晶。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有沒有和諧的文化,是一個社會能否和諧發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尺之一。

現在作為建設祖國的生力軍的一員,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我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提升,這樣才能為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

在辦事處的工作時間已經有一年了,時間過的很快,在這一年當中,我完成了從一個在校園 裏無慮的學子到一個在單位裏忙忙碌碌的工的轉變。一年時間不長,但我學到了在 學校裏學不到的業務知識,當然主要得益於領導的培養和同志們的熱情幫助,靜心回顧,我 也為廣大人民羣眾做了不少有意義的工作。這一年來,在社會保障事務所裏我主要負責社區就 業服務與、退休人員社會化和失業人員網絡。在社區就業服務方面,能夠及時的蒐集並掌握 駐社區各個單位、居民家庭的用人需求信息,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限度的滿足下崗職工、 失業人員的就業要求。而且根據社區就業崗位的要求和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的職業素質特點、 求職意向,向用工單位、居民家庭及時推薦。在今年一月份,社保所召開了職業介紹洽談會, 來參與洽談會的失業人員有兩百多名,達成求職意向的有八十多人,這是我第一次作為組織 者參與這次洽談會,使我感受頗深,也讓我深刻了解到了失業人員對工作的迫切要求。隨着 下崗人員不斷的增多,再就業工程也就成為了國家政策的一個重點,所以作為我自己來講, 一定要更積極的為人民羣眾服務,把再就業的工作落到實處。在失業人員網絡的使用上,我 能夠嚴格的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同時維護、保養好計算機的設備。因為社保所的計算機是全 區聯網,所以保護好計算機才能與區裏更好的建立,才能更快捷、更方便的把報表從電 腦裏傳輸上去。

在這一年中,計算機在網絡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也能及時的向有關單位反 映,讓他們的工作人員來檢查和維修。在退休人員社會化工作中,我主要負責企業退休人員 醫療保險方面的問題,醫保這方面工作的內容很多,也關係到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所以也 是很重要的,我能做到想為退休人員所想,做為退休人員所做,設身處地的為老人們的切身 利益着想,使他們免去後顧之憂,在晚年生活中能夠得到保障。這是我主要負責的工作,但 是隨着社保所任務量進一步增加,我也做過其他一些工作。在勞動監察工作中,由於七月份 培訓,我拿到了勞動監察兼職證書,這項工作主要是對區域內的用人單位,規範他們的用工 行為,督促用工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和交納社會保險,並向他們宣傳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規 和有關政策的規定。在失業人員服務工作中,我能耐心的向失業人員解答一些基本的政策問 題,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也給失業人員辦理過《求職證》和檔案登記,當然這還是不夠的, 我還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業務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基層羣眾。在與社區居委會的合 作中,社保所無疑是最緊密的科室之一,在我與各個社區勞動主任的接觸中,他們幫我們做 了不少的基層工作,這使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從而讓下崗與失業人員的利益得到了進 一步的保障。在剛建立社保所的時候,一千六百多份檔案要重新錄入到新的電腦系統中,在 各個社區主任的幫助下使我們如期順利的完成了工作,從而能夠更加及時的為失業人員服務。 以上是我一年來的工作情況,下面我談談我個人這一年來的思想與學習的情況。

在思想上, 我堅持向黨組織靠攏,六月份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自從 學習了xx大以來,“三個代表”的思想已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子裏,只要我們確立和堅持“三 個代表”作為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的地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就會始終保持蓬勃興旺的活 力和生機,就一定能夠團結和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 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的精神。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黨員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吃苦在前,享受在 後,表率作用發揮得好,能凝聚、激發和感動廣大羣眾跟着黨前進。

作為我們基層幹部,更 要從小處、細處為羣眾着想,把黨的温暖送到人民羣眾的心裏,體現出三個代表的精神,使 廣大的人民羣眾更瞭解我們黨、更瞭解我們黨的精神,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黨,更加熱愛我 們的國家。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自覺的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多向老同志學習, 學習他們的經驗、作風、接人待物、説話辦事,加強意識,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不斷用良好 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工作當中得到鍛鍊和提高,我們是國家的一級政府,發揮 好橋樑作用是我們執行好國家政策的必要前提,我會在我們温暖的集體當中團結同志、努力 工作,請大家給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謝!

預備黨員學習和工作轉正思想彙報

工作轉正思想彙報(2) | 返回目錄

敬愛的黨組織:

我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已經近一年了,這一年來,我不斷注意提高自身修養,在各方面以一名正式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審視自己。 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是我人生理想與信念的追求。入黨作為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一種志向,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取向與理想信念的目標,是一項無比神聖而光榮的事。

這一年來,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三個代表”的文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章中的這段話揭示了我黨的性質、綱領、任務、思想行動指導原則和為之奮鬥的目標與理想境界。對照《黨章》和黨的“三個代表”的要求,使我再一次清醒地認識到我為什麼要入黨這個負有極其深刻內涵的問題。雖然,我已經是黨組織的一員了,但還要繼續努力,切實爭取在思想上進一步完全入黨,更加明確地知道自己入黨是為了什麼。我認為:入黨就意味着責任與使命,意味着拼搏與奮鬥。入黨決不是為了撈取個人的某種政治資本,也不是為了達到升官發財、貪圖金錢與名利的目的。入黨為的是能比別人多吃苦、吃得虧、吃大苦、耐大勞;為的是不圖名不圖利,不計個人的得與失;為的是任勞任怨,踏踏實實,拋棄個人私利。作為一個黨員來説,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在任何條件下都要以黨的事業為重,事事當先鋒、處處作表率,充分發揮好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通過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來體現黨的先進性。

這一年來,我注意從平時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腳踏實地,認真工作,經常向老黨員和同事學習經驗、交流心得,認真關心國家大事,在日常生活中處處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和激勵自己。但自己也存在着諸多的不足,如和黨支部思想交流不夠;自己的業務素質還很薄弱,有待進一步的提高等等。

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思想、工作、學習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長與短、得與失、名與利,做一個無論在組織上還是思想上都入黨的人。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與信念,不辱一個黨員的名譽,對得起共產黨員這一光榮稱號,為實現黨的崇高理想共產主義而奮鬥。

彙報人:xx

XX.10.20

標籤: 思想彙報 轉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zhuanzheng/z3vw4d.html
專題